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80378U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80378U CN204880378U CN201520594796.8U CN201520594796U CN204880378U CN 204880378 U CN204880378 U CN 204880378U CN 201520594796 U CN201520594796 U CN 201520594796U CN 204880378 U CN204880378 U CN 2048803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heat
- inner core
- water source
- heat con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结构主要由竖向设置的筒状导热外壳及其内竖向同轴设置的导热内筒构成,导热内筒与筒状导热外壳之间的间隙形成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且在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设置换热水源回水通道,能够同时实现辐射换热和循环对流换热,具备较好的整体换热效率,并且没有风机等较为复杂的构件,工作无噪声、无吹风感,安装使用方便,具备了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所具备的主要优点,同时避免了二者的主要缺点,并且既可以在夏季用以制冷、除湿,也可以在冬季用以供暖,能够成为空调系统换热末端产品的一种新的补充,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所存在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以及空调系统换热末端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系统中较为常用的换热末端是风机盘管换热器或者毛细管网换热器。其中,风机盘管换热器属于主动对流式换热末端,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借助空气对流来保证较高的换热效率,并且其水路系统构建也比较简单,但是由于需要借助风机等较为复杂的构件,硬件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风机盘管换热器的整体体积受限于盘管、风机组等相关组合构件对空间的占用,难以实现设对备体型的任意设计,同时往往还存在噪声较大、出风部风感较强等难以避免的问题,容易造成听觉、触感方面的不舒适感。而毛细管网换热器属于辐射式换热末端,其解决了噪声大、吹风感强等引起使用者不适的问题,但与对流式换热末端相比,毛细管网换热器周边辐射环境的空气对流性较差,因此换热效率也相对较低,并且毛细管网换热器通常布设在其所在环境的地面、墙体或顶棚等区域,若在夏季使用常规冷水供冷容易导致地面、墙体或顶棚结露,这就使得毛细管网换热器对水温的控制要求较高而大幅增加了水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和建设成本,同时,毛细管网换热器的布设特性也要求其在所需换热环境装修时将毛细管网预埋安装在地面、墙体或顶棚等区域,难以适用于办公区域改造等后期增设换热需求的应用情况。
可以看到,现有技术中的主动对流式换热末端与辐射式换热末端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用户往往根据其使用需求和使用环境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相适应的换热末端使用;但是对于很多换热使用环境情况多样或多变,或者在既需要满足换热效率、又要兼顾使用舒适感和安装简易性的应用情况下,对流式换热末端和辐射式换热末端都难以很好地满足应用需求,容易对消费者造成选择的困难。
然而,如果有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换热末端,能够同时具备对流式换热末端和辐射式换热末端的主要优点,并避免两种换热末端的主要缺点,便可以很好地满足各种不同应用情况的需求,避免消费者的选择困难。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能够满足如此要求的空调系统换热末端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通过结构优化能够同时实现辐射换热和循环对流换热,具备较高的换热效率,结合了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的主要优点,并避免了两种换热末端的主要缺点,作为空调系统换热末端产品的一种新的补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在很多应用情况下难以满足应用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包括一个竖向设置的筒状导热外壳,在筒状导热外壳内竖向同轴设置有一个导热内筒;
所述导热内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与导热内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导热内筒的外侧壁与筒状导热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绕导热内筒的外周向布置的换热水源供水通道;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从其顶部延伸至底部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导热内筒的顶部位置处设有连通通道使得换热水源供水通道的上端部与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的上端部相连通;
所述筒状导热外壳的顶部设有上通风口,筒状导热外壳的下部设有下通风口,且所述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的设置位置分别与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和底部的下通气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筒状导热外壳的底部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下端部相连通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以及与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下端部相连通的换热水源回水接口。
上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状导热外壳下部的下通风口为多个,且在筒状导热外壳下部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上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作为一种改进方案,在筒状导热外壳的上通风口或/和下通风口位置处设有能够调节通风开闭的通风开闭结构。
上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盘与筒状导热外壳的底部为可拆卸连接,底盘上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和换热水源回水接口分别通过管道密封连接结构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下端部和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下端部相连通。
上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底盘上还设有凝水盘,所述凝水盘的布设位置位于筒状导热外壳的正下方,且筒状导热外壳竖直向下的正投影区域落在凝水盘的盘面的横向延展覆盖区域以内;凝水盘沿其盘面的边缘设置有从盘面向上突起的凸沿;凝水盘的盘面具有一个最低位置处,盘面的其它位置处均朝向所述最低位置处倾斜,且所述盘面的最低位置处具有一个排水口。
上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状导热外壳的侧壁上具有沿周向分布且竖向设置的若干凸棱,且在每相邻两个凸棱之间形成竖向的凹槽。
上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热内筒的内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竖向设置的若干散热翅片,且所述散热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由导热内筒内侧壁向导热内筒中轴心延伸的凸起状。
上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设置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为盘管结构或螺旋管道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通过其结构的优化,能够同时实现辐射换热和循环对流换热,借助两种方式的换热尽可能地保证换热水源所携带的热量或冷量资源被充分利用,同时还在辐射换热的基础上借助其内部空气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外气压差形成与外界空气之间的循环对流换热,通过增强空气对流性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从而保证了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具备较好的整体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结构构成简单,没有风机等较为复杂的构件,硬件成本相对较低,其通过热辐射和空气自然循环对流实现换热,无噪声、无吹风感,不存在噪声大、吹风感强的问题,不会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感。
3、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直接放置在所需换热环境中接通换热水源管网即可使用,无需在所需换热环境装修时进行预埋等工程施工,安装使用方便,随装随用。
4、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整体体积和造型设计所受到的限制也非常少,其体积大小和造型样式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换热量需求和用户的美感追求而加以设计,容易实现与环境装修、装饰风格一体化的要求。
5、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能够同时实现辐射换热和循环对流换热,具备了换热效率较高、工作无噪声、无吹风感、硬件成本较低、无需预埋施工、安装使用方便等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所具备的主要优点,同时相应地避免了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各自的主要缺点,并且既可以在夏季用以制冷、除湿,也可以在冬季用以供暖,能够成为空调系统换热末端产品的一种新的补充,很好地满足既需要满足换热效率、又要兼顾使用舒适感和安装简易性等更加严格的应用情况需求,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所存在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立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在图1中A-A位置处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结构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在图1中A-A位置处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实施结构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立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制冷处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供暖处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立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在图1中A-A位置处的横截面剖视图。如图1~3所示,该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包括一个竖向设置的筒状导热外壳10,在筒状导热外壳10内竖向同轴设置有一个导热内筒20。其中,导热内筒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与导热内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上通气孔21和下通气孔22;导热内筒20的外侧壁与筒状导热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绕导热内筒20的外周向布置的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从其顶部延伸至底部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导热内筒20的顶部位置处设有连通通道34使得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的上端部与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的上端部相连通。而筒状导热外壳10的顶部设有上通风口11,筒状导热外壳10的下部设有下通风口12,且上通风口11和下通风口12的设置位置分别与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21和底部的下通气孔2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筒状导热外壳的底部还设有底座50,所述底座50上设有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下端部相连通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53,以及与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下端部相连通的换热水源回水接口54。
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在使用时,将其换热水源供水接口连接换热水源管网的供水管,同时将其换热水源回水接口连接换热水源管网的回水管即可;换热水从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进入绕导热内筒的外周向布置的换热水源供水通道,经过连通通道流经设置在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最后从换热水源回水接口流出;在换热水进入换热水源供水通道后流经换热水源回水通道再流出的过程中:在导热内筒的外侧壁与筒状导热外壳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所形成的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中流动的换热水同时与筒状导热外壳的侧壁和导热内筒的侧壁相接触,从而通过筒状导热外壳的侧壁与外部环境进行辐射式换热;同时,流经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的换热水还分别通过导热内筒的侧壁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管壁与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得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升温或降温,而导热内筒的内部空间又分别通过上方的上通气孔和上通风口以及下方的下通气孔和下通风口与外界相连通,因此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空气的温度变化能够使其与外界空气之间产生气压差而形成对流气流,促使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持续进入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与流经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的换热水进行换热后再被排出至外界环境中,从而使得外界空气与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持续地形成循环对流换热。
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通过其结构的优化,能够同时实现辐射换热和循环对流换热,借助两种方式的换热尽可能地保证换热水源所携带的热量或冷量资源被充分利用,同时还在辐射换热的基础上借助其内部空气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外气压差形成与外界空气之间的循环对流换热,通过增强空气对流性而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从而保证了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具备较好的整体换热效率。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结构构成简单,没有风机等较为复杂的构件,硬件成本相对较低,其通过热辐射和空气自然循环对流实现换热,无噪声、无吹风感,不存在噪声大、吹风感强的问题,不会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感。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直接放置在所需换热环境中接通换热水源管网即可使用,无需在所需换热环境装修时进行预埋等工程施工,安装使用方便,随装随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整体体积和造型设计所受到的限制也非常少,其体积大小和造型样式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换热量需求和用户的美感追求而加以设计,容易实现与环境装修、装饰风格一体化的要求。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筒状导热外壳、导热内筒、以及在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形成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的管路管壁都需要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以确保其各自的热交换性能。而筒状导热外壳和导热内筒所采用的具体形状结构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例如,可以采用上、下两端开口的直筒形结构,导热内筒的上、下端开口分别作为其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筒状导热外壳的上、下端开口分别作为其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也可以采用上、下两端具有封盖的直筒形结构,但需要在封盖上开设通孔,导热内筒的上、下端封盖上的通孔即分别作为其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筒状导热外壳的上、下端封盖上的通孔即分别作为其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总之,只要保证导热内筒的内部空间能够分别通过上方的上通气孔和上通风口以及下方的下通气孔和下通风口与外界相连通即可。此外,考虑到空气对流特性,筒状导热外壳上的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的设置位置需要分别与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和底部的下通气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确保空气对流受阻少、更畅通。并且,在筒状导热外壳和导热内筒采用上、下两端具有封盖的直筒形结构的情况下,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和底部的下通气孔最好均设置多个,且在分别在上封盖和下端封盖上均匀分布设置(例如呈阵列分布,或者以封盖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的数量相等且布设位置相对应(即每个上通气孔的正下方对应有一个下通气孔),这样更有利于确保导热内筒内部空气向外流动以及外部空气流入导热内筒内部的气流流量和流动稳定性;另外,考虑到筒状导热外壳的底部需要底座加以支撑,筒状导热外壳顶部的上通风口可以对应于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设置,而筒状导热外壳下部的下通风口最好设置为多个,且在筒状导热外壳下部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以使得进、出导热内筒内部的气流从筒状导热外壳下部的侧壁上的各个下通风口流过时改变气流流动方向,从而避免底座对下通风口位置处的进、出气流形成阻挡。在筒状导热外壳的上通风口或/和下通风口位置处,还可以增设能够调节通风开闭的通风开闭结构,例如风门结构、能够开合的挡板结构等,使得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或个性化需要而调节循环对流换热的气流量;当然,通风开闭结构最好能够设置在筒状导热外壳的上通风口位置处,这样在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停止工作时调节通风开闭结构以关闭上通风口,避免尘埃、杂质等进入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内部。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更便于安装,底盘与筒状导热外壳的底部最好采用可拆卸连接,相应地,底盘上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和换热水源回水接口可以分别通过管道密封连接结构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下端部和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下端部相连通。这样,在具体安装时,就可以先安装底座,将底座上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和换热水源回水接口分别与换热水源管网的供水管和回水管相连接,再安装底座上方的导热内筒和筒状导热外壳,使得安装及管道连接操作更方便。而作为另一方面的改进方案,考虑到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在夏季采用冷水换热时可能在筒状导热外壳和导热内筒上结露产生冷凝水的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在底盘50上还可以增设凝水盘51,凝水盘51的布设位置位于筒状导热外壳10的正下方,且筒状导热外壳10竖直向下的正投影区域落在凝水盘51的盘面的横向延展覆盖区域以内,以保证凝水盘的盘面能够接住在筒状导热外壳和导热内筒上结露而下落的冷凝水;同时,凝水盘沿其盘面的边缘设置有从盘面向上突起的凸沿,用以阻挡凝水盘盘面上盛接的冷凝水外流;此外,凝水盘的盘面最好设置一个最低位置处,盘面的其它位置处均朝向该最低位置处倾斜(例如,漏斗状结构就是这种盘面结构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且盘面的最低位置处设置一个排水口,用以连接冷凝水排水管。这样以来,筒状导热外壳和导热内筒上结露的冷凝水下落后就能够被底盘上的凝水盘盛接,并顺着盘面的倾斜汇集流入盘面最低位置处的排水口,得以集中排出,避免冷凝水四处散落而影响环境清洁。
为了进一步换热能效,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结构改进。例如,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结构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在图1中A-A位置处的横截面剖视图,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设计筒状导热外壳10的侧壁上具有沿周向分布且竖向设置的若干凸棱13,且在每相邻两个凸棱13之间形成竖向的凹槽14,由此使得筒状导热外壳10的侧壁内外表面都形成若干折皱,在不增加筒状导热外壳占用的空间体积的情况下,让筒状导热外壳内侧壁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中换热水的接触面积以及筒状导热外壳外侧壁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得到大幅的增加,从而提升筒状导热外壳的辐射换热能效。而为了进一步的增强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循环对流换热的能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可以设计导热内筒20的内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竖向设置的若干散热翅片23,且所述散热翅片23的横截面形状为由导热内筒内侧壁向导热内筒中轴心延伸的凸起状。而另一方面,还可以设计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设置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为盘管结构或螺旋管道结构,如图5所示。这样以来,借助导热内筒内侧壁上散热翅片增加了导热内筒内侧壁的表面积,同时借助螺旋管道结构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增加了换热水源回水通道外侧壁的表面积,使得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分别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和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中换热水进行换热的接触面积都得以增加,提升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与换热水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帮助加快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空气温度变化的速率,加速空气对流,进而提升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循环对流换热的能效。图4和图5中其它各标号所指示的含义与图2中相同,在此为避免重复叙述,就不再作说明。
在夏季,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可以通过连接依靠空调冷水、地下冷水源、制冷供水设备等所形成的能够提供制冷换热水的换热水源管网,用于对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所在环境空间进行制冷,下面详细说明其具体实现制冷换热处理的方法流程。
预先将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和换热水源回水接口连接至提供制冷换热水的换热水管网,并保持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和底部的下通气孔以及筒状导热外壳顶部的上通风口和下部的下通风口均为畅通状态,使得导热内筒的内部空间与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所在环境空间之间保持空气流通。
此后,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制冷处理的流程如下: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制冷处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白色箭头表示制冷换热水的流动方向,黑色箭头表示空气气流的流动方向。如图6所示,来自换热水管网的制冷换热水从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53进入绕导热内筒20的外周向布置的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经过连通通道流经设置在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最后从换热水源回水接口54流出,流回至换热水管网;在制冷换热水进入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后流经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再流出的过程中,在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中流动的制冷换热水同时与筒状导热外壳10的侧壁和导热内筒20的侧壁相接触,从而通过筒状导热外壳10的侧壁与外部环境进行辐射式换热,对外部环境空间进行辐射式换热制冷;同时,流经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的制冷换热水还分别通过导热内筒20的侧壁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管壁与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得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被制冷降温,被降温的空气因密度增大而在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下沉,在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形成下沉气流,促使外部环境空间中的空气从导热内筒20上方的上通风口和上通气孔进入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上部区域,被制冷降温而下沉至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下部区域后,再从导热内筒20下方的下通气孔和下通风口排出至外部环境空间中,从而使得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空间中的空气持续地形成循环对流换热制冷;由此实现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辐射式换热制冷和循环对流换热制冷。
在夏季使用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环境空间进行制冷处理的过程中,筒状导热外壳的侧壁对环境空间的空气进行辐射式换热制冷时,环境空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筒状导热外壳的外侧壁上凝结;同时,环境空间空气通过循环对流进入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与导热内筒的内侧壁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管壁接触被降温时,其中的水蒸气也会在导热内筒的内侧壁和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管壁上凝结;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在夏季用以进行的制冷处理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除湿能力。在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底盘上设有凝水盘的情况下,筒状导热外壳、导热内筒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管壁上结露的冷凝水下落后就能够被凝水盘盛接,并顺着盘面的倾斜汇集流入盘面最低位置处的排水口,得以集中排出,避免冷凝水四处散落而影响环境清洁。
在冬季,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可以通过连接依靠空调热水、地下热水源、供热供水设备等所形成的能够提供供暖换热水的换热水源管网,用于对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所在环境空间进行供暖,下面详细说明其具体实现供暖换热处理的方法流程。
预先将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和换热水源回水接口连接至提供供暖换热水的换热水管网,并保持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中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和底部的下通气孔以及筒状导热外壳顶部的上通风口和下部的下通风口均为畅通状态,使得导热内筒的内部空间与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所在环境空间之间保持空气流通。
此后,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供暖处理的流程如下: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供暖处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白色箭头表示供暖换热水的流动方向,黑色箭头表示空气气流的流动方向。如图7所示,来自换热水管网的供暖换热水从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53进入绕导热内筒20的外周向布置的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经过连通通道流经设置在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最后从换热水源回水接口54流出,流回至换热水管网;在供暖换热水进入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后流经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再流出的过程中,在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中流动的供暖换热水同时与筒状导热外壳10的侧壁和导热内筒20的侧壁相接触,从而通过筒状导热外壳10的侧壁与外部环境进行辐射式换热,对外部环境空间进行辐射式换热供暖;同时,流经换热水源供水通道30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的供暖换热水还分别通过导热内筒20的侧壁以及换热水源回水通道40管壁与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得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被供暖升温,被升温的空气因密度减小而在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上浮,在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形成上浮气流,促使外部环境空间中的空气从导热内筒20下方的下通风口和下通气孔进入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下部区域,被供暖升温而上浮至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中的上部区域后,再从导热内筒20上方的上通气孔和上通风口排出至外部环境空间中,从而使得导热内筒20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空间中的空气持续地形成循环对流换热供暖;由此实现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对其所在环境空间进行辐射式换热供暖和循环对流换热供暖。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能够同时实现辐射换热和循环对流换热,具备了换热效率较高、工作无噪声、无吹风感、硬件成本较低、无需预埋施工、安装使用方便等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所具备的主要优点,同时相应地避免了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各自的主要缺点,并且既可以在夏季用以制冷、除湿,也可以在冬季用以供暖,能够成为空调系统换热末端产品的一种新的补充,很好地满足既需要满足换热效率、又要兼顾使用舒适感和安装简易性等更加严格的应用情况需求,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辐射式换热末端和对流式换热末端所存在的不足,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竖向设置的筒状导热外壳,在筒状导热外壳内竖向同轴设置有一个导热内筒;
所述导热内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与导热内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导热内筒的外侧壁与筒状导热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绕导热内筒的外周向布置的换热水源供水通道;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从其顶部延伸至底部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导热内筒的顶部位置处设有连通通道使得换热水源供水通道的上端部与换热水源回水通道的上端部相连通;
所述筒状导热外壳的顶部设有上通风口,筒状导热外壳的下部设有下通风口,且所述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的设置位置分别与导热内筒顶部的上通气孔和底部的下通气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筒状导热外壳的底部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下端部相连通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以及与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下端部相连通的换热水源回水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导热外壳下部的下通风口为多个,且在筒状导热外壳下部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筒状导热外壳的上通风口或/和下通风口位置处设有能够调节通风开闭的通风开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筒状导热外壳的底部为可拆卸连接,底座上的换热水源供水接口和换热水源回水接口分别通过管道密封连接结构与换热水源供水通道下端部和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下端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凝水盘,所述凝水盘的布设位置位于筒状导热外壳的正下方,且筒状导热外壳竖直向下的正投影区域落在凝水盘的盘面的横向延展覆盖区域以内;凝水盘沿其盘面的边缘设置有从盘面向上突起的凸沿;凝水盘的盘面具有一个最低位置处,盘面的其它位置处均朝向所述最低位置处倾斜,且所述盘面的最低位置处具有一个排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导热外壳的侧壁上具有沿周向分布且竖向设置的若干凸棱,且在每相邻两个凸棱之间形成竖向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内筒的内侧壁上沿周向分布有竖向设置的若干散热翅片,且所述散热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由导热内筒内侧壁向导热内筒中轴心延伸的凸起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内筒内部空间中设置的换热水源回水通道为盘管结构或螺旋管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94796.8U CN204880378U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94796.8U CN204880378U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80378U true CN204880378U (zh) | 2015-12-16 |
Family
ID=5482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94796.8U Active CN204880378U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80378U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0266A (zh) * | 2015-08-07 | 2015-12-23 | 重庆大学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及其换热处理方法 |
CN107687774A (zh) * | 2017-09-13 | 2018-02-13 | 佛山市德霖冷暖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钛管换热器 |
CN111069219A (zh) * | 2019-12-27 | 2020-04-28 | 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液罩以及半导体清洗设备 |
CN111435015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5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0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2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1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19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16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6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18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15
- 2015-08-07 CN CN201520594796.8U patent/CN2048803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0266A (zh) * | 2015-08-07 | 2015-12-23 | 重庆大学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及其换热处理方法 |
CN105180266B (zh) * | 2015-08-07 | 2018-10-16 | 重庆大学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及其换热处理方法 |
CN107687774A (zh) * | 2017-09-13 | 2018-02-13 | 佛山市德霖冷暖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钛管换热器 |
CN111435019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15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5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0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2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1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16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26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435018A (zh) * | 2019-01-11 | 2020-07-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1069219A (zh) * | 2019-12-27 | 2020-04-28 | 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液罩以及半导体清洗设备 |
CN111069219B (zh) * | 2019-12-27 | 2022-06-07 | 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排液罩以及半导体清洗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80378U (zh)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 | |
CN104470335B (zh) | 基于热管技术的数据中心节能冷却系统 | |
CN105276683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 |
CN105352015A (zh) | 基于相变蓄能的主被动对流与辐射换热内墙系统 | |
CN203823963U (zh) | 毛细管自然对流与辐射复合型采暖或供冷装置 | |
CN205481351U (zh) | 一种提高热舒适性的家用空调器 | |
CN107906724A (zh) | 一种增强换热式辐射对流冷热交换器 | |
CN209040504U (zh) | 一种踢脚线及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 |
CN208042408U (zh) | 一种大空间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 |
CN202546960U (zh) | 蒸发冷却卧式室外机 | |
CN105180266A (zh) | 一种筒式辐射对流换热器及其换热处理方法 | |
CN108224622B (zh) | 以干空气能、太阳能及地热能为驱动能源的空调系统 | |
CN108518791A (zh) | 一种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通风系统 | |
CN102331056A (zh) | 毛细管网仿生空调系统 | |
CN108561990B (zh) | 一种设在室内踢脚线位置的充气式强化换热装置 | |
CN205079347U (zh) | 带有双循环系统的空调 | |
CN205048576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4616267U (zh) | 高压变频器辅助水冷散热系统 | |
CN205065981U (zh) | 空调系统 | |
CN206321082U (zh) | 地下空间两级冷却塔进排风串联冷却系统 | |
CN209116473U (zh) | 一种采用毛细管网末端的室外场所辐射换热棚 | |
CN209359161U (zh) | 一种节能大棚恒温系统 | |
CN102538102A (zh) | 用于半导体制冷的蒸发冷却卧式室外机 | |
CN207778658U (zh) | 基于干空气能、太阳能及地热能驱动的空调系统 | |
CN207635582U (zh) | 一种增强换热式辐射对流冷热交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