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21758U -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21758U
CN204821758U CN201520517160.3U CN201520517160U CN204821758U CN 204821758 U CN204821758 U CN 204821758U CN 201520517160 U CN201520517160 U CN 201520517160U CN 204821758 U CN204821758 U CN 204821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 spoiler
ventilation inlet
return blade
protect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171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孟报
张丽
孟辰
刘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171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21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21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21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包括:第一前保下导流板,其中,第一前保下导流板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的上边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卡钩;以及防回流叶片,防回流叶片的第一边缘与安装卡钩通过转轴连接,通过转轴的转动,防回流叶片包括盖设于第一进风口处、使第一进风口封闭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第一进风口打开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通过在第一前保下导流板的第一进风口上增设防回流叶片,能够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舱内的废气再回到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前,有效地防止了废气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热平衡,大大提升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发动机舱热平衡问题十分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通常,汽车前保下导流板,位于前保险杠底部,对车底防护及车底的导流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前保下导流板还具备上部导风功能,即,可将车外的新鲜空气导入发动机舱,以此来改善发动机舱热平衡,减少热害。
其中,为满足上述要求,前保下导流板与散热器之间往往留有较大间隙,该间隙的宽度约为80-100mm。然而,该间隙却导致了发动机舱内的废气再次回流到散热器前,导致降低冷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能够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舱内废气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热平衡,大大提升了冷却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包括:
第一前保下导流板,第一前保下导流板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的上边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卡钩;以及
防回流叶片,防回流叶片的第一边缘与安装卡钩通过转轴连接,通过转轴的转动,防回流叶片包括盖设于第一进风口处、使第一进风口封闭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第一进风口打开的第二状态。
可选地,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还包括:
与第一前保下导流板呈预定角度设置第二前保下导流板,第二前保下导流板上设有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口,其中,第一前保下导流板的一端与第二前保下导流板的一端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
可选地,防回流叶片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
可选地,防回流叶片的形状为长方形。
可选地,防回流叶片在第一状态时,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抵靠在第一前保下导流板上。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和防回流叶片的数量分别为4个。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位于车体前侧的格栅进风口、发动机底护板和发动机舱,该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中,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与发动机底护板连接,且第一前保下导流板位于从格栅进风口至发动机舱的气流通路中,当从格栅进风口至发动机舱有流动气流通过时,防回流叶片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
可选地,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位于汽车的散热模块的下方,且与散热模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中,在第一前保下导流板的第一进风口处增设了防回流叶片,其中,该防回流叶片包括盖设于第一进风口处、使第一进风口封闭的第一状态,和在有流动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时,相对于第一进风口打开的第二状态。因此,当防回流叶片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舱内的废气再回到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前,有效地防止了废气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热平衡,大大提升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保下导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回流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回流叶片的装配图;以及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保下导流板结构装配后的断面图。
其中图中:1、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01、第一进风口;102、安装卡钩;2、防回流叶片;201、第一边缘、202、转轴;203、第二边缘;3、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01、第二进风口;4、连接板;5、发动机底护板;6、格栅进风口;7、散热模块;8、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如图1所示,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包括:
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01,第一进风口101的上边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卡钩102;以及
防回流叶片2,防回流叶片2的第一边缘201与安装卡钩102通过转轴202连接,通过转轴202的转动,防回流叶片2包括盖设于第一进风口101处、使第一进风口101封闭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第一进风口101打开的第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中,在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的第一进风口101处增设了防回流叶片2,并通过安装卡钩102对防回流叶片2上的转轴202进行转动安装,其中,由于该防回流叶片2包括盖设于第一进风口101处、使第一进风口101封闭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第一进风口101打开的第二状态。因此,当防回流叶片2处于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舱内的废气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热平衡,大大提升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还包括:
与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呈预定角度设置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上设有与第一进风口101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口301,其中,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的一端与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的一端通过连接板4进行连接。
由于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上的第二进风口301与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上的第一进风口101相对设置,因此,能够对气流的流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即,使气流由第二进风口301向第一进风口101流动,从而使得车外的新鲜空气能够进入到发动机舱内部,保证了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对发动机舱的导风功能。另外,由于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与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呈预定角度设置,因此,加强了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回流叶片2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有效地防止了在行车过程中产生的异响,不会造成不必要噪声,保证了整车性能。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回流叶片2的形状为长方形,且当防回流叶片2在第一状态时,与防回流叶片2的第一边缘201相对的第二边缘203恰好抵靠在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上,因此,该防回流叶片2恰好能够盖设于第一进风口101,从而对第一进风口101进行封闭,能够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舱内废气回流,改善发动机舱内的热平衡,大大提升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防回流叶片2的形状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01与防回流叶片2的数量分别为4个,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进风口101与防回流叶片2的数量并不进行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新鲜空气沿图1中粗箭头方向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301和第一进风口101,防回流叶片2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防回流叶片2绕转轴202沿图1中细箭头向上旋转,防回流叶片2打开并停留在虚线位置,此时,防回流叶片2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新鲜空气进入到发动机舱内,实现了前保下导流板结构的导流功能;然而,随着发动机8的运转,发动机舱内的气压增大,防回流叶片2在发动机舱内气流压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图1中细箭头的反方向向下旋转,此时,防回流叶片2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能够有效地防止废气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热平衡。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位于车体前侧的格栅进风口6、发动机底护板5和发动机舱,进一步地,该汽车还包括上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装配后的端面图如图4所示,其中,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与发动机底护板5连接,且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位于从格栅进风口6至发动机舱的气流通路中,当从格栅进风口6至发动机舱有流动气流通过时,防回流叶片2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位于汽车的散热模块7的下方,且与散热模块7固定连接,因此,当从格栅进风口6至发动机舱有流动气流通过时,防回流叶片2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车外的新鲜空气沿图4中的箭头方向通过格栅进风口6后,再通过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与散热模块7进入到发动机舱内;当防回流叶片2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舱内的废气再回到该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前,并通过散热模块7对发动机8进行散热,有效地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热平衡,减少了热害,从而降低了整车油耗,提升了整车性能及可靠性,并最终提升了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包括:
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所述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01),所述第一进风口(101)的上边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卡钩(102);以及
防回流叶片(2),所述防回流叶片(2)的第一边缘(201)与所述安装卡钩(102)通过转轴(202)连接,通过所述转轴(202)的转动,所述防回流叶片(2)包括盖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处、使所述第一进风口(101)封闭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打开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下导流板结构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呈预定角度设置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所述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口(301),其中,所述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保下导流板(3)的一端通过连接板(4)进行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叶片(2)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叶片(2)的形状为长方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叶片(2)在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一边缘(201)相对的第二边缘(203)抵靠在所述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和所述防回流叶片(2)的数量分别为4个。
7.一种汽车,包括位于车体前侧的格栅进风口(6)、发动机底护板(5)和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其中,所述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与所述发动机底护板(5)连接,且所述第一前保下导流板(1)位于从所述格栅进风口(6)至所述发动机舱的气流通路中,当从所述格栅进风口(6)至所述发动机舱有流动气流通过时,所述防回流叶片(2)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下导流板结构位于汽车的散热模块(7)的下方,且与所述散热模块(7)固定连接。
CN201520517160.3U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04821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7160.3U CN204821758U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17160.3U CN204821758U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21758U true CN204821758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79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17160.3U Active CN204821758U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17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537A (zh) * 2017-05-04 2018-11-13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后扰流器组件
CN112977644A (zh) * 2021-02-24 2021-06-1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装置、导流控制系统、导流控制方法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537A (zh) * 2017-05-04 2018-11-13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后扰流器组件
CN108791537B (zh) * 2017-05-04 2021-02-09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后扰流器组件
CN112977644A (zh) * 2021-02-24 2021-06-1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装置、导流控制系统、导流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2977644B (zh) * 2021-02-24 2022-04-19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装置、导流控制系统、导流控制方法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21758U (zh) 一种前保下导流板结构及汽车
CN203547914U (zh) 一种静音柴油发电机组的排风结构
CN203996025U (zh) 一种挡风型汽车前罩装饰板
CN203321665U (zh) 散热系统
CN213953730U (zh) 一种高效导流冷却系统
CN201739231U (zh) 空调用轴流风机导流防护网罩
CN206086358U (zh) 一种汽车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CN205190344U (zh) 风机外壳
CN201381891Y (zh) 一种强制风冷发动机
CN204749846U (zh) 一种新型驱动轴导流板装置
KR101628451B1 (ko) 자동차의 인터쿨러 인캡슐레이션 장치
CN208456706U (zh) 一种液压马达驱动的智能散热系统
CN203022862U (zh) 汽车发动机环形风扇护风罩
CN102852572B (zh) 可变几何蜗壳装置
CN202680003U (zh) 一种收获机械发动机的防高温装置
CN109184890B (zh) 装载机发动机后处理系统
CN203201696U (zh) 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用谐振腔及车辆
CN201502565U (zh) 一种电动燃油泵叶轮
CN111005796A (zh) 一种汽车电子扇及汽车散热结构
CN204921483U (zh) 增压罩
CN204371472U (zh) 一种四缸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8536681U (zh) 一种冷却塔用节能皮带罩
CN210101468U (zh) 雾灯盖板及汽车
CN205013157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系统
CN217649243U (zh) 一种汽车后摆臂导流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