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3100U -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3100U
CN204633100U CN201520343087.2U CN201520343087U CN204633100U CN 204633100 U CN204633100 U CN 204633100U CN 201520343087 U CN201520343087 U CN 201520343087U CN 204633100 U CN204633100 U CN 204633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thimble
groove
physical interface
rotat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430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LLCOM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LL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LL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LL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430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3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3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3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在前端接口与固定部件之间设置旋转部件,而且所述前端接口、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所述固定部件位于同一轴线上,使得前端接口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绕轴转动,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外接设备的接口位置来调节前端接口的方向,同时在前端接口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的过程中,固定部件上设置的顶针与旋转部件中与前端接口的引脚线路连接的凹槽贴合,使得前端接口与固定部件始终保持电学连接,解决了物理接口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使得具有物理接口的电子设备在外观设计时不受物理接口方向的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接口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中央处理器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被称为I/O接口,与存储器连接的接口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总称为物理接口。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该标准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等多家公司联合在1996年推出后,已成功替代串口和并口,成为当今电脑与大量智能设备的必配接口。随着智能设备小型化、便携化的发展,USB接口在不同场合又演变为miniUSB和MicroUSB等不同物理形态的接口,并被多种外设所采用,如鼠标、键盘、打印机、U盘等。
虽然USB/miniUSB/MicroUSB等接口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接口的每个引脚均有着各自独特的定义,而具有USB/miniUSB/MicroUSB等物理接口的设备由于其外观和硬件布局的限制,其物理接口位置和朝向并未有统一的标准,在与外接设备连接时不可避免的具有方向性,限制了具有物理接口设备与外接设备连接时的方向,造成了具有物理接口设备外观设计方面的困扰,因此,解决设备中的物理接口具有的方向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物理接口,能够解决物理接口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使得具有物理接口的电子设备在外观设计时不受物理接口方向的限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包括:
前端接口,所述前端接口的一端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
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端接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有与线路板连接的多个顶针;
所述前端接口、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所述固定部件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前端接口的结合体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贴合。
优选地,上述旋转物理接口中,所述旋转部件的另一端为圆盘,同圆心的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位于所述圆盘表面的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上述旋转物理接口中,所述凹槽的个数为四个,所述顶针的个数为六个,第一顶针与第一凹槽贴合,第二顶针与第二凹槽贴合,第三顶针与第四顶针与第三凹槽贴合且在水平方向上关于所述圆盘中心对称,第五顶针与第六顶针与第四凹槽贴合且在竖直方向上关于所述圆盘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至所述第四凹槽的直径依次增大。
优选地,上述旋转物理接口中,所述旋转部件的另一端为圆柱,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沿所述圆柱的轴线方向上排列。
优选地,上述旋转物理接口中,所述凹槽的个数为四个,所述顶针的个数为四个,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贴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物理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包括:前端接口,所述前端接口的一端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端接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有与线路板连接的多个顶针;所述前端接口、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所述固定部件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前端接口的结合体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贴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物理接口时,在前端接口与固定部件之间设置旋转部件,而且所述前端接口、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所述固定部件位于同一轴线上,使得前端接口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绕轴转动,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外接设备的接口位置来调节前端接口的方向,同时在前端接口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的过程中,固定部件上设置的顶针与旋转部件中与前端接口的引脚线路连接的凹槽贴合,使得前端接口与固定部件始终保持电学连接,解决了物理接口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使得具有物理接口的电子设备在外观设计时不受物理接口方向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的第一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的第二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第一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第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的第一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的第二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第一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旋转物理接口第二侧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包括:前端接口101,所述前端接口101的一端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旋转部件102,所述旋转部件102的一端与所述前端接口1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线路连接的多个凹槽;固定部件103,所述固定部件103设置有与线路板104连接的多个顶针;所述前端接口101、所述旋转部件102以及所述固定部件103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旋转部件102和所述前端接口101的结合体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贴合。在前端接口101与固定部件103之间设置旋转部件102,旋转部件102和前端接口101的结合体绕所述轴线转动,使得前端接口101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103绕轴转动,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外接设备的接口位置来调节前端接口101的方向,同时在前端接口101相对于固定部件103旋转的过程中,固定部件103上设置的顶针与旋转部件102中与前端接口101的引脚线路连接的凹槽贴合,使得前端接口与固定部件始终保持电学连接,解决了物理接口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使得具有物理接口的电子设备在外观设计时不受物理接口方向的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固定部件103中的顶针与旋转部件102中圆环形的凹槽贴合,使得前端接口101绕轴可做360度旋转,圆弧形的凹槽为任意圆心角圆弧形的凹槽,使得与前端接口101绕轴可做任意角度的旋转,也可以外加各种角度的结构位置限制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部件102的另一端优选为圆盘,同圆心的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位于所述圆盘表面的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个数优选为四个,所述顶针的个数优选为六个,第一顶针与第一凹槽贴合,第二顶针与第二凹槽贴合,第三顶针与第四顶针与第三凹槽贴合且在水平方向上关于所述圆盘中心对称,第五顶针与第六顶针与第四凹槽贴合且在竖直方向上关于所述圆盘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至所述第四凹槽的直径依次增大,即第一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凹槽的直径,第二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三凹槽的直径,第三凹槽的直径小于第四凹槽的直径。需要指出的是,顶针的布局是为了旋转时受力均衡,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布局,只要能实现旋转时受力均衡即可,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对于旋转部件102,在笛卡尔坐标系下,设定扁平的前端接口101垂直于Y-Z平面,其轴心与X轴重合,初始状态下,该前端接口101位于X-Y平面内,同圆心的圆环形的多个凹槽与物理接口的引脚电路连接,本实施例中有四个凹槽,从同圆心的圆环或圆弧的内部向外定义第一凹槽为GND接地,第二凹槽为VDD正极,第三凹槽为D+正传输数据,第四凹槽为D-负传输数据,该圆盘旋转部件102可围绕X轴进行旋转,考虑到旋转时扭力的平衡,与该圆盘旋转部件102凹槽相贴合的顶针设计为三组,第一组顶针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分别与第一凹槽及与第二凹槽贴合,第一顶针定义为电源,第二顶针定义为GND接地;第二组顶针包括第三顶针和第四顶针,定义为D+,放置在第三凹槽与Z轴的交叉点,对称于圆盘圆心;第三组顶针包括第五顶针和第六顶针,定义为D-,位于第四凹槽与Y轴的交叉点,同样对称与圆盘圆心。顶针与线路板104连接,线路板104可为PCB电路板,前端接口101、旋转部件102以及固定部件103位于同一轴线上,旋转部件102和前端接口101的结合体绕所述轴线转动时,顶针与凹槽贴合。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部件202的另一端优选为圆柱,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沿所述圆柱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固定部件203上设置有多个与凹槽相配合的顶针,所述凹槽的个数优选为四个,所述顶针的个数为四个,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贴合。
对于圆柱形旋转部件202,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圆环形或圆弧形的多个凹槽沿所述圆柱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在笛卡尔坐标中,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圆环形或圆弧形的多个凹槽沿X轴横向排列,各凹槽之间采用绝缘材料连接,沿X轴方向从左到右分别为D+、D-、VDD以及GND。固定于X-Y平面内的线路板204上设置有Z轴向的顶针,并与沿X轴横向排列的圆柱形旋转部件相接触,圆柱形旋转部件可沿X轴做360度旋转,并通过顶针保持与线路板204的连接,在任何场合可根据需要灵活旋转并调整前端接口的朝向。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前端接口的种类,对于USB typeA接口、miniUSB接口以及microUSB接口均在保护范围之内。也可拓展到其他物理连接接口,并提供旋转的便利性,包括但不限于SPI接口、I2C接口等。不限定具有物理接口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USB key、U盘、USB网卡以及指纹U key等。不限定USB引脚的定义排序,即VDD、GND、D+、D-的顺序可以灵活确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物理接口,可以应用于多种电子设备,由于外接设备的接口均有正反朝向(如LCD的显示需要面向外设用户),本实用新型旋转物理接口可根据外接设备的接口方向对其前端接口的方向进行调节,确保设备使用时的便利性,对于内置天线的物理接口的电子设备,其中天线部分可能会有方向性,旋转部件可使天线面向具体发射或接受设备(比如GPS设备等),从而得到更为优质的无线连接质量。对于具有物理接口的电子输入设备,旋转部件可使输入物理接口位置面向用户,提高输入的效率。对于具有物理接口的指纹设备,旋转部件可调整指纹传感器的位置,便于用户采集指纹。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并列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接口,所述前端接口的一端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
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端接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有与线路板连接的多个顶针;
所述前端接口、所述旋转部件以及所述固定部件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前端接口的结合体绕所述轴线转动时,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物理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另一端为圆盘,同圆心的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位于所述圆盘表面的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物理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个数为四个,所述顶针的个数为六个,第一顶针与第一凹槽贴合,第二顶针与第二凹槽贴合,第三顶针与第四顶针与第三凹槽贴合且在水平方向上关于所述圆盘中心对称,第五顶针与第六顶针与第四凹槽贴合且在竖直方向上关于所述圆盘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至所述第四凹槽的直径依次增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物理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另一端为圆柱,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且与引脚电路连接的多个凹槽沿所述圆柱的轴线方向上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物理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个数为四个,所述顶针的个数为四个,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贴合。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物理接口。
CN201520343087.2U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4633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3087.2U CN204633100U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43087.2U CN204633100U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3100U true CN204633100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52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43087.2U Active CN204633100U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31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2238A (zh) * 2015-05-25 2015-08-19 浙江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CN107332069A (zh) * 2017-06-30 2017-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2238A (zh) * 2015-05-25 2015-08-19 浙江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CN107332069A (zh) * 2017-06-30 2017-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65789U (zh) 用于无人机的全景拍摄装置及无人机
US9564720B2 (en) Retractable power plug
EP3748774A1 (en) Antenna using multi-feed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203870529U (zh) 通用串行总线服务器
CN203522832U (zh) 一种外置可插拔式旋转摄像头
CN204633100U (zh)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CN109411901A (zh) 基于投影法的半球面阵以及球面共型天线阵子阵排布方法
US201302229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87340A1 (en) Assembly of Worldwide AC Adapter Supporting Foldable Prongs
CN104852238A (zh) 一种旋转物理接口及电子设备
CN204597107U (zh) 一种天线连接器以及智能手表
RU2656086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разъем
CN204496922U (zh) 具有otg功能的可移动存储装置
CN105204670A (zh) 一种基于fpga实现多单元服务器usb-ps2键鼠接口互转的方法
CN102468597B (zh) 夹持工装
CN203433429U (zh) 一种保护套件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04808357U (zh) 一种指纹识别软件保护器
CN202550224U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usb集线器
CN108105546B (zh) 一种球型三轴云台
CN206480854U (zh) 一种便于任意旋转连接的电气接口结构
CN204538414U (zh) 一种多功能转接头u盘
US20190081362A1 (en) Over-Mold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N204420497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电子设备
CN106654678A (zh) 一种扩展功能usb-c便携设备保护壳
CN205846087U (zh) 一种电池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3 8 / F and 12 / F, building 5, No. 669, BINKA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ELLCO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No. 4, No. six, 368 North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ELLCOM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