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4553U - 细胞培养容器 - Google Patents

细胞培养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4553U
CN204874553U CN201520541636.7U CN201520541636U CN204874553U CN 204874553 U CN204874553 U CN 204874553U CN 201520541636 U CN201520541636 U CN 201520541636U CN 204874553 U CN204874553 U CN 204874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member
cell
cell culture
container body
described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16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宪卓
鲁菲
Original Assignee
ISTEM REGENERATIVE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TEM REGENERATIVE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TEM REGENERATIVE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416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74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4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4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培养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分隔成不同培养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3.0微米。通过在容器本体内设置具有通透性的分隔件,将容器本体分隔成不同的培养区,并且细胞无法通过分隔件迁移,从而实现了不同细胞间接接触或非接触式共培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细胞直接接触式培养难以分离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结构简单,易操作。

Description

细胞培养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治疗试剂耗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胞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体外细胞共培养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共同培养于同一环境中的技术。细胞共培养技术能模拟体内细胞正常活动的微环境,有利于观察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其具有更好地反映体内环境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细胞研究中。
目前主要采用直接接触式共培养,直接接触式共培养是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同一个培养体系中混合在一起进行共同培养,使两种细胞直接接触,并通过旁分泌、自分泌作用产生细胞生产因子等进行相互作用,其缺点是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直接接触,不能彻底分开,不利于后续分析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体外共培养细胞存在分离细胞困难等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分离共培养细胞的细胞培养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细胞培养容器,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分隔成不同培养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3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分隔件底部与容器本体底部的间距为10-450μ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分隔件呈板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容器本体内壁设有用于安放所述分隔件的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容器本体内壁设有用于卡设所述分隔件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分隔件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分隔件的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分隔件四周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分隔件与容器本体之间缝隙的密封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分隔件呈开口状且具有一第二容纳空间,套设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分隔件开口处向外延伸出一用于将所述分隔件支撑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支撑平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中,所述分隔件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容器本体内设置具有通透性的分隔件,将容器本体分隔成不同的培养区,并且细胞无法通过分隔件迁移,从而实现了不同细胞间接接触或非接触式共培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细胞直接接触式培养难以分离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结构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细胞培养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细胞培养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细胞培养容器的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细胞培养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内设有用于将第一容纳空间分隔成不同培养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3微米。通过设置分隔件将容器本体内的第一容纳空间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培养区,分别接种不同细胞共培养,使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更为优选地,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0.45微米,此时,不同培养区中的细胞的绒毛可通过通孔互相接触,共培养效果更佳;另外,若通孔孔径过大,细胞可通过通孔迁移到另一培养区并与其中的细胞直接接触,与现有技术中的直接接触式共培养相似;因此,控制通孔的孔径大小,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细胞通过通孔进入另一培养区并与其中的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同培养区细胞的绒毛可通过通孔间接接触,实现不同细胞的间接式共培养。
进一步,分隔件底部与容器本体底部的间距为10-450μm,使得不同培养区细胞可通过细胞绒毛间接接触或非接触,同时,分隔件与容器本体底部之间的距离也决定了细胞近分泌和/旁分泌的浓度,进而影响不同共培养细胞之间的支持作用;优选地,分隔件与容器本体底部的间距为150-350μm,此时,不同培养区的细胞既能进行细胞信号传递,有旁分泌和近分泌,并且旁分泌占主导作用,更有利于细胞的共培养;同时,也可减少培养液用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地,分隔件可以呈板状,优选地,将容器本体分为垂直方向上的不同培养区,当然根据不同共培养细胞的需要,也可将容器本体分为水平方向的不同培养区。为不影响细胞共培养效果,优选地,分隔件由聚碳酸酯材料或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半透膜制成,由于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溶性溶液可自由通过,与细胞培养液接触不会释放毒素或黏附培养基中的关键成分,较适宜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培养环境,因此,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聚碳酸酯膜制成分隔件,当然分隔件的材料也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共培养的细胞类型及所采用的培养液类型进行选择,以不影响细胞共培养效果为宜,具有生物相容性及通透性材料均可;同时,为保证细胞培养液的渗透性,分隔件的厚度为小于20微米。
进一步地,分隔件与容器本体可活动连接,在容器本体底部接种细胞A之后,将分隔件安装到容器本体内壁,然后再接种细胞B,加入培养液进行共培养(其中,细胞A和细胞B代表体外共培养的两种不同细胞)。为防止不同培养区之间的细胞通过该缝隙直接接触共培养,分隔件四周设有密封胶(图未示),用于密封分隔件与容器本体之间的缝隙;密封胶由惰性材料制成,或根据共培养细胞的分泌物及培养液选择材料,与共培养体系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可。
分隔件呈板状时,其与容器本体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包括:
1、分隔件可通过密封胶与容器本体内壁过盈配合以实现分区;
2、如图1所示,在容器本体2内壁上设置用于安放分隔件100的凸台21,该凸台21可环设在容器本体2内壁上,也可以是多个凸台21对称设置在容器本体2内壁;
3、如图2所示,在容器本体2内壁开设用于卡设分隔件110的凹槽22;
4、如图3所示,在分隔件120底部设置用于支撑分隔件120的支撑部121,使得分隔件120可直接放置于容器本体2内;支撑部121材料可与容器本体材料保持一致,支撑部121为两个或多个支撑腿构成的支架或立方体结构,用于放置在容器本体2底部支撑分隔件120。
可以理解的是,板状的分隔件与容器本体活动连接的方式也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4所示,分隔件130还可以是呈开口状,且具有一第二容纳空间,呈杯状,能够套设在容器本体2内部。分隔件130的底部由聚碳酸酯材料或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半透膜制成,杯状的分隔件130侧壁与底部材料相同或与容器本体材料相同;分隔件130大小与容器本体2相适配,使得分隔件130可套设在容器本体内保持同一高度不变。
进一步地,分隔件130开口处向外延伸出一支撑平台131,该支撑平台131可与容器本体2开口相配合,使分隔件130悬挂或套设在容器本体2内,进一步对分隔件2进行限位,且无需限制分隔件1与容器本体2之间大小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分隔件与容器本体也可固定连接,容器本体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接种口,通过该接种口将细胞接种到容器本体底部,同时,该接种口还配置有活动连接的密封塞,以防止细胞培养液及细胞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通过在容器本体内设置具有通透性的分隔件,将容器本体分隔成不同的培养区,并且细胞无法通过分隔件迁移,从而实现了不同细胞间接接触或非接触式共培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细胞直接接触式培养难以分离的缺陷,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细胞培养容器结构简单,易操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细胞培养容器,包括一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容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分隔成不同培养区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3.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底部与容器本体底部的间距为10-4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呈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内壁设有用于安放所述分隔件的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内壁设有用于卡设所述分隔件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分隔件的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四周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分隔件与容器本体之间缝隙的密封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呈开口状且具有一第二容纳空间,套设在所述容器本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开口处向外延伸出一用于将所述分隔件支撑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支撑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CN201520541636.7U 2015-07-24 2015-07-24 细胞培养容器 Active CN204874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1636.7U CN204874553U (zh) 2015-07-24 2015-07-24 细胞培养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1636.7U CN204874553U (zh) 2015-07-24 2015-07-24 细胞培养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4553U true CN204874553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1636.7U Active CN204874553U (zh) 2015-07-24 2015-07-24 细胞培养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7455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8759A (zh) * 2018-03-02 2018-06-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共培养的多用途透气容器
CN10942347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三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培养人类角膜缘干细胞的方法
CN11222154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片层转移器件、运输装置和转移细胞片层的方法
CN112221543B (zh) * 2019-07-15 2024-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片层转移器件、运输装置和转移细胞片层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347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三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培养人类角膜缘干细胞的方法
CN108148759A (zh) * 2018-03-02 2018-06-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共培养的多用途透气容器
CN11222154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片层转移器件、运输装置和转移细胞片层的方法
WO2021008472A1 (zh) * 2019-07-15 2021-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片层转移器件、运输装置和转移细胞片层的方法
CN112221543B (zh) * 2019-07-15 2024-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片层转移器件、运输装置和转移细胞片层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74553U (zh) 细胞培养容器
US20090286317A1 (en) Modular culture system for maintenanc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cells
CN205188305U (zh) 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
CN202658162U (zh) 一种多室共培养装置
CN204644371U (zh) 一种集成式多细胞非接触共培养装置
CN205473714U (zh) 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
CN110709503A (zh) 细胞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KR100718158B1 (ko) 세포 공동배양 장치
CN202849409U (zh) 一种细胞共培养瓶
CN203065491U (zh) 细胞培养装置
CN104164365B (zh) 一种体外细胞接触式共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操作方法
CN212833832U (zh) 共培养装置
CN214168001U (zh) 3d细胞培养装置
CN206654923U (zh) 一种新型非接触细胞共培养皿
US11198840B2 (en) Assembled bioreactor chamber suitable for perfusion culture
CN204417516U (zh)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专用微量细胞培养皿
CN203429183U (zh) 三维细胞培养板
CN206266633U (zh) 一种细胞间接共培养支架
CN209797997U (zh) 易换液贴壁细胞培养皿
CN105039257A (zh) 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方法
CN102363764A (zh) 一种培养胰腺干/祖细胞的方法
CN105670914A (zh) 一种可连续补充影响因子的培养皿
CN103305418A (zh) 一种干细胞分离培养装置
CN205115496U (zh) 一种微胶囊快速分离装置
CN207862353U (zh) 一种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培养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3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South Ring Road, No. 29, No. 02 buil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uilding No. 15

Patentee after: Zeng Xianzhuo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South Ring Road, No. 29, No. 02 buil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uilding No. 15

Patentee before: ISTEM REGENERATIVE MEDICINE SCI-TECH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room 2, building 10, Shenzhen biological incubation center, No. 302,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eng Xianzhuo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South Ring Road, No. 29, No. 02 buil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uilding No. 15

Patentee before: Zeng Xianz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