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5717U - 车身折叠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折叠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5717U
CN204895717U CN201520580657.XU CN201520580657U CN204895717U CN 204895717 U CN204895717 U CN 204895717U CN 201520580657 U CN201520580657 U CN 201520580657U CN 204895717 U CN204895717 U CN 204895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stand
screens
bayonet lock
operating handle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806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添娣
孟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vk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vk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vk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vka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806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5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5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5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和二折叠架、第一和二轴、第一和二卡销、滑动块、推拉杆及操作手柄。第一和二折叠架借助第一轴枢接而具有使用位置及折叠位置,第一折叠架设有第一至三卡位,第一卡销穿于滑动块上,第二卡销滑设于第二折叠架上。推拉杆第一端与第二卡销连接且第二端穿过滑动块。第二轴穿于推拉杆第二端及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具有卡合位置和脱卡位置。当第一折叠架枢至使用位置时,滑动块带动第一卡销卡于第二卡位处,操作手柄带动第二卡销卡于第三卡位处;当操作手柄使第二卡销脱离与第三卡位的卡合,操作手柄通过滑动块使第一卡销脱离与第二卡位卡合而允许第一折叠架枢至折叠位置,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及减少松动概率。

Description

车身折叠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用的车身收叠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而滑板车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滑板车是一种具有锻炼身体及代步休闲等功能的运动用品,故使得滑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其中,对于滑板车来说,按照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电动类及非电动类。而电动类有电动滑板车及电动脚踏车。无论是电动类或非电动类的滑板车来说,其都具有可折叠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在不需使用时其具有可折叠的要求,从而便于人们收藏或携带滑板车,因此,滑板车越来越普及。
为了实现滑板车的折叠要求,现有的滑板车的把手与车头的立杆之间及车身与车头之间各设置有折叠机构。
而目前,应用在滑板车上实现车头与车身之间展收操作的折叠机构所使用的构件的数量较多,且构件中没法实现一件多用的功能,故使得现有的折叠机构的结构不合理,相应地增加了现有的折叠机构的成本。
因此,急需要一种车身折叠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构件的使用量以简化结构及降低成本的车身折叠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折叠机构,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车头之间。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第一轴、第二轴、第一卡销、第二卡销、滑动块、推拉杆及操作手柄。所述第一轴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和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一折叠架绕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第二折叠架枢接而具有使用位置及折叠位置,所述第一折叠架设有对应所述折叠位置的第一卡位及对应所述使用位置的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所述第二卡位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三卡位之间。所述第一卡销穿置于所述滑动块上并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前后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二卡销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推拉杆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推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销连接,所述推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滑动块。所述第二轴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推拉杆的第二端及操作手柄上,所述操作手柄在绕所述第二轴枢转过程中与所述滑动块滚动接触,所述操作手柄在滚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所述滑动块的抵触而具有使所述第二卡销卡合于所述第三卡位的卡合位置和使所述第二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三卡位卡合的脱卡位置。所述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所述使用位置时,则向前滑动的滑动块带动所述第一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二卡位处,且所述操作手柄在枢转至所述卡合位置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三卡位处;所述操作手柄在枢转至所述脱卡位置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三卡位的卡合,则操作并使位于所述脱卡位置的操作手柄拉动所述滑动块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滑动块带动所述第一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二卡位的卡合而允许所述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所述折叠位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位位于所述第三卡位的上方,所述操作手柄在所述卡合位置时嵌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内并与该第一折叠架平齐,且所述操作手柄的末端向外弯曲延伸出所述第一折叠架外的操作钩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后侧处具有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二折叠架具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面配合的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在所述第一折叠架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阻挡面接触而阻挡所述第一折叠架的枢转。
较佳地,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有对应所述卡合位置的第一弧形面及对应所述脱卡位置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沿周向布置,所述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配合的配合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在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与所述配合弧形面配合,所述第二弧形面在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脱卡位置时与所述配合弧形面配合。
较佳地,所述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半径,且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重合,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圆心偏离所述第二轴的轴心。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还包含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恒驱使所述第一卡销滑向所述第一折叠架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恒驱使所述第二卡销远离所述第一折叠架处。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抵触于所述第二折叠架及所述滑动块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推拉杆上,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抵触于所述滑动块及所述第二卡销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销呈平面抵触地卡合于所述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处,所述第二卡销呈平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三卡位处。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为一卡槽,所述卡槽相对应的两侧壁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三卡位为一缺口。
较佳地,所述第二折叠架的前侧开设有嵌入枢转腔,所述第一折叠架嵌设于所述嵌入枢转腔内,所述第一折叠架绕所述第一轴在所述嵌入枢转腔内枢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销穿置于滑动块上,推拉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卡销连接,推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滑动块并通过第二轴与操作手柄连接,故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要枢转至折叠位置时,此时操作并使操作手柄绕第二轴由卡合位置枢转至脱卡位置,由枢转的操作手柄通过推拉杆带动第二卡销脱离对第三卡位的卡合,同时,还施力使操作手柄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操作手柄通过滑动块带动第一卡销脱离与第二卡位的卡合,从而允许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折叠位置;当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要枢转至折叠位置时,此时的滑动块再带动第一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一卡位处,实现第一卡销对折叠后的第一折叠架进行锁定以防止折叠后的第一折叠架意外展出;由于第一卡销脱离与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的卡合是由于操作手柄通过滑动块所带动的,且操作手柄还通过推拉杆去带动第二卡销脱离与第三卡位的卡合,即是说,操作手柄既能带动第二卡销脱离与第三卡位的卡合,还能带动第一卡销脱离与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的卡合,从而使操作手柄集带动第一卡销和第二卡销于一体,相应的减化构件的使用数量以简化结构及降低成本。又由于第一折叠架位于使用位置时第一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二卡位,同时第二卡销也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三卡位,正由于第一卡销及第二卡销以面接触的方式对第一折叠架进行锁定,从而使得第一折叠架与第二折叠架之间的锁定更可靠,以减少松动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折叠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身折叠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的第一折叠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的第一折叠架由使用位置枢转至折叠位置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车头之间,以实现车头相对车身的展收操作,使得车头在滑板车使用时相对车身打开,在滑板车需要折叠时相对车身折叠以便于收藏,因此,借助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使得滑板车的展收操作更灵活可靠。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包括第一折叠架10、第二折叠架20、第一轴31、第二轴32、第一卡销33、第二卡销34、滑动块40、推拉杆50及操作手柄60。第一轴31沿第一折叠架1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第一折叠架10和第二折叠架20上,使得第一折叠架10绕第一轴31相对第二折叠架20枢接,从而使得第一折叠架10相对第二折叠架20具有如图1、图2、图3或图5a所示的使用位置及如图5b或图5c所示的折叠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折叠架10设有对应如图5b或图5c所示折叠位置的第一卡位11及对应如图1、图2、图3或图5a所示使用位置的第二卡位12和第三卡位13,第二卡位12沿第一折叠架10的枢转方向位于第一卡位11及第三卡位13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位11位于第三卡位13的上方,以使得第一折叠架10相对第二折叠架20的展收更快捷,且两者的结构更简化;较优的是,如图4所示,第二卡位12沿第一折叠架10的前后方向水平地布置并形成于第一折叠架10的后侧处,第一卡位11及第三卡位13沿第一折叠架10的上下方向布置,且第一卡位11呈错开地位于第三卡位13的前方,以使得第一卡销33及第二卡销34更可靠地对第一折叠架10进行锁定;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卡位11及第二卡位12为一卡槽,卡槽相对应的两侧壁均为平面结构,第三卡位13为一缺口,使得第一卡销33在与第一卡位11或第二卡位12卡合时是以平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卡合,使得第二卡销34在与第三卡位13卡合时也是以平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卡合,故使得锁定后的第一折叠架10及第二折叠架20之间的连接更可靠,故有效地减少松动的概率。
如图1所示,第一卡销33穿置于滑动块40上并沿第一折叠架10的前后方向滑设于第二折叠架2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销33是沿第一折叠架1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滑动块40上,而第二折叠架20开设有供第一卡销33用的前后滑动长槽23,而第一卡销33的端部穿置于该前后滑动长槽23内,并沿前后滑动长槽23滑动,以实现第一卡销33滑设于第二折叠架20上的目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卡销33滑设于第二折叠架20上的方式还可以为其它方式,故不以此为限。其中,为使得第一卡销33于第一折叠架10上的滑动具有复位功能,故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还包含第一弹性元件71,第一弹性元件71恒驱使第一卡销33滑向第一折叠架10处;较优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弹性元件71抵触于第二折叠架20及滑动块40之间,以使第一卡销33在常态下保持滑向第一折叠架10处的状态。
又如图1所示,第二卡销34沿第一折叠架10的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二折叠架2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叠架20开设有上下滑动长槽24,第二卡销34的端部穿置于上下滑动长槽24内,并沿上下滑动长槽24滑动,以实现第二卡销34滑设于第二折叠架20上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
同时,推拉杆50沿第一折叠架10的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推拉杆50的第一端与第二卡销34连接,以推拉第二卡销34沿上下滑动长槽24滑动,推拉杆50的第二端穿过滑动块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二卡销34能自动复位,故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还包含第二弹性元件72,第二弹性元件72恒驱使第二卡销34远离第一折叠架10处,以使第二卡销34在常态下保持与第三卡位13处于脱卡的位置;较优的是,第二弹性元件72套设于推拉杆50上,且第二弹性元件72抵触于滑动块40及第二卡销34之间。第二轴32沿第一折叠架10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推拉杆50的第二端及操作手柄60上,使得操作手柄60与推拉杆50之间可相互枢转;较优的是,第二轴32与第一轴31相互平行的布置以确保第一折叠架10相对第二折叠架20枢转和操作手柄60相对推拉杆50枢转的一致性。且操作手柄60在绕第二轴32枢转过程中与滑动块40滚动接触,故操作手柄60在滚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滑动块40的抵触而被抬起或下降,从而使操作手柄在滚动接触的过程中具有使第二卡销34卡合于第三卡位13的卡合位置(见图5a所示)和使第二卡销34脱离与第三卡位13卡合的脱卡位置(见图5b所示)。
当图5b所示的第一折叠架10枢转至图5a所示的使用位置时,此时向前滑动的滑动块40带动第一卡销33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二卡位12处,较优的是,第一卡销33呈平面抵触地卡合于第二卡位12处,从而由第一卡销33与第二卡位12的配合而为第一折叠架10提供第一重锁定;接着,操作手柄60在枢转至卡合位置的过程中带动第二卡销34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三卡位13处,较优的是第二卡销34呈平面接触地卡于第三卡位13处,由第二卡销34与第三卡位13的配合而为第一折叠架10提供第二重锁定,从而有效地防止锁定后的第一折叠架10相对第二折叠架20的枢转。当位于使用位置时的第一折叠架10要枢转至折叠位置时,此时的操作手柄60在枢转至脱卡位置的过程中带动第二卡销34脱离与第三卡位13的卡合,则操作并使位于脱卡位置的操作手柄60拉动滑动块40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滑动块40带动第一卡销33脱离与第二卡位12的卡合,从而允许第一折叠架10枢转至折叠位置。可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弹性元件71抵触于滑动块40与第一卡销33之间,第二弹性元件72抵触于滑动块40与第二卡销34之间,故在第一折叠架10于使用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切换过程中,第一弹性元件71驱使第一卡销33呈自动地和平面接触地卡于第二卡位12或第一卡位11内;第二弹性元件72在操作手柄60由卡合位置枢转至脱卡位置的过程中驱使第二卡销34脱离与第三卡位13的卡合,因此,第一卡销33及第二卡销34对第一折叠架10的锁合操作更容易。更具体地,如下:
较优者,如图1所示,操作手柄60在卡合位置时嵌于第一折叠架10内,并与第一折叠架60平齐,以使得操作手柄60与第一折叠架60的布置更紧洁。且操作手柄60的末端向外弯曲延伸出第一折叠架10外的操作钩部60a,较优是操作钩部60a是由操作手柄60的未端向后弯曲延伸所成,以便于操作人员对操作手柄60的操控;具体地,第一折叠架10开设有供操作手柄60嵌入配合的嵌入腔16,以降低第一折叠架10的重量及材料的使用量;其中,为使得处于卡合位置的操作手柄60保持原有的状态,故操作手柄60及第一折叠架10中一者设有锁定柱63,操作手柄60及第一折叠架10中另一者开设有锁定槽15,锁定柱63在操作手柄60枢转至卡合位置时旋入锁定槽15内;而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柱63形成于操作手柄60上,锁定槽15形成于第一折叠架10处。
同时,如图3、图5a、图5b及图5c所示,第一折叠架10的后侧处具有第一阻挡面14,第二折叠架20具有与第一阻挡面14配合的第二阻挡面21,第一阻挡面14在第一折叠架10位于使用位置时与第二阻挡面21接触,从而阻挡第一折叠架10的枢转,从而借助第一阻挡面14及第二阻挡面21的配合而为第一折叠架10提供第三重锁定的效果,因此,位于使用位置时的第一折叠架10与第二折叠架20之间的位置更稳固,最大限度地减少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与第二折叠架20之间的松动。具体地,如图5a所示,第一阻挡面14及第二阻挡面21是阻挡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继续沿图5a中顺时针方向枢转,但不以此为限。
再者,操作手柄60设置有对应卡合位置的第一弧形面61及对应脱卡位置的第二弧形面62,第一弧形面61及第二弧形面62沿周向布置,滑动块40设有与第一弧形面61和第二弧形面62配合的配合弧形面41。第一弧形面61在操作手柄60位于卡合位置时与配合弧形面41配合,第二弧形面62在操作手柄60位于脱卡位置时与配合弧形面41配合;具体地,如图5a至图5c所示,第一弧形面61及第二弧形面62均为圆弧面,第一弧形面61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面62的半径,且第一弧形面61的圆心与第二轴32的轴心重合,第二弧形面62的圆心偏离第二轴32的轴心,从而使第一弧形面61和第二弧形面62到第二轴32的距离形成高度差,故在操作手柄60绕第二轴32相对推拉杆50枢转时,由第一弧形面61至第一轴32的径向大于第二弧形面62的径向,故在操作手柄60的枢转过程中,滑动块40因依次与第一弧形面61和第二弧形面62的接触而达到向上抬起推拉杆50及向下降低推拉杆50的目的,从而达到带动第二卡销34卡合于第三卡位13或脱离与第三卡位13卡合的目的,因而实现通过操作手柄60远距离控制第二卡销343的目的。
最后,第二折叠架20的前侧开设有嵌入枢转腔22,第一折叠架10嵌设于嵌入枢转腔22内,以使得第一折叠架10与第二折叠架20之间的布置更紧凑,且第一折叠架10绕第一轴31在嵌入枢转腔22内枢转。
结合图5a至图5c,对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枢转至折叠位置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当第一折叠架10位于使用位置时,此时的第一卡销33卡于第二卡位12处,且操作手柄60因由脱卡位置枢转至卡合位置,故操作手柄60通过推拉杆50带动第二卡销34与第三卡位13的卡合,再借助第一阻挡面14及第二阻挡面21的配合,从而实现对位于使用位置时的第一折叠架10进行三重的锁定,有效地防止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相对第二折叠架20松动,因而使得装有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的滑板车在滑动时车头与车身的连接更稳固。接着,使用者沿图5a中操作手柄60旁边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使操作手柄60绕第二轴32枢转至脱卡位置,由于第一弧形面61的径向大于第二弧形面62的径向,故在操作手柄60由卡合位置枢转至脱卡位置时因第一弧形面61和第二弧形面62存在高度差而带动推拉杆50向下滑动,而向下滑动的推拉杆50便带动第二卡销34脱离与第三卡位13的卡合,状态如图5b所示;然后,使用者再沿图5b所示的方向拉动滑动块40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滑动块50带动第一卡销33脱离与第二卡位12的卡合,从而允许第一折叠架10相对第二折叠架20的枢转,而第一弹性元件71在第一卡销33脱离与第二卡位12卡合的过程中受力而为滑动块40的滑动提供复位力,第二弹性元件72在第二卡销34脱离与第三卡位13卡合的过程中恢复常态;当第一折叠架10由使用位置枢转至折叠位置时,则此时滑动块40在第一弹性元件71所提供的复位力下朝第一折叠架10处滑动,由滑动的滑动块40带动第一卡销33卡于第一卡位11处,从而实现对位于折叠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进行锁定的目的,有效地防止第一折叠架10的意外展开,状态如图5c所示。由于折叠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枢转至使用位置和由使用位置枢转至折叠位置的流程刚好相反,故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销33穿置于滑动块40上,推拉杆50的第一端与第二卡销34连接,推拉杆50的第二端穿过滑动块40并通过第二轴32与操作手柄60连接,故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要枢转至折叠位置时,此时操作并使操作手柄60绕第二轴32由卡合位置枢转至脱卡位置,由枢转的操作手柄60通过推拉杆50带动第二卡销34脱离对第三卡位13的卡合,同时,还施力使操作手柄60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操作手柄60通过滑动块40带动第一卡销33脱离与第二卡位12的卡合,从而允许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枢转至折叠位置;当位于使用位置的第一折叠架10枢转至折叠位置时,此时的滑动块40再带动第一卡销33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一卡位11处,实现第一卡销33对折叠后的第一折叠架10进行锁定以防止折叠后的第一折叠架10意外展出;由于第一卡销33脱离与第一卡位11或第二卡位12的卡合是由于操作手柄60通过滑动块40所带动的,且操作手柄60还通过推拉杆50去带动第二卡销34脱离与第三卡位13的卡合,即是说,操作手柄60既能带动第二卡销34脱离与第三卡位13的卡合,还能带动第一卡销33脱离与第一卡位11及第二卡位12的卡合,从而使操作手柄60集带动第一卡销33和第二卡销34于一体,相应的减化构件的使用数量以简化结构及降低成本。又由于第一折叠架10位于使用位置时第一卡销33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二卡位12,同时第二卡销34也呈面接触地卡于第三卡位13,正由于第一卡销33及第二卡销34以面接触的方式对第一折叠架10进行锁定,从而使得第一折叠架10与第二折叠架20之间的锁定更可靠,以减少松动的概率。
值得注意者,上述提到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建立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折叠机构100组装于滑板车上为准;当使用者站立于滑板车上并握持把手时,此时的使用者的左右方向即为第一折叠架10的左右方向,使用者的前后方向即为第一折叠架10的前后方向,使用者的上下方向即为第一折叠架10的上下方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折叠机构,设于滑板车的车身与车头之间,包括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第一轴、第二轴、第一卡销、第二卡销、滑动块、推拉杆及操作手柄,所述第一轴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和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一折叠架绕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第二折叠架枢接而具有使用位置及折叠位置,所述第一折叠架设有对应所述折叠位置的第一卡位及对应所述使用位置的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所述第二卡位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枢转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三卡位之间,所述第一卡销穿置于所述滑动块上并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前后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第二卡销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上下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架上,所述推拉杆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上下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推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销连接,所述推拉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滑动块,所述第二轴沿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推拉杆的第二端及操作手柄上,所述操作手柄在绕所述第二轴枢转过程中与所述滑动块滚动接触,所述操作手柄在滚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所述滑动块的抵触而具有使所述第二卡销卡合于所述第三卡位的卡合位置和使所述第二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三卡位卡合的脱卡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所述使用位置时,则向前滑动的滑动块带动所述第一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二卡位处,且所述操作手柄在枢转至所述卡合位置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卡销呈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三卡位处;所述操作手柄在枢转至所述脱卡位置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三卡位的卡合,则操作并使位于所述脱卡位置的操作手柄拉动所述滑动块做向后的滑动,由向后滑动的滑动块带动所述第一卡销脱离与所述第二卡位的卡合而允许所述第一折叠架枢转至所述折叠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位于所述第三卡位的上方,所述操作手柄在所述卡合位置时嵌于所述第一折叠架内并与该第一折叠架平齐,且所述操作手柄的末端向外弯曲延伸出所述第一折叠架外的操作钩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架的后侧处具有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二折叠架具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面配合的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在所述第一折叠架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阻挡面接触而阻挡所述第一折叠架的枢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设置有对应所述卡合位置的第一弧形面及对应所述脱卡位置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沿周向布置,所述滑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配合的配合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在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与所述配合弧形面配合,所述第二弧形面在所述操作手柄位于所述脱卡位置时与所述配合弧形面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及第二弧形面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半径,且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重合,所述第二弧形面的圆心偏离所述第二轴的轴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恒驱使所述第一卡销滑向所述第一折叠架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恒驱使所述第二卡销远离所述第一折叠架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抵触于所述第二折叠架及所述滑动块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推拉杆上,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抵触于所述滑动块及所述第二卡销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销呈平面抵触地卡合于所述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处,所述第二卡销呈平面接触地卡于所述第三卡位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为一卡槽,所述卡槽相对应的两侧壁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三卡位为一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架的前侧开设有嵌入枢转腔,所述第一折叠架嵌设于所述嵌入枢转腔内,所述第一折叠架绕所述第一轴在所述嵌入枢转腔内枢转。
CN201520580657.XU 2015-08-04 2015-08-04 车身折叠机构 Active CN204895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0657.XU CN204895717U (zh) 2015-08-04 2015-08-04 车身折叠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0657.XU CN204895717U (zh) 2015-08-04 2015-08-04 车身折叠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5717U true CN204895717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7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80657.XU Active CN204895717U (zh) 2015-08-04 2015-08-04 车身折叠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57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537A (zh) * 2019-02-22 2021-09-28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具有折叠机构和锁定机构的机器人草坪割草机
CN116788412A (zh) * 2023-08-11 2023-09-22 深圳市信诚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滑板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537A (zh) * 2019-02-22 2021-09-28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具有折叠机构和锁定机构的机器人草坪割草机
CN113453537B (zh) * 2019-02-22 2023-03-14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具有折叠机构和锁定机构的机器人草坪割草机
CN116788412A (zh) * 2023-08-11 2023-09-22 深圳市信诚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滑板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95717U (zh) 车身折叠机构
CN201267328Y (zh) 婴儿床的锁定装置
CN107196103A (zh) 一种新型桥梁设施
US20170066495A1 (en) Folding bicycle
TWM266138U (en) Hand tool with lockable joint
CN102763964B (zh) 一种带滑板车装置的行李箱
CN204399398U (zh) 滑板车用展收折叠机构
CN103170113A (zh) 一种方便折叠的高尔夫球袋
CN111148690B (zh) 一种母婴自行车
CN100471742C (zh) 双向折叠车
CN205737108U (zh) 一种除尘汽车脚垫
CN204399415U (zh) 把手展收折叠机构
CN205220914U (zh) 便携式滑板车
CN206307207U (zh) 快拆手柄结构
TWI323687B (zh)
CN204137245U (zh) 枢转折收机构
CN206155527U (zh) 一种儿童推车的解锁机构
CN203528547U (zh) 儿童推车
CN106080910B (zh) 一种折叠车
CN205798895U (zh) 一种前锁产品后取产品螺钉锁附机构
CN204351689U (zh) 一种可拆卸手柄
CN204605908U (zh) 一种婴幼儿车连动收车组件
CN217022638U (zh) 一种灵活性高的双边助力汽车方向盘
CN208842557U (zh) 一种多功能车
Chen et al. Mutual information based registration for 3 D non-rigid medical im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