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8754U - 一种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48754U
CN208048754U CN201721501458.0U CN201721501458U CN208048754U CN 208048754 U CN208048754 U CN 208048754U CN 201721501458 U CN201721501458 U CN 201721501458U CN 208048754 U CN208048754 U CN 208048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ing
slot
suture
slip li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14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浩
吕世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 Jiekang Bio Tech Ltd Ningbo
Original Assignee
Sheng Jiekang Bio Tech Ltd Ningb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 Jiekang Bio Tech Ltd Ningbo filed Critical Sheng Jiekang Bio Tech Ltd Ningbo
Priority to CN2017215014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48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48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48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器,包括器身主体、滑盖、调节组件和勾线器,在器身主体的远端部分上设置至少一个勾线槽和连通勾线槽的缝线绕线槽,勾线槽是沿轴向设置的开口槽,滑盖滑动地安装在器身主体上,在滑盖上沿轴向设置至少一个引导通道,引导通道与勾线槽的轴线重合,勾线槽的近端和引导通道的远端之间为组织容纳槽,调节组件被设置在器身主体上用于调节滑盖的轴向位移,进而调节组织容纳槽的开口度,勾线器通过引导通道对勾线槽内的缝线进行引导;可以调节组织容纳槽开口度和实现精准勾线。

Description

一种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外科手术中穿刺孔、造瘘孔及脊椎微创手术中纤维环缺口的组织闭合的缝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手术缺口减小大大降低了伤口感染发生,但对于尺寸8mm以上的伤口,若没有有效的闭合手段,伤口处仍有发展成裂口疝的风险。目前市场上的腹壁缝合器械,如中国专利201610569430.4,其结构采用两翼张开,穿刺针带缝线插入两翼硅胶垫的形式引入缝线,其弊端是穿刺针穿透腹壁时容易扎伤内脏器官,且存在缝线从硅胶垫中脱落的风险,尤其是两翼张开式的缝合器只能在较大的空间(如腹腔)使用,而无法在狭小的空间(如脊椎间隙)内操作使用,其缝线打结方式与传统打结方式相反,缝合效果不佳。其他类似的缝合器,如中国专利201510316186.6大多采用无防护穿刺设计,在使用时都存在戳伤内部器官的风险,而且不容易将缝线从体内引出。在椎间盘疾病治疗领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椎间盘突出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摘除髓核再植入融合器,但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有很多是不需要做融合固定的,很多医院的医生都建议给患者做,这对身体损害很大。用微创的方法单纯摘除少量髓核,保存髓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摘除部分髓核后再对纤维环进行缝合能明显降低复发率。目前市面上的纤维环缝合器采用穿刺后再送入缝线,如北京二零二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其缺点是缝线不容易引出。还有采用植入带针缝线的方式来牵引缺口两侧纤维环组织,使纤维环缺口闭合,如浙江归创医疗的产品,其缺点是植入的金属针会使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组织容纳槽开口度和实现精准勾线的缝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缝合器,包括器身主体、滑盖、调节组件和勾线器,在所述器身主体的远端部分上设置至少一个勾线槽和连通所述勾线槽的缝线绕线槽,所述勾线槽是沿轴向设置的开口槽,所述滑盖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器身主体上,在所述滑盖上沿轴向设置至少一个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与所述勾线槽的轴线重合,所述勾线槽的近端和所述引导通道的远端之间为组织容纳槽,所述调节组件被设置在所述器身主体上用于调节所述滑盖的轴向位移,进而调节所述组织容纳槽的开口度,所述勾线器通过所述引导通道对所述勾线槽内的缝线进行引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优选的,当在所述器身主体的远端部分上沿轴向设置多个所述勾线槽时,多个所述勾线槽彼此平行。
优选的,所述勾线槽的远端闭合。
优选的,所述缝线绕线槽是m型或n型。
优选的,所述缝合器还包括压线夹,所述压线夹被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器身主体上用于固定所述缝线。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旋钮、传动轴、螺杆和限位销,所述螺杆与所述滑盖内设置的螺槽配合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滑盖的近端设置缝线限位槽,以便于对缝线进行临时限位。更优选的,所述缝线限位槽与所述引导通道的近端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滑盖内沿轴向设置辅助器械通道。
更优选的,所述缝合器还包括固定针,所述固定针包括穿刺针和与所述穿刺针近端连接的尾翼手柄,在所述滑盖上紧邻所述辅助器械通道的近端设置卡扣,所述固定针能够被装配在所述辅助器械通道内用于固定所述组织容纳槽内的组织,所述固定针的所述尾翼手柄与所述卡扣活动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器身主体上设置可拆卸的支座,所述支座包括平台和与所述器身主体配合连接的槽。
优选的,所述勾线器包括勾针和与所述勾针的近端固定连接的勾针手柄,在操作过程中,所述勾针的远端依次穿过所述引导通道和所述组织容纳槽后插入所述勾线槽中,勾出缝线后沿轴向回撤。
优选的,所述引导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滑盖内的引导孔,或者所述引导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滑盖上的引导槽。
更优选的,所述勾线槽和所述引导槽是顶部开口。
更优选的,所述勾线槽和所述引导槽是侧面开口。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进步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通过设置在器身主体上的调节组件可以配合滑盖实现对组织容纳槽开口度的调节,既可以适应在狭小空间内的组织缝合操作,又可以满足患者患处皮肤不同厚度的组织缝合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通过同轴设置勾线槽和引导通道,且勾线槽远端闭合可以有效地防止勾针戳伤患处的周边组织。
3、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通过将缝线绕到缝线绕线槽后将器身主体输送到组织缺口内部,再用勾线器穿过组织容纳槽勾出缝线,引出缝线近端后打结实现组织缺口闭合,这种引出缝线的勾线方式使得组织缺口的缝合既安全又简便。
4、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通过缝线绕线槽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限制缝线的走向,实现勾线器在盲插的情况下还能精准地勾住缝线,提高了勾线的成功率。
5、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还设置有压线夹,通过缝线限位槽和压线夹的配合可以很好地维持缝线的绷紧状态,省去对缝线近端的牵拉,简化操作。
6、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通过设置辅助器械通道可以为医生实际操作预留不同器械插入的通道,固定针通过辅助器械通道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待缝合组织的临时固定。
7、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图1a沿B-B轴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d是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e是固定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f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g-1j是图1a的使用状态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沿E-E线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是器身主体,2是滑盖,3是调节组件,4是勾线器,5是压线夹,6是固定针,7是支座,11是勾线槽,12是缝线绕线槽,21是引导通道,22是螺槽,23是缝线限位槽,24是辅助器械通道,25是卡扣,31是旋钮,32是传动轴,33是螺杆,34是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实施例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a和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缝合器,包括器身主体1、滑盖2、调节组件3和勾线器4,在所述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上设置两个勾线槽11和连通所述勾线槽11的缝线绕线槽12,所述勾线槽11是彼此平行地沿轴向设置的顶部开口槽,勾线槽11的顶部开口可以有效地实现缝合器和缝线的分离。所述勾线槽11的远端闭合,可以有效地防止勾针戳伤患处的周边组织。所述缝线绕线槽12是m型,可以有效地限制缝线的走向,实现勾线器4在盲插的情况下还能精准地勾住缝线,提高了勾线的成功率。所述滑盖2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在所述滑盖2上沿轴向设置两个引导通道21,所述引导通道21与所述勾线槽11的轴线重合,所述引导通道21是顶部开口的引导槽,可以有效地实现缝合器和缝线的分离。在所述勾线槽11的近端和所述引导通道21的远端之间为组织容纳槽,所述勾线器4通过所述引导通道21对所述勾线槽11内的缝线进行引导。如图1c所示,所述调节组件3被设置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用于调节所述滑盖2的轴向位移,进而调节所述组织容纳槽的开口度,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顺次连接的旋钮31、传动轴32、螺杆33和限位销34,所述传动轴32、螺杆33和限位销34被设置在所述器身主体1内,所述螺杆33与所述滑盖2内设置的螺槽22配合连接。操作旋钮31通过传动轴32驱动螺杆33转动,螺杆33配合螺槽22带动滑盖2滑动,实现对组织容纳槽开口度的调节,既可以适应在狭小空间内的组织缝合操作,又可以满足患者患处皮肤不同厚度的组织缝合需求。所述勾线器4包括勾针和与所述勾针近端固定连接的勾针手柄,所述勾线器4的勾针依次穿过所述引导通道21和组织容纳槽后插入所述勾线槽11中,勾出缝线后沿轴向回撤。
如图1d所示,缝合器还包括压线夹5,所述压线夹5被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用于固定所述缝线。在所述滑盖2的近端设置缝线限位槽23,以便于对缝线进行临时限位,所述缝线限位槽23与所述引导通道21的近端连通,缝线被勾出后可临时绕在缝线限位槽23内,通过缝线限位槽23和压线夹5的设计可以很好地维持缝线的绷紧状态,省去对缝线近端的牵拉,简化操作。在所述滑盖2内沿轴向设置辅助器械通道24,通过设置辅助器械通道24可以为医生实际操作预留不同器械插入的通道。如图1e所示,缝合器还包括固定针6,所述固定针6包括穿刺针和与所述穿刺针近端连接的尾翼手柄,在所述滑盖2上紧邻所述辅助器械通道24的近端设置卡扣25,所述固定针6能够被装配在所述辅助器械通道24内用于固定所述组织容纳槽内的组织,所述固定针6的尾翼手柄的尾翼与所述卡扣25活动连接。固定针6的穿刺针通过辅助器械通道24后转动尾翼手柄的尾翼,此时被穿刺针插入的组织受力后被拨到组织容纳槽内,而尾翼又被卡扣25卡住,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待缝合组织的临时固定。如图1f所示,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设置可拆卸的支座7,所述支座7包括平台和与所述器身主体1配合连接的槽,所述槽与平台呈一定倾斜角度,方便医生操作时平台直接接触患处皮肤起到支撑作用,倾斜的槽可以有效地限制器身主体1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和角度。该缝合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
所述缝合器的操作方式如下:如图1g所示,先将缝线沿着m型路径绕在缝线绕线槽12内,再将缝线的近端用压线夹5夹住后拉紧,然后把支座7安装在器身主体1上,支座7的平台与患处皮肤贴合,根据实际情况操作旋钮31,通过调节组件3带动滑盖2轴向运动来调节组织容纳槽的开口度,最后将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经组织缺口送入患者体内,使一侧组织尽可能多的处于组织容纳槽中,从一个引导通道21的入口穿入勾线器4,勾线器4的勾针尖端通过引导通道21后穿过组织容纳槽中的组织并到达勾线槽11,沿轴向回撤勾线器4将对应的一个勾线槽11内的缝线勾出至缝线限位槽23中。如图1h所示,对于内部空间狭小无法使用支座7固定器身主体1角度的患者部位,可在勾线之前先使用固定针6,固定针6的穿刺针通过辅助器械通道24后转动尾翼手柄的尾翼,此时被穿刺针插入的组织受力后被拨到组织容纳槽内临时固定后继续勾线。将勾出的缝线绕到滑盖2上的缝线限位槽23内,器身主体1转动180度重新拉紧缝线后从另一个引导通道21中穿入勾线器4,勾线器4的勾针尖端通过引导通道21后穿过组织容纳槽中的另一侧组织并到达勾线槽11,沿轴向回撤勾线器4将对应的另一个勾线槽11内的缝线勾出,如图1i所示。将勾出的缝线近端拉出,撤出缝合器,最后将缝线打结以闭合组织缺口,如图1j所示。
实施例2: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a和2b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上设置一个勾线槽11,缝线绕线槽12是n型,在滑盖2上沿轴向设置一个引导通道21,所述引导通道21与所述勾线槽11的轴线重合。操作方式的不同在于将缝线沿n型路径绕到缝线绕线槽12中,再将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经组织缺口送入患者体内,使一侧组织尽可能多的处于组织容纳槽中,从引导通道21的入口穿入勾线器4,勾线器4的勾针尖端通过引导通道21后穿过组织容纳槽中的组织到达勾线槽11,沿轴向回撤勾线器4,将对应的勾线槽11内的缝线勾出至缝线限位槽23中,直接撤出缝合器,将缝线重新沿n型路径绕到缝线绕线槽12中,再次将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经组织缺口送入患者体内,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将缝线从另一侧组织中勾出,最后引出缝线的近端后打结闭合组织缺口。
实施例3: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3b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上设置的两个勾线槽11是彼此平行地沿轴向设置的侧面开口槽,两个勾线槽11之间的间距很小近乎相邻,缝线绕线槽12是n型,在滑盖2上沿轴向设置两个引导通道21,所述引导通道21是侧面开口的引导槽,侧面开口可以防止勾线时缝线脱出。操作方式的不同在于当缝合器用于缝合脊椎间纤维环组织时,将缝线沿n型路径绕到缝线绕线槽12中,再将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经椎间孔插入椎间盘内,插入固定针6,固定针6的穿刺针通过辅助器械通道24后转动尾翼手柄的尾翼,此时被穿刺针插入的组织受力后被拨到组织容纳槽内临时固定后,使一侧组织尽可能多的处于组织容纳槽中,从一个引导通道21的入口穿入勾线器4,勾线器4的勾针尖端通过引导通道21后穿过组织容纳槽中的组织到达勾线槽11,沿轴向回撤勾线器4将对应的一个勾线槽11内的缝线勾出至缝线限位槽23中,拔出固定针6,器身主体1转动180度,再次插入固定针6重复上述操作,对另一侧纤维环组织进行临时固定,再使用勾线器4重复上述操作将另一个勾线槽11中的缝线勾出,最后撤出固定针6和缝合器,将缝线近端打结使纤维环缺口闭合。
实施例4: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a和4b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导通道21为设置在滑盖2内的引导孔,操作过程的区别在于:先将缝线沿着m型路径绕在缝线绕线槽12内,再将缝线的近端用压线夹5夹住后拉紧,装好支座7,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组织容纳槽的开口度,将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经缺口送入患者体内,使一侧组织尽可能多的处于组织容纳槽中,勾线器4从一个引导孔穿入,穿过组织容纳槽中的组织到达勾线槽11后,将对应的勾线槽11内的缝线的近端从引导孔勾出。转动器身主体1,使缺口另一侧组织尽可能多的位于组织容纳槽内,将勾线器4从另一个引导孔插入,经过组织容纳槽到达对应的勾线槽内,将缝线另一近端从引导孔勾出,后撤缝合器,缝线近端从引导孔中完全脱出从而与缝合器分离,之后将缝线打结使缺口闭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器身主体(1)、滑盖(2)、调节组件(3)和勾线器(4),在所述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上设置至少一个勾线槽(11)和连通所述勾线槽(11)的缝线绕线槽(12),所述勾线槽(11)是沿轴向设置的开口槽,所述滑盖(2)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在所述滑盖(2)上沿轴向设置至少一个引导通道(21),所述引导通道(21)与所述勾线槽(11)的轴线重合,所述勾线槽(11)的近端和所述引导通道(21)的远端之间为组织容纳槽,所述调节组件(3)被设置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用于调节所述滑盖(2)的轴向位移,进而调节所述组织容纳槽的开口度,所述勾线器(4)通过所述引导通道(21)对所述勾线槽(11)内的缝线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器身主体(1)的远端部分上沿轴向设置多个所述勾线槽(11)时,多个所述勾线槽(11)彼此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槽(11)的远端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绕线槽(12)是m型或n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线夹(5),所述压线夹(5)被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用于固定所述缝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顺次连接的旋钮(31)、传动轴(32)、螺杆(33)和限位销(34),所述螺杆(33)与所述滑盖(2)内设置的螺槽(22)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盖(2)的近端设置缝线限位槽(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盖(2)内沿轴向设置辅助器械通道(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针(6),所述固定针(6)包括穿刺针和与所述穿刺针近端连接的尾翼手柄,在所述滑盖(2)上紧邻所述辅助器械通道(24)的近端设置卡扣(25),所述固定针(6)能够被装配在所述辅助器械通道(24)内用于固定所述组织容纳槽内的组织,所述固定针(6)的所述尾翼手柄与所述卡扣(25)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器身主体(1)上设置可拆卸的支座(7),所述支座(7)包括平台和与所述器身主体(1)配合连接的槽。
CN201721501458.0U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缝合器 Active CN208048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458.0U CN208048754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458.0U CN208048754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8754U true CN208048754U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97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1458.0U Active CN208048754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875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9020A (zh) * 2017-11-13 2018-03-13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器
CN110613491A (zh) * 2019-10-31 2019-12-2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带线穿刺针
CN111317524A (zh) * 2020-02-28 2020-06-2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肌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74723A (zh) * 2020-04-21 2020-07-07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深窄切口缝合器
CN112451016A (zh) * 2020-11-20 2021-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钩线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9020A (zh) * 2017-11-13 2018-03-13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器
CN110613491A (zh) * 2019-10-31 2019-12-2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带线穿刺针
CN110613491B (zh) * 2019-10-31 2021-03-0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带线穿刺针
CN111317524A (zh) * 2020-02-28 2020-06-2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肌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74723A (zh) * 2020-04-21 2020-07-07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深窄切口缝合器
CN112451016A (zh) * 2020-11-20 2021-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钩线结构
CN112451016B (zh) * 2020-11-20 2022-0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医用钩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48754U (zh) 一种缝合器
US20210386420A1 (en) Sutur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turing an anatomic structure
KR101692566B1 (ko) 양방향 봉합 패서
US8333774B2 (en)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needle dock
US77714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ture in a passageway
JP5323815B2 (ja) 結節要素のためのローダー及び糸通し器
KR101580098B1 (ko) 외과수술 봉합장치 및 이와 함께 사용되는 도구들
CN108261227A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104887283A (zh) 筋膜缝合器
CN108652711B (zh)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CN208573778U (zh) 一种腹腔镜穿刺切口内打结装置
CN109793557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US10751035B2 (en) Large bore closure device with inner and outer seals
CN204797923U (zh) 筋膜缝合器
CN107789020A (zh) 一种缝合器
CN202223282U (zh) 手术缝合器
CN211066931U (zh) 一种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组件及穿刺器
CN211609986U (zh)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KR102197000B1 (ko) 트로카 일체형 봉합장치
CN109303595B (zh) 一种带缝合功能的穿刺器
CN204797924U (zh) 深筋膜缝合器
CN109984810A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109199546A (zh)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CN115956965A (zh) 一种纤维环缝合器
RU2230506C2 (ru) Способ артроскопического сшивания разрывов мениск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