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97920U - 筋膜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筋膜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97920U
CN204797920U CN201520399115.2U CN201520399115U CN204797920U CN 204797920 U CN204797920 U CN 204797920U CN 201520399115 U CN201520399115 U CN 201520399115U CN 204797920 U CN204797920 U CN 204797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stiching instrument
localizer
statement
federally sponso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91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nruib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EALTHYPOWER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EALTHYPOWER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EALTHYPOWER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91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97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97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97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筋膜缝合器,包括定位器、引线针;定位器包括:定位器主体,设置于定位器本体远端的一对展翼,及与展翼可拆卸连接的联动件;联动件包括:设置于定位器本体近端的拉环,贯穿定位器本体设置,且用于连接拉环和展翼的连接拉杆;其中,拉环沿着所述定位器主体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通过驱动连接拉杆控制所述展翼的打开或闭合;筋膜缝合器还包括一锁定件,锁定件设置于联动件与定位器本体之间,用于限制联动件相对定位器本体朝向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锁定件,限制所述筋膜缝合器在使用过程中,联动件相对定位器本体的位置,进而控制展翼的打开或闭合,有效增加筋膜缝合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筋膜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筋膜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痛苦小的优点,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该手术的治疗。
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需要先设置3~5个大小直径为5~10mm贯穿腹壁组织的穿刺通道,使得手术器械能够从这些穿刺通道进入腹腔或者胸腔实施手术。手术结束在去除手术器械后,需要将这些穿刺通道进行缝合,以便伤口顺利愈合。
目前,一般使用的筋膜缝合器,包括定位器,与所述定位器配合使用的引线针;所述定位器包括:定位器主体,设置于定位器本体远端的一对展翼,及与所述展翼可拆卸连接地联动件。在将所述定位器插入腹壁,进而在腹腔内借由联动件打开展翼后,由于操作者的失误,往往会触动联动件继续运动,如此,在患者腹壁内,所述定位器的展翼会出现意外闭合的状况,进而在缝合未完成时,引发比较严重的医疗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筋膜缝合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筋膜缝合器,包括:
定位器,与所述定位器配合使用的引线针;
所述定位器包括:定位器主体,设置于定位器本体远端的一对展翼,及与所述展翼可拆卸连接的联动件;
所述联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器本体近端的拉环组件,贯穿所述定位器本体设置,且用于连接所述拉环组件和所述展翼的连接拉杆;
其中,拉环组件沿着所述定位器主体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通过驱动连接拉杆控制所述展翼的打开或闭合;
所述筋膜缝合器还包括一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定位器本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筋膜缝合器还包括锁定标识,所述锁定标识用于标记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的运动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标识包括: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的指示标志,以及与所述指示标志配合使用,并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的指示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凹槽,以及和所述锁定凹槽配合的锁定凸台,所述锁定凹槽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所述锁定凸台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凹槽,以及和所述锁定凹槽配合的锁定凸台,所述锁定凹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拉杆、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所述锁定凸台设置于所述连接拉杆、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凹槽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锁定通道、第二锁定通道,以及与所述定位器本体的中轴线同向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锁定通道和所述第二锁定通道的第三移动通道,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过程中,所述锁定凸台始终处于所述锁定凹槽内;
所述锁定凸台处于所述第一锁定通道或所述第二锁定通道时,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静态固定;
所述锁定凸台处于所述第三移动通道时,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为一圆柱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的远端面形成一导向脊,所述导向脊的形成方向面对所述第一锁定通道、第二锁定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筋膜缝合器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定位器本体之间,用于保持所述联动件始终沿所述定位器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定位器本体同向设置的限位滑轨、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轨设置于所述联动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所述限位滑槽设置于所述联动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
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过程中,所述限位滑轨的至少一部分始终处于所述限位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筋膜缝合器,通过增加锁定件,限制所述筋膜缝合器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展翼的打开或闭合,有效增加所述筋膜缝合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有助于缝合过程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筋膜缝合器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筋膜缝合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3中拉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3中形成定位器主体其中一半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C是图1所述筋膜缝合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1所述筋膜缝合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1所述筋膜缝合器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C是图1所述筋膜缝合器的俯视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结合图1、图2所示,筋膜缝合器用于对腹腔镜手术留下的穿刺通道进行缝合,所述筋膜缝合器包括定位器10以及和定位器10配合使用的引线针20。
定位器10包括细长且为空心管状结构的定位器主体11、位于定位器主体11远端的一对展翼13,以及与展翼13可拆卸连接、且用于调节展翼13形态的联动件(未标示);所述联动件包括:设置于定位器主体11近端的拉环组件15,贯穿定位器主体11设置,且用于连接拉环组件15和展翼13的连接拉杆17。
引线针20包括手柄21、由手柄21处延伸的刺针23,以及设置于刺针23远端的针尖25,针尖25处设有用于导引缝合线的开口槽(未图示),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引线针20的远端,以在引线针20与定位器10配合过程中,将引线针20携带的缝合线留置于定位器10上。
定位器主体11设有供设引线针20活动的通道,具体的,定位器主体11上对称分布有第一通道191及第二通道(未图示),第一通道191及所述第二通道交叉设置,其中,第一通道191具有连通定位器主体11两侧外表面的第一入口(未图示)及第一出口(未图示),第二通道具有沿定位器主体11两侧外表面的第二入口(未图示)及第二出口(未图示),其中,所述第一入口及所述第二出口位于定位器主体11的同侧,所述第二入口及所述第一出口位于定位器主体11的另一同侧。所述筋膜缝合器处于闭合状态下,一对展翼13相对连接拉杆17平行,所述筋膜缝合器处于打开状态下,一对展翼13相对连接拉杆17垂直,引线针20携带缝合线一端穿入第一通道191或所述第二通道其中之一,在从其相应的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穿出后,再从相应的第一入口或第二入口抽离,此时,所述缝合线留置于定位器主体11上;进一步的,重复上述过程,引线针20携带缝合线另一端穿入及穿出所述第二通道或第一通道191其中另一,如此,使缝合线的两端分别从不同通道的相应入口进入,且留置于不同通道的相应出口外,即留置于定位器主体11的远端,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中,若该筋膜缝合器作用于腹壁组织,在所述筋膜缝合器抽离所述腹壁组织后,则该缝合线会对腹壁组织的缺口进行打结缝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器主体11可由两个相互分离的壳体拼接而成,在拼接过程中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91及第二通道,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连接拉杆17的的远端还具有一对夹片171,一对展翼13夹持于一对夹片171之间。
展翼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31及第二端133,第一端131可拆卸连接于夹片171,第二端133上开设有通孔1331,通孔1331内较佳填充有硅胶垫1333,硅胶垫1333用于将穿过通孔1331的缝合线夹紧;展翼13的第一端131还设有滑槽1311,夹片171于滑槽1311内滑动实现展翼13的打开和闭合。
引线针20携带缝合针穿入第一通道191或第二通道后,引线针20经通孔1331中的硅胶垫1333穿出,并在抽离相应通道后,将缝合线留置于硅胶垫1333远端面外。
定位器主体11的外表面布置有刻度区域193,刻度区域193包括初始刻度1931及由初始刻度1931朝向定位器主体11远端延伸的读数区域1933。
结合图3所示,定位器主体11穿透待缝合的腹壁组织30后,引线针携带缝合线从定位器主体11的相应通道穿刺入腹壁组织30,并在腹壁组织30上先后形成进针口31及出针口33。
其中,初始刻度1931与进针口3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依据出针口33对应所述读数区域1933的当前读数定义为所述缝合器的缝合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筋膜缝合器使用过程中,具有几个状态。
结合图1所示,初始状态下,筋膜缝合器处于闭合状态时,一对展翼13相应处于闭合状态,一对展翼13相互靠拢且基本平行于定位器主体11的轴线。
结合图3所示,操作者驱动拉环组件15朝向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拉动过程中,拉环组件15带动连接拉杆17同时朝向缝合器的近端移动,进而连动一对展翼13朝向定位器主体11的两侧展开;筋膜缝合器完全打开状态下,一对展翼13基本垂直于定位器主体11的轴线并分别位于定位器主体11的两侧,且展翼13上的通孔1331位于第一通道191或第二通道的延长线上,以便于引线针20从第一通道191或所述第二通道导入通孔1331后,缝合线可以在穿刺过程中顺利被通孔1331内的硅胶垫1333夹紧,进一步的,在引线针20抽离相应通道后,将缝合线留置于硅胶垫1333的远端面外,从而确保胸腹膜深部的筋膜层的缝合。
结合图4A、4B、4C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拉环组件15包括拉环组件主体151,以及设置于拉环组件主体151近端的拉环153,操作者抽移拉环153以控制拉环组件15沿定位器主体11的轴向自其远端向其近端移动,按压拉环153使其沿定位器主体11的轴向自其近端向其远端移动,拉环组件主体151的远端与连接拉杆17的近端连接,控制连接拉杆17沿定位器主体11的轴向移动,进而控制展翼13的打开或闭合。
其中,所述联动件与定位器主体11之间还设置有锁定件(未图示),所述锁定件可以实现联动件相对定位器主体11的锁定和解锁,进而限制一对展翼13的打开或闭合。
当所述联动件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联动件被锁定件限制而不能沿着定位器主体11的轴线朝向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一对展翼13也无法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联动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联动件可沿着定位器主体11的轴线朝向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同时,带动展翼13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本示例中,为了方便操作者观察上述锁定和解锁状态,所述筋膜缝合器上还设置一锁定标识(未图示),所述锁定标识用于标记所述联动件相对定位器主体11的运动状态。所述锁定标识包括:设置于拉环组件15或定位器主体11上、用于指示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的指示标志1551,以及设置于拉环组件15或定位器主体11其中另一上的指示线1553。本示例中,为了适应操作者的感官习惯,指示标志1551为锁定标志和解锁标志,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凹槽1571,以及和锁定凹槽1571配合的锁定凸台1573,锁定凹槽1571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15、所述定位器主体11其中之一上,锁定凸台1573设置于拉环组件15、定位器主体11其中另一上。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凹槽1571还可以设置于连接拉杆17、定位器主体11其中之一上,锁定凸台1573设置于连接拉杆17、定位器主体11其中另一上。
通过锁定凹槽1571、锁定凸台1573的配合,实现联动件相对于定位器主体11的锁定及解锁。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件包括:开设于拉环组件主体151的外壁上的锁定凹槽1571,以及开设于定位器主体11内壁上的锁定凸台1573。
所述锁定凹槽157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锁定通道15711、第二锁定通道15713,以及与定位器主体11的中轴线同向设置,且连通第一锁定通道15711和第二锁定通道15713的第三移动通道15715,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主体11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过程中,锁定凸台1573始终处于锁定凹槽1571内;锁定凸台1573处于第一锁定通道15711或第二锁定通道15713时,所述联动件相对定位器主体11静态固定;锁定凸台1573处于第三移动通道15715时,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主体11朝向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锁定凸台1573为凸设于定位器主体11内壁上的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锁定凸台1573滑入第一锁定通道15711、第二锁定通道15713,锁定凸台1573的远端面形成一导向脊15731,导向脊15731的形成方向面对第一锁定通道15711、第二锁定通道15713。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凸台1573的形状可为多种,例如半球体,其半球底面设置于定位器主体11或所述联动件上,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持所述联动件始终沿定位器主体11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筋膜缝合器还包括一限位件(未图示),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联动件与定位器主体11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滑轨1591,及与限位滑轨1591配合的限位滑槽1593,限位滑轨1593设置于所述联动件、定位器主体11其中之一上,限位滑槽1593设置于所述联动件、定位器主体11其中另一上;且限位滑槽1593、限位滑轨1591的轴线与定位器主体11的轴线平行。所述联动件相对定位器主体11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过程中,限位滑轨1591的至少一部分始终处于限位滑槽1593内。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滑轨1591的数量和限位滑槽1593的数量之比为1:2、或2:1。例如:限位滑轨1571的数量设置为1个,那么限位滑槽1593的数量设置为2个,锁定凸台1573处于第一锁定通道15711、第二锁定通道15713时,限位滑轨1571处于其中的同一条限位滑槽中,锁定凸台1573处于第三移动通道15715时,限位滑轨1571处于另一条限位滑槽1573中,进而在所述联动件相对定位器主体11运送过程中,实现导向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筋膜缝合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限位件的数量可设置为两组,且该两组限位件沿所述定位器主体11的轴向镜像设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多于两个,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筋膜缝合器,通过增加锁定件,限制所述筋膜缝合器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主体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展翼的打开或闭合;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与所述锁定件配合使用的锁定标识,方便操作者观察锁定件的状态;进一步的,通过增加限位件,还可以保证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主体的运动方向,有效增加所述筋膜缝合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有助于缝合过程的顺利进行。
结合图5A、5B、5C所示,拉环153的近端设置一抵接部154,定位器主体11上、靠近定位器主体11的近端设置一拉持部111,抵接部154和拉持部111分别处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内;初始状态下,展翼13相对定位器主体11闭合,抵接部154到拉持部111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60mm-65mm,操作者的单手掌心抵靠在抵接部154的近端面上,与所述掌心同面的手指指面抵靠在拉持部111的远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器主体11近端形成一中空圆锥台状的握持部113,握持部113的横截面自其近端向其远端逐渐缩小,其远端横截面与定位器主体11的横截面大小相等,拉持部111形成于握持部113的近端面上,定位器主体11、拉持部111、握持部113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握持部113的外壁面凹设有夹持槽1131,夹持槽1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初始状态下,展翼13相对定位器主体11闭合,所述手指的侧面抵靠在夹持槽1131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夹持槽1131的数量为2个,沿所述握持部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夹持槽1131圆滑过渡形成于握持部113上,两个夹持槽1131的槽底连线长度小于定位器主体11的截面直径。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夹持槽1131可以按照操作者的手指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握持部113的截面直径还可以设置为从其近端向其中间逐渐缩小,从其中间向其远端逐渐增大,其中间截面直径小于定位器主体11的截面直径,其两端截面直径均大于定位器主体11的截面直径,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拉持部111整体为圆形,其直径大于握持部113的最大截面直径,以方便操作者的手指抵靠。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拉持部111的形状为椭圆形,拉持部111的最大直径延伸方向与两个夹持槽1131的中心连线相互平行,即操作者握持所述筋膜缝合器时,其手指的侧面抵靠在夹持槽1131上,其手指的指面抵靠在拉持部111最大直径形成的远端面上。如此,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方便操作者握持该筋膜缝合器。
进一步的,将拉持部111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小直径的比值设置为大于1:0.9,将拉持部111的最小直径设置为大于握持部113的最大截面直径。
进一步的,将拉持部111的最大直径与定位器主体11的截面直径的比值设置为大于1:0.5。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54形成于拉环153的近端,抵接部154整体为圆形,其直径大于拉环153的截面直径。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拉持部111的直径与抵接部154的直径的比值介于1:0.5和1:0.9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54为椭圆形,抵接部154的最大直径与其最小直径的比值大于1:0.9,且抵接部154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拉环153的截面直径。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拉持部111的最小直径与抵接部154的直径的比值介于1:0.5和1:0.9之间。
进一步的,抵接部154的近端还延伸有弧形按压面1541,以方便操作者抵靠。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54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但其整体形状优选为具有曲线边缘的形状,如此,避免操作者的手掌受到意外刮伤,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筋膜缝合器,通过限定所述抵接部到所述拉持部的距离,方便操作者单手操作所述筋膜缝合器,进一步的,对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拉持部的形状进行限定,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有效增加操作者在使用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有助于缝合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筋膜缝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拉环组件15上的指示标志1551为锁定标志,且与指示线1553对齐,此时,锁定凸台1573处于第一锁定通道15711,展翼13处于闭合状态。
进一步的,操作者选择将手掌抵持抵接部154、手指指面抵接拉持部111的远端面,两手指侧面夹抵夹持槽1131,将定位器10插入腹壁组织30。
进一步的,扭转拉环组件15,将拉环组件15上指示标志1551为解锁标志与指示线1553对齐,此时,锁定凸台1573处于第三移动通道15713中,可提拉拉环组件15,使展翼13由闭合状态逐渐转换为打开状态;
当锁定凸台1573提拉到第二锁定通道15713齐平时,展翼13处于完全打开且锁定的状态,此时,扭转拉环组件15,使锁定凸台1573进入到第二锁定通道15713,将展翼13锁定在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提拉整个定位器,使展翼13的外避免抵接在腹壁组织上,此时,可通过内窥镜读取当前刻度,当前刻度不符合要求时,通过调整定位器的位置使其符合手术需求,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进一步的,引线针20携带缝合线从第一通道191或所述第二通道穿刺入腹壁组织,并最终插入到硅胶垫1333的远端面外,当引线针20从相应通道脱离时,缝合线被置留于硅胶垫1333的远端面,重复该步骤,引线针20携带缝合线的另一端从第一通道191或所述第二通道其中另一穿刺入腹壁组织,引线针20再次脱离定位器时,缝合线的两个端部交叉置留于硅胶垫1333的远端面外。
进一步的,驱动拉环组件15向定位器本体的远端移动,进而将展翼13切换至闭合状态,从腹壁组织内拉出定位器,将缝合线的两端拉紧固定,缝合线会将腹壁组织的开口自动缝合,完成缝合过程。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筋膜缝合器,包括:
定位器,与所述定位器配合使用的引线针;
所述定位器包括:定位器主体,设置于定位器本体远端的一对展翼,及与所述展翼可拆卸连接的联动件;
所述联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器本体近端的拉环组件,贯穿所述定位器本体设置,且用于连接所述拉环组件和所述展翼的连接拉杆;
其中,拉环组件沿着所述定位器主体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通过驱动连接拉杆控制所述展翼的打开或闭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筋膜缝合器还包括一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定位器本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膜缝合器还包括锁定标识,所述锁定标识用于标记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的运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标识包括: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的指示标志,以及与所述指示标志配合使用,并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的指示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凹槽,以及和所述锁定凹槽配合的锁定凸台,所述锁定凹槽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所述锁定凸台设置于所述拉环组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凹槽,以及和所述锁定凹槽配合的锁定凸台,所述锁定凹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拉杆、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所述锁定凸台设置于所述连接拉杆、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凹槽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锁定通道、第二锁定通道,以及与所述定位器本体的中轴线同向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锁定通道和所述第二锁定通道的第三移动通道,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过程中,所述锁定凸台始终处于所述锁定凹槽内;
所述锁定凸台处于所述第一锁定通道或所述第二锁定通道时,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静态固定;
所述锁定凸台处于所述第三移动通道时,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一圆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远端面形成一导向脊,所述导向脊的形成方向面对所述第一锁定通道、第二锁定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膜缝合器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联动件与所述定位器本体之间,用于保持所述联动件始终沿所述定位器本体的轴线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筋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定位器本体同向设置的限位滑轨、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轨设置于所述联动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之一上,所述限位滑槽设置于所述联动件、所述定位器本体其中另一上;
所述联动件相对所述定位器本体朝向所述筋膜缝合器的近端或远端移动过程中,所述限位滑轨的至少一部分始终处于所述限位滑槽内。
CN201520399115.2U 2015-06-10 2015-06-10 筋膜缝合器 Active CN204797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9115.2U CN204797920U (zh) 2015-06-10 2015-06-10 筋膜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9115.2U CN204797920U (zh) 2015-06-10 2015-06-10 筋膜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97920U true CN204797920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8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9115.2U Active CN204797920U (zh) 2015-06-10 2015-06-10 筋膜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9792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2979A (zh) * 2016-06-30 2016-09-28 鲍平云 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
CN106214196A (zh) * 2016-07-20 2016-12-14 江苏三联星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部筋膜缝合器
CN106725667A (zh) * 2016-11-21 2017-05-31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微创筋膜闭合器
CN109091181A (zh) * 2018-06-22 2018-12-28 德清朗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保护结构及筋膜吻合器
CN111631770A (zh) * 2020-07-01 2020-09-08 霍会芳 一种双针并发式筋膜缝合器
CN113967040A (zh) * 2021-10-29 2022-01-25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腹腔镜取物袋的限位装置
CN117159058A (zh) * 2023-09-05 2023-12-05 南京思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钮结构及缝合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2979A (zh) * 2016-06-30 2016-09-28 鲍平云 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
CN106214196A (zh) * 2016-07-20 2016-12-14 江苏三联星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部筋膜缝合器
CN106214196B (zh) * 2016-07-20 2018-12-04 江苏三联星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部筋膜缝合器
CN106725667A (zh) * 2016-11-21 2017-05-31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微创筋膜闭合器
CN106725667B (zh) * 2016-11-21 2019-04-26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微创筋膜闭合器
CN109091181A (zh) * 2018-06-22 2018-12-28 德清朗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保护结构及筋膜吻合器
CN111631770A (zh) * 2020-07-01 2020-09-08 霍会芳 一种双针并发式筋膜缝合器
CN113967040A (zh) * 2021-10-29 2022-01-25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腹腔镜取物袋的限位装置
CN113967040B (zh) * 2021-10-29 2023-11-0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腹腔镜取物袋的限位装置
CN117159058A (zh) * 2023-09-05 2023-12-05 南京思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钮结构及缝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7920U (zh) 筋膜缝合器
US11559296B2 (en)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 suture to a bone
JP6726247B2 (ja) 解剖学的組織を縫合するための縫合装置及び方法
US5350385A (en) Surgical stab wound closure device and method
US77714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ture in a passageway
CN104887283A (zh) 筋膜缝合器
US20050090841A1 (en)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needle dock
KR101580098B1 (ko) 외과수술 봉합장치 및 이와 함께 사용되는 도구들
CN208048754U (zh) 一种缝合器
CN104684490B (zh) 用于逼近组织的方法和装置
CA2928615C (en)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10448939B2 (en) Fascial closure device
CN204797923U (zh) 筋膜缝合器
JP7083652B2 (ja) 外科手術用創傷閉鎖装置
CN204797921U (zh) 筋膜缝合器
US9510823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ound closure
CN212118209U (zh) 一种深部硬脑膜缝合工具
CN206565981U (zh) 一种跟腱缝合器
CN104758016A (zh) 一种张力可调式皮内手术缝线固定器
CN106388887A (zh) 一种跟腱缝合设备
CN204931753U (zh) 腹壁全层缝合器
CN204797924U (zh) 深筋膜缝合器
CN205144633U (zh)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EP3621527A1 (en) Fascial closure device
US1123469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osing a port site inci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00 block B, 26 Huashan Middl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jianruib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utang Town, Jiangsu city of Changzhou Province, 213001 New Road No. 256 Jiangsu Wujin Science Park building 7A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EALTHYPOWER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