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5692U - 铜柱的送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铜柱的送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85692U
CN204585692U CN201520182597.6U CN201520182597U CN204585692U CN 204585692 U CN204585692 U CN 204585692U CN 201520182597 U CN201520182597 U CN 201520182597U CN 204585692 U CN204585692 U CN 204585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post
vibrating disk
blanking channel
disk body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25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敏明
畅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DA INTELLIGENT AUTOMATION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ONEDA INTELLIGENT AUTOMATION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DA INTELLIGENT AUTOMATION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ONEDA INTELLIGENT AUTOMATION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825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85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85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856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柱的送料机构。包括振动盘,振动盘包括振动盘本体和轨道,振动盘本体盛装工件,轨道设置在振动盘本体上并对工件进行运输,轨道上开设有若干个缺口,缺口下方转动连接有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下侧壁上设置滑轮支撑架,滑轮支撑架上设置有滑轮,振动盘本体内底面上开设滑槽,下料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四号通孔,四号通孔内穿设有三号连接件,三号连接件包括缓冲部和卡勾部,缓冲部与下料通道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号弹性组件,卡勾部端部设置有卡勾,卡勾与一带有若干个一号凹槽的固定条配合使用,固定条两端分别固定在振动盘本体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能够确定运送铜柱时铜柱的朝向,自动下料方向不对的铜柱,并避免方向不对的铜柱在一处堆积,保证自动化生产及较高的生产合格率。

Description

铜柱的送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柱的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振动盘是一种自动组装或自动加工机械的辅助送料设备。它能把各种产品有序地排列出来,配合自动组装设备将产品各个部位组装起来成为完整的一个产品,或者配合自动加工机械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在电熔管生产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振动盘,通过振动盘对铜柱进行运送,再进行后续生产,但是,振动盘仅仅只是将铜柱一个一个依次有序的排列并且运送过去,但是铜柱这个部件是需要插入到模芯上的,而铜柱只有一个头能够顺利的插入到模芯上,因此插入模芯的这个头需要在振动盘运送的时候就能够确定朝向,使其能够自动化生产以及具有较高的生产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铜柱的送料机构,其能够确定运送铜柱时铜柱的朝向,自动下料方向不对的铜柱,并避免方向不对的铜柱在一处堆积,保证自动化生产及较高的生产合格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铜柱的送料机构,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包括振动盘本体和轨道,所述振动盘本体盛装工件,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振动盘本体上并对所述工件进行运输,所述轨道上开设有若干个缺口,所述缺口下方转动连接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下侧壁上设置有滑轮支撑架,所述滑轮支撑架上设置有滑轮,同时在所述振动盘本体内底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滑轮来回滑动的滑槽,所述下料通道的通道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所述四号通孔内穿设有三号连接件,所述三号连接件与所述四号通孔转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下料通道内的缓冲部和位于所述下料通道外的卡勾部,所述缓冲部与所述下料通道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号弹性组件,所述卡勾部端部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与一带有若干个一号凹槽的固定条配合使用,所述固定条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振动盘本体的内侧壁上。
使用时,铜柱在振动盘的轨道上移动的时候,当铜柱较轻的头在前时,受铜柱较重的一头的作用,其较轻的头在碰到缺口的时候,能够经过缺口时不从缺口处掉落下去,并最终使铜柱继续被运送到后续位置处;当铜柱较重的头在前时,由于其重力较大,一到缺口处,便会直接从缺口处掉落下去,回到振动盘本体内,如此便确定了运送铜柱时铜柱的朝向。在不符合朝向的铜柱从缺口处掉落的时候,其较重的一端在接触到缓冲部的时候,对缓冲部施力,使缓冲部往下料通道内壁靠近,一号弹性组件收缩,与此同时,卡勾部随着缓冲部的移动而移动,卡勾部往下料通道外壁靠近,卡勾离开与其连接的一号凹槽,在伴随着振动盘的振动,下料通道通过滑轮在滑槽内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而振动盘是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因此,下料通道往左或者往右移动取决于移动的一刻振动盘正好往哪个方向扭摆振动,从而使得铜柱从下料通道出来时不会堆积,每次出来的位置都会改变,避免由于铜柱在下料通道口处堆积导致铜柱无法从缺口处下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条上下平行设置。保证下料通道在沿着滑槽移动的时候,卡勾与不同的一号凹槽都能够配合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部为弧形,所述缓冲部左右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滚珠。弧形的缓冲部有助于避免对铜柱的损伤,而滚珠的设置有助于缓冲部与下料通道之间的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四号通孔内壁上设置有半圆形连接球,所述三号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半圆形连接球配合使用的弧形连接片。通过半圆形连接球与弧形连接片的组合,使得三号连接件与四号通孔之间转动连接,并且减小相互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确定运送铜柱时铜柱的朝向,自动下料方向不对的铜柱,并避免方向不对的铜柱在一处堆积,保证自动化生产及较高的生产合格率。下料通道在沿着滑槽移动的时候,卡勾与不同的一号凹槽都能够配合连接。弧形的缓冲部有助于避免对铜柱的损伤,而滚珠的设置有助于缓冲部与下料通道之间的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半圆形连接球与弧形连接片的组合,使得三号连接件与四号通孔之间转动连接,并且减小相互间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熔管自动生产设备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铜柱的送料机构中振动盘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铜柱的送料机构中下料通道上各部件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铜柱的送料机构中固定条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铜柱的定向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中动模和定模分离示意图(为方便查看,去掉了一侧的三号气缸、压杆、弧形支撑片和三号挡板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中动模示意图(为方便查看,去掉了一侧的三号气缸、压杆、弧形支撑片和三号挡板的结构)。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卸料机构中二号支架上各部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卸料机构中机械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装卸料机构中连接板上安装三通连接管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装卸料机构中连接板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熔管脱模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熔管脱模结构底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熔管脱模结构中一号固定件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熔管脱模结构中固定板、固定片和支撑板连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中送风管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中弧形一号挡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电熔管自动生产设备,包括铜柱的送料机构、铜柱的定向机构、注塑模具93、装卸料机构94、电熔管脱模结构95和冷却系统96。
参见图2-4,铜柱的送料机构,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包括振动盘本体11和轨道12,所述振动盘本体11盛装工件,所述轨道12设置在所述振动盘本体11上并对所述工件进行运输,所述轨道12上开设有若干个缺口13,所述缺口13下方转动连接有下料通道14,所述下料通道13下侧壁上设置有滑轮支撑架15,所述滑轮支撑架15上设置有滑轮151,同时在所述振动盘本体11内底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滑轮151来回滑动的滑槽111,所述下料通道13的通道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141,所述四号通孔141内穿设有三号连接件16,所述三号连接件16与所述四号通孔141转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件16包括位于所述下料通道13内的缓冲部161和位于所述下料通道13外的卡勾部162,所述缓冲部161与所述下料通道13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号弹性组件163,一号弹性组件为弹簧,所述卡勾部162端部设置有卡勾1621,所述卡勾1621与一带有若干个一号凹槽171的固定条17配合使用,所述固定条17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振动盘本体11的内侧壁上。
所述滑槽111与所述固定条17上下平行设置。保证下料通道在沿着滑槽移动的时候,卡勾与不同的一号凹槽都能够配合连接。
所述缓冲部161为弧形,所述缓冲部161左右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滚珠。弧形的缓冲部有助于避免对铜柱的损伤,而滚珠的设置有助于缓冲部与下料通道之间的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四号通孔141内壁上设置有半圆形连接球142,所述三号连接件16上设置有与所述半圆形连接球142配合使用的弧形连接片164。通过半圆形连接球与弧形连接片的组合,使得三号连接件与四号通孔之间转动连接,并且减小相互间的磨损。
使用时,铜柱在振动盘的轨道上移动的时候,当铜柱较轻的头在前时,受铜柱较重的一头的作用,其较轻的头在碰到缺口的时候,能够经过缺口时不从缺口处掉落下去,并最终使铜柱继续被运送到后续位置处;当铜柱较重的头在前时,由于其重力较大,一到缺口处,便会直接从缺口处掉落下去,回到振动盘本体内,如此便确定了运送铜柱时铜柱的朝向。在不符合朝向的铜柱从缺口处掉落的时候,其较重的一端在接触到缓冲部的时候,对缓冲部施力,使缓冲部往下料通道内壁靠近,一号弹性组件收缩,与此同时,卡勾部随着缓冲部的移动而移动,卡勾部往下料通道外壁靠近,卡勾离开与其连接的一号凹槽,在伴随着振动盘的振动,下料通道通过滑轮在滑槽内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而振动盘是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因此,下料通道往左或者往右移动取决于移动的一刻振动盘正好往哪个方向扭摆振动,从而使得铜柱从下料通道出来时不会堆积,每次出来的位置都会改变,避免由于铜柱在下料通道口处堆积导致铜柱无法从缺口处下落。
参见图5,铜柱的定向机构,包括一号支架21,所述一号支架21上方连接有运送铜柱的送料管道22,所述一号支架21上开设有一号通孔23,所述送料管道22与所述一号通孔23相互连通,所述一号通孔23内开设有二号凹槽24,所述二号凹槽24内设置有叶轮25,所述叶轮25由吹气装置带动转动,吹气装置的送风管子穿入到一号支架21内,送风管子的送风口对准叶轮25,对叶轮25进行吹气,所述吹气装置为风扇,所述一号通孔23内位于所述二号凹槽24下方设置有定向块26,所述定向块26上开设有与铜柱端部形状相匹配的二号通孔27。
所述二号通孔27开口边缘开设有一圈斜口。设置斜口方便铜柱落入到二号通孔内,防止因铜柱与二号通孔的位置错开的过开导致铜柱无法通过叶轮转动带动的方式使其进入到二号通孔内。
所述定向块26上还开设有若干个三号通孔28,所有所述三号通孔28内均设置有喷气嘴29,所述喷气嘴29通过气泵供气并朝定向块上方喷气。设置喷气嘴在铜柱下落的时候对铜柱提供缓冲力,减小铜柱下落的速度,减小铜柱与定向块之间的磨损。  
所述送料管道22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缓冲片221,所述缓冲片221与所述送料管道22内壁之间设置有二号弹性组件222,二号弹性组件222为弹簧。设置缓冲片为了减小铜柱下落速度,减小铜柱与定向块之间的磨损。
所述叶轮25内圈设置有若干条齿条251。设置齿条增到叶轮与铜柱的摩擦力,方便叶轮带动铜柱旋转。
使用时,铜柱从送料管道22处被运送过来,从送料管道22的出料口送出,进入到一号通孔23内,沿着一号通孔23往下移动,穿过叶轮25后达到定向块26的位置处,这里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铜柱方向正确,也就是能够直接进入并穿出二号通孔27,铜柱不会停留在定向块的二号通孔27处;第二种是铜柱方向不正确,其在穿过叶轮25后,一端停留在定位块26的二号通孔27边缘处,另一端靠在叶轮25内圈侧壁上,而叶轮25由吹气装置带动处于转动状态,随着叶轮25的转动,铜柱也慢慢的略微旋转其本身,在旋转过程中,铜柱势必会转动成与二号通孔27相匹配,相匹配后,铜柱进入并穿出二号通孔27,完成定向操作,再进行后续生产。
参见图6和图7,注塑模具,包括定模31和动模32,所述定模31和所述动模32相互贴合的侧面上均开设有三号凹槽33,相互贴合的侧面也就是合模时相互接触的侧面,且所述三号凹槽33左右贯通并与型腔相互连通,三号凹槽33一端与型腔连通,另一侧通向模具侧面,在所述动模32的所述三号凹槽33内设置有压杆34,所述压杆34由三号气缸35控制移动。
所述压杆34端部设置有与模芯上的凹陷处相匹配的凸起341。压杆的凸起顶靠模芯上的凹陷处,起支撑作用,方便压杆支撑住模芯并且能够防止模芯晃动。
所述压杆34与所述三号凹槽33相匹配,并且在所述三号凹槽33内设置有凸缘331。设置凸缘一方面是为了配合连接两个模芯的三通连接管的放置,另一方面起到防止注塑时注塑液从三号凹槽处流出的作用。
三号凹槽33靠近型腔的一端的形状与三通连接管端部的形状相匹配,三通连接管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连接口分别连接不同的模芯,另一个连接口放置在三号凹槽33内,在合模后,压杆伸入到这个连接口内并顶住模芯。
所述动模32上设置有弧形支撑片36,且在所述弧形支撑片36端部设置有三号挡板37,所述三号气缸35设置在所述弧形支撑片36内。设置弧形支撑片以及三号挡板不仅便于三号气缸的固定,而且起到保护三号气缸的作用。
使用时,机械手将模芯放入到定模31内,合模后启动三号气缸35,压杆34伸入到三通连接管内并顶住模芯,再进行注塑,注塑完毕后,打开动模32,由于压杆34位于三通连接管的连接口内并顶住了模芯,模芯在动模32打开后停留在动模32上,机械手将需要注塑的模芯夹起后可直接放入到定模31内,再将动模32内注塑完毕的模芯夹起,三号气缸35关闭,将注塑完毕的模芯放入到下一步工序的位置上,再循环上述步骤。
图8-图11,装卸料机构,包括装料平台和机械手42,所述机械手42设置在所述装料平台上,所述装料平台上设置有二号支架43,所述二号支架43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杆44,所述连接杆44上设置有一号固定片45,所述一号固定片45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三通连接管的吸盘46,所述机械手4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三通连接管的连接板47,所述连接板47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四号凹槽471,所有所述四号凹槽471内均转动连接有卡扣472,所有所述卡扣472端部均转动连接有三号推杆473,所有所述三号推杆473均通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7下侧面对应的四号气缸474控制移动。
所述连接板47上侧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模芯的限位块475。通过设置限位块使得模芯在连接板上无法移动,保证模芯无法从连接板上掉落。
所述机械手42包括一号底座421、一号支撑件422、一号连接件423、二号支撑件424和二号连接件425,所述一号底座421与所述一号支撑件422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撑件422与所述一号连接件423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423与所述二号支撑件424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支撑件424与所述二号连接件425转动连接。
使用时,将三通连接管通过吸盘46吸住,再将模芯装入到三通连接管内,然后机械手42将连接板47移动到三通连接管下方,随后机械手42往上移动,通过四号气缸474使得三号推杆473移动,三号推杆473带动卡扣472扣住模芯,机械手42移动便能够使吸盘46与三通连接管分离,机械手42再通过连接板47将模芯运送到注塑的位置上进行注塑工序。
参见图12-图15,电熔管脱模结构,包括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上固定有二号固定片52和若干片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板53,所述二号固定片52与所述支撑板53相互垂直设置,所有所述支撑板53上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电熔管的凹口531,所述二号固定片5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三通连接管连接口的开口521,所述支撑板53侧面固定有若干组一号气缸组,每个所述一号气缸组包括两个推送方向相反的一号气缸54,所述一号气缸54连接有一号推杆541,所述一号推杆541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件55,所述一号固定件55包括二号底座551和设置在所述二号底座551上的二号固定件552,所述二号固定件552包括二号气缸5521、二号推杆5522、支撑块5523和压块5524,所述支撑块5523固定在所述二号气缸5521上,所述二号推杆5522通过所述二号气缸5521控制上下移动,所述压块5524设置在所述二号推杆5522的端部并随着所述二号推杆5522的移动而移动,所述一号固定件55滑动连接在滑轨56上,所述滑轨56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3侧面上。
所述二号固定件552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底座551上。滑动连接的二号固定件在模芯安装位置发生偏差的时候都能进行调整从而固定住模芯。
所述固定板51上开设有若干个五号通孔511。在固定板上设置五号通孔方便部分废料掉落,防止废料在固定板上堆积,不仅导致电熔管安装位置变小,无法进行固定,而且还会对电熔管表面造成损伤。
使用时,注塑完的模芯放入到支撑板53的凹口531内,而三通连接管未连接部件的连接口放入到二号固定片52的开口521内,通过二号气缸5521控制压块5524往下压,使得压块5524与支撑块5523的组合固定住模芯的端部,再启动一号气缸54,将一号固定件55沿着滑轨56往外推,此时,由于三通连接管开在开口处不动,从而使得模芯能够直接随着一号固定件55往外被拉出,与电熔管分离,完成电熔管的脱模操作。
参见图16和图17,电熔管冷却系统,包括送风管道61,所述送风管道61进风口处设置有风扇62,所述送风管道61内设置有若干片弧形挡片63,相邻的所述弧形挡片63之间通过弧形一号挡板64相互连接,所述弧形挡片63由上至下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六号通孔631,所述弧形挡片63由正面到背面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七号通孔632,所有所述七号通孔632的开口均朝向对应的所述弧形一号挡板64的弧形凸起面上,所述六号通孔631与所述七号通孔632相互连通,且在最靠前的弧形挡片63上的所述六号通孔631内设置有喷洒水雾的喷嘴65,所述喷嘴65连接有进水管66。
所述送风管道61下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67。设置出水孔使得喷嘴喷水的水可以从出水孔流出,防止水在送风管道内累积并流道机器上,造成对机器的损伤。
所述送风管道61内壁上还转动连接有弧形二号挡板68,所述弧形二号挡板68的弧形凸起面朝向所述弧形挡片63,所述弧形二号挡板68位于所述送风管道61的出风口处。设置转动连接的弧形二号挡板,在其随着风左右摇摆的过程中,再次对风中的水汽进行阻挡分离,使得从送风管道吹出的风更加干燥。  
所述弧形一号挡板64上开设有水槽641,所述水槽641呈弧形状且开设方向由上至下。设置水槽,在风吹到一号弧形挡板上时,水槽的凹陷部位,增加了对风的阻挡时间,同时对风速的影响又不大,分离水的效果更好,并使得水沿着水槽流下。
使用时,风扇62往送风管道61内吹风,喷嘴65将从进水管66流入到水喷出,使得七号通孔632内具有水幕,风扇62吹出的风在经过水幕后,由水幕吸附风中所带的灰尘,之后,风正面吹到弧形一号挡板64的弧形凸起面上,部分水留在弧形一号挡板64的表面上,在经过多个弧形一号挡板64后,风变得越来越干燥,所带的水越来越少,最终这部分水对电熔管进行冷却,干燥的风对电熔管进行冷却保证电熔管品质,避免因部分位置水分过多导致电熔管变形。

Claims (4)

1.铜柱的送料机构,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包括振动盘本体(11)和轨道(12),所述振动盘本体(11)盛装工件,所述轨道(12)设置在所述振动盘本体(11)上并对所述工件进行运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2)上开设有若干个缺口(13),所述缺口(13)下方转动连接有下料通道(14),所述下料通道(14)下侧壁上设置有滑轮支撑架(15),所述滑轮支撑架(15)上设置有滑轮(151),同时在所述振动盘本体(11)内底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滑轮(151)来回滑动的滑槽(111),所述下料通道(14)的通道壁上开设有四号通孔(141),所述四号通孔(141)内穿设有三号连接件(16),所述三号连接件(16)与所述四号通孔(141)转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件(16)包括位于所述下料通道(14)内的缓冲部(161)和位于所述下料通道(14)外的卡勾部(162),所述缓冲部(161)与所述下料通道(14)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号弹性组件(163),所述卡勾部(162)端部设置有卡勾(1621),所述卡勾(1621)与一带有若干个一号凹槽(171)的固定条(17)配合使用,所述固定条(17)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振动盘本体(11)的内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柱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1)与所述固定条(17)上下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柱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161)为弧形,所述缓冲部(161)左右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滚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柱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通孔(141)内壁上设置有半圆形连接球(142),所述三号连接件(16)上设置有与所述半圆形连接球(142)配合使用的弧形连接片(164)。
CN201520182597.6U 2015-03-30 2015-03-30 铜柱的送料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85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2597.6U CN204585692U (zh) 2015-03-30 2015-03-30 铜柱的送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2597.6U CN204585692U (zh) 2015-03-30 2015-03-30 铜柱的送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85692U true CN204585692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1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259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85692U (zh) 2015-03-30 2015-03-30 铜柱的送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856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8759A (zh) * 2015-03-30 2015-06-17 宁波普利达智能科技应用有限公司 铜柱的送料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8759A (zh) * 2015-03-30 2015-06-17 宁波普利达智能科技应用有限公司 铜柱的送料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8758B (zh) 一种电熔管自动生产设备
CN104708756B (zh) 一种iml注塑自动化系统
CN204585717U (zh) 注塑模具
CN204183184U (zh) 机器人卡扣自动装配系统
CN103318634A (zh) 球阀阀芯的提升式自动理料输送机构
CN107127570A (zh) 一种外轨附件自动装配机
CN204585692U (zh) 铜柱的送料机构
CN104708760B (zh) 电熔管自动生产设备
CN104708767B (zh) 注塑模具
CN201941162U (zh) 自动焊接机
CN204585702U (zh) 装卸料机构
CN204585740U (zh) 电熔管脱模结构
CN204585693U (zh) 铜柱的定向机构
CN110216852B (zh) 瓶盖注塑检漏生产线
CN204585695U (zh) 电熔管自动生产设备
CN204211095U (zh) 一种圆柱形物品供给装置
CN205969631U (zh) 一种新型前顶开模装置
CN204585694U (zh) 一种电熔管自动生产设备
CN104741488A (zh) 绕线机
CN104708759A (zh) 铜柱的送料机构
CN204584133U (zh) 绕线机
CN204585763U (zh) 电熔管冷却系统
CN104708775A (zh) 电熔管脱模结构
CN207077181U (zh) 一种外轨附件自动装配机
CN204585639U (zh) 电熔管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