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7548U -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7548U
CN204897548U CN201520670560.8U CN201520670560U CN204897548U CN 204897548 U CN204897548 U CN 204897548U CN 201520670560 U CN201520670560 U CN 201520670560U CN 204897548 U CN204897548 U CN 204897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housing
body skin
oxygen
shell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705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阳
王军
丛涤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URE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INANO PRECISION ASSEMB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INANO PRECISION ASSEMB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INANO PRECISION ASSEMB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705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7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7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754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外壳体、内壳体、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反冲洗布水管装置及进氧管,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阀,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方设有排气管,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内壳体内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上方设有百叶格栅,所述百叶格栅上安装有螺旋喷嘴,所述百叶格栅的下方设有射流喷嘴及液位计,所述内壳体设有一朝内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一壳底,所述内壳体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一排水口,所述外壳体设有一朝外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二壳底,所述外壳体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二排水口,而大大提高了溶氧效率及溶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湖泊、沼泽、水坝、河流、内海的底部,沉积了大量的有机物,上述有机物由以下方式产生,陆地流入的家庭废水或者农业废水,水生植物的一体或者利用有机物作为食物而繁殖的浮游生物,当湖泊、沼泽、水坝、河流、内海的底部溶有氧气时,这些有机物和沉积物将被分解,由于分解将消耗大量氧气,湖泊、沼泽的底部将存在缺氧的水域,因此就需要有一个装置将湖泊、沼泽底部的缺氧的水抽出然后将氧气溶于水中后再将充氧后的水重新注入湖泊、沼泽底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溶氧效率较高的溶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外壳体、内壳体、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反冲洗布水管装置及进氧管,所述外壳体安装于底座支架的上方,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阀,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方设有排气管,所述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相固持,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内壳体内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及进氧管分别穿过外壳体及内壳体并与外壳体及内壳体相固持,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上方设有与内壳体内壁相固持的百叶格栅,所述百叶格栅上安装有螺旋喷嘴,所述螺旋喷嘴与第一进水管相连,所述百叶格栅的下方设有射流喷嘴及液位计,所述射流喷嘴分别与第二进水管及进氧管相连,所述液位计安装于内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内壳体设有一朝内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一壳底,所述内壳体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一排水口,所述外壳体设有一朝外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二壳底,所述外壳体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二排水口,所述反冲洗布水管装置包括布水总管、第一布水分管及第二布水分管,所述布水总管穿过外壳体并与外壳体相固持,所述第一布水分管穿过内壳体并与内壳体相固持,所述第一布水分管上设有数个第一冲头,所述第一冲头位于第一壳底的上方,所述第二布水分管上设有数个第二冲头,所述第二冲头位于第二壳底的上方。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百叶格栅包括上层叶片及下层叶片,所述上层叶片与下层叶片之间呈20°~60度夹角。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第一壳底呈锥形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第二壳底呈锥形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射流喷嘴为文丘里结构喷嘴,所述射流喷嘴包括:射流喷嘴主体部及与射流喷嘴主体部相连的气水混合管、进水管及进气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射流喷嘴主体部的一侧,所述进气管设置于射流喷嘴主体部的下方。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螺旋喷嘴包括:螺旋喷嘴主体部、设置于螺旋喷嘴主体部一端的喷嘴连接头及设置于螺旋喷嘴主体部另一端的螺旋喷头,所述螺旋喷头由数个空心圆锥环及螺旋线型流道组成,所述空心圆锥环的圆锥夹角为50°~180°。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的数量均为两个。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布水总管上设有进水阀。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进氧管上设有进气阀。
优选地,在上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中,所述液位计设有高液位开关及低液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溶氧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缺氧水与氧气先通过射流喷嘴进行一级混合,一级混合后的液体再通过百叶格栅切割分散,在气室与气体完成二级混合,通过螺旋喷嘴将缺氧水在气室内雾化与剩余的氧气充分溶解,从而大大提高了溶氧效率及溶氧质量,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溶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射流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1、底座支架,2、外壳体,3、内壳体,4、第一进水管,5、第二进水管,6、反冲洗布水管装置,7、进氧管,8、进气阀,9、排气阀,10、排气管,11、通孔,12、第一收容空间,13、第二收容空间,14、百叶格栅,15、螺旋喷嘴,16、射流喷嘴,17、液位计,18、第一壳底,19、第一排水口,20、第二壳底,21、第二排水口,22、布水总管,23、第一布水分管,24、第二布水分管,25、进水阀,26、第一冲头,27、第二冲头,28、射流喷嘴主体部,29、气水混合管,30、进水管,31、进气管,32、螺旋喷嘴主体部,33、喷嘴连接头,34、螺旋喷头,35、空心圆锥环,36、螺旋线型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包括:底座支架1、外壳体2、内壳体3、第一进水管4、第二进水管5、反冲洗布水管装置6及进氧管7,所述进氧管7上设有进气阀8。所述外壳体2安装于底座支架1的上方,所述外壳体2的顶部设有排气阀9,所述外壳体2的侧壁上方设有排气管10,所述内壳体3设置于外壳体2内并与外壳体2相固持,所述内壳体3的顶部设有一通孔11,该通孔11使内外气室气压平衡,所述内壳体3内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2,所述外壳体2与内壳体3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13,所述第一进水管4、第二进水管5及进氧管7分别穿过外壳体2及内壳体3并与外壳体2及内壳体3相固持,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的上方设有与内壳体3内壁相固持的百叶格栅14,所述百叶格栅14包括上层叶片及下层叶片,所述上层叶片与下层叶片之间呈20°~60度夹角。所述百叶格栅14上安装有螺旋喷嘴15,所述百叶格栅14的下方设有射流喷嘴16及液位计17,所述射流喷嘴16为文丘里结构喷嘴,所述射流喷嘴16包括:射流喷嘴主体部28及与射流喷嘴主体部28相连的气水混合管29、进水管30及进气管31,所述进水管30设置于射流喷嘴主体部28的一侧,所述进气管31设置于射流喷嘴主体部28的下方。本实用新型是将现有技术中的射流喷嘴倒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中射流喷嘴16的工作原理为:射流喷嘴16采用文丘里喷嘴,高速流动的气体穿过吸气室进入喉管,在喉管形成局部真空,通过进水吸入的水进入喉管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分割成大量微小的液滴,与气体形成混合体。气液混合体通过扩散管向外排出,其速度减慢,压力增强,形成强力喷射流。由于利用足够量的气体从正面作为主动进入,水流从侧面作为从动进入,在气体过量的情况下完成气水充分混合。水中的溶解氧量达到最大化。所述螺旋喷嘴15与第一进水管4相连,所述螺旋喷嘴15包括:螺旋喷嘴主体部32、设置于螺旋喷嘴主体部32一端的喷嘴连接头33及设置于螺旋喷嘴主体32部另一端的螺旋喷头34,所述螺旋喷头34由数个空心圆锥环35及螺旋线型流道36组成,所述空心圆锥环35的圆锥夹角为50°~180°。所述液位计17设有高液位开关及低液位开关。排气管10的底端与液位计低液位齐平。所述液位计17、排气阀9及排气管10的设置可联合控制液面高度,使液面始终处于液位计高液位和低液位之间,液面处于射流喷嘴出口之下。所述射流喷嘴16分别与第二进水管5及进氧管7相连,所述液位计17安装于内壳体3的内壁上,所述内壳体3设有一朝内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一壳底18,所述第一壳底18呈锥形设置,所述内壳体3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一排水口19,所述数个第一排水口19在内壳体3的圆周上均匀排布。所述外壳体2设有一朝外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二壳底20,所述第二壳底20呈锥形设置,所述外壳体2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二排水口21,所述数个第二排水口21在外壳体2的圆周上均匀排布。所述反冲洗布水管装置6可对装置底部长期使用沉积的泥沙进行清洗。所述反冲洗布水管装置6包括布水总管22、第一布水分管23及第二布水分管24,所述布水总管22上设有进水阀25。所述布水总管22穿过外壳体2并与外壳体2相固持,所述第一布水分管23穿过内壳体3并与内壳体3相固持,所述第一布水分管23上设有两个第一冲头26,所述第一冲头26位于第一壳底18的上方,所述第二布水分管24上设有两个第二冲头27,所述第二冲头27位于第二壳底20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溶氧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缺氧水从第二进水管5进入与从进氧管7进入的纯氧在射流喷嘴16内进行一级混合,混合后的液体继续向上,通过百叶格栅14对液体进行切割分散,被切割分散后的液体与氧气进行二级混合,混合后的溶氧水向下流动从而使第一收容空间12的上方形成氧气室,为了充分利用该氧气室内的氧气,本实用新型在百叶格栅14上设置有螺旋喷嘴15,螺旋喷嘴15将从第一进水管4进入的缺氧水进行雾化,使雾化的缺氧水与氧气室内的氧气进行混合,缺氧水雾化可增大气水混合面积,增大水中溶解氧,混合后的溶氧水从内壳体3下方的数个第一排水口19进入第二收容空间13的下方,第二收容空间13内的溶氧水最终通过下方的数个第二排水口21输出,溶氧水中的气泡可排到第二收容空间13的上方,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内壳体3的第一壳底18及外壳体2的第二壳底20会沉积大量的泥沙,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冲洗布水管装置6可对第一壳底18及第二壳底20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泥沙最终通过数个第二排水口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溶氧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缺氧水与氧气先通过射流喷嘴进行一级混合,一级混合后的液体再通过百叶格栅切割分散,在气室与气体完成二级混合,通过螺旋喷嘴将缺氧水在气室内雾化与剩余的氧气充分溶解,从而大大提高了溶氧效率及溶氧质量。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外壳体、内壳体、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反冲洗布水管装置及进氧管,所述外壳体安装于底座支架的上方,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阀,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方设有排气管,所述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相固持,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内壳体内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及进氧管分别穿过外壳体及内壳体并与外壳体及内壳体相固持,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上方设有与内壳体内壁相固持的百叶格栅,所述百叶格栅上安装有螺旋喷嘴,所述螺旋喷嘴与第一进水管相连,所述百叶格栅的下方设有射流喷嘴及液位计,所述射流喷嘴分别与第二进水管及进氧管相连,所述液位计安装于内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内壳体设有一朝内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一壳底,所述内壳体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一排水口,所述外壳体设有一朝外壳体壳顶方向凸出的第二壳底,所述外壳体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二排水口,所述反冲洗布水管装置包括布水总管、第一布水分管及第二布水分管,所述布水总管穿过外壳体并与外壳体相固持,所述第一布水分管穿过内壳体并与内壳体相固持,所述第一布水分管上设有数个第一冲头,所述第一冲头位于第一壳底的上方,所述第二布水分管上设有数个第二冲头,所述第二冲头位于第二壳底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格栅包括上层叶片及下层叶片,所述上层叶片与下层叶片之间呈20°~60度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底呈锥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底呈锥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喷嘴为文丘里结构喷嘴,所述射流喷嘴包括:射流喷嘴主体部及与射流喷嘴主体部相连的气水混合管、进水管及进气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射流喷嘴主体部的一侧,所述进气管设置于射流喷嘴主体部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喷嘴包括:螺旋喷嘴主体部、设置于螺旋喷嘴主体部一端的喷嘴连接头及设置于螺旋喷嘴主体部另一端的螺旋喷头,所述螺旋喷头由数个空心圆锥环及螺旋线型流道组成,所述空心圆锥环的圆锥夹角为50°~18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头及第二冲头的数量均为两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总管上设有进水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氧管上设有进气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设有高液位开关及低液位开关。
CN201520670560.8U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7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0560.8U CN204897548U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0560.8U CN204897548U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7548U true CN204897548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70560.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7548U (zh) 2015-09-01 2015-09-01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75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563A (zh) * 2015-09-01 2015-11-25 江苏海纳精密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563A (zh) * 2015-09-01 2015-11-25 江苏海纳精密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24310U (zh) 一种旋混曝气器
CN102765773A (zh) 气浮设备
CN201890803U (zh) 一种射流曝气器
CN207046945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的布水装置
CN204897548U (zh)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CN105236597A (zh) 一种地表水底层曝气增氧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45656A (zh) 河道治污专用曝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084563A (zh) 一种高效强力溶氧装置
CN101648752B (zh) 喷泉曝气喷头及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08022793U (zh) 一种用于水体的充氧曝气装置
CN207774913U (zh) 一种耦合生物膜净化技术的曝气装置
CN20520489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防堵塞微气泡曝气装置
CN206089180U (zh) 一种曝气池
CN107500423A (zh) 一种耙形释放器
CN208265851U (zh) 一种高效的改良化粪池
CN205023964U (zh) 水景充氧装置
CN203498159U (zh) 污水处理节能型脉冲式水解酸化反应器
CN201056718Y (zh) 高楼管网智能化分层自适应供水系统
CN210528579U (zh) 一种配备排泥反冲系统的厌氧反应器
CN203144174U (zh) 脉冲配水器
CN106745710B (zh) 一种强化污泥曝气装置
CN214457179U (zh) 一种河流增氧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CN112075384A (zh) 一种贴地中心散射分布式增氧装置
CN206315688U (zh) 一种涡流式溶气混合器及其应用
CN201530755U (zh) 喷泉曝气喷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4

Address after: 202150 Chongming County Hengsha township of Shanghai City Fumin branch 58, room 2735 (Shanghai Heng T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QURE ECOLO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009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Xinghu Road No. 1692 building 10 Yuan electric machine bottom sid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INANO PRECISION ASSEMBL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2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