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05242U - 孔版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孔版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05242U
CN204605242U CN201520231533.0U CN201520231533U CN204605242U CN 204605242 U CN204605242 U CN 204605242U CN 201520231533 U CN201520231533 U CN 201520231533U CN 204605242 U CN204605242 U CN 204605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millboard
cushion block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315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镰野浩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05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052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creen Printers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孔版印刷装置,其改善了卷绕于印版滚筒的版纸在夹持部的附近悬浮并被加压辊按压而因重复的拉伸提前切断的现象。在绕中心轴线(C)被旋转驱动的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具有保持版纸(M)的顶端的夹持部(6)和弹起构件(9)。在被夹持部保持的版纸、弹起构件以及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之间设有垫块(10)。版纸自下侧接触并支承于垫块,不会成为悬浮的状态。即使在印刷时利用加压辊(5)进行按压,按压力也会被垫块支承,版纸不会被拉伸,难以在印刷开始后产生提前切断的现象。

Description

孔版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如下孔版印刷装置:利用设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的夹持部保持版纸的顶端,将该版纸卷绕并安装于该外周面,一边使该印版滚筒旋转一边利用按压构件将纸张按压于该印版滚筒的外周面而进行印刷,特别是涉及使按压构件位于在保持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的版纸的顶端附近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空隙中、从而消除版纸拉伸而被切断的现象的孔版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孔版印刷装置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孔版印刷装置1的印版滚筒9,具有:开闭自如的夹具18,其用于夹持母版29;和排版辅助构件21,其在夹具18打开时与夹具18连动地摆动,将母版29向离开夹具18的方向推出,在母版29进行卷绕动作时,使排版辅助构件21的一端21b与母版29的整个宽度接触,以其两端部比中央部突出的方式形成一端21b的形状。由此,在使用现有的构件的同时能够防止在卷绕时母版产生褶皱,避免了成本提高,能够获得良好的印刷物(附图标记直接使用了该文献中的参照附图标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5334号公报
图5是表示具有与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相同的构造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的局部放大图。该图所示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100呈圆筒状,被驱动为绕中心轴线C旋转。印版滚筒100在内周面上被供给墨,在外周面上平行于中心轴线C地设有用于保持版纸M的夹持部101。夹持部101包括使中心轴线C的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台座102、以及能够以轴为中心摆动并在其与台座102之间夹住版纸M的前端的夹持板103。另外,在被夹持部101保持了前端的版纸M的后端方向上,在台座102的相邻部分设有弹起板104。弹起板104是在排版时且在夹持板103打开时与夹持板103连动地上升、用于自印版滚筒100的外周面提起版纸M的构件。另外,虽然未图示,在印版滚筒100的附近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有加压辊,将在预定的时刻供给的纸张按压于旋转的印版滚筒100而进行夹持输送,从而能够对纸张进行印刷。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装版时,利用夹持部101保持已制版的版纸M的顶端,一边使印版滚筒100旋转一边将版纸M卷绕于该印版滚筒100的外周面。在印刷时,对于卷绕版纸M而被旋转驱动的上述印版滚筒100,向印版滚筒100与加压辊之间在预定的时刻供给纸张,与该供给的时刻相配合地使加压辊移动,将纸张按压于印版滚筒100的外周面的版纸M,使自印版滚筒100的内周面通过版纸M的墨转移于印刷纸张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根据具有图5所示的那种装版构造的孔版印刷装置,在安装于印版滚筒100的外周面的夹持部101的台座102的上表面保持版纸M的顶端、进而将版纸M重叠于弹起板104的上表面然后卷绕于印版滚筒100的外周面时,在以平行于印版滚筒100的中心轴线C的视线观察的情况下,沿版纸M的卷绕方向在弹起板104的相邻部分产生被弹起板104、版纸M以及印版滚筒100的外周面围成的大致楔形的空隙S。换句话说,由于在印版滚筒100的外周面与弹起板104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在其之上伸展的版纸M成为悬浮的状态。
如上述那样,在印刷时,加压辊配合印版滚筒100的旋转与供给纸张的时刻而靠近印版滚筒100,在与印版滚筒100之间夹住纸张从而对纸张进行印刷,但是在该印刷时,加压辊开始按压印版滚筒100的位置是版纸M的印刷区域或者印版滚筒100的墨透过区域的最上游位置,该位置相当于版纸M在弹起板104的附近浮起的部分。而且,在印刷时,在加压辊向图5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按压成为浮起状态的版纸M的印刷区域的最上部时,版纸M成为被压入空隙S的部分的状态,因此版纸M受到图5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的力。由于该力在每次印刷时起作用,因此对于版纸M的顶端附近的制版部分,可能在开始印刷之后因较少的重复次数导致穿孔与穿孔之间相连,版纸M被提前切断。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获得了在卷绕动作时使排版辅助构件接触于母版的整个宽度从而能够防止母版的褶皱产生的效果,但不能应对如上述那样处于浮起状态的版纸被加压辊压入而被拉伸力切断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以及其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被夹持部保持了顶端的版纸卷绕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并自外侧利用加压辊按压纸张而进行印刷的孔版印刷装置,该孔版印刷装置尽量防止在夹持部的附近处于悬浮状态的版纸因被加压辊按压而被提前切断、导致不能获得期待的耐久性这样的现象。
技术方案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具有:
印版滚筒,其为圆筒状,在其内周面上被供给墨,并且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版纸,该印版滚筒被绕中心轴线旋转驱动;夹持部,其为了保持被卷绕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的版纸的顶端而设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以及按压构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印版滚筒的附近,用于按压所述印版滚筒,利用所述按压构件将纸张按压于卷绕有版纸而被旋转驱动的所述印版滚筒,从而进行印刷,该孔版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自被所述夹持部保持的顶端沿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连续的版纸的一部分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中设有垫块,
该垫块的在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比中央部分高,并填埋所述空隙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方案2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中,
所述垫块呈朝向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降低的形状。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中,在将被夹持部保持了顶端的版纸卷绕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时,由于沿卷绕版纸的方向在夹持部的附近设有垫块,因此版纸成为在夹持部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间被垫块支承的状态。即,假设不具有垫块,则认为在夹持部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间、或者设于夹持部附近的弹起构件等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即使如此,在可能成为该高度差的部分具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垫块,版纸自下侧接触并支承于垫块,也不会成为悬浮的状态。即,如果在版纸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间具有空隙,在印刷时被按压构件按压的版纸就被压入空隙而被拉伸,成为切断的原因,但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空隙被垫块填埋,故不存在。因此,在印刷时,在比被夹持部保持的版纸的顶端附近靠下游的预定位置与按压构件接触,进而即使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滚动,按压构件的按压力也被垫块支承,因此版纸难以拉伸,由此导致的切断的现象也难以产生。
另外,该垫块在印版滚筒的半径方向上的高度、即距外周面的高度、换言之是该部分处的印版滚筒的实际的外径在印版滚筒的中心轴线的两端部分相对较大,在印版滚筒的中心轴线的中央部分相对较小。因此,在沿周向施加张力而将版纸卷绕于印版滚筒的外周面的情况下,由于施加于版纸的张力在印版滚筒的中心轴线的两端部分相对较大,因此版纸的伸展在比该两端部分更靠中心轴线的中央部分相对较弱,成为难以出现褶皱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使垫块的形状成为朝向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去而降低这样的形状,即,在以平行于印版滚筒的中心轴线的视线观察的情况下,使垫块在印版滚筒的半径方向上的高度沿印版滚筒旋转的方向朝向下游变小,因此能够利用垫块不多不少地填埋在自印版滚筒的外周面的夹持部卷绕于外周面的版纸与外周面之间产生的楔形的空间,可靠地支承被卷绕于印版滚筒的版纸的顶端附近部分,能够使按压构件的按压力不会作为拉伸力作用于版纸或者难以作用于版纸。
附图说明
图1是自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自侧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a)是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中的垫块的侧视图,图3(b)是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中的垫块的主视图。
图4是通过比较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的情况与作为比较例的以往构造的孔版印刷装置的情况而表示在印刷时加压辊最先接触于印版滚筒的位置即触碰位置(横轴)、以及在连续进行多张在该触碰位置开始的孔版印刷的情况下版纸切断时的张数、即印刷时切断张数(纵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自侧面侧观察以往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孔版印刷装置;2…印版滚筒;5…作为按压构件的加压辊;6…夹持部;10…垫块;S…空隙;M…版纸;C…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说明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
图1的正面剖视图(相当于图2的向视A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1包括作为印刷部件的印版滚筒2。该印版滚筒2是在设于虚拟示出的中心轴线C的两端的圆盘状的基部构件3周围将挠性的周壁4以能够朝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卷绕而成的圆筒状的构件,该挠性的周壁4的预定范围成为具有墨透过性的印刷区域。该印版滚筒2被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绕中心轴线C旋转。另外,虽然未图示,在印版滚筒2的内部设有墨供给机构,该墨供给机构包含能够在所需的时刻与印版滚筒2的内周面接触的金属制的刮墨辊,将供给的墨进行刮墨并向外周面侧推出,与后述的加压辊协作而对纸张进行印刷。
如图1所示,在印版滚筒2的下方附近以升降自如且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有作为按压部件的加压辊5,该加压辊5由作为按压部件的NBR等构成。向该印版滚筒2与加压辊5之间在预定的时刻供给纸张时,加压辊5在与供给纸张同步的时刻上升,将纸张按压于旋转的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与旋转驱动的印版滚筒2协作地夹持并输送纸张。施加了压力后的墨通过印版滚筒2的墨透过区域而被刮墨辊向外周面推出,如后述那样通过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的、制版完毕的版纸M的穿孔而转移到印刷纸张,从而形成图像。
如图2的侧面剖视图所示,在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平行于中心轴线C(在图2中是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地设有用于保持版纸M的夹持部6。夹持部6包括以中心轴线C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台座7和能够以平行于中心轴线C的轴(未图示)为中心摆动、且在其与台座7之间夹住版纸M的顶端的夹持板8。在台座7中埋入有磁体,夹持板8由磁性体构成,夹持在两者之间的版纸的顶端被磁力吸附的台座7与夹持板8保持。
如上述那样,该印版滚筒2采用在绕中心轴线C转动自如的一对圆盘状的基部材料3的周围卷绕挠性的周壁4而形成圆筒状的结构,因此在构造上不能将用于保持卷绕于其外周面的版纸M的顶端的夹持部6设置成埋入周壁4的内部的构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处于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两端的圆盘状的基部材料3、3之间张设并固定有上述台座7。因此,不能将版纸M的顶端直接固定于外周面,版纸M的顶端被保持于比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台座7的上表面)。
如图2所示,在被夹持部6保持了前端的版纸M的后端方向上与台座7相邻的部分、即在将版纸M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方向上与夹持部6相邻的该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上设有弹起构件9。弹起构件9是在排版时、在夹持板8打开时与夹持板8连动地上升、用于自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提起版纸M的构件。
如图2所示,在被夹持部6保持了前端的版纸M的后端方向上且是弹起构件9相邻的部分、即在将版纸M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方向上与弹起构件9相邻的该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上设有垫块10。由于弹起构件9具有预定的厚度且设于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因此在弹起构件9与印版滚筒2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若使被夹持部6保持了顶端的版纸M覆盖至弹起构件9之上而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假设在没有垫块10的情况下,就会在弹起构件9、外周面、版纸M之间产生以平行于印版滚筒2的轴线方向的视线观察时以该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楔形的空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该空间内设有大致相同形状的垫块10,因此版纸M不会成为悬空的状态,而是成为被垫块10自下方支承的状态。
如图2以及图3(a)所示,该垫块10在如上述那样以平行于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视线观察时呈楔形,且是以该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构件。如此,在以平行于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视线观察时呈楔形的意思是,垫块10在印版滚筒2的半径方向上的尺寸、即垫块10的高度朝向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去而逐渐降低。
另外,如图1以及图3(b)所示,在以与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视线(图2的向视X方向)观察时,该垫块10形成如下形状:在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上,印版滚筒2的两端部分在印版滚筒2的半径方向上的高度比印版滚筒2的中央部分在印版滚筒2的半径方向上的高度高。更具体而言,垫块10的高度沿中心轴线C在印版滚筒2的两端部分最高,在其内侧进一步降低,在更靠其内侧更进一步降低,并在中央设有不存在垫块10的部分。
这样,如图3(b)所示,自正面观察时,垫块10形成为最高部分的高度不同的三层阶梯状,如图3(a)所示,自侧面观察时,垫块10形成为自最高部分向共同的最低部分呈连续地平坦的斜面的楔形。
在图3(a)、图3(b)所示的一具体例中,如图3(a)所示,三层各层部的最高部分的高度分别为3mm、2.6mm、2mm,共同的最低部分的高度为0.3mm。此外,印版滚筒2的沿周向的长度为13mm。如图3(b)所示,三层各层部沿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测量的长度分别为65mm、65mm、165mm。如图1所示,该垫块10以两个为一组,以垂直于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二等分线作为对称线,在中央隔开间隔地对称配置在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上。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将版纸M装版于印版滚筒2时,首先,将制版后的版纸M的顶端配置于夹持部6的台座7,并利用夹持板8夹持并保持。然后,一边使印版滚筒2旋转一边将版纸M卷绕于外周面。这里,在卷绕版纸M的方向上,在夹持部6的附近具有弹起构件9,在更靠近弹起构件9的位置设有垫块10,因此版纸M成为在弹起构件9与外周面之间被垫块10支承的状态。
这里,假设不具有垫块10,则应认为在弹起构件9与外周面之间存在高度差。但是,实际上在可能成为该高度差的部分设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垫块10,因此,版纸M在该部分自下侧接触并支承于垫块10,不会成为悬浮的状态。
在供给印刷纸张并进行印刷时,对于被卷绕版纸M并被旋转驱动的印版滚筒2,向印版滚筒2与加压辊5之间在预定的时刻供给纸张,与该供给的时刻配合地使加压辊5上升,将纸张按压于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的版纸M,使自印版滚筒2的内周面通过版纸M的墨转移到印刷纸张上,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此时,假设不具有垫块10而在版纸M与外周面之间产生空隙,则在印刷时,被加压辊5按压的版纸M被压入于空隙而拉伸,成为切断原因的较大的拉伸力将会起作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空隙被垫块10填埋而不存在。
在印刷时,加压辊5在预定的时刻上升,被夹持部6保持的版纸M在比其顶端附近靠下游的预定位置(将该位置称作触碰位置)与加压辊5接触。该触碰位置相当于印版滚筒2的周壁4的墨透过区域的最上部的位置。然后,加压辊5进一步伴随着印版滚筒2的旋转而沿外周面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连续地滚动。在此期间,印刷纸张、版纸M以及印版滚筒2持续承受加压辊5的压力,但由于在上述触碰位置的附近该加压辊5的按压力被垫块10支承,因此版纸M不会承受过度的拉伸力。因此,不会如以往那样提前产生版纸M的穿孔与穿孔相连接而切断的不良情况,在实际使用上获得了足够的耐久性。
并且,如图2所示,在以平行于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视线观察时,该垫块10自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测量的高度沿印版滚筒2旋转的方向朝向下游去而连续地降低。即,若无垫块10则在版纸M、外周面、弹起构件9之间产生的楔形的空间是与垫块10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该空间能够被相同形状的垫块10不多不少地填埋。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支承处于加压辊5的触碰位置的版纸M且加压辊5的按压力不会作为过度的拉伸力而作用于版纸M的效果。
另外,如图1所示,垫块10在印版滚筒2的半径方向上的高度未成为恒定,因此可获得如下效果。即,垫块10距外周面的高度、换言之是垫块10的配置部分处的印版滚筒2的实际外径在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两端部分相对较大,在印版滚筒2的中央部分相对较小。因此,在对版纸M沿周向施加张力而将版纸M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的情况下,由于施加于版纸M的张力在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两端部分相对较大,因此版纸M的伸展在比该两端部分靠中心轴线C的内侧的部分相对较弱,成为难以出现褶皱的状态。换句话说,获得了能够防止装版褶皱的效果。
这样,只要使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的外径在中心轴线C的两端部分相对较大从而在该部分使沿周向施加于版纸M的张力相对较大,则在该方向的中央部分产生于版纸M的些许松弛被朝向中心轴线C的两端拉伸,因此不会成为褶皱。参照图3(a)、图3(b),如之前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不具有垫块10的中心轴线C的中央部分相比,垫块10的最大高度在中心轴线C的两端部分距外周面成为3mm。根据实验,即使如此具有3mm左右的高度差,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版纸M也不会产生褶皱,获得了均匀地卷绕的状态。
图4是表示分别将具有垫块10的本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1与作为比较例的不具有垫块10的以往构造的孔版印刷装置实际驱动而进行多张的连续印刷、版纸M切断时的张数和此时的印刷动作中的触碰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4的图表的横轴表示在印刷时加压辊5最先接触于印版滚筒2的位置即触碰位置。在横轴上,触碰位置的原点以印版滚筒2的周壁4的墨透过区域的最上部、即墨透过区域在印版滚筒2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位置作为原点,虽然未图示,将该原点设定于横轴的右方,将横轴表示为若向左去则触碰位置变长。即,加压辊5开始接触于印版滚筒2的触碰位置越在印版滚筒2的旋转方向上靠上游侧,该触碰位置显示为在横轴上越靠左方。图4中,被称作“设定范围”的、触碰位置为10.2mm~12mm的范围是通常在这种孔版印刷装置中被设定为适当的触碰位置的值。
图4的图表的纵轴表示在连续进行多张孔版印刷的情况下版纸M切断时的张数、即印刷时切断张数。如图4所示,针对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在设定范围内的一个位置(触碰位置约为11mm)和触碰位置相比于此更靠近原点的两个位置(触碰位置约为7mm以及9mm)进行本实验。
在图表中三角标记所示的比较例中,在设定范围内超过了成为大致基准的、作为印刷时切断张数的基准值的2000张。但是,触碰位置越靠近原点,即加压辊碰上版纸M的位置越远离弹起构件,印刷时切断张数越降低,均少于2000张。认为这是因为,加压辊的触碰位置越靠近版纸M悬浮的部分,施加于版纸M的拉伸力越大,针对版纸M的负载增大。
在图表中圆圈标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记录为在与比较例相同的三处触碰位置,印刷时切断张数均为4000张以上。这证实了:无论加压辊5的触碰位置如何,针对版纸M的负载被垫块10支承而难以作为拉伸力被施加于版纸M,难以产生版纸M承受过大的拉伸力而切断的现象。
如以上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1,在将被夹持部6保持了顶端的版纸M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并自外侧利用加压辊5按压纸张而进行印刷的类型的孔版印刷装置1中,能够获得如下效果:通过在夹持部6的附近利用垫块10自下侧支承版纸M而防止版纸M成为悬浮的状态,并能够可靠地难以产生被加压辊5按压而拉伸力起作用、从而导致版纸M切断的现象。
而且,在具有这种垫块10的本实施方式的孔版印刷装置1中,即使使垫块10在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上的厚度沿中心轴线C的方向恒定,也不能在现实上沿相同方向形成完全平坦的形状,不会避免垫块10的上表面在该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出现比其他部分突出的部分(凸部)。只要在利用夹持部6保持了版纸M的顶端之后,将在表面沿该方向存在上述凸部的垫块10覆盖并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外周面,就使力集中于版纸M的与垫块10的表面的该凸部相接触的局部,以该凸部为中心产生褶皱。通常,由于版纸M为0.04mm左右这样薄,因此即使作用较小的力也容易产生褶皱,根据本申请实用新型人等的实验,即使是高度为0.1mm左右的微小的凸部也可能会产生褶皱。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垫块10的上表面的高度沿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恒定,并非使重叠并卷绕在其之上的版纸M不出现褶皱,而是积极地对垫块10的上表面的形状附加变化。即,使垫块10的上表面的形状成为以在印版滚筒2的中心轴线C的方向上中央部分的高度较低、两端部分的高度较高的方式连续地变化的形状,从而增大作用于卷绕在其之上的版纸M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侧的张力,使得卷绕于印版滚筒2的版纸M的整体难以产生褶皱。
具体而言,使垫块10的上表面的形状成为沿中心轴线C自高度较高的两端部分的位置至高度较低的中央部分的位置呈阶段状间断地变化的形状。然而,这只是一具体例,也可以是以高度自两端部分朝向中央部分连续地弯曲的方式变化的形状。
这样,利用在夹持部6的附近(包含弹起构件9的附近)自下侧支承版纸M的垫块10,不仅可靠地地防止版纸M被作用过度的拉伸力的现象而提高针对重复印刷的耐久性,也能够利用相同的垫块10同时实现在将版纸M卷绕于印版滚筒2时版纸M难以产生褶皱的效果。

Claims (2)

1.一种孔版印刷装置,
该孔版印刷装置具有:
印版滚筒,其为圆筒状,在其内周面上被供给墨,并且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版纸,该印版滚筒被绕中心轴线旋转驱动;夹持部,其为了保持被卷绕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的版纸的顶端而设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以及按压构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印版滚筒的附近,用于按压所述印版滚筒,利用所述按压构件将纸张按压于卷绕有版纸而被旋转驱动的所述印版滚筒,从而进行印刷,该孔版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自被所述夹持部保持的顶端沿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连续的版纸的一部分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中设有垫块,
该垫块的在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比中央部分高,并填埋所述空隙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块呈朝向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降低的形状。
CN201520231533.0U 2014-04-24 2015-04-16 孔版印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052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0464A JP6352037B2 (ja) 2014-04-24 2014-04-24 孔版印刷装置
JP2014-090464 2014-04-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05242U true CN204605242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5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3153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05242U (zh) 2014-04-24 2015-04-16 孔版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52037B2 (zh)
CN (1) CN20460524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6311C (de) * 1942-03-25 1953-08-13 Geha Werke Gmbh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von Schablonen an der Aufhaengeleiste von Vervielfaeltigern, insbesondere Rotationsschablonendruckern
JPH01127767U (zh) * 1988-02-19 1989-08-31
JP2553947Y2 (ja) * 1990-11-30 1997-1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機における原紙係止装置
JPH1058811A (ja) * 1996-08-22 1998-03-03 Tohoku Ricoh Co Ltd 印刷装置
JP2000079749A (ja) * 1998-09-04 2000-03-21 Star Micronics Co Ltd 孔版印刷機の原版クランプ機構
JP4558895B2 (ja) * 2000-06-16 2010-10-06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08888A (ja) 2015-11-24
JP6352037B2 (ja) 2018-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176821T3 (es) Aparato para formar laminas de un material de espesor uniforme y cortar porciones del material.
AU2009204643A1 (en) Notepad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1935819A3 (en) Transport system
CN204605242U (zh) 孔版印刷装置
CN108214669B (zh) 加工印刷标签卷的双工位模切设备
EP2088105A3 (en) Temporary stocking mechanism and printer
EP1457322B1 (en) Proof press for mounting flexographic printing plates
CN205818624U (zh) 凹版双面印刷机
CN106945381B (zh) 一种可换底的分切机
KR101674442B1 (ko) 스티커 절취장치의 완충 지지용 실린더
JP6520443B2 (ja) 外形カット装置
CN206633516U (zh) 压花装置
CN206264607U (zh) 一种带有弧度的印刷机纸架
CN1325797A (zh) 蜡纸版打印系统
JP2006015470A5 (zh)
JP2000326942A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CN216507327U (zh) 一种陶瓷印刷辊
CN203637313U (zh) 扑克牌卷筒纸凹版印刷收放卷机构
CA2512450A1 (en) Universal warning stripe slitting machine
KR20100131594A (ko) 로터리 다이커팅장치
JP3813047B2 (ja) ウェブの裁断方法
CN219256774U (zh) 一种纸箱印刷机
CN213387099U (zh) 一种不干胶标签模切装置
CN206955276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装饰纸放卷装置
CN201070884Y (zh) 打印机搓纸轮轮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