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6355U -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6355U
CN204696355U CN201520224148.3U CN201520224148U CN204696355U CN 204696355 U CN204696355 U CN 204696355U CN 201520224148 U CN201520224148 U CN 201520224148U CN 204696355 U CN204696355 U CN 204696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lide block
plug
housing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241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漫铁
吴明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241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6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6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6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连接装置包括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插头连接件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开口,插头固定于第一腔体中且其连接端朝向第一开口;插座连接件包括滑块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插座固定在滑块上,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开口,第二腔体的内壁设有导轨,滑块与导轨连接以带动插座沿导轨运动,插座的连接端朝向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滑块沿导轨向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插座与插头连接。该连接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连接,且普通大众也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将插头插接至插座上。

Description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背景技术
显示屏中相互拼接的箱体和箱体之间的信号连接通常采用航空头插件连接,现有的插接方式是先直接手动将航空插头与航空插座连接上,再将航空插头与航空插座分别固定在相互拼接的箱体上。
然而,手动的插接方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且容易发生航空插头与插座的插接不到位的情况,进而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损坏插接件的弊端,而且这种手动插接方式需要专职人员才能精准插接,普通大众不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将插头插接至插座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能够快速方便地实现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连接,且普通大众也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将插头插接至插座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包括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所述插头连接件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插头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所述插头的与插座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滑块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插座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有导轨,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以带动所述插座沿所述导轨运动,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插头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插销,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之前,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随所述滑块的运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
其中,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推杆和铰链,所述推杆的枢接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壳体中与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所述铰链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滑块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推杆上,以利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运动。
其中,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紧锁件,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紧锁件形成卡位结构以将所述滑块锁紧。
其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二紧锁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较所述第二锁紧件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紧锁件形成卡位结构以将所述滑块锁紧。
其中,所述第一紧锁件和所述第二紧锁件分别为形成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固定件为形成于所述滑块上的凸起部,在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一凹陷部中以形成所述卡位结构,在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二凹陷部中以形成所述卡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以及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相互拼接;所述插头连接件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邻近所述第二箱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插头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所述插头的与插座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滑块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插座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箱体邻近所述第一箱体的边缘,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有导轨,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以带动所述插座沿所述导轨运动,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使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插座的与插头的连接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插头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插销,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之前,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随所述滑块的运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
其中,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推杆和铰链,所述推杆的枢接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壳体中与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所述铰链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滑块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推杆上,以利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运动。
其中,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紧锁件,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紧锁件形成卡位结构以将所述滑块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插头固定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腔体中,将插座固定在可沿第二壳体的第二腔体运动的滑块上,插头的与插座连接的连接端朝向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朝向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设置,由此当滑块向着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时,插座随着滑块的运动而向插头移动,并在滑块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依次通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进入插头中,从而实现插座与插头连接。通过上述方式,在进行插头与插座连接时,只需使滑块朝向插头所在的方向运动即可实现插头和插座的连接,与传统的手动插接方式相比,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且普通大众也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将插头插接至插座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的一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旋转180°后的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的一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的插头和插座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装置沿Ⅴ-Ⅴ方向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的一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的插头和插座进行拆分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装置沿Ⅶ-Ⅶ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屏一实施方式中,显示屏为利用多个箱体进行拼接形成,其中多个箱体之间的信号线通过插头和插座进行连接。以两块箱体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屏包括一连接装置100、第一箱体200和第二箱体300。第一箱体200和第二箱体300用于实现显示屏的显示功能。连接装置100为插头30和插座40的连接装置,其中插头30为第一箱体200的信号线的插头,插座40为第二箱体300的信号线的插座,通过连接装置100可实现插头30和插座40的连接,进而实现第一箱体200和第二箱体300之间的信号线连接。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如何实现两个箱体200、300之间的信号线连接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2至图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100包括插头连接件10和插座连接件20。
所述插头连接件10包括大致呈正方体状或长方体状的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部为一空腔,即第一腔体122。所述插头30固定在第一腔体122内。所述第一壳体12的一侧具有可供插头30插入或拔出的第一开口1224,如图1所示的视图中,第一开口1224设置在第一壳体12的前面,而第一壳体12的后面同样具有与该第一开口1224的位置相对应的一开口,插头30可从第一壳体12的后面的开口插入或拔出第一腔体122,其中,此处所述的前面和后面是以图2的视图为参考,在其他视图中也可以是其他的描述。
可以理解的,该第一壳体12的形状并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形状,还可为其他任何形状,例如圆柱体状等。
插头30固定在第一腔体122中时,插头30的与插座40连接的连接端3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2的第一开口1224。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插头30的连接端32为六芯插头,该连接端32可活动连接在该插头30上,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更换连接端32。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端32也可固定连接在插头30上,或该连接端32一体形成在该插头30上。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4中示出的插头30为六芯插头,但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并不局限于上述图示中所示出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插头30可为现有的如三芯插头、八芯插头等任何一种类型以及样式的插头。
第一壳体12上还设置连接孔124。所述连接孔124的开口(图未标示)与第一开口1224同位于第一壳体1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24贯穿第一壳体12的前面和后面(所述前面和后面是以图1的视图为参考),且所述连接孔124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22上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24并不局限于此位置,还可在所述第一腔体122周围任何位置上设置;连接孔124并不需要设置为贯穿第一壳体12的前面和后面,只需将该连接孔124从前面向内凹陷的深度设置成稍大于或等于插销27的长度即可。连接孔124的具体作用以及插销27在后续会详细介绍,在此暂不对此进行描述。
所述插座连接件20包括第二壳体22和滑块25。
其中,第二壳体22大致呈正方体或长方体,具有第二腔体222。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2224。此外,所述第二腔体222的两相对的内侧壁2226上均设有导轨224。导轨224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壳体22的第二开口2224至与该第二开口2224相对的另一侧所在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该第二壳体22的形状并不限定为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形状,还可为其他任何形状,例如圆柱体状等。
所述滑块25与导轨224连接,以沿导轨224运动。具体地,滑块25邻近所述第二腔体222的内侧壁2226的两侧边均设有与所述导轨224相匹配的滑道254,所述滑块25的两滑道254分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22内的两条导轨224上以实现所述滑块25在所述第二壳体22内的滑动。通过在滑块25上设置与导轨224相匹配的滑道254,可以避免滑块25偏离导轨224运动,有利于插头30和插座40的准确对位。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块25也可以不另外设置滑道254,只需利用导轨224承载滑块25,并使滑块25在导轨224上运动即可。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224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两相对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22的顶壁或底壁等其他位置处,只要能实现滑块25沿着导轨224滑动即可。
所述插座40固定在所述滑块25上,且插座40的与插头30连接的连接端42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2的第二开口2224。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40可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滑块25邻近所述第二壳体22的底壁2228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22的底壁2228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参考,在其他视图中也可以是其他的描述。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插座40的连接端42为对应插头30的连接端32的六芯插座,该连接端42可活动连接在该插座40上,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更换连接端42。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端42也可固定连接在插座40上,或该连接端42一体形成在该插座40上。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4中示出的插座40为六芯插座,但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并不局限于上述图示中所示出的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插座40可为现有的如三芯插座、八芯插座等的任何一种类型以及样式的插座,只要该插座40的连接端42可实现与插头30的连接端32相互对应插接即可。
第一壳体12固定在第一箱体200上,且位于第一箱体200与第二箱体300进行拼接后邻近第二箱体300的边缘上;第二壳体22固定在第二箱体300上,且位于第一箱体200与第二箱体300进行拼接后邻近第一箱体200的边缘上。第一壳体12在第一箱体200上的位置和第二壳体22在第二箱体300上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壳体12的第一开口1224和第二壳体22的第二开口2224相对设置。由此,使得插头30的连接端32和插座40的连接端42相对设置。进而,在第一箱体200和第二箱体300进行拼接以形成显示屏后,在将插头30和插座40进行连接时,只需推动滑块25沿着导轨224向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运动以带动插座40运动。在滑块25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插座40依次经过第二开口2224和第一开口1224与第一腔体122内的插头30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箱体200和第二箱体300之间的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预定位置为滑块25运动至使得插座40与插头30实现连接的位置。
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00,在进行箱体之间的信号线连接时,只需推动滑块即可实现插头30和插座40之间的连接,与传统的人工手动连接的方式相比,更方便快捷,且由于插头30和插座40都是事先固定好,因此可以准确定位,不易出现错插、混插现象。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连接件20还包括第一紧锁件23、第二紧锁件24、插销27、固定件26、推杆28以及铰链29。
其中,所述插销27固定在滑块25上以随滑块25的运动而运动。插销27和滑块25形成T型结构,插销2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25面向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一侧,插销27的另一端悬空并指向所述连接孔124的方向,以使得在所述滑块25沿所述导轨224向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插销27随所述滑块25的运动进入所述连接孔124中先行定位。
具体地,所述插销27的邻近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一端(即悬空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2的连接孔12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插座40的与插头30连接的连接端42与所述第一开口1224之间的距离,从而,当滑块25向着第二开口2224所在的方向以同时带动插销27和插座40运动时,使得在所述滑块25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之前(即,在插座40与插头30实现连接之前),所述插销27的邻近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一端随所述滑块25的运动插入所述连接孔124中,从而事先进行定位,以通过连接孔24引导滑块25后续运动,从而在滑块25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确保插座40的连接端42能够正确与插头30的连接端32正确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准确性,减少插头30和插座40的对位不准确而难以连接的现象,同时能够防止插头30与插座40插接时因插接不到位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损坏插接件的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销27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只需与所述第一壳体12的连接孔124的位置对应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6为形成在所述滑块25上的凸起部。其中,该凸起部可以是滑块25自身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设置在滑块25上的凸块,例如固定件26是设置在滑块25上且凸出于滑块25的波珠。其中,固定件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26分别凸设在所述滑块25邻近所述导轨224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件23和所述第二锁紧件24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22的内侧壁2226上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具体为形成于导轨224所在的侧壁上。其中,第一紧锁件23和第二紧锁件24沿滑块25的运动方向排列,第一锁紧件23相较于所述第二锁紧件24更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2的第二开口2224,并且,第一紧锁件23所在的位置即为第一预定位置,第二紧锁件24所在的位置为第二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为插座40与插头30未实现连接时滑块25被锁紧的位置。此外,第二腔体222内设置有导轨224的两相对内侧壁2226上均设置有第一紧锁件23和第二紧锁件24。
其中,第一紧锁件23和第二紧锁件24可以是形成在内侧壁2226上与滑块25上的凸起部相匹配的凹陷部,也可以形成在内侧壁226上的与滑块25的凸起部相匹配的贯穿孔。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仅是在滑块25邻近导轨224的一侧设置一个固定件26,相应地,可以仅是在其中一个内侧壁2226上设置第一紧锁件23和第二紧锁件24。
当使所述滑块25沿所述导轨224向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以使得插座40和插头30实现连接时,所述固定件26嵌入所述第一锁紧件23中以和所述第一紧锁件23形成卡位结构,进而将所述滑块25固定在该位置,由此避免滑块25移动而造成插座40与插头30脱离,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当所述插头30和所述插座40不需连接时,使所述滑块25沿所述导轨224向远离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插座30随着滑块25的运动而脱离插头,并且在滑块25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26嵌入所述第二锁紧件24中以和所述第二紧锁件24形成卡位结构,进而将所述滑块25固定在该位置,从而避免滑块25在第二腔体222内任意移动。此处所述的第二预定位置是指所述滑块25向远离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滑动以至少使得所述插座40与插头30脱离不连接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6与所述第一锁紧件23和所述第二锁紧件24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为其他例如卡勾、卡扣或弹簧卡扣等任何能形成所述固定件26与第一、第二锁紧件23、24形成卡位关系的任何结构。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6与所述第一锁紧件23和所述第二锁紧件24所设置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位置,还可设置在滑块或第二腔体内任何位置处,只要能实现滑块25固定在第二腔体222内即可。
可以理解的,所述固定件26、所述第一锁紧件23和第二锁紧件2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可以省略不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推动滑块25运动,还设置有推杆28。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28设置有两个,所述推杆28包括相对的枢接端282和自由端284。自由端284为握柄,便于推动滑块25运动。两推杆28的枢接端282分别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22中与所述第二开口2224所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其中,每一推杆28的枢接端282各设有一枢转孔2822,第二壳体22中与所述第二开口2224所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靠近底壁2228处的两内侧壁2226分别自第二壳体22各延伸形成一凸片226,每一凸片226上各设有枢转孔2262。一枢转杆287依次穿过一凸片226上的枢接孔2262、一推杆28的枢接端282上的枢接孔2822、另一推杆28的枢接端282上的枢接孔2822以及另一凸片226上的枢接孔2262,从而实现推杆28与第一壳体22的枢转连接。
所述铰链29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92和第二端294,其中第一端292枢转连接在所述滑块25背离第二开口的一侧上,第二端294枢转连接在所述推杆28上。
具体地,铰链29的第一端292设有枢转孔2922,第二端294设有枢转孔2942,滑块25背离第二开口2224的一侧间隔设有两耳片256,每一耳片256各设有一枢转孔2562,所述铰链29的第一端292置于两耳片256之间,一枢转杆自其中一耳片256上的枢转孔2562插入,并依次穿过铰链29的第一端292上的枢转孔2922和另一耳片256上的枢转孔2562,以使所述第一端292枢转连接在所述滑块25上。
具体地,每一推杆28的枢接端282与自由端284之间各设有一枢转孔2823,铰链29第二端294设有一枢转孔2942。两个推杆28之间连接有一横梁286,铰链29的第二端294枢转连接在横梁286上,其中,每一所述推杆28的枢接端282与自由端284之间均设有一枢转孔2823,横梁286自一推杆28的一侧起,依次穿过一推杆28的枢转孔2823、铰链29的第二端294上的枢转孔2942以及另一推杆28的枢转孔2823,从而实现铰链28和推杆28的枢转连接。在将所述插头30和所述插座40进行连接时,可以握住推杆28的自由端284以利用所述推杆28推动所述滑块25沿所述导轨224向所述第二腔体222的第二开口2224方向运动,进而实现插头30和插座40之间的连接;而在需要拆分插头30和插座40时,可通过握住推杆28以利用推杆28将滑块25往远离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拉动即可。
为方便推动推杆288,本实施例中在两推杆288的自由端284之间连接有一手柄288,可通过握住手柄288推动或拉动滑块25运动。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推杆288可省略,使用时只需握住推杆28的自由端284推动或拉动滑块25运动即可。
可以理解的,所述推杆28并不限定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只设置为一个,只要推动推杆28能完成带动铰链29枢转并推动滑块25滑动即可。具体地,当推杆28设置只设置为一个时,两个推杆28之间连接的横梁286可以省略,铰链29的第二端294直接枢转连接在推杆28上,对应的凸片226只设置为一个,且该凸片226的位置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2中与所述第二开口2224所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任何位置,只需能实现推杆28枢转连接在第二壳体22上即可。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杆28和铰链29可以置换成其他能实现推动滑块25滑动的任何结构或形式,例如直接在滑块25背离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一侧设置推动机构或采用机械按键的形式等。
同样,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件10第一壳体12的底壁和所述插座连接件20第二壳体22的底壁上均可设置有电源插接孔,方便与外部电源插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连接装置100的组装过程,具体如下:
将所述插头30固定于所述插头连接件10内的具体组装如下:插头30邻近第一腔体122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螺孔,第二腔体122的底壁上也设置有螺孔。所述插头30可以从与第一壳体12的第一开口1224相对的另一开口进入第一壳体12的第一腔体122内,并使插头30的连接端32朝向第一开口1224,然后将螺栓自第一壳体12的外底壁依次穿过第二腔体122的底壁上的螺孔和插头30上的螺孔,从而将插头30固定在第一壳体12中。
将所述插座4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2内的具体组装如下:先利用螺栓将插座40固定在滑块25上,具体的固定过程可参考上述固定插头30的方式进行。然后将所述铰链29的第一端292置于两耳片256之间并通过一枢转杆依次穿设于所述枢转孔2562和2922,完成所述铰链29的第一端292与所述滑块25的枢转连接。通过一横梁286依次穿设于一推杆28的枢转孔2823、铰链29的第二端294的枢转孔2942以及另一推杆28的枢转孔2823,完成所述铰链29的第二端294与所述推杆28的枢转连接,再将手柄288连接在两推杆28的自由端284上,由此完成滑块25和推杆28之间的可枢转连接。
之后,将固定有插座40的滑块25放置在导轨224上,并通过一枢转杆287自一凸片226一侧开始,依次穿过一凸片226上的枢转孔2262、一推杆28的枢接端282的枢转孔2822、另一推杆28的枢接端282的枢转孔2822以及另一凸片226上的枢转孔2262,由此完成所述推杆28与所述第二壳体22的枢转连接,最终完成插座连接件20的组装及插座40的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并结合图1,其中,第一壳体12上设置有螺孔,用于实现将第一壳体12固定于第一箱体200上,第二壳体22上也设置有螺孔,用于实现将第二壳体22固定于第二箱体300上。在将第一箱体200和第二箱体300拼接后,当需要将插头30和插座40插接时,只需通过手柄推动所述推杆28使推杆28沿BA方向运动,推杆28带动铰链29向着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移动,以使该铰链29推动这滑块25向着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滑动。在所述滑块25沿所述导轨224向第二开口2224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之前,所述插销27随所述滑块25的运动进入所述插头连接件10的连接孔124中以先行定位,从而在滑块25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使得所述插座40的连接端42随着滑块25的运动依次通过第二开口2224和第一开口1224而与插头30的连接端32实现插接,与此同时,所述固定件26嵌入所述第一紧锁件23中和第一紧锁件23形成卡位结构,以将滑块25固定在该位置,至此完成所述插头30和插座40的插接。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当需要拆分插头30和插座40时,只需推或拉动所述推杆28向AB方向运动,推杆28带动铰链29向着远离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移动,以使该铰链29拉动滑块25向着远离所述第二开口2224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插座40脱离插头30,并且当即滑块25滑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26嵌入到所述第二紧锁件24中和第二紧锁件24形成卡位结构,所述滑块25被锁紧在该该位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100,只需通过推杆推动28滑块25运动即可实现两个箱体之间的插头30和插座40的连接或拆分,无需手动插接,可以使得普通大众也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将插头插接至插座上。此外通过在在所述滑块上固定用于定位的插销,可以提高准确性,同时防止因插接不到位而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损坏插头或插座的弊端,延长插头和插座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利用多个(例如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箱体拼接形成显示屏时,其中一个箱体需要同时与多个箱体进行拼接时,该箱体的各个边缘可以分别固定一个插头连接件或插座连接件,以分别实现和其他箱体的插座连接件或插头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件可以用于固定插座,而插座连接件可以用于固定插头,只要能够实现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
所述插头连接件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插头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所述插头的与插座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
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滑块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插座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有导轨,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以带动所述插座沿所述导轨运动,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插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插销,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之前,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随所述滑块的运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推杆和铰链,所述推杆的枢接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壳体中与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所述铰链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滑块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推杆上,以利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紧锁件,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紧锁件形成卡位结构以将所述滑块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二紧锁件,所述第一紧锁件较所述第二紧锁件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紧锁件形成卡位结构以将所述滑块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紧锁件和所述第二紧锁件分别为形成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固定件为形成于所述滑块上的凸起部,在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一凹陷部中以形成所述卡位结构,在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二凹陷部中以形成所述卡位结构。
7.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以及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插头连接件和插座连接件;
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相互拼接;
所述插头连接件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邻近所述第二箱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插头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所述插头的与插座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
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滑块和具有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所述插座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箱体邻近所述第一箱体的边缘,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有导轨,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以带动所述插座沿所述导轨运动,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使 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插座的与插头的连接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插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插销,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插座的与插头连接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之前,所述插销邻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随所述滑块的运动插入所述连接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推杆和铰链,所述推杆的枢接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壳体中与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所述铰链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滑块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推杆上,以利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连接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紧锁件,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紧锁件形成卡位结构以将所述滑块锁紧。
CN201520224148.3U 2015-04-14 2015-04-14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Active CN204696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4148.3U CN204696355U (zh) 2015-04-14 2015-04-14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4148.3U CN204696355U (zh) 2015-04-14 2015-04-14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6355U true CN204696355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24148.3U Active CN204696355U (zh) 2015-04-14 2015-04-14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635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3206A (zh) * 2018-07-31 2019-01-11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线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法
CN110444959A (zh) * 2019-08-06 2019-11-12 深圳市晶亿芯光电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显示屏
CN110838641A (zh) * 2019-10-17 2020-02-2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服务器供电线缆解锁装置
CN113539125A (zh) * 2021-05-26 2021-10-22 绍兴汇恒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3206A (zh) * 2018-07-31 2019-01-11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线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法
CN109193206B (zh) * 2018-07-31 2024-01-09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线端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组件的使用方法
CN110444959A (zh) * 2019-08-06 2019-11-12 深圳市晶亿芯光电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显示屏
CN110838641A (zh) * 2019-10-17 2020-02-2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服务器供电线缆解锁装置
CN110838641B (zh) * 2019-10-17 2020-11-1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服务器供电线缆解锁装置
CN113539125A (zh) * 2021-05-26 2021-10-22 绍兴汇恒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6355U (zh) 插头与插座的连接装置和显示屏
CN106885925B (zh) 机箱功能模块测试工装
RU2011106315A (ru) Блокировочный силово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JP2014099267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H10223295A (ja) コネクタ
CN203823470U (zh) 灯具及其背板装置
CN102645710A (zh) 一体式mpo光纤适配器
CN207756751U (zh) 一种光伏面板边框铆压装置
CN209388977U (zh) 一种便拆装断路器
CN204390946U (zh) 一种按键及电气设备
CN202662904U (zh) Sfp模块解锁机构
CN203119249U (zh) 万用转换器
US6056570A (en) Low coupling force connector
CN106227302B (zh) 移动终端硬件扩展装置
CN211126957U (zh) 翻盖式理线器
US96921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member thereof
CN108874054A (zh) 扩充卡卡匣及扩充卡机箱集成
CN214957660U (zh) 一种屏蔽效果好的电连接器
CN221080546U (zh) 一种多线集成的接线组件
CN215984974U (zh) 一种usb数据线插头带电插拔力测试机
CN219833178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线束
CN217563056U (zh) 一种便于对线束进行固定的小区用低压配电柜
CN210957225U (zh) 一种带盲插结构的转接器
CN220042374U (zh) 一种便于插拔的插座结构
CN113675673B (zh) 移动式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