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81558U - 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 - Google Patents
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81558U CN204581558U CN201520075176.3U CN201520075176U CN204581558U CN 204581558 U CN204581558 U CN 204581558U CN 201520075176 U CN201520075176 U CN 201520075176U CN 204581558 U CN204581558 U CN 2045815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ntal implant
- thread
- implant
- thread portion
- surg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4053 dental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1909 alveolar proces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36811 bone mea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74 bone me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4 cor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95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94 hip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6 maxillary sin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25 sku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基本上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缠绕至少一道螺纹的第一螺牙部;于第一螺牙部尾端形成一未刻设螺纹的圆凸部,另设有多个呈放射状且平均配置于圆凸部顶面的顶切槽;以及,于各顶切槽处连接有依设定方向弯旋贯穿第一螺牙部的侧切槽。俾获致一种可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相对提升五合一植牙手术妥善率,有助于五合一植牙手术广被使用的植牙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植牙体,特别是指一种可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相对提升五合一植牙手术妥善率,有助于五合一植牙手术广被使用的植牙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工植牙乃是在患者缺牙区的牙槽嵴骨植入一植牙体,待植牙体与患者牙床紧密结合后,再于其上装置假牙;完整的人工植牙由一植牙体、连接体、假牙三者所组成,其三者之间可以由螺丝锁定(或是由黏着剂,以及螺丝与黏着剂交互运用),串连成一可取代患者原有牙齿的人工取代物。
一般在植牙体安装期间,需执行一切骨手术以在牙槽嵴骨上造成一正确大小的圆孔供一植牙体的插入。在传统的切骨手术期间,不同大小的钻头用来钻出一切孔;这可能牵涉到用利一个圆钻针来压平牙槽嵴骨的咬合表面,且形成植牙体的位置标记,然后利用一组不同尺寸的钻头以钻出一个小于植牙体直径的切孔(例如,如果一植牙体直径是4.75 mm,则钻头直径是4.25 mm)。
当以不同钻头钻出一切孔后,传统上一埋头钻接着被用来钻此切孔,至直径与一具螺纹植牙体相等,然后,一锥体用来在牙槽嵴骨中插入该具螺纹植牙体的该切孔内攻出一螺纹。因为此传统切孔钻出方法,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钻头,则手术时间及困难度皆增加,由此降低手术成功率。
再者,鼻窦层后半位置可能太薄,不足以支持一传统的植牙体根部。早先的提高鼻窦层方法,关于产生一窗口经由压裂头骨部份以增加进入该上颌鼻窦。一旦鼻窦被露出后,一外科医生将可从一病患的髋关节取骨,且移骨至该鼻窦层。这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外科手术,而且需在医院中进全身麻醉下进行。同时,此程序需要8-12个月的长时治疗期。在8-12个月之后,再进行第二次外科手术在鼻窦移骨中以放置一或更多的植牙体。之后,在最终恢复可被放置前,需要另一个6-9个月来治疗。
爰此,本案设计人首先发表一种五合一植牙手术,其乃先钻出一植牙孔穿过在牙凹槽顶部的牙槽嵴骨、经由脉冲水穿入该植牙孔而自牙槽嵴骨切开鼻窦膜且使鼻窦膜自该牙槽嵴骨分离、然后经由该植牙孔且在鼻窦膜及牙槽嵴骨之间塞入骨头混合物以增加牙槽嵴骨厚度。之后,该植牙孔可被挖出一第一直径且一具有螺纹及侧切部的植牙体可被放置入该植牙孔内。
在植牙体放置后,经自切开接近该牙凹槽的齿槽骨的牙龈组织后而可将该牙龈组织垂直移植,在该牙龈组织侧旁的齿槽骨上侧切该牙龈组织,且移植该牙龈组织使其邻接于植牙体。
然而,许多牙医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选用传统的植牙体,由于传统植牙体的螺纹呈自植牙体尖端中心为起点的结构型态顺着植牙体周围缠绕,亦即植牙体仅由其前端或表面的螺纹与牙槽嵴骨接触,以至于在将植牙体旋入牙槽嵴骨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将植牙体依照原先设定的角度旋入定位,进而仍然有极大多数的牙医师担心自己的技术不够纯熟而不敢尝试五合一植牙手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即在提供一种可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相对提升五合一植牙手术妥善率,有助于五合一植牙手术广被使用的植牙体,为其主要目的者。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缠绕至少一道螺纹的第一螺牙部;
该植牙体于该第一螺牙部尾端形成一未刻设螺纹的圆凸部,另设有多个呈放射状且平均配置于该圆凸部顶面的顶切槽;以及,于各顶切槽处连接有依设定方向弯旋贯穿该第一螺牙部的侧切槽。
本实用新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于使用时,可由圆凸部与牙凹槽顶部的牙槽嵴骨接触,甚至可与预先钻设于牙槽嵴骨预上的植牙孔套合,使产生稳定植牙体放置角度的作用,以及在植牙体前端与牙槽嵴骨内部组织接触时,可由顶切槽对所接触的组织形成切削作用,俾达到可供植牙体稳固的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的目的;以及,可在顶切槽及侧切槽的作用下,产生将所附着的骨粉朝设定方向推进的旋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各顶切槽的尾端与该圆凸部顶面中心保持设定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于该基底部的端面处,设有一具有设定深度且呈正多边形断面的器械接合孔;以及于该器械接合孔底面设有一具有设定深度的螺孔。
所述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进一步于该第一螺牙部与该基底部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螺牙部接续的第二螺牙部,且该第一螺牙部的螺距相对大于该第二螺牙部的螺距。
上述第一螺牙部的外径朝该圆凸部方向渐缩。
所述各侧切槽的旋向与该第一螺牙部的螺纹旋向相同。
所述各侧切槽的旋向与该第一螺牙部的螺纹旋向相反。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除可供植牙体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相对提升五合一植牙手术妥善率,有助于五合一植牙手术广被应用之外,当然亦可使用于传统的植牙手术,同样具有可供植牙体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的功效;以及,在植牙体的第一螺牙部旋入牙槽嵴骨的过程中,尚可在顶切槽及侧切槽的作用下,产生将受到切削作用而产生的骨粉组织朝向牙槽嵴骨外部方向推进,有助于植牙体快速旋入牙槽嵴骨至定位,或是将受到切削作用而产生的骨粉组织朝向牙槽嵴骨内部推进达到填补骨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结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植牙体 11基底部
121第一螺牙部 122第二螺牙部
13圆凸部 14顶切槽
15侧切槽 16器械接合孔
17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可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相对提升五合一植牙手术妥善率,有助于五合一植牙手术广被使用的植牙体,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10,基本上具有一基底部11及一缠绕至少一道螺纹的第一螺牙部121;其中:
该植牙体10于该第一螺牙部121尾端形成一未刻设螺纹的圆凸部13,另设有多个呈放射状且平均配置于该圆凸部13顶面的顶切槽14;以及,于各顶切槽14处连接有依设定方向弯旋贯穿该第一螺牙部121的侧切槽15;于实施时,所述各侧切槽15的旋向与该第一螺牙部121的螺纹旋向相同;当然,所述各侧切槽15的旋向亦可与该第一螺牙部121的螺纹旋向相反。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10,于实施时,可于该基底部11的端面处,设有一具有设定深度且呈正多边形断面的器械接合孔16,以供将植牙体10套接于气动板手(气动植牙手机)的方式将植牙体10植入牙槽嵴骨;以及,可进一步于该器械接合孔16底面设有一具有设定深度的螺孔17,以供于植牙体10植入牙槽嵴骨至定位后,利用螺栓将假牙装置于植牙体10上。
本实用新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于使用时,可由圆凸部13与牙凹槽顶部的牙槽嵴骨接触,甚至可与预先钻设于牙槽嵴骨预上的植牙孔套合,使产生稳定植牙体放置角度的作用,以及在植牙体10前端与牙槽嵴骨内部组织接触时,可由顶切槽14对所接触的组织形成切削作用,俾达到可供植牙体10稳固的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的目的。
尤其,在植牙体10的第一螺牙部121旋入牙槽嵴骨的过程中,尚可在顶切槽14及侧切槽15的作用下,产生将所附着的骨粉朝设定方向推进的旋推效果;例如在所述各侧切槽15的旋向与该第一螺牙部121的螺纹旋向相同的结构型态下,可产生将受到切削作用而产生的骨粉组织朝向牙槽嵴骨外部方向推进,有助于植牙体快速旋入牙槽嵴骨至定位;以及,在所述各侧切槽15的旋向与该第一螺牙部121的螺纹旋向相反的结构型态下,则可将受到切削作用而产生的骨粉组织朝向牙槽嵴骨内部推进,达到填补骨粉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于具体实施时,可进一步于该第一螺牙部121与该基底部11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螺牙部121接续的第二螺牙部122,该第一螺牙部121的螺距相对大于该第二螺牙部122的螺距,且第一螺牙部121的外径朝该圆凸部13方向渐缩为佳。
可利用第一螺牙部121与相对位于组织深层的牙槽嵴骨连接,以及利用第二螺牙部122与相对位于组织浅层的皮质骨连接,除可获致相对更为稳固、可靠的接合效果外,亦可提升将植牙体10植入牙槽嵴骨的速度。
原则上,本实用新型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可透过上揭结构设计让植牙体在旋转时,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平衡效果,以及产生较佳的切削作用,因此可以通用于全口腔各部位使用;当然,亦可随着应用位置、功能不同设计出较合适直径,相对的,亦可如图5及图6所示,依照整个植牙体的直径变化,而配合做顶切槽14及侧切槽15的数量增减,使得以获致应有的切削效果;再者,不论顶切槽14及侧切槽15的数量为何,为维持可靠的结构强度,所述各顶切槽14的尾端与该圆凸部13顶面中心保持设定的距离为佳。
与传统习用结构相较,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除可供植牙体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相对提升五合一植牙手术妥善率,有助于五合一植牙手术广被应用的外,当然亦可使用于传统的植牙手术,同样具有可供植牙体依设定角度准确且快速的旋入至定位的功效;以及,在植牙体的第一螺牙部旋入牙槽嵴骨的过程中,尚可在顶切槽及侧切槽的作用下,产生将受到切削作用而产生的骨粉组织朝向牙槽嵴骨外部方向推进,有助于植牙体快速旋入牙槽嵴骨至定位,或是将受到切削作用而产生的骨粉组织朝向牙槽嵴骨内部推进达到填补骨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案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以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具有一基底部及一缠绕至少一道螺纹的第一螺牙部;其特征在于:
该植牙体于该第一螺牙部尾端形成一未刻设螺纹的圆凸部,另设有多个呈放射状且平均配置于该圆凸部顶面的顶切槽;以及,于各顶切槽处连接有依设定方向弯旋贯穿该第一螺牙部的侧切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其特征在于:各顶切槽的尾端与该圆凸部顶面中心保持设定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其特征在于:该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于该基底部的端面处,设有一具有设定深度且呈正多边形断面的器械接合孔;以及于该器械接合孔底面设有一具有设定深度的螺孔。
4.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其特征在于:该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进一步于该第一螺牙部与该基底部之间,设有一与该第一螺牙部接续的第二螺牙部,且该第一螺牙部的螺距相对大于该第二螺牙部的螺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其特征在于:第一螺牙部的外径朝该圆凸部方向渐缩。
6.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其特征在于:各侧切槽的旋向与该第一螺牙部的螺纹旋向相同。
7.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项所述的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其特征在于:各侧切槽的旋向与该第一螺牙部的螺纹旋向相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5176.3U CN204581558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75176.3U CN204581558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81558U true CN204581558U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17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7517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81558U (zh) | 2015-02-03 | 2015-02-03 | 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815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88489B2 (en) | 2014-04-17 | 2019-01-29 | Star Generation Limited Taiwan Branch | Sinus implant |
-
2015
- 2015-02-03 CN CN201520075176.3U patent/CN2045815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88489B2 (en) | 2014-04-17 | 2019-01-29 | Star Generation Limited Taiwan Branch | Sinus implant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29625B2 (en) | Dental implant | |
JP5275460B2 (ja) | 医療用インプラントおよび植設方法 | |
US8932059B2 (en) | Dental implant and method of implantation | |
CN102160821B (zh) | 一种具有适宜初期载荷刺激的口腔种植体 | |
US20090258328A1 (en) | 5 in 1 dental impla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140045144A1 (en) | Dental Implant and Method of Implantation | |
BR112016018008B1 (pt) | implante de osso | |
JP2015514496A (ja) |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 | |
JP2007502648A (ja) | 歯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 |
KR20160130838A (ko) | 치과 임플란트 | |
CN207084863U (zh) | 种植牙用钻机及具有其种植牙用钻机装置 | |
CN103458821B (zh) | 固定器组 | |
US20210282904A1 (en) | One single drill dental impla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 |
US20140030674A1 (en) | Prefabricated immediate no-drill dental implant | |
TW201707658A (zh) | 牙植體 | |
CN103476356A (zh) | 固定器 | |
WO2012075614A1 (zh) | 一种头部帶有凸缘的种植体 | |
JP2011104222A (ja) |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 | |
US11660168B2 (en) | Dental implant | |
TWM500558U (zh) | 五合一植牙手術之植牙體 | |
CN204581558U (zh) | 五合一植牙手术的植牙体 | |
CN101889904A (zh) | 牙科植体 | |
KR20220089297A (ko) | 미세 홈을 갖는 치과용 임플란트 픽스츄어 | |
US20160220334A1 (en) | Dental implant body for five-in-one implant surgery | |
CN205994580U (zh) | 一种牙种植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