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9399A -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89399A
CN107989399A CN201711388051.6A CN201711388051A CN107989399A CN 107989399 A CN107989399 A CN 107989399A CN 201711388051 A CN201711388051 A CN 201711388051A CN 107989399 A CN107989399 A CN 107989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glass pipe
liquid
woven hose
concrete beam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880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娜
彭慈德
舒婷
陈嘉健
程马遥
胡逸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3880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893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89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893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03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它包括砼梁、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纤维管、装设于玻璃纤维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加压泵、与加压泵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储液器、同时与玻璃纤维管和加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同时充填于玻璃纤维管和储液器中的修复剂,玻璃纤维管的左端封闭。当砼梁在外部荷载或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内部变形或损伤,导致砼梁内的玻璃纤维管受到拉压、弯曲,玻璃纤维管中的光损耗迅速加大,使其输出的光强度、相位、波长及偏振等发生变化,控制器由此可及时监测到砼梁的损伤,驱使加压泵工作,修复剂迅速流出,对损伤处进行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在外力或其他因素(如温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陷等)作用下,产生微开裂或局部损伤,使得各种侵蚀性介质通过混凝土表面裂缝进入到内部,从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下降的恶性循环,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引发宏观裂缝并出现脆性断裂,给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大多采用事后人工修复方法进行,仅能对肉眼观察到的裂缝进行修复,一些微裂缝往往因被忽视得不到及时修复而错过最佳修复时机;另外,人工法修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且在修复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不可避免的要停止运营,无形中增加了结构的生命周期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包括砼梁,它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纤维管、装设于玻璃纤维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加压泵、与加压泵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储液器、同时与玻璃纤维管和加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同时充填于玻璃纤维管和储液器中的修复剂,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左端封闭,所述储液器包括下端开设有一出液口的容置杯、与出液口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衔接套管、与衔接套管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活动塞组件以及与出液口的外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漏斗,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出液漏斗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塞组件位于出液漏斗中,所述衔接套管的上端口中形成有一限位环凸,所述活动塞组件包括与衔接套管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塞以及螺纹连接于出液塞的顶面上的调节限位器,所述调节限位器包括与限位环凸的顶面相抵的通液限位件以及由通液限位件的中间部向下延伸形成并螺纹插接于出液塞的顶面上的调整螺杆,所述衔接套管的内周壁为喇叭状,所述衔接套管的下端口的口径大于上端口的口径,所述衔接套管的中间部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锁定螺纹,所述锁定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沿出液塞的径向分布且环绕于出液塞均匀分布的通液槽,所述出液塞的下端部上形成有一供衔接套管的下端口的内壁相抵接的封合环凸,所述修复剂同时存储于容置杯、衔接套管、出液塞、出液漏斗、第一输液管、加压泵、第二输液管和玻璃纤维管中。
优选地,所述通液限位件包括三个由调整螺杆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且相互之间均匀分布的限位杆,三个所述限位杆均与限位环凸的顶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为胶管。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管包括穿设于砼梁中的涂层、装设于涂层中的包层以及装设于包层中的纤维空心管,所述修复剂充填于纤维空心管中。
优选地,所述修复剂为环氧树脂胶粘剂。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左端上装设有一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与砼梁的左壁面相抵。
优选地,它还包括贯穿于砼梁分布并与玻璃纤维管平行分布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位于玻璃纤维管的侧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左右两端上均装设有一与砼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用户可将玻璃纤维管预埋入建筑结构中受拉或易产生裂缝的砼梁中,当砼梁在外部荷载或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内部变形或损伤,导致砼梁内的玻璃纤维管受到拉压、弯曲,玻璃纤维管中的光损耗迅速加大,使其输出的光强度、相位、波长及偏振等发生变化,控制器由此可及时监测到砼梁的损伤,并精确判断损伤的具体位置,驱使加压泵工作,玻璃纤维管内的修复剂从破裂的玻璃纤维管内迅速流出,对损伤处进行修复;锁定螺纹与内螺纹使得出液塞始终位于衔接套管的中心,修复液由上至下依次流经容置杯、通液限位件、衔接套管和通液槽构成的通道、出液漏斗、第二输液管、加压泵、第一输液管以及玻璃纤维管,通液限位件挂在限位环凸上,防止出液塞脱离衔接套管;当修复剂因保存过久而功效降低时,用户可倒置并拆卸出储液器,打开出液漏斗,旋紧出液塞,使得衔接套管的下端口与封合环凸紧密抵接,即可方便地将废弃的储液器运输走,有效防止漏液;抽空第二输液管、加压泵、第一输液管以及玻璃纤维管内的过期修复剂后,重新装上新的储液器即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玻璃纤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塞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液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包括砼梁1,它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1分布的玻璃纤维管2、装设于玻璃纤维管2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31、与第一输液管31固定连接的加压泵3、与加压泵3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32、与第二输液管32固定连接的储液器4、同时与玻璃纤维管2和加压泵3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同时充填于玻璃纤维管2和储液器4中的修复剂9,玻璃纤维管2的左端封闭,储液器4包括下端开设有一出液口42的容置杯41、与出液口42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衔接套管43、与衔接套管43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活动塞组件5以及与出液口42的外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漏斗44,第二输液管32与出液漏斗44螺纹连接,活动塞组件5位于出液漏斗44中,衔接套管43的上端口中形成有一限位环凸45,活动塞组件5包括与衔接套管43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塞51以及螺纹连接于出液塞51的顶面上的调节限位器52,调节限位器52包括与限位环凸45的顶面相抵的通液限位件53以及由通液限位件53的中间部向下延伸形成并螺纹插接于出液塞51的顶面上的调整螺杆54,衔接套管43的内周壁为喇叭状,衔接套管43的下端口的口径大于上端口的口径,衔接套管43的中间部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内螺纹55,出液塞51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锁定螺纹56,锁定螺纹56与内螺纹55相啮合,出液塞51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沿出液塞51的径向分布且环绕于出液塞51均匀分布的通液槽57,出液塞51的下端部上形成有一供衔接套管43的下端口的内壁相抵接的封合环凸58,修复剂9同时存储于容置杯41、衔接套管43、出液塞51、出液漏斗44、第一输液管31、加压泵3、第二输液管32和玻璃纤维管2中。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用户可将玻璃纤维管2预埋入建筑结构中受拉或易产生裂缝的砼梁1中,当砼梁1在外部荷载或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内部变形或损伤,导致砼梁1内的玻璃纤维管2受到拉压、弯曲,玻璃纤维管2中的光损耗迅速加大,使其输出的光强度、相位、波长及偏振等发生变化,控制器由此可及时监测到砼梁1的损伤,并精确判断损伤的具体位置,驱使加压泵3工作,玻璃纤维管2内的修复剂9从破裂的玻璃纤维管2内迅速流出,对损伤处进行修复;锁定螺纹56与内螺纹55使得出液塞51始终位于衔接套管43的中心,修复液由上至下依次流经容置杯41、通液限位件53、衔接套管43和通液槽57构成的通道、出液漏斗44、第二输液管32、加压泵3、第一输液管31以及玻璃纤维管2,通液限位件53挂在限位环凸45上,防止出液塞51脱离衔接套管43;当修复剂9因保存过久而功效降低时,用户可倒置并拆卸出储液器4,打开出液漏斗44,旋紧出液塞51,使得衔接套管43的下端口与封合环凸58紧密抵接,即可方便地将废弃的储液器4运输走,有效防止漏液;抽空第二输液管32、加压泵3、第一输液管31以及玻璃纤维管2内的过期修复剂9后,重新装上新的储液器4即可。
为了优化通液限位件53的结构,通液限位件53包括三个由调整螺杆54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且相互之间均匀分布的限位杆59,三个限位杆59均与限位环凸45的顶面相抵。打开衔接套管43后,用户可方便地用手对限位杆59进行施力,从而调整封合环凸58和衔接套管43之间的空隙的大小,使得空隙达到最大,十分方便。
为了节约成本,第一输液管31和第二输液管32为胶管。胶管较为廉价,并且能够达到输送修补剂的作用。
具体的,玻璃纤维管2包括穿设于砼梁1中的涂层21、装设于涂层21中的包层22以及装设于包层22中的纤维空心管23,修复剂9充填于纤维空心管23中。
作为修复剂9的一个优选方案,修复剂9为环氧树脂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和较好的流动性,并且由于是单组份胶粘剂,无需实现拌和均匀,即可使用;在裂缝初开裂时,环氧树脂胶粘剂能够迅速流到裂缝处修复砼梁1内的裂缝中。
为了优化玻璃纤维管2的结构,玻璃纤维管2的左端上装设有一固定夹6,固定夹6与砼梁1的左壁面相抵。固定夹6起到固定玻璃纤维管2以及防止修复剂9从玻璃纤维管2中流出的作用;并且,当修复剂9因保存过久而功效降低时,用户可打开固定夹6,以便将废弃的修复剂9从玻璃纤维管2完全清除出去。
为了提高裂缝修复的效果,它还包括贯穿于砼梁1分布并与玻璃纤维管2平行分布的形状记忆合金丝7,形状记忆合金丝7位于玻璃纤维管2的侧部,形状记忆合金丝7的左右两端上均装设有一与砼梁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8。当混凝土开裂后,外力消失,形状记忆合金丝7产生弹性恢复效应,受限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7将对裂缝施加压应力,抑制裂缝的开展,并且迫使其变小或闭合,同时配合玻璃纤维管2流出的修复剂9,更为有效快速地修复砼梁1中的裂隙;固定板8将形状记忆合金丝7的两端完全固定在砼梁1上,防止形状记忆合金丝7发生形变错位,从而影响形状记忆合金丝7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包括砼梁,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纤维管、装设于玻璃纤维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输液管、与第一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加压泵、与加压泵固定连接的第二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固定连接的储液器、同时与玻璃纤维管和加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及同时充填于玻璃纤维管和储液器中的修复剂,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左端封闭,所述储液器包括下端开设有一出液口的容置杯、与出液口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衔接套管、与衔接套管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活动塞组件以及与出液口的外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漏斗,所述第二输液管与出液漏斗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塞组件位于出液漏斗中,所述衔接套管的上端口中形成有一限位环凸,所述活动塞组件包括与衔接套管的内周壁螺纹连接的出液塞以及螺纹连接于出液塞的顶面上的调节限位器,所述调节限位器包括与限位环凸的顶面相抵的通液限位件以及由通液限位件的中间部向下延伸形成并螺纹插接于出液塞的顶面上的调整螺杆,所述衔接套管的内周壁为喇叭状,所述衔接套管的下端口的口径大于上端口的口径,所述衔接套管的中间部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锁定螺纹,所述锁定螺纹与内螺纹相啮合,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还开设有若干个沿出液塞的径向分布且环绕于出液塞均匀分布的通液槽,所述出液塞的下端部上形成有一供衔接套管的下端口的内壁相抵接的封合环凸,所述修复剂同时存储于容置杯、衔接套管、出液塞、出液漏斗、第一输液管、加压泵、第二输液管和玻璃纤维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限位件包括三个由调整螺杆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且相互之间均匀分布的限位杆,三个所述限位杆均与限位环凸的顶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为胶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管包括穿设于砼梁中的涂层、装设于涂层中的包层以及装设于包层中的纤维空心管,所述修复剂充填于纤维空心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剂为环氧树脂胶粘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管的左端上装设有一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与砼梁的左壁面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贯穿于砼梁分布并与玻璃纤维管平行分布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位于玻璃纤维管的侧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左右两端上均装设有一与砼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CN201711388051.6A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Pending CN1079893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8051.6A CN107989399A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88051.6A CN107989399A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89399A true CN107989399A (zh) 2018-05-04

Family

ID=6203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88051.6A Pending CN107989399A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8939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403A (zh) * 2018-07-20 2018-12-07 广西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人行天桥台阶处防裂痕增大的施工工法
CN109695458A (zh) * 2019-01-16 2019-04-30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跨海隧道衬砌结构裂缝修复系统
CN109811879A (zh) * 2019-03-22 2019-05-28 河北工业大学 用于自修复混凝土的双层管状修复液承载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6592A1 (en) * 1999-04-22 2000-10-25 Eurovetrocap S.R.L. Closur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ably delivering liquids
CN202482781U (zh) * 2012-03-07 2012-10-10 山东大学 Sma箱梁自监测自修复系统
CN103224345A (zh) * 2013-04-17 2013-07-31 重庆交通大学 能自愈合的混凝土结构体
KR20140071291A (ko) * 2014-04-14 2014-06-11 모성순 생수용기의 캡
CN104631852A (zh) * 2015-02-03 2015-05-20 福州大学 一种自修复混凝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81270B1 (ko) * 2015-04-21 2016-01-19 김학래 음료용기
KR101668309B1 (ko) * 2015-05-07 2016-10-26 김학래 음료용기
KR20170043856A (ko) * 2015-10-14 2017-04-24 김학래 음료용기
KR101774177B1 (ko) * 2016-12-12 2017-09-01 김학래 이중 마개 구조를 가지는 액체 용기
CN206746591U (zh) * 2017-04-27 2017-12-15 深圳市前海精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式离心管
CN207728017U (zh) * 2017-12-20 2018-08-1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6592A1 (en) * 1999-04-22 2000-10-25 Eurovetrocap S.R.L. Closur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ably delivering liquids
CN202482781U (zh) * 2012-03-07 2012-10-10 山东大学 Sma箱梁自监测自修复系统
CN103224345A (zh) * 2013-04-17 2013-07-31 重庆交通大学 能自愈合的混凝土结构体
KR20140071291A (ko) * 2014-04-14 2014-06-11 모성순 생수용기의 캡
CN104631852A (zh) * 2015-02-03 2015-05-20 福州大学 一种自修复混凝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81270B1 (ko) * 2015-04-21 2016-01-19 김학래 음료용기
KR101668309B1 (ko) * 2015-05-07 2016-10-26 김학래 음료용기
KR20170043856A (ko) * 2015-10-14 2017-04-24 김학래 음료용기
KR101774177B1 (ko) * 2016-12-12 2017-09-01 김학래 이중 마개 구조를 가지는 액체 용기
CN206746591U (zh) * 2017-04-27 2017-12-15 深圳市前海精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离式离心管
CN207728017U (zh) * 2017-12-20 2018-08-1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匡亚川等: "具有损伤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混凝土梁", 功能材料, pages 1866 - 1870 *
张英杰: "混凝土结构裂缝自修复技术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杨红: "空心光纤用于机敏结构自诊断、自修复的研究‘", 材料导报, pages 25 - 27 *
杨红等: "光纤智能结构自诊断、自修复的研究", 功能材料, pages 419 - 424 *
缪钱江等: "自修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pages 301 - 303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403A (zh) * 2018-07-20 2018-12-07 广西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人行天桥台阶处防裂痕增大的施工工法
CN109695458A (zh) * 2019-01-16 2019-04-30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跨海隧道衬砌结构裂缝修复系统
CN109695458B (zh) * 2019-01-16 2020-08-04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跨海隧道衬砌结构裂缝修复系统
CN109811879A (zh) * 2019-03-22 2019-05-28 河北工业大学 用于自修复混凝土的双层管状修复液承载系统
CN109811879B (zh) * 2019-03-22 2023-11-07 河北工业大学 用于自修复混凝土的双层管状修复液承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399A (zh)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CN207728017U (zh) 一种智能混凝土修复装置
CN205323294U (zh) 涂料消泡装置
US20090045227A1 (en) Extendable applicator for flowable materials
CN204208838U (zh) 一种高压清洗机
CN205444918U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养护喷射式喷水喷头
CN205357887U (zh) 一种用于果树种植的气力喷雾机
CN203842774U (zh) 一种热膜机喷浆管的施胶辅助装置
CN209034716U (zh) 一种出胶装置
CN207355119U (zh) 一种便于铺设的地埋式滴灌管
CN205991156U (zh) 抽油机减速箱气压加油装置
CN208982860U (zh) 接头、管安装结构及净饮装置
CN212317546U (zh) 一种地坪裂缝处理装置
CN209370604U (zh) 一种灌注用钢丝螺纹管锁紧装置
CN109163162A (zh) 接头、管安装结构及净饮装置
CN211802125U (zh) 一种紧凑型备料系统
CN206765237U (zh) 一种易于更换喷头的注塑机喷头
CN206270451U (zh) 移动式潜水泵绝缘试验容器
CN207439512U (zh) 液位开关调试系统
CN207401623U (zh) 一种消毒液定量控制装置
CN205826214U (zh) 一种便捷式阀门试压装置
CN205942008U (zh) 一种用于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缆膏涂覆机
CN207546903U (zh) 电路板自动点胶装置
CN213295629U (zh) 一种人造混纺纱线并捻装置
CN108444648A (zh) 钢塑转换件气密性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