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5573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85573U
CN204885573U CN201520475958.6U CN201520475958U CN204885573U CN 204885573 U CN204885573 U CN 204885573U CN 201520475958 U CN201520475958 U CN 201520475958U CN 204885573 U CN204885573 U CN 204885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ool proof
housing
proof key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59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佳
刘志坚
卢坡·费德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E Connectivity Italia Distribution SRL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AMP Italia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AMP Italia SpA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759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85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85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85573U/zh
Priority to KR1020160080229A priority patent/KR20170003426A/ko
Priority to JP2016126649A priority patent/JP6695220B2/ja
Priority to EP16176593.8A priority patent/EP3113295B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5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 H01R13/6456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exchangeable elements on case or base comprising keying element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long the periphery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防呆键,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适于与配对连接器上的第一防呆槽配合;和止动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上的止动部配合。在所述第一防呆键上形成有卡钩部,并且在所述连接器的止动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卡钩部配合的卡槽部,所述卡钩部适于卡扣在所述卡槽部中,以便能够通过所述卡钩部和所述卡槽部将多个所述连接器相互链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连接器的壳体上的防呆键作为链接多个连接器的导链结构,因此,可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并且在后续制程中也不需切除该防呆键,简化了连接器的制造工艺。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家电系统的RAST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今标准化和模块化的RAST连接器系统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家电产品中,RAST(RasterAnschlussSteckTechnik,定距连接插头技术)不仅有着多重技术优势,而且能够实现高模块系统。随着家电产品被赋予的功能与日俱增,实现模块功能与主控连接的连接器数量也相应增加。RAST系统可将多个单装置和连接器进行整合,从而可减少安装时间,并降低人为安装失误的风险,同时,由于使用的元件数量也有所减少,因而降低了PCB占用空间和制造成本。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RAST连接器的自动化生产,在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外接导线压接在一起之前,需要将多个连接器相互链接在一起,以便在传送带上连续地传送到外接导线压接工位。
为了将多个RAST连接器相互链接在一起,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RAST连接器的壳体上形成一个额外的导链结构,该额外的导链结构仅用于将多个RAST连接器相互链接在一起,在完成外接导线的压接之后,该额外的导链结构必须从连接器的壳体上切除,否则,会影响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之间的配合。也就是说,该额外的导链结构不是最终的连接器产品的必要特征。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在RAST连接器的壳体上新增一个额外的导链结构,并且该额外的导链结构最后还要切除,这导致成本上升和制造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利用连接器本身的必要结构作为链接多个连接器的导链结构,因此,可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并且在后续制程中也不需切除该导链结构,简化了连接器的制造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防呆键,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适于与配对连接器上的第一防呆槽配合;和止动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上的止动部配合。在所述第一防呆键上形成有卡钩部,并且在所述连接器的止动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卡钩部配合的卡槽部,所述卡钩部适于卡扣在所述卡槽部中,以便能够通过所述卡钩部和所述卡槽部将多个所述连接器相互链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部并保持在所述插槽中,外接导线适于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插入所述插槽中并与所述导电端子压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防呆键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部位上;并且所述连接器的止动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部位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还形成有第二防呆键,所述第二防呆键适于与配对连接器上的第二防呆槽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防呆键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部位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防呆键,并且多个所述第一防呆键的尺寸和/或形状彼此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防呆键,并且多个所述第二防呆键的尺寸和/或形状彼此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防呆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多个所述第二防呆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止动部具有止动面,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对连接器配合在一起时,所述连接器的止动部上的止动面与所述配对连接器的止动部上的止动面相互抵靠在一起,以防止所述连接器和所述配对连接器中的一个过度地插入到另一个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仅当所述连接器上的第一防呆键和第二防呆键分别与所述配对连接器上的第一防呆槽和第二防呆槽对准时,所述连接器和所述配对连接器才能相互配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RAST连接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施例中,利用连接器的壳体上的防呆键作为链接多个连接器的导链结构,因此,可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并且在后续制程中也不需切除该防呆键,简化了连接器的制造工艺。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第一表面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从第二表面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利用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导链结构将多个连接器相互链接在一起的示意图;和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配对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防呆键,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上,适于与配对连接器上的第一防呆槽配合;和止动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上,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上的止动部配合。在所述第一防呆键上形成有卡钩部,并且在所述连接器的止动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卡钩部配合的卡槽部,所述卡钩部适于卡扣在所述卡槽部中,以便能够通过所述卡钩部和所述卡槽部将多个所述连接器相互链接在一起。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从第一表面110a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从第二表面110b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该连接器10主要包括壳体100和导电端子102。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Y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壳体100中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Y延伸的插槽101。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02位于壳体100的第一端部(图中的下端部)并保持在插槽101中。外接导线(未图示)适于从壳体100的第二端部(图中的上端部)插入插槽101中并与导电端子102压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压接时,导电端子102可以刺破外接导线的绝缘层并与外接导线的内部导体电接触。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配对连接器1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Z上相对的第一表面100a(例如,后表面)和第二表面100b(例如,前表面)。在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00a上形成有一对第一防呆键110,该第一防呆键110适于与配对连接器10’的壳体100’上的第一防呆槽110’配合。这样,仅当连接器10上的第一防呆键110与配对连接器10’上的第一防呆槽110’对准时,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10’才能相互配合在一起。因此,第一防呆键110能够防止连接器10被错误地连接,例如,以不正确的位姿连接到配对连接器上或者连接到不匹配的连接器上。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4,在图示实施例中,在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形成有一对止动部130,该止动部130适于与配对连接器10’的壳体100’上的止动部130’配合。这样,在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10’配合在一起时,连接器10的止动部130与配对连接器10’的止动部130’相互抵靠在一起,以防止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10’中的一个过度地插入到另一个中。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对接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10’时,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连接器10的壳体100的第一端部插入配对连接器10’的壳体100’的插入腔中,并且配对连接器10’的插头101’插入连接器10的插槽101中,使得配对连接器10’的插头101’上的导电端子102’与连接器10的插槽101中的导电端子102电接触。
请注意,前述第一防呆键110和止动部130均是连接器10的必要结构特征,在外接导线压接工序之后,这些必要结构特征无需切除。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利用这些必要结构特征作为链接多个连接器10的导链结构。对此,下面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防呆键110上形成有卡钩部111,并且,如图2所示,在止动部130上形成有与卡钩部111配合的卡槽部131。该卡钩部111适于卡扣在卡槽部131中,以便能够通过卡钩部111和卡槽部131将多个连接器10、10、10相互链接在一起。
图3显示利用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器10的导链结构将多个连接器10相互链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通过将一个连接器10的卡钩部111卡扣到另一个连接器的卡槽部131中,从而将多个连接器10相互链接在一起。这样,相互链接在一起的多个连接器10能够在传送带上连续地传送到外接导线压接工位,例如,如图3所示,沿图示的箭头S所指示的传送方向连续地传送。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防呆键110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10a上的靠近第一端部的部位上;并且止动部130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10b上的靠近第二端部的部位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10b上还形成有第二防呆键120,该第二防呆键120适于与配对连接器10’的壳体100’上的第二防呆槽120’配合。这样,仅当连接器10上的第一防呆键110和第二防呆键120分别与配对连接器10上的第一防呆槽110’和第二防呆槽120’对准时,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10’才能相互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0的防呆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00a上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一防呆键110,例如,三个或更多个第一防呆键110,并且多个第一防呆键110的尺寸和/或形状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当多个第一防呆键110的尺寸和/或形状彼此不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0的防呆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二防呆键120,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第二防呆键120,并且多个第二防呆键120的尺寸和/或形状彼此相同或不同。当多个第二防呆键120的尺寸和/或形状彼此不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0的防呆效果。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可以形成有四个第二防呆键120,其中三个第二防呆键121的尺寸和形状相同,第四个第二防呆键122的尺寸和形状与其它三个第二防呆键121的尺寸和形状不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防呆键110在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00a上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X排列;并且多个第二防呆键120在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X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连接器10可以为RAST连接器。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前述连接器10也可以是其它领域使用的不同类似的连接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10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Z)上相对的第一表面(100a)和第二表面(100b);
第一防呆键(110),形成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00a)上,适于与配对连接器(10’)上的第一防呆槽(110’)配合;和
止动部(130),形成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具有适于与配对连接器(10’)上的止动部(130’)配合,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防呆键(110)上形成有卡钩部(111),并且在所述连接器(10)的止动部(130)上形成有与所述卡钩部(111)配合的卡槽部(131),
所述卡钩部(111)适于卡扣在所述卡槽部(131)中,以便能够通过所述卡钩部(111)和所述卡槽部(131)将多个所述连接器(10、10、10)相互链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Y)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壳体(100)中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Y)延伸的插槽(101),
所述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02)位于所述壳体(100)的第一端部并保持在所述插槽(101)中,
外接导线适于从所述壳体(100)的第二端部插入所述插槽(101)中并与所述导电端子(102)压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呆键(110)形成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10a)上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部位上;并且
所述连接器(10)的止动部(130)形成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10b)上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部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10b)上还形成有第二防呆键(120),所述第二防呆键(120)适于与配对连接器(10’)上的第二防呆槽(120’)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呆键(120)形成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10b)上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部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00a)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防呆键(110),并且多个所述第一防呆键(110)的尺寸和/或形状彼此相同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防呆键(120),并且多个所述第二防呆键(120)的尺寸和/或形状彼此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防呆键(110)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00a)上沿所述壳体(100)的宽度方向(X)排列;并且
多个所述第二防呆键(120)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00b)上沿所述壳体(100)的宽度方向(X)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的止动部(130)具有止动面(132),在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配对连接器(10’)配合在一起时,所述连接器(10)的止动部(130)上的止动面(132)与所述配对连接器(10’)的止动部(130’)上的止动面(132’)相互抵靠在一起,以防止所述连接器(10)和所述配对连接器(10’)中的一个过度地插入到另一个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仅当所述连接器(10)上的第一防呆键(110)和第二防呆键(120)分别与所述配对连接器(10’)上的第一防呆槽(110’)和第二防呆槽(120’)对准时,所述连接器(10)和所述配对连接器(10’)才能相互配合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0)为RAST连接器。
CN201520475958.6U 2015-06-30 2015-06-30 连接器 Active CN204885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5958.6U CN204885573U (zh) 2015-06-30 2015-06-30 连接器
KR1020160080229A KR20170003426A (ko) 2015-06-30 2016-06-27 커넥터
JP2016126649A JP6695220B2 (ja) 2015-06-30 2016-06-27 コネクタ
EP16176593.8A EP3113295B1 (en) 2015-06-30 2016-06-28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5958.6U CN204885573U (zh) 2015-06-30 2015-06-30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85573U true CN204885573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2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5958.6U Active CN204885573U (zh) 2015-06-30 2015-06-3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13295B1 (zh)
JP (1) JP6695220B2 (zh)
KR (1) KR20170003426A (zh)
CN (1) CN2048855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8707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29538A (ko) 2019-09-06 2021-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보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DE102021111927B3 (de) 2021-05-07 2022-06-09 Lumberg Connect Gmbh Steckverbi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6452A (en) * 1975-04-16 1977-09-06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having an improved locking means
US4450624A (en) * 1978-09-22 1984-05-29 Burndy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GB9012753D0 (en) * 1990-06-08 1990-08-01 Amp Gmbh Terminal housing with integral carrier strip which produces no loose piece slugs
US5954539A (en) * 1995-01-17 1999-09-2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parts and structure therefor
JPH10162898A (ja) * 1996-11-27 1998-06-19 Sony Corp ケーブルプラグ装置
JP2000315548A (ja) * 1999-04-28 2000-11-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398884B2 (ja) * 2005-03-01 2010-01-1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式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07066614A (ja) * 2005-08-30 2007-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CN202712607U (zh) * 2012-08-03 2013-01-3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8707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03426A (ko) 2017-01-09
EP3113295A1 (en) 2017-01-04
EP3113295B1 (en) 2021-04-14
JP2017017028A (ja) 2017-01-19
JP6695220B2 (ja) 2020-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2178B (zh) 电连接器
US9608372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eparate contact modules
CN204885573U (zh) 连接器
CN203707486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4868271A (zh) 连接器
CN201774062U (zh) 音频连接器
KR101567468B1 (ko) 양방향성 usb 소켓
CN105789957B (zh) 双面两用正反插连接头
US20110143592A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CN205122833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4144477U (zh) 接线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05790508U (zh) 快充式Micro-USB连接器组合结构
EP2999055B1 (en) Connector plug and connector socket
CN104600453A (zh) 用于触头模块的引线框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00477A (zh) 一种入墙式插座
CN204243281U (zh) 电连接器
CN203967301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2423667U (zh) 一种引脚加强的板载电连接器
CN209389377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2214879B (zh) 插头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CN201222575Y (zh) 电连接器
CN201749985U (zh) 插头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CN204103153U (zh) 连接器的改进接地结构
CN201149832Y (zh) 一种共用两条带触点端子输入连接片的分体式正、反打双刀开关组
US1028389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ouch protection fea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