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05507U -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05507U
CN204605507U CN201520169383.5U CN201520169383U CN204605507U CN 204605507 U CN204605507 U CN 204605507U CN 201520169383 U CN201520169383 U CN 201520169383U CN 204605507 U CN204605507 U CN 204605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raw
radiator
condenser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693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贵乐
王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693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05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05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05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其中,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冷凝器或散热器上的多个支脚,以及设置在散热器或冷凝器上的与支脚相适配的卡槽,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的宽度与支脚的宽度相适配,第一卡槽的底部的槽宽小于相应支脚的宽度且沿第一卡槽的深度方向递减。该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受力不均匀,以及冷凝器与散热器的安装、维修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汽车行业中,传统的冷凝器10’与散热器20’连接结构通过为卡接结构配合螺栓紧固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冷凝器10’与散热器20’的中上部采用螺栓连接,在冷凝器10’与散热器20’的中下部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通常,散热器20’中下部的卡接支架应当作为承重支架支撑冷凝器10’,但由于冷凝器10’的中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了散热器20’上,使得上述的卡接支架处于悬空的状态,导致受力不均匀。且传统的冷凝器10’与散热器20’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拆装工艺,安装、维修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受力不均匀,以及冷凝器与散热器的安装、维修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冷凝器或散热器上的多个支脚,以及设置在散热器或冷凝器上的与支脚相适配的卡槽,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的宽度与支脚的宽度相适配,第一卡槽的底部的槽宽小于相应支脚的宽度且沿第一卡槽的深度方向递减。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的最底端与第二卡槽的最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卡槽对应的支脚与第二卡槽对应的支脚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的底端开设有宽度大于第二卡槽的宽度的凹槽。
进一步地,多个支脚中至少有一个支脚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相配合的限位凸部。
进一步地,支脚设置在冷凝器上,卡槽设置在散热器上,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上的弹性限位部,弹性限位部设置在相对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开口方向的上方。
进一步地,支脚设置在散热器上,卡槽设置在冷凝器上,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器上的弹性限位部,弹性限位部设置在相对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开口方向的上方。
进一步地,弹性限位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散热器的本体上,弹性限位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弹性限位部的第二端止挡在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开口上。
进一步地,弹性限位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凝器的本体上,弹性限位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弹性限位部的第二端止挡在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开口上。
进一步地,弹性限位部的第二端纵截面形状大致为直角三角形,其包括斜边和直角边,且直角边所在的端面正对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开口,斜边所在的端面朝向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外侧。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的底端为V型或U型,支脚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冷凝器和散热器,还包括上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支脚在与第一卡槽配合时,由于第一卡槽的底部的槽宽沿第一卡槽的深度方向递减,支脚并不会与第一卡槽的底端完全接触。通常情况下,制造第一卡槽的材料是具备一定弹性的。如果全部重量都集中在与第一卡槽配合的支脚上,该支脚就会沿着第一卡槽的深度方向下滑,下滑至第一卡槽可以提供足够支持力的地方。当支脚沿着第一卡槽的深度方向下滑时,与第二卡槽配合的支脚便可以与第二卡槽的底端接触以分担重量。这样,就可以避免重量集中而造成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连接结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连接结构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的连接结构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的连接结构的D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脚;11、限位凸部;21、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30、弹性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冷凝器上的多个支脚10,以及设置在散热器上的与支脚10相适配的卡槽。卡槽包括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第一卡槽21的宽度与支脚10的宽度相适配,第一卡槽21的底部的槽宽小于相应支脚10的宽度且沿第一卡槽21的深度方向递减。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支脚10在与第一卡槽21配合时,由于第一卡槽21的底部的槽宽小于相应支脚10的宽度且沿第一卡槽21的深度方向递减,支脚10并不会与第一卡槽21的底端完全接触。通常情况下,制造第一卡槽21的材料是具备一定弹性的。如果冷凝器的全部重量都集中在与第一卡槽21配合的支脚10上,该支脚10就会沿着第一卡槽21的深度方向下滑,下滑至第一卡槽21可以提供足够支持力的地方。当支脚10沿着第一卡槽21的深度方向下滑时,与第二卡槽22配合的支脚10便可以与第二卡槽22的底端接触以分担重量。这样,就可以避免重量集中而造成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当然,也可以将多个支脚设置在散热器上,与支脚相适配的卡槽设置在冷凝器上,同样能够起到避免重量集中而造成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受力不均匀的问题。下面仅对将多个支脚设置在冷凝器上,与支脚相适配的卡槽设置在散热器上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将多个支脚设置在散热器上,与支脚相适配的卡槽设置在冷凝器上的实施例就不再赘述。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卡槽21的最底端与第二卡槽22的最底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第一卡槽21对应的支脚10与第二卡槽22对应的支脚10之间的距离,此种结构设计可以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的受力更均匀。
具体地,在如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散热器中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槽21,在散热器中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22。对应地,冷凝器具有与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配合使用的4个支脚10。为了使得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可以更好地均匀受力,第一卡槽21对应的支脚10的位置会略高一些,这样可以保证第二卡槽21可以更好地分担冷凝器的重量。在使用时,将冷凝器的4个支脚10对准两个第一卡槽21和两个第二卡槽22卡牢即可,相比现有技术使用螺栓连接的结构,安装和维修更为高效、方便,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分别为两个,但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个数并不以此为限,例如还可以将第一卡槽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将第二卡槽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同样,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的设置位置也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的限制,可以根据安装空间、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个数等实际需要来设置,例如以两个第一卡槽和两个第二卡槽为例,还可以将两个第一卡槽设置在散热器中下部的左右两侧,将两个第二卡槽设置在散热器中上部的左右两侧。
在如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1的底端为U型。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1的底端也可以为V型。优选地,支脚10为矩形。这样矩形的支脚10便会与第一卡槽21的U型底端形成线面配合,当重量集中在与该支脚10配合的第一卡槽21时,便会更加容易地下滑,使第二卡槽22承重。
如图4所示,在第二卡槽22的底端开设有宽度大于第二卡槽22的宽度的凹槽。这样便于支脚10完全支撑在第二卡槽22的底部。
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支脚10中有一个支脚10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22相配合的限位凸部11。限位凸部11可以限制冷凝器与散热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当然,多个支脚10上都设置有限位凸部11也是可行的。
如图4和图6所示,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上的弹性限位部30,弹性限位部30设置在相对卡槽的开口方向的上方。在插入支脚10时,支脚10推开弹性限位部30,当支脚10坐入第二卡槽22后,弹性限位部30复位阻止支脚10向上移动。这样,就限制了冷凝器与散热器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具体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散热器的本体上,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止挡在第二卡槽22的开口上。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纵截面形状大致为直角三角形,其包括斜边和直角边,其中直角边所在的端面正对第二卡槽22的开口,斜边所在的端面朝向第二卡槽22的外侧。将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设计成此种结构,一方面方便支脚10插入第二卡槽22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支脚10从第二卡槽22中出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冷凝器和散热器,以及上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以使得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受力均匀,且能够在不使用螺栓固定连接的基础上仅使用卡接即能满足承重受力强度,大大简化工装结构及安装、维修工序,节约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或所述散热器上的多个支脚(10),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或所述冷凝器上的与所述支脚(10)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所述第一卡槽(21)的宽度与所述支脚(10)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一卡槽(21)的底部的槽宽小于相应所述支脚(10)的宽度且沿所述第一卡槽(21)的深度方向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21)的最底端与所述第二卡槽(22)的最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槽(21)对应的支脚(10)与所述第二卡槽(22)对应的支脚(10)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22)的底端开设有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槽(22)的宽度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脚(10)中至少有一个支脚(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21)或所述第二卡槽(22)相配合的限位凸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0)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的弹性限位部(30),所述弹性限位部(30)设置在相对所述第一卡槽(21)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的开口方向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上,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上的弹性限位部(30),所述弹性限位部(30)设置在相对所述第一卡槽(21)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的开口方向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器的本体上,所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止挡在所述第一卡槽(21)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的开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本体上,所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止挡在所述第一卡槽(21)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的开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部(30)的第二端纵截面形状大致为直角三角形,其包括斜边和直角边,且所述直角边所在的端面正对所述第一卡槽(21)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的开口,所述斜边所在的端面朝向所述第一卡槽(21)和/或所述第二卡槽(22)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21)的底端为V型或U型,所述支脚(10)为矩形。
11.一种车辆,包括冷凝器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CN201520169383.5U 2015-03-24 2015-03-24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04605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9383.5U CN204605507U (zh) 2015-03-24 2015-03-24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69383.5U CN204605507U (zh) 2015-03-24 2015-03-24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05507U true CN204605507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5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69383.5U Active CN204605507U (zh) 2015-03-24 2015-03-24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055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8542A (zh) * 2018-09-30 2019-01-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8542A (zh) * 2018-09-30 2019-01-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N109278542B (zh) * 2018-09-30 2020-06-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2737A (zh) 板材互锁结构
CN105429069A (zh) 新型电缆桥架
CN204605507U (zh) 冷凝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4165440U (zh) 翅片可拆卸的翅片散热管
CN204081156U (zh) 适应净化隔墙使用的可调地轨
CN204524934U (zh) 铣圆周装夹治具
CN203665434U (zh) 气门锁夹压板
CN204401852U (zh) 一种夹扣式明暗架天花结构
CN204456762U (zh) 一种锁扣地板
CN204470537U (zh) 活塞铸造模具防错型腔组件
CN204239392U (zh) 一种安装块
CN203905249U (zh) 装配式冷库库顶
CN205747365U (zh) 一种燕尾楔压嵌式密封结构
CN104939581A (zh) 一种自动除尘货架
CN207812790U (zh) 一种铝质t字挂件
CN202579332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出风口
CN204519230U (zh) 一种银杏果处理台
CN205452995U (zh) 一种复合结构电缆支架
CN205421824U (zh) 一种多用地板线条
CN204507020U (zh) 一种汽车侧围门槛加强梁前支架
CN204037709U (zh) 一种重卡车用导风罩
CN212078530U (zh) 多功能集成墙板
CN104242194B (zh) 一种照明母线槽插接箱用插脚
CN204152419U (zh) 通信杆维护爬梯
CN204626873U (zh) 一种单面实木复合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