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7975U - 一种新型鼓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鼓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7975U
CN204827975U CN201520573321.0U CN201520573321U CN204827975U CN 204827975 U CN204827975 U CN 204827975U CN 201520573321 U CN201520573321 U CN 201520573321U CN 204827975 U CN204827975 U CN 204827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machine
external rotor
blade
rotor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33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
陶申
刘中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ngji Air Bl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ngji Air Bl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ngji Air Bl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ngji Air Bl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733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7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7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79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新型鼓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直流外转子电机,直流外转子电机的电机轴与壳体固连,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数个叶片,每个叶片均在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上沿直流外转子电机的旋转方向竖直向后倾斜设置。使用的时候,在电能的作用下直流外转子电机转动,叶片在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带动下转动。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直接连接市电即可;直流外转子电机和叶片直接连接,旋转稳定,可以避免皮带传动带来的功率损耗以及电机震动等问题,效率高,节能环保,且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鼓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鼓风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鼓风机。
背景技术
鼓风机作为一种换气、降温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畜牧业中有着广泛的作用。现有的鼓风机工作方式为:叶片所在的轴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通过皮带带动叶片转动。
此种方式的缺点为:皮带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后会出现打滑、松动的问题;当皮带出现松动时很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运行稳定,节省电能的新型鼓风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鼓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直流外转子电机,直流外转子电机的电机轴与壳体固连,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数个叶片,每个叶片均位于与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相切的平面上,叶片在与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相切的平面上沿直流外转子电机的旋转方向倾斜向后设置。
壳体内部设有放置架,放置架包括配合电机轴间隔设置的放置槽和穿孔,电机轴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端,一个连接端设于放置槽中,另一个连接端穿设于穿孔中,连接端的端部上螺接有固定螺栓,两个固定螺栓分别与放置槽和穿孔的外侧壁贴合。
叶片呈中部凹陷的圆弧形,叶片的外边缘为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叶片的自由端呈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
叶片的内边缘由平滑连接的上端和下端组成,上端为中部凹陷的圆弧曲线,下端为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
叶片的外表面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位于下部的凹槽呈L型。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3mm,凹槽的边缘与叶片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30-40mm。
所述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上设有不锈钢层,叶片上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末端与不锈钢层焊接;直流外转子电机的端面材质为铝合金。
直流外转子电机依次通过直流调速器和稳压电源连接市电。
所述壳体前端面上设置有自垂式百叶窗,后端面上设置有防护网。
壳体后部固设有三档调节按钮,三档调节按钮串联于直流调速器和直流外转子电机之间。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叶片直接与直流外转子电机连接,传动过程损耗能量为零,传递效率达到100%,耗电量是传统负压风机的三分之一,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效果;2、设置的直流调速器将固定转速设计成档速可调,根据需求来调节转速,从而达到所需风压、风量;3、稳压电源可以起到稳定电压和滤波的作用,使直流外转子电机不会因电压不稳定而烧掉,延长了直流外转子电机的使用寿命;4、改变现有的负压风机使用380v电压的现状,直接使用220v市电,使高效节能负压风机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5、通过放置槽和长孔将直流外转子电机固设于壳体中,在拆卸的时候仅通过拆掉固定螺栓即可,使用方便;6、长孔的设置加强了对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径向跳动的限制,提高了直流外转子电机工作的稳定性;7、放置槽的设置,方便了直流外转子电机的拆装;8、叶片在直流外转子电机上沿直流外转子电机的旋转方向竖向倾斜向后设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风在叶片之间形成短暂的涡旋,提高风量;9、叶片的形状和结构设计依据为流体力学,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使得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同等电压下带起比较大的风量,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放置槽A向视图;
图4为长孔B向视图;
图5为图1中C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的新型鼓风机,包括壳体1,壳体1前端面上设有自垂式百叶窗12,后端面上设有防护网11,壳体1的内部设有直流外转子电机3。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数个叶片2,叶片2在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带动下旋转;每个叶片2均位于与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相切的平面上,叶片在与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相切的平面上沿直流外转子电机的旋转方向倾斜向后设置,叶片2的设置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风在叶片2之间形成短暂的涡旋,提高风量;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上部设有与壳体1固连的集风器9,通过集风器9可以将更多的风吸入鼓风机中,提高鼓风机的工作效率。壳体1的后部设有控制箱7,控制箱7内设有直流调速器和稳压电源,直流外转子电机3依次通过直流调速器和稳压电源连接市电,在壳体1上配合直流调速器设置有三档调节按钮6,三档调节按钮6串联于直流调速器和直流外转子电机之间。
稳压电源一方面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另一方面进行滤波,延长了直流外转子电机的使用寿命;设置直流调速器的可以使得鼓风机的风量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方便。
设置的自垂式百叶窗12可以有效保护叶片2,防止在不工作的情况下灰尘等杂质进入壳体1内部,保证了壳体1内部的清洁;延长叶片2的使用寿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设置的防护网11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防止使用者意外触碰叶片2发生危险。
壳体1内部设置有放置架5,放置架5上间隔设有放置槽51和长孔52,位于直流外转子电机3两侧的两个电机轴的端部上连接有连接轴31,连接轴31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一个连接轴31设于于放置槽51中,另一个连接轴31穿设于长孔52中,在连接轴31的端部均螺接有固定螺栓8,两个固定螺栓8分别与放置槽51和长孔52的外侧壁贴合。设于放置架5上的放置槽51和长孔52配合使用将直流外转子电机3固设于壳体1中,在拆卸的时候仅通过拆掉固定螺栓8即可,使用方便;长孔52的设置加强了对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径向的限制,有效避免了直流外转子电机3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径向跳动的问题,提高了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工作的稳定性;放置槽51的设置,方便了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拆装。
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外表面上设有不锈钢层,叶片2上螺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端部与不锈钢层焊接;为了提高散热效果,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前端面和后端面选用的材质均为铝合金,选用铝合金还降低了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重量。在实施的过程中叶片2的数量与风量有关,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设计。
叶片2呈中部凹陷的圆弧形,叶片2的自由端为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叶片2的外边缘呈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叶片2的外边缘和内边缘的命名方式为:沿叶片2的旋转方向命名,沿着叶片2的旋转方向叶片2的两个侧部的边缘依次为外边缘和内边缘。叶片2的内边缘由平滑连接的上端21和下端22组成,上端21呈中部凹陷的圆弧曲线,下端22呈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在叶片2旋转的过程中,风依次经过下端22和上端21同时进行平稳的变化,叶片2的外边缘由中部凸起变化为中部凹陷,可以带动更大的风量。上端21和下端22的命名方式为:远离叶片2和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连接端的为上端21,接近的为下端22。
在叶片2的外表面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两个凹槽23,位于下部的凹槽23呈L型;且凹槽23的深度为2mm,凹槽23和叶片2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30mm;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换,凹槽的深度可以为2.5mm或者3mm;而凹槽23和叶片2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5mm或者40mm;设置凹槽23可以使得也叶片能够带起更大的风量,凹槽23的深度如果过浅,则这种效果不好;如果过深则风会在凹槽23中长久形成涡流,该涡流会在凹槽23中无法出来,造成电能的浪费,同时降低了使用效果;凹槽和叶片2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如果过小,则会影响叶片2的强度;如果过大,则凹槽23会过小,凹槽23的效果就会不明显。此处设置两个凹槽23可以保证凹槽叶片2的强度,如果选用一个凹槽,则会因凹槽长度会过长,使得叶片2的强度降低,影响叶片2的使用寿命。L型的凹槽23也提高了本设备的使用效果,使得叶片2在相同的电能下,产生更大的风量。
叶片形状的设计依据为流体力学,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使得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带起比较大的风量;同时平滑的上端和下端使得风量变化平稳。
使用的时候,用固定螺栓8将直流外转子电机3固定在放置架5上;连接市电,在稳压电源的作用下使得电压稳定;市电带动直流外转子电机3转动,通过三档调节按钮6根据需要调节风量;叶片2在直流外转子电机3的带动下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叶片的形状以及叶片2上的凹槽的设计使得同等条件下风量更大。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直接连接市电即可;直流外转子电机3和叶片直接连接,旋转稳定,可以避免皮带传动带来的功率损耗以及电机震动等问题,效率高,节能环保,且安装方便。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鼓风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直流外转子电机,直流外转子电机的电机轴与壳体固连,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数个叶片,每个叶片均位于与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相切的平面上,叶片在与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相切的平面上沿直流外转子电机的旋转方向倾斜向后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设有放置架,放置架包括配合电机轴间隔设置的放置槽和穿孔,电机轴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端,一个连接端设于放置槽中,另一个连接端穿设于穿孔中,连接端的端部上螺接有固定螺栓,两个固定螺栓分别与放置槽和穿孔的外侧壁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叶片呈中部凹陷的圆弧形,叶片的外边缘为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叶片的自由端呈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叶片的内边缘由平滑连接的上端和下端组成,上端为中部凹陷的圆弧曲线,下端为中部凸起的圆弧曲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叶片的外表面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位于下部的凹槽呈L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3mm,凹槽的边缘与叶片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30~40mm。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外转子电机的外表面上设有不锈钢层,叶片上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末端与不锈钢层焊接;直流外转子电机的端面材质为铝合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直流外转子电机依次通过直流调速器和稳压电源连接市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面上设置有自垂式百叶窗,后端面上设置有防护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壳体后部固设有三档调节按钮,三档调节按钮串联于直流调速器和直流外转子电机之间。
CN201520573321.0U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新型鼓风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7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3321.0U CN204827975U (zh)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新型鼓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3321.0U CN204827975U (zh)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新型鼓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7975U true CN204827975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85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332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27975U (zh) 2015-08-03 2015-08-03 一种新型鼓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79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618A (zh) * 2017-07-11 2020-03-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618A (zh) * 2017-07-11 2020-03-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88440U (zh) 一种便于散热风扇拆装的变频器机箱
CN204827975U (zh) 一种新型鼓风机
CN109473888A (zh) 一种储能式油田用变频柜
CN208845395U (zh) 一种新型便于拆装的散热用风机
CN201601371U (zh) 一种内馈电机的集电环装置
CN203321846U (zh) 新型碳纤维纺织轴流风机
CN206008965U (zh) 一种废旧电路板粉碎机除尘吸风装置
CN201916224U (zh) 一种电风扇
CN104374228B (zh) 一种冷却水塔节能装置
CN110486863B (zh) 房屋节能环保空气调节装置
CN208982307U (zh) 一种大功率节能物料送风机
CN208203605U (zh) 一种冷却塔水能风机
CN213928794U (zh) 一种改进型节能高效离心风机
CN207610598U (zh) 一种易清洁型空气源热泵
CN112648138A (zh) 一种立轴风力发电设备
CN206681950U (zh) 一种空压机散热器自动清洁装置
CN103993915A (zh) 大型全工况高效能量回收闭式叶轮向心透平一体机
CN204347735U (zh) 一种双动力电脑机箱水冷结构
CN205657544U (zh) 具体自散热功能的电机
CN205230716U (zh)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变压器外壳
CN207813987U (zh) 一种新型节能风机
CN216489322U (zh) 一种改进型散热式配电柜
CN204061233U (zh) 一种细纱机吸棉风机
CN208793286U (zh) 一种交流变频调速风机
CN204881251U (zh) 一种双动力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