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0088U -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0088U
CN204710088U CN201520301907.1U CN201520301907U CN204710088U CN 204710088 U CN204710088 U CN 204710088U CN 201520301907 U CN201520301907 U CN 201520301907U CN 204710088 U CN204710088 U CN 204710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flue gas
space
mixed solution
reception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19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海兵
夏小群
秦峰
王红飞
施坤明
熊炎军
夏维
柯广
杨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019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0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0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0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采用臭氧以及氨水在喷淋塔内形成至少三级循环喷淋的方式同步脱除烟气中的氮硫化合物。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先采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烟气中的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然后再喷淋塔内分成至少三级采用氨水对其循环喷淋,整个过程对氨水的利用率非常高,能够同步实现脱硫脱硝动作,且效率比较高,烟气中携带溶液的浓度非常低,不会产生白烟现象,完全能够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且该装置,其结构比较简单,占地面积较少,投资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烟气中通常含有多种污染成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及黏附在粉尘上的重金属、二噁英等物质,烟气中水分也会携带部分可溶性无机盐。现有的烟气处理系统主要是针对单一污染物进行处理,对于如此复杂的烟气特性,烟气处理系统也十分复杂,难以及时响应负荷变化的缺点。
对于二氧化硫的脱除,工程上常用石灰石-石膏法或氨-硫铵法,但这两种系统都难以处理氮氧化物,而且存在严重的出口烟气含碱性液滴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于氮氧化物的脱除,传统的方法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前者虽然效率较高,但存在催化剂易中毒、氨泄漏等问题,后者又存在效率不高,适用温度较高和温度窗口范围窄的问题。
在烟气中同时存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时,针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处理,存在两种工艺相互影响、能耗和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高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1019341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提出了一种《氨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方法》,采用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作为还原剂,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但该方法还原能力有限,且反应速度慢,去除效率低,且不能解决湿法脱除系统的液滴携带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导入未脱硫脱硝烟气的喷淋塔以及用于去除排出所述喷淋塔后的烟气内含有的气溶胶离子的除水器,依次包括上方所述喷淋空间、中间各所述喷淋空间以及上方所述喷淋空间,且相邻两层所述喷淋空间之间采用除雾器隔开,下方所述喷淋空间、中间各所述喷淋空间以及上方所述喷淋空间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喷淋氨水的第一喷口、第二喷口以及第三喷口,下方所述喷淋空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反应后的混合溶液的第一收容室,所述第一收容室与所述第一喷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收容室内混合溶液导至所述第一喷口处的第一导管;中间各所述喷淋空间于所述第二喷口的下方均设置有用于收集喷淋后生成混合溶液且可沿由下至上方向单向导通的第一布风板,每一所述第一布风板与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喷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布风板上的混合溶液导至所述第二喷口处的第二导管;上方所述喷淋空间于所述第三喷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喷淋后生成混合溶液且可沿由下至上方向单向导通的第二布风板,所述第二布风板与所述第三喷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布风板上的混合溶液导至所述第三喷口处的第三导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先采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烟气中的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氮,然后在喷淋塔内采用氨水对烟气进行循环喷淋,能够同步实现脱硫脱硝动作,同时将喷淋塔分为至少三级喷淋,逐步脱除烟气中的氮硫,各层喷淋 空间为独立循环喷淋模式,使得烟气中携带的溶液浓度非常低,不但缓解了湿法脱硫系统的白烟现象,还减少了设备腐蚀,脱硫效率和脱硝效率可达95%以上,液滴去除率达到70%以上,经过这种装置处理后的烟气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而且该装置,不但占地面积少,整体结构也比较简单,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溶液对装置的腐蚀较低,有利于控制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的工艺方法,主要是采用喷淋塔1通过喷淋的方式脱除烟气中的氮与硫,对于喷淋塔1可以将其沿竖直方向依次分隔为至少三个喷淋空间11,依次包括下方喷淋空间11、中间的各喷淋空间11以及上方喷淋空间11,而相邻两个喷淋空间11之间则采用除雾器3隔开,而除雾器3可以实现气液分离功能,具体的工艺步 骤如下:
收集烟气,这里的烟气主要是指工业烟气,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合物(尤其是一氧化氮)等,向该烟气中注入工艺水与臭氧,通过工艺水可以起到加湿烟气的作用,而臭氧则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生成二氧化氮,对于一氧化氮与臭氧之间的摩尔比范围为0.8-1.5之间,具体可为1.1,从而可以形成较高的氧化效率,一般地,臭氧采用臭氧发生器154产生,收集的烟气的温度在100-250℃之间,而当臭氧与烟气混合时,烟气的温度也在110-240℃之间;
将氧化后的烟气持续导入喷淋塔1位于下方的喷淋空间11内,并采用氨水在竖直方向对烟气进行喷淋,由于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其由下至上运动,对此喷淋塔1的烟气进口应位于氨水喷淋位置的下方,使得烟气与氨水之间具有较充分的接触,而在整个接触冲刷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有效去除烟气中其它的粉尘等,同时氨水还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发生化学反应,进而生成硝酸铵溶液与硫酸铵溶液,且在重力作用下两种溶液与部分氨水的混合溶液均收集至该喷淋空间11的底部,此时可采用水泵4等抽取该混合溶液至该喷淋空间11的喷淋处进行再次喷淋,如此在下方的喷淋空间11内形成循环喷淋,可以大大提高喷淋过程中氨水的利用率以及对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
由于烟气的由下至上运动,在上述的脱硫脱硝过程中,烟气逐渐穿过下方喷淋空间11与上一层的中间喷淋空间11之间的除雾器3,当然在该烟气中还存有部分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即烟气还需要进行脱硫脱硝,而在烟气穿过除雾器3的过程中,由于除雾器3的分离作用使得下方喷淋空间11内的水汽难以进入中间的各喷淋空间11内,而各中间喷淋空间11内也采用氨水喷淋进入该喷淋空间11内的烟气,并在中间各喷淋空间11内收集喷淋后 产生的混合溶液,同时采用水泵4等抽取收集的混合容易至对应喷淋空间11的喷淋处进行再次喷淋,如此依次循环,在中间的各喷淋空间11内也均形成循环喷淋,可以大大提高喷淋过程中氨水的利用率以及对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
烟气继续上升,穿过中间喷淋空间11与上方喷淋空间11之间的除雾器3进入上方喷淋空间11内,经过下方喷淋空间11与中间喷淋空间11的多级喷淋作用,烟气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含量进一步降低,但是在进入上方喷淋空间11内的烟气还是含有极少量的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对此在上方的喷淋空间11内也采用氨水对烟气进行喷淋,且将喷淋后产生的混合溶液进行收集,同时采用水泵等抽取至该喷淋空间11的氨水喷淋处进行循环喷淋,进一步提高喷淋塔1对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
当烟气依次经过至少三层喷淋空间11的氨水喷淋后,其继续上升并由喷淋塔1导出,再经除水器2作用排至外界,当然在烟气由喷淋塔1导至除水器2时,可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另一除雾器3,即位于上方喷淋空间11内的烟气飘离时,该除雾器3也可起到隔离水汽的作用,而在烟气中由于采用喷淋湿法脱硫脱硝存在有一定的气溶胶离子,对此采用除水器2则可进一步脱除烟气中含有的气溶胶离子等。
在上述工艺过程中,可以起到同步脱硫脱硝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喷淋动作能够去除烟气中含有的粉尘和二噁英等,而且整个过程基本都在喷淋塔1内完成,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行成本和设备投资,且项目实施简单,可用于新建项目和现有项目改造;另外各喷淋空间11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形成对烟气的至少三级脱硫脱硝,依次逐级脱除烟气内的二氧化硫,提高了二氧化硫的脱除效率,同时通过除雾器3降低了烟气携带的液滴浓度,使得排出后的烟气基本不会含有氮硫;而且在上述工艺中采用臭氧将烟气中的一氧化 氮氧化为二氧化氮,再采用氨水将二氧化氮吸收,显著提高了原湿法脱硫系统对氮氧化物的去除效率;进一步地,由于各层喷淋空间11内都采用独立循环的方式进行喷淋,对此使得烟气中携带的液滴浓度非常低,气溶胶离子较少,不但缓解了湿法脱硫系统的白烟现象,还减少了设备腐蚀,降低了设备投资,正常情况下,由各层喷淋空间11的喷淋处喷出的氨水都为常温溶液,而进入喷淋塔1内的烟气都具有一定的温度,高达一百度以上,对此通过多层喷淋空间11的这种循环喷淋方式还可以对烟气形成降温的效果,即保证了由喷淋塔1处排出的烟气温度不至于很高。
对于中间的各喷淋空间11内收集混合溶液的方式,可在中间各喷淋空间11内均水平设置有第一布风板111,第一布风板111为一单向阀,且烟气可沿由下至上的方向穿过该第一布风板111,而当混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落于第一布风板111上时,混合溶液不可以渗透第一布风板111,从而形成第一布风板111的单向导通功能,当然当混合溶液堆积于第一布风板111上时,则采用水泵4等将其抽取至与其对应的中间喷淋空间11的氨水喷淋处进行循环喷淋,具体地可在中间的各喷淋空间11的外侧设置容纳空间,使得第一布风板111上的混合溶液均抽取至与其对应容纳空间内存放,避免第一布风板111上堆积有过多的混合溶液阻碍烟气穿过第一布风板111。同理在上方的喷淋空间11内采用一第二布风板112收集喷淋后产生的混合溶液,第二布风板112也为由下至上的方向单向导通,具有单向阀的功能,即由中间喷淋空间11进入上方喷淋空间11内的烟气可以顺利穿过该第二布风板112以供喷淋处的氨水喷淋,而喷淋后产生的混合溶液在重力作用下落至第二布风板112上时,其不会渗透该第二布风板112,再采用水泵4等将第二布风板112上收集的混合溶液抽取至上方喷淋空间11的喷淋处进行循环喷淋,当然也可设置另一腔室用于存放第二布风板112上收集 的混合溶液,当混合溶液落至第二布风板112上后,混合溶液可自行流至该腔室内,然后水泵4将存放于该腔室内的混合溶液抽取至上方喷淋空间11的喷淋处进行循环喷淋,从而可以保证在工作状态下,第二布风板112的上表面不会存有过多的混合溶液,以造成烟气无法顺利穿过第二布风板112。
进一步地,在喷淋的过程中,需要对中间喷淋空间11内收集的混合溶液的密度以及上方喷淋空间11内收集的混合溶液的密度进行检测,且当中间各喷淋空间11内收集的混合溶液的密度不小于1.20×103kg/m3时则需要将其抽取至下方喷淋空间11的底部,同理当上方喷淋空间11内收集的混合溶液的密度不小于1.10×103kg/m3时,也将其抽取至下方喷淋空间11的底部,即将达到上述要求的混合溶液进行收集,同时还对下方喷淋空间11内收集的混合溶液的密度也进行检测,且当其底部收集的混合溶液的密度不小于1.35×103kg/m3时,可将该混合溶液导出喷淋塔1内,因混合溶液内均含有一定的硝酸铵与硫酸铵,对此可将由下方喷淋空间11内收集且检测达到所要求密度的混合溶液进行结晶处理,进而获取混合溶液内的硝酸铵与硫酸铵晶体,其皆可用于生产农药化肥,实现副产品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其可应用于上述的脱硫脱硝工艺中,包括喷淋塔1与冷却塔2,将未进行脱硫脱硝的烟气导入喷淋塔1内进行脱硫脱硝工艺,然后经除水器2进行脱水处理后排至外界。具体地细化喷淋塔1,喷淋塔1包括至少三层喷淋空间11,该三层喷淋空间11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分别为下方喷淋空间11、中间各喷淋空间11以及上方喷淋空间11,相邻两层喷淋空间11之间均采用一除雾器3进行隔开,中间喷淋空间11至少包括一层喷淋空间11,在下方的喷淋空间11中间喷淋空间11以及上方的喷淋空间1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喷口113、第二喷口114以及第三喷 口115,三喷口处均可向下方喷淋氨水,进一步地在下方喷淋空间1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收容室12,该第一收容室12可以自行收集该喷淋空间11内向烟气喷洒氨水后生成的混合溶液,通过一第一导管121将第一收容室12与第一喷口113进行连通,第一导管121可将第一收容室12内收集的混合溶液导至第一喷口113处,然后在第一喷口113处形成循环喷淋,同理在中间的各喷淋空间11内均设置有用于收集与其对应的第二喷口114喷淋烟气后生成的混合溶液的第一布风板111,第一布风板111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二喷口114的下方,且沿由下至上方向单向导通,具体为单向导通烟气,类似于单向阀结构,对此在中间各喷淋空间11内收集的混合溶液均落至与其对应的第一布风板111上,不会渗透该第一布风板111,而烟气则可穿透第一布风板111至第一布风板111的上方,在每一第一布风板111处也设置有连通与其对应第二喷口114的第二导管131,通过第二导管131可将与其对应的第一布风板111处的混合溶液导至第二喷口114处进行循环喷淋,进一步地在上方的喷淋空间11内设置有用于收集第三喷口115喷淋烟气后生成的混合溶液的第二布风板112,第二布风板112位于第三喷口115的下方,且沿由下至上方向单向导通,具体为单向导通烟气,类似于单向阀结构,对此在上方喷淋空间11内收集的混合溶液均落至第二布风板112上,且不会渗透该第二布风板112,而烟气则可穿透第二布风板112至第二布风板112的上方,在第二布风板112处也设置有连通第三喷口115的第三导管141,通过第三导管141可将第二布风板112处的混合溶液导至第三喷口115处进行循环喷淋。一般地,喷淋塔1于下方喷淋空间11处开设有进气口,经臭氧氧化后的烟气可经该进气口进入下方的喷淋空间11内,当然该进气口应位于第一喷口113的下方,以使第一喷口113处喷淋的氨水可对烟气中的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充分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经臭氧氧化后的烟气温度在110-240℃之间,属于热空气,对此烟气在正常情况下竖直向上运动,当将强氧化后生成有二氧化氮的烟气沿进气口导至下方的喷淋空间11内后,第一喷口113处喷淋氨水,氨水不但可以起到冲刷烟气中含有的粉尘以及二噁英等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与烟气中的二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硝酸铵与硫酸铵溶液,从而实现对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同时第一导管121将喷淋后生成的混合溶液抽取至第一喷口113处进行循环喷淋,使得第一喷口113处喷出的溶液可与该喷淋空间11内的烟气具有较充分的接触不但有利于提高氨水的利用率,还大大提高了对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当然由于烟气的向上运动,在第一喷口113喷淋的过程中,烟气逐渐持续穿过下方喷淋空间11与中间喷淋空间11之间的除雾器3升至中间的喷淋空间11内,而此时除雾器3则可将下方喷淋空间11内的水汽进行隔绝,使得下方喷淋空间11内溶液雾气难以进入中间的喷淋空间11内,当烟气进入中间喷淋空间11内后,由于下方喷淋空间11不可能实现对烟气的完全脱硫脱硝作用,即当烟气进入中间各喷淋空间11后,其内还混杂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而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中间各喷淋空间11内的第二喷口114则可依次对烟气形成循环喷淋,从而逐渐加强对烟气的脱硫脱硝作用,而当烟气进入上方的喷淋空间11内后,其内也对烟气进行循环喷淋,进一步清除烟气中含有的极少量的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至少三层喷淋空间11进行独立的循环喷淋,形成三级脱硫脱硝工艺,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烟气中溶液的携带浓度,即经过一体化装置处理后的烟气氮硫含有量非常低,满足排放要求。对于整体来说,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占地面积较少,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对其的投资成本。
进一步地,由喷淋塔1的进气口向外延伸有一段导气管15,且在导气管15 沿靠近喷淋塔1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进管151、第二进管152以及第三进管153,对于第一进管151可以用于向导气管15内导入烟气,而第二进管152则可用于注入工艺水,第三进管153则用于向导气管15内导入臭氧,且第一进管151的开口朝向与第三进管153的开口朝向,同时均与第二进管152的开口朝向相反,当然第一进管151的开口、第二进管152的开口以及第三进管153的开口均位于导气管15内。在本实施例中,烟气由第一进管151的开口充入导气管15内,工艺水则由第二进管152的开口注入导气管15内,通过第三进管153的开口则可将采用臭氧发生器154产生的臭氧导入导气管15内,对此在导气管15内,工艺水可以起到加湿烟气的作用,同时臭氧还在导气管15内与烟气中的一氧化氮发生氧化反应,以使烟气中的一氧化氮在导气管15内生成二氧化氮,且在反应完全后经由喷淋塔1的进气口进入下方的喷淋空间11内。一般烟气在导入导气管15内时为干燥气体,其运动速度比较快,对此将第一进管151的开口与第二进管152的开口相反,使得烟气与工艺水进入导气管15内的方向刚好相反,烟气与工艺水具有较充分的接触,进而使得烟气中的一氧化氮与臭氧可以进行充分反应。
优化喷淋塔1内中间各喷淋空间11与上方喷淋空间11的收集结构,喷淋塔1还具有第二收容室13以及第三收容室14,当中间各喷淋空间11喷淋后产生的混合溶液落至与其对应的第一布风板111上后,混合溶液可以自动流至与其对应的第二收容室13内,将每一第二收容室13串接于与其对应的第二导管131上,对此可以通过该第二导管131将收集至第二收容室13内的混合溶液抽取至对应的第二喷口114处进行循环喷淋;同理上方喷淋空间11喷淋后产生的混合溶液落至第二布风板112上,同时混合溶液沿第二布风板112流至第三收容室14内,将第三收容室14串接于第三导管141上,对此可以通过该第三导管141 将收集至第三收容室14内的混合溶液抽取至第三喷口115处进行循环喷淋。在本实施例中,增设第二收容室13以及第三收容室14用于分别预存第一布风板111与第二布风板112上收集的混合溶液,使得第一布风板111与第二布风板112上不会堆积有过多的混合溶液,进而避免混合溶液阻挡由下方喷淋空间11进入中间喷淋空间11或上方喷淋空间11内的烟气,即保证烟气可沿由下至上的方向顺利穿过各第一布风板111与第二布风板112。
进一步地优化喷淋塔1内的结构,各第二收容室13与第三收容室14均设置有用于将各自内的混合溶液导至第一收容室12内的第四导管16,且在第一收容室12、各第二收容室13以及第三收容室14内均设置有用于监测混合溶液密度的检测部件(图中未示出)。当喷淋塔1内各层喷淋空间11对烟气进行持续喷淋时,第一收容室12、第二收容室13以及第三收容室14内因喷淋烟气的增多,其收集的溶液浓度均持续增加,混合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且当混合溶液的密度过大时则其循环喷淋会影响对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则此时需要将该混合溶液导出避免其被循环使用,而且易知烟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其内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含量逐渐下降,对应地第一收容室12、第二收容室13以及第三收容室14内的密度警戒值应依次降低,比如可设第一收容室12的警戒值为1.35×103kg/m3,第二收容室13的警戒值为1.20×103kg/m3,第三收容室14的警戒值为1.10×103kg/m3,且当第二收容室12以及第三收容室13的检测密度达到上述警戒值时,则采用第四导管16抽取至第一收容室12内,而当第一收容室12的检测密度达到警戒值时则导出喷淋塔进行结晶处理以获得硝酸铵与硫酸铵晶体。
进一步地,对于除水器2可以采用电除雾器21,喷淋塔1的上方喷淋空间11的顶部与电除雾器21的底部导通,而电除雾器21的烟气出口可设计为烟囱 结构211,且位于电除雾器21的顶部位置,烟气排出时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烟气依次经三层喷淋空间11喷淋作用后其由喷淋塔1导至电除雾器21的底部,再由电除雾器21的底部升至电除雾器21的顶部,且在电除雾器21的上升过程中实现烟气中气溶胶离子的处理,清除效率非常高,从而可以保证烟气在排至外界时其不会携带液滴进入大气中造成污染,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指标。通常在烟气由喷淋塔1导至电除雾器21时,还采用一除雾器3进行初步的气液分离,避免上方喷淋空间11内的溶液呈气态进入电除雾器21内,增加电除雾器21的负荷,对此即可在上方喷淋空间11的顶部设置有该除雾器3,烟气需经除雾器3才能进入电除雾器21内。
在上述结构中,将第一收容室12内的混合溶液抽取至第一喷口113、各第二收容室13内的混合溶液抽取至对应的第二喷口114以及第三收容室14内的混合溶液抽取至第三喷口115的动力部件均可采用水泵4等,对于水泵4的设置方式可以采取单独的方式,即每一抽取动作均采用一个水泵4形成并联的结构形式,方便控制,当然也可采用一个水泵4进行抽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导入未脱硫脱硝烟气的喷淋塔以及用于去除排出所述喷淋塔后的烟气内含有的气溶胶离子的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三层喷淋空间,依次包括上方所述喷淋空间、中间各所述喷淋空间以及上方所述喷淋空间,且相邻两层所述喷淋空间之间采用除雾器隔开,下方所述喷淋空间、中间各所述喷淋空间以及上方所述喷淋空间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喷淋氨水的第一喷口、第二喷口以及第三喷口,下方所述喷淋空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反应后的混合溶液的第一收容室,所述第一收容室与所述第一喷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收容室内混合溶液导至所述第一喷口处的第一导管;中间各所述喷淋空间于所述第二喷口的下方均设置有用于收集喷淋后生成混合溶液且可沿由下至上方向单向导通的第一布风板,每一所述第一布风板与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喷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布风板上的混合溶液导至所述第二喷口处的第二导管;上方所述喷淋空间于所述第三喷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喷淋后生成混合溶液且可沿由下至上方向单向导通的第二布风板,所述第二布风板与所述第三喷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布风板上的混合溶液导至所述第三喷口处的第三导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喷淋塔的进气口向外延伸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沿靠近所述喷淋塔的方向间隔设有用于导入烟气的第一进管、用于导入工艺水的第二进管以及用于导入臭氧的第三进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管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三进管的开口朝向相同且与所述第二进管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第一进管的开口、所述第二进管的开口以及所述第三进管 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导气管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放所述第一布风板上收集的混合溶液的第二收容室以及用于存放所述第二布风板上收集的混合溶液的第三收容室,所述第三收容室与所述第一布风板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收容室串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管上,所述第三收容室串接于所述第三导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收容室与所述第三收容室均设置有用于将其内的混合溶液导至所述第一收容室内的第四导管,且所述第一收容室、各所述第二收容室以及所述第三收容室内均设置有用于检测混合溶液密度的检测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器为电除雾器,所述喷淋塔的上方所述喷淋空间的顶部与所述电除雾器的底部导通,所述电除雾器的烟气出口呈烟囱结构且位于所述除雾器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上方所述喷淋空间的顶部设置有供脱硫脱硝后烟气穿透进入所述电除雾器内的另一所述除雾器。
CN201520301907.1U 2015-05-11 2015-05-11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04710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1907.1U CN204710088U (zh) 2015-05-11 2015-05-11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1907.1U CN204710088U (zh) 2015-05-11 2015-05-11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0088U true CN204710088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0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1907.1U Active CN204710088U (zh) 2015-05-11 2015-05-11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00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6476A (zh) * 2015-05-11 2015-08-12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的工艺方法以及装置
CN105935545A (zh) * 2016-06-23 2016-09-14 无锡市国松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烟气脱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6476A (zh) * 2015-05-11 2015-08-12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的工艺方法以及装置
CN105935545A (zh) * 2016-06-23 2016-09-14 无锡市国松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烟气脱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6476A (zh)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的工艺方法以及装置
CN201912884U (zh) 一种带有两级气体分布器的氨法脱硫装置
CN202725003U (zh) 复合式多功能氨法脱硫装置
CN205055807U (zh) 一种焦炉低硫尾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01708420A (zh) 烧结烟气中污染物的处理工艺及其喷淋吸收塔
CN204996307U (zh) 工业烟气的臭氧氧化与氨法喷淋联合脱硫脱硝装置
CN102974185A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脱除多种污染物的烟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01324593Y (zh) 湿式氨法烟气脱硫装置
CN203123776U (zh) 一种新型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
CN101890281A (zh) 逆顺流组合喷淋脱硫塔
CN110787630A (zh) 一种电石渣半干法脱硫、低温scr脱硝烟气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5597513A (zh)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02908889A (zh) 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及其脱硫脱硝的方法
CN103785275A (zh) 脱硫、除灰、脱硝一体式烟气净化器
CN105148698A (zh) 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CN106237825A (zh) 扰流捕捉器及一种湿法烟气脱硫除尘吸收塔
CN104941411A (zh) 工业烟气的臭氧氧化与氨法喷淋联合脱硫脱硝方法及装置
CN205796943U (zh) 臭氧氧化双塔氨法脱硫脱硝系统
CN103357260A (zh) 应用亚铁络合剂增强尿素的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
CN204710088U (zh) 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CN207478276U (zh) 一种高尘烟气脱硫双塔双循环装置
CN203916431U (zh) 一种气相氧化结合湿法吸收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装置
CN203777911U (zh) 脱硫、除灰、脱硝一体式烟气净化器
CN201214046Y (zh) 降低氨逃逸的氨法脱硫装置
CN205055777U (zh) 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59 Liufang Avenue, Donghu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e Souther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1 Dongsha Building, 122 North Road,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15th Floor

Patentee before: Wuhan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