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1255U -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1255U
CN204871255U CN201520553534.7U CN201520553534U CN204871255U CN 204871255 U CN204871255 U CN 204871255U CN 201520553534 U CN201520553534 U CN 201520553534U CN 204871255 U CN204871255 U CN 204871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vehicle
body structure
bearing rod
lif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535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强
赵玉军
鱼红义
刘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535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71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1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1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此车顶可以与驾驶室脱离,车顶为升力体形状,升力体结构的截面采用翼型的设计,其整体造型可与驾驶室相结合。车顶为活动式结构,车顶空腔内设有加强肋。车顶两侧转动连接或通过翻转机构连接有承力杆,承力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承力杆与举升机构连接,举升机构可包括速度传感器、伺服电机、液压作动筒在车运行过程中,活动式车顶可在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与驾驶室脱离,举升并调节车顶的俯仰角度,一方面可以替代导流罩起到减阻的作用,撇弃了顶导流罩;另一方面可以在车辆运行时产生向上的升力,减轻车辆的运行重量,达到运行时的轻量化目的并起到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车顶设计领域,特别适用于商用车的车顶增升一体化设计及节能。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车追求轻量化节能设计,传统的方法是优化设计车体结构,减轻各部件的重量;在减少气动阻力方面采用车顶及侧面导流罩。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此结构采用升力体结构的活动式车顶,此车顶可以与驾驶室脱离,其升力体结构的截面采用翼型的设计,其整体造型可与驾驶室相结合。活动式车顶与车辆主体相连,在车运行过程中,此车顶可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与驾驶室脱离并举升,且俯仰角度可调,一方面可以替代导流罩起到减阻的作用,撇弃了顶导流罩;另一方面可以在车辆运行的时候能够产生向上的升力,减轻车辆的运行重量,达到运行时的轻量化目的并起到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车顶1为升力体形状,车顶边缘与车身相配合,车顶为活动式结构,车顶通过调节机构与车体连接;车顶为空心结构;车顶空腔内设有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加强肋2,车顶的截面为翼型,加强肋用于支撑翼型面。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的结构为:车顶两侧转动连接或通过翻转机构5连接有承力杆3,承力杆为杆件或板形件,承力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承力杆与举升机构4连接。
进一步地,举升机构包括伸出杆、液压机构,伸出杆与承力杆连接,液压机构控制伸出杆的位移。
进一步地,承力杆与车辆的后侧箱体或货箱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举升机构包括速度传感器、伺服电机、液压作动筒,速度传感器连接车辆,伺服电机连接速度传感器、液压作动筒,液压作动筒连接承力杆。
进一步地,承力杆与车顶的连接位置在车顶的中部。
进一步地,车顶前后两个端面设有俯仰调节机构。
一种车辆,采用上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车顶不设有导流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装置结构简单,一方面替代了传统的导流罩,减少了顶导流罩的重量,在减少阻力的同时增加了车辆运行时向上的提升力,相当于减轻了车辆的运行重量,从而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的车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的活动式车顶作用位置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的活动式车顶作用位置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活动式车顶的增升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其中,1——车顶;2——加强肋;3——承力杆;4——举升机构;5——翻转机构。
参见附图1,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活动式车顶1为升力体结构,中间有加强肋2支撑翼面,车顶结构为中空封闭结构,车顶边缘与车身相配合,车顶为活动式结构,车顶通过调节机构与车体连接。
车顶为空心结构。车顶空腔内设有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加强肋,车顶的截面为翼型,加强肋用于支撑翼型面。
参见附图2,活动式车顶增升结构在此位置时可以替代导流罩起到减阻的作用。调节机构的结构为:车顶两侧转动连接或通过翻转机构5连接有承力杆3,承力杆为杆件或板形件,承力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承力杆与举升机构4连接。通过举升机构升起或落下活动式车顶。
举升机构包括伸出杆、液压机构,伸出杆与承力杆连接,液压机构控制伸出杆的位移。承力杆与车辆的后侧箱体或货箱转动连接。
举升机构包括速度传感器、伺服电机、液压作动筒,速度传感器连接车辆,伺服电机连接速度传感器、液压作动筒,液压作动筒连接承力杆。
承力杆与车顶的连接位置在车顶的中部。
车顶前后两个端面设有俯仰调节机构。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翻转机构、俯仰调节机构可以为连杆机构或液压、气动机构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举升机构通过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由伺服电机控制的液压作动筒完成车顶的动作。
在车运行过程中,此车顶可在举升机构和翻转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与驾驶室脱离。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可以采用其他机械或液压的举升机构代替。
参见附图3,当车运行时,举升机构将根据车速主动调整此结构的位置,俯仰机构将同步调节活动式车顶的俯仰角度。在此位置时,此机构在起到导流作用的同时并提供升力,减轻车辆的运行重量。当此机构位置调整得当,将有助于在驾驶室及车厢将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小阻力的效果。
一种车辆,采用上述的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车顶不设有导流罩。
所述实例只适用于解释、说明和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Claims (8)

1.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其特征在于,车顶(1)为升力体形状,车顶边缘与车身相配合,车顶为活动式结构,车顶通过调节结构与车体连接;车顶为空心结构;车顶空腔内设有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加强肋(2),车顶的截面为翼型,加强肋用于支撑翼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的结构为:车顶两侧转动连接或通过翻转机构(5)连接有承力杆(3),承力杆为杆件或板形件,承力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承力杆与举升机构(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其特征在于,举升机构包括伸出杆、液压机构,伸出杆与承力杆连接,液压机构控制伸出杆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承力杆与车辆的后侧箱体或货箱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其特征在于,举升机构包括速度传感器、伺服电机、液压作动筒,速度传感器连接车辆,伺服电机连接速度传感器、液压作动筒,液压作动筒连接承力杆。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承力杆与车顶的连接位置在车顶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其特征在于,车顶前后两个端面设有俯仰调节机构。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车顶不设有导流罩。
CN201520553534.7U 2015-07-28 2015-07-28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Active CN204871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3534.7U CN204871255U (zh) 2015-07-28 2015-07-28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3534.7U CN204871255U (zh) 2015-07-28 2015-07-28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1255U true CN204871255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53534.7U Active CN204871255U (zh) 2015-07-28 2015-07-28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712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445A (zh) * 2020-10-09 2020-12-25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车导流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610464A (zh) * 2022-12-07 2023-01-17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连接杆导流罩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445A (zh) * 2020-10-09 2020-12-25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车导流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124445B (zh) * 2020-10-09 2021-12-17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车导流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610464A (zh) * 2022-12-07 2023-01-17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连接杆导流罩及其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7300U (zh) 一种汽车嵌入式同步升降多姿态智能尾翼
JP5257996B2 (ja) 調整可能な水平尾翼
JP2012509803A5 (zh)
CA25682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wake
CN113682387A (zh) 一种智能攻角自适应双级伸缩式尾翼装置
CN204871255U (zh) 升力体结构的活动车顶机构及车辆
CN101549712A (zh) 主动式发动机舱盖调节系统
CN111267969A (zh) 一种角度自适应调节的分段式赛车尾翼系统
CN106347574A (zh) 一种平面直壁舷侧双槽道水面复合滑行艇
CN103171632A (zh) 一种扰流板调整控制系统
KR20090067061A (ko) 자동차의 후방부
CN105984297A (zh) 智能汽车
CN110758717B (zh) 一种内藏式机翼舵面驱动机构
CN109334791A (zh) Drs连接传动机构
CN205396248U (zh) 一种尾翼可调的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装置
CN207311420U (zh) 一种气垫船的助飞翼
CN215794107U (zh) 一种智能攻角自适应双级伸缩式尾翼装置
CN100363232C (zh) 民航客机用防颠簸装置
CN209080031U (zh) Drs连接传动机构
CN111348014B (zh) 基于变角度吹气装置的汽车气动增阻调控系统与方法
CN207292169U (zh) 一种汽车尾翼调节装置
KR102120169B1 (ko) 고속철도용 주행 중 팬터그래프 가선 접촉력 제어장치
CN20855957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前扰流板
CN201500456U (zh) 一种航模飞机用的起落架收放装置
CN206217889U (zh) 带可控气动翼的高速磁悬浮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