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5968U - 海洋平台 - Google Patents

海洋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5968U
CN204775968U CN201520505463.3U CN201520505463U CN204775968U CN 204775968 U CN204775968 U CN 204775968U CN 201520505463 U CN201520505463 U CN 201520505463U CN 204775968 U CN204775968 U CN 204775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ipe
smoke exhaust
main
smoke
emer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054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
傅强
王如壮
韩华伟
侯奎礼
左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telligent Ocean Engi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Co Ltd
CIMC Offsho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Co Ltd, CIMC Offsho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054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75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5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5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洋平台,包括主船体、位于主船体内部的主机、与主机排烟口相连接的排烟系统,主船体具有主甲板和底甲板;排烟系统包括穿舱排烟管、过渡排烟管和船侧排烟管;穿舱排烟管穿过主甲板,其下端作为进口连接主机的排烟口,上端作为出口位于主甲板之上;过渡排烟管位于主甲板上,其一端作为进口与穿舱排烟管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向外延伸至主船体侧边;船侧排烟管位于主船体外侧,其一端作为进口与过渡排烟管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作为主排烟口向下延伸至主船体的底甲板下方与大气相通,主排烟口位于海洋平台的吃水线之上。本实用新型中,主机烟气经排烟系统的管路引导后可从底甲板下方排走,避免了烟气对主甲板区域的影响。

Description

海洋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工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平台。
背景技术
2015年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指出,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将继续加强,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贡献国之一。
海洋平台是目前油气开发的主要装备,主机是海洋平台的主要动力设备。目前海洋平台主机的排烟系统装置采用上排烟,这种方式在风向的作用下会使烟中的灰尘落在平台主甲板上的无防护设备上,以及平台的生活区,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影响驾驶室的视线环境;此外上排烟装置的排烟口一般在救生艇附近,影响救生艇的登乘和存放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平台,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台主机排烟对主甲板区域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平台,包括主船体、位于主船体内部的主机、与主机排烟口相连接的排烟系统,所述主船体具有主甲板和底甲板;所述排烟系统包括穿舱排烟管、过渡排烟管和船侧排烟管;穿舱排烟管穿过所述主甲板,其下端作为进口连接所述主机的排烟口,上端作为出口位于主甲板之上;过渡排烟管位于所述主甲板上,其一端作为进口与所述穿舱排烟管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向外延伸至所述主船体侧边;船侧排烟管位于所述主船体外侧,其一端作为进口与所述过渡排烟管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作为主排烟口向下延伸至主船体的底甲板下方与大气相通,所述主排烟口位于海洋平台的吃水线之上。
优选地,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主排烟口倾斜向下设置,主排烟口的倾斜方向朝向所述主船体。
优选地,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主排烟口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底甲板下方0.5m~1m处。
优选地,所述排烟系统还包括应急排烟管和设置在应急排烟管上用以控制应急排烟管通断的控制阀;所述应急排烟管与所述船侧排烟管相通,应急排烟管的末端作为应急排烟口与大气相通,该应急排烟口高于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主排烟口并位于海洋平台的破舱水线之上。
优选地,所述排烟系统还包括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安装于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下端,并位于主排烟口的上方;所述液位开关电控连接所述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液位开关位于所述主排烟口上方0.3m~0.5m处。
优选地,所述应急排烟管包括直管段和连接直管段并向下弯曲的弯管段,所述直管段从所述船侧排烟管侧壁往远离所述主船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弯管段的下端开口作为所述应急排烟口。
优选地,所述船侧排烟管上设有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上设有放泄阀。
优选地,所述主甲板上设有排烟室,所述穿舱排烟管位于所述排烟室内,所述过渡排烟管从所述排烟室穿出;排烟室设有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排烟系统设有多个所述穿舱排烟管,各穿舱排烟管连接至所述过渡排烟管,过渡排烟管的口径大于穿舱排烟管的口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海洋平台中,主机产生的烟气依照排烟系统的管路走向,从主机的排烟口经穿舱排烟管引至主甲板之上,再进入过渡排烟管往主船体侧边方向流动,最后通过船侧排烟管向下流动,从主排烟口排出。由于主排烟口位于底甲板下方,烟气排出后将从底甲板下方排走,保证主机正常排烟,有效防止烟气中的各种灰尘落在主甲板上污染设备影响设备运行,从而减少设备维护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生活区和主甲板工作区的清洁环境,避免了影响救生艇周围的救生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海洋平台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海洋平台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海洋平台优选实施例中排烟系统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海洋平台优选实施例中排烟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海洋平台优选实施例中排烟系统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海洋平台优选实施例中排烟系统应急排烟控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主船体;11、主甲板;12、底甲板;13、侧边;2、主机;21、排烟口;3、排烟系统;31、穿舱排烟管;32、过渡排烟管;33、船侧排烟管;331、主排烟口;34、应急排烟管;341、应急排烟口;35、控制阀;351、电机;352、阀门;36、液位开关;37、消音器;301~304、膨胀节;4、排烟室;41、百叶窗;5、储物间;6、立柱;7、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下排烟方式的海洋平台,该海洋平台的吃水线位于主船体以下,即在正常工况下,海洋平台的主船体位于海面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海洋平台中,优化了排烟系统的布置,使得主机产生的烟气从主船体的底甲板下排走。
参阅图1,本实施例示意了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半潜式海洋平台。该海洋平台的主船体1通过立柱6支撑,该海洋平台在正常工作时,主船体1浮于海面上方,主船体1的底甲板12与海面具有一定间距。
主船体1上根据海洋平台的功能需求一般还在主甲板11上设置上层建筑、功能设备、救生艇、连接廊桥等等,由于这些结构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主船体1内可依照现有技术分隔出各种功能舱室,例如主机室、燃油室、设备室、船员室等等。作为海洋平台动力设备的主机2即位于主船体1的主机室内。主机2所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系统3排往底甲板12下方。
一并参阅图1至图5,排烟系统3主要包括穿舱排烟管31、过渡排烟管32和船侧排烟管33。
穿舱排烟管31穿过主甲板11,穿舱排烟管31下端作为进口连接主机2的排烟口21,穿舱排烟管31上端作为出口位于主甲板11之上。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穿舱排烟管31整体呈L型,其一部分在竖直方向上与主机2的排烟口21相连,另一部分穿出主甲板11后水平延伸。
过渡排烟管32位于主甲板11上,其沿水平方向延伸,过渡排烟管32的一端作为进口与穿舱排烟管31的出口相连,过渡排烟管32的另一端作为出口向外延伸至主船体1的侧边13处。
船侧排烟管33位于主船体1的外侧,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上端作为进口与过渡排烟管32的出口相连,其下端作为主排烟口331延伸至主船体1的底甲板12下方与大气相通,主排烟口331高于海洋平台的吃水线。较优地,主排烟口331位于底甲板12下方0.5m~1m处,便于烟气的顺畅排走。
依据该排烟系统3的管路走向,主机2产生的烟气从主机2的排烟口21经穿舱排烟管31引至主甲板11之上,再进入过渡排烟管32往主船体1侧边13方向流动,最后通过船侧排烟管33向下流动,从主排烟口331排出。由于主排烟口331位于底甲板12下方,烟气排出后将从底甲板12下方排走,有效防止烟气中的各种灰尘落在主甲板11上污染设备影响设备运行,从而减少设备维护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生活区和主甲板11工作区的清洁环境,避免了影响救生艇周围的救生环境。在达到上述有益效果的同时,相较现有的上排风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排烟系统3不会增加额外的管路重量。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船侧排烟管33的主排烟口331倾斜向下设置,且其倾斜方向朝向主船体1。如图3所示,主排烟口331的轴线L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α,该轴线L的下端偏向主船体1方向。主排烟口331使得烟气排出方向偏向主船体1一侧,烟气排出时具有水平方向的分量,使烟气更顺畅地排往底甲板12下方。
排烟系统3的各管路之间可通过膨胀节相连,例如:穿舱排烟管31的下端通过膨胀节301与主机2的排烟口21相连,过渡排烟管32的两端分别通过膨胀节302、303与穿舱排烟管31、船侧排烟管33相连。
船侧排烟管33由多个管段相连构成,在管段之间还设有消音器37,管段与消音器37通过膨胀节304连接。消音器37下端设置放泄阀(图中未示出),可以起到限压保护作用。
海洋平台内,主机2一般设置有多台,每台主机2可对应一套排烟系统3,亦可多台主机2对应一排烟系统3。在多台主机2对应一套排烟系统3的情况下,每套排烟系统3中包括多个穿舱排烟管31,每一穿舱排烟管31对应连接一主机2的排烟口21,各穿舱排烟管31再汇总至过渡排烟管32。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套排烟系统3设有两根穿舱排烟管31,两根穿舱排烟管31汇入一根过渡排烟管32,过渡排烟管32的口径大于穿舱排烟管31的口径,两根穿舱排烟管31的烟气汇总入过渡排烟管32中,再经船侧排烟管33排走。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管路用量,并使结构更为紧凑。
参阅图3,主船体1的主甲板11上设置有排烟室4,该排烟室4将主甲板11上设置的储物间5分为两层,储物间5的上层仍用来储物,下层则作为排烟室4。穿舱排烟管31位于该排烟室4内,过渡排烟管32的一部分位于排烟室4内,另一部分从排烟室4穿出。排烟室4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防止热量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排烟室4上设有通风口以进行通风散热,通风口处安装可拆卸百叶窗41。
较优地,排烟系统3还设有应急排烟管34和设置在应急排烟管34上用以控制应急排烟管34通断的控制阀35。应急排烟管34与船侧排烟管33相通,应急排烟管34的末端作为应急排烟口341与大气相通,该应急排烟口341高于主排烟口331并位于海洋平台的破舱水线之上。当平台破损倾斜后,如果主排烟口331浸没在水面之下,则可以通过控制阀35使应急排烟管34导通,保证烟气从应急排烟口341排出,从而保证主机2的正常工作。
参阅图6,控制阀35的动作由安装在船侧排烟管33上的液位开关36进行控制。该液位开关36位于主排烟口331的上方,较优地在主排烟口331上方0.3m~0.5m处,具体可依据海洋平台的破舱水线而定。液位开关36可接电缆到海洋平台的控制台7,控制台7根据液位开关36的信号对控制阀35的电机351进行控制,通过控制阀35电机351的正反转进进而控制阀门352进行开闭的动作,从而控制应急排烟管34的联通和关闭。当海洋平台破损倾斜至一定程度,液位开关36启动,控制台7发出警报信号,控制阀35接到信号后开启,使应急排烟管34导通,主机2的烟可经应急排烟口341排走。
应急排烟管34包括直管段和连接直管段并向下弯曲的弯管段,直管段从船侧排烟管33的侧壁往远离主船体1的方向延伸,弯管段的下端开口则作为应急排烟口341。应急排烟管34的这种结构可使应急排烟口341尽可能远离主船体1,且烟气向下排,减少烟气对主甲板11区域的影响。直管段与弯管段可通过焊接相连,控制阀35安装于直管段上,并距离直管段与弯管段的焊缝约150mm。
需要说明的是,对船侧排烟管33和应急排烟管34名称上的区别主要是依据其功能进行了人为划分,其实际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多个管段构成。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海洋平台,包括主船体、位于主船体内部的主机、与主机排烟口相连接的排烟系统,所述主船体具有主甲板和底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系统包括:
穿舱排烟管,穿过所述主甲板,其下端作为进口连接所述主机的排烟口,上端作为出口位于主甲板之上;
过渡排烟管,位于所述主甲板上,其一端作为进口与所述穿舱排烟管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向外延伸至所述主船体侧边;
船侧排烟管,位于所述主船体外侧,其一端作为进口与所述过渡排烟管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作为主排烟口向下延伸至主船体的底甲板下方与大气相通,所述主排烟口位于海洋平台的吃水线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主排烟口倾斜向下设置,主排烟口的倾斜方向朝向所述主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主排烟口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底甲板下方0.5m~1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系统还包括应急排烟管和设置在应急排烟管上用以控制应急排烟管通断的控制阀;
所述应急排烟管与所述船侧排烟管相通,应急排烟管的末端作为应急排烟口与大气相通,该应急排烟口高于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主排烟口并位于海洋平台的破舱水线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系统还包括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安装于所述船侧排烟管的下端,并位于主排烟口的上方;所述液位开关电控连接所述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开关位于所述主排烟口上方0.3m~0.5m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排烟管包括直管段和连接直管段并向下弯曲的弯管段,所述直管段从所述船侧排烟管侧壁往远离所述主船体的方向延伸,所述弯管段的下端开口作为所述应急排烟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侧排烟管上设有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上设有放泄阀。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甲板上设有排烟室,所述穿舱排烟管位于所述排烟室内,所述过渡排烟管从所述排烟室穿出;排烟室设有通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海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系统设有多个所述穿舱排烟管,各穿舱排烟管连接至所述过渡排烟管,过渡排烟管的口径大于穿舱排烟管的口径。
CN201520505463.3U 2015-07-14 2015-07-14 海洋平台 Active CN204775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5463.3U CN204775968U (zh) 2015-07-14 2015-07-14 海洋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5463.3U CN204775968U (zh) 2015-07-14 2015-07-14 海洋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5968U true CN204775968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05463.3U Active CN204775968U (zh) 2015-07-14 2015-07-14 海洋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75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9331A (zh) * 2016-07-25 2016-11-09 西华大学 一种海洋平台动力系统抽真空排油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9331A (zh) * 2016-07-25 2016-11-09 西华大学 一种海洋平台动力系统抽真空排油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9167U (zh) 半潜式生活平台
KR101364517B1 (ko) 데릭을 갖는 극지용 선박
CN206081429U (zh) 一种地下用避撞防护性消防栓
CN204775968U (zh) 海洋平台
CN104339072B (zh) 基于固定式排水罩的水下局部干法焊接的方法
CN103630451B (zh) 模拟海洋浪溅区腐蚀疲劳三点弯曲试验装置
CN208334345U (zh) 一种水环境监测装置
CN109499345B (zh)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吸收塔溢流消泡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9709524U (zh) 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箱式变电站
CN207843237U (zh) 一种水文气象浮标减摇装置
CN111022002A (zh) 一种深水油气生产系统井口环境模拟平台装置及模拟方法
CN204587251U (zh) 一种极地冰区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CN102900459B (zh) 自平衡水封式防爆器
SE459248B (sv) Anordning foer hantering av ballastvatten vid flytande enhet
CN205273808U (zh) 一种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装置泵舱结构
CN204078037U (zh) 一种用于船舶管系清洗的清洗柜
CN105923133A (zh) 船舶烟囱防水炮组件
CN206050043U (zh) 防止船舶舱内进水的透气管路
CN211623389U (zh) 一种深水油气生产系统井口环境模拟平台装置
CN206270029U (zh) 用于负压自动放水器的积水模拟装置
CN208650028U (zh) 一种水上拦污装置自动沉浮式大型过船通道门
CN104458306B (zh) 一种水下干湿转换试验装置
CN209410299U (zh) 一种船体检修用升降平台
CN203489295U (zh) 一种新型省煤器灰斗输灰防堵装置
CN206802766U (zh) 一种压力容器自动排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7

Address after: 1F-16, Group C,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Innovation Center, No. 4008, Menghai Avenue, Nanshan Street,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telligent Ocean Engi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No. 35, Weisan Road, Mashan Street, Yantai High tech Zone, Yantai, Shandong 264670

Patentee before: CIMC OFFSHO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