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18081U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Google Patents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18081U CN204818081U CN201520593985.3U CN201520593985U CN204818081U CN 204818081 U CN204818081 U CN 204818081U CN 201520593985 U CN201520593985 U CN 201520593985U CN 204818081 U CN204818081 U CN 2048180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is
- swing
- module
- fixture
- workbe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7 ge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工作台上设有进刀模块和夹具模块,夹具模块能带动工件进行自转和摆动。进刀模块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在工作台上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的设置。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上均设有刀具,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均能带动刀具沿X轴方向或Z轴方向平移,并能带动刀具围绕X轴摆动。本实用新型实现双刀的同时加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便于整机的装配调试,可实现一机加工多种形状的珠宝,提高车花机的通用性,同时提高切屑的回收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珠宝首饰车花加工的机床,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车花机虽有一定的研究,但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为了保证珠宝首饰车花加工的工艺性及精度,车花机的部分运动轴的相对位置必须满足严格的要求。现有车花机整机安装调试时并没有设置微调机构,各轴初始相对位置精度仅靠加工保证,势必导致装机困难且在初始位置便为保证加工精度埋下了隐患。现有车花机普遍采用立式单刀加工,效率低下,对于不同形状规格的产品,现有车花机的通用性较差且切屑回收率普遍偏低。现有的车花机装机存在调试困难、加工精度普遍不高、效率低下、对加工珠宝的形状要求严格,通用性差且切屑回收困难。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实现双刀的同时加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便于整机的装配调试,提高加工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可实现一机加工多种形状的珠宝,提高车花机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能提高切屑的回收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所述车花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进刀模块和夹具模块;设定正交坐标系中X轴和Z轴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平行,Y轴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所述夹具模块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具模块带动工件进行自转和摆动,工件的自转轴线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平行,工件的摆动轴线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垂直;
所述进刀模块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所述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在所述工作台上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的设置;
所述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上均设有刀具,所述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分别带动相应刀具沿X轴方向或Z轴方向平移,并带动相应刀具围绕X轴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进刀模块包括:Z轴平移台,所述Z轴平移台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Z轴平移台沿着Z轴方向延伸设置;
X轴平移台,所述X轴平移台设置在所述Z轴平移台上,在Z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Z轴平移;
X轴摆动装置,所述X轴摆动装置设置在所述X轴平移台上,在X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X轴平移;且所述X轴摆动装置在X轴摆动驱动元件的驱动下绕X轴摆动;
刀架,所述刀架与所述X轴摆动装置连接并与所述X轴摆动装置一起摆动,所述刀具设置在所述刀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夹具模块包括:夹具安装底板,所述夹具安装底板的下侧与夹具摆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夹具摆动轴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所述夹具安装底板的上侧固定设有一水平滑轨;
固定夹具安装座,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夹具安装底板上,位于所述水平滑轨的一端;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上转动设有第一顶尖,所述第一顶尖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
移动夹具安装座,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滑轨上;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上转动设有第二顶尖,所述第二顶尖与所述第一顶尖相对设置且两者的转动轴线重合;
工件自转驱动元件,所述工件自转驱动元件驱动所述第一顶尖转动;
夹具移动驱动元件,所述夹具移动驱动元件驱动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沿所述水平滑轨滑动;
工件摆动驱动元件,所述工件摆动驱动元件驱动所述夹具摆动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平移台上设有Z轴平移件,所述Z轴平移件在所述Z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Z轴平移,所述X轴平移台固定连接在所述Z轴平移件上;
所述X轴平移台上设有X轴平移件,所述X轴平移件在所述X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X轴平移,所述X轴平移件上固定有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向轴,所述X轴摆动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轴上,并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述导向轴相对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X轴摆动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轴上,并通过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导向轴相对固定;所述支座上固定所述X轴摆动驱动元件,所述X轴摆动驱动元件的转动输出轴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转动输出轴上固定连接一法兰连接件,所述刀架通过燕尾槽调整机构连接在所述法兰连接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燕尾槽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调整件,所述第一调整件的一侧与所述法兰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侧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燕尾槽;
第二调整件,所述第二调整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一燕尾槽滑动连接,另一侧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燕尾槽;
第三调整件,所述第三调整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二燕尾槽滑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刀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刀具转动设置在所述刀架上,所述刀架上固定设有刀具驱动元件及带轮组,所述刀具驱动元件通过传动带绕过所述带轮组连接至所述刀具,带动所述刀具旋转;
所述刀架上还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所述带轮组封装,防止切屑进入其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进刀模块与所述夹具模块之间、所述第二进刀模块与所述夹具模块之间均设有切屑收集盒,所述切屑收集盒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切屑排出口,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有切屑收集装置,所述工作台上的切屑通过所述切屑排出口落入所述切屑收集装置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Z轴平移驱动元件设在所述Z轴平移台的一端,通过直线模块驱动所述Z轴平移件沿Z轴平移;
所述X轴平移驱动元件设在所述X轴平移台的一端,通过直线模块驱动所述X轴平移件沿X轴平移;
所述Z轴平移台和所述X轴平移台上均设有防止切屑落入其中的柔性风琴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一顶尖通过中间连接件能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顶尖通过中间连接件能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上;
所述夹具安装底板上设有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位于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沿所述水平滑轨远离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的方向上,并能触碰到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夹具摆动轴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件摆动驱动元件通过驱动元件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下方;所述切屑收集盒通过磁铁吸附在所述轴承座上。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花机根据珠宝首饰车花加工的特殊性,花纹往往关于工件的中心呈中心对称且进刀方向须沿加工点的法线进给,采用两个进刀模块且设置位置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通过合理分配各进刀模块与夹具模块各轴的运动,利用各模块中各轴的组合运动实现双刀同时加工,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也可实现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产品加工,提高车花机的通用性。通过调节进刀模块中的燕尾槽调整机构,易于装机调试并保证加工产品的精度。通过合理布置简单实用的切屑回收装置,大大提高切屑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刀车花机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刀车花机各个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刀车花机中夹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车花机加工椭球形工件的初始加工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车花机加工椭球形工件旋转后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可满足高精度、高效率、高切屑回收率的加工要求。该车花机包括一个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进刀模块和夹具模块。设定在车花机的正交坐标系中X轴和Z轴所在的平面与工作台的台面平行,Y轴垂直于工作台的台面,参见各附图中的坐标指示。夹具模块用于夹持工件,夹具模块能带动工件进行自转和摆动,工件的自转轴线与工作台的台面平行,工件的摆动轴线与工作台的台面垂直。进刀模块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在工作台上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的设置。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上均设有刀具,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均能带动相对应的刀具沿X轴方向或Z轴方向平移,并能带动相对应的刀具围绕X轴摆动。
针对珠宝首饰车花加工工艺的特殊性,花纹往往关于工件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如图4中A点与B点花纹一致)且进刀方向必须沿加工点的法线进给。本实用新型的车花机充分利用这一车花工艺的规律性,采用两个进刀模块且设置位置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工件的摆动轴线通过工件的中心并与工作台的台面垂直,也即工件的摆动轴线与Y轴的方向一致。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均能带动刀具沿X轴方向或Z轴方向平移,并能带动刀具围绕X轴摆动,夹具模块能带动工件进行自转和摆动,X轴方向为刀具的进刀方向,通过工件的摆动使加工点的法线方向与X轴方向重合。通过合理分配进刀模块与夹具模块各轴的运动,该车花机具有八轴的加工自由度,利用各模块各轴的组合运动使其加工过程中可以实现双刀同时加工,以及各种不同花纹的加工,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
进一步,安装刀具的刀架通过燕尾槽调整机构与X轴摆动装置连接,燕尾槽调整机构能使刀具沿着Z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调整,实现装配后刀具的校准和调试,保证加工产品的精度。
进一步,夹具模块设有固定夹具安装座和移动夹具安装座,固定夹具安装座和移动夹具安装座上分别通过中间连接件能拆卸的安装有第一顶尖和第二顶尖。移动夹具安装座能相对固定夹具安装座进行滑移,从而通过第一顶尖和第二顶尖将工件夹紧或松开。当加工不同规格尺寸的工件时,只需通过中间连接件拆卸、更换不同长度规格的第一顶尖和第二顶尖即可,加上夹具模块与进刀模块各轴的相互配合运动可实现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产品加工,提高车花机的通用性。
进一步,第一进刀模块与夹具模块之间、第二进刀模块与夹具模块之间均设有切屑收集盒,工作台上还设有切屑排出口,工作台的下方设有切屑收集装置,工作台上的切屑通过切屑排出口落入切屑收集装置中。解决了进刀模块与夹具模块之间距离短,不便于清扫切屑问题的同时,能收集绝大部分切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100,主要由第一进刀模块33、第二进刀模块36、夹具模块34三大核心部分构成。机架1上设有一个工作台2,第一进刀模块33、第二进刀模块36和夹具模块34都设置在工作台2上,其中,第一进刀模块33和第二进刀模块36结构相同,两者的安装位置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其中,各进刀模块包括Z轴平移台4、X轴平移台6、X轴摆动装置7及刀架12。Z轴平移台4固定在工作台2上,Z轴平移台4沿着Z轴方向延伸设置。X轴平移台6设置在Z轴平移台4上,在Z轴平移驱动元件3驱动下沿Z轴平移。具体的,Z轴平移台4上设有Z轴平移件(图中未示出),Z轴平移件在Z轴平移驱动元件3驱动下沿Z轴平移,Z轴平移驱动元件3设在Z轴平移台4的一端,通过直线模块驱动Z轴平移件沿Z轴平移,即Z轴平移驱动元件3驱动直线模块实现Z轴平移件沿Z轴的平移,X轴平移台6固定连接在Z轴平移件上,随Z轴平移件一起移动。
X轴摆动装置7设置在X轴平移台6上,在X轴平移驱动元件5驱动下沿X轴平移;且X轴摆动装置7在X轴摆动驱动元件71的驱动下绕X轴摆动。具体的,X轴平移台6上设有X轴平移件(图中未示出),X轴平移件在X轴平移驱动元件5驱动下沿X轴平移,X轴平移驱动元件5设在X轴平移台6的一端,通过直线模块驱动X轴平移件沿X轴平移。X轴平移件上固定有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向轴17,X轴摆动装置7中的支座72滑动设置在导向轴17上,并通过锁紧螺钉16与导向轴17相对固定。通过调节锁紧螺钉16,可实现X轴摆动装置7沿导向轴17上下移动,实现X轴摆动装置7的摆动轴线沿Y轴方向的微调。支座72上固定有X轴摆动驱动元件71,X轴摆动驱动元件71的转动输出轴沿X轴方向设置,转动输出轴上固定连接一法兰连接件73,能带动该法兰连接件73转动。刀架12通过燕尾槽调整机构9连接在法兰连接件73上与其一起绕X轴摆动,刀具121设置在刀架12上。其中,燕尾槽调整机构9包括第一调整件91、第二调整件92、第三调整件93。第一调整件91的一侧与法兰连接件73固定连接,另一侧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燕尾槽。第二调整件9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的滑动块,通过滑动块与第一调整件91的第一燕尾槽滑动连接,另一侧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燕尾槽。第三调整件93的一侧设有与第二燕尾槽配合的滑动块,通过该滑动块与第二调整件92的第二燕尾槽滑动连接,另一侧与刀架12固定连接。第一调整件91、第二调整件92、第三调整件93之间还具有能使其两者之间相对固定的固定装置,防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偏移。通过调整第二调整件92在第一燕尾槽中的位置来调整刀具在Z轴方向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三调整件93在第二燕尾槽中的位置来调整刀具在Y轴方向的位置,实现X轴方向通过刀具121中心的中心线与X轴摆动装置7的摆动轴线重合。Z轴平移台4和X轴平移台6上均设有防止切屑落入其中的柔性风琴罩18(现有技术)。
刀具121转动设置在刀架12上,刀架12上固定设有刀具驱动元件10及带轮组11,刀具驱动元件10通过传动带绕过带轮组11连接至刀具121,带动刀具121高速旋转(刀具的自转)进行加工。刀架12上还设有防护罩,防护罩由钣金件组成,将带轮组11封装起来,防止切屑进入其中。各进刀模块均可实现刀具121沿X、Z轴的平动及绕X轴的摆动,同时,还能实现刀具121在Z轴、Y轴方向的调整及X轴摆动装置7的摆动轴线沿Y轴方向的微调,达到刀具沿X轴方向的中心线、绕X轴的摆动轴线、通过工件中心的水平面三者重合。可轻松完成装机调试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加工所要求的精度。
如图3所示,夹具模块34包括夹具安装底板24、固定夹具安装座26、移动夹具安装座13、工件自转驱动元件25、夹具移动驱动元件30、工件摆动驱动元件23。夹具安装底板24的下侧与夹具摆动轴32固定连接,夹具摆动轴32垂直于工作台2的台面,即与Y轴方向一致。夹具安装底板24的上侧固定设有一水平滑轨29。固定夹具安装座26固定设置在夹具安装底板24上,位于水平滑轨29的一端。固定夹具安装座26上转动设有第一顶尖281,第一顶尖28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工作台2的台面。移动夹具安装座13滑动设置在水平滑轨29上。移动夹具安装座13上转动设有第二顶尖282,第二顶尖282与第一顶尖281相对设置且两者的转动轴线重合,将工件夹持在两个顶尖之间,工件自转驱动元件25驱动第一顶尖281转动,并由第一顶尖281带动工件进行自转。夹具移动驱动元件30驱动移动夹具安装座13沿水平滑轨29滑动,向接近或远离固定夹具安装座26的方向移动,进而夹持或放开工件。工件摆动驱动元件23驱动夹具摆动轴32转动。第一顶尖281通过中间连接件27能拆卸的安装在固定夹具安装座26上;第二顶尖282通过中间连接件27能拆卸的安装在移动夹具安装座13上。夹具安装底板24上设有缓冲元件31,缓冲元件31位于移动夹具安装座沿水平滑轨29远离固定夹具安装座26的方向上,并能触碰到移动夹具安装座13,当松开工件时,缓冲元件31起到缓冲作用。夹具摆动轴32通过轴承座20转动设置在工作台2上,工件摆动驱动元件23通过驱动元件安装座22安装在工作台2下方。夹具模块34可实现工件的自转及绕Y轴的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提到的各个驱动元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驱动方式,例如电机、气动或液压马达等。上面提到的直线模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方式,例如丝杠滑块、直线轴承等。
第一进刀模块33与夹具模块34之间、第二进刀模块36与夹具模块34之间均设有切屑收集盒19,切屑收集盒19设置在工作台2上,切屑收集盒19通过磁铁吸附在轴承座20上。解决进刀模块与夹具模块之间距离短不便于清扫切屑的问题。工作台2上还设有切屑排出口35,如图2所示,可以在夹具模块34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切屑排出口35,在每个切屑排出口35对应的工作台2的下方设有切屑收集装置21,工作台2上的切屑通过切屑排出口35落入切屑收集装置21中,溅落在工作台2上切屑通过切屑排出口35扫入工作台2下方的切屑收集装置21中,能收集绝大部分切屑。
本实用新型的装机调试过程为:装配时通过调整进刀模块33、36中的燕尾槽调整机构9实现刀具121沿X轴方向的中心线与X轴摆动装置7的摆动轴线重合。通过调节锁紧螺钉16,使X轴摆动装置7沿导向轴17上下移动,实现重合后的刀具121沿X轴方向的中心线及摆动轴线在Y轴方向微调,从而与通过工件中心的水平面(即平行于X轴、Z轴所在平面且通过工件中心的平面)重合。进而通过Z轴平移驱动元件3控制刀具121沿Z轴移动,实现刀具121沿X轴方向的中心线及X轴摆动装置7的摆动轴线(两者已经调整为重合)穿过工件的中心,至此装机调试完成。
下面以椭球形加工件为例具体说明加工过程,夹具移动驱动元件30驱动移动夹具安装座13沿水平滑轨29移动,实现工件的加紧,此时工件的自转轴线与Z轴一致,刀具的进给方向为X方向。参见图4,n代表加工点处曲面的法线方向,f代表加工点处刀具的进给方向,在A点和B点处两者的夹角为19度,该夹角根据工件的曲面不同而不同。需要加工的A点与B点关于工件的中心对称,花纹一致且进刀方向f必须沿加工点的法线方向n。由于两个进刀模块的位置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工件的摆动轴线通过工件的中心)呈中心对称,通过控制夹具模块34的工件摆动驱动元件23驱动工件绕Y轴(与其摆动轴方向一致)顺时针旋转19度,如图5所示,这时A点与B点的法线方向n均与刀具的进给方向f一致。通过同时控制各进刀模块的Z轴平移驱动元件3进行刀具121沿Z轴的移动,使两刀具121分别移动至A点及B点。通过同时控制各进刀模块的X轴平移驱动元件5实现刀具121沿X轴的进给,即沿A点与B点刀具进给方向f的进给,同时也是沿A点与B点法线方向n的进给,X轴摆动装置7可实现刀具121绕X轴任意角度的摆动,即可在A、B点加工更为复杂的花纹(如米字花纹),实现同时完成A点与B点的加工。当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时,只需通过中间连接件27拆卸、更换不同长度规格的顶针281、282即可。对于形状为球形或圆柱形的工件,加工方法则更为简单。对于球形工件,进刀模块无需使刀具沿Z轴的平动便可实现双刀加工。对于圆柱形工件,夹具模块无需绕Y轴旋转便可双刀加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花机相对于传统车花机通用性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适用球形、椭球形、圆柱体等各种珠宝首饰的车花加工,适用性极强。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花机根据珠宝首饰车花加工的特殊性,花纹往往关于工件的中心呈中心对称且进刀方向须沿加工点的法线进给,采用两个进刀模块且设置位置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通过合理分配各进刀模块与夹具模块各轴的运动,利用各模块中各轴的组合运动实现双刀同时加工,大大提高加工的效率,也可实现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产品加工,提高车花机的通用性。通过调节进刀模块中的燕尾槽调整机构,易于装机调试并保证加工产品的精度。通过合理布置简单实用的切屑回收装置,大大提高切屑的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所述车花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进刀模块和夹具模块;设定正交坐标系中X轴和Z轴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平行,Y轴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模块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具模块带动工件进行自转和摆动,工件的自转轴线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平行,工件的摆动轴线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垂直;
所述进刀模块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所述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在所述工作台上关于工件的摆动轴线呈中心对称的设置;
所述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上均设有刀具,所述第一进刀模块和第二进刀模块分别带动相应刀具沿X轴方向或Z轴方向平移,并带动相应刀具围绕X轴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刀模块包括:
Z轴平移台,所述Z轴平移台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Z轴平移台沿着Z轴方向延伸设置;
X轴平移台,所述X轴平移台设置在所述Z轴平移台上,在Z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Z轴平移;
X轴摆动装置,所述X轴摆动装置设置在所述X轴平移台上,在X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X轴平移;且所述X轴摆动装置在X轴摆动驱动元件的驱动下绕X轴摆动;
刀架,所述刀架与所述X轴摆动装置连接并与所述X轴摆动装置一起摆动,所述刀具设置在所述刀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模块包括:
夹具安装底板,所述夹具安装底板的下侧与夹具摆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夹具摆动轴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所述夹具安装底板的上侧固定设有一水平滑轨;
固定夹具安装座,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夹具安装底板上,位于所述水平滑轨的一端;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上转动设有第一顶尖,所述第一顶尖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
移动夹具安装座,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水平滑轨上;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上转动设有第二顶尖,所述第二顶尖与所述第一顶尖相对设置且两者的转动轴线重合;
工件自转驱动元件,所述工件自转驱动元件驱动所述第一顶尖转动;
夹具移动驱动元件,所述夹具移动驱动元件驱动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沿所述水平滑轨滑动;
工件摆动驱动元件,所述工件摆动驱动元件驱动所述夹具摆动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平移台上设有Z轴平移件,所述Z轴平移件在所述Z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Z轴平移,所述X轴平移台固定连接在所述Z轴平移件上;
所述X轴平移台上设有X轴平移件,所述X轴平移件在所述X轴平移驱动元件驱动下沿X轴平移,所述X轴平移件上固定有一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向轴,所述X轴摆动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轴上,并通过锁紧螺钉与所述导向轴相对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摆动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轴上,并通过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导向轴相对固定;所述支座上固定所述X轴摆动驱动元件,所述X轴摆动驱动元件的转动输出轴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转动输出轴上固定连接一法兰连接件,所述刀架通过燕尾槽调整机构连接在所述法兰连接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调整机构包括:
第一调整件,所述第一调整件的一侧与所述法兰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侧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燕尾槽;
第二调整件,所述第二调整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一燕尾槽滑动连接,另一侧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燕尾槽;
第三调整件,所述第三调整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调整件通过所述第二燕尾槽滑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刀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转动设置在所述刀架上,所述刀架上固定设有刀具驱动元件及带轮组,所述刀具驱动元件通过传动带绕过所述带轮组连接至所述刀具,带动所述刀具旋转;
所述刀架上还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所述带轮组封装,防止切屑进入其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刀模块与所述夹具模块之间、所述第二进刀模块与所述夹具模块之间均设有切屑收集盒,所述切屑收集盒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切屑排出口,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有切屑收集装置,所述工作台上的切屑通过所述切屑排出口落入所述切屑收集装置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平移驱动元件设在所述Z轴平移台的一端,通过直线模块驱动所述Z轴平移件沿Z轴平移;
所述X轴平移驱动元件设在所述X轴平移台的一端,通过直线模块驱动所述X轴平移件沿X轴平移;
所述Z轴平移台和所述X轴平移台上均设有防止切屑落入其中的柔性风琴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尖通过中间连接件能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顶尖通过中间连接件能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上;
所述夹具安装底板上设有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位于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沿所述水平滑轨远离所述固定夹具安装座的方向上,并能触碰到所述移动夹具安装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摆动轴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工件摆动驱动元件通过驱动元件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下方;所述切屑收集盒通过磁铁吸附在所述轴承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93985.3U CN204818081U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93985.3U CN204818081U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18081U true CN204818081U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7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9398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18081U (zh) | 2015-08-07 | 2015-08-07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180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14098A (zh) * | 2015-08-07 | 2015-11-04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
2015
- 2015-08-07 CN CN201520593985.3U patent/CN20481808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14098A (zh) * | 2015-08-07 | 2015-11-04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WO2017024724A1 (zh) * | 2015-08-07 | 2017-02-16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CN105014098B (zh) * | 2015-08-07 | 2017-11-14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14098B (zh)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
CN103231247B (zh) | 一种转台式多头数控钻攻机床 | |
CN103878590A (zh) | 机床 | |
CN202224956U (zh) | 一种多工件线切割加工联动夹具 | |
CN209407521U (zh) | 一种五轴龙门雕铣机 | |
CN106926019A (zh) | 一种卧式数控加工中心 | |
CN105415037A (zh) | 简易夹具 | |
CN204160240U (zh) | 数控卧式综合加工机 | |
TW201446405A (zh) | 多主軸數控加工裝置 | |
CN105328500B (zh) | 内置有自动上卸料机构数控机床及进行工件装卸的方法 | |
CN109551016B (zh) | 一种用于加工横机基座的数控龙门精铣机 | |
CN204818081U (zh) | 卧式数控双刀车花机 | |
CN104959630A (zh) | 一种8轴全自动车珠机及加工方法 | |
CN208977539U (zh) | 双工位数控机床 | |
CN211414329U (zh) | 多轴加工机床及微调机构 | |
CN106624149A (zh) | 多功能带锯床 | |
CN103817725B (zh) | 加工吉他柄的加工装置 | |
CN207953432U (zh) | 橡胶数控磨边机 | |
CN103692529B (zh) | 一种双机械手双主轴组合式的木材柔性复合加工装置 | |
CN201889490U (zh) | 导轨专用铣床工作装置 | |
CN205888179U (zh) | 一种多轴数控铣床 | |
CN205363406U (zh) | 内置有自动上卸料机构数控机床 | |
CN205464497U (zh) | 一种小型铣雕复合机床 | |
CN204486879U (zh) | 数控铣雕机 | |
CN208729385U (zh) | 一种带取放机械手的卡尺周边打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