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8994U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08994U CN204708994U CN201520363716.8U CN201520363716U CN204708994U CN 204708994 U CN204708994 U CN 204708994U CN 201520363716 U CN201520363716 U CN 201520363716U CN 204708994 U CN204708994 U CN 2047089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pipe unit
- flaky material
- control line
- minimally inva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单元和管单元,所述管单元包括管体和与平台单元相连接的连接件,在管体壁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该平台还包括由片状材料和控制线组成的限径单元,管单元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是指管单元被压缩的状态,第二状态是指管单元的自然状态,当管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线被可拆卸地缝合在片状材料上,以便片状材料能够形成筒形结构,所述管单元被束缚在限径单元内,当拆卸控制线以解除限径单元对管单元的束缚时,管单元处于第二状态。该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对手术切口或者自然腔道的尺寸要求更低,置入更简便,简化了术者的操作,增加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操作平台,是一种沟通于人体内外并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提供手术通道与手术操作的平台,属于一种微创的手术器械。
以最小的创伤完成对疾病的最佳治疗是外科医师以及患者永恒的追求,正是这一愿望推动着外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微创外科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901年,德国外科医师Georg Kelling便使用膀胱镜对狗进行了膀胱镜探查术。直到1987年,法国术者Phillipe Mouret利用视频技术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微创外科的里程碑。然而微创手术需要进行穿刺来放置数个套管,这个过程可能导致出血及脏器损伤,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裂开及腹腔内黏连等并发症。1994年Wilk第一次提出了经自然通道手术的基本概念,其作为目前医学领域最终消除传统外科手术带来的瘢痕和疼痛而成为了创伤最小的手术方式。
我国自1991年实施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目前,全国各大医院基本都开展了腹腔镜外科。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向医学渗透,将使腹腔镜技术更趋现代化、合理化,模拟更逼真。
中国发展微创外科比较国外晚三年半,但发展的步伐却很快,目前基本上与世界同步,中国在微创手术治疗直肠癌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传统手术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内,只要患者的疾病符合微创手术的适应症,现代微创外科都能很好地开展手术治疗。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全球如此,在中国也如此。采用微创医学实施的手术,因创伤小,伤口愈合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相对弥补了整体治疗费用与传统手术的差距,尤其是微创外科手术使患者提高了的生命健康品质,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比照的。因此,全球各地,特别是发达国家,只要能够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病人会首选微创外科大夫来做手术。目前,微创手术在中国北方的发达地区,普及到县医院,在中国南方发达地区,普及到镇医院,而在中国的其他地区一般普及到地区医院。从事微创手术的大夫更是逐年增加。微创手术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患者接受的程度,包括经济成本等诸要素,都充分说明了微创手术满足了人类提高健康生命品质的要求,揭示了微创手术继续发展的不可逆。
而目前的内窥镜及其手术器械在进入人体时,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微创手术操作平台,该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建立通道的管件与建立气腹或液压来增大手术视野与空间的操作平台,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微创手术平台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术者人为造孔的微创手术,例如腹腔镜中的常用的穿刺器或单孔腹腔镜操作平台;一类是经人体自然腔道的微创手术,例如经肛门肛肠镜TEM手术中的器械通道、经尿道膀胱镜手术中的镜鞘。
术者进行手术时往往希望拥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而理想的手术方式又是对病人创口更小、创伤更小。传统的微创手术方式往往是用一个较小的切口或利用原有自然腔道来置入一个相对于切口或腔道而言更大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利用肌肉的伸缩性来尽可能的减少创口尺寸或者尽可能的利用原来自然腔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创口尺寸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手术操作中术者在较小创口置入微创手术操作平台显得尤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
专利EP1702575中描述了一种可径向扩张的通道与穿刺器,该专利达到了减小创口尺寸的目的,然而依旧需要术者插入一个穿刺器来实现扩张,没有从根本上减轻术者的操作难度。
专利EP1970012中描述了一种胸腔穿刺器,该专利利用机械结构,采用三片旋转扩张的方式,达到了减小创口尺寸的目的,术者又只需通过一定的操作完成扩张,但是该结构的三片为分离结构,使其不适于气腹手术,适用范围较小,并且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大。
专利US8142467中描述了一种用球囊置入套管的穿刺器,该专利达到了减小创口尺寸的目的,也通过球囊辅助套管的置入从而实现扩张的目的,但是该专利依旧要借助球囊,零部件繁多,操作复杂,而且在套管口位置残留的被刺破的球囊有可能会影响器械的进入,影响术者操作。
专利CN102029011中描述了一种外科手术用扩肛器,该专利从一定的程度上达到了方便置入自然腔道的目的,也可以使术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扩张的目的,但是该结构的扩肛器内部可利用空间变的更小,不便于手术操作。
综上所述:如何在不影响术者手术操作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减小创口尺寸或者以更小尺寸从自然腔道(尿道、肛门等)置入,并且减低术者扩张难度,简便术者操作,简化结构,扩大适用范围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能够以较小直径便捷地进入自然通道,然后通过释放限径单元恢复直径使其满足手术所需,该平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单元和与所述平台单元相连接的管单元,所述管单元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管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平台单元相连接,在所述管体壁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所述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还包括限径单元,所述限径单元由片状材料和控制线组成,所述管单元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的第一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和所述自膨胀支架被压缩至需要的直径,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的自然状态,所述控制线具有固定段和游离段,当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上,以便所述片状材料能够形成筒形结构,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和所述自膨胀支架被束缚在所述限径单元内,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延伸出体外,当从所述片状材料上拆卸所述控制线以解除所述限径单元对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和所述自膨胀支架的束缚时,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管体的轴向设置有贯穿所述管体的管壁的通道,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穿过所述通道延伸出体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游离段沿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出体外。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管单元的远端设置有横向贯穿所述管单元的管壁的通道,所述游离段穿过所述通道进入所述管体的管腔,并沿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出所述操作平台外。
在一些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单元的所述通道紧靠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端,或者所述管单元的所述通道贯穿所述自膨胀支架。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游离段还设置有限位绳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近端被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以波浪形式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近端被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从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到体外,当抽拉所述游离段时,所述限径单元从其近端开始解除对所述管单元的束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以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远端向近端的顺序被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由多个开环结构叠套而成,所述固定段的起始端为一个快抽线头,所述快抽线头通过抽取一条线即可完成对所述固定段的拆卸,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近端被拉至所述片状材料的远端,并沿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出体外。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管单元的远端设置有横向贯穿所述管单元的管壁的通道,当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近端被拉至所述片状材料的远端后,所述游离段穿过所述通道进入所述管体的管腔内,并沿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出所述操作平台外,当抽离所述游离段时,所述限径单元从其远端向近端解除对所述管单元的束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材料的两侧为相互对应的交错结构,在所述交错结构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控制线的直径,分别位于所述片状材料两侧的所述套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被压缩后的圆周长度。所述的片状材料为能柔软的贴附于自然通道内而不引起所述自然通道损伤的柔性的薄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材料为上宽下窄的结构,该结构更便于将所述片状材料固定在所述连接件远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片状材料与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片状材料被固定在所述管体上的某一点或者所述片状材料沿所述管体外壁轴向固定在所述管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还包括导引单元,所述导引单元包括导引手柄、与所述导引手柄固定连接的导引杆和在所述引导杆的远端设置的引导头,所述导引头为球形或所述导引头为从近端到远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变径设计,所述导引单元被放置于所述管单元的内部,所述导引单元的远端伸出所述管单元,所述导引头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外径,小于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内径。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引单元内设置有一个贯穿所述导引头、所述导引杆和所述导引手柄的导引孔。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引单元上还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直径与所述管单元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所述管体壁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因此可通过限径单元缩小所述管单元的管体直径,对手术切口或者自然腔道的尺寸要求更低,相较于传统的操作平台,使术者更方便地将鞘管置入病患的自然腔道或者使得手术切口更小,减少创伤,降低术者的操作强度,减小手术康复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径单元中所述控制线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控制线又可分为固定段与游离段,可以通过简单的抽线方式释放管体,管体中的自膨胀支架自动将其扩张为术者所需尺寸,这种特殊的管体压缩及释放方式,简化了操作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增加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上还可设置有限位绳结,该限位绳结既可防止术者在术前意外操作控制线,又可防止片状材料松开,在管体置入人体后,术者可解除限位绳结,
4、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还设置有引导单元,该引导单元中引导头的变径设计便于被限径单元束缚的管体通过患者的切口或自然通道;而且在所述导引单元内还设置有贯穿的孔,所述孔可以插入导丝,在经自然腔道手术中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自然腔道或者某些自然腔道狭窄的患者,所述孔亦可作为所述控制线的游离段的通道,更便于术者解除对所述限径单元的限制;此外,该引导单元中还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可保证所述管单元恢复至所需尺寸,便于手术操作。
5、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经穿刺造瘘的内窥镜手术,也适用于经自然腔道的内窥镜手术,并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1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平台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d与图1e为图1c的分解示意图。
图2a-2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管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自膨胀支架与管体上的通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4a-4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管单元与自膨胀支架位置示意图。
图5a-5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自膨胀支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片状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a-7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片状材料的缝合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控制线的固定段被固定到片状材料上的一个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径单元束缚管单元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径单元束缚管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a-11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导引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游离段从管腔内伸出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游离段在管体上做限位绳结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游离段从导引单元伸出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游离段在导引单元上做限位绳结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位绳结绕线方式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管单元以第一状态进入体腔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管单元处于第二状态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复位件对管单元进行手动复位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手术操作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管单元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管体上的通道贯穿所述自膨胀支架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控制线被缝合到所述片状材料时,所述控制线的固定段的起始端的第一个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所述控制线的固定段被缝合到片状材料上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径单元束缚管单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径单元束缚管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管单元、限径单元和导引单元组合的优选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8a-28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片状材料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套管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片状材料与管单元固定连接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径单元束缚管单元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限径单元束缚管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片状材料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4a和34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创手术操作平台的片状材料与管单元固定连接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端是指靠近术者的一端,所述的远端是指远离术者的一端。
具体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单元1和与所述平台单元1相连接的管单元2,所述管单元2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连接件22和与所述连接件22固定连接的管体21,所述连接件22与平台单元1相连接,在所述管体21壁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23,所述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还包括限径单元3,所述限径单元3由片状材料31和控制线32组成,所述管单元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的第一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压缩至需要的直径,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2的自然状态,所述控制线具有固定段321和游离段322,当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固定段321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31上,以便所述片状材料31能够形成筒形结构,所述管单元2的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束缚在所述限径单元3内,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游离段322延伸出体外,当从所述片状材料31上拆卸所述控制线32以便解除所述限径单元3对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的束缚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二状态。
如图1a-1c所示,所述平台单元1包括密封件11、约束件12、器械操作通道13、气体或液体进出通道14。所述平台单元1为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密封件11实现体内与体外的密封,所述约束件12可与所述管单元2固定或半固定配合,所述器械操作通道13为器械与内窥镜进出人体的通道,所述气体或液体进出通道14为建立气腹或者液压的交换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所述平台单元1只拥有一个的所述器械操作孔1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所述平台单元1拥有多个位置恒定的所述器械操作孔1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c-1e所示,所述平台单元1拥有不限数量以及不限位置的所述器械操作通道13,术者可通过实际手术需要安装相应数量的所述器械操作通道13,可根据患者病灶位置在所述密封件11上定位最利于器械操作的所述器械操作通道13的位置。
如图2a-5d所示,所述管单元2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连接件22和与所述连接件22固定连接的管体21,所述连接件22与平台单元1相连接,在所述管体21壁的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23。所述管体21为器械与内窥镜进入人体的通道,所述管体21的远端还设置有横向贯通所述管体管壁的通道211,所述通道211可为所述控制线32的抽离提供支撑。在所述管体21的轴向也可设置有贯穿所述管体的管壁的通道,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游离段穿过所述通道延伸出体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所述通道211可设置在所述管体的最远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3b所示,所述通道211可设置在紧靠所述自膨胀支架23远端的位置,以增大支撑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所述连接件22位于所述管单元2的近端,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平台单元1固定或半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管体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在所述连接件22上还设置有固定片221,所述固定片221可被固定在人体组织上,以防止所述管单元2在手术中从人体内滑脱。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c所示,所述固定片221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2的远端,确保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约束件12的配合,更好的保证配合过程中的密封效果。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d所示,在所述管体21的远端还设置有挡片212,所述挡片212伸出所述管体21的外壁,因此可更进一步的防止所述管单元2滑脱。如图4a-4b所示,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设置在所述管体21壁的内部或者所述管体21的内表面,以增强所述管体21的强度并且实现所述管体21在解除束缚后的扩张。因此,所述管单元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的第一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压缩至需要的直径,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2的自然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式支架23恢复未被压缩的状态。所述自膨胀支架23优选记忆合金材料,如图5a-5d所示,所述自膨胀支架23的网格结构优选半波形、菱形、多边型或圆弧型。
如图6-13所示,所述限径单元3由所述片状材料31和所述控制线32组成。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材料31为能柔软的贴附于自然通道内而不引起所述自然通道损伤的柔性的薄壁材料,优选医用软布或者柔性高分子材料。所述控制线32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31上,使得所述片状材料31能够形成筒状结构。如图7a-7b所示,所述控制线32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缝合,其缝合的方式为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对接,或者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相叠,使得用控制线32缝合固定后的片状材料31能形成筒状结构,进而能够将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以及所述管体内的所述自膨胀支架23束缚在所述限径单元3内,使得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条侧边的相叠部分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限制所述筒状结构的最大直径,即将所述筒状结构的直径控制为手术所需的所述管体21的第一状态的直径,进而能够将所述管体插入到较小的切口或自然通道内。所述控制线32具有固定段321和游离段322,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固定段321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31上,也就是说,所述固定段321将所述片状材料31固定,所述游离段322为未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31的所述控制线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段321的固定方式为缝合。两条游离段322经过轴向贯穿所述管体的通道延伸至体外,或者两条游离段322通过横向贯穿所述管体的通道以及所述管体21的管腔被放置到体外,只有在抽拉所述控制线32的其中任意一条所述游离段322才能将所述控制线32从所述片状材料31上拆除,而同时抽拉两条所述游离段322却无法将所述控制线32拆除。当从所述片状材料31上拆卸所述控制线32以便解除所述限径单元3对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的束缚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二状态。为了便于将所述控制线32从所述片状材料31上拆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固定段321以波浪形式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31上,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片状材料31沿着所述管单元2卷成圆筒状,然后用控制线32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个侧边缝合,缝合顺序为,先将所述控制线32自所述片状材料31的近端开始缝合,将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自所述管体21远端经由所述管体21的所述通道211进入所述管单元2的管腔内,上述实施例的结构较为简单,只需抽拉所述游离段322,即可解除所述限径单元3对所述管单元2的束缚,所述自膨胀支架22利用其本身性能恢复原有直径,从而使管单元2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即使得所述管单元2恢复到其自然状态。
如图11a-11d所示,所述导引单元4包括导引手柄43、与所述导引手柄43固定连接的导引杆42和在所述引导杆42的远端设置的引导头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a所示,所述导引手柄43位于所述导引单元4的近端,与所述导引杆42固定连接,所述导引头41位于所述导引单元4的远端与所述导引杆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引单元4被放置于所述管单元2的内部,所述导引头41伸出所述管单元2,所述导引头41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外径。所述导引头41的直径远小于所述管体21处于第二状态时(自然状态时)的直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b所示,所述导引头41为球形或所述导引头41为从近端到远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变径设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c所述,在所述导引单元4内设置有一个贯穿所述导引头41、所述导引杆42和所述导引手柄43的导引孔411,所述导引孔411可以插入导丝,在经自然腔道手术中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自然腔道或者某些自然腔道狭窄的患者,所述导引孔411亦可作为所述游离段322的通道,更便于术者解除对所述限径单元3的束缚,此外所述导引孔411也便于排出腔道内因插入所述管体21而被压缩的气体或者液体,从而释放腔道的压力,减少所述管单元2插入时的阻力,更便于术者对所述管单元2的置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d的所示,所述导引单元4中还可设置一个复位件421,所述复位件421的直径与所述管单元2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复位件421可保证所述管单元2恢复至所需尺寸,当所述管单元2由于一些因素无法完全恢复到位时,所述复位件421可辅助所述管单元2让其恢复到位。
如图12-16所示,先将所述导引单元4穿入所述管单元2,所述管单元2置于所述导引头41的近端,压缩所述管体21和所述管体21内的自膨胀支架23,使所述管体21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导引头41的最大直径,将所述片状材料(例如医用软布)31沿着已经压缩的所述管体21外径包覆成圆筒状,所述片状材料31内壁紧贴所述管体21外壁。用所述控制线32将所述片状材料31缝合固定成圆筒状,使所述片状材料31束缚住所述管体21的外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保证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的长度大于所述管单元2的长度,使得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伸出所述管单元2的近端并拉紧。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与所述管体21的所述固定片211可拆卸连接,确保在术者使用前,两条所述游离段322能被固定于所述管体21上,等术者需要所述管体21处于第二状态时,拆卸两条所述游离段322与所述固定片的连接即可进一步完成对所述游离段322的拆卸。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经所述导引单元4的所述导引孔411从所述导引单元4的近端伸出,如图15所示,伸出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处于拉紧状态,将两条所述游离段322在所述导引单元4近端的所述导引孔411处做一个限位绳结323,如图16所示,限位绳结323的一种较易解开的编法。所述限位绳结323可由任何其他的编法构成,在此不做赘述,所述限位绳结323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引孔411的直径,可防止两条所述游离段322意外进入所述导引孔411而导致片状材料的松脱。此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
如图17所示,手术操作者将所述导引单元4和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管单元2和所述限径单元3置入患者体内,直至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连接件22与体表接触。如图18所示,先将所述控制线32的两条所述游离段322的限位绳结323拆除,再拉住任意其中一条所述游离段322将所述控制线32从所述片状材料31抽离,释放所述片状材料31以解除对所述管体21的束缚,所述自膨胀支架23在所述管体21内膨胀恢复其预定形的形状,将体内通道撑开至所需直径,如图19所示,推动所述引导单元4,将所述复位件421穿过所述管体21,确保所述管体21已被平整的撑开至理想直径,然后取出所述导引单元4,此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二状态。
如图20所示,将所述平台单元1的所述约束件12与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连接件211连接,优选地,该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或所述平台单元1本身具有可拆卸结构,便于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取出较大组织,手术器械与内镜可通过所述平台单元1的器械操作孔13进入体腔实现手术操作。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单元1和与所述平台单元1相连接的管单元2,如图21所示,所述管单元2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连接件22和与所述连接件22固定连接的管体21,所述连接件22与平台单元1相连接,在所述管体21壁的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23。所述管体21为器械与内窥镜进入人体的通道,所述管体21的远端还设置有横向贯穿其管壁的通道213,所述连接件22位于所述管单元2的近端,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平台单元1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22与所述管体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件22上还设置有固定片221,所述固定片221可被固定在人体组织上,以防止所述管单元2在手术中从人体内滑脱,如图22所示,所述通道213贯穿所述自膨胀支架23。所述通道213以及所述自膨胀支架23可为所述控制线32的抽离提供更好的支撑,所述管单元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如图23-27所示,所述限径单元3由片状材料31与控制线32组成。如图23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起始端为一个快抽线头,该快抽线头可通过抽取一条线即可完成对整个线头的拆卸,如图24所示,所述控制线32具有固定段321和游离段322,所述固定段321由多个开环结构叠套而成。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游离段322为一条活动线,压缩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使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与所述自膨胀支架23压缩至需要直径,所述片状材料31沿着是所述管单元2卷成圆筒状,然后用控制线32将所述片状材料31的两个侧边缝合,所述片状材料31的内壁与所述管体21的外壁紧贴,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束缚在所述限径单元3内,此时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如图25-26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缝合顺序为:先将所述控制线32自所述片状材料31的远端向近端开始缝合,再将所述控制线32的游离段322自所述片状材料31近端拉至所述片状材料31的远端,最后将所述游离段322穿过所述管体21远端的所述通道213进入所述管单元2的管腔内,所述限径单元3的这种缝合方式拥有较好的防松效果,当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线32不会因为所述自膨胀支架23的回复力而回缩,能保证所述片状材料31的包覆强度,因此在过程中要保持所述游离段322一定的松弛度,防止意外抽拉所述游离段322从而解除对所述管体21的束缚。如图27所示,所述控制线32的所述游离段322从所述管腔进入所述导引单元4的所述导引孔411,然后从所述导引单元4的所述导引手柄43的近端穿出,再将所述游离段322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导引手柄43上,防止意外扯动所述游离段322,在插入过程中时刻保持所述控制线32的松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术者只需将上述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管单元2、限径单元3与导引单元4置入人体,再将所述游离段322从所述导引手柄43上拆除,接着向近端抽离所述游离段322以解除所述固定段321,即可解除所述限径单元3对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的束缚,此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二状态。
具体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单元1和与所述平台单元1相连接的管单元2,所述管单元2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连接件22和与所述连接件22固定连接的管体21,所述连接件22与平台单元1相连接,所述管体21由柔性材料或者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在所述管体21壁的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23,所述管单元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如图28-32所示,所述限径单元3由片状材料31与控制线32组成。如图28a-28c所示,所述片状材料31两侧为相互对应的交错结构,所述交错结构的形状可优选多边形与圆弧形。如图28a-29所示,在所述交错结构上设置有套管311,所述套管311由硬性高分子管材或者金属管材制成,所述套管311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控制线32的直径,分别位于片状材料31两侧的所述套管311之间的水平间距为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被压缩后的圆周长度。所述控制线32具有固定段321和游离段322,将置于所述套管311内的所述控制线32作为固定段321,将所述控制线32的其他部分作为所述游离段322。如图30所示,所述片状材料31沿着所述管体21的轴向被固定连接在所述管体21上。所述片状材料31沿着所述管单元2卷成圆筒状,所述片状材料31的内壁与所述管体21的外壁紧贴,压缩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使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与所述自膨胀支架23压缩至需要直径,将所述控制线32穿入所述套管311,所述管单元2的所述管体21和所述自膨胀支架23被束缚在所述限径单元3内,此时管单元2处于第一状态。将两条所述游离段322沿所述管体21的远端进入管腔。在实际操作中,术者只需用力抽离两条所述游离段322中的任意一条,即可解除所述限径单元3对所述管单元2的束缚,此时所述管单元2处于第二状态,该结构更能确保所述管单元2已经被收缩到位,省略了缝合步骤,所述管单元2的释放也显得更为简便。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3所示,所述片状材料31可选择为上宽下窄的结构,该结构更便于将所述片状材料31固定在所述连接件22远端,在所述片状材料的两侧设置有穿线孔312,所述穿线孔312的直径大于所述控制线32的直径。如图34所示,所述片状材料31被固定在所述管体21上的某一点或者所述片状材料31沿所述管体21外壁轴向固定于所述管体21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包括平台单元和与所述平台单元相连接的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单元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管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平台单元相连接,在所述管体壁内部或者内表面设置有自膨胀支架,所述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还包括限径单元,所述限径单元由片状材料和控制线组成,所述管单元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的第一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和所述自膨胀支架被压缩至需要的直径,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管单元的自然状态,所述控制线具有固定段和游离段,当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片状材料上,以便所述片状材料能够形成筒形结构,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和所述自膨胀支架被束缚在所述限径单元内,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延伸出体外,当从所述片状材料上拆卸所述控制线以解除所述限径单元对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和所述自膨胀支架的束缚时,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轴向设置有贯穿所述管体的管壁的通道,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穿过所述通道延伸出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游离段沿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出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单元的远端设置有横向贯穿所述管单元的管壁的通道,所述游离段穿过所述通道进入所述管体的管腔,并沿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出所述操作平台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近端被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以波浪形式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被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从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到体外,当抽拉所述游离段时,所述限径单元从其近端开始解除对所述管单元的束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以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远端向近端的顺序被缝合在所述片状材料上,所述控制线的所述固定段由多个开环结构叠套而成,所述固定段的起始端为一个快抽线头,所述快抽线头通过抽取一条线即可完成对所述固定段的拆卸,所述控制线的所述游离段从所述片状材料的近端被拉至所述片状材料的远端,并沿所述管体的管腔延伸出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材料的两侧为相互对应的交错结构,在所述交错结构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控制线的直径,分别位于所述片状材料两侧的所述套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所述管单元的所述管体被压缩后的圆周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状材料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还包括导引单元,所述导引单元包括导引手柄、与所述导引手柄固定连接的导引杆和在所述引导杆的远端设置的引导头,所述导引头为球形或所述导引头为从近端到远端直径逐渐变小的变径设计,所述导引单元被放置于所述管单元的内部,所述导引单元的远端伸出所述管单元,所述导引头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外径,小于所述管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内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3716.8U CN204708994U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3716.8U CN204708994U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08994U true CN204708994U (zh) | 2015-10-21 |
Family
ID=5430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63716.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08994U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08994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6766A (zh) * | 2015-06-01 | 2015-08-26 |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CN105380717A (zh) * | 2015-11-09 | 2016-03-09 |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CN106859707A (zh) * | 2017-03-03 | 2017-06-20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一种单孔腹腔镜套管 |
CN107485427A (zh) * | 2017-09-21 | 2017-12-19 | 金国鑫 | 一种肿瘤手术切除的辅助器械 |
CN108078613A (zh) * | 2016-11-23 | 2018-05-29 | 邵贤斌 | 一种无创肛门镜手术辅助系统 |
CN108078612A (zh) * | 2016-11-23 | 2018-05-29 | 邵贤斌 | 一种用于肛门镜手术辅助系统的密封穿刺器 |
CN108463178A (zh) * | 2016-01-08 | 2018-08-28 |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 用于引导外科手术仪器的装置和方法 |
-
2015
- 2015-06-01 CN CN201520363716.8U patent/CN20470899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6766A (zh) * | 2015-06-01 | 2015-08-26 |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CN105380717A (zh) * | 2015-11-09 | 2016-03-09 |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CN105380717B (zh) * | 2015-11-09 | 2017-11-21 |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CN108463178A (zh) * | 2016-01-08 | 2018-08-28 |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 用于引导外科手术仪器的装置和方法 |
CN108078613A (zh) * | 2016-11-23 | 2018-05-29 | 邵贤斌 | 一种无创肛门镜手术辅助系统 |
CN108078612A (zh) * | 2016-11-23 | 2018-05-29 | 邵贤斌 | 一种用于肛门镜手术辅助系统的密封穿刺器 |
CN106859707A (zh) * | 2017-03-03 | 2017-06-20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一种单孔腹腔镜套管 |
CN107485427A (zh) * | 2017-09-21 | 2017-12-19 | 金国鑫 | 一种肿瘤手术切除的辅助器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08994U (zh)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
CN105380717B (zh) | 一种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
JPH06508787A (ja) | 外科手術用装置とその方法 | |
CN103948404A (zh) | 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 | |
CN105640600B (zh) | 腹腔镜术后戳卡孔缝合装置 | |
CN213030943U (zh) | 管腔吻合支撑扩张器 | |
CN107019531A (zh) | 一种腹腔镜手术缝合针 | |
CN204500802U (zh)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
CN104856766A (zh) | 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操作平台 | |
CN111714261A (zh) | 管腔吻合支撑扩张器 | |
CN217510573U (zh) | 一种带固定装置的腹腔镜穿刺器 | |
CN105962999A (zh) | 用于前纵隔微创手术的花瓣形阻尼穿刺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0785661U (zh) | 腹膜透析管路和系统 | |
CN105943102B (zh) | 多功能疝气针 | |
CN205795749U (zh) | 多功能疝气针 | |
CN108245204A (zh) | 一种皮下空间建立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2630835U (zh) | 一种胃肠道用堵漏装置 | |
CN201312951Y (zh) | 一种腹腔镜穿刺套管 | |
CN210095899U (zh) | 一种具有固定止血缝合功能的腹腔镜套管装置 | |
CN103271750A (zh) | 疝囊颈高位结扎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 | |
CN207136893U (zh) | 一次性柔性套管穿刺器 | |
CN107773278B (zh) | 一种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重建吻合辅助器 | |
CN221750716U (zh) | 一次性使用筋膜缝合穿刺器 | |
CN208851535U (zh) | 一种皮下空间建立器 | |
CN111803019A (zh) |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及胆道镜保护鞘管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