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6478U -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6478U
CN204886478U CN201520544020.5U CN201520544020U CN204886478U CN 204886478 U CN204886478 U CN 204886478U CN 201520544020 U CN201520544020 U CN 201520544020U CN 204886478 U CN204886478 U CN 204886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s groove
groove
lha
wears
medi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40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顺源
吴宜恒
何凱萍
吕百修
陈逸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YULON MOTORC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YULON MOTORC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YULON MOTORC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440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6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6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64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包括环形本体与多条导线。所述环形本体包括上侧、下侧、内环面及多个槽齿,其中多个槽齿之间依序形成共48个穿槽。多个导线是分别穿绕于多个穿槽中,且各导线呈波形而包括上弯折部、下弯折部及多个直线部,上弯折部是位于环形本体的上侧且包括有二上穿槽端,下弯折部是位于环形本体的下侧且包括有二下穿槽端,多个直线部分别位于多个穿槽中。其中部分下弯折部的二下穿槽端之间是间隔10个穿槽,部分下弯折部之二下穿槽端之间是间隔11个穿槽,使位于上侧之每一个上弯折部的二上穿槽端之间皆间隔11个穿槽。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电机(又称马达)的使用需求也与日俱增,其主要功能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可再使用机械能产生动能,用以驱动其他装置。大多数的电机是通过磁场和电流,在电机内产生能量,其主要的结构是由一环形定子与一转子所组成,藉由转子在环形定子中转动,使缠绕在环形定子上的线圈与转子产生磁场互相作用而产生动力。
现有电动机的定子的绕线方式,大多都是通过人工在定子的各凹槽中叠绕多条漆包导线而形成一整串线圈组,因此,制造过程非常繁复而造成须耗费大量工时,且在绕组过程中,多个漆包导线之间容易相互摩擦而产生绝缘品质的问题,此外,由于多个漆包导线是相互叠绕成一串线圈组,故各漆包导线之间易产生空隙,会影响电机运转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包括环形本体与多条导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包括:
一环形本体,包括一上侧、一下侧、一内环面及多个槽齿,该些槽齿排列设置于该内环面且朝内径向延伸,其中该些槽齿之间依序形成48个穿槽,且各该穿槽区分为一外侧区与一内侧区;及
多条导线,各该导线的宽度是略小于各该穿槽的槽宽,该些导线分别穿绕于该些穿槽中,并使各该穿槽的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分别嵌入一条该导线,且各该导线呈波形而包括一上弯折部、一下弯折部及多个直线部,该上弯折部是位于该环形本体的该上侧且包括有二上穿槽端,该下弯折部是位于该环形本体的该下侧且包括有二下穿槽端,该些直线部分别位于该些穿槽中且衔接于该上弯折部与该下弯折部;
其中,部分的该些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之间是间隔10个该穿槽,部分的该些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之间是间隔11个该穿槽,使位于该上侧的每一个该上弯折部的该些上穿槽端之间皆间隔11个该穿槽,且其中各该上弯折部的该些上穿槽端是分别位在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包括三组该导线,其中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穿槽,再依序穿入第37穿槽、第25穿槽、第13穿槽、第2穿槽、第38穿槽、第26穿槽、第14穿槽、第3穿槽、第39穿槽、第27穿槽、第15穿槽、第4穿槽、第40穿槽、第28穿槽、第16穿槽、第4穿槽、第16穿槽、第28穿槽、第40穿槽、第3穿槽、第15穿槽、第27穿槽、第39穿槽、第2穿槽、第14穿槽、第26穿槽、第38穿槽、第1穿槽、第13穿槽、第25穿槽,最后由第37穿槽穿出,另一组该导线则先由下向上穿出第33穿槽,再依序穿入第21穿槽、第9穿槽、第45穿槽、第34穿槽、第22穿槽、第10穿槽、第46穿槽、第35穿槽、第23穿槽、第11穿槽、第47穿槽、第36穿槽、第24穿槽、第12穿槽、第48穿槽、第36穿槽、第48穿槽、第12穿槽、第24穿槽、第35穿槽、第47穿槽、第11穿槽、第23穿槽、第34穿槽、第46穿槽、第10穿槽、第22穿槽、第33穿槽、第45穿槽、第9穿槽,最后由第21穿槽穿出,剩余的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7穿槽,再依序穿入第5穿槽、第41穿槽、第29穿槽、第18穿槽、第6穿槽、第42穿槽、第30穿槽、第19穿槽、第7穿槽、第43穿槽、第31穿槽、第20穿槽、第8穿槽、第44穿槽、第32穿槽、第20穿槽、第32穿槽、第44穿槽、第8穿槽、第19穿槽、第31穿槽、第43穿槽、第7穿槽、第18穿槽、第30穿槽、第42穿槽、第6穿槽、第17穿槽、第29穿槽、第41穿槽,最后由第5穿槽穿出。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各组该导线的其中一该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是分别位在二该穿槽的该内侧区,而各组该导线其余的各该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则是分别位在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包括三组该导线,其中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穿槽外侧区,再依序穿入第37穿槽内侧区、第25穿槽外侧区、第13穿槽内侧区、第2穿槽外侧区、第38穿槽内侧区、第26穿槽外侧区、第14穿槽内侧区、第3穿槽外侧区、第39穿槽内侧区、第27穿槽外侧区、第15穿槽内侧区、第4穿槽外侧区、第40穿槽内侧区、第28穿槽外侧区、第16穿槽内侧区、第4穿槽内侧区、第16穿槽外侧区、第28穿槽内侧区、第40穿槽外侧区、第3穿槽内侧区、第15穿槽外侧区、第27穿槽内侧区、第39穿槽外侧区、第2穿槽内侧区、第14穿槽外侧区、第26穿槽内侧区、第38穿槽外侧区、第1穿槽内侧区、第13穿槽外侧区、第25穿槽内侧区,最后由第37穿槽外侧区穿出,另一组该导线则先由下向上穿出33穿槽外侧区,再依序穿入第21穿槽内侧区、第9穿槽外侧区、第45穿槽内侧区、第34穿槽外侧区、第22穿槽内侧区、第10穿槽外侧区、第46穿槽内侧区、第35穿槽外侧区、第23穿槽内侧区、第11穿槽外侧区、第47穿槽内侧区、第36穿槽外侧区、第24穿槽内侧区、第12穿槽外侧区、第48穿槽内侧区、第36穿槽内侧区、第48穿槽外侧区、第12穿槽内侧区、第24穿槽外侧区、第35穿槽内侧区、第47穿槽外侧区、第11穿槽内侧区、第23穿槽外侧区、第34穿槽内侧区、第46穿槽外侧区、第10穿槽内侧区、第22穿槽外侧区、第33穿槽内侧区、第45穿槽外侧区、第9穿槽内侧区,最后由第21穿槽外侧区穿出,剩余的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7穿槽外侧区,再依序穿入第5穿槽内侧区、第41穿槽外侧区、第29穿槽内侧区、第18穿槽外侧区、第6穿槽内侧区、第42穿槽外侧区、第30穿槽内侧区、第19穿槽外侧区、第7穿槽内侧区、第43穿槽外侧区、第31穿槽内侧区、第20穿槽外侧区、第8穿槽内侧区、第44穿槽外侧区、第32穿槽内侧区、第20穿槽内侧区、第32穿槽外侧区、第44穿槽内侧区、第8穿槽外侧区、第19穿槽内侧区、第31穿槽外侧区、第43穿槽内侧区、第7穿槽外侧区、第18穿槽内侧区、第30穿槽外侧区、第42穿槽内侧区、第6穿槽外侧区、第17穿槽内侧区、第29穿槽外侧区、第41穿槽内侧区,最后由第5穿槽外侧区穿出。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三组该导线的其中一端是相互电性连接。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是分别嵌入多条导线。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位于该上侧的各该上弯折部的两端之间包括有一焊接部。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该焊接部至该上弯折部两端的距离相同。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各该导线的该些直线部的外部包覆有一电性绝缘层。
上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中该电性绝缘层为一塑胶薄膜层、一聚酯薄膜层、一陶瓷膜层、一绝缘纸层或一环氧树脂层。
藉由上述结构设计,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先将多个导线预先弯折成两种不同宽度的U型态样,也就是说,可先将多个导线通过机器弯折形成上述下弯折部以及连接于下弯折部二下穿槽端的二直线部,而部分U型导线的二下穿槽端与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是间隔10个穿槽,以对应由环形本体下侧插入预定位置。而其余U型导线的二下穿槽端与二直线部之间的距离则是间隔11个穿槽,以对应由环形本体下侧插入预定位置。藉此,即可使多个直线部穿出环形本体上侧,构成两个相邻的U型导线的相邻直线部是间隔11个穿槽的距离。由于两个相邻的U型导线的相邻直线部的间隔距离相同,因此,可直接通过机器自动将相邻直线部弯折成间隔11个穿槽的距离并相互焊接(如利用超音波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使各U型导线相互衔接且形成上述多个上弯折部。达到大幅降低绕线作业的复杂性,使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在制造上更趋自动化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环形本体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环形本体平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导线分布图(一);
图5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导线分布图(二);
图6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导线分布图(三);
图7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局部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之制造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10环形本体
11上侧
12下侧
13内环面
14槽齿
141磁靴部
15穿槽
16外侧区
17内侧区
20导线
20A~20C导线
21上弯折部
211上穿槽端
22下弯折部
22A~22C下弯折部
221下穿槽端
23直线部
30焊接部
40电性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旋转电机定子总成1包括有环形本体10与多条导线20。上述环形本体10可为一体制造成型之长形环块,但并不局限于此,于一些态样中,环形本体10也可以是由多个环片叠合而成。其中环形本体10可为铁、钴、镍或硅钢等软磁材质所制成。
上述环形本体10包括上侧11、下侧12、内环面13及多个槽齿14,多个槽齿14是排列设置于内环面13且朝内径向延伸,其中多个槽齿14之间依序形成共48个穿槽15,且各穿槽15区分为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于本实施例中,各槽齿14呈一长条凸肋型态且多个槽齿14是环状间隔排列,构成多个槽齿14之间依序形成断面呈长方型的48个穿槽15,此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多个穿槽15是以逆时针方向依序编号,由于多个槽齿14之间共形成48个穿槽15,因此编号是从1~48号,其中编号1所对应的穿槽15称第1穿槽15,而编号2所对应的穿槽15称第2穿槽15,以此类推,先此叙明。另外,上述各穿槽15是轴向贯穿环形本体10,且所述外侧区16是指各穿槽15靠近环形本体10外侧的区域(也可说是靠近内环面13的区域),而内侧区17则是指各穿槽15靠近环形本体10中心的区域。
此外,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各槽齿14的末端更包括有一磁靴部141,所述磁靴部141是由槽齿14的末端向两侧延伸。于一些态样中,各槽齿14的磁靴部141也可相互衔接而使各穿槽15呈封闭式型态。
上述各导线20于此为长条扁平铜柱且断面呈矩形,且宽度是略小于各穿槽15的槽宽(如图7所示),也就是说,一条导线20穿入穿槽15后可与穿槽15的内壁相互贴近但不接触。换言之,各穿槽15的宽度仅能容纳一条导线20置入。而多个导线20是分别穿绕于各穿槽15中,并使各穿槽15的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分别嵌入一条导线20(请对照图3、图7所示),也就是说,一个穿槽15可嵌入两条导线20且两条导线20分别位在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于一些态样中,各外侧区16与各内侧区17亦可分别嵌入多条导线20,也就是说,一个穿槽15亦可依实际电机需求嵌入超过两条导线20。此外,藉由上述导线20为长条扁平铜柱,使二导线20之间以及导线20与槽齿14之间能够尽量贴近但不接触,达到提升电机运转效率之目的与优点。但并不局限于此,于一些态样中,各导线20的断面也可呈圆形、椭圆形。
此外,如图4、图5、图6所示,是将旋转电机定子总成1的环形本体10展开成平面状以及导线20穿绕环形本体10之示意图。上述各导线20呈波形(如正弦波)而包括上弯折部21、下弯折部22及多个直线部23,上弯折部21是位于环形本体10的上侧11且包括有二上穿槽端211,下弯折部22是位于环形本体10的下侧12且包括有二下穿槽端221,多个直线部23是分别位于穿槽15中且衔接于上弯折部21与下弯折部22。于本实施例中,上弯折部21是位在环形本体10上侧11的外部,且各上弯折部21为开口朝下,而二上穿槽端211是分别穿入及穿出不同的穿槽15。上述下弯折部22则是位于环形本体10下侧12的外部,且各下弯折部22为开口朝上的弯弧,而二下穿槽端221是分别穿入及穿出不同的穿槽15。
其中,部分下弯折部22的二下穿槽端221之间是间隔10个穿槽15,部分的下弯折部22之二下穿槽端221之间是间隔11个穿槽15,使位于上侧11之每一个上弯折部21的二上穿槽端211之间皆间隔11个穿槽15,且其中各上弯折部21的二上穿槽端211是分别位在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各下弯折部22的二下穿槽端221是分别位在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详言之,有些下弯折部22的一端是由其中一穿槽15的外侧区16穿出,另一端是跨越10个穿槽15穿入另一穿槽15的内侧区17,而有些下弯折部22的一端是由其中一穿槽15的外侧区16穿出,另一端是跨越11个穿槽15穿入另一穿槽15的内侧区17。使位在环形本体10上侧11的每一个上弯折部21的二上穿槽端211之间皆间隔11个穿槽15。
承上,于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旋转电机定子总成1是包括有三组导线20A、20B、20C而形成三相定子结构。如图4、图5、图6所示,是将旋转电机定子总成1的环形本体10展开成平面状以及导线20穿绕环形本体10之示意图。其中环形本体10的48个穿槽15是由左至右依序编号(即上述1~48号)。其中每个穿槽15的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更加以区隔,于本实施例中,具有剖面线的区域为穿槽15的内侧区17,而不具有剖面线的区域为穿槽15的外侧区16。
如图4所示,其中一组导线20A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穿槽15外侧区16,再依序穿入第37穿槽15内侧区17、第25穿槽15外侧区16、第13穿槽15内侧区17、第2穿槽15外侧区16、第38穿槽15内侧区17、第26穿槽15外侧区16、第14穿槽15内侧区17、第3穿槽15外侧区16、第39穿槽15内侧区17、第27穿槽15外侧区16、第15穿槽15内侧区17、第4穿槽15外侧区16、第40穿槽15内侧区17、第28穿槽15外侧区16、第16穿槽15内侧区17、第4穿槽15内侧区17、第16穿槽15外侧区16、第28穿槽15内侧区17、第40穿槽15外侧区16、第3穿槽15内侧区17、第15穿槽15外侧区16、第27穿槽15内侧区17、第39穿槽15外侧区16、第2穿槽15内侧区17、第14穿槽15外侧区16、第26穿槽15内侧区17、第38穿槽15外侧区16、第1穿槽15内侧区17、第13穿槽15外侧区16、第25穿槽15内侧区17,最后由第37穿槽15外侧区16穿出。其中上述由第13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2穿槽15外侧区16、第14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3穿槽15外侧区16、第15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4穿槽15外侧区16、第40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3穿槽15内侧区17、第39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2穿槽15内侧区17以及第38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1穿槽15内侧区17的部分,会形成二下穿槽端221之间间隔10个穿槽15的下弯折部22,而其他下弯折部22之二下穿槽端221与上弯折部21的二上穿槽端211之间皆间隔11个穿槽15。另外,此实施例中的下弯折部22A是由第16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4穿槽15内侧区17,且下弯折部22A为导线20A中唯一一组由内侧区17穿往内侧区17且间隔11个穿槽15的导线(也就是二下穿槽端221皆位于内侧区17),其他的下弯折部22的二下穿槽端221则都是分别位在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
如图5所示,另一组导线20B则先由下向上穿出33穿槽15外侧区16,再依序穿入第21穿槽15内侧区17、第9穿槽15外侧区16、第45穿槽15内侧区17、第34穿槽15外侧区16、第22穿槽15内侧区17、第10穿槽15外侧区16、第46穿槽15内侧区17、第35穿槽15外侧区16、第23穿槽15内侧区17、第11穿槽15外侧区16、第47穿槽15内侧区17、第36穿槽15外侧区16、第24穿槽15内侧区17、第12穿槽15外侧区16、第48穿槽15内侧区17、第36穿槽15内侧区17、第48穿槽15外侧区16、第12穿槽1内侧区17、第24穿槽15外侧区16、第35穿槽15内侧区17、第47穿槽15外侧区16、第11穿槽15内侧区17、第23穿槽15外侧区16、第34穿槽15内侧区17、第46穿槽15外侧区16、第10穿槽15内侧区17、第22穿槽15外侧区16、第33穿槽15内侧区17、第45穿槽15外侧区16、第9穿槽15内侧区17,最后由第21穿槽15外侧区16穿出。其中上述由第45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34穿槽15外侧区16、第46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35穿槽15外侧区16、第47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36穿槽15外侧区16、第24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35穿槽15内侧区17、第23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34穿槽15内侧区17以及第22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33穿槽15内侧区17的部分,会形成二下穿槽端221之间间隔10个穿槽15的下弯折部22,而其他下弯折部22之二下穿槽端221与上弯折部21的二上穿槽端211之间皆间隔11个穿槽15。另外,于此实施例中的下弯折部22B是由第48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36穿槽15内侧区17,且下弯折部22B为导线20B中唯一一组由内侧区17穿往内侧区17且间隔11个穿槽15的导线(也就是二下穿槽端221皆位于内侧区17),其他的下弯折部22的二下穿槽端221则都是分别位在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
如图6所示,剩余的一组导线20C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7穿槽15外侧区16,再依序穿入第5穿槽15内侧区17、第41穿槽15外侧区16、第29穿槽15内侧区17、第18穿槽15外侧区16、第6穿槽15内侧区17、第42穿槽15外侧区16、第30穿槽15内侧区17、第19穿槽15外侧区16、第7穿槽15内侧区17、第43穿槽15外侧区16、第31穿槽15内侧区17、第20穿槽15外侧区16、第8穿槽15内侧区17、第44穿槽15外侧区16、第32穿槽15内侧区17、第20穿槽15内侧区17、第32穿槽15外侧区16、第44穿槽15内侧区17、第8穿槽15外侧区16、第19穿槽15内侧区17、第31穿槽15外侧区16、第43穿槽15内侧区17、第7穿槽15外侧区16、第18穿槽15内侧区17、第30穿槽15外侧区16、第42穿槽15内侧区17、第6穿槽15外侧区16、第17穿槽15内侧区17、第29穿槽15外侧区16、第41穿槽15内侧区17,最后由第5穿槽15外侧区16穿出。其中上述由第29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18穿槽15外侧区16、第30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19穿槽15外侧区16、第31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20穿槽15外侧区16、第8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19穿槽15内侧区17、第7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18穿槽15内侧区17以及第6穿槽15外侧区16穿往第17穿槽15内侧区17的部分,会形成二下穿槽端221之间间隔10个穿槽15的下弯折部22,而其余下弯折部22之二下穿槽端221与上弯折部21的二上穿槽端211之间皆间隔11个穿槽15。另外,于此实施例中的下弯折部22C是由第32穿槽15内侧区17穿往第20穿槽15内侧区17,且下弯折部22C为导线20C中唯一一组由内侧区17穿往内侧区17且间隔11个穿槽15的导线(也就是二下穿槽端221皆位于内侧区17),其他的下弯折部22的二下穿槽端221则都是分别位在外侧区16与内侧区17。
另外,上述三组导线20A、20B、20C的其中一端是相互电性连接,而三组导线20A、20B、20C的另一端则用以对外连接三相电源。
藉由上述结构设计,旋转电机定子总成1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先将多个导线20预先弯折成两种不同宽度的U型态样,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可先将多个导线20通过机器弯折形成上述下弯折部22以及连接于下弯折部22二下穿槽端221的二直线部23,而部分U型导线20的二下穿槽端221与二直线部23之间的距离是间隔10个穿槽15,以对应由环形本体10下侧12插入上述预定位置(如图4中穿入第13穿槽15内侧区17与第2穿槽15外侧区16、穿入第14穿槽15内侧区17与第3穿槽15外侧区16、穿入第15穿槽15内侧区17与第4穿槽15外侧区16等预定间隔10个穿槽15的部分)。而其余U型导线20的二下穿槽端221与二直线部23之间的距离则是间隔11个穿槽15,以对应由环形本体10下侧12插入上述预定位置(如图4中穿入第37穿槽15内侧区17与第25穿槽15外侧区16、穿入第38穿槽15内侧区17与第26穿槽15外侧区16、穿入第39穿槽15内侧区17与第27穿槽15外侧区16等预定间隔11个穿槽15部分)。藉此,即可使多个直线部23穿出环形本体10上侧11,并构成两个相邻的U型导线20的相邻直线部23是间隔11个穿槽15的距离。接着如图8所示,由于两个相邻的U型导线20的相邻直线部23之间隔距离相同,因此,可直接通过机器自动将相邻直线部23弯折成间隔11个穿槽15的距离并相互焊接(如利用超音波焊接或电弧焊接)而使各U型导线20相互衔接且形成上述多个上弯折部21。达到大幅降低绕线作业的复杂性,使旋转电机定子总成1在制造上更趋自动化而提高生产效率。
再对照图4、图5、图6及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通过机器自动将相邻直线部23弯折成间隔11个穿槽15的距离并相互焊接,会使位于上侧11之各上弯折部21的两端之间形成有焊接部30。且上述焊接部30至上弯折部21两端的距离相同。详言之,在上述U型导线20分别由环形本体10下侧12插入后,会使每个直线部23穿出环形本体10上侧11的距离相同,藉以在两个相邻的U型导线20的相邻直线部23相互焊接后,上述焊接部30至上弯折部21两端的距离相同。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制法,于一些态样中,上述各导线20的穿绕形式亦可是由环形本体10的下侧12向上穿入一穿槽15,接着再由上侧11向下穿入另一穿槽15的方式,依序穿入各穿槽15中,或者先由环形本体10的上侧11向下穿入一穿槽15,接着再由下侧12向上穿入另一穿槽15的方式,依序穿入各穿槽15中。藉以使各导线20形成波浪状而构成上述上弯折部21、下弯折部22及多个直线部23。
如图7所示,各导线20之直线部23的外部包覆有电性绝缘层40,使导线20之间以及导线20与环形本体10之间相互阻隔而产生绝缘效果。于本实施例中,每个导线20的直线部23皆分别包覆有一电性绝缘层40,其中电性绝缘层40为塑胶薄膜层、聚酯薄膜层、陶瓷膜层、绝缘纸层或环氧树脂层。但并不局限于此,于一些态样中,也可仅通过一电性绝缘层40同时包覆多个导线20并使导线20之间相互阻隔。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环形本体,包括一上侧、一下侧、一内环面及多个槽齿,该些槽齿排列设置于该内环面且朝内径向延伸,其中该些槽齿之间依序形成48个穿槽,且各该穿槽区分为一外侧区与一内侧区;及
多条导线,各该导线的宽度是略小于各该穿槽的槽宽,该些导线分别穿绕于该些穿槽中,并使各该穿槽的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分别嵌入一条该导线,且各该导线呈波形而包括一上弯折部、一下弯折部及多个直线部,该上弯折部是位于该环形本体的该上侧且包括有二上穿槽端,该下弯折部是位于该环形本体的该下侧且包括有二下穿槽端,该些直线部分别位于该些穿槽中且衔接于该上弯折部与该下弯折部;
其中,部分的该些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之间是间隔10个该穿槽,部分的该些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之间是间隔11个该穿槽,使位于该上侧的每一个该上弯折部的该些上穿槽端之间皆间隔11个该穿槽,且其中各该上弯折部的该些上穿槽端是分别位在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组该导线,其中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穿槽,再依序穿入第37穿槽、第25穿槽、第13穿槽、第2穿槽、第38穿槽、第26穿槽、第14穿槽、第3穿槽、第39穿槽、第27穿槽、第15穿槽、第4穿槽、第40穿槽、第28穿槽、第16穿槽、第4穿槽、第16穿槽、第28穿槽、第40穿槽、第3穿槽、第15穿槽、第27穿槽、第39穿槽、第2穿槽、第14穿槽、第26穿槽、第38穿槽、第1穿槽、第13穿槽、第25穿槽,最后由第37穿槽穿出,另一组该导线则先由下向上穿出第33穿槽,再依序穿入第21穿槽、第9穿槽、第45穿槽、第34穿槽、第22穿槽、第10穿槽、第46穿槽、第35穿槽、第23穿槽、第11穿槽、第47穿槽、第36穿槽、第24穿槽、第12穿槽、第48穿槽、第36穿槽、第48穿槽、第12穿槽、第24穿槽、第35穿槽、第47穿槽、第11穿槽、第23穿槽、第34穿槽、第46穿槽、第10穿槽、第22穿槽、第33穿槽、第45穿槽、第9穿槽,最后由第21穿槽穿出,剩余的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7穿槽,再依序穿入第5穿槽、第41穿槽、第29穿槽、第18穿槽、第6穿槽、第42穿槽、第30穿槽、第19穿槽、第7穿槽、第43穿槽、第31穿槽、第20穿槽、第8穿槽、第44穿槽、第32穿槽、第20穿槽、第32穿槽、第44穿槽、第8穿槽、第19穿槽、第31穿槽、第43穿槽、第7穿槽、第18穿槽、第30穿槽、第42穿槽、第6穿槽、第17穿槽、第29穿槽、第41穿槽,最后由第5穿槽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各组该导线的其中一该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是分别位在二该穿槽的该内侧区,而各组该导线其余的各该下弯折部的该些下穿槽端则是分别位在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组该导线,其中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穿槽外侧区,再依序穿入第37穿槽内侧区、第25穿槽外侧区、第13穿槽内侧区、第2穿槽外侧区、第38穿槽内侧区、第26穿槽外侧区、第14穿槽内侧区、第3穿槽外侧区、第39穿槽内侧区、第27穿槽外侧区、第15穿槽内侧区、第4穿槽外侧区、第40穿槽内侧区、第28穿槽外侧区、第16穿槽内侧区、第4穿槽内侧区、第16穿槽外侧区、第28穿槽内侧区、第40穿槽外侧区、第3穿槽内侧区、第15穿槽外侧区、第27穿槽内侧区、第39穿槽外侧区、第2穿槽内侧区、第14穿槽外侧区、第26穿槽内侧区、第38穿槽外侧区、第1穿槽内侧区、第13穿槽外侧区、第25穿槽内侧区,最后由第37穿槽外侧区穿出,另一组该导线则先由下向上穿出33穿槽外侧区,再依序穿入第21穿槽内侧区、第9穿槽外侧区、第45穿槽内侧区、第34穿槽外侧区、第22穿槽内侧区、第10穿槽外侧区、第46穿槽内侧区、第35穿槽外侧区、第23穿槽内侧区、第11穿槽外侧区、第47穿槽内侧区、第36穿槽外侧区、第24穿槽内侧区、第12穿槽外侧区、第48穿槽内侧区、第36穿槽内侧区、第48穿槽外侧区、第12穿槽内侧区、第24穿槽外侧区、第35穿槽内侧区、第47穿槽外侧区、第11穿槽内侧区、第23穿槽外侧区、第34穿槽内侧区、第46穿槽外侧区、第10穿槽内侧区、第22穿槽外侧区、第33穿槽内侧区、第45穿槽外侧区、第9穿槽内侧区,最后由第21穿槽外侧区穿出,剩余的一组该导线是先由下向上穿出第17穿槽外侧区,再依序穿入第5穿槽内侧区、第41穿槽外侧区、第29穿槽内侧区、第18穿槽外侧区、第6穿槽内侧区、第42穿槽外侧区、第30穿槽内侧区、第19穿槽外侧区、第7穿槽内侧区、第43穿槽外侧区、第31穿槽内侧区、第20穿槽外侧区、第8穿槽内侧区、第44穿槽外侧区、第32穿槽内侧区、第20穿槽内侧区、第32穿槽外侧区、第44穿槽内侧区、第8穿槽外侧区、第19穿槽内侧区、第31穿槽外侧区、第43穿槽内侧区、第7穿槽外侧区、第18穿槽内侧区、第30穿槽外侧区、第42穿槽内侧区、第6穿槽外侧区、第17穿槽内侧区、第29穿槽外侧区、第41穿槽内侧区,最后由第5穿槽外侧区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三组该导线的其中一端是相互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外侧区与该内侧区是分别嵌入多条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位于该上侧的各该上弯折部的两端之间包括有一焊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焊接部至该上弯折部两端的距离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线的该些直线部的外部包覆有一电性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电机定子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电性绝缘层为一塑胶薄膜层、一聚酯薄膜层、一陶瓷膜层、一绝缘纸层或一环氧树脂层。
CN201520544020.5U 2015-07-24 2015-07-24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6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4020.5U CN204886478U (zh) 2015-07-24 2015-07-24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4020.5U CN204886478U (zh) 2015-07-24 2015-07-24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6478U true CN204886478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30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402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86478U (zh) 2015-07-24 2015-07-24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864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2849B (zh) * 2021-11-24 2023-02-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髮夾形導線馬達定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2849B (zh) * 2021-11-24 2023-02-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髮夾形導線馬達定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6797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432000B (zh) 旋转电机
CN105794089B (zh) 电力机械的电枢
CN105981266B (zh)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线圈的制造方法
JP2017079573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EP2180579B1 (en) Multi-turn, stranded coils for generators
CN106233593B (zh) 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204391912U (zh) 交流发电机定子及定子绕组
CN105281509A (zh) 制造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的方法
KR20190067906A (ko) 권선용 전선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회전기용 코일 및 권선용 전선의 제조 방법
CN104184227A (zh) 同心分割式定子及定子绕组集中装配法
CN210669650U (zh) 齿轭分离式永磁电机定子铁芯及永磁电机
CN204886478U (zh) 旋转电机定子总成
EP1563584A1 (en) Poly-phase electromagnetic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conductor winding arrangement
US20220224181A1 (en) Mixed-phase winding, stator, and motor
CN204103722U (zh) 交流发电机
CN203466652U (zh) 定子绝缘骨架
CN204103618U (zh) 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以及定子绕组用导线
JP5995883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12290705A (zh) 一种电机转子铁芯及电机
CN214412445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EP4109716A1 (en) L-shaped stator core structure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frameless motor
CN106936233B (zh) 一种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CN114844269A (zh) 一种单节距的成型硬绕组嵌装结构及换位绕线方法
CN210273620U (zh) 一种具有倾斜齿极的环形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