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87186U -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87186U
CN204687186U CN201520345757.4U CN201520345757U CN204687186U CN 204687186 U CN204687186 U CN 204687186U CN 201520345757 U CN201520345757 U CN 201520345757U CN 204687186 U CN204687186 U CN 204687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x
push rod
pumping mode
side pumping
mode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457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林义
王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457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87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87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871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主油缸通过转轴铰接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第一顶点部和第二顶点部,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第一顶杆具有正对第一顶点部的第一顶杆面,第二顶杆具有正对第二顶点部的第二顶杆面,导向套沿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第二顶杆,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导向套的导套底部和第二顶杆之间,该翻转机构结构简单,其不需要多余的动力控制,使用该翻转机构的侧抽模具在翻转时各个点连接紧密,运行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抽模具的开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CN 204262339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转式浇注模具,包括工作台、定模以及至少两个动模装置,定模为设置于工作台上的底模,动模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模的一侧的侧抽模具和设置于工作台上的驱动侧的主油缸,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主油缸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并且形成转动轴线;侧抽模具还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线同轴设置述齿条沿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延伸,齿轮的底部啮合位置位于齿条的啮合线的延伸线上;齿条与侧抽模具之间沿开闭模方向的距离大于转动轴线至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尺寸,通过浇注模具原有的驱动装置实现开模的同时进行翻转,工作人员更容易对动模的型腔进行上涂料、清理以及维修检查。
上述翻转式浇注模具,其工作时由齿啮合运动翻转,而齿啮合存在间隙,运行起来无法达到平稳运动,且齿与齿之间碰撞,噪声很大,翻转时其余地方又均没有靠点,当离开齿啮合时,很容易出现翻转过头,使模具出现倒塌的情况,另外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结构简单,其不需要多余的动力控制,使用该翻转机构的侧抽模具在翻转时各个点连接紧密,运行平稳。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油缸、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翻转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相反,所述翻转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具有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的第二缸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顶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油缸的驱动行程等于所述第一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所述转轴与所述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顶杆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并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第二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第二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第二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第二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一顶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第二顶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油缸的驱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所述转轴与所述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二缸杆和顶杆或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设置于侧抽模具的开模路径上,根据杠杆原理,实现开模和翻转的两个动作,实现动模在开模的同时进行向外翻转,使动模型腔的操作空间变大,工作人员更容易对动模的型腔进行上涂料、清理以及维修检查,且没有增加动模的开模距离;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预紧复位弹簧,使得开模和闭模过程中各个点连接紧密,整个侧抽模具运行稳定可靠;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顶杆或缸杆和顶点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圆弧面,实现了面与面相对转动时的平稳性;
4、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主油缸和翻转油缸,通过两个油缸实现开模和翻转,主油缸不但作为开模驱动部件,而且作为翻转的支点;
5、本实用新型中只设置主油缸,主油缸作为开模和翻转的驱动部件并且作为翻转的支点,减少了整个设备的动力部件的使用,减少了整个设备的复杂性和线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示意图。
其中,100、侧抽模具;101、第一顶点部;102、第二顶点部;200、主油缸;300、转轴;401、翻转油缸; 402、顶杆;403、导向套;4031、导套底部;4032、导套出口部;404、预紧复位弹簧;501、第一顶杆;502、第二顶杆;503、导向套;5031、导套底部;5032、导套出口部;504、预紧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侧抽模具100为动模且至少设置为两个,定模为底模,侧抽模具100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设置主油缸200,主油缸200的驱动方向与侧抽模具100的驱动方向相同,主油缸200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300铰接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设置有位于转轴300的下侧的第一顶点部101和位于转轴300的上侧的第二顶点部102,第一顶点部101、转轴300以及第二顶点部102构成杠杆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油缸401、顶杆402、导向套403以及预紧复位弹簧404,翻转401设置在主油缸200的下侧并具有正对第一顶点部101的第二缸杆,顶杆402设置在主油缸200的上侧并正对第二顶点部102,导向套403沿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顶杆402,导向套403具有导套底部4031和导套出口部4032,导套底部4031构成限制顶杆402向远离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导套出口部4032构成限制顶杆402向靠近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预紧复位弹簧404设置在导套底部4031和顶杆402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侧抽模具100位于闭模位置,翻转油缸401的第二缸杆与第一顶点部10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顶杆402在预紧复位弹簧404自然状态时与第二顶点部10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侧抽模具100位于开模位置,第一顶点部101顶紧翻转油缸401的第二缸杆,上述顶杆402克服预紧复位弹簧404的弹力作用顶紧在第二顶点部102上。
主油缸200的驱动行程等于第一间隙。
上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转轴300与侧抽模具100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转轴300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
为了保证开模和闭模过程的平稳可靠,翻转油缸401的第一缸杆与第一顶点部101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第二顶杆402与第二顶点部102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
下面介绍开模过程:
1.主油缸200驱动侧抽模具100到打开位置;
2.翻转油缸401的第二缸杆顶出,顶住第一顶点部101,使侧抽模具100以转轴300为支点翻转;同时第二顶点部102顶紧顶杆402使其压缩预紧复位弹簧404;
3. 侧抽模具100翻转到清理位40°左右,动作停止。
下面介绍闭模过程:
1. 翻转油缸401的第二缸杆收缩;
2.顶杆402在预紧复位弹簧404的复位作用下使侧抽模具100以转轴300为支点回转;
3.侧抽模具100回转到开模位置时,主油缸200驱动侧抽模具到闭模位置。
实施例二:参见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侧抽模具100为动模且至少设置为两个,定模为底模,侧抽模具100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设置主油缸200,主油缸200的驱动方向与侧抽模具100的驱动方向相同,主油缸200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300铰接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设置有位于转轴300的下侧的第一顶点部101和位于转轴300的上侧的第二顶点部102,第一顶点部101、转轴300以及第二顶点部102构成杠杆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第一顶杆501、第二顶杆502、导向套503以及预紧复位弹簧504,第一顶杆501固定设置在主油缸200的下侧并正对第一顶点部101,第二顶杆502设置在主油缸200的上侧并正对第二顶点部102,导向套503固定设置并沿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第二顶杆502,导向套503具有导套底部5031和导套出口部5032,导套底部5031构成限制第二顶杆502向远离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导套出口部5032构成限制第二顶杆502向靠近侧抽模具100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预紧复位弹簧504设置在导套底部5031和第二顶杆502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侧抽模具100位于闭模位置,第一顶杆501与第一顶点部10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上述第二顶杆502在预紧复位弹簧504自然状态时与第二顶点部10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侧抽模具100位于开模位置,第一顶点部101顶紧上述第一顶杆501,上述第二顶杆502克服预紧复位弹簧504的弹力作用顶紧在第二顶点部102上。
主油缸200的驱动行程大于第一间隙。
上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转轴300与侧抽模具100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转轴300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
为了保证开模和闭模过程的平稳可靠,上述第一顶杆501与第一顶点部101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上述第二顶杆502与第二顶点部102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
下面介绍开模过程:
1.主油缸200驱动侧抽模具100向开模位置运动;
2.当侧抽模具100运动到其翻转不会受到底模的干涉时,第一顶杆501正好与第一顶点部101接触,第二顶杆502正好与第二顶点部102接触;
3.主油缸200驱动侧抽模具100继续向开模位置运动,使侧抽模具100绕转轴300旋转;第一顶杆501顶紧第一顶点部101,同第二顶点部102顶紧第二顶杆502,第二顶杆502压缩预紧复位弹簧504;
3. 主油缸200驱动侧抽模具到达开模位置,且侧抽模具100翻转到清理位40°左右,动作停止。
下面介绍闭模过程:
1.主油缸200驱动侧抽模具100向闭模位置运动;
2. 第二顶杆502在预紧复位弹簧504的复位作用下使侧抽模具100以转轴300为支点回转;
3.当侧抽模具100到达水平位置时,第一顶杆501正好与第一顶点部101脱离时,第二顶杆502正好与第二顶点部102脱离,预紧复位弹簧504处于自然状态;
4.侧抽模具100在主油缸200的驱动下继续运动到闭模位置时,动作停止。

Claims (8)

1.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第一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油缸、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翻转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相反,所述翻转油缸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具有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的第二缸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二缸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顶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的驱动行程等于所述第一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所述转轴与所述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缸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二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
5.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所述侧抽模具具有水平方向的开闭模方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设置有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的驱动方向与所述侧抽模具的开闭模方向相同,所述主油缸的缸杆通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轴铰接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上具有位于所述转轴下侧的第一顶点部和位于所述转轴上侧的第二顶点部,所述第一顶点部、转轴以及第二顶点部构成杠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导向套以及预紧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顶杆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下侧并正对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杆设置在所述主油缸的上侧并正对所述第二顶点部,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并沿所述开闭模方向导向连接所述第二顶杆,所述导向套具有导套底部和导套出口部,所述导套底部构成限制所述第二顶杆向远离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导套出口部构成限制所述第二顶杆向靠近所述侧抽模具的外侧面的方向运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套底部和所述第二顶杆之间,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闭模位置,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顶杆在所述预紧复位弹簧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顶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侧抽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所述第一顶杆顶紧所述第一顶点部,所述第二顶点部克服所述预紧复位弹簧的弹力顶紧所述第二顶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的驱动行程大于所述第一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为零时,所述转轴与所述侧抽模具的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转轴与模具的底模的边缘的最近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顶点部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为圆弧面。
CN201520345757.4U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87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5757.4U CN204687186U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5757.4U CN204687186U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87186U true CN204687186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2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4575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87186U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871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2484A (zh) * 2015-05-26 2015-08-19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2484A (zh) * 2015-05-26 2015-08-19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CN104842484B (zh) * 2015-05-26 2017-04-12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8516B (zh) 刷架与刷架板铆合装置
CN201783836U (zh) 新型轴瓦夹紧装置
CN204687186U (zh)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CN203304476U (zh) 锻造机的机械式顶出装置
CN104842484A (zh) 一种侧抽模具的翻转机构
CN201023128Y (zh) 壳芯机同步顶芯装置
CN203152462U (zh) 多功能糕点成型机
CN204052610U (zh) 一种拉伸模具
CN2905735Y (zh) 一种电力液压夹轨器
CN202585158U (zh) 限位开关
CN203935959U (zh) 一种装有安全锁紧装置的连杆喷雾器
CN208539311U (zh) 一种新型大吨位端子机
CN203448526U (zh) 便于折弯脱料的模具
CN203495185U (zh) 法兰盘用挤压铸造模具
CN203557583U (zh) 一种改良型二次顶出机构
CN209381582U (zh) 一种烫金凸轮机
CN207072104U (zh) 一种新型控制合模顺序的机构
CN202781736U (zh) 一种先复位机构
CN204524144U (zh) 压力机上顶出装置
CN109205507A (zh) 一种升降车装置
CN200945512Y (zh) 用于冲压件脱模的顶出机构
TWI650077B (zh) 三軸驅動式壓茶機
CN209716131U (zh) 一种用于钣金件的折弯机
CN202922120U (zh) 箱板焊接高度仿形器
CN204309365U (zh) 一种印刷机专用离合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