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41880U -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41880U
CN204641880U CN201520305405.6U CN201520305405U CN204641880U CN 204641880 U CN204641880 U CN 204641880U CN 201520305405 U CN201520305405 U CN 201520305405U CN 204641880 U CN204641880 U CN 204641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rest
automobile rear
rear sub
utility
sid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54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zhong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zhong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zhong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zhong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054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41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41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418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包括后梁、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后梁的两端,所述后梁中部的厚度比所述后梁的两端的厚度厚2.2-2.6mm,在所述后梁的中部开设有开孔。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通过改进设计,将后梁的强度性能增加30%,使得零件薄弱区域得到有效加强,重量分布更为合理,工艺更简便,而且零件失效的风险也明显降低。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的设计方案具有性能强、工艺方便、重量轻等诸多优点。

Description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背景技术
后副车架是桥车底盘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是汽车底盘整个后模块中的核心载件,承载着来自稳定杆、上控制臂的部分载荷和来自下摆臂的几乎所有载荷,另外还承载了来自后横向稳定杆的全部载荷。
其中,多连杆式悬架是轿车底盘的典型悬架形式,一般采用四至五根连杆将转向节总成与副车架连接起来。其连接着稳定杆、控制臂、前束与车身,是底盘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10由前梁11、后梁12、左右梁13及一系列支架焊接而成,后梁13部分主要承载下控制臂的加载力。
图2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总成中下控制臂支架和后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总成中下控制臂支架包括左侧支架14和右侧支架15,左侧支架14和右侧支架15的两边分别与后梁12焊接。在疲劳试验过程中,所述下控制臂支架受到纵向力循环作用后,低于疲劳寿命就发生开裂,裂纹源在后梁本体,与支架连接处。在满足目标重量的前提下,需要调整零件的设计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承压大且容易开裂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后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包括后梁、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其特点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后梁的两端,所述后梁中部的厚度比所述后梁的两端的厚度厚2.2-2.6mm,在所述后梁的中部开设有开孔。
较佳地,所述开孔的长度为8-10cm,宽度为2.5-3cm。
较佳地,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焊接在所述后梁的两端。
较佳地,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与所述后梁为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分别向中间延伸并连接,其中间部分形成后梁。
较佳地,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上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通过改进设计,将后梁的强度性能增加30%,使得零件薄弱区域得到有效加强,重量分布更为合理,工艺更简便,而且零件失效的风险也明显降低。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的设计方案具有性能强、工艺方便、重量轻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总成中下控制臂支架和后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后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后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20,包括后梁21、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其中,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分别连接在后梁21的两端,后梁21中部的厚度大于后梁21的两端的厚度。优选地,后梁21中部的厚度比后梁21的两端的厚度厚2.2-2.6mm。同时在后梁21的中部开设有开孔211。优选地,开孔211的长度为8-10cm,宽度为2.5-3cm。
特别地,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与后梁21的连接结构或形成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焊接在后梁21的两端,或者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与后梁21为一体成型,再或者,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分别向中间延伸并连接,其中间部分形成后梁21。另外,在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上开设有通孔。
上述结构是根据生产实践中的仿真分析结果做出。由于左侧支架、右侧支架与后梁在焊接的起焊区域为高应力区域,也就是疲劳裂纹源。因此,为了降低该区域的应力,需要增加后梁中部的厚度。然而,这样的改进并不利于减重的目标。针对这个情况,本实用新型将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分别往中间延伸,并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整体的支架。同时,在中间部分开具一个长约8厘米到10厘米,宽度为2.5厘米到3厘米的开孔,作为减重孔。这样的设计使得所述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的中间区域,也就是高应力区域,在局部厚度增加的前提下,同时加强了其强度性,而且开孔的设计也可以达到轻量化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能够使得强度性能增加30%,零件薄弱区域得到有效加强,重量分布更为合理,工艺更简便,零件失效的风险也明显降低。所述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具有性能强、工艺方便、重量轻等优点。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包括后梁、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后梁的两端,所述后梁中部的厚度比所述后梁的两端的厚度厚2.2-2.6mm,在所述后梁的中部开设有开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长度为8-10cm,宽度为2.5-3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焊接在所述后梁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与所述后梁为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分别向中间延伸并连接,其中间部分形成后梁。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上开设有通孔。
CN201520305405.6U 2015-05-13 2015-05-13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1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5405.6U CN204641880U (zh) 2015-05-13 2015-05-13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5405.6U CN204641880U (zh) 2015-05-13 2015-05-13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41880U true CN204641880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94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540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41880U (zh) 2015-05-13 2015-05-13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41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6788A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CN106494510A (zh)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CN106827995B (zh) 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构成的车架横梁总成
CN202879188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CN206598686U (zh) 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构成的车架横梁总成
CN204641880U (zh) 汽车后副车架后梁总成
CN209553304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CN206171096U (zh) 一种新型弹簧托盘及扭力梁的连接组件
CN20608688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副车架
CN205675107U (zh) 悬架横梁及采用该悬架横梁的重型车辆
CN107089267A (zh) 一种车架、汽车底盘及汽车
CN204956640U (zh) 汽车后副车架
CN104859394A (zh) 用于后扭梁悬架的横梁结构
CN205930086U (zh) 汽车后扭力梁
CN206719335U (zh) 一种车身底部的加强梁结构
CN207466776U (zh) 结构强度高的副车架
CN204110154U (zh) 汽车前副车架
CN207466774U (zh) 多用途副车架
CN204110151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CN105946486A (zh) 拖曳臂
CN207088884U (zh) 一种汽车板簧安装座及板簧安装结构
CN207416947U (zh) 车辆及其前副车架
CN204641311U (zh) 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
CN206344877U (zh)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CN204172630U (zh) 上控制臂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