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59106U - 免开孔双玻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免开孔双玻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59106U
CN204859106U CN201520577259.2U CN201520577259U CN204859106U CN 204859106 U CN204859106 U CN 204859106U CN 201520577259 U CN201520577259 U CN 201520577259U CN 204859106 U CN204859106 U CN 204859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x
glass sheet
extension
glas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72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艳萍
蒋孝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RINA YABANG SOLAR CO.,LTD.
Trina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Luminous Energy Co Ltd Of Tian Heya Nation
Changzhou Trina Sola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Luminous Energy Co Ltd Of Tian Heya Nation, Changzhou Trina Sola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Luminous Energy Co Ltd Of Tian Heya Nation
Priority to CN2015205772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59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59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59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开孔双玻组件,它包括组件本体和至少一个接线盒,所述组件本体具有后板玻璃和前板玻璃,前板玻璃的一端部比后板玻璃长,以便前板玻璃的端部形成一伸出部分,接线盒的底部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前板玻璃和后板玻璃之间外露伸出的引出线穿过接线盒的接线部分后与接线盒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组件玻璃不用打孔就能够进行接线盒安装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品成品率,也有利于组件紧密安装。

Description

免开孔双玻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开孔双玻组件,属于光伏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近年来,双玻组件以其坚固耐用及高可靠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绝缘性好,抗电势差诱导衰减的性能极佳,且组件电池无隐裂,已成为光伏应用市场的重要产品之一,特别是玻璃向轻薄化发展后,双玻组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传统的组件接线盒安装方式要求在玻璃上打孔,但是基于玻璃的加工特点,在薄玻璃上打孔容易造成玻璃破损,是阻碍薄玻璃成品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而影响薄玻璃双玻组件的发展。
目前已有研究通过接线盒安装在组件外侧边或挂接到组件外侧边的方法避免玻璃打孔工艺,但是这种方法会影响双玻组件安装时的整体外观,导致不能紧密安装,对于诸如农业大棚等相对密闭形式的组件安装模式尤其不适用。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组件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免开孔双玻组件,它能够实现组件玻璃不用打孔就能够进行接线盒安装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品成品率,也有利于组件紧密安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开孔双玻组件,它包括组件本体和至少一个接线盒,所述组件本体具有后板玻璃和前板玻璃,前板玻璃的一端部比后板玻璃长,以便前板玻璃的端部形成一伸出部分,接线盒的底部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前板玻璃和后板玻璃之间外露伸出的引出线穿过接线盒的接线部分后与接线盒连接。
进一步为了对前板玻璃的伸出部分进行加固,保证双玻组件整体的机械性能,伸出部分的背面上未覆盖接线盒的部位安装有边缘支撑带。
进一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2.5cm,所述的边缘支撑带在与伸出部分相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2.5cm。
进一步,伸出部分的长度为2cm,所述的边缘支撑带在与伸出部分相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1.5cm。
进一步为了避免引出线距离空气的距离过小,导致造成吸湿漏电的现象,接线盒为由主体部分和尾部部分组成的L状结构,主体部分的底端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尾部部分的底面贴合在后板玻璃的背面上。
进一步为了增加其接线盒的密封性能,主体部分内和/或尾部部分的底面与后板玻璃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后板玻璃少量缩短,以便前板玻璃的端部形成伸出部分,使该伸出部分便于直接安装接线盒,形成无需玻璃穿孔的双玻组件,从而提高产品成品率,也有利于组件紧密安装;另外,接线盒为L型,其尾部部分搭接在后板玻璃的背面上,形成绝缘性好的双玻组件结构,以免组件引出线距离空气的距离过小(仅有后板玻璃的厚度),而容易造成吸湿漏电的现象;另外,边缘支撑带可以对单层的前板玻璃的伸出部分起到加固作用,保证双玻组件整体的机械性能,整体看,本实用新型节约了组件产品包装空间,且较传统的接线盒置于组件背后的方式,组件厚度变小,能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免开孔双玻组件的未装接线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免开孔双玻组件的装上接线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的免开孔双玻组件的装上接线盒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免开孔双玻组件,它包括组件本体和一个接线盒4,组件本体具有后板玻璃2和前板玻璃1,前板玻璃1的一端部比后板玻璃2长,以便前板玻璃1的端部形成一伸出部分,接线盒4的底部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前板玻璃1和后板玻璃2之间外露伸出的引出线3穿过接线盒4的接线部分后与接线盒4连接。后板玻璃2比前板玻璃1短,仅覆盖有电池片及将电池片并联的汇流条部分,引出线3从后板玻璃2和前板玻璃1之间的上沿外露伸出。封装材料6仅覆盖前板玻璃1和后板玻璃2重合的部分。
如图2所示,伸出部分的背面上未覆盖接线盒4的部位安装有边缘支撑带5。
伸出部分的长度为2.5cm,边缘支撑带5在与伸出部分相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2.5cm;所述的接线盒在与伸出部分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为2.5cm。封装材料6为EVA或PVB材料。
如图3所示,接线盒4为由主体部分和尾部部分组成的L状结构,主体部分的底端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尾部部分的底面贴合在后板玻璃2的背面上。
主体部分内和/或尾部部分的底面与后板玻璃2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一种免开孔双玻组件,它包括组件本体和三个接线盒4,组件本体具有后板玻璃2和前板玻璃1,前板玻璃1的一端部比后板玻璃2长,以便前板玻璃1的端部形成一伸出部分,接线盒4的底部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前板玻璃1和后板玻璃2之间外露伸出的引出线3穿过接线盒4的接线部分后与接线盒4连接。后板玻璃2比前板玻璃1短,仅覆盖有电池片及将电池片并联的汇流条部分。
如图4所示,伸出部分的背面上未覆盖接线盒4的部位安装有边缘支撑带5。边缘支撑带5为BS、PC等,也可以是铝质材料。
伸出部分的长度为2cm,边缘支撑带5在与伸出部分相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1.5cm。所述的接线盒在与伸出部分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为1.5cm。
如图4所示,接线盒4为由主体部分和尾部部分组成的L状结构,主体部分的底端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尾部部分的底面贴合在后板玻璃2的背面上。
主体部分内和/或尾部部分的底面与后板玻璃2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后板玻璃2少量缩短,以便前板玻璃1的端部形成伸出部分,使该伸出部分便于直接安装接线盒4,形成无需玻璃穿孔的双玻组件,从而提高产品成品率,也有利于组件紧密安装;另外,接线盒4为L型,其尾部部分搭接在后板玻璃2的背面上,形成绝缘性好的双玻组件结构,以免组件引出线距离空气的距离过小(仅有后板玻璃的厚度),而容易造成吸湿漏电的现象;另外,边缘支撑带5可以对单层的前板玻璃1的伸出部分起到加固作用,保证双玻组件整体的机械性能,整体看,本实用新型节约了组件产品包装空间,且较传统的接线盒置于组件背后的方式,组件厚度变小,能降低运输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免开孔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组件本体和至少一个接线盒(4),所述组件本体具有后板玻璃(2)和前板玻璃(1),前板玻璃(1)的一端部比后板玻璃(2)长,以便前板玻璃(1)的端部形成一伸出部分,接线盒(4)的底部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前板玻璃(1)和后板玻璃(2)之间外露伸出的引出线(3)穿过接线盒(4)的接线部分后与接线盒(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出部分的背面上未覆盖接线盒(4)的部位安装有边缘支撑带(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开孔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出部分的长度为2.5cm,所述的边缘支撑带(5)在与伸出部分相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2.5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开孔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出部分的长度为2cm,所述的边缘支撑带(5)在与伸出部分相平行方向上的宽度为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开孔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盒(4)为由主体部分和尾部部分组成的L状结构,主体部分的底端安装在伸出部分的背面上,尾部部分的底面贴合在后板玻璃(2)的背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开孔双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部分内和/或尾部部分的底面与后板玻璃(2)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
CN201520577259.2U 2015-08-04 2015-08-04 免开孔双玻组件 Active CN204859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7259.2U CN204859106U (zh) 2015-08-04 2015-08-04 免开孔双玻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7259.2U CN204859106U (zh) 2015-08-04 2015-08-04 免开孔双玻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59106U true CN204859106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49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7259.2U Active CN204859106U (zh) 2015-08-04 2015-08-04 免开孔双玻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591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537A (zh) * 2017-12-27 2018-05-11 苏州携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结构
CN110349876A (zh) * 2019-07-10 2019-10-18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引出线尺寸的测量工装及测量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537A (zh) * 2017-12-27 2018-05-11 苏州携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结构
CN110349876A (zh) * 2019-07-10 2019-10-18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引出线尺寸的测量工装及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9106U (zh) 免开孔双玻组件
MX2017015598A (es) Caja de conexion solar para panel solar.
CN204424279U (zh) 一种背面开孔的双玻组件
CN202513175U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
CN104201222A (zh) 一种透光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29179U (zh) 一种雷达天线罩电搭接结构
CN201540800U (zh) 一种变压器油箱密封装置
CN204834648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725333U (zh) 一种双玻全黑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792842U (zh) 带分体接线盒的新型双玻太阳能组件
CN202057698U (zh) 户外用电表箱
CN202549883U (zh) 阶梯槽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胶膜结构
CN201756768U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面电池瓦
CN202977465U (zh) 建材一体化屋瓦式光伏组件
CN202423332U (zh) 一种太阳能模组
CN202159688U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结构
CN201946612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铝边框结构
CN202549882U (zh) 防粘连的太阳能电池胶膜
CN203951414U (zh) 一种屋顶专用的无边框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11913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430088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4465440U (zh) 一种可防漏水光伏组件边框
CN105720904B (zh) 一种抗pid的塑料边框光伏组件
CN20459787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中空玻璃组件
CN204885190U (zh) 一种防水太阳能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lar photovoltaic industry park Tianhe Road 213031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City, No. 2

Co-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TRINA YABANG SOLAR CO.,LTD.

Patentee after: TRINA SOLAR Co.,Ltd.

Address before: Solar photovoltaic industry park Tianhe Road 213031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City, No. 2

Co-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TRINA YABANG SOLAR CO.,LTD.

Patentee before: trina solar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olar photovoltaic industry park Tianhe Road 213031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City, No. 2

Co-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TRINA YABANG SOLAR CO.,LTD.

Patentee after: trina solar Ltd.

Address before: Tianhe Electronic Industrial Park Road 213022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City, No. 2

Co-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TRINA YABANG SOLAR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TRINA SOLAR ENER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