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0343U - 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00343U CN204900343U CN201520575306.XU CN201520575306U CN204900343U CN 204900343 U CN204900343 U CN 204900343U CN 201520575306 U CN201520575306 U CN 201520575306U CN 204900343 U CN204900343 U CN 2049003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air
- port
- wind wheel
- connecting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其中,轴流风机包括:导风管、静风轮、电机和动风轮;导风管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静风轮设置在出风口处,且静风轮的叶片与导风管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静风轮上,动风轮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进风口一侧,且静风轮的叶片比动风轮的叶片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风机,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静风轮,以将导风管内的径向气流改变成轴向气流,从而增大了出风速度,进而增加了出风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由于出风速度变快,进风速度也相应提高,从而增大了送风量,提高了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由于送风量在电机同转速的前提下风量增加了,就可以在满足送风量的前提下降低转速,从而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流风机及具有该轴流风机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的风机结构单一、风量小,而轴流风轮因送风量大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器的送风装置中,但其同时也存在噪音大、送风距离短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送风量大、噪音小的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轴流风机的空调室内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静风轮,所述静风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静风轮的叶片与所述导风管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静风轮上;和动风轮,所述动风轮与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一侧;其中,所述静风轮的叶片比所述动风轮的叶片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轴流风机,通过在导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静风轮,以将导风管内的径向气流改变成轴向气流,即将气体的紊流状态变成层流状态,从而降低了空气流动的阻力,进而降低了噪声;而静风轮的叶片比动风轮的叶片多,能够保证空气穿过静风轮时,形成更稳定的层流,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噪声。
具体而言,现有的分体落地式空调的风机结构单一、送风量小,送风量相对较大的轴流风机存在噪音大、送风距离短的缺点;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风机,包括导风管、静风轮、电机和动风轮,工作时,电机驱动动风轮转动,动风轮叶片配合推动空气流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导风管,经过由动风轮叶片、静风轮叶片及导风管形成的风道,从出风口送出,从而实现引风及送风的过程。具体地,当动风轮叶片转动推动空气运动时,产生了沿轴向的气流和沿径向的气流,由于静风轮不随动风轮转动,所以能够将径向气流改变成轴向气流,即将气体的紊流状态变成层流状态,从而降低了空气流动的阻力,进而降低了噪声;而静风轮的叶片比动风轮的叶片多,能够保证空气穿过静风轮时,形成更稳定的层流,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噪声。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轴流风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静风轮的叶片比所述动风轮的叶片多两片。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静风轮的叶片比动风轮的叶片多两片,在保证静风轮能够将径向气流改变为轴向气流的前提下,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管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口为所述进风口;过渡管,所述过渡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口连接,且所述过渡管的管径小于所述进风管的管径,所述动风轮位于所述过渡管内;和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管的管径大于所述过渡管的管径。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管包括进风管、过渡管和出风管,进风管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实现引风功能;动风轮设置在过渡管内,叶片转动推动空气流动,产生沿轴向的气流和沿径向的气流,且由于过渡管的管径小于进风管的管径,因而进入过渡管的气流动压增大,这使得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进一步提高了动风轮叶片推动空气的效率;出风管上设置有出风口,以实现送风功能,且由于出风管的管径大于过渡管的管径,则进入出风管的气流动压减小,静压增大,从而降低了送风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管的管壁沿所述第一端口至所述第二端口的方向向所述过渡管的内部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过渡管的管壁沿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向内倾斜,即过渡管内的风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使得流经过渡管的气流压力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加,使得到达静风轮的气流具有较高的速度,经由静风轮改变方向后能高速送出,从而增加送风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管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为1.5°~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过渡管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不小于1.5°,能够避免因夹角过小,导致流出过渡管的气流速度不够大,从而影响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设置过渡管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不大于2°,能够避免因夹角过大,导致流出过渡管的气流动压过大,影响轴流风机的降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管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为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过渡管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为2°,使得流出过渡管的气流速度大小合适,压力大小合适,从而既保证了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又保证了轴流风机的降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管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过渡管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沿所述第五端口至所述第六端口的方向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部倾斜;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过渡管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管具有第七端口和第八端口,所述第七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八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沿所述第七端口至所述第八端口的方向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部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进风管与过渡管的管径不同,且过渡管与出风管的管径也不相同,为了保证空气能在导风管中顺畅流通,在进风管与过渡管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管,在过渡管与出风管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管,且由于过渡管的管径小于进风管的管径和出风管的管径,因而第一连接管的管壁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向内倾斜,即第一连接管的管壁沿第五端口至第六端口向第一连接管内倾斜,同理,第二连接管的管壁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向外倾斜,即第二连接管的管壁沿第七端口至第八端口向第二连接管外倾斜,这样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导风管内空气的顺畅流通,从而降低了风能的损失,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出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2.5°~37.5°。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2.5°,能够避免因角度过小使得第一连接管过长导致增加成本,并因延长风道而降低轴流风机送风效率的情况发生;设置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7.5°,能够避免因角度过大导致第一连接管过短使得气流进入过渡管的入口急剧变小而不能快速进入过渡管中,进而影响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35°。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保证了进风管中的空气能够快速进入过渡管中,从而保证了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且由于第一连接管长度合适,不会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1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0°,能够避免因夹角过小,导致第二连接管过长,使得进入出风管的气流速度过小,从而降低轴流风机送风效率的情况发生;设置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2°,能避免因夹角过大,导致第二连接管过短,使得进入出风管的气流动压过大,降低轴流风机降噪效果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使得进入出风管的气流速度大小合适,既保证了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又保证了轴流风机的降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过渡管的长度相同,且所述过渡管的长度是所述第一连接管长度的三倍。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连接管与过渡管的长度相同,则从过渡管送出的速度较高的气流能够在第二连接管中得到充分的缓冲,以进一步降低进入出风管的气流的动压,进而提高了轴流风机的降噪效果;设置过渡管的长度是第一连接管长度的三倍,使得进风管送出的风能够快速进入过渡管中,以提高进入过渡管的气流的动压,进而提高了动风轮叶片推动空气的效率,即提高了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为7mm~10mm。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不小于7mm,能够避免因第一连接管过短使得气流进入过渡管的入口急剧变小而不能快速进入过渡管中,进而影响轴流风机送风效率的情况发生;设置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不大于10mm,能够避免因第一连接管过长,既增加成本,又因延长风道而降低轴流风机送风效率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为10mm。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为10mm,既保证了进风管中的气流能够快速进入过渡管中,从而保证了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且不会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设置有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轴流风机,因而具有结构简单、送风量大、且噪音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流风机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流风机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流风机第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流风机第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风管与所述静风轮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导风管,11进风管,111进风口,12过渡管,13出风管,131出风口,14第一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20静风轮,30电机,40动风轮,100轴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轴流风机。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轴流风机100,包括:导风管10、静风轮20、电机30和动风轮40。
具体地,导风管10具有出风口131和进风口111;静风轮20设置在出风口131处,且静风轮20的叶片与导风管10固定连接;电机30固定在静风轮20上;动风轮40与所电机30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进风口111一侧;其中,静风轮20的叶片比动风轮40的叶片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轴流风机100,通过在导风管10的出风口131处设置静风轮20,以将导风管10内的径向气流改变成轴向气流,即将气体的紊流状态变成层流状态,从而降低了空气流动的阻力,进而降低了噪声,而静风轮20的叶片比动风轮40的叶片多,能够保证静风轮20改变风向的可靠性,能够保证空气穿过静风轮20时,形成更稳定的层流,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噪声。
当然,静风轮20也可以相对动风轮40逆向转动,或与动风轮40的转速不同,均可实现将径向气流改变成周向气流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静风轮20的叶片比动风轮40的叶片多两片。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静风轮20的叶片比动风轮40的叶片多两片,在保证静风轮20能够将径向气流改变为轴向气流的前提下,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导风管10包括:进风管11、过渡管12和出风管13。
具体地,进风管11的一端口为进风口111;过渡管12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进风管11的另一端口连接,且过渡管12的管径小于进风管11的管径,动风轮40位于过渡管12内;出风管13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三端口与第二端口连接,第四端口为出风口131,出风管13的管径大于过渡管12的管径。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管10包括进风管11、过渡管12和出风管13,进风管11上设置有进风口111,以实现引风功能;动风轮40设置在过渡管12内,叶片转动推动空气流动,产生沿轴向的气流和沿径向的气流,且由于过渡管12的管径小于进风管11的管径,因而进入过渡管12的气流动压增大,这使得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进一步提高了动风轮40叶片推动空气的效率;出风管13上设置有出风口131,以实现送风功能,且由于出风管13的管径大于过渡管12的管径,则进入出风管13的气流动压减小,静压增大,从而降低了送风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过渡管12的管壁沿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的方向向过渡管12的内部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过渡管12的管壁沿第一端口至第二端口向内倾斜,即过渡管12内的风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使得流经过渡管12的气流压力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加,使得到达静风轮20的气流具有较高的速度,经由静风轮20改变方向后能高速送出,从而增加送风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渡管12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A为1.5°~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过渡管12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A不小于1.5°,能够避免因夹角过小,导致流出过渡管12的气流速度不够大,从而影响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设置过渡管12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A不大于2°,能够避免因夹角过大,导致流出过渡管12的气流动压过大,影响轴流风机100的降噪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过渡管12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A为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过渡管12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A为2°,使得流出过渡管12的气流速度大小合适,压力大小合适,从而既保证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又保证了轴流风机100的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风管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4,第一连接管14设置在进风管11与过渡管12之间,且第一连接管14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第五端口与进风管11的另一端口连接,第六端口与第一端口连接,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沿第五端口至第六端口的方向向第一连接管14的内部倾斜;和第二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5设置在出风管13与过渡管12之间,且第二连接管15具有第七端口和第八端口,第七端口与第二端口连接,第八端口与第三端口连接,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沿第七端口至第八端口的方向向第二连接管15的外部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进风管11与过渡管12的管径不同,且过渡管12与出风管13的管径也不相同,为了保证空气能在导风管10中顺畅流通,在进风管11与过渡管12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管14,在过渡管12与出风管13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管15,且由于过渡管12的管径小于进风管11的管径和出风管13的管径,因而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向内倾斜,即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沿第五端口至第六端口向第一连接管14内倾斜,同理,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向外倾斜,即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沿第七端口至第八端口向第二连接管15外倾斜,这样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导风管10内空气的顺畅流通,从而降低了风能的损失,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1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B为32.5°~37.5°。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1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B不小于32.5°,能够避免因角度过小导致第一连接管14过长,既增加成本,又因延长风道而降低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设置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1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B不大于37.5°,能够避免因角度过大导致第一连接管14过短使得气流进入过渡管12的入口急剧变小而不能快速进入过渡管12中,进而影响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1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B为35°。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14的管壁与第一连接管1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B为35°,保证了进风管11中的空气能够快速进入过渡管12中,从而保证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且由于第一连接管14长度合适,不会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C为10°~1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C不小于10°,能够避免因夹角过小,导致第二连接管15过长,使得进入出风管13的气流速度过小,从而降低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设置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C不大于12°,能避免因夹角过大,导致第二连接管15过短,使得进入出风管13的气流动压过大,降低轴流风机100的降噪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C为12°。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连接管15的管壁与第二连接管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C为12°,使得进入出风管13的气流速度大小合适,既保证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又保证了轴流风机100的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管15与过渡管12的长度相同,且过渡管12的长度是第一连接管14长度的三倍。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连接管15与过渡管12的长度相同,则从过渡管12送出的速度较高的气流能够在第二连接管15中得到充分的缓冲,以进一步降低进入出风管13的气流的动压,进而提高了轴流风机100的降噪效果;设置过渡管12的长度是第一连接管14长度的三倍,使得进风管11送出的风能够快速进入过渡管12中,以提高进入过渡管12的气流的动压,进而提高了动风轮40叶片推动空气的效率,即提高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4的长度为7mm~10mm。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14的长度不小于7mm,能够避免因第一连接管14过短使得气流进入过渡管12的入口急剧变小而不能快速进入过渡管12中,进而影响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设置第一连接管14的长度不大于10mm,能够避免因第一连接管14过长,既增加成本,又因延长风道而降低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4的长度为10mm。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连接管14的长度为10mm,既保证了进风管11中的气流能够快速进入过渡管12中,从而保证了轴流风机100的送风效率,且不会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轴流风机10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设置有上述任一项中的轴流风机100,因而具有结构简单、送风量大、且噪音低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风机,通过在导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静风轮,以将导风管内的径向气流改变成轴向气流,即将气体的紊流状态变成层流状态,从而降低了空气流动的阻力,进而降低了噪声;而静风轮的叶片比动风轮的叶片多,能够保证空气穿过静风轮时,形成更稳定的层流,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噪声。
具体而言,现有的分体落地式空调的风机结构单一、送风量小,送风量相对较大的轴流风机存在噪音大、送风距离短的缺点;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风机,包括导风管、静风轮、电机和动风轮,工作时,电机驱动动风轮转动,动风轮叶片配合推动空气流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导风管,经过由动风轮叶片、静风轮叶片及导风管形成的风道,从出风口送出,从而实现引风及送风的过程。具体地,当动风轮叶片转动推动空气运动时,产生了沿轴向的气流和沿径向的气流,由于静风轮不随动风轮转动,所以能够将径向气流改变成轴向气流,即将气体的紊流状态变成层流状态,从而降低了空气流动的阻力,进而降低了噪声;而静风轮的叶片比动风轮的叶片多,能够保证空气穿过静风轮时,形成更稳定的层流,进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具有出风口和进风口;
静风轮,所述静风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静风轮的叶片与所述导风管固定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静风轮上;和
动风轮,所述动风轮与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一侧;
其中,所述静风轮的叶片比所述动风轮的叶片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风轮的叶片比所述动风轮的叶片多两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包括:
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口为所述进风口;
过渡管,所述过渡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口连接,且所述过渡管的管径小于所述进风管的管径,所述动风轮位于所述过渡管内;和
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管的管径大于所述过渡管的管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管的管壁沿所述第一端口至所述第二端口的方向向所述过渡管的内部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管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为1.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管上相对管壁的延长线的夹角为2°。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还包括: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过渡管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沿所述第五端口至所述第六端口的方向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部倾斜;和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过渡管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管具有第七端口和第八端口,所述第七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八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沿所述第七端口至所述第八端口的方向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部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2.5°~37.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3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过渡管的长度相同,且所述过渡管的长度是所述第一连接管长度的三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为7mm~1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为10mm。
15.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75306.XU CN204900343U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75306.XU CN204900343U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00343U true CN204900343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2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75306.XU Active CN204900343U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00343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1324A (zh) * | 2017-04-07 | 2017-08-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轴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7654420A (zh) * | 2017-10-30 | 2018-02-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轴流风机及其风道 |
CN111374429A (zh) * | 2020-05-15 | 2020-07-07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
CN111379746A (zh) * | 2020-05-15 | 2020-07-07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
WO2021046981A1 (zh) * | 2019-09-10 | 2021-03-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1228169A1 (zh) * | 2020-05-15 | 2021-11-18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
CN115046301A (zh) * | 2022-06-07 | 2022-09-13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风管、风力模块、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
-
2015
- 2015-07-31 CN CN201520575306.XU patent/CN2049003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1324A (zh) * | 2017-04-07 | 2017-08-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轴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7061324B (zh) * | 2017-04-07 | 2023-12-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轴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7654420A (zh) * | 2017-10-30 | 2018-02-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轴流风机及其风道 |
CN107654420B (zh) * | 2017-10-30 | 2024-04-0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轴流风机及其风道 |
WO2021046981A1 (zh) * | 2019-09-10 | 2021-03-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74429A (zh) * | 2020-05-15 | 2020-07-07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
CN111379746A (zh) * | 2020-05-15 | 2020-07-07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
WO2021228169A1 (zh) * | 2020-05-15 | 2021-11-18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
JP2023515702A (ja) * | 2020-05-15 | 2023-04-13 | 追▲べ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送風機及び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JP7359971B2 (ja) | 2020-05-15 | 2023-10-11 | 追▲べ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送風機及び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CN115046301A (zh) * | 2022-06-07 | 2022-09-13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风管、风力模块、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00343U (zh) | 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 |
CN106765577B (zh) | 一种环形出风的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101749288A (zh) | 一种气流产生方法及装置 | |
CN202470333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08644905A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20513769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3673109A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 |
CN104110806A (zh) |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 |
CN103245042B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04456883B (zh) |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 |
CN104197489B (zh) | 空调器 | |
CN204830379U (zh) | 一种手术室正压段用诱导式三通风管 | |
CN112539502B (zh) |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管道增压装置 | |
CN206001600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123265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混风方法 | |
CN205214538U (zh) | 一种吹风机 | |
CN208765087U (zh) | 空调器 | |
CN205315356U (zh) | 一种除湿机及其轴流风道 | |
CN206496402U (zh) | 新型吊顶取暖器 | |
CN203869187U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
CN208671178U (zh) | 空调器 | |
CN206478739U (zh) | 一种风道组件 | |
CN205939599U (zh) | 环形出风设备 | |
CN206469421U (zh) | 一种自吸式室外排风口 | |
CN204254777U (zh) | 一种高效低噪音空调室外机用导圈板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