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69801U -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69801U
CN204669801U CN201520373763.0U CN201520373763U CN204669801U CN 204669801 U CN204669801 U CN 204669801U CN 201520373763 U CN201520373763 U CN 201520373763U CN 204669801 U CN204669801 U CN 204669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nnel
liquid cooling
plane water
cooling plat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737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笑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LI ELECTRIC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LI ELECTRIC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LI ELECTRIC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LI ELECTRIC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737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69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69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698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包括液冷板基体和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的侧面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的内层的多级平面水道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新型液冷散热器,通过特殊的水道造型设计,不仅实现了液冷板水平安装,解决了液冷板平放容易堆积气泡的问题,方便系统结构布局;而且还解决了水道内气泡排不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必将会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大功率变频器中,诸如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电阻、整理桥等器件由于在通过大电流的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通常需要使用液冷板对其散热。
然而,传统常规的液冷板中的水道都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而流体(即冷却液)在水道内部的流动过程中,在流经折弯处或管径突变的情况下会形成细小的气泡,若是不将气泡排出就会严重影响散热器的散热能力。通常行业内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的方式是将液冷板竖直放置使用,流体流动方向为下进上出,这样一来可以将气泡由上方的出液口排出。但是,针对较为紧凑的产品内部空间,常规的使用方式(即竖直放置液冷板)会造成接插件及铜排布置困难、占用空间大,而且也经常会存在水道内气泡排不尽的问题,严重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引发功率器件过热故障甚至过热损毁。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传统技术中的液冷散热器容易堆积气泡,导致散热效率不高,结构构造不合理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包括液冷板基体1和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侧面的进液口20和出液口21以及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内层的多级平面水道5,其中:
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表面用于安装设置电器元件3;
所述液冷板基体1内层的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分别与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连通;且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包括至少两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且相邻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液冷板基体1具体包括基座和盖板;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直接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上铣成型;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之间为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盖板的异侧为液冷板基体器件安装面;所述电器元件3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液冷板基体器件安装面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包括两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分别为第一平面水道51和第二平面水道52;
其中,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具体与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连通,且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包括三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分别为第一平面水道51和第二平面水道52、第三平面水道53;
其中,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具体与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连通,且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平面水道53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之间,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与所述第三平面水道53之间均设置有水道斜坡4。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内部还设置有圆柱体形或是长方体形凸起物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上述新型液冷散热器主要由液冷板基体1、进液口20、出液口21以及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内层的多级平面水道5等结构组成;
其中,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表面上安装设置有电器元件3(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电阻、整理桥等器件);同时所述液冷板基体1内层的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分别与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连通;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为水平安装的至少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异水平面水道布置),上述平面水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是多个(具体数量不同限定),且相邻的每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这样一来,液体在多级平面水道内流动时,即使流体在水道内部的流动过程中,在流经折弯处或管径突变的情况下形成了细小的气泡,也会在流体的带动下,通过水道斜坡4,再由出液口21排出(然而有一部分气泡会在遇到水道斜坡时发生形变而破裂,同时也避免了气泡的堆积),使气体不会在水道中堆积,这样可以减小流体与液冷板安装面间的接触热阻,提高了液冷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换热效率),从而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液冷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两层平面水道的新型液冷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三层平面水道的新型液冷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液冷散热器中的凸起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液冷板基体1;
进液口20;
出液口21;
电器元件3;
水道斜坡4;
多级平面水道5;
第一平面水道51;
第二平面水道52;
第三平面水道53;
凸起物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包括液冷板基体1和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侧面的进液口20和出液口21以及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内层的多级平面水道5,其中:
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表面用于安装设置电器元件3;所述液冷板基体1内层的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分别与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连通;且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包括至少两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且相邻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
分析上述新型液冷散热器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新型液冷散热器主要由液冷板基体1、进液口20、出液口21以及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内层的多级平面水道5等结构组成;
其中,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表面上安装设置有电器元件3(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电阻、整理桥等器件);同时所述液冷板基体1内层的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分别与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连通;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为水平安装的至少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异水平面水道布置),上述平面水道可以是两个(参见图2),三个(参见图3)或是多个(具体数量不同限定),且相邻的每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这样一来,液体在多级平面水道内流动时,即使流体在水道内部的流动过程中,在流经折弯处或管径突变的情况下形成了细小的气泡,也会在流体的带动下,通过水道斜坡4,再由出液口21排出(然而有一部分气泡会在遇到水道斜坡时发生形变而破裂,同时也避免了气泡的堆积),使气体不会在水道中堆积,这样可以减小流体与液冷板安装面间的接触热阻,提高了液冷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换热效率),从而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综上,上述新型液冷散热器可以避免气泡在平面水道内大量的堆积,其直接保证了平面水道内的流体与液冷板基体1之间的热传导作用,进而提升了水平设置的液冷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与此同时,其保留了水平设置安装的结构方式,并避免了竖直设置液冷板的安装电器元件空间局限性的技术困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液冷散热器不仅实现了液冷板水平安装,方便系统结构布局;而且还解决了水道内气泡排不尽的问题,保证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通过特殊的水道造型设计,解决了液冷板平放容易堆积气泡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液冷散热器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的说明:
在液冷板基体1的具体结构中,所述液冷板基体1具体包括基座和盖板;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直接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上铣成型;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之间为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盖板的异侧为液冷板基体器件安装面;所述电器元件3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液冷板基体器件安装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液冷板基体1具体由基座和盖板等结构组成;该方案液冷板可以先将基座和盖板铣加工后,再钎焊成型,其属通用技术,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再一一赘述。
在多级平面水道5的具体结构中,如图2所示,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包括两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分别为第一平面水道51和第二平面水道52;
其中,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具体与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连通,且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
需要说明的是,即上述平面水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是多个(具体数量不同限定),其中关于两个平面水道的具体结构说明如下,内部水道分为两层水平面,进液口20端以及出液口21端连通的水道(即第一平面水道)高于第二平面水道(即主水道),其两个水道之间也设置有水道斜坡4。
在多级平面水道5的具体结构中,如图3所示,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包括三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分别为第一平面水道51和第二平面水道52、第三平面水道53;
其中,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具体与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连通,且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平面水道53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之间,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与所述第三平面水道53之间均设置有水道斜坡4。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来讲,即上述平面水道可以是三个,其中关于三个平面水道的具体结构说明如下,内部水道分为三层水平面,进液口20端以及出液口21端连通的水道(即第一平面水道)高于第二平面水道,所述第二平面水道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平面水道的位置高度;同时其每相邻的两个水道之间也都设置有水道斜坡4。
在多级平面水道5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内部还设置有圆柱体形或是长方体形凸起物6。
需要说明的是,圆柱体形或是长方体形凸起物可以实现紊流器的作用,其凸起物将改变水道壁面表侧的层流状态(即冷媒流体遇到凸起物后改变其流速流向,进而实现散热器的散热效率的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新型液冷散热器,通过特殊的水道造型设计,不仅实现了液冷板水平安装,解决了液冷板平放容易堆积气泡的问题,方便系统结构布局;而且还解决了水道内气泡排不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必将会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液冷板基体(1)和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侧面的进液口(20)和出液口(21)以及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内层的多级平面水道(5),其中:
所述液冷板基体(1)的表面用于安装设置电器元件(3);
所述液冷板基体(1)内层的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分别与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连通;且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包括至少两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且相邻两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板基体(1)具体包括基座和盖板;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直接在所述液冷板基体(1)上铣成型;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之间为焊接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的异侧为液冷板基体器件安装面;所述电器元件(3)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液冷板基体器件安装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包括两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分别为第一平面水道(51)和第二平面水道(52);
其中,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具体与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连通,且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之间设置有水道斜坡(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具体包括三个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平面水道,即分别为第一平面水道(51)和第二平面水道(52)、第三平面水道(53);
其中,所述进液口(20)和所述出液口(21)具体与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连通,且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平面水道(53)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平面水道(51)与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之间,所述第二平面水道(52)与所述第三平面水道(53)之间均设置有水道斜坡(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平面水道(5)内部还设置有圆柱体形或是长方体形凸起物(6)。
CN201520373763.0U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9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3763.0U CN204669801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73763.0U CN204669801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69801U true CN204669801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40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7376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69801U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69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3256A (zh) * 2017-12-26 2018-04-20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3256A (zh) * 2017-12-26 2018-04-20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20353U (zh) 散热器
CN102623771B (zh) 一种电池冷却板结构
CN204566699U (zh) 一种3d打印机水冷装置及打印机
CN205213228U (zh) 散热器底板以及具有其的散热器和igbt模组
CN207459030U (zh) 电池组件及车辆
JP4357571B2 (ja) 熱交換器
CN204669801U (zh) 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CN202455724U (zh) 电磁除铁器强迫油循环水冷却装置
CN103607871B (zh) 一种用于电源控制器的冷却水路及控制器壳体
CN103365385A (zh) 用于整机柜的服务器组件及具有其的整机柜
CN105387741A (zh) 一种新型非对称通道结构的换热器板片组
CN202354002U (zh) 一种热场均匀的水冷散热器
CN200986856Y (zh) 电容器
CN204421443U (zh) 铝合金满焊无缝流水式冰盘
CN218244178U (zh) 一种节能高效液冷负载
CN203480995U (zh) 油水冷却器总成
CN203482570U (zh) 水冷基板
CN201294450Y (zh) 变流器用新型冷却装置
CN204529323U (zh) 用于多晶硅还原炉的底盘组件
CN203984840U (zh) 一种双层水冷板
CN203368294U (zh) 基于热管散热器的功率单元阀体结构
CN205232659U (zh) Igbt散热模组以及具有其的igbt模组
CN20651773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209116826U (zh) 一种高效率板式冷却器
CN215003135U (zh) 一种具有大流通体积比的热交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