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4238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4238U
CN204904238U CN201520596615.5U CN201520596615U CN204904238U CN 204904238 U CN204904238 U CN 204904238U CN 201520596615 U CN201520596615 U CN 201520596615U CN 204904238 U CN204904238 U CN 204904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ayer
contact panel
visible area
ink
transparen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966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月婵
毛龙
李裕文
张羽
苏富榆
许良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5966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4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4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42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盖板与一油墨层。透明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非可视区位于可视区至少一侧。油墨层设置于透明盖板上并定义出非可视区,且油墨层经过光照射后不会产生斑纹,而维持了油墨层的均匀性并让触控面板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装置(TouchPanel)通常使用于手机、照相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以便增进操控及讯号输入的便利性。举例来说,目前常见的智能型手机以及平板计算机系使用触控装置,让使用者可直接通过屏幕面板输入信息,例如手写辨识系统。
依目前的触控技术而言,一般会于触控面板的感应区周边配置线路,通过线路将触控讯号送至后续电路作讯号处理。而为了达到美观的目的,通常会在触控面板相对于线路的区域设置遮蔽层例如油墨或光阻来遮蔽线路,其形成有遮蔽层的区域(非可视区)俗称边框。然而,当边框使用其它颜色,特别是浅色材料(例如:白色油墨)形成的遮蔽层时,外界的能量(例如:紫外光)易进入遮蔽层使其中的油墨聚集而产生斑纹影响产品的外观。
因此,如何配置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油墨,以避免长期使用时产生斑纹,已成为业界亟需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油墨层具有稳定的性质与均匀的分布性,而不易产生斑纹。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透明盖板与一油墨层。透明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非可视区位于可视区至少一侧。油墨层设置于透明盖板上并定义出非可视区,且油墨层经过光照射后不会产生斑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油墨层经过光照射前后分别具有色标值b1与b2,其中b1与b2的差值小于等于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前述b1与b2的差值小于等于0.5。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更包含:一致密层,至少设置于非可视区,覆盖所述油墨层,并与透明盖板位于油墨层的相异两侧,且致密层的致密度大于油墨层的致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致密层的厚度介于300埃至500埃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更包含:一遮蔽层,设置于非可视区,并与油墨层位于所述致密层的相异两侧,且遮蔽层的光密度值大于油墨层的光密度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遮蔽层的厚度介于1微米至2微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更包含一触控感测结构,该触控感测结构包含:一感测电极,设置于透明盖板的可视区中;复数条导线,设置于非可视区中,且与致密层位于油墨层的相异两侧,并电性连接至感测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感测电极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一电桥与一绝缘层。此些第一电极图案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而此些第二电极图案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电桥则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图案,而绝缘层位于电桥与第二电极图案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油墨层的厚度为15至28微米。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部分实施方式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图1B为图1A的触控面板沿着AA剖线的剖视图;以及
图1C绘示本实用新型之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油墨,包含色粉、粘结剂与粘结增强剂,粘结剂之作用在于使油墨具有一定的粘度,且色粉分散于粘结剂中以使油墨呈现多样的色彩。然而,油墨中的粘结剂易在外界能量(例如:紫外光)影响下聚集而产生不规则的斑纹(如白斑、蓝斑),此将让使用者产生不佳的观感。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更于油墨中加入粘结增强剂,其中有机硅环氧树脂因具有高耐化学性、高保色性与优异的保旋旋旋光性质,而可作为油墨的粘结增强剂以提升粘结的强度,进而避免粘结剂聚集的情事发生。在本实用新型之部份实施方式中,有机硅环氧树脂具有下列式(1)的通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式(1)中,n与m为1至3的整数,且n与m相加等于4。式(1)中的R系独立选自氢、碳数为1到10的烷基以及碳数为1到10的烷氧基,而R’为碳数为1到10的烷基。
在本实用新型之部分实施方式中,色粉占55至65重量份、粘结剂占25至35重量份,而粘结增强剂占0.5至1.5重量份。
在本实用新型之部分实施方式中,油墨为一白色油墨,而其中的色粉包含二氧化钛颗粒,并具有金红石(rutile)型晶态,且粒径介于0.15至0.5微米之间。金红石型的二氧化钛颗粒除了能使油墨显现白色,其稳定的晶格更有高分散、高耐候性、高遮盖力与稳定性佳之优点而适合用于油墨之中。需注意的是,其它颜色的油墨亦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并不只限于白色油墨。在本实用新型之其它部分实施方式中,粘结剂包含聚丙烯酸树脂,但其它合适的材料亦可适用于粘结剂,而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
此油墨中除了色粉、粘结剂与粘结增强剂外,更包含稀释剂、抗黄化剂、抗氧化剂、分散剂、消泡剂以及流平剂。其中,添加稀释剂能使油墨易于涂覆,并可视油墨要求的粘度选择稀释剂的添加量。抗氧化剂与抗黄化剂则让油墨在高温下维持稳定的化学性质,而不易产生黄变影响使用者的观感。分散剂则帮助各个成分均匀地混合于油墨中,并降低各成分之间的表面张力。流平剂使油墨成膜时具有良好的平整性,而消泡剂用以消除成膜过程中形成之气泡。在油墨之中,稀释剂占2至8重量份、抗黄化剂占0.5至1.5重量份、抗氧化剂占0.5至2.5重量份、分散剂占0.2至0.8重量份、消泡剂占0.2至0.8重量份而流平剂占0.2至0.8重量份。
在本实用新型之部分实施方式中,稀释剂包含烷氧基丙烯酸酯、抗黄化剂包含四[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季戊醇酯、抗氧化剂包含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分散剂包含丙烯酸树脂、消泡剂包含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流平剂包含聚二甲基缩硅氧烷,但其它合适的材料亦可适用,并不以本实用新型揭示之材料为限。
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触控面板的油墨为白色油墨,其系由下列成分所组成:
实施例1:
请接着参阅图1A与图1B,图1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之部分实施方式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而图1B为图1A的触控面板沿着AA剖线的剖视图。如图1A与图1B所示,触控面板100包含透明盖板110与油墨层120,且透明盖板110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使用者可透过透明盖板110观察到显示面板(未绘示)所显示的图像,并且直观的碰触透明盖板110的上表面以进行程序操作与下达指令。在本实用新型之部分实施方式中,可使用任何合适的透明绝缘材料制备透明盖板110,例如:玻璃、石英、蓝宝石(sapphir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之其它部分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110的上表面更可具有各种涂层,例如:防指纹、防眩光、防刮等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涂层。
透明盖板110具有一可视区110a以及一非可视区110b,非可视区110b位于可视区110a之至少一侧,例如位于非可视区110b的上侧或下侧,本实施例是以非可视区110b环绕可视区110a来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油墨层120则位于透明盖板110的下表面并定义出透明盖板110的非可视区110b。具体而言,油墨层120是用于遮蔽触控面板100中的线路使其不为使用者所见,而提升观赏效果。形成油墨层120的方式包含旋转涂布(spincoating)、棒状涂布(barcoating)、浸渍涂布(dipcoating)、滚筒涂布(rollcoating)、喷雾涂布(spraycoating)、凹版式涂布(gravurecoating)、喷墨印刷(inkjetprinting)、狭缝涂布(slotcoating)或刮刀涂布(bladecoating),且油墨层120的材质包含前述具有有机硅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增强剂的油墨,在此更以实施例1的白色油墨为例。需注意的是,油墨层120的颜色与其组成比例可依产品设计需求而改变,并不以实施例1示例的白色油墨为限。在本实用新型之部份实施方式中,油墨层120的厚度介于15至28微米之间。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油墨层120中含有有机硅环氧树脂作为油墨的粘结增强剂,因此当使用者在光线强烈的环境下使用产品时,油墨层120中的粘结剂不会受外界能量(例如:紫外光)影响聚集而产生不规则的斑纹,而能维持油墨层120的均匀性。具体的,触控面板100需经过紫外光测试以视产品是否合乎规范而不会产生斑纹。将此触控面板置于37℃至43℃的大气环境中,以波长介于300至800奈米的光线进行照射,且辐照度(irradiance)介于520至630W/m2之间。在一个循环中,光线照射20小时后即关闭4小时,重复此循环10次完成触控面板100的测试。在测试结束后观察得触控面板100并无任何斑纹出现,油墨层120中的粘结增强剂能有效的防止粘结剂与二氧化钛颗粒的聚集,而使油墨层120中的油墨维持良好的均匀性。在色差系统L-a-b值中,b值的变化代表黄蓝颜色的变化,b值愈往正值增加,表示颜色愈偏黄。油墨层120在经过光照射前后分别具有色标值b1与b2,其中b1与b2的差值小于等于1,较佳的b1与b2的差值小于等于0.5。
此外,触控面板100更包含一致密层130设置于非可视区110b中,并覆盖油墨层120,致密层130与透明盖板110位于油墨层120的相异两侧,且致密层130的致密度大于油墨层120的致密度。致密层130是由致密度高且耐高温的材料所形成,通常为一透明镀膜层,其材料例如为二氧化硅(SiO2)、氮氧化硅(SiON)、五氧化二铌(Nb2O5)、或上述材料的混和物。致密层130的致密度大于油墨层120的致密度,其能在后续制程中阻隔气体或蚀刻液渗入油墨层120,以进一步防止油墨层120产生变质异色。在本实用新型之部份实施方式中,当油墨层120的材料为实施例1的白色油墨时,可采用二氧化硅制备致密层130,二氧化硅具有致密度高及耐高温的特性,因此可减少甚至避免白色油墨表面接触气体、蚀刻液或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变质。致密层130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覆盖可视区110a。致密层130的厚度一般为300埃至500埃。
再者,触控面板100更包含一遮蔽层140,设置于非可视区110b中,并与油墨层120位于致密层130的相异两侧。遮蔽层140的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OD)大于油墨层120的光密度值,以进一步提高非可视区110b的光密度值,特别是当油墨层120为白色油墨或其它浅色油墨时,藉由遮蔽层140可使非可视区110b中的可视性组件能得到较好的遮挡,详情将于后详述。遮蔽层140的厚度一般为1微米至2微米。遮蔽层140的材料可为黑色光阻材料、黑色油墨材料、深色油墨材料或其它深色材料。
继续参阅第1B图,一触控感测结构150同样位于透明盖板110下,触控感测结构包含感测电极152与复数条导线154,其中感测电极152设置于透明基板的可视区110a中,而复数条导线154设置于非可视区110b中的遮蔽层140下并电性连接至感测电极152。请参阅第1C图。第1C图绘示本实用新型之部份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结构的示意图,且第1B图的触控感测层150为第1C图沿C-C剖线的示意图。如第1C图所示,感测电极152包含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152a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与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152b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但并不以此为限。且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152a之间更具有电桥152c,以使相邻的第一电极图案152a能藉由电桥152c电性连接。而绝缘层152d位于此电桥152c下,更清楚的说,绝缘层152d位于电桥152c与第二电极图案152b之间,以使第一电极图案152a与第二电极图案152b正常操作并避免短路的情形发生。此些导线154则位于非可视区110b中并被前述的油墨层120与遮蔽层140所遮蔽,使其不为使用者所见。此些导线154更电性连接至此些第一电极图案152a与第二电极图案152b,以传输触控感测讯号至软性电路板(未绘示)。第一电极图案152a与第二电极图案152b之材质可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zinc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tinoxide;CTO)、氧化铝锌(aluminumzincoxide;AZO)、氧化铟锡锌(indiumtinzincoxide;ITZO)、氧化锌(zincoxide;ZnO)、氧化镉(cadmiumoxide;CdO)、氧化铟镓锌(indiumgalliumzincoxide;InGaZnO)、氧化铟镓锌镁(indiumgalliumzincmagnesiumoxide;InGaZnMgO)、氧化铟镓镁(indiumgalliummagnesiumoxide;InGaMgO)或氧化铟镓铝(indiumgalliumaluminumoxide;InGaAlO)等材料。而导线154的配置也可依据实际需求做调整,同样不作限制,其材料可例如是金、银、铜、镍、铝、铬、或前述之合金或任意组合。
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50中的感测电极152还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单层单轴向的感测电极,或者双层双轴向的感测电极等。
再者,此触控面板更进行烘烤测试以视产品是否于高温中产生变色。将触控面板100置于240℃的烘箱中进行烘烤30小时后,再进行色差测试。在色差系统L-a-b值中,b值的变化代表黄蓝颜色的变化,b值愈往正值增加,表示颜色愈偏黄。此触控面板100的油墨层120在进行烘烤后b值的变化小于1,代表其仍能维持原显现的白色,而不会明显变色。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触控面板的油墨中加入有机硅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增强剂以提升其稳定度。藉此,油墨形成的油墨层在光线照射仍能维持良好的均匀性,而不会有粘结剂聚集产生让使用者不悦的斑纹的情事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触控面板的油墨更能在高温测试下维持优异的保色性。综前所述,以此油墨制备触控面板的油墨层能大幅提升产品的良率,并增加了制程效率与降低所需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明盖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非可视区,所述非可视区位于所述可视区至少一侧;以及
一油墨层,设置于所述透明盖板上并定义出所述非可视区,且所述油墨层经过光照射后不会产生斑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经过光照射前后分别具有色标值b1与b2,其中b1与b2的差值小于等于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b1与b2的差值小于等于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致密层,至少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覆盖所述油墨层,并与所述透明盖板位于所述油墨层的相异两侧,且所述致密层的致密度大于所述油墨层的致密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介于300埃至500埃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并与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致密层的相异两侧,且所述遮蔽层的光密度值大于所述油墨层的光密度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的厚度介于1微米至2微米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触控感测结构,该触控感测结构包含:
一感测电极,设置于所述透明盖板的所述可视区中;以及
复数条导线,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中,且与所述致密层位于所述油墨层的相异两侧,并电性连接至所述感测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电极包含:
复数个第一电极图案,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
复数个第二电极图案,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
一电桥,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图案;以及
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电桥与所述第二电极图案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15至28微米。
CN201520596615.5U 2015-08-10 2015-08-10 触控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4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6615.5U CN204904238U (zh) 2015-08-10 2015-08-10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6615.5U CN204904238U (zh) 2015-08-10 2015-08-10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4238U true CN204904238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2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9661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4238U (zh) 2015-08-10 2015-08-10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42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1711A (zh) * 2019-01-24 2019-05-31 浙江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熄屏一体黑屏幕的印刷方法
CN111399089A (zh) * 2018-12-14 2020-07-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盖板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089A (zh) * 2018-12-14 2020-07-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盖板加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821711A (zh) * 2019-01-24 2019-05-31 浙江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熄屏一体黑屏幕的印刷方法
CN109821711B (zh) * 2019-01-24 2021-10-22 浙江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熄屏一体黑屏幕的印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9354B (zh)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981391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high transparency
CN206541859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107037926A (zh) 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
CN104216547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43724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N103278953B (zh) 一种液晶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204904238U (zh) 触控面板
CN208488936U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4926033U (zh) 触控面板
CN105807964B (zh) 黑色边框触控面板
CN203773511U (zh) 触控面板与具有该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
CN105176191A (zh) 触控面板以及用于触控面板的油墨
CN110364641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2018644U (zh) 触控面板结构
CN206209240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422548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4850266B (zh)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TWM461835U (zh) 觸控面板
CN207164397U (zh) 一种触控彩膜基板
CN105176190A (zh) 触控面板以及用于触控面板的油墨
CN103914171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5263767U (zh) 触控面板
CN103389593A (zh) 彩色滤光基板的制作方法
TW201516793A (zh) 觸控面板與覆蓋板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ao Guang

Inventor after: Li Yuechan

Inventor after: Xie An

Inventor after: Mao Long

Inventor after: Li Yuwen

Inventor after: Zhang Yu

Inventor after: Su Fuyu

Inventor after: Xu Liangzhen

Inventor after: Luo Ming

Inventor before: Li Yuechan

Inventor before: Mao Long

Inventor before: Li Yuw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

Inventor before: Su Fuyu

Inventor before: Xu Liangzhe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