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6594U - 饮料容器 - Google Patents

饮料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6594U
CN204776594U CN201520334631.7U CN201520334631U CN204776594U CN 204776594 U CN204776594 U CN 204776594U CN 201520334631 U CN201520334631 U CN 201520334631U CN 204776594 U CN204776594 U CN 204776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p
drinking container
mentioned
enclosing cov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346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鹤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6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6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容器,该饮料容器具备保温及保冷功能,且具备便于倒出饮料的双重盖子结构。公开的饮料容器包含:具备开口部的容器本体;外盖,能与上述开口部进行紧固并具备与上述开口部连通的提取口;内盖,插入于上述提取口,通过上下移动对上述提取口进行开闭;提取流路,形成于上述外盖的内周面及内盖的外周面中的至少1方,根据上述内盖的开闭动作进行开闭;以及限位件,配置于上述内盖,对上述内盖打开的距离进行限制。根据这种饮料容器得到的效果有,倒出饮料较方便且使用上的便利性提高。

Description

饮料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容器,更具体地涉及具备保温及保冷功能且具备便于倒出饮料的双重盖子结构的饮料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保温瓶是为了将放入内部的饮料长时间维持在同一温度而制造的隔热容器,市场上销售着多种形态的保温瓶。
这种保温瓶中,存在具备双重盖子结构的保温瓶,从而能在以最大限度确保保温性的状态下倒出保温瓶中储藏的饮料。
具备双重盖子结构的保温瓶包含:与保温瓶本体连结的外盖;以及对外盖中形成的流路进行开闭的内盖。
这种具备双重盖子结构的保温瓶构成为能在稍微打开内盖的情况下通过在内盖与外盖之间形成的间隔来提取饮料。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具备双重盖子结构的保温瓶在使用中带来如下麻烦,若使用者打开内盖的次数过多,则内盖与外盖发生分离,在倒出饮料的期间内盖从保温瓶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在一方面,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倒出饮料时内盖不发生分离的饮料容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中至少一部分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饮料容器,其包含:具备开口部的容器本体;外盖,能与上述开口部进行紧固并具备与上述开口部连通的提取口;内盖,插入于上述提取口,通过上下移动对上述提取口进行开闭;提取流路,形成于上述外盖的内周面及内盖的外周面中的至少1方,根据上述内盖的开闭动作进行开闭;以及限位件,配置于上述内盖,对上述内盖打开的距离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固定于内盖且构成为被上述外盖的本体卡住,从而对上述内盖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包含:与内盖的本体相结合的结合部;以及卡勾部,该卡勾部配置于上述结合部且被上述外盖的下端所卡住。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内盖可形成有插入上述结合部的结合槽。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可在内盖的下端具备硅部,上述结合槽形成于上述硅部。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可在上述内盖的下端具备不锈钢部,该不锈钢部形成为包围上述硅部的外部轮廓。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可在上述限位件中上述结合部与上述卡勾部一体形成。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卡勾部可构成为与上述外盖的内侧末端接触的部分进行线接触或点接触。
在此,上述限位件还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卡勾部可构成为能与上述结合部进行紧固和分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结合部由与上述内盖进行固定的不锈钢材料的棒来构成,上述卡勾部可由与上述结合部的末端进行紧固的硅材料的板状构件来构成。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卡勾部可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内盖包含插入于上述提取口的插入本体、及配置于上述插入本体的外侧末端的把手,上述把手形成有与上述提取口连接的提取引导槽。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把手包含:罩紧固部,该罩紧固部通过上述插入本体的上端的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扩张而形成;罩,该罩配置为覆盖上述罩紧固部的上端;以及把持部,该把持部与上述罩紧固部结合从而包围上述罩紧固部的外周,上述提取引导槽可形成于上述把持部。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提取引导槽可在上述把持部的外表面朝外侧上侧倾斜来形成。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得到的效果有:倒出饮料变得方便,因此使用便利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饮料容器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1所示饮料容器的容器本体、外盖、内盖和限位件分离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内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上侧观察将图1所示饮料容器中包含的外盖、内盖及限位件进行组装的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下侧观察将图5所示外盖、内盖及限位件进行组装的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7和图8是将图5所示外盖、内盖和限位件分离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上侧观察图5所示内盖打开且提取口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下侧观察图5所示内盖打开且提取口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5所示内盖关闭且提取口封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图5所示内盖打开且提取口开放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限位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限位件的另外又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的外盖、内盖和限位件分离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从上侧观察将图15所示饮料容器中包含的外盖、内盖及限位件进行组装的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17是从下侧观察将图16所示外盖、内盖及限位件进行组装的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18是将图16所示外盖、内盖和限位件分离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从上侧观察图16所示内盖打开且提取口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从下侧观察图16所示内盖打开且提取口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6所示内盖关闭且提取口封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6所示内盖打开且提取口开放的状态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0:饮料容器
110:容器本体
112:开口部
114:紧固螺纹
120:罩构件
130:外盖
131:提取口
132:外侧螺纹
133:内侧螺纹
134:密封垫部
140:内盖
141:插入本体
142:把手
142a:罩紧固部
142b:罩
142c:把持部
143:开闭螺纹
144:密封垫部
145:不锈钢部
146:硅部
147:结合槽
150:提取流路
160:提取引导槽
170,170-1:限位件
171,171-2:结合部
172,172-1:卡勾部
174:阶梯部
175:结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用语仅仅用来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单数表达可包含复数表达,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表示相反意思。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14,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100可包含容器本体110、罩构件120、外盖130、内盖140、提取流路150及限位件170。
上述容器本体110具备开口部112,在内部可具备能储藏饮料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10可构成为在上端形成有开口部112的圆筒形状,但不限于此,容器本体110的形状和开口部112的位置可根据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10的内表面由不锈钢材料构成,且可由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和结构来构成,但不限于此。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可在开口部112的内周面形成有与下述的外盖130的外侧螺纹132进行螺合的紧固螺纹114。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罩构件120与容器本体110上端紧固从而覆盖下述的外盖130和内盖140。
这种罩构件120可与容器本体110分离并用作为杯子。
上述外盖130可与容器本体110的开口部112紧固,并具备以空洞方式贯通本体的提取口131。
在此,上述提取口131在外盖130与容器本体110紧固的情况下可与开口部112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外盖130可具备外侧螺纹132和内侧螺纹133。
上述外侧螺纹132形成于外盖130的外周面并与上述紧固螺纹114进行螺合。
此外,上述内侧螺纹133可形成于外盖130的内周面并与下述内盖140中形成的开闭螺纹143进行螺合。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外盖130的下端可具有密封垫部134,该密封垫部134可对外盖130与容器本体110之间进行防水密封。
作为一个示例,上述密封垫部134可由硅构成,但不限于此。
上述内盖140插入于提取口131,通过上下移动对提取口131进行开闭。即,内盖140可朝外盖130的上侧移动从而开放提取口131,朝外盖130的下侧移动从而封闭提取口131。
为此,在一实施例中,内盖140可包含插入本体141和把手142。
上述插入本体141是可插入于提取口131的圆柱形状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可在插入本体141的外周面形成有开闭螺纹143,该开闭螺纹143可与上述内侧螺纹133进行螺合。
上述把手142配置于插入本体141的上端,可构成为具有比提取口131的面积要大的截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把手142包含罩紧固部142a、罩142b以及把持部142c。
可通过将插入本体141的上端的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扩张来形成上述罩紧固部142a。
即,罩紧固部142a与插入本体141一体形成,可通过将插入本体141的上端直径扩张来形成为圆盘形态。
上述罩142b配置为能覆盖罩紧固部142a的上端。这种罩142b与下述把持部142c相结合,从而起到将把持部142c与罩紧固部142a进行牢固固定的作用。
上述把持部142c以包围罩紧固部142a的外周的方式与罩紧固部142a相结合。
使用者可握住把持部142c来旋转内盖140。
在一实施例中,把持部142c可由硅材料制成从而对使用者的手施加较高的摩擦力,但不限于此。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把持部142c中可形成有提取引导槽160。
上述提取引导槽160在把持部142c的外表面上形成,且以沿着把手142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凹陷槽的方式形成。
另外,提取引导槽160可在把持部142c的外表面以朝外侧上侧倾斜的方式形成。
这种提取引导槽160可与下述提取流路150相连接。
提取引导槽160对饮料进行引导,以便将从下述的提取流路150提取的饮料按照较窄的形态稳定地倒出,而非沿着把持部142c的表面扩展成较大面积来倒出。
在一实施例中,在下述的提取流路150形成有多个的情况下,与各提取流路150逐一对应来形成有多个提取引导槽160。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在内盖140的下端具备密封垫部144,该密封垫部144对内盖140与外盖130之间进行防水密封。
当内盖140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这种密封垫部144与外盖130的密封垫部134紧密接合,从而封闭提取口131及下述的提取流路150。
作为一个示例,内盖140的密封垫部144可由硅构成,但不限于此。
上述提取流路150在外盖130的内周面和内盖140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可根据内盖140的开闭动作进行开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提取流路150可在内盖140的外周面按照沿着内盖14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较长的凹陷槽的方式来形成。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形成于外盖130的内周面的提取流路150可按照外盖130的内侧螺纹133的部分区间被排除的方式来构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若内盖140打开并朝上侧移动,则内盖140的密封垫部144与外盖130的密封垫部134可彼此间隔开。
此时,可经由在内盖140的密封垫部144与外盖130的密封垫部134之间的间隔来提取饮料,所提取的饮料可沿着提取流路150及提取引导槽160而流动。
上述限位件170配置于内盖140,可对内盖140打开的距离进行限制。
换言之,限位件170对内盖140朝上侧打开的距离限制在一定区间内,可防止内盖140完全脱离外盖130。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170被固定于内盖140并可构成为被外盖130的本体所卡住,从而对内盖140的移动进行限制。
为此,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170可包含结合部171、卡勾部172及阶梯部174。
上述结合部171是与内盖140的本体相结合的部分,可将限位件170固定于内盖140。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部171以条状形态来构成,可插入结合于内盖140。在此,结合部171的插入方式可采用滑动插入、及螺旋插入等各种方式。
另一方面,为了与结合部171进行结合,可在内部140的下端形成有插入结合部171的结合槽147。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内盖140的下端可具备硅部146,结合槽147可形成在上述硅部146。
由此,结合部171可与硅部146中形成的结合槽147进行压入结合。
另一方面,在一实施例中,内盖140的下端可具备不锈钢部145,该不锈钢部145形成为包围硅部146的外部轮廓。
不锈钢部145对硅部146的外部轮廓进行支承,从而使得硅部146沿半径方向扩张导致其弹性恢复力下降的程度最小化。
这种不锈钢部145即使暴露至容器本体110中储藏的饮料,也不会被腐蚀,因此具有能卫生地保管饮料的优点。
上述卡勾部172配置于结合部171的下端部,可构成为被外盖130的下端卡住。
在一实施例中,卡勾部172在结合部171的下端部按照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条状来构成。
另一方面,在图13中示出卡勾部172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卡勾部172可构成为与外盖130的底面相接触的部分进行线接触或点接触。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3所示,卡勾部172可按照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棒状来形成。
如上所述,若卡勾部172按照与外盖130的底面进行线接触或点接触的形状来形成,则卡勾部172与外盖130的底面相接触的状态下由于内盖140的旋转而进行滑动时,具有如下优点:即,接触面积较小,卡勾部172与外盖13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表面磨损减小。
另外,在图14中示出卡勾部172的另外又一实施方式。
在又一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可将卡勾部172构成为能与结合部171紧固或分离。
作为一个示例,卡勾部172可按照棒状来形成,可在结合部171的下端部形成有卡勾部172可贯通并结合的结合孔175。
而且,上述阶梯部174在结合部171的外周面在半径方向上突出,可对结合部171插入于内盖140的结合槽147中的长度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170的结合部171与卡勾部172可一体形成。在这种结构中,限位件170可由不锈钢材料构成。
不锈钢材料不会被饮料所腐蚀,因此具有能卫生地保管饮料的优点。
接着,参照图15至图22,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100。
如图15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100与参照图1至图14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件170-1的卡勾部172-1可与结合部171-1以能分离的方式构成。
为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部171-1由固定于内盖140的不锈钢材料的棒来构成。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卡勾部172-1由能与结合部171-1的下端紧固的硅材料的板状构件来构成。
在此,卡勾部172-1可构成为能通过挂钩结合、压迫插入及螺合等多种结合方式容易与结合部171-1进行紧固和分离。
另一方面,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卡勾部172-1可按照其直径比提取口131的直径要大的圆盘形状来构成,可在卡勾部172-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这种卡勾部172-1可使得饮料通过贯通孔而流动,且其本体可对饮料中包含的茶叶及固体物质进行过滤。
在图15至图22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图示了形成有面积较大的多个贯通孔的方式,但不限于此,卡勾部172-1可按照形成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网眼方式来构成。
另外,使用者可根据要从饮料中过滤的粒子的大小,将具有多种大小的贯通孔的卡勾部172-1与结合部171-1紧固来使用。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100具备如下优点:具有限位件170、170-1,当打开内盖140并倒出饮料时,对内盖140打开的距离进行限制,从而使得内盖140不会分离。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饮料容器100中,限位件170、限位件170-1以容易分离的方式与内盖140结合,因此具有可根据需要将限位件170、限位件170-1分离来使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对特定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应当理解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正及变更。

Claims (15)

1.一种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具备开口部的容器本体;
外盖,该外盖能与所述开口部进行紧固并具备与所述开口部连通的提取口;
内盖,该内盖插入于所述提取口,通过上下移动对所述提取口进行开闭;
提取流路,该提取流路形成于所述外盖的内周面及所述内盖的外周面中的至少1方,根据所述内盖的开闭动作进行开闭;以及
限位件,该限位件配置于所述内盖,对所述内盖打开的距离进行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固定于内盖且构成为被所述外盖的本体卡住,从而对所述内盖的移动进行限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包含:
与内盖的本体相结合的结合部;以及
卡勾部,该卡勾部配置于所述结合部且被所述外盖的下端所卡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结合部的结合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盖的下端具备硅部,
所述结合槽形成于所述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的下端具备不锈钢部,该不锈钢部以包围所述硅部的外部轮廓的方式形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中所述结合部和所述卡勾部一体形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勾部构成为与所述外盖的下端接触的部分进行线接触或点接触。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由不锈钢材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勾部构成为能与所述结合部进行紧固和分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由与所述内盖进行固定的不锈钢材料的棒来构成,
所述卡勾部由能与所述结合部的下端部进行紧固的硅材料的板状构件来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勾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包含插入于所述提取口的插入本体、和配置于所述插入本体的上端的把手,
所述把手形成有与所述提取口连接的提取引导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包含:
罩紧固部,该罩紧固部通过所述插入本体的上端的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扩张而形成;
罩,该罩配置为覆盖所述罩紧固部的上端;以及
把持部,该把持部与所述罩紧固部结合从而包围所述罩紧固部的外周,
所述提取引导槽形成于所述把持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取引导槽在所述把持部的外表面朝外侧上侧倾斜来形成。
CN201520334631.7U 2015-04-21 2015-05-21 饮料容器 Active CN2047765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56150 2015-04-21
KR1020150056150A KR101581270B1 (ko) 2015-04-21 2015-04-21 음료용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6594U true CN204776594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34631.7U Active CN204776594U (zh) 2015-04-21 2015-05-21 饮料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81270B1 (zh)
CN (1) CN2047765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4556B2 (en) * 2016-12-12 2019-09-17 Hak Rae KIM Liquid container having single cap
US10414558B2 (en) * 2016-12-12 2019-09-17 Hak Rae KIM Liquid container having double cap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3460B2 (en) 2015-08-14 2018-10-09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with magnetic cap
USD787893S1 (en) 2015-11-20 2017-05-30 Yeti Coolers, Llc Jug
US11021314B2 (en) 2016-10-17 2021-06-01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ainer
US11034505B2 (en) 2016-10-17 2021-06-15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ainer
US10959552B2 (en) 2016-10-17 2021-03-30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ainer
US10959553B2 (en) 2016-10-17 2021-03-30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container
KR101774177B1 (ko) * 2016-12-12 2017-09-01 김학래 이중 마개 구조를 가지는 액체 용기
DE102017200772A1 (de) * 2017-01-18 2018-07-19 Wmf Group Gmbh Isolierkannendeckel und Verwendungen hiervon
USD860716S1 (en) 2017-03-27 2019-09-24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lid
CN107989399A (zh) * 2017-12-20 2018-05-0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USD896572S1 (en) 2018-08-20 2020-09-22 Yeti Coolers, Llc Container lid
USD883738S1 (en) 2018-10-17 2020-05-12 Yeti Coolers, Llc Lid
USD897151S1 (en) 2018-10-17 2020-09-29 Yeti Coolers, Llc Lid
USD871133S1 (en) 2018-10-17 2019-12-31 Yeti Coolers, Llc Lid
USD883737S1 (en) 2018-10-17 2020-05-12 Yeti Coolers, Llc Lid
KR102484359B1 (ko) * 2020-09-30 2023-01-02 김학래 용이착탈부를 가지는 액체용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9759A (ja) * 2006-04-26 2006-09-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収納容器の内キャップ
JP5627732B2 (ja) * 2013-04-22 2014-11-19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4556B2 (en) * 2016-12-12 2019-09-17 Hak Rae KIM Liquid container having single cap
US10414558B2 (en) * 2016-12-12 2019-09-17 Hak Rae KIM Liquid container having double c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81270B1 (ko) 2016-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6594U (zh) 饮料容器
AU2016202996B2 (en) Cap for a receptacle such as a bottle
EP3472058B1 (en) Lid for container
US9314126B2 (en) Beverage container having built-in infuser and passive cooling element
CA2750549C (en) Closure for a beverage container
AU2013318845B2 (en) Container body and storage container having the same
CN104188337B (zh) 单手操作卫生运动水壶
RU2017133550A (ru) Крышка для контейнера
US20200223603A1 (en) Food ja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204846634U (zh) 一种储物装置
CN204776603U (zh) 食品储藏容器的内盖及包含该内盖的食品储藏容器
JP5493297B2 (ja) 漉し器付き保温ボトル
CN209391696U (zh) 净饮设备及水壶
KR200419374Y1 (ko) 뚜껑을 보관할 수 있는 포장용기
JP3132734U (ja) 小型飲料容器
KR200471426Y1 (ko) 배기형 찻병
CN204071003U (zh) 单手操作卫生运动水壶
KR101386308B1 (ko) 도어기능을 갖는 마스카라 용기
CN205285828U (zh) 一种用于保温杯上的调温杯
CN209814707U (zh) 一种固液分离的饮料瓶
CN104627506A (zh) 具有盖子的容器尤其是存储容器
CN109431262B (zh) 净饮设备及水壶
KR200479030Y1 (ko) 원터치형 물통
KR200492982Y1 (ko) 저장 용기
CN208274451U (zh) 一种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