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5964U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5964U
CN204635964U CN201520332986.2U CN201520332986U CN204635964U CN 204635964 U CN204635964 U CN 204635964U CN 201520332986 U CN201520332986 U CN 201520332986U CN 204635964 U CN204635964 U CN 204635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
pot body
connecting plate
installing plate
handhel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329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腾飞
吴培洪
黄良光
余恒锋
雷大法
黄宇华
文堂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329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5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5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59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器具,其中,锅具包括:锅本体和连接板;锅本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板;连接板的第一端的上板面与安装板的下板面相连接,连接板的第二端朝远离锅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手持板;其中,连接板的第一端和安装板弯折形成限位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连接板的第一端和安装板弯折形成限位槽,以将安装板的自由端端部和连接板的第一端端部收拢在限位槽内,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性和使用舒适度;此外,使连接板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相背离的方向延伸成手持板,则在锅本体的外壁面上形成一个可供用户手持的结构,这使得用户转移锅具时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及包括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电饭煲的内锅上一般都没有提手,这给消费者在移动内锅时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而对于现有的设有提手的部分锅具,其提手一般通过螺钉固定在锅具的本体上,该结构的设置在产品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螺钉的脱落易致使提手脱落,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此外,现有的提手结构也不便于用户的握持,在锅具内食物过多,锅具的重量较重的情况下,用户的手指受力较大,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把手以便于用户将其转移,且把手连接可靠性高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上述锅具的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用于烹饪器具,包括:锅本体,所述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且所述锅本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的上板面与所述安装板的下板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锅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手持板;其中,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和所述安装板弯折形成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将连接板的第一端与锅本体的安装板连接,并将连接板的第一端和安装板弯折形成限位槽,以将安装板的自由端端部和连接板的第一端端部收拢在限位槽内,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用户被端部的尖角结构划伤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使连接板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相背离的方向延伸成手持板,则在锅本体的外壁面上形成一个可供用户手持的结构,这使得用户转移锅具时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具体而言,现有电饭煲的内锅上一般都没有提手,这给消费者在移动内锅时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而部分设置有把手的锅具,把手与锅具通过螺钉连接,可靠性较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连接板的第一端与锅本体的安装板连接,具体地,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并将连接板的第一端和安装板弯折形成限位槽,以将安装板的自由端端部和连接板的第一端端部收拢在限位槽内,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用户被端部的尖角结构划伤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使连接板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相背离的方向延伸成手持板,则在锅本体的外壁面上形成一个可供用户手持的结构,这使得用户转移锅具时更为方便,从而使产品更能迎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设置限位槽的开口宽度小于限位槽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使限位槽起到充分的限位作用,即即使在安装板与连接板的第一端相脱离的情况下,限位槽也可有效地避免连接板的第一端从限位槽内脱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板沿所述锅本体的外壁面周向设置呈环形。
在现有锅具中,通常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以供用户把持,但是,对于锅具应用于外锅中的产品,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的方案中,在将锅具安装到外锅中时,需使把手与外锅内的预留位置相适配才可实现该安装过程,这降低了锅具的使用自由度;本方案使连接板沿锅本体的外壁面周向设置呈环形,同时,在外锅中预留相应的环形容纳空间,从而避免了外锅与锅具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即用户无需确保锅具与外锅相适配也可将锅具安装到外锅内,从而增加了锅具移动时自由度,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由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顶端向外侧延伸形成。
安装板由锅本体的侧壁的顶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这使得安装板可与锅本体一体制成,这一方面保证了安装板与锅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安装板与锅本体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安装板与锅本体可一体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持板的板面与所述安装板的自由端相抵靠。
由于手持板为悬臂结构,用户通过手持板提起锅具时,手持板受到锅具的重力作用后在手持板的固定端产生转矩,而易发生转动变形,通过设置手持板与安装板的自由端相抵靠,以将手持板发生的转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避免了手持板变形量过大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持板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由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锅本体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和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过渡部相连接,且所述手持部弯折呈环形。
过渡部由连接板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相背离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则使过渡部与锅本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便于用户的手指扣入;此外,设置手持部弯折呈环形,以便于用户握持,从而便于用户对锅具施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使产品更能迎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渡部向所述锅本体所在的一侧凹陷呈弧形。
过渡部向锅本体所在的一侧凹陷呈弧形,以使过渡部的形状,与人体手部在握持住手持部时的手部形状相适配,从而使得人体的手部能够与过渡部相贴合,避免用户向锅具施力过程中存在不适感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持板为金属板,且所述手持板上设置有隔热层。
金属板的可加工性好,从而便于手持板的手持部弯折成型,且金属板的强度高,这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但是,由于金属板的导热性好,故而,在锅具用于烹饪后存在手持板因升温而不宜接触的问题,本方案在手持板设置隔热层,以降低手持板的表面温度,从而避免了用户被烫伤或者手持板温度过高而无法握持的情况出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持板的自由端设置有隔热握持件。
对于手持板为金属板的方案,由于金属板的导热性好,故而,在锅具用于烹饪后存在手持板因升温而不宜接触的问题,本方案在手持板的端部设置隔热握持件,则用户利用锅具烹饪后,可通过握持隔热握持件以向锅具施力,从而在确保产品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避免了用户被烫伤或者手持板温度过高而无法握持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从而具有所述锅具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锅本体,11容纳腔,12安装板,13限位槽,2连接板,3手持板,31过渡部,32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本体1和连接板2。
具体地,锅本体1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11,且锅本体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板12;连接板2的第一端的上板面与安装板12的下板面相连接,连接板2的第二端朝远离锅本体1的方向延伸形成手持板3;其中,连接板2的第一端和安装板12弯折形成限位槽3。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将连接板2的第一端与锅本体1的安装板12连接,并将连接板2的第一端和安装板12弯折形成限位槽13,以将安装板12的自由端端部和连接板2的第一端端部收拢在限位槽13内,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用户被端部的尖角结构划伤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使连接板2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1相背离的方向延伸成手持板3,则在锅本体1的外壁面上形成一个可供用户手持的结构,这使得用户转移锅具时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限位槽13的开口宽度小于限位槽13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限位槽13的开口宽度小于限位槽13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使限位槽13起到充分的限位作用,即使在安装板12与连接板2的第一端相脱离的情况下,限位槽13也可有效地避免连接板2的第一端从限位槽13内脱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连接板2沿锅本体1的外壁面周向设置呈环形。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现有锅具通常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以供用户把持,但是,对于锅具应用于外锅中的产品,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在锅具相对称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把手的方案中,在将锅具安装到外锅中时,需使把手与外锅内的预留位置相适配才可实现该安装过程,这降低了锅具的使用自由度;本方案使连接板沿锅本体1的外壁面周向设置呈环形,同时,在外锅中预留相应的环形容纳空间,从而避免了外锅与锅具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即用户无需确保锅具与外锅相适配也可将锅具安装到外锅内,从而增加了锅具移动时的自由度,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优选地,安装板12也呈环形,且安装板12由锅本体1的侧壁的顶端向外侧延伸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板12由锅本体1的侧壁的顶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这使得安装板12可与锅本体1一体制成,这一方面保证了安装板12与锅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安装板12与锅本体1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安装板12与锅本体1可一体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手持板3的板面与安装板12的自由端相抵靠。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手持板3为悬臂结构,用户通过手持板3提起锅具时,手持板3受到锅具的重力作用后在手持板3的固定端产生转矩,而易发生转动变形,通过设置手持板3与安装板12的自由端相抵靠,以将手持板3发生的转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避免了手持板3变形量过大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手持板3包括:过渡部31和手持部32。
具体地,过渡部31由连接板2的第二端朝远离锅本体1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手持部32与过渡部31相连接,且手持部32弯折呈环形。
在该实施例中,过渡部31由连接板2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1相背离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则使过渡部31与锅本体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便于用户的手指扣入;此外,设置手持部32弯折呈环形,以便于用户握持,从而便于用户对锅具施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使产品更能迎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过渡部31向锅本体1所在的一侧凹陷呈弧形。
在该实施例中,过渡部31向锅本体1所在的一侧凹陷呈弧形,以使过渡部31的形状,与人体手部在握持住手持部32时的手部形状相适配,从而使得人体的手部能够与过渡部31相贴合,避免用户向锅具施力过程中存在不适感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手持板3为金属板,且手持板3上设置有隔热层(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金属板的可加工性好,从而便于手持板3的手持部32弯折成型,且金属板的强度高,这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但是,由于金属板的导热性好,故而,在锅具用于烹饪后存在手持板3因升温而不宜接触的问题,本方案在手持板3设置隔热层,以降低手持板3的表面温度,从而避免了用户被烫伤或者手持板3温度过高而无法握持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手持板3的自由端设置有隔热握持件(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手持板3为金属板的方案,由于金属板的导热性好,故而,在锅具用于烹饪后存在手持板3因升温而不宜接触的问题,本方案在手持板3的端部设置隔热握持件,则用户利用锅具烹饪后,可通过握持隔热握持件以向锅具施力,从而在确保产品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避免了用户被烫伤或者手持板3温度过高而无法握持的情况出现;具体地,隔热握持件可选用电木、硅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握持件,或者木质握持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从而具有所述锅具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连接板3的第一端与锅本体1的安装板12连接,并将连接板3的第一端和安装板12弯折形成限位槽13,以将安装板12的自由端端部和连接板2的第一端端部收拢在限位槽13内,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用户被端部的尖角结构划伤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使连接板2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1相背离的方向延伸成手持板3,则在锅本体1的外壁面上形成一个可供用户手持的结构,这使得用户转移锅具时更为方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具体而言,现有电饭煲的内锅上一般都没有提手,这给消费者在移动内锅时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而部分设置有把手的锅具,把手与锅具通过螺钉连接,可靠性较低;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将连接板2的第一端与锅本体1的安装板12连接,具体地,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并将连接板2的第一端和安装板12弯折形成限位槽13,以将安装板12的自由端端部和连接板2的第一端端部收拢在限位槽13内,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美观性,另一方面,避免用户被端部的尖角结构划伤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此外,使连接板2的第二端朝与锅本体1相背离的方向延伸成手持板3,则在锅本体1的外壁面上形成一个可供用户手持的结构,这使得用户转移锅具时更为方便,从而使产品更能迎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本体,所述锅本体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且所述锅本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板;和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的上板面与所述安装板的下板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锅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手持板;
其中,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和所述安装板弯折形成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沿所述锅本体的外壁面周向设置呈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由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顶端向外侧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板的板面与所述安装板的自由端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板包括:
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由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锅本体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和
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过渡部相连接,且所述手持部弯折呈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部向所述锅本体所在的一侧凹陷呈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板为金属板,且所述手持板上设置有隔热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板的自由端设置有隔热握持件。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CN201520332986.2U 2015-05-21 2015-05-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5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2986.2U CN204635964U (zh) 2015-05-21 2015-05-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2986.2U CN204635964U (zh) 2015-05-21 2015-05-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5964U true CN204635964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8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3298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35964U (zh) 2015-05-21 2015-05-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5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3181U (zh) 电磁加热组件及锅具
CN107752746B (zh) 烹饪器具
CN204635964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3290754U (zh) 一种搅拌锅
CN20423294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4635966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2698936U (zh) 一种锅铲
CN102973127A (zh) 一套新型炊具
CN204635972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698339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3244301U (zh) 一种立式勺子
CN208447209U (zh) 锅具
CN209202800U (zh)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4698322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635965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970793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617960U (zh) 自调活动式发热盘及电饭煲、电炒锅、电热茶具
CN207370555U (zh) 烹饪器具
CN201039914Y (zh) 电磁炉炒锅
CN214619725U (zh) 一种新型微波烤盘
CN205208658U (zh) 微波炉
CN204379068U (zh) 用于电热烹饪器具的勺具
CN201234922Y (zh) 多用途饭勺
CN217185632U (zh) 一种微波炖盅
CN202122458U (zh) 电炖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