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57460U -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7460U
CN204757460U CN201520531990.1U CN201520531990U CN204757460U CN 204757460 U CN204757460 U CN 204757460U CN 201520531990 U CN201520531990 U CN 201520531990U CN 204757460 U CN204757460 U CN 204757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hannel heat
micro
arc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319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记宏
李雄林
秦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319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7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7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7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和连接管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为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凹面相向,所述连接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所述连接管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的出口。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便于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并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因其高效的换热性能、紧凑的结构及成本上的优势,正逐步应用于商业、家用制冷空调行业。
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通常为一片式平面结构,包括两个集流管,设置在两集流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集流管连通的多个扁管,以及设置在扁管之间的翅片,风垂直该平面出入。
随着空调设计的改进,有别于传统方形机型的机组,出现了圆柱形等结构的室内机型,如此,要求换热器也能随之改变,以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目前通常的做法为将现有的一个一片式平面结构的换热器折弯,以适应圆柱形的机型,然而,一片式换热器在折弯时很容易受到折弯尺寸的限制而无法与圆柱形的机型匹配,另外,即使折弯后的一片式换热器与圆柱形机型匹配,其换热面积小,换热效果差,且进出风只能从一个连续的出风口出入,导致进出风温度不均匀,不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方便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并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便于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加大换热面积,并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和连接管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为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凹面相向,所述连接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
所述连接管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的出口。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技术中折弯的一片式换热器相比,每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弯曲程度较小,在折弯时受材料和工艺的限制程度低,便于加工形成,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换热装置的圆柱形箱体适配,从而增加换热面积,加大换热量;同时,在换热面积相等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中一个换热器相比,两个以上的换热器能够缩短流程,提高换热效率,更利于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
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只包括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均具有至少两个制冷剂入口和一个制冷剂出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进口管和一个出口管;
每一所述进口管分出两个进口支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对应的制冷剂入口;
所述出口管分出两个出口支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一个进口管和一个出口管;
所述进口管通过分配器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所有制冷剂入口连通;
所述出口管通过分配器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两制冷剂出口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并与所述连接管组件相对。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组件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均具有两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
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所述连接管组件的进口和出口连通,另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各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对称。
可选地,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上设置有识别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所述箱体为圆柱形箱体,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沿所述箱体的内壁周向排布。
由于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可选地,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数目相等的风口,且各风口与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对应。
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围成一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导风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装置再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一种内部流路的简示图;
图6示出了具有导风部件的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6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制冷剂入口11a,制冷剂出口11b,识别部件111;
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
连接管组件12,进口管121,出口管122,分配器123;
箱体20,风口20a,导风部件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便于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加大换热面积,并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换热装置包括箱体20和设于箱体20内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其中,箱体20为圆柱形箱体。
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
该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由相同两片平面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分别向左右(以图1所示为基准)两侧折弯形成,两者的凹面相向,且两者结构对称,在圆柱形的箱体20内,两者沿箱体20的内壁周向排布,设置时,两者最好相对箱体2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相邻端部之间的连接管组件12,该连接管组件12具有与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11a连通的进口,以及与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11b连通的出口。
通常,连接管组件12包括进口管121和出口管122,
制冷剂可通过连接管组件12的进口管121流入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内部,热交换后,再通过连接管组件12的出口管122流出。
箱体20上开设有两个风口20a,分别与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位置对应。
该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由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组成,每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弯曲程度较小,由一片式平面结构的换热器折弯形成时,受材料和工艺的限制程度低,便于加工;与现有技术中一个一片式平面结构的换热器经折弯适应圆柱形的箱体相比,本方案的结构能够更好地与圆柱形的箱体20适配,同时,在换热面积相等的情况下,两个换热器相较一个换热器而言更有利于缩短流程,提高换热效率;另外,由于箱体20内设有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开设两个位置对应的风口20a,即增加了一个风向,更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结构对称,可以理解,在实际设置时,两者的结构(如弧度和制冷剂入口、出口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不同,大小也可不同,但是相较而言,前者能够增加换热器的通用性,有利于降低成本。
为了能够使换热器的各扁管内的制冷剂分配更均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可设置为两个制冷剂入口11a和一个制冷剂出口11b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当然,对于扁管数量较多的换热器而言,也可采用三个及以上的制冷剂入口。
其中,所述连接管组件12可以有多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具体以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均具有两个制冷剂入口和一个制冷剂出口为例说明连接管组件12的具体结构,对于其他数目的制冷剂入口和出口可类似设计,不再赘述。
一种方案中,连接管组件12包括两个进口管121和一个出口管122;其中,一个进口管121分出两个进口支管,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位置对应的两个制冷剂入口;另一个进口管121也分出两个进口支管,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位置对应的另两个制冷剂入口;出口管122分出两个进口支管,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两个制冷剂出口。
另一种方案中,连接管组件12包括一个进口管121和一个出口管122;其中,进口管121通过分配器123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的两个制冷剂入口及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两个制冷剂入口;出口管122通过分配器123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两个制冷剂出口。可参考图3理解,图3示出的换热装置中,连接管组件为设置有分配器的结构。
这里,分配器123为具有多个流通口的管件,显然,该方案中,与进口管121连通的分配器123具有四个流通口,与出口管122连通的分配器123具有两个流通口。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装置再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换热装置的箱体20同样为圆柱形箱体;换热装置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称之为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即该实施例中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三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三个换热器沿圆柱形的箱体20的内壁周向排布。
该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结构和排布与前述实施例一致,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位于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相邻端部之间,并与连接管组件12相对。
可以理解,实际设置,三个换热器可为相同的结构,或彼此结构均不相同。
相应地,箱体20上再开设第三个与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位置对应的风口20a。
如上设置,可有效利用箱体20的内部空间,与前述实施例相比,加大了换热面积,增加了换热器的换热量,且又多了一个风向,更利于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
连接管组件12可以有下述几种设置方式,当然,在下述几种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变换。
一种方案中,连接管组件12包括两个进口管和两个出口管。
其中,一个进口管分出两条支路(可以采用进口支管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配器的方式),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制冷剂入口,另一个进口管连通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的制冷剂入口。
其中,一个出口管分出两条支路(同样可以采用进口支管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配器的方式),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制冷剂出口,另一个出口管连通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的制冷剂出口。
另一种方案中,连接管组件12包括一个进口管和一个出口管;其中,所述进口管分出三条支路,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及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的制冷剂入口;所述出口管分出三条支路,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及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的制冷剂出口。
另外,通过连接管组件12的设置,制冷剂在三个换热器内的流动方式还可以为如下方式:
参考图5理解,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具有两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其中,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连接管组件12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设置有两个制冷剂入口,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的另一个制冷剂入口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另一个制冷剂入口;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设置有两个制冷剂出口,分别连通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的另一个制冷剂出口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另一个制冷剂出口。
如此,使得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3成为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补充。
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上还可设置识别部件111,以方便组装,避免装错。
具体地,识别部件111可以为设于换热器一侧的支架,安装时,支架一侧位于箱体20的底部。
当然,识别部件111也可以为在换热器边板上设置的字符识别标号。
另外,箱体20内,各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可围成具有一定空间的内腔,在该内腔内设置导风部件21,如风机等,使风能够更集中地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以提高换热效果。可参考图6理解,其示出了具有导风部件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换热装置包括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可以理解,对于如图4所示的三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装置而言,也可在其内部设置导风部件。
上述具体介绍了具有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及三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装置的结构,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换热装置也可设置更多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和连接管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为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凹面相向,所述连接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
所述连接管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只包括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均具有至少两个制冷剂入口和一个制冷剂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进口管和一个出口管;
每一所述进口管分出两个进口支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对应的制冷剂入口;
所述出口管分出两个出口支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一个进口管和一个出口管;
所述进口管通过分配器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所有制冷剂入口连通;
所述出口管通过分配器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两制冷剂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并与所述连接管组件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组件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出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均具有两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
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所述连接管组件的进口和出口连通,另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各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上设置有识别部件。
10.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圆柱形箱体,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沿所述箱体的内壁周向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数目相等的风口,且各风口与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围成一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导风部件。
CN201520531990.1U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Active CN204757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1990.1U CN204757460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1990.1U CN204757460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7460U true CN204757460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72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31990.1U Active CN204757460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746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9722A (zh) * 2016-01-22 2016-06-15 东南大学 基于筒状双层分流结构微通道的换热系统
CN105910472A (zh) * 2016-06-02 2016-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106323067A (zh) * 2016-10-28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106352728A (zh) * 2016-09-27 2017-01-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106440525A (zh) * 2016-09-27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圆形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6969545A (zh) * 2017-05-22 2017-07-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热水器
CN107192170A (zh) * 2017-06-09 2017-09-22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蒸发器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9722A (zh) * 2016-01-22 2016-06-15 东南大学 基于筒状双层分流结构微通道的换热系统
CN105679722B (zh) * 2016-01-22 2018-08-21 东南大学 基于筒状双层分流结构微通道的换热系统
CN105910472A (zh) * 2016-06-02 2016-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105910472B (zh) * 2016-06-02 2019-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106352728A (zh) * 2016-09-27 2017-01-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106440525A (zh) * 2016-09-27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圆形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6323067A (zh) * 2016-10-28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106969545A (zh) * 2017-05-22 2017-07-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热水器
CN107192170A (zh) * 2017-06-09 2017-09-22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蒸发器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57460U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CN102589328B (zh) 一种纯逆流的蜂窝板翅式换热器及其组合体
CN202792697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CN203857711U (zh) 嵌入式天花机及其换热器
CN106642826B (zh) 换热器
CN204100538U (zh) 换热组件和空调机
CN102384673A (zh) 一种换热器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104180564A (zh)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CN205002636U (zh) 四管程管式换热器
CN202092503U (zh) 一种烟气换热器
CN203704716U (zh) 可改善抗脏堵能力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10057094B (zh) 一种预热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及热交换方法
CN205245851U (zh) 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CN205619629U (zh)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
CN205079500U (zh) 微通道蒸发器及空调机柜
CN20455506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柜
CN104061806A (zh) 一种沉浸式换热器
CN205642108U (zh) 一种多孔微通道型材的热交换器
CN204880602U (zh) 一种换热器片式均流装置
CN103759471A (zh) 一种泡沫金属翅片的空调换热器
CN204014394U (zh) 新型风道式换热装置
CN208382934U (zh) 一种四排管微通道换热器
CN103486771A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