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4633U -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 Google Patents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44633U CN205144633U CN201520203955.7U CN201520203955U CN205144633U CN 205144633 U CN205144633 U CN 205144633U CN 201520203955 U CN201520203955 U CN 201520203955U CN 205144633 U CN205144633 U CN 2051446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thoracic
- incision
- closing member
- bre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手术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包括外套管、针芯及钩针。本实用新型使诸多进针、出针等操作过程存在视觉死角、需要术者在盲视下、凭经验、“盲目操作”的传统关胸缝合过程,尤其是较困难的关胸手术缝合等操作,包括视野、操作空间等更加受限的切口两端的缝合,以及切口小到“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的胸部小切口的缝合,全部简化为简单的“穿针、引线”的过程,并且可在直视下完成,进针点、出针点、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均可以准确地掌控,从而使关胸手术缝合,更加方便、快捷,更见确切、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手术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背景技术:
胸壁切口的关胸缝合,通常需要作骨性胸壁的跨肋间间断缝合。现在通常的胸壁切口缝合方法是,左手持镊子,右手把持持针器夹持手术缝合针,自胸壁切口的一侧胸壁外进针、刺入胸腔内;左手持镊子,自胸壁切口伸入胸腔内,把持住缝针;右手松开持针器;然后左手持镊子或血管钳伸入胸腔内,在盲视下,凭经验,寻找到针尖,把缝针拉入胸腔内;或左手把持住针尖,右手将持针器自胸壁切口伸入胸腔内,在左手配合下,在盲视下,凭经验,夹持住缝针,将缝针、缝线拉入胸腔内,再继续将缝针自胸腔内、从拟缝合胸壁切口处再拿到胸腔外;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前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其流程为:用左手持镊子夹持缝针前部,右手松开持针器;右手把持持针器重新夹持缝针的适当部位(后部),完成手术缝针角度、夹持位置等的调整;左手持镊子配合,右手把持持针器,将缝针自胸壁外、自手术拟缝合切口,再送回到胸腔内;移动到拟缝合切口的另一侧,在盲视下,凭经验,在胸腔内、在胸壁内侧选择相应的、合适的进针点,右手把持持针器将缝针伸入胸腔内,自胸壁内侧刺入胸壁、肋间肌;右手继续送针动作,将手术缝针于拟定的、合适的出针点,推出到胸壁外;左手持镊子夹持住已穿出胸壁的针尖;右手松开胸腔内的持针器,将持针器自胸腔内、自拟缝合切口,拿出到胸壁外;右手把持持针器,在左手配合下,右手用持针器夹持住露出胸壁外的缝针前部或针尖;右手把持持针器用力将手术缝针自胸腔内、胸壁内拉出,同时拉出手术缝线,从而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从而整体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全部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及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
胸部切口的特殊之处在于,骨性胸壁坚硬,很难变形,胸部切口相对深邃,视野受限,尤其是胸腔内胸壁下出针点、进针点,几乎是盲区;无论是胸腔内出针、还是胸腔内进针,胸腔内操作部分,都很受限;在缝合切口两端时,缝合更受限;在胸部小切口手术操作时,这种关胸缝合,就变得更加困难,胸腔内的出针、进针,几乎都是在不能直视的情况下完成,既费时、费力,更是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目前,临床外科手术用缝针主要为金属制、弯针,约1-3厘米跨度,拔针器具使用镊子、小止血钳等直接或辅助持针器拔出,基本适用于大部分手术缝合用;但在很多胸外科手术的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关闭胸部切口的缝合中,现有缝合针具略嫌短小,相应的拔针辅助器具如镊子或小止血钳等,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夹持不很牢固,甚至夹持、拔出缝针等操作较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关胸缝合的需要;而且如前文所述,胸腔内操作部分,包括从胸腔内拔出缝针时,以及自胸腔内进针、胸壁出针时,都存在不可克服的视觉死角,使关胸时胸部切口的缝合,成为胸外科手术的一个主要的限时步骤,并成为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缝闭胸部切口两端的时候,特别是在缝闭胸部微创小切口的时候,往往费时、费力,甚至缝合不满意,造成关胸效果不满意,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关胸止血不彻底,造成术后出血、进行性血胸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因此,目前的关胸缝合方法,至少有四处不令人满意之处:
一是金属缝针较短,对于胸部切口的大跨度的跨肋间间断缝合而言,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总让术者感到缝合不顺手,甚至很别扭;
二是完成缝针操作的过程相对繁琐,需要左、右手反复多次伸入胸腔内,而且胸腔内的操作,多数情况下又是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
三是完成胸壁外进针、胸腔内出针后,时有需要术者空手将手或手指伸入胸腔内,寻找针尖的状况发生,时有针尖刺伤术者手指的情况发生;
四是完成胸腔内胸壁内进针、胸壁外出针时,也多是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胸壁内进针点”、“胸壁外出针点”都很难精确掌控、时有出针位置不满意,尚需要将缝针再退回到胸腔内,重新再一次在盲视下,再一次凭经验,重新完成自胸腔内胸壁进针、胸壁外出针的操作过程。
对于胸部切口两端的缝合而言,上述操作会更加不顺手。缝合切口两端时,由于操作空间更狭小、加之骨性胸壁在此处顺应性更差、视野更加受限,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通过繁琐的“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就变得更加地不顺手,“更加别扭”,更多需要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缝合过程,平添了更多的盲目性,更加费时、费力,甚至缝合不满意,造成关胸效果不满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导致术后持续漏气、肺泡瘘、关胸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进行性血胸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对于缝合胸部小切口时,同样由于切口变小(约10厘米),骨性胸壁顺应性变得更小,小到术者的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内,手术操作空间显著受限,视野显著受限,采用需要两只手配合、反复伸入胸腔内出针、进针的传统关胸缝合方法,几乎更加难以满意地完成骨性胸壁的跨肋间间断结节缝合,从而使微创小切口手术在本来不必要过多关注的步骤费时、费力,甚至关胸不满意,引起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
总体而言,现在常规的关胸手术缝合方法,一直存在一定的弊端,既延长手术关胸缝合时间,又有可能影响缝合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胸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求改进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目的在于用于关胸手术切口缝合时的穿针引线,使胸部切口的关胸缝合,流程更加简单,操作更加容易,更多在直视、可控下操作,更加安全、省时、顺利,最大限度地避免盲视下操作的盲目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并发症、从而更好地保护病人,也最大限度地保护术者免受缝针刺伤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包括外套管、针芯及钩针。
所述外套管由套管帽(2)及中空的套管(3)二部分构成;套管帽(2)的上孔(1),与套管(3)的下孔(4)上下贯通。
所述外套管下孔(4)为0度或45度角。
所述针芯,由针芯帽(5)、针芯主体(6)及针尖(7)三部分构成;针尖(7)的形状为圆锥针尖或圆柱45度截面斜坡形。
所述的针芯与外套管之间要紧密贴合,又要保证针芯通行顺畅;
所述的钩针,由钩针帽(8)、针杆(9)及针钩(10)构成;
所述的外套管、针芯及钩针可分别设置长短不同的多套装置组合,根据不同的切口情况配合使用。
所述的外套管、针芯及钩针由金属或医用PC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简化缝合的操作流程。使用本装置,使“胸壁外进针、胸腔内出针,然后胸腔内进针、胸壁外出针”,这一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完成关胸缝合“第一针”(每一针)所需要的第一步骤“进针、进线”、第二步骤“出针、出线”两个步骤不同的操作流程,全部统一、简化为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即“肋间隙穿刺、插入钩针、拔除钩针”即可完成穿针、引线;
2.胸壁内出针点更容易掌控。使用本装置,可以将传统关胸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第一步骤“进针、进线”、即“胸腔外胸壁外进针、胸腔内胸壁出针”,完全转化为一个更为简单的流程,即“肋间隙穿刺、插入钩针、拔除钩针”即可完成穿针、引线。使用本装置相当于使用直针,相对于使用现有的较短的弯针而言,胸壁外直视下就可判断出针路经,并很容易调整出针角度、进针深度,很容易地配合完成胸腔内的操作;
3.胸壁外出针点更容易掌控。使用本装置,可以将传统关胸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第二步骤“出针、出线”、即“胸腔内胸壁进针、胸腔外胸壁外出针”,完全转化为前述同样一个简单的流程,即“肋间隙穿刺、插入钩针、拔除钩针”即可完成穿针、引线。使用本装置相当于使用直针,并且用“自胸壁外进针”,代替“从胸腔内胸壁进针”,更容易操作;而且“胸壁外进针点”即为传统缝合方法的“胸壁外出针点”,很容易精确掌控,完全克服传统缝合方法“胸壁内进针点”、“胸壁外出针点”都很难精确掌控、甚至需要反复退针、重新进针、出针的弊端;
4.胸腔内操作流程更简化。传统方法,左右手交替伸入胸腔内,相对繁琐;相比之下,本方法明显简单、易操作,胸腔内只有“挂线”一个操作步骤,即将手术缝线挂在针钩上,仅此而已,可以很容易地、在直视下完成;
5.胸腔内操作流程可在直视下完成,步骤更少,操作更容易,更准确,更安全,可谓天壤之别。传统方法,胸腔内的操作,包括胸腔内的拔针,以及胸腔内的进针,基本在盲视下、凭经验完成。使用本装置,明显简化步骤,显著降低操作难度,胸腔内操作只是简单的挂线一个步骤(随后胸壁外拔针即可完成穿孔引线了),而且钩针的挂线、随后的引线等过程,全部可在直视下、更加准确、安全地完成,因此说,可谓天壤之别;
6.更大程度减少由于传统缝针缝合引起的并发症,保证病人更安全。传统方法,由于胸腔内操作基本为盲视状态下、凭经验来完成,缝针容易误伤胸腔内组织,如刺伤肺组织、血管等引起相应的肺组织破损漏气、刺破肋间血管出血等并发症;而使用本装置,胸腔内、外的操作过程均在直视下完成,操作步骤更简单,操作方法更容易,进针、出针定位更准确,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的调整,很容易掌控,可保证针尖全部在直视下,完成操作过程,最大限度保证病人安全,整体过程更安全,几乎可避免前述的传统缝合方法可能引起的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7.更大程度保护了术者的安全。传统缝合方法,时有需要术者空手将手或手指伸入胸腔内、空手摸针、寻针的状况发生,术者被针尖刺伤,时有发生;使用本装置,可完全避免术者空手摸针、寻针这一危险动作,最大限度保护术者安全。
8.本实用新型对于胸部切口两端的缝合时的优势:当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需要术者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时,由于缝合切口两端时,操作空间更狭小、加之骨性胸壁在此处顺应性更差、视野更加受限,就使得关胸缝合变得更加地“不顺手”,“更加别扭”,更多需要“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缝合过程,平添了更多的盲目性,更加费时、费力,甚至缝合不满意,造成关胸效果不满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导致术后持续漏气、肺泡瘘、关胸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进行性血胸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弊端,完全可在直视下完成穿针、引线的过程,可以很准确的掌控进针点、出针点,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使手术切口两端的缝合变得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9.本实用新型对于缝合胸部小切口时的优势:当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需要术者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时,由于胸部小切口手术时切口显著变小(约10厘米,只有传统手术切口长度的1/3或1/4),骨性胸壁顺应性变得更小,切口小到术者的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内,手术操作空间显著受限,视野显著受限,几乎更加难以满意地完成骨性胸壁的跨肋间间断结节缝合,从而使微创小切口手术在本来不必要过多关注的步骤费时、费力,甚至关胸不满意,引起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弊端,完全可在直视下完成穿针、引线的过程,可以很准确的掌控进针点、出针点,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使微创小切口的关胸缝合变得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套管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钩针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芯与外套管组合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钩针与外套管组合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挂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针、引线操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引线出操作图;
图中:1、上孔,2、套管帽,3、套管,4、下孔,5、针芯帽,6、针芯主体,7、针尖,8、钩针帽,9、针杆,10、针钩,11、手术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际操作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针芯及钩针。外套管由套管帽2及中空的套管3二部分构成;套管帽2的上孔1,与套管3的下孔4上下贯通。外套管下孔(4)为0度或45度角。
针芯,由针芯帽5、针芯主体6及针尖7三部分构成;针尖7的形状为圆锥针尖或圆柱45度截面斜坡形。针芯与外套管之间要紧密贴合,又要保证针芯通行顺畅;钩针,由钩针帽8、针杆9及针钩10构成;外套管、针芯及钩针可分别设置长短不同的多套装置组合,根据不同的切口情况配合使用。外套管、针芯及钩针由金属或医用PC材料制成。
如图1-8所示,关胸手术等缝合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完成穿针引线,使“胸壁外进针、胸腔内出针,然后胸腔内进针、胸壁外出针”,这一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完成关胸缝合“第一针”(每一针)所需要的第一步骤“进针、进线”、第二步骤“出针、出线”两个步骤不同的操作流程,全部统一、简化为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即“肋间隙穿刺、插入钩针、拔除钩针”即可完成穿针、引线;
使用直视下、简单、安全的新方法,代替传统的盲视下、凭经验完成的繁琐的、容易误伤病人、误伤术者的老方法;
将所用针芯插入外套管中,刺入胸壁肋间隙进入胸腔;拔除针芯后,插入钩针;将手术缝线挂在针钩上,拔出针钩,即可将手术缝线自胸腔内引出到胸壁外,完成一次穿针引线的操作。
具体表述为:
1.术者使用示意图2所示之针芯,插入示意图1所示之外套管中,如示意图4所示;
2.术者将示意图4所示之针芯及外套管复合体,自胸壁拟定缝合进针点刺入肋间隙进入胸腔;穿刺过程无需器械辅助,单手拇指加食指,或并用中指,很轻松地、很容易地即可拿起、把持住针芯及外套管复合体;胸腔内的出针点、针芯尖部很容易掌控,可将针芯尖部完全置于直视下,并可根据需要很容易地调整针芯尖部位置、角度;单手即可轻松掌控;
3.拔出针芯,将示意图3所示之钩针,插入示意图1所示之外套管中,如示意图5所示,将示意图3所示之钩针送入胸腔;同样,单手即可轻松掌控针尖的位置、方向,使其完全轻松地控制在术者直视范围内,从而避免副损伤;
4.如示意图6所示,术者用另一只手将手术缝线11递入胸腔内,直视下将手术缝线轻巧、准确地挂在钩针的针钩10上;
5.如示意图7所示,轻松提拉针钩10,即可将缝线提拉入外套管中,并继续向胸腔外提拉;
6.如示意图8所示,手术缝线11可轻松地提拉到胸腔外、胸壁外;
7.夹住手术缝线的胸腔内部分,单手直接拔出外套管,只留下手术缝线自胸腔内被拉出至胸壁外,钳夹固定留待打结;
8.完成传统手术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第一步骤“进针、进线”;
简单重复上述流程,即可完成传统手术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第二步骤“出针、出线”:在拟缝合切口的对侧胸壁,拟定手术缝线的“出针、出线点”,重复上述1-7步骤。
本实用新型对于胸部切口两端的缝合时的优势:当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需要术者左右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时,由于缝合切口两端时,操作空间更狭小、加之骨性胸壁在此处顺应性更差、视野更加受限,就使得关胸缝合变得更加地“不顺手”,“更加别扭”,更多需要“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缝合过程,平添了更多的盲目性,更加费时、费力,甚至缝合不满意,造成关胸效果不满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导致术后持续漏气、肺泡瘘、关胸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进行性血胸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弊端,完全可在直视下完成穿针、引线的过程,可以很准确的掌控进针点、出针点,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使手术切口两端的缝合,也能变得更加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实用新型对于缝合胸部小切口时的优势:当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需要术者左右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时,由于胸部小切口手术时切口显著变小(约10厘米,只有传统手术切口长度的1/3或1/4),骨性胸壁顺应性变得更小,切口小到术者的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内,手术操作空间显著受限,视野显著受限,几乎更加难以满意地完成骨性胸壁的跨肋间间断结节缝合,从而使微创小切口手术在本来不必要过多关注的步骤费时、费力,甚至关胸不满意,引起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
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弊端,完全可在直视下完成穿针、引线的过程,可以很准确的掌控进针点、出针点,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使微创小切口的关胸缝合,能够变得更加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需要术者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的传统关胸缝合方法,显著简化操作流程,简便操作步骤,显著降低操作难度,避免了盲视下、凭经验操作的胸腔内出针、进针的盲目性、不确定性,避免了术者在盲视下、空手伸入胸腔内、空手摸针、寻针、被刺伤的危险性,显著降低、甚至避免了由于盲视下进针、出针、反复退针、进针等造成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使诸多进针、出针等操作过程存在视觉死角、需要术者在盲视下、凭经验、“盲目操作”的传统关胸缝合过程,尤其是较困难的关胸手术缝合等操作,包括视野、操作空间等更加受限的切口两端的缝合,以及切口小到“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的胸部小切口的缝合,全部简化为简单的“穿针、引线”的过程,并且可在直视下完成,进针点、出针点、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均可以准确地掌控,从而使关胸手术缝合,更加方便、快捷,更见确切、安全。
Claims (4)
1.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针芯及钩针;所述外套管有套管帽(2)及中空的套管(3)二部分构成;套管帽(2)的上孔(1),与套管(3)的下孔(4)上下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由针芯帽(5)针芯主体(6)及针尖(7)三部分构成;针尖(7)的形状为圆锥针尖或圆柱45度截面斜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和外套管之间要紧密贴合,又要保证针芯通行顺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由钩针帽(8)、针杆(9)及针钩(10)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03955.7U CN205144633U (zh) | 2015-04-08 | 2015-04-08 |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03955.7U CN205144633U (zh) | 2015-04-08 | 2015-04-08 |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44633U true CN205144633U (zh) | 2016-04-13 |
Family
ID=5568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03955.7U Active CN205144633U (zh) | 2015-04-08 | 2015-04-08 |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4463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91170A (zh) * | 2016-12-09 | 2017-03-15 | 张新宇 | 一种辅助手术缝合进线出线装置 |
CN116831659A (zh) * | 2023-06-28 | 2023-10-03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缝合套针和缝合套针使用方法 |
-
2015
- 2015-04-08 CN CN201520203955.7U patent/CN2051446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91170A (zh) * | 2016-12-09 | 2017-03-15 | 张新宇 | 一种辅助手术缝合进线出线装置 |
CN116831659A (zh) * | 2023-06-28 | 2023-10-03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缝合套针和缝合套针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94494B1 (ja) | 医療用針 | |
CA2928615A1 (en) |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 |
CN205144633U (zh) | 关胸辅助穿孔引线器 | |
CN108938023A (zh) | 用于缝合腔镜戳孔的缝合线引导装置 | |
CN111134745A (zh) | 血管缝合器 | |
CN106491170A (zh) | 一种辅助手术缝合进线出线装置 | |
CN212415805U (zh) | 深窄切口缝合器 | |
CN106388889A (zh) | 腹腔镜戳孔关闭器 | |
CN103271750B (zh) | 疝囊颈高位结扎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 | |
KR100771897B1 (ko) | 매몰 봉합침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매몰 봉합방법 | |
CN213406225U (zh) | 一种腹腔镜切口缝合辅助装置 | |
CN205964095U (zh)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缝合器 | |
CN212165830U (zh) | 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 | |
CN201179082Y (zh) | 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 | |
CN211433060U (zh) | 一种经皮穿刺腔内牵引及套扎装置 | |
CN109303595B (zh) | 一种带缝合功能的穿刺器 | |
CN109106413B (zh) | 一种腹腔镜手术切口缝合器 | |
CN211609986U (zh) |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 |
CN210124805U (zh) | 反向腹腔镜切口缝合器 | |
CN209332147U (zh) |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缝合针 | |
CN206063189U (zh) | 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 | |
CN205083556U (zh) | 一种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应对血管出血的入鞘式血管阻断钳 | |
CN112674844A (zh) |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 |
CN206950195U (zh) | 腹壁缝合装置 | |
CN103565484A (zh) | Minz深层组织缝合法及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