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7892U -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 Google Patents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7892U
CN204807892U CN201520331691.3U CN201520331691U CN204807892U CN 204807892 U CN204807892 U CN 204807892U CN 201520331691 U CN201520331691 U CN 201520331691U CN 204807892 U CN204807892 U CN 204807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camera
fuselage
flexible member
clam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316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飞虎
朱建国
黄彦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di (guangzh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di (guangzh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di (guangzh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di (guangzhou)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316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7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7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78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限位组件,用于限位外侧设有卡持部的镜头,所述镜头限位组件包括:弹性元件;镜头装配圈,所述镜头装配圈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镜头装配圈设有限位部,所述镜头装配入所述镜头装配圈后,所述卡持部卡持在所述限位部及弹性元件下方;以及锁紧圈,所述锁紧圈包括凸缘,所述镜头装配圈容置在所述锁紧圈内且所述锁紧圈可绕镜头装配圈转动,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抵持并压迫所述弹性元件,使所述弹性元件压迫所述镜头的卡持部从而锁紧镜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使用所述镜头限位组件的相机的机身以及相机。

Description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限位组件,以及涉及具有镜头限位组件的相机的机身及具有所述机身的相机。
背景技术
相机包含镜头和机身,镜头与机身固定或者可拆卸连接。要保证成像稳定,需要保证镜头到影像传感器的法兰距要尽量精确,这样成像才会稳定清晰。现有的相机镜头的装配方式是将镜头旋转安装到相机的机身上,靠机身上的镜头装配圈勾住,然后在镜头装配圈处增加一个镜头释放按钮组件,插入镜头里,防止镜头脱落。
上述方式中,镜头既然能旋转,通常至少有0.05mm左右的间隙,然而若相机用在有振动的平台上,将会导致后面的触点和相机镜头接触不是很好,甚至失效,另外镜头也可能因间隙而使法兰距微微变化。有设计者提出使用弹簧片消除上述间隙,然而弹簧片不够稳定,无法保证紧密配合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镜头限位组件,可锁紧镜头,防止镜头旋转及轴向脱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所述镜头限位组件的相机的机身,可锁紧镜头,防止镜头旋转及轴向脱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所述机身的相机。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限位组件,用于限位外侧设有卡持体的镜头,所述镜头限位组件包括:弹性元件;镜头装配圈,所述镜头装配圈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镜头装配入所述镜头装配圈后,所述卡持体卡持在所述弹性元件下方;以及锁紧圈,所述锁紧圈包括凸缘,所述镜头装配圈容置在所述锁紧圈内且所述锁紧圈可绕镜头装配圈转动,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抵持并压迫所述弹性元件,使所述弹性元件压迫所述镜头的卡持体从而锁紧镜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环状的弹片,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性本体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由所述弹性本体的内侧沿所述本体的轴线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弹性本体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凸缘容置在所述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由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运动从而压迫所述弹性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圈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朝向内侧凸设形成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弯折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弯折部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平直延伸,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弯折部的末端且相对所述连接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形成一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所述凸缘和所述弯折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的机身,其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具有触点基托安装位置,用于装配外侧设有卡持体的镜头,所述触点基托安装位置设置有镜头限位组件,所述镜头限位组件包括:弹性元件;镜头装配圈,所述镜头装配圈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镜头装配入所述镜头装配圈后,所述卡持体卡持在所述弹性元件下方;以及锁紧圈,所述锁紧圈包括凸缘,所述镜头装配圈容置在所述锁紧圈内且所述锁紧圈可绕镜头装配圈转动,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抵持并压迫所述弹性元件,使所述弹性元件压迫所述镜头的卡持体从而锁紧镜头。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环状的弹片,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性本体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由所述弹性本体的内侧沿所述本体的轴线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弹性本体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凸缘容置在所述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由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运动从而压迫所述弹性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圈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朝向内侧凸设形成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弯折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弯折部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平直延伸,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弯折部的末端且相对所述连接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形成一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所述凸缘和所述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上设置一定位销,所述弹性本体上开设第一定位孔,所述镜头装配圈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上进一步设置多个螺栓,所述镜头装配圈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多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对应穿过所述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进一步包括限位结构,所述弹性本体上开有卡口,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卡口嵌套卡合,所述镜头装配圈进一步开设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设置的装配孔,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穿过所述装配孔以定位所述镜头。
进一步地,该固定框上的外壁朝内开设一第一装配孔,该固定框朝向该镜头的一侧开设一第二装配孔,该第一装配孔和该第二装配孔相互连通,该限位结构进一步包括按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该按键和该第一弹性件容置在该第一装配孔内,该限位凸台和该第二弹性件容置在该第二装配孔内。
进一步地,该按键包括键体和凸设于该键体上的二相互间隔的卡持部,每一所述卡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该第一连接臂包括一第一斜面,该第二连接臂包括夹持边,该夹持边由该第一斜面沿与该键体平行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该第一斜面抵靠该限位结构,该夹持边夹持该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该限位结构包括支架,凸柱和轴杆,该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该凸柱和该轴杆设置在该第一支撑部的相对两侧,该第二装配孔内形成安装柱,该安装柱两侧形成台阶面,该第二弹性件套设在该轴杆上且抵持于该第一支撑部和该台阶面之间,该安装柱上开有导通孔,该轴杆穿过该导通孔。
进一步地,该第二支撑部上部分朝向内侧形成二限位部及支撑端,该第一弹性件抵持于该键体和该支撑端之间,所述限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下凸台形成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抵靠在该第二斜面上,所述卡持部穿过所述限位部,所述夹持边夹持所述下凸台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其包括相机的机身和镜头,所述相机的机身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具有触点基托安装位置,用于装配外侧设有卡持体的镜头,所述触点基托安装位置设置有镜头限位组件,所述镜头限位组件包括:弹性元件;镜头装配圈,所述镜头装配圈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镜头装配圈设有限位部,所述镜头装配入所述镜头装配圈后,所述卡持体卡持在所述限位部及弹性元件下方;以及锁紧圈,所述锁紧圈包括凸缘,所述镜头装配圈容置在所述锁紧圈内且所述锁紧圈可绕镜头装配圈转动,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抵持并压迫所述弹性元件,使所述弹性元件压迫所述镜头的卡持体从而将所述镜头锁紧在所述相机的机身内。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底端设置一装配部,所述卡持部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装配部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限位组件设有锁紧圈,在拧锁紧圈时,弹性元件受到压迫,从而压紧镜头的卡持体,从而锁紧镜头,防止镜头旋转及轴向脱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机的机身和相机,由于有所述镜头限位组件,镜头与机身可以锁紧,防止镜头旋转及轴向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相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相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限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限位结构装配在所述相机上的部分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相机沿VI-VI的剖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的镜头限位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4中V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的镜头装配圈与锁紧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示的镜头限位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相机沿XI-XI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X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相机 300
镜头 310
镜筒 312
装配部 313
卡持体 314
相机的机身 200
固定框 210
触点 215
第一装配孔 216
第二装配孔 217
安装柱 2171
台阶面 2173
导通孔 2174
触点基托安装位置 220
定位销 230
螺栓 240
限位结构 250
按键 251
键体 2511
第一面 2512
第二面 2513
卡持空间 2514
卡持部 2515
第一卡持臂 2516
第一斜面 2517
表面 2518
第二卡持臂 2519
限位凸台 253
凸柱 2531
支架 2533
轴杆 2535
第一支撑部 2536
第二支撑部 2537
限位部 2538
上凸台 2538a
下凸台 2538b
第二斜面 2538c
支撑端 2539
第一弹性件 255
第二弹性件 257
镜头限位组件 100
弹性元件 10
弹性本体 11
弹性臂 12
第一端 121
第二端 123
第一定位孔 14
卡口 16
镜头装配圈 20
第一端面 21
第二定位孔 211
收容槽 213
第二端面 23
装配孔 231
螺栓孔 233
限位部 25
安装部 27
锁紧圈 30
本体 31
挂钩 33
连接部 331
弯折部 333
凸缘 335
防滑部 3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300,所述相机300可以是普通可拆卸镜头的相机,成像品质较好的单反相机,或者是特殊使用的,例如无人机上使用的航拍相机等,所述相机300通过减震云台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上。请结合参照图2,所述相机300包括镜头310、相机的机身200和镜头限位组件100,所述镜头310通过所述镜头限位组件100安装于所述相机的机身200内。
所述镜头310包括镜筒312,所述镜筒312底端设置一装配部313,所述装配部313的外壁设有三个相互间隔的卡持体314,用于与所述镜头限位组件100配合使用。
请参阅图3,所述相机的机身200包括固定框210,所述镜头限位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固定框210内。所述固定框210内设置有触点215,用于当镜头310紧固装配时与镜头310内的驱动器等电性连接。
所述固定框210上开设多个触点基托安装位置220,用于装配所述镜头310。所述固定框210上进一步设置一个定位销230,四个螺栓240和可伸缩的限位结构250。
可以理解,所述定位销230、所述螺栓240和所述卡持体314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请参阅图4,所述限位结构250包括按键251、限位凸台253、第一弹性件255和第二弹性件257。该按键251和该限位凸台253连接,该第一弹性件255设置在该按键251和该限位凸台253之间,该第二弹性件257套设在该限位凸台253上。
该按键251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相机的机身200的侧面,以便于用户按压。该按键251包括键体2511及设置在该键体2511上的二个卡持部2515。该键体2511大致为一长方体结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2512和第二面2513。所述第一面2512靠近所述限位凸台253,而所述第二面2513远离所述限位凸台253。二个所述卡持部2515由所述第一面2512的两侧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面2512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面2513用于便于用户按压以操控该按键251。每一卡持部2515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卡持臂2516和第二卡持臂2519。所述第一卡持臂2516的一侧形成一第一斜面251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斜面2517由该键体2511的第一面2512朝向远离该第一面2512的方向倾斜,即所述第一卡持臂2516在沿平行该第一面2512的方向上的宽度由该第一面2512处开始朝向远离该第一面2512的方向逐渐减小。该第一卡持臂2516进一步包括一与该第一斜面2517相对的表面2518,在本实施例中,该表面2518为平面。该第二卡持臂2519设置在该第一卡持臂2516相对该第一面2512的一端且与该第一面2512大致平行设置。该第二卡持臂2519包括一夹持边2510,该夹持边2510由该第一斜面2517相对该第一面2512的一侧沿与该第一面2512平行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该夹持边2510与该第一斜面2517之间形成一卡持空间2514,以卡持该限位凸台253。
可以理解,所述卡持部2515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该限位凸台253可活动地设置在该相机的机身200内,用于相对限位该镜头310。该限位凸台253包括凸柱2531、支架2533及轴杆2535。该凸柱2531和该轴杆2535设置在该支架2533的相对两侧。该支架2533大致为一倒“L”结构,其包括大致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536和第二支撑部2537。该凸柱2531垂直设置在该第一支撑部2536上,该轴杆2535垂直设置在该第一支撑部2536相对该凸柱2531的另一面上且与该凸柱2531位于一条直线上。该第二支撑部2537与该按键251的键体25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537的中下部位置两侧分别向内切去部分切块,从而在该第二支撑部2537的两侧形成二个限位部2538以及位于该二个限位部2538中间位置的支撑端2539。每一所述限位部2538包括相对该支撑端2539凸出设置的上凸台2538a和下凸台2538b。所述下凸台2538b上进一步形成一第二斜面2538c。所述第二斜面2538c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一斜面2517的倾斜度相匹配。
请结合参照图5及图6,该固定框210的外壁朝向内部开设一第一装配孔216。该镜头限位组件100包括镜头装配圈20,该镜头装配圈20设置在该固定框210上。该镜头装配圈20朝向该镜头310的一侧开设一第二装配孔217。该按键251和第一弹性件25穿过该第一装配孔216容置在该相机的机身200内,该限位凸台253和该第二弹性件257穿过该第二装配孔217容置在该相机的机身200内。该第一装配孔216和该第二装配孔217内部相连通,以便于该按键251、该第一弹性件255、该限位凸台253和该第二弹性件257相互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装配孔217的内部形成一安装柱2171,该安装柱2171的两侧形成台阶面2173,该安装柱2171的中心进一步开设导通孔2174,以便于所述轴杆2535穿过以防止该限位凸台253倾斜。
组装该限位结构250时,该限位凸台253的支撑端2539容置在该按键251的二卡持部2515之间,每一所述卡持部2515的第一卡持臂2516穿过每一所述限位部2538,所述第一卡持臂2516的第一斜面2517分别抵靠在该限位凸台253的下凸台2538b的第二斜面2538c上,该夹持边2510夹持在该下凸台2538b上,该第一弹性件255弹性抵持在该键体2511的第一面2512及该支撑端2539之间,该第二弹性件257套设在该轴杆2535上且一端抵持于该第一支撑部2536上,另一端抵持于该台阶面2173上。当使用者按压该按键251时,所述第二斜面2538c与所述第一斜面2517相互配合,该沿第一斜面2517的作用力可分解为垂直于该键体2511的推力和与该键体2511平行的下压力。该推力朝向该支撑端2539压缩该第一弹性件255,该下压力作用在该第二斜面2538c上并带动该限位凸台253向下运动,进而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257并脱离所述镜头310;当使用者不再按压该按键251时,该第一弹性件255和该第二弹性件257回复形变并带动该按键251回弹,同时带动该凸柱2531卡入镜头310以防止该镜头310旋转。当该按键251回弹过程中,该夹持边2510夹持在该下凸台2538b上,以防止该按键251回弹过度脱离该第一装配孔216。
所述镜头限位组件100用于锁紧所述镜头310并防止镜头310旋转或从所述相机的机身200的轴向脱落。
请结合参阅图7,所述镜头限位组件100包括弹性元件10、镜头装配圈20和锁紧圈30。所述镜头装配圈20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10上并容置在所述锁紧圈30中,且所述锁紧圈30可相对所述镜头装配圈20转动。
所述弹性元件10包括弹性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弹性本体11上的多个弹性臂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本体11为环状的弹片,所述弹性臂1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弹性臂12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弹性本体11的内侧。具体地,每一所述弹性臂12由所述弹性本体11的内侧沿所述弹性本体11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12包括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3,所述第一端121在所述弹性本体11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123在所述弹性本体11轴线方向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弹性臂12与所述弹性本体11之间形成一间隙13以容置所述锁紧圈30的元件。所述弹性本体11上进一步开设第一定位孔14和卡口16。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口16为所述弹性本体11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口16的形状与所述相机的机身200的所述限位结构250相适应以嵌套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250上。
所述镜头装配圈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3,所述第一端面21朝向所述弹性元件10设置,所述第二端面23背离所述弹性元件10设置。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端面21上开设一第二定位孔211,所述第二定位孔21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4通过所述相机的机身200的一个定位销230串接。具体地,所述相机的机身200上的定位销230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4和所述第二定位孔211从而将所述弹性元件10和镜头装配圈20固定在所述相机的机身200上。所述第一端面21上进一步凹设三个相互间隔的收容槽213,用于收容所述锁紧圈30上的元件。所述第二端面23上设置一贯穿所述第一端面21和所述第二端面23的一装配孔231,所述相机的机身200的限位凸台253穿过所述装配孔231以定位所述镜头310。所述第二端面23上进一步开设四螺栓孔233。所述四螺栓孔233用于使得所述相机的机身200上的四个螺栓240穿过以将所述镜头装配圈20固定在所述相机的机身200上。
所述镜头装配圈20的内壁为平滑的表面,其朝向内侧凸设三个相互间隔的限位部25,每二所述限位部25之间形成一安装部27以便于所述镜头310的卡持体314穿过并安装在所述相机的机身200内。
可以理解,所述弹性臂12,所述收容槽213和所述限位部25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所述锁紧圈30包括本体31、挂钩33和防滑部35,所述挂钩33和所述防滑部35设置在所述本体31的内外两侧。所述本体31为一圆环结构,且所述圆环直径大于所述镜头装配圈20以收容所述镜头装配圈20于其内。所述挂钩33由所述本体31的内侧向内凸设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钩33大致呈“L”型,其包括一体设置的连接部331和弯折部333。所述连接部331与所述本体3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弯折部333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331上另一端平直延伸。所述弯折部333的末端朝向靠近所述弹性臂12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凸缘335,用于抵持所述弹性元件10的弹性臂12。请参阅图8,所述凸缘335朝向所述连接部331的一侧形成一斜面334以连接所述弯折部333与所述凸缘335。请结合参阅图9及图10,当所述弹性元件10和镜头装配圈20收容在所述锁紧圈30内时,所述挂钩33的连接部331和弯折部333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13内,所述凸缘335容置于所述间隙13中并抵持所述弹性臂12。当所述凸缘335相对所述弹性臂12运动并抵持所述弹性臂12时,所述斜面334接触所述弹性臂12,并使得所述凸缘335通过所述斜面334运动从而抵持在所述弹性臂12上,从而保证所述凸缘335与所述弹性臂12配合的流畅性。所述防滑部35可为防滑螺纹,其用于避免使用者转动所述锁紧圈30时出现滑手现象。
请参阅图6,当将所述镜头限位组件100装配在所述固定框210内时,所述弹性元件10通过所述卡口16嵌套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250上,所述镜头装配圈20容置在所述锁紧圈30上并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10上,所述定位销230穿过所述弹性元件10的第一定位孔14及所述镜头装配圈20的第二定位孔211从而串接所述弹性元件10和所述镜头装配圈20;所述限位结构250穿过所述镜头装配圈20的装配孔231并可沿所述限位结构250凸出的方向伸缩,从而定位所述镜头310;所述锁紧圈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镜头装配圈20的外侧且所述挂钩33收容于所述收容槽213内并抵持于所述弹性元件10的弹性臂12上。
请结合参照图11及图12,当将所述镜头310装配入所述镜头装配圈20时,所述卡持体314由所述安装部27处滑入所述镜头装配圈20,随后通过旋转所述镜头310使卡持体314旋转至所述镜头装配圈20的所述限位部25及弹性臂12下方,然后可沿一方向旋转所述锁紧圈30,所述挂钩33的凸缘335由所述弹性臂12的第二端123朝向所述弹性臂12的第一端121滑动,由于所述弹性臂12的第一端121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123在的位置,因此所述凸缘335滑动的同时压迫所述弹性元件10,所述弹性臂12进而压迫所述镜头310的卡持体314以使得所述镜头310朝向所述相机的机身200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所述镜头310锁紧于所述相机的机身200上。当沿相反方向旋转所述锁紧圈30时,所述挂钩33的凸缘335由所述弹性臂12的第一端121朝向所述第二端123滑动,进而释放所述弹性臂12,从而不再锁紧所述镜头310与所述相机的机身200,所述镜头310即可从所述相机的机身200中取出。
可以理解,所述挂钩33的凸缘335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图中所示,仅需高度大于所述弹性臂12的第一端121与所述弹性本体11之间的距离即可。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镜头装配圈20不限于通过螺栓孔与螺栓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相机的机身200上,也可以采用粘胶等方式固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限位组件设有锁紧圈,在拧锁紧圈时,弹性元件受到压迫,从而压紧镜头的卡持部,从而锁紧镜头,防止镜头旋转及轴向脱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机的机身和相机,由于有所述限位组件,镜头与机身可以锁紧,防止镜头旋转及轴向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镜头限位组件,用于限位一镜头,所述镜头外侧设有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限位组件包括:
弹性元件;
镜头装配圈,所述镜头装配圈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镜头装配圈设有限位部和容置槽,所述镜头装配入所述镜头装配圈后,所述卡持部卡持在所述限位部及弹性元件下方;以及
锁紧圈,所述锁紧圈设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凸缘,所述镜头装配圈容置在所述锁紧圈内且所述锁紧圈可绕镜头装配圈转动,所述挂钩容置在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抵持并压迫所述弹性元件,使所述弹性元件压迫所述镜头的卡持部从而锁紧镜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环状的弹片,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性本体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由所述弹性本体的内侧沿所述本体的轴线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弹性本体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凸缘容置在所述间隙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由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运动从而压迫所述弹性元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圈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朝向内侧凸设形成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弯折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弯折部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平直延伸,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弯折部的末端且朝向所述弹性臂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形成一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所述凸缘和所述弯折部。
7.一种相机的机身,其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具有触点基托安装位置,用于装配外侧设有卡持部的镜头,所述触点基托安装位置设置有镜头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限位组件包括:
弹性元件;
镜头装配圈,所述镜头装配圈设置在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镜头装配圈设有限位部和容置槽,所述镜头装配入所述镜头装配圈后,所述卡持部卡持在所述限位部及弹性元件下方;以及
锁紧圈,所述锁紧圈设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凸缘,所述镜头装配圈容置在所述锁紧圈内且所述锁紧圈可绕镜头装配圈转动,所述挂钩容置在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抵持并压迫所述弹性元件,使所述弹性元件压迫所述镜头的卡持部从而将所述镜头锁紧在所述相机的机身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环状的弹片,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性本体和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由所述弹性本体的内侧沿所述本体的轴线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凸缘抵持所述弹性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本体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弹性本体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凸缘容置在所述间隙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圈往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缘由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运动从而压迫所述弹性元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圈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朝向内侧凸设形成的挂钩,所述挂钩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弯折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弯折部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平直延伸,所述凸缘形成于所述弯折部的末端且朝向所述弹性臂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形成一斜面,所述斜面连接所述凸缘和所述弯折部。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上设置一定位销,所述弹性本体上开设第一定位孔,所述镜头装配圈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上进一步设置多个螺栓,所述镜头装配圈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多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对应穿过所述螺栓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进一步包括限位结构,所述弹性本体上开有卡口,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卡口嵌套卡合,所述镜头装配圈进一步开设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设置的装配孔,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穿过所述装配孔以定位所述镜头。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上的外壁朝内开设一第一装配孔,该镜头装配圈朝向该镜头的一侧开设一第二装配孔,该第一装配孔和该第二装配孔相互连通,该限位结构进一步包括按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该按键和该第一弹性件穿过该第一装配孔,该限位凸台和该第二弹性件穿过该第二装配孔。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括键体和凸设于该键体上的二相互间隔的卡持部,每一所述卡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该第一连接臂包括一第一斜面,该第二连接臂包括夹持边,该夹持边由该第一斜面沿与该键体平行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该第一斜面抵靠该限位结构,该夹持边夹持该限位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包括支架,凸柱和轴杆,该支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该凸柱和该轴杆设置在该第一支撑部的相对两侧,该第二装配孔内形成安装柱,该安装柱两侧形成台阶面,该第二弹性件套设在该轴杆上且抵持于该第一支撑部和该台阶面之间,该安装柱上开有导通孔,该轴杆穿过该导通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相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部上部分朝向内侧形成二限位部及支撑端,该第一弹性件抵持于该键体和该支撑端之间,所述限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下凸台形成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抵靠在该第二斜面上,所述卡持部穿过所述限位部,所述夹持边夹持所述下凸台。
20.一种相机,包括镜头,所述镜头包括卡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包括如权利要求7-19项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的机身,所述卡持部卡持在所述相机的机身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底端设置一装配部,所述卡持部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装配部的外壁上。
CN201520331691.3U 2015-05-21 2015-05-21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7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1691.3U CN204807892U (zh) 2015-05-21 2015-05-21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1691.3U CN204807892U (zh) 2015-05-21 2015-05-21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7892U true CN204807892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2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3169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7892U (zh) 2015-05-21 2015-05-21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789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1302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深圳市策维科技有限公司 载盘及通过载盘实现摄像头模组与支架组装的方法
CN110337406A (zh) * 2017-08-30 2019-10-15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云台系统、无人机和无人机系统
CN110911303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易碎管件的固定组件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11741202A (zh) * 2017-10-11 2020-10-02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JP7005841B1 (ja) 2020-08-03 2022-01-24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マウント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1302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深圳市策维科技有限公司 载盘及通过载盘实现摄像头模组与支架组装的方法
CN110337406A (zh) * 2017-08-30 2019-10-15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云台系统、无人机和无人机系统
CN111741202A (zh) * 2017-10-11 2020-10-02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CN111741202B (zh) * 2017-10-11 2021-12-24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CN110911303A (zh) * 2018-09-14 2020-03-24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易碎管件的固定组件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10911303B (zh) * 2018-09-14 2022-05-27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易碎管件的固定组件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JP7005841B1 (ja) 2020-08-03 2022-01-24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マウント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JP2022028500A (ja) * 2020-08-03 2022-02-16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マウント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7892U (zh)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EP3214493B1 (en) Lens limiting assembly, camera body, and camera
US11196900B2 (en) Multi-headed adjustable camera
CN102679285B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其框架单元
CN108700251B (zh) 云台
CN105518527A (zh)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
CN105954958A (zh) 摄像机支架
US10416536B2 (en) Telescopic limiting structure, camera body and camera
CN204178095U (zh) 镜头限位组件、相机的机身及相机模块
CN104500848B (zh) 一种管件固定座
CN108441823A (zh) 一种镜片顶片装置
CN207965316U (zh) 镜头模组
CN208874606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4143143U (zh) 可伸缩的限位结构、相机的机身和相机
CN207528988U (zh) 镜头组件
US20200124226A1 (en) Bracke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6431095U (zh) 一种智能终端支架
CN108893720A (zh) 镜片顶片装置
CN212294877U (zh) 一种新型龙头管脚的组合结构
US9052060B1 (en) Tripod with storage structure
CN205656325U (zh) 一种适用于多光谱的光阑组件
CN213982731U (zh) 旋转式led显示屏
CN212077721U (zh) 一种可拆装底座
CN210572979U (zh) 一种单液晶投影机专用镜头
CN211741687U (zh) 一种单液晶投影机专用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