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3347U -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03347U CN204903347U CN201520672960.2U CN201520672960U CN204903347U CN 204903347 U CN204903347 U CN 204903347U CN 201520672960 U CN201520672960 U CN 201520672960U CN 204903347 U CN204903347 U CN 2049033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module
- detected
- detection
- guide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7 ja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41 scale-up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所述模块包括:进气口,待检测空气从该进气口进入;发光元件,用于发出检测用光束;光检测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光束照射在待检测空气中的颗粒反射的反射光,并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出气口,待检测空气流经上述光检测元件后从该出气口排出;气道结构,其为从所述进气口到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待检测空气的流通通道;所述气道结构形成为引导所述待检测空气,使得该待检测空气垂直流经所述光束的光轴;气流产生元件,用于使得所述待检测空气在所述气道内形成气流;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待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的粒径和/或质量浓度。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实时地得到空气中粒子质量浓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的粒径和/或质量浓度的模块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全球环境质量不断劣化。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作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更多关注。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所包含的多种颗粒都是对健康有害的。为了解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空气检测仪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应地,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检测的产品,尤其是用于检测目前备受关注的PM2.5的PM2.5颗粒检测设备。
现有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根据其检测原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利用光散射计数原理的检测设备。即,利用光源发出检测用光束,照射到空气中的颗粒后,由所述颗粒对光束进行散射,再由光检测元件接收被颗粒散射的光线。从而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的数目,乘以比例系数后即可得到空气中所含的颗粒的质量浓度。这种方法获得结果较快,但在当空气中的颗粒的种类、性质和工艺流程等条件有变化时,必须对LD98-1996第6.4条所规定的K值进行重新测定,而这一重新测定往往需要数小时之久。
第二种是利用滤膜称重原理的检测设备。即,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知质量的滤膜,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滤膜增加的质量和通过滤膜空气的体积,即可确定空气中所包含的颗粒的质量浓度。但是利用这种原理的检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空气通过滤膜。并且该种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使用者必须对滤膜进行清洁或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现有的检测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检测设备存在的缺陷,能够精确、实时地得出空气中粒子质量浓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所述模块包括:进气口,待检测空气从该进气口进入;发光元件,用于发出检测用光束;光检测元件,光检测元件的中心位于所述光束的焦点处,用于接收所述光束照射在待检测空气中的颗粒反射的反射光,并将接收的反射光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该电信号以作为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输出;出气口,待检测空气流经上述光检测元件后从该出气口排出;气道结构,其为从所述进气口到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待检测空气的流通通道;所述气道结构形成为引导所述待检测空气,当待检测空气流过所述光学元件上方时,使得该待检测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光束的光轴;气流产生元件,设置于所述出气口处,用于使得所述待检测空气在所述气道结构内形成气流;控制单元,用于驱动和控制上述发光元件、光检测元件、以及气流产生元件,根据所述电信号的脉冲峰值强度来确定所述颗粒的粒径,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的脉冲宽度来确定所述颗粒的质量浓度;其中,所述气道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周围的第一气流引导元件及第二气流引导元件,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第二气流引导元件之间形成待检测空气流过的通道,并引导从进气口进入的待检测空气在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上方时垂直于所述光束的光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通过使得气道结构内的待检测空气气流垂直所述光轴,能够在最短时间、相对于光轴的最小流通宽度内使得待检测空气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从而获得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为使得待检测空气形成的气流顺畅通过所述气道结果,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第二气流引导元件形成为弧形,且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靠近所述光束的一端的延长线垂直于所述光束的光轴。
为实现对杂散光的遮挡,防止光污染,优选地,所述气道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半壁和第二半壁;第一半壁设置在沿着待检测空气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后的气流下游位置处;第二半壁设置在在面对所述光检测元件并与待检测空气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处。
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第二气流引导元件以及第一半壁、第二半壁均为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还包括:外壳,至少包含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上壳体上;形成在所述外壳上的金属壳体,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形成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壳体的一侧面。
进一步地,承载所述控制单元的印刷线路板固定在下壳体上,且所述印刷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待检测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后,从第一气口进入所述气道结构内,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后,顺序从所述第二气口、以及所述出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及第二气流引导元件从所述下壳体的内侧竖起并抵住所述印刷线路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颗粒的质量浓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上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为上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不包括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输出的数据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通过光束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照射,使高精密的光检测元件能够对粒子的粒径、反光强度等信息进行检测,达到了高精度捕获粒子运动状态、体积、质量等信息,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但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去除了上壳体、风扇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从下向上看图2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去除下壳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从上向下看图2所示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时的平面透视图,用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电路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结构。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气中的颗粒,例如PM2.5的浓度、粒径等。如图1所示,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外壳至少包含下壳体1和上壳体2。下壳体1和上壳体2,例如为塑料壳体。所述外壳可以通过下壳体1和上壳体2扣合形成,也可以在下壳体1和上壳体2的边缘分别形成侧面壳体,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优选的,为了制作工艺的简单,所述外壳优选通过下壳体1和上壳体2扣合形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均以下壳体1和上壳体2扣合形成所述外壳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为实现屏蔽作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外壳优选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壳上的金属外壳3,金属外壳3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电路部分的接地端电连接,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例如上壳体2上的进气口7和出气口8。所述出气口8优选环状扇形开口。所述外壳在适当的位置还设置有开口,用于露出电路部分的印刷线路板(PCB)6的6PIN接插件,以使得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能够通过排线起到供电和检测数据交换的作用。此外,所述外壳上还优选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结构,例如为固定耳9,且优选以对称方式设置在两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制作工艺的简单,金属壳体3形成在下壳体1和上壳体2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壳体的一侧面,更优选的,金属壳体3形成在下壳体1和上壳体2以及设置有固定耳的一侧面。
在所述下壳体1和上壳体2构成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气流产生元件4,例如为风扇(图中仅示出了风扇所在的对应位置,而未明确示出风扇的结构),其优选设置在出气口8附近,使得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内产生具有预定流速的待测气流,通过特定设计的气道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内循环。所述气流产生元件4,以适当方式固定在下壳体1上,例如用螺钉5紧固的方式。
所述下壳体1和上壳体2构成的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印刷线路板6。印刷线路板6上设置有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以及相关的电路线路等。图2是图1所示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去除所述上壳体2、金属外壳3和风扇4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印刷线路板6搭载并固定在设置于下壳体1上的支撑部件上。具体地,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接或卡接,所述支撑部件可以是在所述下壳体1的周壁上设置的突起或卡扣结构,则印刷线路板6通过粘接和卡接在所述突起或卡扣结构上(以上未示出)。
另外,优选在印刷线路板6的接地端设置导电连接结构10,例如可以是导电弹簧,用于将印刷线路板6的GND与所述金属外壳3电连接,从而使所述金属外壳3起到屏蔽干扰的作用。在使用导电弹簧电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弹性确保金属外壳3与印刷线路板6之间的可靠连接。如图2、3所示,承载发光元件12的结构,例如支架11通过卡扣固定在印刷线路板6上,并同时实现所述发光元件12与所述印刷线路板6上的电路的电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发光元件12供电及控制信号的传输。此外,在印刷线路板6上还设置有第一气口15、第二气口20(如图4所示),优选分别设置在进气口7和出气口8附近。待检测空气从进气口7进入后将从第一气口15进入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内,经过光检测部分的检测后顺序从第二气口20、出气口8排出。
以下参考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气道结构。图4为从上向下看图2所示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时的平面透视图。如图4所示,在利用气流产生元件4所产生的风压的作用下,待检测空气从如图1所示的进气口7进入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然后经第一气口15,按图4箭头方向所示,经过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的光学部分的光检测元件13,并被光学部分的发光元件12发出的光束照射后,从第二气口20再经出气口8最终排出,形成一次空气循环。
其中,在下壳体1的面对印刷线路板6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气流引导元件,即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和第二气流引导元件17,分别设置在第一气口15周围,与下壳体1的在第一气口15下方的周璧共同形成引导气流的结构,引导经第一气口15进入的待检测空气流经光检测元件13,以接受检测。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第二气流引导元件17从下壳体1的内侧竖起并抵住印刷线路板6,从而同时起到支撑印刷线路板6的作用。此外,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第二气流引导元件17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避免气道以外的空气进入,保证了待检测空气气流的稳定。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第二气流引导元件17可以是形成在下壳体1内侧的加强筋。
另外,优选地,在下壳体1的、沿着待检测空气流经光学部件的光检测元件后的气流下游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半壁19,其高度可以为大致从下壳体1到印刷线路板6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从而允许待检测空气在经过光检测元件后流出。类似的,在面对光检测元件并与待检测空气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另一半壁,即第二半壁18。第一半壁19、第二半壁18起到遮挡漫反射光的作用,从而避免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内部发生光污染。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半壁19、第二半壁18可以是形成在下壳体1内侧的加强筋。
以下参考图3、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发光元件及光检测元件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图3是从下向上看图2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去除下壳体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光元件12设置在支架11上,并保持一定角度。作为优选方式,发光元件12相对于水平面具有3度左右的倾角,且前端向下。从而保证发光元件12所发出的光束的焦点距离光检测元件的表面的高度尽量低,使光检测元件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光强。如上文所述,支架11通过卡扣固定在印刷线路板6上,如此确保发光元件12固定并电连接于印刷线路板6上的相应电路,从而实现供电及信号传输。所述发光元件12可以是激光二极管,也可以是其他发光二极管,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等。
光检测元件13用于检测发光元件12发出的光,其优选设置在发光元件12所发出光束的光路上。并且使得发光元件12的光束14的焦点恰好位于光检测元件13的中心,从而达到最好的测量效果。光检测元件13可以是光敏二极管,也可是其他能够完成本实用新型检测目的的光检测元件,例如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等等。
以下进一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结构与所述发光元件及光检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待检测空气在进入由第一气口15附近的周璧、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第二气流引导元件17形成的气道后,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13,并同时被发光元件12照射,之后经第一半壁19、第二气口20以及出气口8排出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其中,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第二气流引导元件17弯曲为弧形,以利于对进入的待检测空气的引导,并且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形成为,其一端的延长线垂直于发光元件12所发出光束14的光轴(未示出)。所述一端指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接近光检测元件13的一端。从而引导待检测空气所形成的气流以大致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流过所述光检测元件。此外,优选的,光检测元件位于第一气流引导元件16、第二气流引导元件17的所述一端的延长线之间的中心位置处,以获得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
通过使得气流大致垂直所述光轴,能在最短时间、相对于光轴的最小流通宽度内使得待检测空气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从而获得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此外,由图4可以看到,发光元件12、光检测元件13组成的光学部分的光轴以倾斜方式设置在印刷线路板6上,使得待检测空气在所述气道结构内形成的气流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内形成大致S的形状,即所述光轴与气流交叉呈大致X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待检测空气在所述气道结构内的流动形状大致成S形以及所述光轴与气流交叉大致成X形,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只要发光元件12、光检测元件13组成的光学部分的光轴以倾斜方式设置在印刷线路板6上即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一方面使得在有限空间内形成具有预定长度及流速的待测气流,另一方面,使得检测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即印刷线路板6上的电路结构。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单元优选包括供电模块、风扇模块、检测模块、光源模块以及控制单元(CPU),上述结构形成在所述印刷线路板6上。其中供电模块包括连接外部电源的结构及必要的降压芯片等。风扇模块指用于为气流产生元件4提供驱动和/或控制的部分。检测模块指为光检测元件13提供驱动和/或控制的部分。光源模块指为发光元件12提供驱动和/或控制的部分。
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供电情况。如图5所示,外部电源通过上述6PIN接插件为整个装置供电,例如,提供5V电压。所述6PIN接插件将接收到的电压传输到降压芯片进行降压以向其他电路模块供电。具体包括:(1)供电电压经由降压芯片被降至3.3V,为检测电路模块、控制单元(CPU)和光源模块供电;(2)外部电源保持5V不变,直接给风扇模块供电;(3)检测模块将光检测元件13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CPU)。控制单元(CPU)控制光源模块,从而使得发光元件发出光束。另外,控制单元(CPU)控制风扇调整转速,保持气流稳定。
下面详细介绍各个模块。
(1)供电模块:外部电源通过6PIN接插件直接为整个电路单元提供电源。优选地,在电流进入各模块前,需并联耦合电容,以滤除不需要的高频信号,防止干扰。供电模块分为两路,一是通过降压芯片降压到3.3V给检测模块、控制单元(CPU)和光源模块供电;二是直接保持5V电压不变,给风扇模块供电。
(2)风扇模块:利用控制单元(CPU)对气流产生元件4,例如风扇进行控制,实现其转速的调节,使从进风口7进入气道的待检测空气可以不受外界风速干扰。具体地,以轴流风扇为例,轴流风扇开始转动,空气被吸入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气道,由于轴流风扇具有稳定风速的功能,因此空气以稳定的速度进入气道然后被光束14照射。气体进入装置后稳定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
(3)检测模块:具有稳定流速的待检测空气通过气道可以被光束14均匀照射。被照射的待检测空气中有当前环境的颗粒,所述颗粒被光束14照射后会产生散射光。产生的散射光被反射到高精度的光检测元件13上,可以精确地获得所述颗粒的粒径、反光强度等信息。光检测元件13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CPU),控制单元(CPU)根据获得的电信号中脉冲的数量,可以确定所述颗粒的个数,并且根据所述脉冲的峰值强度可以得到所述颗粒的粒径,根据所述脉冲的宽度结合上述测得的粒径可以得到所述颗粒的质量。
(4)光源模块:经降压芯片降压的3.3V电流提供给光源模块,以便为所述发光元件12供电。控制单元(CPU)控制供电的持续性,保证发光元件11能够在需要的时段发出预定强度的光束,从而提供光检测元件13所需要的光源。
以下说明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所能实现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首先说明检测原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光源照射大气中的细颗粒,例如PM2.5来进行检测的技术。具体地,通过发光元件12,例如激光,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照射,高精密的光检测元件13对颗粒的粒径、反光强度等信息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捕获所述颗粒的运动状态、体积、质量等信息。具体地,气流产生元件4使得待检测空气在气道内形成对流,外界空气以均匀速度通过气道。气道中设置的光检测元件能够获得待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的反光强度信息,而反光强度信息可用于确定粒径。气道结构采用如前所述的特定设计,使粒子的速度向量与质量负相关,质量越大的颗粒在空气中运动的速度越慢,所以成反比关系即负相关。从而由速度向量得到颗粒的质量信息。同时,通过光检测元件测得的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所述颗粒的数量,加以统计学原理,继而计算出粒径符合要求的总的颗粒的质量。
根据以上原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以如下方式工作:待检测空气经进气口7进入所述气道,并大致以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13,同时接受发光元件12所发出光束14的照射。当空气中存在颗粒时,所述颗粒反射光束14,并反射光被所述光检测元件13接收。光检测元件13将所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还可包括第一通讯模块(未图示),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颗粒的质量浓度发送到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可以是单片机或电脑等,通过所述单片机或电脑能够对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检测的颗粒的质量浓度进行处理或者显示出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可以为无线通讯模块,例如: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
下面说明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空气检测质量检测模块输出的数据信息,并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到外部设备,其中,所述颗粒的质量浓度可通过上述第一通讯模块进行发送,也可以通过串口进行发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模块集成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中。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输出的数据信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与上一实施例中涉及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中不包含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输出的空气质量浓度通过串口的方式发送到该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含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将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输出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等方式发送到外部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讯模块集成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中。
以上所描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并未设置数据显示或提示部件及其功能,其可以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输给显示或控制终端。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需要在该空气质量检测装置上配置显示元件及相应的控制电路,也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容易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实施例并不对此作出限定。
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其采用了光源照射待检测空气中的细颗粒,例如PM2.5来进行检测的技术。根据以上的描述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优点,其实现的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实时性好、操作简单等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
进气口,待检测空气从该进气口进入;
发光元件,用于发出检测用光束;
光检测元件,光检测元件的中心位于所述光束的焦点处,用于接收所述光束照射在待检测空气中的颗粒反射的反射光,并将接收的反射光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出气口,待检测空气流经上述光检测元件后从该出气口排出;
气道结构,其为从所述进气口到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待检测空气的流通通道;所述气道结构形成为引导所述待检测空气,当待检测空气流过所述光学元件上方时,使得该待检测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光束的光轴;
气流产生元件,设置于所述出气口处,用于使得所述待检测空气在所述气道结构内形成气流;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驱动和控制上述发光元件、光检测元件、以及气流产生元件,根据所述电信号的脉冲峰值强度来确定所述颗粒的粒径,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的脉冲宽度来确定所述颗粒的质量浓度;
其中,所述气道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周围的第一气流引导元件及第二气流引导元件,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第二气流引导元件之间形成待检测空气流过的通道,并引导从进气口进入的待检测空气在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上方时垂直于所述光束的光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和所述第二气流引导元件形成为弧形,且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靠近所述光束的一端的延长线垂直于所述光束的光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气道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半壁和第二半壁;
第一半壁设置在沿着待检测空气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后的气流下游位置处;第二半壁设置在面对所述光检测元件并与待检测空气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第二气流引导元件以及第一半壁、第二半壁均为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至少包含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上壳体上;
形成在所述外壳上的金属壳体,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地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形成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壳体的一侧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
承载所述控制单元的印刷线路板固定在下壳体上,且所述印刷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
待检测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后,从第一气口进入所述气道结构内,流经所述光检测元件后,顺序从所述第二气口、以及所述出气口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气流引导元件及第二气流引导元件从所述下壳体的内侧竖起并抵住所述印刷线路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颗粒的质量浓度。
10.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6-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
11.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为权利要求1-4、6-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质量检测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输出的数据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72960.2U CN204903347U (zh) | 2015-09-01 | 2015-09-01 |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72960.2U CN204903347U (zh) | 2015-09-01 | 2015-09-01 |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03347U true CN204903347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25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7296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3347U (zh) | 2015-09-01 | 2015-09-01 |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0334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04495A1 (zh) * | 2017-11-28 | 2019-06-06 | 苏州佑克骨传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m2.5检测播报装置 |
CN111629009A (zh) * | 2020-06-11 | 2020-09-04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 基于区块链的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
-
2015
- 2015-09-01 CN CN201520672960.2U patent/CN20490334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04495A1 (zh) * | 2017-11-28 | 2019-06-06 | 苏州佑克骨传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m2.5检测播报装置 |
CN111629009A (zh) * | 2020-06-11 | 2020-09-04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 基于区块链的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03343U (zh) | 粒子检测模块及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 |
CN205002797U (zh) | 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 |
WO2017045605A1 (zh) | 用于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的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40355268A1 (en) | Examination Light Apparatus with Touch-Less Control | |
CN204903347U (zh) | 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及装置 | |
CN200941092Y (zh) | 空气悬浮颗粒物颗粒数及质量浓度检测仪 | |
CN202033282U (zh) | 一种用于便携式生物气溶胶单粒子检测仪的光路系统 | |
CN205826472U (zh) | 粉尘传感器 | |
CN106959262B (zh) | 基于光学的无动力粉尘检测系统、装置和检测方法 | |
CN106404618A (zh) | 粒子检测传感器 | |
CN101566551A (zh) | 后向散射烟尘分析仪 | |
CN106814015A (zh) | 一种大流量颗粒物浓度检测传感系统 | |
CN103364316B (zh) | 基于光纤连接的多种折射率颗粒粒径多点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208206768U (zh) | 一种光学系统 | |
CN208313762U (zh) | 一种泥沙颗粒沉降过程图像采集系统 | |
CN201488936U (zh) | 一种粉尘浓度传感器 | |
CN101344430B (zh) | 可同时感测发光强度与色度的高速光学感测装置与系统 | |
CN207081834U (zh) | 一种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 |
CN201408324Y (zh) | 相机快门测试仪 | |
CN105973073B (zh) | 自动报靶装置 | |
CN206479434U (zh) | 一种大流量颗粒物浓度检测传感系统 | |
CN204461956U (zh) | 一种用于低排放的烟尘监测仪 | |
CN208206736U (zh) | 一种激光粉尘传感器 | |
CN102331394B (zh) | 一种大流量尘埃粒子计数器的光电传感器 | |
CN100464179C (zh) | 不透光度计检测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2 Address after: 100193, No. 5, building 8, No. three northeast Wang Xi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HANW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room 322, 3 / F, building 5, 8 dongbei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WANG BLUE SKY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