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0342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0342U
CN204760342U CN201520365598.4U CN201520365598U CN204760342U CN 204760342 U CN204760342 U CN 204760342U CN 201520365598 U CN201520365598 U CN 201520365598U CN 204760342 U CN204760342 U CN 204760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sides
electromagnetic type
arc
type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55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俊
司莺歌
杨文勇
顾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655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0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0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0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和包裹在电磁式继电器外部的屏蔽罩;所述屏蔽罩一侧开口,电磁式继电器的撞针朝向屏蔽罩开口一侧;所述屏蔽罩包括顶面和三个侧面,三个侧面为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连接于后侧面的两侧,顶面与三个侧面中的任一侧面一端连接,与其他两个侧面之间留有间距。本实用新型断路器通过设置屏蔽罩,对电磁式继电器的易受外部磁场干扰的面进行屏蔽,提高产品可靠性;左侧面能屏蔽断路器出现大电流时产生的电磁场,顶面能阻碍电弧产生的高热气体直接喷向电磁式继电器,顶面与未连接的侧面之间设有间距,有效实现热屏蔽;屏蔽罩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相互对称的隔弧壁,可识别度低,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混用且不易发现,给产品质量造成极大隐患;导磁板装于隔弧壁内部,造成隔弧壁厚度方向尺寸较大,产品爬电距离偏小,影响产品在电气寿命试验时的可靠性;同时,目前断路器多数隔弧壁通过铆合方式实现与外壳间的固定,影响生产效率。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生产中,需要将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取出,采用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底部开设凹槽和增加与凹槽配合的盖板。现有的盖板结构卡扣位置强度不够,容易引起断裂而导致盖板失效;而且存在当电磁式继电器顶杆顶出状态时存在无法取出的问题。
而且,目前市场对断路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分断能力、寿命、可靠性都有着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尤其是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这种涉及人身安全的断路器,为提高产品的性能对断路器的核心保护模块实行屏蔽尤为重要。目前,现有的产品屏蔽罩涉及不合理,当断路器进行分断试验时大电流产生的强磁场和高温易使电磁式继电器失磁,从而导致产品功能失效。屏蔽罩一般都是由1mm以下的导磁材料钣金而成,零件在电镀过程中易出现相互粘接的现象从而导致零件报废,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生产成本低,性能稳定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9和包裹在电磁式继电器9外部的屏蔽罩10;所述屏蔽罩10一侧开口,电磁式继电器的撞针朝向屏蔽罩10开口一侧;所述屏蔽罩10包括顶面10a和三个侧面,三个侧面为后侧面10b、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所述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两侧,顶面10a与三个侧面中的任一侧面一端连接,与其他两个侧面之间留有间距10i。
进一步,所述屏蔽罩10底面一端开口。
进一步,所述顶面10a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一端,所述顶面10a与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之间设有间距10i。
进一步,所述三个侧面的外侧壁上凸出设有凸台10x。
进一步,所述三个侧面均为未设有贯穿孔的完整的四边形,四边形的侧边平整未设有凹槽。
进一步,还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与手柄连接的脱扣复位机构2B,试验回路3B;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壳体底部,位于电磁式继电器9一侧,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
进一步,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包括U型杆21b、锁扣22b、跳扣23b,所述手柄与U型杆21b、锁扣22b和跳扣23b连接形成四连杆结构,跳扣23b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复位杆24b;还包括脱扣杆25b,所述脱扣杆25b一端枢转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可拨动复位杆24b转动,所述复位杆24b的一端连接设有弹簧片241b,弹簧片241b的一侧与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相抵,另一侧与脱扣杆25b相对设置,脱扣时,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推动弹簧片241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同时弹簧片241b推动脱扣杆25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破坏锁扣22b和跳扣23b的连锁。
一种断路器,由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和剩余电流脱扣极组成整体式结构,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分布在剩余电流脱扣极两侧;所述剩余电流脱扣极包括置于壳体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9和包裹在电磁式继电器9外部的屏蔽罩10,所述屏蔽罩10一侧开口,电磁式继电器的撞针朝向屏蔽罩10开口一侧;所述屏蔽罩10包括顶面10a和三个侧面,三个侧面为后侧面10b、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所述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两侧,顶面10a与三个侧面中的任一侧面一端连接,与其他两个侧面之间留有间距10i。
进一步,剩余电流脱扣极还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与手柄连接的脱扣复位机构2B和试验回路3B,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壳体底部,位于电磁式继电器9一侧,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每个过电流保护极均包括与手柄连接的操作机构1A,瞬时脱扣器2A,延时脱扣器4A和触头系统3A,所述触头系统3A包括静触头5和动触头6,动触头6的一端与操作机构1A连接,静触头5固定于底座1内,静触头5的触点与动触头6的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瞬时脱扣器2A位于灭弧装置7A的上方,电路短路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所述延时脱扣器4A位于壳体底部,位于灭弧装置7A一侧,电路过载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两个过电流保护极的内部结构对称设置,具有相同的电气回路长度。
进一步,每个过电流保护极还包括灭弧装置7A、静触头5和动触头6,过电流保护极的壳体包括底座1和盖板2,所述灭弧装置7A,静触头5和动触头6设置在由底座1和盖板2组成的壳体内部,灭弧装置7A包括隔弧壁3和导磁板4,两块导磁板4分别对称安装在底座1和盖板2上,两块隔弧壁3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块导磁板4的上方,隔弧壁3的正反两面为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通过设置屏蔽罩,对电磁式继电器的易受外部磁场干扰的面进行屏蔽,提高产品可靠性;左侧面能屏蔽断路器出现大电流时产生的电磁场,顶面能阻碍电弧产生的高热气体直接喷向电磁式继电器,顶面与未连接的侧面之间设有间距,有效实现热屏蔽;屏蔽罩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屏蔽罩的各侧面均设置凸台,避免在电镀工艺时屏蔽罩之间粘接。屏蔽罩的三个侧面均为未设有贯穿孔的完整的四边形,四边形的侧边平整未设有凹槽,屏蔽罩结构简单,无需设置其他结构,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也更加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隔弧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一种隔弧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一种隔弧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另一种隔弧壁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另一种隔弧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另一种隔弧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隔弧壁和导磁板与壳体安装的机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过电流保护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隔弧壁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隔弧壁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隔弧壁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隔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基座未安装隔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基座未安装隔弧壁的平面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基座安装隔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基座安装隔弧壁的平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盖板安装隔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基座安装隔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盖板安装隔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壳体安装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打开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用开盖工具打开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2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8、24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由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和剩余电流脱扣极组成整体式结构,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分布在剩余电流脱扣极两侧,各级之间可通过隔板隔开。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布置,使得两侧过电流保护极具有相同的电气回路长度,与剩余电流脱扣极在断路器一侧布置相比,更有利产品温升及延时动作。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极结构。所述过电流保护极均包括与手柄连接的操作机构1A,瞬时脱扣器2A,延时脱扣器4A和触头系统3A;所述触头系统3A包括静触头5和动触头6,动触头6的一端与操作机构1A连接,静触头5固定于底座1内,静触头5的触点与动触头6的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瞬时脱扣器2A位于灭弧装置7A的上方,电路短路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所述延时脱扣器4A位于壳体底部,位于灭弧装置7A一侧,电路过载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极的结构简单紧凑,空间使用率高。
如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剩余电流脱扣极结构。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与手柄连接的脱扣复位机构2B、试验回路3B和电磁式继电器9;所述电磁式继电器9置于壳体底部,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壳体底部,位于电磁式继电器9一侧,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剩余电流脱扣极结构简单紧凑,内部元件布局合理。
如图24所示,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包括U型杆21b,锁扣22b,跳扣23b,所述手柄与U型杆21b,锁扣22b和跳扣23b连接形成四连杆结构,跳扣23b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复位杆24b;还包括脱扣杆25b,所述脱扣杆25b一端枢转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可拨动复位杆24b转动,所述复位杆24b的一端连接设有弹簧片241b,弹簧片241b的一侧与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相抵,另一侧与脱扣杆25b相对设置,脱扣时,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推动弹簧片241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同时弹簧片241b推动脱扣杆25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破坏锁扣22b和跳扣23b的连锁。本实用新型的脱扣复位机构,脱扣时,一方面弹簧片241b可带动复位杆24b转动进行脱扣,同时弹簧片241b推动脱扣杆25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破坏锁扣22b和跳扣23b的连锁进行脱扣,双重脱扣加快脱扣时间,提高产品性能;复位时,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被弹簧片241b撞击复位。
如图8-19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极的隔弧壁及壳体的结构,包括底座1,盖板2,灭弧装置7A,静触头5和动触头6,所述灭弧装置7A,静触头5和动触头6设置在由底座1和盖板2组成的壳体内部,灭弧装置7A包括隔弧壁3和导磁板4,两块导磁板4分别对称安装在底座1和盖板2上,两块隔弧壁3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块导磁板4的上方,隔弧壁3的正反两面为对称结构。本实用新型断路器隔弧壁的正反两面采用对称结构,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多种隔弧壁混用的风险;将导磁板安装在壳体上,实现隔弧壁对称结构设计,同时减小了隔弧壁的厚度。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隔弧壁与壳体的配合结构,也可适用于其它的断路器,包括小型断路器、塑壳断路器等。
如图1-6为现有两种结构相互对称的隔弧壁,如图1-3为一种隔弧壁的正反两面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6为与前述隔弧壁结构对称的另一种隔弧壁的正反两面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导磁板安装在隔弧壁的一侧,由于一侧设置导磁板,隔弧壁的正反两面结构不可能对称。实际生产过程中,断路器的底座1和盖板2分别对称安装一个隔弧壁。图7所示,安装时,需先将导磁板安装在隔弧壁上,然后再将带有导磁板的隔弧壁安装到底座1和盖板2上。由于上述两种隔弧壁结构相互对称,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磨具,生产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现将隔弧壁正反两面调换装错的情况,从而给产品质量造成极大的隐患。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断路器,将导磁板4与壳体固定,隔弧壁3的正反两面设置为对称结构,这样同一产品的底座1和盖板2上的隔弧壁3即可通用。又如图18和图19的另一种断路器的内部结构采用和图16和图17的断路器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反的设置,只需将固定在底座1上的隔弧壁3翻转即可安装到另一端断路器的底座中,隔弧壁3在上述结构的断路器中,实现了不同断路器产品的通用。隔弧壁的正反两面采用对称结构,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多种隔弧壁混用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导磁板4与壳体安装,隔弧壁的厚度也能相应的减小。
如图9-15所示,所述底座1和盖板2上设有固定隔弧壁3的隔弧壁固定柱13,所述隔弧壁3设有与隔弧壁固定柱13相应的隔弧壁固定孔301,两块隔弧壁3通过隔弧壁固定孔301分别安装在底座1和盖板2上。导磁板4被放于导磁板凹槽11中,并通过导磁板固定柱12固定。所述底座1和盖板2上设有与隔弧壁3固定的相应的隔弧壁固定柱13,所述隔弧壁3设有与底座1的隔弧壁固定柱13相应的隔弧壁固定孔301。隔弧壁3对称固定在底座1和盖板2上,隔弧壁固定柱13与隔弧壁固定孔301一起配合对隔弧壁3进行固定。
具体地,图中实施例导磁板固定柱12上凸出设有其中一个隔弧壁固定柱13,隔弧壁固定柱13设于导磁板固定柱12上,结构合理,减少材料;另一隔弧壁固定柱13位于导磁板凹槽11的左上方。所述导磁板固定柱12和所述隔弧壁固定柱13都为六边形固定柱,隔弧壁固定孔301为圆形固定孔,隔弧壁固定孔301与隔弧壁固定柱13采用过盈配合对隔弧壁进行固定。所述导磁板固定柱12、隔弧壁固定孔301和隔弧壁固定柱13的数量和形状都可相应变化,或者导磁板4和隔弧壁3也可采用其他的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隔弧壁固定在壳体上,也可以通过在导磁板上设置固定柱对隔弧壁进行固定。
如图9-12所示,所述隔弧壁3的一端设有凹槽缺口31;隔弧壁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筋32。凹槽缺口31和第一凸筋32的设置提高产品的爬电距离,提高产品的电气寿命;第一凸筋32的设置可对瞬间产生的电弧进行阻挡,提高产品灭弧能力。所述隔弧壁3的凹槽缺口31一端设有第二凸筋33。第二凸筋33的设置提高产品的爬电距离,同时可对瞬间产生的电弧进行阻挡,提高产品灭弧能力。
如图12所示,所述隔弧壁3主体结构呈四分之一圆弧状,隔弧壁3的第一侧边为平直段34,第二侧边为圆弧段35,在第三侧边上设有凹槽缺口31;在第二侧边靠近平直段34部分的两侧设有圆弧型的第一凸筋32,在第三侧边上设有第二凸筋33。在平直段34与圆弧段35连接的端部设有直角缺口36,所述底座1设有与直角缺口36相互配合的固定凸块14。平直段34一端设置直角缺口与底座1的固定凸块相互配合安装。
如图13-15所示,所述底座1和盖板2上还设有用于搁置隔弧壁3的平直段34的固定凸条15,所述的第二凸筋33设置在第三侧边的凹槽缺口31靠近平直段34的一侧,在底座1和盖板2上设有对应第三侧边的凹槽缺口31另一侧的第三凸台16。平直段34的搁置于固定凸条15上,凹槽缺口31另一侧搁置在第三凸台16,与第一凸筋32、第二凸筋33交叉固定,使得隔弧壁的固定结构稳定,同时形成了密闭的隔弧空间。所述固定凸块14的上表面高于固定凸条15的上表面,使得隔弧壁的固定结构稳定。
如图8所示,所述灭弧装置7A还包括灭弧室7,下引弧角3a和上引弧角3b,所述下引弧角3a为圆弧状,下引弧角3a设于底座1的底部,与隔弧壁3的圆弧段35相对设置,所述上引弧角3b为U型,一端与静触头5连接,上引弧角3b和下引弧角3a之间形成引弧通道,引弧通道的一端靠近静触头5和动触头6活动区域,另一端延伸向灭弧室7的入弧口一侧。通过设置下引弧角3a和上引弧角3b,能够将产生的电弧快速的引入灭弧室7中进行灭弧。下引弧角3a和上引弧角3b设置成圆弧形和U型使得引弧通道形成弧状,更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
如图20-24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剩余电流脱扣极,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9。还包括中盖板8,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安装中盖板8的中盖板凹槽1a,中盖板凹槽1a与电磁式继电器9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在断路器的底部开设中盖板凹槽和增加中盖板结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对电磁式继电器进行取放,满足生产需求。所述中盖板凹槽1a的长度大于电磁式继电器9的顶杆顶出时的长度,所述电磁式继电器9在顶杆顶出时可从中盖板凹槽1a中取出,中盖板8可装入中盖板凹槽1a中与壳体形成卡扣连接。中盖板凹槽1a的长度大于电磁式继电器9的顶杆顶出时的长度,在生产过程中可对电磁式继电器进行取放,即使电磁式继电器顶杆顶出也可取出,满足生产需求,通过中盖板对底部的中盖板凹槽进行封闭,提高了盖板的工作强度。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设置,也可适用于其它的断路器,
如图21-22所示,为中盖板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面为凹字形,包括中间向内凹陷的凹陷平面11a和两端向外凸起的凸起平面11b,凹陷平面11a与两侧凸起平面11b之间形成两个连接面11c;所述中盖板凹槽1a设在凹陷平面11a和一端凸起的连接面11c和凸起平面11b上,中盖板凹槽1a包括凹陷平面部分,连接面部分和凸起平面部分;所述中盖板8包括与中盖板凹槽1a的凹陷平面部分配合的平直板段81,与中盖板凹槽1a的连接面部分配合的与平直板段81一端连接的连接板82,和中盖板凹槽1a的凸起平面部分配合的与连接板82另一端连接的凸起板83,和与凸起板83的另一端连接的卡扣板84。此实施例在断路器的底部开设中盖板凹槽和增加中盖板结构件,中盖板的结构与中盖板凹槽的结构相互对应,在中盖板的一侧设置连接板、凸起板和卡扣板形成凹形弹性结构,增强了中盖板卡扣位置的强度,防止中盖板在拆装过程中发生断裂。
中盖板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面为凹字形,包括中间向内凹陷的凹陷平面11a和两端向外凸起的凸起平面11b,凹陷平面11a与两侧凸起平面11b之间形成两个连接面11c;所述中盖板凹槽1a设在凹陷平面11a和两端凸起的连接面11c和凸起平面11b上,中盖板凹槽1a包括中间的凹陷平面部分和两端形成的连接面部分和凸起平面部分;所述中盖板8包括与中盖板凹槽1a的中间的凹陷平面部分配合的平直板段81,与中盖板凹槽1a的两端的连接面部分配合并分别连接在平直板段81两端的连接板82,与中盖板凹槽1a两端的凸起平面部分配合并分别连接在两端连接板82的另一端的凸起板83,和分别与两端凸起板83连接的卡扣板84。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在断路器的底部开设中盖板凹槽和增加中盖板结构件,中盖板的结构与中盖板凹槽的结构相互对应,在中盖板的两侧设置连接板、凸起板和卡扣板,中盖板的两侧同时形成凹形弹性结构,增强了中盖板卡扣位置的强度,防止中盖板在拆装过程中发生断裂。
如图22所示,所述平直板段8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块811,所述卡扣板84的一侧凸出设有第二卡扣块841,所述卡扣板84可伸入中盖板凹槽1a中与壳体内部卡扣连接。中盖板8通过两端设置的第一卡扣块811和第二卡扣块841与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中盖板8与壳体连接的一侧凸出设有限位凸筋85,中盖板8的侧壁延伸设有与壳体紧密配合的延伸板86。限位凸筋85与中盖板凹槽1a配合对中盖板8进行限位固定,延伸板86对周围缝隙进行密封,增强壳体的密封性能。所述连接板82和凸起板83形成的弯折部凸出设有加强筋821。在连接板82和凸起板83形成的弯折部凸出设有加强筋821,防止连接板和凸起板83发生断裂。
如图21-24所示,所述中盖板凹槽1a的凸起平面部分的侧边向壳体内部延伸设有与第二卡扣块841配合的卡扣凸台101b,中盖板8安装到壳体上后,卡扣板84与卡扣凸台101b之间形成拆卸孔101a。拆卸工具8x可伸入拆卸孔101a中,对中盖板8的卡扣板84施力,破坏卡扣板84一端的卡扣结构,将中盖板8取出。
如图24-27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剩余电流脱扣极,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9和包裹在电磁式继电器9外部的屏蔽罩10。所述屏蔽罩10一侧开口,电磁式继电器的撞针朝向屏蔽罩10开口一侧;所述屏蔽罩10包括顶面10a和三个侧面,三个侧面为后侧面10b、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所述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两侧,顶面10a与三个侧面中的任一侧面一端连接,与其他两个侧面之间留有间距10i。本实用新型断路器通过设置屏蔽罩,对电磁式继电器的易受外部磁场干扰的面进行屏蔽,提高产品可靠性;左侧面能屏蔽断路器出现大电流时产生的电磁场,顶面能阻碍电弧产生的高热气体直接喷向电磁式继电器,顶面与未连接的侧面之间设有间距,有效实现热屏蔽;屏蔽罩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屏蔽罩10也可设置为五面,屏蔽罩10优选设置为四面,屏蔽罩10的底面一端开口,可靠性高且节省材料和便于安装。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中屏蔽罩10的设置,也可适用于其它的断路器,
特别地,如图25-27所示,所述顶面10a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一端,所述顶面10a与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之间设有间距10i。顶面10a连接于后侧面10b,加工方面,在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之间形成间距10i,有利于热屏蔽均匀,提高效率。所述三个侧面的外侧壁上凸出设有凸台10x。屏蔽罩的各侧面均设置凸台,避免在电镀工艺时屏蔽罩之间粘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屏蔽罩的三个侧面均为未设有贯穿孔的完整的四边形,四边形的侧边平整未设有凹槽,通过壳体结构对屏蔽罩进行固定,能大大提高屏蔽罩的屏蔽效果。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屏蔽罩结构更加简单,无需设置其他结构,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也更加低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9)和包裹在电磁式继电器(9)外部的屏蔽罩(1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10)一侧开口,电磁式继电器的撞针朝向屏蔽罩(10)开口一侧;所述屏蔽罩(10)包括顶面(10a)和三个侧面,三个侧面为后侧面(10b)、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所述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两侧,顶面(10a)与三个侧面中的任一侧面一端连接,与其他两个侧面之间留有间距(10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10)底面一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0a)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一端,所述顶面(10a)与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之间设有间距(10i)。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侧面的外侧壁上凸出设有凸台(10x)。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侧面均为未设有贯穿孔的完整的四边形,四边形的侧边平整未设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与手柄连接的脱扣复位机构(2B),试验回路(3B);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壳体底部,位于电磁式继电器(9)一侧,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包括U型杆(21b)、锁扣(22b)、跳扣(23b),所述手柄与U型杆(21b)、锁扣(22b)和跳扣(23b)连接形成四连杆结构,跳扣(23b)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复位杆(24b);还包括脱扣杆(25b),所述脱扣杆(25b)一端枢转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可拨动复位杆(24b)转动,所述复位杆(24b)的一端连接设有弹簧片(241b),弹簧片(241b)的一侧与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相抵,另一侧与脱扣杆(25b)相对设置,脱扣时,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推动弹簧片(241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同时弹簧片(241b)推动脱扣杆(25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破坏锁扣(22b)和跳扣(23b)的连锁。
8.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和剩余电流脱扣极组成整体式结构,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分布在剩余电流脱扣极两侧;所述剩余电流脱扣极包括置于壳体内部的电磁式继电器(9)和包裹在电磁式继电器(9)外部的屏蔽罩(10),所述屏蔽罩(10)一侧开口,电磁式继电器的撞针朝向屏蔽罩(10)开口一侧;所述屏蔽罩(10)包括顶面(10a)和三个侧面,三个侧面为后侧面(10b)、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所述左侧面(10c)和右侧面(10d)连接于后侧面(10b)的两侧,顶面(10a)与三个侧面中的任一侧面一端连接,与其他两个侧面之间留有间距(10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剩余电流脱扣极还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与手柄连接的脱扣复位机构(2B)和试验回路(3B),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壳体底部,位于电磁式继电器(9)一侧,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每个过电流保护极均包括与手柄连接的操作机构(1A),瞬时脱扣器(2A),延时脱扣器(4A)和触头系统(3A),所述触头系统(3A)包括静触头(5)和动触头(6),动触头(6)的一端与操作机构(1A)连接,静触头(5)固定于底座(1)内,静触头(5)的触点与动触头(6)的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瞬时脱扣器(2A)位于灭弧装置(7A)的上方,电路短路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所述延时脱扣器(4A)位于壳体底部,位于灭弧装置(7A)一侧,电路过载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两个过电流保护极的内部结构对称设置,具有相同的电气回路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过电流保护极还包括灭弧装置(7A)、静触头(5)和动触头(6),过电流保护极的壳体包括底座(1)和盖板(2),所述灭弧装置(7A),静触头(5)和动触头(6)设置在由底座(1)和盖板(2)组成的壳体内部,灭弧装置(7A)包括隔弧壁(3)和导磁板(4),两块导磁板(4)分别对称安装在底座(1)和盖板(2)上,两块隔弧壁(3)分别对称设置于两块导磁板(4)的上方,隔弧壁(3)的正反两面为对称结构。
CN201520365598.4U 2015-06-01 2015-06-01 断路器 Active CN204760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5598.4U CN204760342U (zh) 2015-06-01 2015-06-01 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5598.4U CN204760342U (zh) 2015-06-01 2015-06-01 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0342U true CN204760342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7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5598.4U Active CN204760342U (zh) 2015-06-01 2015-06-01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034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4415A (zh) * 2015-06-03 2016-02-03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断路器的外壳
CN109564840A (zh) * 2016-08-05 2019-04-02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结合复位锁定机构的断路器
US11610751B2 (en) 2019-12-09 2023-03-21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ircuit breakers incorporating reset lockout mechanism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4415A (zh) * 2015-06-03 2016-02-03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断路器的外壳
CN109564840A (zh) * 2016-08-05 2019-04-02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结合复位锁定机构的断路器
CN109564840B (zh) * 2016-08-05 2021-03-16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结合复位锁定机构的断路器
US11342152B2 (en) 2016-08-05 2022-05-24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ircuit breakers incorporating reset lockout mechanisms
US11545327B2 (en) 2016-08-05 2023-01-03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ircuit breakers incorporating reset lockout mechanisms
US11610751B2 (en) 2019-12-09 2023-03-21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ircuit breakers incorporating reset lockout mechanisms
US11901148B2 (en) 2019-12-09 2024-02-13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ircuit breakers incorporating reset lockout mechanism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0342U (zh) 断路器
CN201845730U (zh) 万能断路器灭弧室
CN104091706B (zh) 一种继电器及其电弧防护结构
CN204740997U (zh) 断路器
CN205177754U (zh) 断路器
CN105914110A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106548912A (zh) 断路器
CN201773130U (zh) 一种智能报警电表箱防窃电装置
CN207937496U (zh) 一种耗能监控装置
CN203351508U (zh) 一种继电器和多继电器组合结构
CN202259110U (zh) 预付费小型断路器
CN207149924U (zh) 一种高安全性能配电柜
CN205984867U (zh) 一种采用小型化漏电脱扣器的漏电断路器
CN213845172U (zh) 一种双电源开关保护外壳
CN204332879U (zh) 小型断路器机构及灭弧系统
CN213149562U (zh) 一种新型多温度变频温控机
WO2021208493A1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204902391U (zh) 冰箱的门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7302927U (zh) 一种具有较强灭弧能力的小型断路器
CN209981142U (zh) 断路器
CN203312219U (zh) 小型断路器灭弧装置
CN207925423U (zh) 塑壳断路器灭弧室
CN202633183U (zh) 具有抗磁干扰能力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7183191U (zh) 一种断路器开盖保护机构及断路器
CN109036966A (zh) 接触器的连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