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02089U -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02089U
CN204602089U CN201520282159.7U CN201520282159U CN204602089U CN 204602089 U CN204602089 U CN 204602089U CN 201520282159 U CN201520282159 U CN 201520282159U CN 204602089 U CN204602089 U CN 204602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cavity
material cabin
cabin
hollow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821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家昌
魏凡程
杜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 Jiesi Bio Tech Ltd
Bi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 Jiesi Bio Tech Ltd, Bi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 Jiesi Bio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821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02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02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0208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原料仓、第二原料仓,第二原料仓中设有将第一原料仓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二原料分离开的阻隔层;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内分别设有第一中空腔体和第二中空腔体,第一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推压组件,推压组件向第二原料仓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阻隔层,并将第一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通过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中,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二原料混合。本实用新型包含通过在相邻原料仓之间来实现物料的混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均能单独保存物料,并通过阻隔层将物料隔开,推压组件前端刺破阻隔层,并将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一原料与第二原料充分、高效的混合。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用耗材,尤其涉及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个体化用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界迫切需要快速、精确的检测手段,分子检测则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分子检测的基础是分析被检测者的组织细胞、毛发、抗凝血或干血迹,以及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中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通过从分子水平上完成核酸(DNA和RNA)检测,在疾病一旦发生甚至尚未出现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之前,就能准确的作出检测。
目前,分子检测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检测产品主要应用在肿瘤、感染、遗传、产前筛查等临床各科的检测,以及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当前,血液常规、细胞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检验手段均朝着自动化、一体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分子检测其自身技术复杂性,“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平台极少或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使用的离心柱法或磁珠法进行核酸提取,一般需要进行裂解、结合、漂洗、洗脱等四个步骤,加上后续的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等检测步骤,使整个“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非常难以实现,单就各步骤中有效成分的混合而言,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手动混合的方式,即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原料或者中间产物在依次步骤及实现依次步骤的反应容器中进行混合,显而易见,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手动物料混合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更有甚者还在于整个操作过程容易造成污染,影响提取物的纯度,且物料很难充分、高效地进行混合,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鉴于分子检测其自身技术复杂性,“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平台极少或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要实现各步骤之间物料的充分、高效地混合就需要在耗材和实验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多方面的考量,方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如成本高、灵敏度差、结构复杂、操作和相关检测设备过于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通过将反应液或者提取液中所需的各成分物料分开存放于不同的物料容纳腔中独立密封保存,并于反应时将各物料混合,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临时配制反应液或者提取液繁琐操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及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不仅自身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降低与之配合使用的设备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原料仓、与所述第一原料仓连接的第二原料仓,所述第二原料仓中设有将第一原料仓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二原料分离开的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内分别设有第一中空腔体和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一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滑移的推压组件,推压组件向第二原料仓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并将第一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通过第一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中,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二原料混合。
所述推压组件的上部设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第一中空腔体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推压组件的前端呈针头状。
所述第一中空腔体具有位于第一原料仓上部的第一圆柱腔和位于第一原料仓下部的第二圆柱腔,所述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原料仓的上部和下部;第一圆柱腔的长度大于第二圆柱腔的长度,第一圆柱腔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柱腔的直径,并且在第二圆柱腔的中部设有向第一原料仓外表面延伸的环形卡槽。
所述第二原料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上方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原料仓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相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腔、第三圆柱腔、第二锥形腔和第四圆柱腔,所述第一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三圆柱腔中并第三圆柱腔的壁面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原料仓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槽相适应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扣入所述环形卡槽中将第二原料仓的上部嵌合到所述第二圆柱腔中,并将所述第一原料仓与第二原料仓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包含通过在相邻原料仓之间来实现物料的混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的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均能单独的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保存在第一中空腔体和第二中空腔体中,并通过第一阻隔层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隔开,在物料混合时,通过设置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滑移的推压组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并将第一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通过第一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中,从而实现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二原料充分、高效的混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锥形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锥形腔的深度,所述第四圆柱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腔的直径;所述第二原料仓具有第一圆柱壁、第二圆柱壁和第三圆柱壁,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壁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圆柱壁的所述第二圆柱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壁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柱腔的顶部设有向内延伸的挡块,所述挡块沿第一圆柱腔的圆周面均匀分布。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圆柱壁的外表面沿其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圆弧形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推压组件还包括一移动杆和支撑叶片,所述支撑叶片位于所述活塞头的上方,所述移动杆位于所述支撑叶片的上方。
更优地,所述述支撑叶片包括三个叶片,叶片沿推压组件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原料为液体物料,所述第二原料为液体物料或固体物料。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还包括第三原料仓,所述第三原料仓与所述第二原料仓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原料仓中设有将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二原料和第三原料仓中的第三原料分离开的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三原料仓内设有第三中空腔体;当所述推压组件刺破第一阻隔层后,继续向第三原料仓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二阻隔层,并将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通过第二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三中空腔体中,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与第三中空腔体中的第三原料混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的上部,第三原料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下方的流出通道,所述流出通道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相通,所述流出通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锥形腔、第五圆柱腔、第四锥形腔和第六圆柱腔,所述第二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的顶部并与第三中空腔体的壁面密封连接,第三锥形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四锥形腔的深度,所述第六圆柱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五圆柱腔的直径,第三中空腔体的另一端与流出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原料仓的长度。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包含相互衔接的多个原料仓,即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包括第一、二、三........N个原料仓,通过相邻的两个原料仓之间的混合来实现多种物料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通过在相邻原料仓之间来实现物料的混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的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均能单独的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保存在第一中空腔体和第二中空腔体中,并通过第一阻隔层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隔开,在物料混合时,通过设置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滑移的推压组件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并将第一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通过第一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中,从而实现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二原料充分、高效的混合,克服核酸、蛋白等物质的提取、检测过程中各步骤之间因物料混合等衔接操作而存在的操作繁杂、样品或试剂易受污染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不仅自身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由于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通过第二圆柱腔上的环形卡槽和第一圆柱壁上的环形凸起之间的卡扣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原料仓之间的密封性,以将反应液或者提取液中所需的各成分物料分开存放于不同的物料容纳腔中独立密封保存,在需要将两种不同的物料混合时,通过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将不同物料容纳腔中的不同的物料混合,并且能够通过来回推动推压组件使位于不同原料仓中的原料扰动而得以充分溶解或者混匀,从而有效避免相邻腔体之间其他物料的在此混合过程前相互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影响提取终产物的纯度和质量,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临时配制反应液或者提取液繁琐操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及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原料仓和第三原料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仓之间连接形式,以实现更多的物料混合在一起,直接通过混合产生混合液而不需要临时配制人工添加,避免了在混合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如成本高、灵敏度差、结构复杂、操作和相关检测设备过于复杂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的推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的第一原料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的第一原料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的第二原料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的第二原料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原料仓、与所述第一原料仓连接的第二原料仓,所述第二原料仓中设有将第一原料仓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二原料分离开的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内分别设有第一中空腔体和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一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滑移的推压组件,推压组件向第二原料仓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并将第一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通过第一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中,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二原料混合;所述推压组件的上部设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第一中空腔体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推压组件的前端呈针头状;所述第一中空腔体具有位于第一原料仓上部的第一圆柱腔和位于第一原料仓下部的第二圆柱腔,所述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原料仓的上部和下部;第一圆柱腔的长度大于第二圆柱腔的长度,第一圆柱腔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柱腔的直径,并且在第二圆柱腔的中部设有向第一原料仓外表面延伸的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原料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上方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原料仓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相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腔、第三圆柱腔、第二锥形腔和第四圆柱腔,所述第一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三圆柱腔中并第三圆柱腔的壁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原料仓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槽相适应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扣入所述环形卡槽中将第二原料仓的上部嵌合到所述第二圆柱腔中,并将所述第一原料仓与第二原料仓连接在一起。
其中,第一锥形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锥形腔的深度,所述第四圆柱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腔的直径;所述第二原料仓具有第一圆柱壁、第二圆柱壁和第三圆柱壁,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壁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圆柱壁的所述第二圆柱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壁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圆柱腔的顶部设有向内延伸的挡块,所述挡块沿第一圆柱腔的圆周面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第二圆柱壁的外表面沿其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圆弧形突起。
其中,所述推压组件还包括一移动杆和支撑叶片,所述支撑叶片位于所述活塞头的上方,所述移动杆位于所述支撑叶片的上方。
其中,所述支撑叶片包括三个叶片,叶片沿推压组件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第一原料为液体物料,所述第二原料为液体物料或固体物料。
其中,该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还包括第三原料仓,所述第三原料仓与所述第二原料仓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原料仓中设有将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二原料和第三原料仓中的第三原料分离开的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三原料仓内设有第三中空腔体;当所述推压组件刺破第一阻隔层后,继续向第三原料仓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二阻隔层,并将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通过第二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三中空腔体中,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与第三中空腔体中的第三原料混合。
其中,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的上部,第三原料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下方的流出通道,所述流出通道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相通,所述流出通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锥形腔、第五圆柱腔、第四锥形腔和第六圆柱腔,所述第二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的顶部并与第三中空腔体的壁面密封连接,第三锥形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四锥形腔的深度,所述第六圆柱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五圆柱腔的直径,第三中空腔体的另一端与流出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圆柱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原料仓的长度。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包含相互衔接的多个原料仓,即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包括第一、二、三........N个原料仓,通过相邻的两个原料仓之间的混合来实现多种物料的混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应用于核酸或蛋白制备及检测设备中,旨在为核酸或蛋白制备及检测过程中相邻步骤之间的物料混合提供一种高效、快捷的解决方案,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物料混合也可应用于其他生物的物料混合。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包括第一原料仓10、与所述第一原料仓10连接的第二原料仓20,所述第二原料仓20中设有将第一原料仓10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仓20中的第二原料分离开的第一阻隔层30;所述第一原料仓10和第二原料仓20内分别设有第一中空腔体11和第二中空腔体21,所述第一中空腔体11内设置有在第一中空腔体11内滑移的推压组件40,推压组件40向第二原料仓20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40前端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30,并将第一中空腔体11中的第一原料通过第一阻隔层30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21中,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21中的第二原料混合。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第一原料为液体物料,第二原料为液体物料或固体物料,第一原料为液体物料便于推压组件40将液体物料推向第二原料,以使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混合,实现核酸或蛋白制备及检测过程各步骤之间物料的充分、高效地混合。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的推压组件40的上部设有活塞头41,活塞头41为塑料件,并与所述第一中空腔体11的内壁密封接触,防止推压组件40在第一中空腔体11中滑移的过程中,第一中空腔体11内的第一原料从活塞头41与第一中空腔体11之间的间隙流出。所述推压组件40的前端呈针头状,便于将第一中空腔体11和第二中空腔体21之间的第一阻隔层30刺破。更进一步的,所述推压组件40还包括一移动杆42和支撑叶片43,所述支撑叶片43位于所述活塞头41的上方,所述移动杆42位于所述支撑叶片43的上方,移动杆42呈T形,便于对推压组件40施加压力,并对推压组件40进行旋转,所述支撑叶片43包括三个叶片,叶片沿推压组件40的中心轴均匀分布,支撑叶片43能够有效的支撑定位移动杆42和整个推压组件40,使整个推压组件40在推压行进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方向偏离或者歪曲的情况。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中空腔体11具有位于第一原料仓10上部的第一圆柱腔12和位于第一原料仓10下部的第二圆柱腔13,所述第一圆柱腔12和第二圆柱腔13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原料仓10的上部和下部;第一圆柱腔12的长度大于第二圆柱腔13的长度,第一圆柱腔12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柱腔13的直径,并且在第二圆柱腔13的中部设有向第一原料仓外表面延伸的环形卡槽50。优选地,所述第一圆柱腔12的顶部设有向内延伸的挡块121,所述挡块121沿第一圆柱腔12的圆周面均匀分布,挡块121主要是防止推压组件40的活塞头41滑出第一圆柱腔1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原料仓20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21上方的连接通道22,所述连接通道22贯穿所述第二原料仓20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21相通,所述连接通道2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腔221、第三圆柱腔222、第二锥形腔223和第四圆柱腔224,所述第一阻隔层30位于所述第三圆柱腔222中并第三圆柱腔222的壁面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阻隔层30为薄膜,或者其它能起到密封作用部件。进一步地,第一锥形腔221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锥形腔223的深度,所述第四圆柱腔22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腔222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第一原料顺利通过连接通道22流入到第二原料仓20的第二中空腔体21中,迅速的和第二中空腔体21中的第二原料混合。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原料仓20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槽50相适应的环形凸起60,所述环形凸起60扣入所述环形卡槽50中将第二原料仓20的上部嵌合到所述第二圆柱腔21中,并将所述第一原料仓与第二原料仓连接在一起。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二原料仓20具有第一圆柱壁23、第二圆柱壁24和第三圆柱壁25,所述第一圆柱壁23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槽50相适应的环形凸起60,所述环形凸起60扣入所述环形卡槽50中将第一圆柱壁23嵌合到所述第二圆柱腔13中,并将所述第一原料仓10与第二原料仓2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圆柱壁2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壁23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壁25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优选地,所述第二圆柱壁24的外表面沿其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圆弧形突起241,便于使用夹具夹住第二原料仓20并使其转动,并通过第三圆柱壁25外表面的外螺纹将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安装在其它装置中,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导入到其它装置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还包括第三原料仓70,所述第三原料仓70与所述第二原料仓20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原料仓70中设有将第二原料仓20中的第二原料和第三原料仓中的第三原料分离开的第二阻隔层80,所述第三原料仓70内设有第三中空腔体71,第三中空腔体71的上部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三圆柱壁25外表面的外螺纹旋接的内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螺纹连接将第三原料仓70和第二原料仓20连接起来。第三原料仓70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71下方的流出通道90,所述流出通道90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70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71相通,所述流出通道9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锥形腔91、第五圆柱腔92、第四锥形腔93和第六圆柱腔94,所述第二阻隔层80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71的顶部并与第三中空腔体71的壁面密封连接,进一步地,第三锥形腔91的深度小于所述第四锥形腔93的深度,所述第六圆柱腔9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五圆柱腔92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混合后的物料顺利通过流出通道流出。
具体实现时,当所述推压组件40刺破第一阻隔层30后,继续向第三原料仓70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40前端刺破所述第二阻隔层80,并将第二中空腔体21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通过第二阻隔层80的开口挤向第三中空腔体71中,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与第三中空腔体71中的第三原料混合,具体地,所述第三中空腔体71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70的上部,第三中空腔体71的另一端与流出通道90相连通,当第一原料、第二原料和第三原料混合后,通过第三原料仓70的流出通道90导出。为了保证推压组件40能够刺破第二阻隔层80,所述第一圆柱腔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原料仓20的长度,这样能保证推压组件40的前端能穿过第二原料仓20,然后接触第三原料仓70中的第二阻隔层80并将其刺破。
另外,从第一原料仓10和第二原料仓20的衔接处的结构设置来看,为了能够充分、高效、密封地将物料混合,在第一圆柱壁23和第二圆柱腔13设置密封圈,进一步的阻止第一原料仓10中的第一原料10通过第一圆柱壁23和第二圆柱腔13之间的间隙流出。与之对应地,在第二原料仓20和第三原料仓70的衔接处也设置密封圈,防止物料的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从图1和7中结构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为包含第一原料仓10和第二原料仓20,或者是包含第一原料仓10、第二原料仓20和第三原料仓70,事实上,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仅以两个原料仓的物料混合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是为了从简单的结构入手,说明本实用新型为核酸或蛋白制备及检测过程中相邻步骤之间的物料混合提供的一种高效、快捷的解决方案,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核酸提取以及检测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步骤的物料混合,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包含相互衔接的多个原料仓。即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包括第一、二、三........N个原料仓,通过相邻的两个原料仓之间的混合来实现多种物料的混合,实现核酸或蛋白制备及检测过程各步骤之间物料的充分、高效地混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如成本高、灵敏度差、结构复杂、操作和相关检测设备过于复杂等问题。
上述实施例揭示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通过在相邻原料仓之间来实现物料的混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的第一原料仓10和第二原料仓20均能单独的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保存在第一中空腔体11和第二中空腔体21中,并通过第一阻隔层30将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隔开,在物料混合时,通过设置在第一中空腔体11内滑移的推压组件40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30,并将第一中空腔体11中的第一原料通过第一阻隔层30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21中,从而实现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21中的第二原料充分、高效的混合,克服核酸、蛋白等物质的提取、检测过程中各步骤之间因物料混合等衔接操作而存在的操作繁杂、样品或试剂易受污染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不仅自身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由于第一原料仓10和第二原料仓20通过第二圆柱腔13上的环形卡槽50和第一圆柱壁23上的环形凸起60之间的卡扣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原料仓之间的密封性,以将反应液或者提取液中所需的各成分物料分开存放于不同的物料容纳腔中独立密封保存,在需要将两种不同的物料混合时,通过推压组件40前端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30将不同物料容纳腔中的不同的物料混合,并且能够通过来回推动推压组件使位于不同原料仓中的原料扰动而得以充分溶解或者混匀,从而有效避免相邻腔体之间其他物料的在此混合过程前相互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影响提取终产物的纯度和质量,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临时配制反应液或者提取液繁琐操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及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原料仓20和第三原料仓70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仓之间连接形式,以实现更多的物料混合在一起,直接通过混合产生混合液而不需要临时配制人工添加,避免了在混合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如成本高、灵敏度差、结构复杂、操作和相关检测设备过于复杂等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原料仓、与所述第一原料仓连接的第二原料仓,所述第二原料仓中设有将第一原料仓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二原料分离开的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一原料仓和第二原料仓内分别设有第一中空腔体和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一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滑移的推压组件,推压组件向第二原料仓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一阻隔层,并将第一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通过第一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二中空腔体中,第一原料与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二原料混合;
所述推压组件的上部设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所述第一中空腔体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推压组件的前端呈针头状;
所述第一中空腔体具有位于第一原料仓上部的第一圆柱腔和位于第一原料仓下部的第二圆柱腔,所述第一圆柱腔和第二圆柱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原料仓的上部和下部;第一圆柱腔的长度大于第二圆柱腔的长度,第一圆柱腔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柱腔的直径,并且在第二圆柱腔的中部设有向第一原料仓外表面延伸的环形卡槽;
所述第二原料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上方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原料仓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二中空腔体相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腔、第三圆柱腔、第二锥形腔和第四圆柱腔,所述第一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三圆柱腔中并第三圆柱腔的壁面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原料仓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槽相适应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扣入所述环形卡槽中将第二原料仓的上部嵌合到所述第二圆柱腔中,并将所述第一原料仓与第二原料仓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锥形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锥形腔的深度,所述第四圆柱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腔的直径;所述第二原料仓具有第一圆柱壁、第二圆柱壁和第三圆柱壁,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壁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圆柱壁的所述第二圆柱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壁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腔的顶部设有向内延伸的挡块,所述挡块沿第一圆柱腔的圆周面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壁的外表面沿其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圆弧形突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组件还包括一移动杆和支撑叶片,所述支撑叶片位于所述活塞头的上方,所述移动杆位于所述支撑叶片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叶片包括三个叶片,叶片沿推压组件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为液体物料,所述第二原料为液体物料或固体物料。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还包括第三原料仓,所述第三原料仓与所述第二原料仓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原料仓中设有将第二原料仓中的第二原料和第三原料仓中的第三原料分离开的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三原料仓内设有第三中空腔体;当所述推压组件刺破第一阻隔层后,继续向第三原料仓的方向移动时,推压组件前端刺破所述第二阻隔层,并将第二中空腔体中的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通过第二阻隔层的开口挤向第三中空腔体中,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的混合体与第三中空腔体中的第三原料混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的上部,第三原料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下方的流出通道,所述流出通道贯穿所述第三原料仓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相通,所述流出通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三锥形腔、第五圆柱腔、第四锥形腔和第六圆柱腔,所述第二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三中空腔体的顶部并与第三中空腔体的壁面密封连接,第三锥形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四锥形腔的深度,所述第六圆柱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五圆柱腔的直径,第三中空腔体的另一端与流出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圆柱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原料仓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中包含相互衔接的多个原料仓。
CN201520282159.7U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02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2159.7U CN204602089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2159.7U CN204602089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02089U true CN204602089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54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8215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02089U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0208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9075A (zh) * 2015-04-30 2016-12-07 余家昌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CN109152997A (zh) * 2016-05-17 2019-01-04 聚合物工艺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多腔室采样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79339A (zh) * 2019-03-07 2019-06-14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清洗管路系统中的加料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9075A (zh) * 2015-04-30 2016-12-07 余家昌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CN106179075B (zh) * 2015-04-30 2019-06-21 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CN109152997A (zh) * 2016-05-17 2019-01-04 聚合物工艺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多腔室采样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79339A (zh) * 2019-03-07 2019-06-14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清洗管路系统中的加料装置
CN109879339B (zh) * 2019-03-07 2024-05-14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清洗管路系统中的加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02089U (zh)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US783794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treating and injecting liquid specimen
KR102041217B1 (ko) 다-채널 하향 액체 주입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핵산 추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핵산 추출 방법
JP2017200481A (ja) 試料導入から結果出力までのプロセス化を提供する単一構造バイオチップおよび製造方法
US2009006867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a sample of biological origin in order to determine at least one constituent contained therein
CN103394380B (zh) 一种高通量微量液体样品分配装置及使用方法
WO2020107641A1 (zh) 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
JP2009128367A (ja) 体液中に含まれる分析物を分析するための分析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04429320U (zh) 一种压力均衡式微流体芯片固定器
CN109746059B (zh) 微液滴生成系统
EP3519093B1 (en) System for applying a reagent to a sample
EP2524728A2 (en) Apparatus for securely processing biological sample
CN109789408A (zh) 用于制备样本的系统
EP323323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oyant separation
WO2018086207A1 (zh) 一种药剂混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33066A (zh) 用于样本处理及检测的一体化试剂杯及检测样本的方法
KR100647320B1 (ko) 혈청 분리용 마이크로 장치
CN106179075B (zh)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US9089883B2 (en) Method for washing a microfluidic cavity
WO2019086018A1 (zh) 微液滴生成装置
CN204996349U (zh)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泵及其混合反应装置
CN204661651U (zh) 一种物料分存式混合装置
CN110711614A (zh) 一种设置有微流控或纳米流控结构的多通道生物反应装置
US20190070563A1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biological sample
CN109234141B (zh) 一种设置有微流控结构的生物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7

Address after: 200120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city wide 222 Lane 6, 5 Dan

Patentee after: Bi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 Ruth Town, San Francisco, Calif.

Co-patentee before: Ai Jiesi bio tech ltd

Patentee before: Yu Jiachang

Co-patentee before: Bi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6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