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8937U -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 Google Patents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8937U
CN204728937U CN201520135020.XU CN201520135020U CN204728937U CN 204728937 U CN204728937 U CN 204728937U CN 201520135020 U CN201520135020 U CN 201520135020U CN 204728937 U CN204728937 U CN 204728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ving door
permanent magnet
shaft
outer race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350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孟委
靳书云
拓建锦
李孟秦
张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5201350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8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8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8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转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所述旋转门包括支架、旋转组件、驱动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上层外圈轨道及下层外圈轨道,所述上层外圈轨道设有上永磁体,下层外圈轨道设有下永磁体,上永磁体及下永磁体之间具有悬浮空间;所述主轴上部设有旋转门上圈体,所述旋转门上圈体边缘处设有中间永磁体,所述中间永磁体置于悬浮空间内,并旋转门上圈体具有定位装置,旋转门在竖直方向悬浮起来,具有水平方向自校正位置的功能,更应用定位装置保持定位,应用转矩转速传感器能准确判断发生的夹人事故,控制反向转动,以便被夹人或物从夹缝中逃脱,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使用的旋转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智能化过程中,自动旋转门是重要的一环。旋转门的门体往往采用轴承支撑,即使采用磁悬浮将门体支撑起来,也离不开中心轴承限制门体径向自由度。长期的摩擦会造成自动旋转门使用寿命降低,噪声大,维护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完全的无支撑无摩擦自动旋转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自动旋转门的安全防护系统普遍采用红外传感器、接近开关等设备间接的检测是否有人被夹,然而红外传感器常常出现误判断,甚至失灵却无法得知,从而导致出入旋转门的人员受伤,这种间接的检测方式往往不能保证旋转门的安全性。
申请人之前申请的申请号为201420384020.9的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及试验得知,该专利提供的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由于过往的人们碰撞门翼,致使磁体之间碰撞损坏,久而久之反而降低了旋转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以实现智能控制、集中监控、安全防护以及门体完全磁悬浮的自动旋转门。
一种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所述旋转门包括支架、旋转组件、驱动系统及核心控制器,所述支架由底盘、两个立柱及顶层构成,两个立柱一端对应固定在底盘的两侧,两个立柱的另一端固定顶层,旋转组件包括门翼及主轴,所述门翼固定在主轴上,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主轴上侧,所述核心控制器固定在顶层上,并连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上层外圈轨道及下层外圈轨道,所述上层外圈轨道处在下层外圈轨道上方,所述上层外圈轨道设有上永磁体,下层外圈轨道设有下永磁体,所述上永磁体与下永磁体位置对应,且上永磁体及下永磁体之间具有悬浮空间;
所述主轴上部设有旋转门上圈体,所述旋转门上圈体边缘围设有中间永磁体,所述中间永磁体悬浮于悬浮空间内;
所述旋转门上圈体上侧中心处设有一水平定位组件,所述旋转门上圈体周缘处还设有一竖直定位组件,所述竖直定位组件置于中间永磁体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顶层下侧中心位置的水平定位凹槽及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上侧中心位置的旋转门上出轴,所述旋转门上出轴置于水平定位凹槽内,所述竖直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周缘设有竖直定位凸 起及固定在立柱上对应旋转门上圈体周缘位置的竖直定位套管,所述竖直定位凸起置于竖直定位套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永磁体,上部截面为倒“V”形,下部截面为“V”形,所述上永磁体与下永磁体分别与中间永磁体的上部及下部形状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门上出轴具有旋转门上出轴永磁体,并所述定位套管内侧安装有与旋转门上出轴永磁体磁力互斥的水平定位套管永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门上出轴及竖直定位凸起具有滚珠轴套或圆柱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替换为旋转门上出轴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替换为顶层凸起,所述顶层凸起置于出轴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上部还设有转矩转速传感器,所述转矩转速传感器连接核心控制器上,所述核心控制器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转子机构、定子机构及隔离防护层,所述转子机构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上侧,所述定子机构设置在顶层下侧的外圈上,所述隔离防护层设置在下层外圈轨道下侧;
所述转子机构上均匀分布多个转子齿,定子机构包括五对定子,每个所述定子上均设有多个定子齿,每个所述定子上还设有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相互连接,并通过引线连接在核心控制器上;
所述驱动系统还设有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固定在顶层的外圈上,所述散热单元由直流电机和风扇组成,所述直流电机连接核心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门上圈体下侧设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门还包括一新型自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制动装置,所述制动制动装置包括制动蹄、制动蹄回位弹簧、制动鼓、支撑销及吸合电磁铁,并且制动蹄、制动蹄回位弹簧、制动鼓、支撑销及吸合电磁铁出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制动蹄回位弹簧一端、支撑销及吸合电磁铁分别通过制动蹄固定块、支撑销固定座及吸合电磁铁固定座固定在立柱上,所述制动蹄固定在制动蹄回位弹簧的另一端,所述制动鼓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边缘处的上侧,制动蹄为半圆形,其中制动蹄一端连接在支撑销上,另一端对应吸合电磁铁,所述制动蹄内侧设有摩擦片,所述吸合电磁体连接核心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旋转门在竖直方向上可悬浮起来,具有水平方向自校正位置的功能,应用转矩转速传感器可以准确判断发生的夹人事故,并在上位机准确控制使旋转门反向转动一定角度,以便被夹人或物从夹缝中逃脱,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门具有极高的制动能力,同时通过定位装置及定位凹槽,实现旋转门准确定位在中心上。
定位装置的作用是:主轴上定位装置可以使磁悬浮装置具有水平方向自动校正位置的功能,左右定位装置可以使门体在竖直方向恰好悬浮,因为磁悬浮装置上面那对磁体相吸,必须防止它们吸在一起。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的A-A向剖视图;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的A-A向剖视图的B-B剖视图;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驱动系统结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制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驱动系统结构驱动系统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隔离层安装示意图;
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球形滚轮示意图;
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中监控以太网通信网络图;
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中监控串口通信网络图;
图1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核心控制器电气连接图;
图1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定位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定位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定位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定位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定位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磁悬浮结构示意图;
图1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磁悬浮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清单如下:
1、顶层,2、立柱,3、上层外圈轨道,4、下层外圈轨道,5、下永磁铁,6、上永磁体,7、中间永磁体,8、定子机构,9、转子机构,10、核心控制器,11、外圈,12、旋转门上圈体,13、步进电机机构控制线,14、传感器输入节点,15、转矩转速传感器,16、通信线缆,17、上位机,18、主轴,19、隔离套,20、线圈绕阻,21、定子齿,22、转子齿,23、风扇,24、小型直流电机,25、直流电机控制线,26、制动蹄固定块,27、制动蹄回位弹簧,28、制动蹄,29、摩擦片,30、制动鼓,31、支撑连接块、32、隔离层,33、绕阻引线端子,34、底盘,35、以太网,36、以太网交换机,37、串行总线,38、支撑销,39、支撑销固定座,40、吸合电磁铁,41、吸合电磁铁固定座,42、吸合永磁铁,43、水平定位套管,44、旋转门上出轴,45、水平定位滚珠轴套,46、旋转门上出轴永磁铁,47、水平定位套管永磁铁,48、水平定位圆柱轴套,49、顶层凹槽,50、旋转门上出轴凸起,51、顶层凸起,52、旋转门上出轴凹槽,53、竖直定位套管,54、竖直滚珠轴套,55、竖直定位圆柱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 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包括自校正磁悬浮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四部分。由图1-6所示,具体本实用新型包括:顶层1、立柱2、上层外圈轨道3、下层外圈轨道4、下永磁铁5、上永磁体6、中间永磁体7、旋转门上圈体12、主轴18、底盘34、定位套管43、旋转门上出轴44、滚珠轴套45、旋转门上出轴永磁铁46和定位套管永磁铁47。步进电机结构驱动系统包括:定子机构8、转子机构9、外圈11、隔离套19、线圈绕阻20、定子齿21、转子齿22、风扇23、小型直流电机24和绕阻引线端子33。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蹄28、摩擦片29、制动鼓30、制动蹄固定块26、制动蹄回位弹簧27、支撑销38、支撑销固定座39、吸合电磁铁40、吸合电磁铁固定座41和吸合永磁铁42。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核心控制器10、步进电机机构控制线13、传感器输入节点14、转矩转速传感器15、通信线缆16、上位机17、直流电机控制线25、以太网35、以太网交换机36和串行总线37。
具体而言,底盘34为整个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的载体,且为圆盘状。立柱2为圆弧状,两个立柱2安装在底盘34上,且分布于左右两侧。顶层1安装在两个立柱2上。主轴18上安装有门翼,图中为三翼旋转门,也可以安装两翼或者多翼。
底盘34安装在需要安装旋转门的地方,可以保证整个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的整体性和平稳性,也使得旋转门具体一定的独立性,便于安装和维护。
顶层1和立柱2内包括:上层外圈轨道3、下层外圈轨道4、下永磁铁5、 上永磁体6、中间永磁体7、定子机构8、转子机构9、外圈11、旋转门上圈体12、转矩转速传感器15、主轴18、隔离套19、线圈绕阻20、定子齿21、转子齿22、定位套管43、旋转门上出轴44、滚珠轴套45、旋转门上出轴永磁铁46、定位套管永磁铁47、圆柱轴套48、顶层凹槽49、旋转门上出轴凸起50、顶层凸起51和旋转门上出轴凹槽52。顶层1上安装有核心控制器10,核心控制器10外接步进电机机构控制线13、直流电机控制线25、传感器输入节点14、通信线缆16和上位机17。
具体而言,上层外圈轨道3和下层外圈轨道4安装在立柱2上,下永磁铁5安装在下层外圈轨道4上侧,上永磁体6安装在下层外圈轨道4下侧,下永磁铁5为“V”型,上永磁体为倒“V”型。中间永磁体7安装在旋转门上圈体12外围,位于下永磁铁5和上永磁体6中间,其截面呈“正六边形”型,下永磁铁5与中间永磁体7极性相同,产生向上的推力;上永磁体6与中间永磁体7极性相反,产生向上的吸引力。这样既保证了旋转门竖直方向上可以悬浮起来,又保证了旋转门具有水平方向自校正位置的功能。
为了保证旋转门在安装过程以及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顶层1上方安装水平定位套管43,水平定位套管43为中空圆柱体,旋转门上方安装有旋转门上出轴44,旋转门上出轴44上装有旋转门上出轴永磁体46,而水平定位套管43内装有水平定位套管永磁体47,两者磁力互斥,这样实现了与水平定位滚珠轴套45相类似的作用,避免旋转门上出轴44与水平定位套管43之间的摩擦,所述立柱2对应旋转门上圈体12周缘处具有一竖直定位套管53,所述旋转门上圈体12周缘设有竖直定位凸起,所述竖直定位凸起上设有竖直定位滚珠轴套54,所述竖直定位凸起置于竖直定位套管53内,可通过在竖直定位凸起上设定竖直定位滚珠轴套54,进而避免竖直定位凸起与竖直定位套管53之间的摩擦,在不具有定位套管及旋转门上出轴的悬浮门中,虽然特殊形状的磁体可进行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的自校正,但是却避免不了磁体之间长期碰撞造成损坏磁铁,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定位组件及竖直定位组件有效避免了磁体之间的碰撞损坏。
外圈11安装在顶层1上,定子机构8安装在外圈11上,线圈绕阻20有序缠绕在定子机构8上,定子机构8上分布有定子齿21。转子机构9安装在旋转门上圈体12上,转子机构上分布有转子齿22。定子机构8与转子机构9平行相对,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隙。隔离套19安装在顶层1上,可以有效降低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对对传感器信号的干扰以及噪声污染。
核心控制器10安装顶层1上,核心控制器10外接步进电机机构控制线13、传感器输入节点14以及转矩转速传感器15。传感器输入节点14为可扩展接线端子,核心控制器10的外接传感器信号接收端子有冗余,以便新增传感器的接 入;传感器输入节点14已接入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信号,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的运行温度,以便实现对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的反馈控制;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提供旋转门,以便实现对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的转速控制。核心控制器10包括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和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电路通过传感器输入节点14接收传感器输入信号,并与步进电机驱动器相连,步进电机驱动器通过步进电机机构控制线13与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相连,这样就实现了核心控制器10通过传感器信号对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的正转、反转、加速、减速及停止控制,即实现了对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的控制。控制电路和小型直流电机24相连,可以控制风扇23的转速以控制散热效率,当传感器输入节点14上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到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的运行温度较高时,则核心控制器10控制小型直流电机24转速增大,反之,则控制小型直流电机24转速减小,以节约能源。通信电路通过通信线缆16实现与上位机17之间的通信,以便监控中心对旋转门的状态的监测与控制,这种监控方式在多旋转门的控制情况下优势明显。
转矩转速传感器15安装在转子机构9和主轴18之间,其输出转速和转矩两个信号。主轴18通过转子机构9驱动实现转动,具体说,主轴18连同门翼为负载,转子机构9为动力源,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正常运行状态下,负载没有变化,转矩转速传感器15输出转矩信号变化很小;当发生夹人或夹物事件时,负载会变大,转矩转速传感器15输出转矩信号变化很大,由此信号核心控制器10可以判断发生了夹人事故,立即控制步进电机机构驱动系统停止转动,并缓慢反向转动,以便被夹人或物从夹缝中逃脱。所以转矩转速传感器15可以准确实现了防夹功能,极大提高了旋转门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定子机构8、转子机构9、外圈11、隔离套19、线圈绕阻20、定子齿21、转子齿22和绕阻引线端子33。定子机构8安装在外圈11上,包括五对定子A、B、C、D、E,即五相。每对定子相互对应,每个定子上均匀分布有5个定子齿21,且有序缠绕线圈绕阻20,每对定子的线圈绕阻20相互连接,且有一对绕阻引线端子33引出,即十线制。转子机构9上均匀分布有48个转子齿22。整个步进电机结构驱动系统构成一个五相十线步进电机,绕阻引线端子33通过步进电机机构控制线13与步进电机驱动器相连,步进电机驱动器在核心控制器10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对驱动系统的控制。其控制原理与步进电机控制原理类似,即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或线位移,脉冲的数量决定了旋转的总角度,脉冲的频率决定了转速,改变线圈绕阻20的通电顺序可以改变旋转的方向。其单拍和单双拍控制步距角分别为1.5°和0.75°。
如图5所示,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蹄28、摩擦片29、制动鼓30、制动蹄固定块26、制动蹄回位弹簧27、支撑销38、支撑销固定座39、吸合电磁铁40、吸合电磁铁固定座41和吸合永磁铁42。制动蹄固定块26、支撑销固定座39和吸合电磁铁固定座41安装在立柱2上,制动蹄28、支撑销38和吸合电磁铁40分布安装在制动蹄固定块26、支撑销固定座39和吸合电磁铁固定座41上。制动蹄28与支撑销38连接,可以绕支撑销38做小幅度转动,制动蹄回位弹簧27连接在制动蹄固定块26与制动蹄28之间。制动蹄28上贴有摩擦片29,制动蹄28和摩擦片29末端装有吸合永磁铁42。摩擦片29与制动鼓30之间有制动间隙。吸合电磁铁40由核心控制器10控制。
核心控制器10可以控制吸合电磁铁40通断电,断电情况下,制动蹄回位弹簧27作用在制动蹄28上的弹力与,吸合电磁铁40作用在吸合永磁铁42上的磁力相互抵消,可以保证摩擦片29与制动鼓30之间的制动间隙。通电情况下,吸合电磁铁40作用在吸合永磁铁42上的磁力增大,使得摩擦片29与制动鼓30之间没有制动间隙,则摩擦片29与制动鼓30的摩擦力可以实现制动。
核心控制器10可以控制吸合电磁铁40的磁力,当核心控制器10接收到转矩转速传感器15转速信号大,核心控制器10控制吸合电磁铁40的线圈的通电电流增大,吸合电磁铁40作用在吸合永磁铁42上的磁力也变大,制动效果强。当核心控制器10接收到转矩转速传感器15转速信号小,核心控制器10控制吸合电磁铁40的线圈的通电电流变小,吸合电磁铁40作用在吸合永磁铁42上的磁力也变小,以低能耗实现制动。
如图6所示,驱动系统散热结构包括小型直流电机24和风扇23。四个散热结构均匀分布在顶层1上,且其正下方为驱动系统定子机构8和转子机构9间隙处。小型直流电机24安装在顶层1上,其输出轴接有风扇23。核心控制器10通过直流电机控制线25与小型直流电机24相连,当核心控制器10接收到传感器节点14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驱动系统运行温度高时,核心控制器10控制小型直流电机24转速变快,风扇23散热能力增强;当核心控制器10接收到传感器节点14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驱动系统运行温度不高时,核心控制器10控制小型直流电机24转速变慢,以达到节能散热的效果;
如图7所示,为降低电磁对人体的伤害干扰,在下层外圈轨道4下安装有隔离防护层,隔离防护层包括支撑连接块31和隔离层32。支撑连接块31安装在立柱2上,隔离层32安装在支撑连接块31上。为方便安装,隔离层32截面形状为近似“z”型。
如图8所示,为了防止自动门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永磁铁5、6、7磁力下降,磁力降低导致旋转门下落,使得旋转门无法正常工作。在旋转门上圈体12下方 安装有滚轮,旋转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滚轮与下层外圈轨道4之间有间隙;当旋转门下落时,滚轮与下层外圈轨道4接触,为旋转门提供支撑力,保证旋转门正常工作。
如图9所示,集中监控以太网通信包括上位机17,核心控制器10、以太网35和以太网交换机36,这种方式为以太网通信监控模式。其中上位机可以选择PC机、触摸屏、工控机以及服务器等设备。核心控制器10作为下位机,可以选择单片机、PLC、PAC以及运动控制器等设备。上位机17与核心控制器10通过以太网实现通信,多个上位机17与多个核心控制器10通过以太网交换机36实现以太网通信。核心控制器10需要配有以太网通信模块。
如图10所示,集中监控也可以采用串口通信方式实现,包括上位机17,核心控制器10和串行总线37,这种方式为串口通信监控模式。其中上位机可以选择PC机、触摸屏、工控机以及服务器等设备。核心控制器10作为下位机,可以选择单片机、PLC、PAC以及运动控制器等设备。多个上位机17与多个核心控制器10通过串行总线37实现串口通信。核心控制器10需要配有串口通信模块。
如图11所示,核心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和步进电机驱动器。核心控制器外围接有转矩转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驱动系统、小型直流电机和吸合电磁铁。转矩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主轴18的转矩和转速,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驱动系统的运行温度,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通过旋转门,传感器节点14可以保证其他传感器的接入。传感器、核心控制器、驱动系统、小型直流电机和吸合电磁铁构成了闭合控制系统。转速信号反馈控制吸合电磁铁在制动时的通电电流;温度信号反馈控制小型直流电机的转速;红外传感器信号反馈控制驱动系统的转速;转矩信号反馈控制制动系统和驱动系统。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旋转门上出轴44上装有水平定位滚珠轴套45,旋转门上出轴44和水平定位滚珠轴套45可以伸入水平定位套管43内,且在旋转门保持平衡状态时二者互不接触。当旋转门不平衡时,旋转门上出轴44和水平定位滚珠轴套45会偏移,此时水平定位套管43会限制旋转门上出轴44和水平定位滚珠轴套45的偏移量,这样就保证了门体的平衡性。在偏移过程中,旋转门上出轴44会与水平定位套管43相互接触,此时水平定位滚珠轴套45可以避免摩擦。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旋转门上出轴44上装有水平定位圆柱轴套48,旋转门上出轴44和圆柱轴套48可以伸入水平定位套管43内,且在旋转门保持平衡状态时二者互不接触。当旋转门不平衡时,旋转门上出轴44和水平定位圆柱轴套48会偏移,此时水平定位套管43会限制旋转门上出轴44和圆柱轴套48的偏移量,这样就 保证了门体的平衡性。在偏移过程中,旋转门上出轴44会与水平定位套管43相互接触,此时水平定位圆柱轴套48可以避免摩擦。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在顶层1上方安装顶层凹槽49,旋转门上出轴44上装有旋转门上出轴凸起50,旋转门上出轴凸起50可以伸入顶层凹槽49内,且在旋转门保持平衡状态时二者互不接触。当旋转门不平衡时,旋转门上出轴44和旋转门上出轴凸起50会偏移,此时顶层凹槽49会限制旋转门上出轴44和旋转门上出轴凸起50的偏移量,这样就保证了门体的平衡性。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在顶层1上方安装顶层凸起51,旋转门上出轴44上有旋转门上出轴凹槽52,顶层凸起51可以伸入旋转门上出轴凹槽52内,且在旋转门保持平衡状态时二者互不接触。当旋转门不平衡时,旋转门上出轴44和旋转门上出轴凹槽52会偏移,此时顶层凸起51会限制旋转门上出轴44和旋转门上出轴凹槽52的偏移量,这样就保证了门体的平衡性。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立柱2对应旋转门上圈体12周缘处具有一竖直定位套管53,所述旋转门上圈体12周缘设有竖直定位凸起,所述竖直定位凸起上设有竖直定位圆柱轴套55,所述竖直定位凸起置于竖直定位套管53内,可通过在竖直定位凸起上设定竖直定位圆柱轴套55,进而避免竖直定位凸起与竖直定位套管53之间的摩擦,且在旋转门保持平衡状态时二者互不接触。当旋转门不平衡时,竖直定位凸起和竖直定位套管53会偏移,此时竖直定位套管53会限制竖直定位凸起和竖直定位圆柱轴套55的偏移量,这样就保证了门体的平衡性。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下永磁铁5、上永磁体6、中间永磁体7形状均为矩形。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永磁体6及下永磁体5与中间永磁体7相对的面为倾斜面,并且倾斜方向朝向旋转门主轴方向,所述中间永磁体7的上、下两个面分别与上永磁体6的面及下永磁体5的面平行,通过该结构,可实现上永磁体及下永磁体对中间永磁体施加一个向主轴方向的推力,维持旋转门的平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 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门包括支架、旋转组件、驱动系统及核心控制器,所述支架由底盘、两个立柱及顶层构成,两个立柱一端对应固定在底盘的两侧,两个立柱的另一端固定顶层,旋转组件包括门翼及主轴,所述门翼固定在主轴上,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主轴上侧,所述核心控制器固定在顶层上,并连接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上部设有上层外圈轨道及下层外圈轨道,所述上层外圈轨道处在下层外圈轨道上方,所述上层外圈轨道设有上永磁体,下层外圈轨道设有下永磁体,所述上永磁体与下永磁体位置对应,且上永磁体及下永磁体之间具有悬浮空间;
所述主轴上部设有旋转门上圈体,所述旋转门上圈体边缘围设有中间永磁体,所述中间永磁体悬浮于悬浮空间内;
所述旋转门上圈体上侧中心处设有一水平定位组件,所述旋转门上圈体周缘处还设有一竖直定位组件,所述竖直定位组件置于中间永磁体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顶层下侧中心位置的水平定位凹槽及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上侧中心位置的旋转门上出轴,所述旋转门上出轴置于水平定位凹槽内,所述竖直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周缘设有竖直定位凸起及固定在立柱上对应旋转门上圈体周缘位置的竖直定位套管,所述竖直定位凸起置于竖直定位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永磁 体,上部截面为倒“V”形,下部截面为“V”形,所述上永磁体与下永磁体分别与中间永磁体的上部及下部形状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门上出轴具有旋转门上出轴永磁体,并所述定位套管内侧安装有与旋转门上出轴永磁体磁力互斥的水平定位套管永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门上出轴及竖直定位凸起具有滚珠轴套或圆柱轴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替换为旋转门上出轴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替换为顶层凸起,所述顶层凸起置于出轴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部还设有转矩转速传感器,所述转矩转速传感器连接核心控制器上,所述核心控制器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转子机构、定子机构及隔离防护层,所述转子机构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上侧,所述定子机构设置在顶层下侧的外圈上,所述隔离防护层设置在下层外圈轨道下侧;
所述转子机构上均匀分布多个转子齿,定子机构包括五对定子,每个所述定子上均设有多个定子齿,每个所述定子上还设有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相互连接,并通过引线连接在核心控制器上;
所述驱动系统还设有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固定在顶层的外圈上,所述散热单元由直流电机和风扇组成,所述直流电机连接核心控制 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门上圈体下侧设有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门还包括一新型自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蹄、制动蹄回位弹簧、制动鼓、支撑销及吸合电磁铁,并且制动蹄、制动蹄回位弹簧、制动鼓、支撑销及吸合电磁铁出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制动蹄回位弹簧一端、支撑销及吸合电磁铁分别通过制动蹄固定块、支撑销固定座及吸合电磁铁固定座固定在立柱上,所述制动蹄固定在制动蹄回位弹簧的另一端,所述制动鼓设置在旋转门上圈体边缘处的上侧,制动蹄为半圆形,其中制动蹄一端连接在支撑销上,另一端对应吸合电磁铁,所述制动蹄内侧设有摩擦片,所述吸合电磁体连接核心控制器。
CN201520135020.XU 2015-03-10 2015-03-10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Active CN204728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35020.XU CN204728937U (zh) 2015-03-10 2015-03-10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35020.XU CN204728937U (zh) 2015-03-10 2015-03-10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8937U true CN204728937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35020.XU Active CN204728937U (zh) 2015-03-10 2015-03-10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89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072A (zh) * 2016-08-30 2016-12-21 广东金大田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CN112554733A (zh) * 2020-12-25 2021-03-26 成都市蜀盾自动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全的两翼旋转自动门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CN114498971A (zh) * 2021-12-28 2022-05-1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全悬浮旋转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072A (zh) * 2016-08-30 2016-12-21 广东金大田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CN112554733A (zh) * 2020-12-25 2021-03-26 成都市蜀盾自动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全的两翼旋转自动门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CN114498971A (zh) * 2021-12-28 2022-05-1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全悬浮旋转门装置
CN114498971B (zh) * 2021-12-28 2023-11-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全悬浮旋转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28937U (zh) 新型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CN104120956B (zh) 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及其监控系统、制动装置
CN205191868U (zh) 一种空调导风板结构及空调
CN105064869B (zh) 一种门系统的门体磁悬浮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525239A (ja) エレベータ駆動システム内のエンコーダの不具合の管理
EP2456703B1 (en) System for recovering energy in apparatuses for the handling of loads
CN103879849A (zh) 无随行电缆电梯轿厢的供电、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控制系统
CN100547221C (zh) 磁悬浮弧形电机自动两翼旋转门
JP2012188176A (ja) エレベータ制動装置
CN201401110Y (zh) 磁悬浮自动旋转门
CN110261104A (zh) 一种可实现同步式与异步式磁力联轴器全工况测试的装置
CN106763340A (zh) 一种抱闸装置
CN104477401B (zh) 一种磁悬浮飞轮转子带磁装配机构
CN204428638U (zh) 高层多人逃生缓降器
CN203007869U (zh) 电磁制动自动控制定位旋摆机构
CN205307776U (zh) 一种摩天轮吊舱悬浮自适应系统
CN204024381U (zh) 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CN106246072B (zh) 一种磁悬浮无支撑智能控制旋转门
CN111810435A (zh) 一种主氦风机用电磁轴承的试验装置
CN105864291A (zh) 磁悬浮轴承、支撑装置以及电机组件
CN200971719Y (zh) 磁悬浮弧形电机自动两翼旋转门
CN105233505A (zh) 一种摩天轮吊舱悬浮自适应系统
CN101860281A (zh) 一种电磁调速驱动系统
CN202810800U (zh) 电动移机和卸载挂抽联动电机直驱立式抽油机
CN208980136U (zh) 一种节能自动扶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