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3301U -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3301U
CN204823301U CN201520578125.2U CN201520578125U CN204823301U CN 204823301 U CN204823301 U CN 204823301U CN 201520578125 U CN201520578125 U CN 201520578125U CN 204823301 U CN204823301 U CN 204823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ke out
walking rails
out device
arrangement structure
g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81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宇
陈尚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Shangha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Shangha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CISDI Shangha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781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3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3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330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包括堆料装置、取料装置、堆料装置走行轨道、取料装置走行轨道、物料输入输送机、物料输出输送机、储料场、封闭储料棚,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位于取料装置内侧,取料装置上跨于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本实用新型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穿过取料装置内部空间,采用取料装置机架上跨堆料装置的布置型式,解决了堆料装置与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等高时存在的干涉问题。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不再需要单独设置,走行装置检修维护更为方便,避免了现有布置型式中为躲避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所造成的料堆容积损失,提高了料场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土建工程量,经济效益显著,极具工程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状物料的存储与输送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中,为避免堆取装置在空间上存在着的交叉干涉现象,堆料装置设计于取料装置外侧,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往往需单独设置,造成土建工程量增加,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及其支撑结构受力合理性较差,且走行平台空间狭窄,走行装置不易维护。除此之外,物料堆积过程中为躲避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其堆积高度受限,料场内部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以解决堆料装置走行平台与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等高时存在的干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包括堆料装置、取料装置、堆料装置走行轨道、取料装置走行轨道、物料输入输送机、物料输出输送机、储料场、封闭储料棚,所述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位于取料装置内侧,取料装置上跨于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
采用上述结构,取料装置向上跨过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避免堆料装置和取料装置行走过程中的交叉干涉,增大行走空间;提高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及其支撑结构的受力合理性,使取料装置走行装置检修维护更为方便,避免现有布置型式中为躲避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所造成的料堆容积损失,提高料场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土建工程量。
作为优选:所述取料装置走行轨道包括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和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所述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与堆料装置走行轨道设置在同一平台上,或分别设置在上下两个平台上。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与堆料装置走行轨道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优选:所述堆料装置走行轨道至少为两组,堆料装置设置在堆料装置走行轨道上,每个堆料装置对应设置有一个物料输入输送机,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设在堆料装置走行轨道之间,所述取料装置跨过其同侧的堆料装置和物料输入输送机。
作为优选:所述取料装置的主机架跨过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主机架上下端分别支撑在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和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机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机架、拱起机架和倾斜机架,所述竖直机架支撑在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上,拱起机架跨过堆料装置和物料输入输送机上方,所述倾斜机架支撑在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机架呈拱形或倒U形。
作为优选:所述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和物料输出输送机设置在储料场的侧边。
作为优选:所述封闭储料棚由墙皮全封闭,或采用具有开孔率的挡风墙、挡风板、防风网封闭。
作为优选:还包括供电及照明系统、抑尘系统、消防系统、通风换气、采光采暖、给排水辅助系统。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堆料装置与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的支撑平台等高时存在的干涉问题,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的支撑平台不再需要单独设置,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的支撑平台及支撑结构受力性能更为合理,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投资。
2、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现有储存布置型式物料堆积过程中为躲避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的支撑平台所造成的料堆容积损失,料场内部空间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
3、本实用新型使得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装置检修维护空间更大,检修维护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堆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P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采用相同参数,现有堆取系统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形成料堆横断面比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堆料装置
2物料输入输送机
3取料装置
4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
5堆料装置走行轨道
6堆料装置走行平台
7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
8主机架
9封闭储料棚
10储料场
11物料输出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传统的堆取装置其布置方式为:为避免堆取装置在空间上存在着的交叉干涉现象,堆料装置1设计于取料装置3外侧,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7单独设置于堆取装置走行平台6下方,造成土建工程量增加,且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7空间狭窄,走行装置不易维护。除此之外,物料堆积过程中为躲避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7,其堆积高度受限,料场内部空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包括堆料装置1、取料装置3、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取料装置走行轨道、物料输入输送机2、物料输出输送机11、储料场10、封闭储料棚9,取料装置走行轨道包括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4和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本例中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4与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设置在同一平台上,即堆料装置走行平台6与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7为同一平台,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和物料输出输送机11设置在储料场10的侧边。
其中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为左右两组,堆料装置1设置在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上,每个堆料装置1对应设置有一个物料输入输送机2,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4位于两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之间,取料装置3跨过其同侧的堆料装置1和物料输入输送机2。使得堆料装置1及物料输入输送机2位于取料装置3内侧。
取料装置3的主机架8跨过堆料装置1及物料输入输送机2,主机架8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机架、拱起机架和倾斜机架,竖直机架支撑在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4上,拱起机架跨过堆料装置1和物料输入输送机2上方,倾斜机架支撑在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上。其他实施例中主机架8可以呈拱形或倒U形。只要能从堆料装置1和物料输入输送机2上方跨过,堆料时不发生干涉即可。
所述的封闭储料棚9由墙皮全封闭,或采用具有开孔率的挡风墙、挡风板、防风网封闭。还包括有供电及照明系统、抑尘系统、消防系统、通风换气、采光采暖、给排水辅助系统等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场内布置结构的不同,也可以只设置一组堆料装置1和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同时对应设置一组取料装置3和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4,取料装置3跨过堆料装置1和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上方。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工艺布置下,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储存布置型式为躲避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所造成的料堆容积损失,料场内部空间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例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堆料和取料的路数增加,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增加为3路,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4位于相邻两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之间,两个取料装置3分别跨过其同侧的堆料装置1和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4与堆料装置走行轨道5安装在高度不同的平台上,取料装置上部走行平台7的高度高于堆料装置走行平台6的高度。该布置结构同样能够避免堆料装置1和取料装置3之间交叉干涉,提高料场内部空间利用率。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包括堆料装置、取料装置、堆料装置走行轨道、取料装置走行轨道、物料输入输送机、物料输出输送机、储料场、封闭储料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位于取料装置内侧,取料装置上跨于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走行轨道包括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和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所述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与堆料装置走行轨道设置在同一平台上,或分别设置在上下两个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料装置走行轨道至少为两组,堆料装置设置在堆料装置走行轨道上,每个堆料装置对应设置有一个物料输入输送机,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设置在堆料装置走行轨道之间,所述取料装置跨过其同侧的堆料装置和物料输入输送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的主机架跨过堆料装置及物料输入输送机,主机架上下端分别支撑在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和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机架、拱起机架和倾斜机架,所述竖直机架支撑在取料装置上部走行轨道上,拱起机架跨过堆料装置和物料输入输送机上方,所述倾斜机架支撑在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架呈拱形或倒U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下部走行轨道和物料输出输送机设置在储料场的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储料棚由墙皮全封闭,或采用具有开孔率的挡风墙、挡风板、防风网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及照明系统、抑尘系统、消防系统、通风换气、采光采暖、给排水辅助系统。
CN201520578125.2U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23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8125.2U CN204823301U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8125.2U CN204823301U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3301U true CN204823301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80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8125.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23301U (zh) 2015-08-04 2015-08-04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33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0815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0815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CN105173770B (zh) * 2015-08-04 2017-07-07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US20170362043A1 (en) * 2015-08-04 2017-12-21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 stacker device
US11613437B2 (en) * 2015-08-04 2023-03-28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 stacker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3770B (zh)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CN204823301U (zh) 一种堆取装置的布置结构
CN206521098U (zh) 自动水泥装车机的导柱装置
CN206188040U (zh) 一种长型环保料场
CN205771355U (zh) 一种新型封闭料场
CN206025178U (zh) 一种编烟叶架
CN202406946U (zh) 双向通风粮食风干仓
CN205737747U (zh) 加工番茄收获拉运车斗
CN104146331B (zh) 一体化分离无缝悬挂式散叶烘烤装置
CN205709467U (zh) 翻板式抛投吊具
CN207519313U (zh) 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
CN20751046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方便气瓶存放的运输装置
CN206694048U (zh) 煤矿井下巷道防护钢棚
CN109625752A (zh) 一种封闭料场
CN207158355U (zh) 一种环形封闭料场
CN206565084U (zh) 蛋鸡饲料上料机
CN203986048U (zh) 一体化分离无缝悬挂式散叶烘烤装置
CN205946600U (zh) 一种葡萄采摘装置
CN205274697U (zh) 一种板层可升降可倾斜的冻干机
CN207167351U (zh) 一种牧光互补光伏牛棚支架体系
CN203105224U (zh) 一种树木移植用遮阳棚
CN207107901U (zh) 地毯堆垛缓冲装置
CN203814281U (zh) 抗台风农用大棚
CN205062610U (zh) 新型混合式园路
CN203912734U (zh) 一种新型可散热种植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