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6646U - 双灶结构灶台 - Google Patents

双灶结构灶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86646U
CN204786646U CN201520415548.2U CN201520415548U CN204786646U CN 204786646 U CN204786646 U CN 204786646U CN 201520415548 U CN201520415548 U CN 201520415548U CN 204786646 U CN204786646 U CN 204786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stove
sub
kitchen range
f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55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5204155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86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86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866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灶结构灶台,包括灶台本体、第一炉具和第二炉具,所述第一炉具包括子锅和容纳所述子锅的母锅,所述母锅内嵌于所述灶台本体,所述第一炉具还设有滑柱,所述母锅的锅壁凹设有容纳所述滑柱的第一滑槽,所述滑柱与所述子锅相对的一侧凹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子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子锅设有提拉装置,所述第二炉具与所述第一炉具并列设于灶台本体上,通过提拉装置带动子锅沿着第二滑槽上下运动,可以达到松动锅底食物、防止粘锅的目的,避免了使用漏勺搅动时将食物搅烂,同时,第二炉具可用于煎烙食物,也可以配套其他炊具用于日常烹饪,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实现蒸煮、煎烙或其他方式烹饪,功能多样化。

Description

双灶结构灶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台,尤其是指一种双灶结构灶台。
背景技术
中国民族特色食品不但是国人的最爱,也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发展特色食品加工技术是民族美食文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饺子、汤圆等煮锅为了避免食物粘锅底经常需要用漏勺搅动,这样容易把食物搅烂,像饺子、汤圆这一类的食物搅烂之后不但影响口感还会影响食物风味。同时,有些食物进锅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把食物全部捞起,甚至当汤底较浓,透明度不高的时候会遗漏个别小的食物,造成食物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灶结构灶台,其可以同时实现蒸煮、煎烙或其他方式烹饪,功能多样化,同时,其在煮食物时无须使用漏勺搅动就可防止食物粘锅,避免了漏勺将食物搅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灶结构灶台,包括灶台本体、第一炉具和第二炉具,所述第一炉具包括子锅和容纳所述子锅的母锅,所述母锅内嵌于所述灶台本体,所述第一炉具还设有滑柱,所述母锅的锅壁凹设有容纳所述滑柱的第一滑槽,所述滑柱与所述子锅相对的一侧凹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子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子锅设有提拉装置,所述第二炉具与所述第一炉具并列设于灶台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锅设有锅底和锅壁,所述锅底和所述锅壁均设有网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为圆形滑块,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子锅连接的拉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锅还设有锅沿,所述锅沿与所述锅壁连接,所述锅沿设有相对的第一点与第二点,所述锅沿与所述锅底的距离由所述第一点向所述第二点逐渐增大,所述滑块固定于所述子锅外锅壁、并位于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孔的直径由所述第一点一侧向所述第二点一侧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丝一端与所述第二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装置还包括拉环,所述拉丝另一端与所述拉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锅在所述第一点处设有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柱高度超过所述母锅高度和所述子锅高度总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提供一种双灶结构灶台,包括灶台本体、第一炉具和第二炉具,所述第一炉具包括子锅、母锅以及滑柱,子锅置于母锅中,母锅锅壁凹设第一滑槽与滑柱配合安装,方便滑柱拆卸或安装,滑柱与子锅相对的一侧凹设有第二滑槽,子锅上的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滑动。在煮食物时,通过提拉装置带动子锅沿着第二滑槽上下运动,可以达到松动锅底食物、防止粘锅的目的,避免了使用漏勺搅动时将食物搅烂,同时,当滑柱和子锅拆卸取出时,还可以在母锅上面放置多层蒸锅或蒸屉用来蒸食物。所述第二炉具可用于煎烙食物,也可以配套其他炊具用于日常烹饪。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实现蒸煮、煎烙或其他方式烹饪,功能多样化。
所述子锅设有锅底和锅壁,所述锅底和锅壁均设有网孔,提拉子锅时子锅中液体从网孔中漏出,有利于分离出食物。
所述滑块为圆形滑块,可在第二滑槽内任意角度转动,子锅上连接有拉丝,可利用拉丝带动子锅沿着第二滑槽上下滑动。当食物煮熟时,将子锅沿着滑柱提拉至脱离母锅,而后带动拉丝往一侧提起子锅,滑块和子锅发生转动,食物从倾斜的子锅中顺利倒出,整个食物出锅过程中免勺、方便快捷,食物破损率低,同时也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将食物全部捞起,减少了食物浪费。
所述子锅的锅沿与锅底的距离由第一点向第二点逐渐增大,因此,子锅锅壁一边高一边低,对应的重量也是一边大一边小。当子锅沿着滑柱滑动至脱离母锅时,会因为本身的重量不均衡,子锅向第二点一侧发生倾斜,食物自动集中在第二点一侧,由于该侧锅壁较高,食物不会溢出。进一步用拉丝带动子锅往第一点一侧转动,就可轻易地将食物倒出。
所述网孔的直径由所述第一点一侧向所述第二点一侧逐渐增大,子锅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网孔直径大小不一,第二点一侧直径大的地方漏水快,第一点一侧直径小的地方漏水慢,食物会顺着水流方向在第二点一侧堆积。当子锅脱离母锅时,一方面由于子锅本身重量不均衡会自动发生倾斜,另一方面由于子锅内食物堆积不均匀将进一步加速子锅向第二点一侧倾斜,而倾斜的子锅也会反过来加速食物堆积,因此减少了食物集中时间。食物集中之后用拉丝带动子锅往第一点一侧转动,就可轻易地将食物倒出。
所述拉丝一端应与所述第二点连接,因为子锅重心落于第二点一侧,拉丝与第二点连接带动子锅转动时可以防止子锅倾覆,符合力学设计。
所述拉丝另一端与所述拉环连接,人手扣在拉环上带动子锅运动,更加方便省力,增加了提拉过程中的手部舒适感。
所述子锅在所述第一点处设有缺口,子锅由于受到外力向第一点一侧倾斜时,相应地食物向第一点一侧滑动,顺着缺口处就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盛具中。
所述滑柱高度超过所述母锅高度和所述子锅高度总和,防止上下提拉子锅时子锅发生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炉具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炉具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炉具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子锅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子锅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灶台本体,210、母锅,211、第一滑槽,220、子锅,221、滑块,222、网孔,223、锅底,224、锅壁,225、锅沿,226、第一点,227、第二点,228、缺口,230、滑柱,231、第二滑槽,241、拉丝,242、拉环,300、第二炉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双灶结构灶台,包括灶台本体100和第一炉具,所述第一炉具包括母锅210和子锅220,母锅210内嵌于灶台本体100,子锅220放置在母锅210中,所述第一炉具还设有滑柱230,母锅210锅壁凹设有第一滑槽211,用于容纳滑柱230,滑柱230与子锅220相对的一侧凹设有第二滑槽231,与子锅220上的滑块221滑动配合,子锅220上设有提拉装置。在煮食物时,通过提拉装置可带动子锅220沿着第二滑槽231上下运动,可以达到松动锅底食物、防止粘锅的目的,避免了使用漏勺搅动时将食物搅烂,同时,当滑柱230和子锅220拆卸取出时,还可以在母锅210上面放置多层蒸锅或蒸屉用来蒸食物。本体100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炉具200并列放置的第二炉具300或其他多个炉具,第二炉具300可用于煎烙食物,也可以配套其他炊具用于日常烹饪。
滑柱230超过母锅210高度和子锅220高度总和,防止提拉子锅210脱离母锅210时,发生滑落现象。
子锅220高度不宜过高,优选地,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母锅210高度,因此保证了子锅220重量较轻,更有利于人体快速提拉,有效地加速液体流动,进一步促进食物松动,并且,高度较低的子锅220在母锅230内上下滑动时不会引起锅水外溢,无须担心沸腾的液体溅到身上,灼烧皮肤。
子锅220设有锅底223和锅壁224,锅底223和锅壁224均设有网孔222,提拉子锅220时锅中液体从网孔222中漏出,有利于分离出食物。
滑块221优选为圆形滑块,可在第二滑槽231内任意角度转动,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一端与子锅220连接的拉丝241,拉丝241可以带动子锅220运动。如图4所示,滑柱230伸出母锅210,当食物煮熟时,将子锅220沿着滑柱230提拉至脱离母锅210,而后带动拉丝241往一侧提起子锅220,滑块221和子锅220发生转动,食物从倾斜的子锅220中顺利倒出,整个食物出锅过程中免勺、方便快捷,食物破损率低,同时也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将食物全部捞起,减少了食物浪费。
优选地,所述提拉装置还包括拉环242,拉丝241另一端与拉环242连接。当要提拉子锅220时,人手扣在拉环242上带动子锅运动,更加方便省力,增加了提拉过程中的舒适感。
为了方便食物顺利出锅,锅壁224的高度应尽量低,但是过低的高度又将导致食物容易溢出,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锅壁224设计为一边高一边低,食物在较高一侧集中不会溢出,在较低一侧出锅方便快捷。如图2-6所示,子锅220还设有锅沿225,锅沿225与锅壁224连接,锅沿225设有相对的第一点226与第二点227,锅沿225与锅底223的距离由所述第一点226向所述第二点227逐渐增大,因此,锅壁224一边高一边低,对应的重量也是一边大一边小。滑块221固定于子锅220外锅壁、并位于第一点226和第二点227之间,滑块221与第二滑槽231配合滑动。因此,当子锅220脱离母锅210时,以滑块221为中心的两侧重量不均衡,子锅220会与滑块221一起转动,向第二点227一侧倾斜,食物自动集中在第二点227一侧,如图3所示。由于该侧锅壁较高,食物不会溢出,进一步用拉丝241带动子锅220往第一点226一侧转动,就可轻易地将食物倒出,如图4所示。
如图4-5所示,网孔222的直径由第一点226一侧向第二点227一侧逐渐增大,子锅220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网孔222直径大小不一,第二点227一侧直径大的地方漏水快,第一点226一侧直径小的地方漏水慢,食物会顺着水流方向在第二点227一侧堆积。当子锅220脱离母锅210时,一方面,由于子锅220本身重量不均衡会自动发生倾斜,另一方面由于子锅内食物堆积不均匀将进一步加速子锅220向第二点227一侧倾斜,如图3所示。而倾斜的子锅220也会反过来加速食物堆积,因此减少了食物集中时间。如图4所示,用拉丝241带动子锅220向第一点226一侧转动,就可轻易地将食物倒出。
由于子锅220重心落于第二点227一侧,因此优选地,拉丝241一端应与第二点227连接,如图2-4所示,这样拉丝241往第一点226一侧带动子锅220转动时可以防止子锅220发生倾覆,符合力学设计。
优选地,子锅220在第一点226处设有缺口228,拉丝241带动子锅220往第一点226一侧转动,相应地食物向第一点226一侧滑动,顺着缺口228就能方便快捷地进入盛具中。
本实用新型无须使用漏勺就可防止食物粘锅,并且有效地防止了食物被搅烂,保证了食物完整,增加了食物风味,同时,食物出锅装盘方便快捷,具有省时省力,安全卫生等优点。本实用新型还设第二炉具,配备其他炊具用于不同的烹饪方式,结构相对简单,功能多样化,非常适用于民族特色食品加工技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台本体、第一炉具和第二炉具,所述第一炉具包括子锅和容纳所述子锅的母锅,所述母锅内嵌于所述灶台本体,所述第一炉具还设有滑柱,所述母锅的锅壁凹设有容纳所述滑柱的第一滑槽,所述滑柱与所述子锅相对的一侧凹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子锅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子锅设有提拉装置,所述第二炉具与所述第一炉具并列设于灶台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设有锅底和锅壁,所述锅底和所述锅壁均设有网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圆形滑块,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子锅连接的拉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还设有锅沿,所述锅沿与所述锅壁连接,所述锅沿设有相对的第一点与第二点,所述锅沿与所述锅底的距离由所述第一点向所述第二点逐渐增大,所述滑块固定于所述子锅外锅壁、并位于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直径由所述第一点一侧向所述第二点一侧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丝一端与所述第二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装置还包括拉环,所述拉丝另一端与所述拉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在所述第一点处设有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双灶结构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高度超过所述母锅高度和所述子锅高度总和。
CN201520415548.2U 2015-06-16 2015-06-16 双灶结构灶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86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5548.2U CN204786646U (zh) 2015-06-16 2015-06-16 双灶结构灶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5548.2U CN204786646U (zh) 2015-06-16 2015-06-16 双灶结构灶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86646U true CN204786646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2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554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86646U (zh) 2015-06-16 2015-06-16 双灶结构灶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86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51208U (zh) 一种升降锅
CN205410804U (zh) 智能升降火锅
CN106955015A (zh) 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
CN107007141A (zh) 一种具有隔渣留脂功能的器具
CN201452809U (zh) 多工位旋转烹调锅
CN201286610Y (zh) 易翻炒锅
CN201019536Y (zh) 防溢锅
CN202636608U (zh) 一种自动旋转火锅
CN204786646U (zh) 双灶结构灶台
CN205410814U (zh) 自动升降火锅设备
CN205144283U (zh) 具有智能颠锅结构的炒菜机
CN207520012U (zh) 一种具有隔渣留脂功能的器具
CN108497909A (zh) 一种便于捞取食物的电热杯
CN207519992U (zh) 一种过滤汤中油脂的器具
CN103584724B (zh) 一种带有食物支架的火锅
CN203524437U (zh) 一种带手柄的炒锅
CN201790607U (zh) 方便油炸锅
CN203633970U (zh) 易洗的自转炒锅
CN218246973U (zh) 一种便于上菜的炒菜勺
CN212281052U (zh) 组合烤盘
CN207023907U (zh) 内胆升降便捷火锅
CN207949659U (zh) 一种电饭锅蒸盆
CN203074342U (zh) 自动翻滚式火锅漏碗
CN107595109A (zh) 新型两用锅
CN203226677U (zh) 新型锅用篦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