CN204916456U - 一种盒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盒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6456U
CN204916456U CN201520431685.5U CN201520431685U CN204916456U CN 204916456 U CN204916456 U CN 204916456U CN 201520431685 U CN201520431685 U CN 201520431685U CN 204916456 U CN204916456 U CN 204916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art
sidewall
folding
side wall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316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树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njiang Clevermama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njiang Clevermama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njiang Clevermama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njiang Clevermama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316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6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6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64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盒子,由于采用了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对折形成第一侧壁,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对折形成第二侧壁,加强了侧壁的牢固性,从而避免变形,并且,采用第一延伸部内置在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之间,即能够起到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作用,也能够起到通过第一延伸部加固第二侧壁的作用,同时,通过第四折叠部上的第二延伸部伸入缺口中卡住,实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交叉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盒体的牢固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盒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盒子。
背景技术
盒子可盛放物体,多为方型且有盖,可以装东西,可以拿起放下且移动的一种物体。盒子的制作比较麻烦,需要用片状的板材制作出一个空腔的盒体来。
目前包装使用的盒子是一种包装产品的盒体,一方面是比较美观,另一方面是便于产品的运输或者保存,并且保护产品,现有的包装盒子都是用纸质材料切割后利用胶水等进行粘结,做成盒子,制作效率低下,并且,盒子非常容易变形。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盒子,以避免变形,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子,以避免变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盒子,包括盒体和盖体,其中,所述盒体包括底板和依次环绕所述底板排列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所述第三折叠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三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第三折叠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部垂直折叠且内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部和所述第四折叠部之间,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下方设置有缺口,所述第四折叠部下方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插入所述缺口中固定,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
优选的,上述第二折叠部上还设置第五折叠部,所述第五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平行贴合,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五折叠部上。
优选的,上述缺口为L型缺口。
优选的,上述第二折叠部上开设凹槽且所述凹槽中所对应的凸出部与所述第五折叠部连接。
优选的,上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三折叠部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翼,所述连接翼上设置有折痕,当所述连接翼沿所述折痕对折时,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折叠部的一端对接,所述连接翼对折后内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部和所述第四折叠部之间。
优选的,上述第四折叠部上开设凹槽且所述凹槽中所对应的凸出部与所述第六折叠部连接。
优选的,上述盖体包括上盖和侧支撑,所述侧支撑为两个板材对折而成。
优选的,上述侧支撑的两个板材对折时具有折叠面,所述折叠面和两个所述板材形成立体三角形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盒子,包括盒体和盖体,其中,所述盒体包括底板和依次环绕所述底板排列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所述第三折叠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三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第三折叠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部垂直折叠且内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部和所述第四折叠部之间,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下方设置有缺口,所述第四折叠部下方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插入所述缺口中固定,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由于采用了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对折形成第一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对折形成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加强了侧壁的牢固性,从而避免变形,并且,采用第一延伸部内置在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之间,即能够起到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作用,也能够起到通过第一延伸部加固第二侧壁的作用,同时,通过第四折叠部上的第二延伸部伸入缺口中卡住,实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交叉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盒体的牢固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第一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第二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1-3中:
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第三折叠部3、第四折叠部4、第五折叠部5、第六折叠部6、第二延伸部7、缺口8、凹槽9、凸出部10、弯折部分的板材11、上盖12、侧支撑13、折叠面14、第一延伸部15、底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第一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第二侧视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盒子,包括盒体和盖体,其中,盒体包括底板16和依次环绕底板排列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第一折叠部1相对于底板16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底板16垂直设置,第二折叠部2相对于第一折叠部折叠1且与第一折叠部1平行设置,第二侧壁包括第三折叠部3和第四折叠部4,第三折叠部3相对于底板16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底板16垂直设置,第四折叠部4相对于第三折叠部3折叠且与第三折叠部3平行设置,第二折叠部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5,第一延伸部15相对于第二折叠部2垂直折叠且内置在第三折叠部3和第四折叠部4之间,第二折叠部2的下方设置有缺口8,第四折叠部4下方设置有第二延伸部7,第二延伸部7插入缺口8中固定。由于采用了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对折形成第一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第三折叠部3和第四折叠部4对折形成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加强了侧壁的牢固性,从而避免变形,并且,采用第一延伸部15内置在第三折叠部3和第四折叠部4之间,即能够起到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作用,也能够起到通过第一延伸部15加固第二侧壁的作用,同时,通过第四折叠部4上的第二延伸部7伸入缺口8中卡住,实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交叉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盒体的牢固强度。
上面描述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是如何连接的,由于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其余的几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上面的描述是相同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的连接同上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连接同上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第四侧壁和第一侧壁的连接同上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二折叠部2上还设置第五折叠部5,第五折叠部5相对于第二折叠部2折叠且与底板16平行贴合,缺口8延伸至第五折叠部5上,通过第五折叠部5的设置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牢固强度以及支撑强度,避免盒体变形,并且,缺口8延伸至第五折叠部5上,相同于加强了第二延伸部7与缺口8的接触面积,两者的交叉固定效果更好,其中,缺口8为L型缺口为宜,能够更好的容纳第二延伸部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二折叠部7上开设凹槽9且凹槽9中所对应的凸出部10与第五折叠部5连接,此处可以理解为在第二折叠部2上剪裁出一个凹槽9但是凹槽9中的板材并不完全剪裁掉,而是该板材与第五折叠部5连接,在第五折叠部5上形成凸出部10,那么当第五折叠部5折叠时,凸出部10应当位于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从而起到对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的支撑作用,因为虽然第一折叠部1相对于第二折叠部2折叠且两者平行设置,但是在实际折叠时,由于弯折部分的板材11的存在,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实际上是有空隙存在的,那么通过采用凸出部10对该空隙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牢固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一折叠部1和第三折叠部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翼,连接翼上设置有折痕,当连接翼沿折痕对折时,第一折叠部1的一端和第三折叠部3的一端对接,连接翼对折后内置在第三折叠部3和第四折叠部4之间,通过连接翼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并且,利用连接翼折叠后自身的反弹力,将第二延伸部7牢牢的卡在缺口8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四折叠部4上开设凹槽且凹槽中所对应的凸出部与第六折叠部6连接,第六折叠部6的效果和上面的第五折叠部5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并且,由于第六折叠部6的存在,那么第二延伸部7可以延伸到第六折叠部6上,也就是说,第四折叠部4上的一部分和第六折叠部6上的一部分一起组成了第二延伸部7,此时的第二延伸部7是L型的,正好和上面所说的L型的缺口配合使用,对接更加牢固。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盖体包括上盖12和侧支撑13,侧支撑13为两个板材对折而成,能够提高盖体的牢固性,避免变形,同时,侧支撑13的两个板材对折时具有折叠面14,折叠面14和两个板材形成立体三角形支架,进一步提高对盖体的支撑性,盖体和盒体之间由于有立体三角形支架的存在,变的更加的牢固且不容易变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盒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盖体,其中,所述盒体包括底板和依次环绕所述底板排列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镜像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第一折叠部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所述第三折叠部相对于所述底板进行第一次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三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第三折叠部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部垂直折叠且内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部和所述第四折叠部之间,所述第二折叠部的下方设置有缺口,
所述第四折叠部下方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插入所述缺口中固定,
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的连接同上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部上还设置第五折叠部,所述第五折叠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部折叠且与所述底板平行贴合,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五折叠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L型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部上开设凹槽且所述凹槽中所对应的凸出部与所述第五折叠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和所述第三折叠部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翼,所述连接翼上设置有折痕,当所述连接翼沿所述折痕对折时,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折叠部的一端对接,所述连接翼对折后内置在所述第三折叠部和所述第四折叠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折叠部上开设凹槽且所述凹槽中所对应的凸出部与第六折叠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侧支撑,所述侧支撑为两个板材对折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的两个板材对折时具有折叠面,所述折叠面和两个所述板材形成立体三角形支架。
CN201520431685.5U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盒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6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1685.5U CN204916456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盒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31685.5U CN204916456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盒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6456U true CN204916456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5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3168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6456U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盒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6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36871U (zh) 一种四提篮式包装盒
CN204323871U (zh) 一种高强度蜂窝纸板箱
CN203682182U (zh) 一种头戴耳机散装出货包装箱
CN105667931A (zh) 格子纸箱
KR101268418B1 (ko) 싸바리 포장박스 및 포장박스 제작방법
JP2012012025A (ja) 包装部材
CN204916456U (zh) 一种盒子
CN202213873U (zh) 灯泡包装结构
CN204197627U (zh) 一种包装衬垫
CN205060251U (zh) 一种防位移一体化托盘箱
CN204916430U (zh) 高强度包装箱
CN204433392U (zh) 一种碗的包装衬垫
CN204750786U (zh) 一种盒子
CN204750789U (zh) 一种盒子
CN202686923U (zh) 底托及包装箱
CN202807238U (zh) 简易包装纸箱
CN206203094U (zh) 一种包装结构及包装装置
CN210618747U (zh) 一种半球体透明折叠展示罩盒
CN204726814U (zh) 便于拆装的包装箱
CN210942709U (zh) 一种折叠限位盒
CN210391958U (zh) 一种便于提高包装稳定性的纸箱
CN202593978U (zh) 活动盒底采用挡板的正方形折叠式包装盒
CN202231997U (zh) 折叠式顶盖
CN201647217U (zh) 折叠式收纳箱
CN203033167U (zh) 一种缓冲包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