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07309U - 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07309U CN204607309U CN201520069137.2U CN201520069137U CN204607309U CN 204607309 U CN204607309 U CN 204607309U CN 201520069137 U CN201520069137 U CN 201520069137U CN 204607309 U CN204607309 U CN 204607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ail
- permanent seat
- damper
- rope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安装于升降电梯底坑,包括固定梁、导轨、固定座和绳轮梁组件,其中固定座包括平行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顶部还分别设有阻尼器和配重块,阻尼器靠近导轨对称安装,阻尼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座,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梁配重块层叠设于阻尼器外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提高电梯上行及下行的减震效果,解决弹簧式防跳装置在电梯升降时缓冲效果差,会使电梯轿厢产生距离振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舒适度高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现代化城市当中,同时也使得电梯的使用量增大,这也对电梯的各项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电梯通常使用电梯补偿绳,电梯补偿绳为高楼层或提升高度高时,曳引钢丝绳悬挂长度会因为车厢停靠楼层不同,使电梯的平衡系数不同,而补偿绳安装在车厢和配重框形成一回路,但由于高速运行时补偿绳会由电梯运行产生晃动,这时需要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将其限制运动的方式。
目前,电梯的补偿绳防跳装置大多为弹簧式张紧装置或无张紧装置,在防止补偿绳跳动的效果上不佳。
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为弹簧式时,轿厢上升时弹簧能起到缓冲作用。但在轿厢下降时弹簧式的缓冲效果较差,使得轿厢产生剧烈震动,影响乘客搭乘电梯时的舒适度。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舒适度高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提高电梯上行及下行的减震效果,解决弹簧式防跳装置在电梯升降时缓冲效果差,会使电梯轿厢产生距离振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安装于升降电梯底坑,包括固定梁、导轨、固定座和绳轮梁组件,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竖直设置于井道内,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一端固定于升降电梯底坑,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固定梁,固定梁水平固定于所述井道内;
绳轮梁组件上绕设补偿绳,绳轮梁组件穿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并且绳轮梁组件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中心的上方;
固定座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上,固定座与固定梁同向设置,固定座包括平行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顶部还分别设有阻尼器和配重块,阻尼器靠近导轨对称安装,阻尼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座,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梁,配重块层叠设于阻尼器外侧。
优选的,前述固定座通过多个导轨器沿导轨移动。
优选的,前述导轨器分别安装于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并且导轨器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外侧。
优选的,前述固定梁下方还设有与其同向设置的横梁,横梁分为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固定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并且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设有卡片,卡片上设有螺孔,螺孔中穿有固定配重块用的螺栓。
优选的,前述导轨直接固定于升降电梯底坑的底面上或者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升降电梯底坑的底面上。
优选的,前述阻尼器的数量为四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安装于升降电梯底坑,其固定座包括平行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顶部还分别设有阻尼器和配重块,阻尼器靠近导轨对称安装,阻尼器的一端连接固定座,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梁配重块层叠设于阻尼器外侧。
本实用新型利用配重块替代弹簧的张紧力,使补偿绳防跳装置保持相应的张紧力,再利用阻尼器特性防止补偿绳晃动或跳动时对轿厢产生急速上下跳动,其中,张紧力可以依增加或减少配重块来调整,连到零部件的模组化减少管理成本,且该张紧力不会因为电梯钢丝绳和补偿绳的长伸影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但降低了电梯在运行应时补偿绳的晃动,使电梯舒适度提高,同时,因避免电梯晃动,还能减少运行噪音。本实用新型设有阻尼器,在电梯发生紧急事故急停时阻尼器自锁功能,防止轿厢因惯性运动产生巨大的减加速度造成部件的损坏和乘客的安全,保护电梯及乘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中:1:补偿绳;2:固定梁;3:配重块;4:固定座;5:阻尼器;6:绳轮梁组件;7:导轨;8:导轨器;9:横梁;10:卡片;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安装于升降电梯底坑,包括固定梁2、导轨7、固定座4和绳轮梁组件6,导轨7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如图2所示,设置于左侧的为第一导轨,设置于右侧的为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竖直设置于井道内,使防跳装置仅可以上下运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一端固定于升降电梯底坑,另一端上安装有固定梁2,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直接固定于升降电梯底坑的底面上或者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升降电梯底坑的底面上。固定梁2水平固定于井道内,固定梁2作为整个防跳装置的上部支点,固定梁2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固定于井道内,例如固定梁2两端直接固定,施工时,需根据具体的电梯情况进行改变,只要能起到将固定梁2固定于井道内作用的方法,均可以使用。
绳轮梁组件6上绕设补偿绳1,绳轮梁组件6穿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并且绳轮梁组件6固定连接于固定座4中心的上方,使绳轮梁组件6与固定座4一体连接。
固定座4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7上,固定座4与固定梁2同向设置,固定座4包括平行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如图1所示,设置于前端的为第一固定座,设置于后端的为第二固定座;其中,固定座4通过多个导轨器8沿导轨7上下移动,导轨器8分别安装于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并且导轨器8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共设置四只导轨器8,导轨器8起导向作用,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外侧各设置两只导轨器8,每侧的两只导轨器8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上端和下端。
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顶部还分别设有阻尼器5和配重块3,阻尼器5设置四只,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分别设置两只阻尼器5,每个固定座的两只阻尼器5分别靠近导轨7并相对于绳轮梁组件6对称安装,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的阻尼器5相对于导轨7对称安装,阻尼器5的一端连接固定座4,阻尼器5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梁2,达到缓冲补偿绳1向上或向下跳动。本实施例中,使用四只阻尼器5平均负载跳动时的反力,可使用较小的阻尼器5降底生产工艺要求。
配重块3层叠设于阻尼器5外侧,跟据电梯层楼高度和梯速情况增加或减少配重,配重块3的总重量约相同于2~3倍的补偿绳1重量,实际会根据电梯现场工况,如配重块3的材质、补偿绳1的重量等对配重块3的数量进行调配。配重块3放置的位置在固定座4两侧的空间内,不但可以减少对空间的使用,使整个防跳装置占用空间小,由于其两侧较宽阔,还能有利于安装施工。
固定梁2下方还设有与其同向设置的横梁9,横梁9分为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固定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并且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设有卡片10,卡片10上设有螺孔,螺孔中穿有固定配重块3用的螺栓11,防止配重块3叠加的高度过高时,配重块3会再电梯升降过程中产生晃动,或者掉下的情况。
如图3所示,电梯运行中补偿绳1产生些微晃动和跳动,由于防跳装置是悬挂在补偿绳1上,并沿着导轨7做上下运动的,因此通过配重块3的重量加上防跳装置自身的重量,可以产生向下的张力,可限制补偿绳1晃动保持垂直,当紧急情况使得补偿绳1产生晃动和跳动大时瞬间产生的拉力大于配重张紧力欲将补偿绳防跳装置拉起时,此时阻尼器5会强制限制固定座4上下跳动的速度起到缓冲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安装于升降电梯底坑,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梁、导轨、固定座和绳轮梁组件,所述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竖直设置于井道内,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电梯底坑,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固定梁,所述固定梁水平固定于所述井道内;
所述绳轮梁组件上绕设补偿绳,所述绳轮梁组件穿过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并且所述绳轮梁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中心的上方;
所述固定座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梁同向设置,所述固定座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两端顶部还分别设有阻尼器和配重块,所述阻尼器靠近所述导轨对称安装,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梁,所述配重块层叠设于所述阻尼器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通过多个导轨器沿所述导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并且所述导轨器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下方还设有与其同向设置的横梁,所述横梁分为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两侧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设有卡片,所述卡片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中穿有固定所述配重块用的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直接固定于所述升降电梯底坑的底面上或者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升降电梯底坑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数量为四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69137.2U CN204607309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69137.2U CN204607309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07309U true CN204607309U (zh) | 2015-09-02 |
Family
ID=5395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6913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07309U (zh) | 2015-01-30 | 2015-01-30 | 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07309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66488A (zh) * | 2015-11-02 | 2016-03-02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的补偿装置 |
WO2018028074A1 (zh) * | 2016-08-12 | 2018-02-15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补偿导向装置 |
CN108100817A (zh) * | 2018-01-30 | 2018-06-01 |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 |
CN113493157A (zh) * | 2020-04-06 | 2021-10-12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电梯补偿绳防护装置 |
-
2015
- 2015-01-30 CN CN201520069137.2U patent/CN2046073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66488A (zh) * | 2015-11-02 | 2016-03-02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的补偿装置 |
WO2018028074A1 (zh) * | 2016-08-12 | 2018-02-15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补偿导向装置 |
CN108100817A (zh) * | 2018-01-30 | 2018-06-01 |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涨紧装置 |
CN113493157A (zh) * | 2020-04-06 | 2021-10-12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电梯补偿绳防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07309U (zh) | 一种电梯补偿绳防跳装置 | |
JP4270642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US10450168B2 (en) | Double deck elevator system | |
CN106946121A (zh) | 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 |
CN201713181U (zh) | 一种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 |
JP5001013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05472123U (zh) | 一种高速电梯涨紧轮装置 | |
CN211110549U (zh) |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 |
CN205187560U (zh) | 一种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及其电梯 | |
CN209522445U (zh) | 一种电梯机械吊装用缓冲装置 | |
CN203903727U (zh) | 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 |
JP487467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5366488A (zh) | 一种电梯的补偿装置 | |
CN105819305A (zh) | 一种双子电梯平衡重的补偿传动装置 | |
CN206872218U (zh) | 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 |
CN214003743U (zh) | 一种多重减震的无机房电梯 | |
CN210763791U (zh) | 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 | |
CN204823584U (zh) | 一种电梯补偿装置 | |
CN104773634B (zh) |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 |
CN213202043U (zh) | 一种具有循环补偿链的电梯 | |
CN201713185U (zh) | 一种电梯上背包式轿架系统 | |
CN201686368U (zh) | 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 |
CN209481024U (zh) | 一种有机房钢带电梯 | |
CN205652979U (zh) | 一种双子电梯平衡重的补偿传动装置 | |
CN106044465A (zh) | 一种补偿导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