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8351U - 波纹抑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波纹抑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8351U
CN204578351U CN201320550533.8U CN201320550533U CN204578351U CN 204578351 U CN204578351 U CN 204578351U CN 201320550533 U CN201320550533 U CN 201320550533U CN 204578351 U CN204578351 U CN 204578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value
circuit
ripple
suppre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505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刚
刘春波
G·里兹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8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83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43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using compensa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5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using a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 H02M3/1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3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with digital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with digital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在一实施方式中,形成波纹抑制电路的方法包括设置波纹抑制电路以接收表示请求电压的第一信号以及为第一信号的滤波值的第二信号。该方法还包括设置波纹抑制电路以响应第一信号确定第二信号峰值以及响应第一信号确定第二信号最小值。该方法还包括设置波纹抑制电路以形成峰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Description

波纹抑制电路
在先临时申请的优先权要求
该申请要求2012年8月20日申请的题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Ripple Reduction in Power Converters”的临时申请No.61/691161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具有备案号ONS01534,且具有共同发明人Gabor Reizik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电子学领域,尤其涉及半导体、半导体结构及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电子工业使用各种方法和结构形成电源控制器。一些电源控制器用信号运行,该信号要求电源控制器响应控制信号值来改变输出电压值。然而,控制信号可能变化,该变化导致输出电压具有变化的值,例如具有输出电压期望值附近的波纹电压。该波纹电压是不希望有的。
控制信号值的变化还导致电源控制器形成的时间信号的时间变化。时间信号变化可被认为是时间信号具有拍频。该拍频也是不希望有的。
从而,需要一种方法和装置,以降低输出电压波纹和/或降低拍频。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纹抑制电路,其包括: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信号是脉宽调制信号,其占空比表示输出电压请求值;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输入,所述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滤波值;第一存储元件;第二存储元件;第一开关,其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一转变,在第一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二信号的第一值;第二开关,其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二转变,在第二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二信号的第二值;以及平均电路,其被设置为从第一存储元件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一值并且从第二存储元 件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值并形成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的值是第一值和第二值的平均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其中第一开关是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控制电极,被耦合为响应第一转变使能第一晶体管,第一载流电极,被耦合至第一存储元件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载流电极,被耦合以接收第二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其中第二开关是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控制电极,被耦合以响应第二转变使能第二晶体管,第一载流电极,被耦合至第二存储元件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载流电极,被耦合以接收第二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控制器的波纹抑制电路,其包括: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一输入,其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是脉宽调制信号,其占空比表示输出电压的请求值;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二输入,其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滤波值;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峰值;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是第二信号的谷值;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是第三和第四信号的平均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其中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在第一信号的第一转变时存储峰值作为存储值并且在第一转变之后保持所述存储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其中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以及其中滤波值与第一信号成比例地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纹抑制电路,包括: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一输入,该第一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是数字信号,其具有表示期望值的占空比;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二输入,该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是模拟信号,该第二信号的值响应第一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该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一状态变化确定第二信号的峰值以及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二状态变化确定第二信号的最小值;以及该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该峰值与该最小值的平均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其中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响应第一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滤波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波纹抑制电路包括: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一通道,其被设置为在第一信号的第一状态变化时存储第二信号的峰值,以及波纹抑制 电路的第二通道,其被设置为在第一信号的第二状态变化时存储第二信号的最小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其中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与第一信号成比例地变化。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波纹抑制电路的电源系统的一部分的实施方式的示例;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1中波纹抑制电路的一个替代实施例的波纹抑制电路的一部分的实施方式的示例;
图3为曲线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1和图2中波纹抑制电路形成的一些信号的值;以及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图1和图2中波纹抑制电路的半导体器件的放大的平面图。
为了说明的简单且清晰,附图中的元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为了说明的目的某些元件可能被夸大,以及除另有说明外,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标号表示相 同的元件。此外,省略公知的步骤和元件的说明和细节以简化说明。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载流电极意为器件的一种部件:该部件承载通过所述器件的电流,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或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或集电极、或二极管的阴极或阳极,并且控制电极意为器件的一种部件:该部件控制通过所述器件的电流,例如MOS晶体管的栅极、或双极晶体管的基极。尽管所述器件在本说明书中解释为某些N沟道或P沟道器件,或者某些N型或P型掺杂区域,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本发明,互补的器件也是可能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导电类型涉及到导电发生的机制,例如通过空穴或电子导电,因此,导电类型不涉及掺杂浓度而是涉及掺杂类型,例如P型或N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与电路操作相关的词语期间(during)、同时(while)、当(when)并不是严格术语,所述严格术语的含意为在启动动作下立即发生动作,而是在由启动动作所启动的反应之间有一些小但合理的延迟,例如各种传输延迟。此外,术语同时(while)意为某动作发生在至少启动动作持续时间的某部分内。词语约(approximately)或大体上(substantially)意为元件的值具有的参数预计接近设定值或位置。然而,如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总存在小的变化阻碍所述值或位置精确为设定值。本领域中公认,至少达百分之十(10%)(以及对半导体掺杂浓度而言多达百分之二十(20%))的变化是偏离所述确切理想目标的合理的变化。当用于涉及信号状态时,术语“有效”(“asserted”)意为信号的有效状态,而术语“无效”(“negated”)意为信号的无效状态。信号的实际电压值或逻辑状态(例如“1”或“0”)依赖于采用了正逻辑还是负逻辑。因此,根据采用的是正还是负逻辑,有效可为高电压或高逻辑或者低电压或低逻辑,并且根据采用的是正还是负逻辑,无效可为低电压或低状态或者高电压或高逻辑。在此,采用正逻辑惯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也可采用负逻辑惯例。权利要求和/或实施方式中术语第一(first),第二(second),第三(third)和类似的,如在元件名称部分所使用的,是用来区分相似的元件而不一定是指时间上、空间上、排序上或其他方面的顺序。还可以理解的是如此使用的术语在适当的情况下可通用并且此处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此处所描述的顺序之外的其他顺序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电源系统10的一部分的实施方式的示例,该电源系统10被设置成形成输出电压(Vout)以提供给负载15。系统10通常接收电压输入11与公共返回端12间的输入电压,利用该输入电压在系统10的输出14上形成输出电压(Vout)。该输入电压可以是交流电压或其他类型电压的整流形式。系统10的电源控制器71通常被设置为接收表示值为Vout的反馈信号(FB),并调节Vout到某个期望值。替代FB信号或者除了FB信号之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控制器71可接收多种其他信号以辅助控制器控制Vout的值,例如电流检测信号和其它检测信号。为了调节Vout的值,控制器71通常设置为形成用于控制输出元件13的控制信号7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1可为开关电源控制器,例如脉宽调制(PWM)控制器或脉冲频率调制器(PFM),或其它类型的开关电源控制器。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输出元件13可包括电感器、变压器或设置为同步整流结构的电源开关或实现电源系统的其它众所周知的结构,例如升压或降压结构或其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元件13的部分,例如电源开关等,可被包括在控制器71内。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1可为线性电压调节器,例如低压差(LDO)或线性改变控制信号78的值的其它类型的线性调节器。控制器71通常包括接收反馈信号并形成控制信号78的调节器75或电压调节部分。
一个实施方式包括设置系统10以提供输出电压(Vout)给微处理器或其它类型控制逻辑,该其它类型的控制逻辑被设置成请求控制器71将Vout值设定为特定请求值,或请求控制器71(例如相对于Vout目前的值)提高或降低Vout。例如,负载15可为处理信息来显示图像的视频处理器。该处理器可提高该处理器工作频率以便更快执行算法,因此可请求控制器71提高Vout值。例如,负载15或其它系统部分可提供作为数字信号的电压识别控制(VID)信号18,其具有表示Vout的期望值或其请求值的占空比。一个实施方式可包括信号18被形成为脉宽调制(PWM)信号,其具有表示Vout请求值的占空比。一个实施方式的实例中信号18具有固定周期,但其占空比可变。
系统10通常包括滤波网络或滤波器20,其接收信号18并滤波信号18以形成具有信号18的滤波值的滤波信号(FS)22。由于信号18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变化的数字信号,因此信号22的值通常围绕其标称值变化。例如,信号22的变化可包括由信号18的状态变化引起的变化。在一个非限制性实例 中,信号18的运行频率可在约100千赫兹到3兆赫兹(100KHz-3MHz)的范围内。通常,频率基本上为常数。在滤波器20的一个实例中,其时间常数为约5到50微秒(5-50μsec)。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信号22的值响应信号18的变化而变化。
图3的曲线图表示出系统10形成的一些信号的值。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所示信号的增加值。曲线81示出信号18的实例,以及曲线82示出信号22的实例,曲线84示出参考(REF)信号76。参照图1及图3进行描述。由于信号18是数字信号,且其表示Vout的请求值,因此滤波器20的设计通常允许数字信号变化影响信号22的值。因此,响应于信号18的变化,信号22的值或滤波值通常变化。如曲线81和82所示,信号22通常是变化的,并具有如峰值86和88所示的峰值,并且具有如最小值87所示的谷值或最小值。因此,信号22通常不是一个纯直流值。信号22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为模拟信号的信号22。
在其他一些系统中,其他电源控制器使用信号22的值来调节控制信号并尝试控制输出电压的值为根据信号18的请求值。然而,由于信号22的值不是直流值而是变化的,因此信号22的变化导致Vout值产生波纹电压或相应变化,而不是一个良好的调节值。
控制器71包括波纹抑制电路或抑制电路73,其被设置为减小或抑制信号22的变化并提高Vout的稳定性。
一个实施方式可包括设置电路73的第一输入以接收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是具有表示期望值的占空比的数字信号。例如,输入34可接收信号18;设置电路73的第二输入以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为模拟信号,具有响应于第一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值。例如,输入33可接收信号22;设置电路73以确定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一状态变化的第二信号的峰值,以及确定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二状态变化的第二信号的最小值;并且设置电路73形成峰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一个实施方式可包括形成电路73的第一输入以接收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其占空比表示Vout请求值;形成电路73的第二输入以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为第一信号的滤波值;形成电路73以形成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为第二信号的峰值;设置电路73以形成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是第二信号的谷值;并且设置电路73以形成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是第三和第四信号 的平均值。
一个实施方式可包括设置电路73以响应于第一状态变化在第一存储元件上存储信号22的峰值。另一个实施方式可包括设置电路73以在第一转换时在第一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一值。一个实施方式包括设置电路73以响应于第二状态变化在第二存储元件上存储信号22的谷值。另一个实施方式可包括设置电路73以在第二转换时在第二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二值。
图2示例性示出电源控制器25的一部分的实施方式的实例,该电源控制器25是图1所示控制器71的替代实施方式。控制器25被设置成接收电压输入36和电压返回31间的运行电压来运行控制器25。控制器25通常包括输出26,其被设置形成控制信号78和反馈输入28,该反馈输入被设置成接收反馈信号(FB)。
控制器25还包括波纹抑制电路37,其为图1所示电路73的替代实施方式。除了电路37具有一个更具体的实施的非限制性的实例,电路37与电路73相似和且运行也与电路73相似。电路37包括被配置为接收信号18的输入34以及被形成为接收信号22的输入33。电路37包括第一通道,其被设置为响应信号18状态的第一变化存储信号22的峰值。电路37还包括第二通道,其被设置为响应信号18状态的第二变化存储信号22的最小值。电路37的一个通道包括开关(如晶体管39所示的),存储电容器41,缓冲器42和转换检测电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换检测电路包括反相器59和边缘检测器57。电路37的另一个通道包括另一个开关(如晶体管54所示的)、存储电容器52、缓冲器51和另一个包括边缘检测器56的转换检测电路。边缘检测器56、57可有各种众所周知的电路实施,包括单触发或其他计时电路或D类型触发器或一系列门电路。
在运行中,参照图2和3,假定在时间T0,信号18被设为有效,信号22的值响应信号18的有效状态而增大。在时间T1,信号18从有效状态转换到无效状态,由于信号18不再有效,在信号18的周期中在信号18转换时信号22已达到最大值或峰值。电路37被设置为检测有效到无效状态的转换并在电容器41上存储峰值。反相器59反相信号18,以便在时间T1边缘检测器57的输入从无效转变为有效状态。边缘检测器57设置成响应信号18的从有效到无效的转变产生短脉冲,该短脉冲使能晶体管39以便在信号18的有效到无效的转变时将信号22的值存储在电容器41上。在来自检测器57的脉冲终止后,从信号 18的转变后的时间直到下一个信号18的有效到无效的转变,电路37保持存储的信号22的峰值。保持该值有助于为所存储的峰值提供稳定的值。检测器57的脉冲宽度非常短,不长于在电容器41上存储信号22的值所需的长度。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脉冲宽度可仅为几纳秒。
从时间T1到T2信号18保持无效,由此,在时间T1到T2间信号22的值减少。在时间T2,信号18从无效转变到有效状态,在这一转变时,信号22的值为最小或谷值。边缘检测器56检测无效到有效的转变并形成短脉冲。该短脉冲使能晶体管54以便信号22的谷值在信号18的无效到有效转变时可存储于电容器52。从信号18转变后直到下一个信号18的无效到有效转变,电路37保持所存储信号22的最小值。保持该值有助于为所存储的最小值提供一个稳定的值。来自检测器56的脉冲宽度非常小,不长于在电容器52上存储信号22的值所需的长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脉冲宽度可仅为几纳秒。
电路37包括平均电路44,该平均电路接收被存储于电容器41的峰值和被存储于电容器52的最小值或谷值,并且形成参考(REF)信号,该参考信号是信号22的峰值与谷值的平均值。图2示出了电路44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实例,电阻46和47在节点48共同连接以便缓冲器42的输出通过电阻器46传送至节点48,并且谷值从缓冲器51通过电阻器47被传送至节点48。电阻46与47允许平均信号22的最小值和峰值以形成参考(REF)信号76的平均值,例如,电阻47两端的电压是(峰-谷)/2,节点48两端电压是谷+((峰-谷)/2)=(峰+谷)/2。在通常的运行中,信号18的占空比在多个信号18的周期保持恒定,占空比仅在期望增加或减少输出电压(Vout)的值时发生变化。信号18的周期通常是恒定的。然而,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18的频率可变化,且电路37持续减小或抑制信号22的变化并提高Vout的稳定性。
占空比的变化在时间T2与T3间示出。在时间T3,信号再次从有效转变到无效状态。然而,在信号18的这一周期,其占空比已增加,由此信号22的峰值比其在前一周期中(如峰值86和88所示)大。电路37确定信号22的新峰值并形成信号22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响应时间T3时曲线84所示增加的峰值而增加。由此,在时间T3时REF的值增加。在通常的运行中,在占空比再次变化前,占空比将在信号18的几个周期中保持为增加的值。然而,占空比也可仅在在某些运行中的少数周期中变化。电路37也可包括协助形成信号76的值的 参考电容器49。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实例中,电路37响应信号18存储峰值,由此,信号22的值已达峰值且在其被存储时不变化。由于电路37响应信号18存储信号22的最小值,信号22的值已达最小值且在其被存储时不变化。因此REF的值是稳定的。确信对信号18的常数占空比,信号76的值基本上为恒定的。然而,对信号18的常数占空比,信号22的值可变化达正负10%。由于信号76的值稳定,便于调节器75最小化Vout上的波纹电压。还最小化波纹而不限制控制回路带宽且不恶化使用电路37的系统的动态性能。
为了促进电路37的上述功能,输入33共同连接到晶体管39的源极(或可选为漏极)以及晶体管54的源极(或可选为漏极)。晶体管39的漏极(或可选为源极)被连接到电容器41的第一端子以及缓冲器42的输入,缓冲器42的输出被连接到电阻器46的第一端子,该电阻器46的第二端子连接到节点48。节点48被连接到电路37的输出以形成REF信号,节点48还被连接到电阻器47的第一端子,该电阻器47的第二端子连接到缓冲器51的输出。缓冲器51的输入共同连接到电容器52的第一端子和晶体管54的漏极(或可选的源极)。电容器52的第二端子被连接到返回端31,电容器41的第二端子也被连接到返回端31。输入34共同连接到反相器59的输入和检测器56的输入。检测器56的输出被连接到晶体管54的栅极。反相器59的输出被连接到检测器57的输入,检测器57的输出连接到晶体管39的栅极。
图4示出形成在半导体管芯91上的集成电路90或半导体器件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平面图。电路73和/或电路37可形成在管芯91上。为了使附图简单,管芯91可包括图4未示出的其他电路。电路37和器件或集成电路90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半导体制作技术形成在管芯91上。
根据前述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确定根据实施方式,波纹抑制电路可包括:
第一输入(例如输入34)设置为接收第一信号(如非限制性实例-信号18),该第一信号为脉宽调制信号,其占空比表示期望输出电压的请求值;第二输入(如非限制性实例-输入33)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滤波值。
第一存储元件;第二存储元件;
第一开关,其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一转换在第一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二信号的第一值(如非限制性实例-峰值或谷值之一);
第二开关,其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二转换在第二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二信号的第二值(如非限制性实例-峰值或谷值中另一个);以及
平均电路被设置成从第一存储元件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一值以及从第二存储元件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值并且形成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的值为第一值和第二值的平均值。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路可包括第一边缘检测器,其被设置成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一转换接收第一信号并形成第一脉冲以使能第一开关。
实施方式可包括第二边缘检测器,其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二转换接收第一信号并形成第二脉冲以使能第二开关。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可为第一晶体管,其具有控制电极,耦合至第一边缘检测器以响应第一脉冲使能第一晶体管,第一载流电极,其被耦合至第一存储元件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载流电极,其被耦合以接收第二信号。
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包括:第一存储元件是电容器,其第一端子耦合至第一晶体管的第一载流电极且其第二端子耦合至公共返回端。
实施方式可包括:第二开关是第二晶体管,其具有控制电极,耦合至第二边缘检测器以响应第二脉冲使能第二晶体管,第一载流电极,耦合至第二存储元件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载流电极,其被耦合以接收第二信号。
另一实施方式可包括:第二存储元件是电容器,其具有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载流电极的第一端子以及被耦合至公共返回端的第二端子。
由于所有的上述,很清楚的,公开了新颖的器件和方法。包括其他特征在内,设置波纹抑制电路以确定滤波信号的峰值和最小值,以及形成具有基本上为常数值的结果信号。在波峰时存储峰值以及在波谷时存储谷值有利于形成基本上为常数的结果信号。在周期的剩余部分保持峰值和谷值也有助于基本上为常数值。响应控制信号18的变化存储峰值和谷值也有助于结果信号的稳定性。
尽管使用特定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的实例描述了本发明的主题,前述图及其说明仅描述了本发明典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不能被认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许多替代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提到存在的替代采样和保持电路。在另一实施方式,存储元件也可为模拟数 字转换(ADC)电路,平均电路也可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平均电路44可形成为模拟电路,其包括模拟放大器,该模拟放大器具有形成平均值的增益,或可包括ADC和数字存储元件。尽管使用特定的MOS晶体管说明了本发明的主题,说明也适用于其他MOS晶体管,其他晶体管包括双极性晶体管以及BiCMOS、金属半导体FET(MESFET)、HFET和其他晶体管结构。
正如以下权利要求所体现的,创造性方面可在于单个前述公开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的一部分。因此,以下表示的权利要求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单独实施方式。而且,虽然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方式包括包含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特征,而不是其他特征,但是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组合应当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

Claims (10)

1.一种波纹抑制电路,其包括:
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一输入,所述第一信号是脉宽调制信号,其占空比表示输出电压请求值;
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输入,所述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滤波值;
第一存储元件;
第二存储元件;
第一开关,其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一转变,在第一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二信号的第一值;
第二开关,其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二转变,在第二存储元件上存储第二信号的第二值;以及
平均电路,其被设置为从第一存储元件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一值并且从第二存储元件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值并形成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的值是第一值和第二值的平均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抑制电路,其中第一开关是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控制电极,被耦合为响应第一转变使能第一晶体管,第一载流电极,被耦合至第一存储元件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载流电极,被耦合以接收第二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纹抑制电路,其中第二开关是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控制电极,被耦合以响应第二转变使能第二晶体管,第一载流电极,被耦合至第二存储元件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载流电极,被耦合以接收第二信号。
4.一种电源控制器的波纹抑制电路,其包括:
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一输入,其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是脉宽调制信号,其占空比表示输出电压的请求值;
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二输入,其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滤波值;
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第三信号,该第三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峰值;
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第四信号,该第四信号是第二信号的谷值;
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是第三和第四信号的平均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纹抑制电路,其中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在第一信号的第一转变时存储峰值作为存储值并且在第一转变之后保持所述存储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纹抑制电路,其中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以及其中滤波值与第一信号成比例地变化。
7.一种波纹抑制电路,包括:
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一输入,该第一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是数字信号,其具有表示期望值的占空比;
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二输入,该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是模拟信号,该第二信号的值响应第一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该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一状态变化确定第二信号的峰值以及响应第一信号的第二状态变化确定第二信号的最小值;以及
该波纹抑制电路被设置为形成该峰值与该最小值的平均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纹抑制电路,其中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响应第一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滤波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纹抑制电路,包括:
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一通道,其被设置为在第一信号的第一状态变化时存储第二信号的峰值,以及
波纹抑制电路的第二通道,其被设置为在第一信号的第二状态变化时存储第二信号的最小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纹抑制电路,其中第二输入被设置为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与第一信号成比例地变化。
CN201320550533.8U 2012-08-20 2013-08-13 波纹抑制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783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91161P 2012-08-20 2012-08-20
US61/691,161 2012-08-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8351U true CN204578351U (zh) 2015-08-19

Family

ID=5009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5053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78351U (zh) 2012-08-20 2013-08-13 波纹抑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213344B2 (zh)
CN (1) CN20457835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78662B2 (en) * 2015-08-03 2018-01-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art vehicle lighting
US10671214B2 (en) * 2017-04-12 2020-06-0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Global coarse baseline correction charge injection
CN107134913B (zh) * 2017-05-22 2020-01-1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参考电压信号的方法、一种电压调节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0729A (en) * 1997-12-16 2000-02-01 Volterra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iscrete-time sampling of data for use in switching regulators
US7116588B2 (en) * 2004-09-01 2006-10-03 Micron Technology, Inc. Low supply voltage temperature compensated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or and method
JP4566030B2 (ja) * 2005-03-08 2010-10-20 ローム株式会社 容量電圧変換回路、そ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電子機器、ならびに容量電圧変換方法
US8531166B2 (en) * 2010-07-26 2013-09-10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O.C. Constant on-time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control method and on-time calculation circuit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49232A1 (en) 2014-02-20
US9213344B2 (en) 201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0135B2 (en) Fast response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624566B2 (en) Current-mode control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operation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496391B (zh) 多相開關變換器及其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9306451B2 (en)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to reduce overshoot of an output voltage
TWI307205B (en)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c-dc converter
US9954455B2 (en) Constant on 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US10651750B2 (en) Constant on-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TWI796869B (zh) 準恆定導通時間控制電路及其開關變換器和方法
CN110855137B (zh) 具有预偏置输出电压的转换器
JP2006311689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TW201304365A (zh) 一種開關控制電路及其方法
CN204578351U (zh) 波纹抑制电路
US9548667B2 (en) Constant on-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US9577542B2 (en) Constant on-time (COT) control in isolated converter
JP7106769B2 (ja) 同期buck回路の制御方法、装置、システム及び電子装置
Altintas et al. Nonideal analysis, design and voltage mode control of a boost converter
JP2013215034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117155074A (zh) Turbo模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CN204721220U (zh) 一种低压启动dc-dc转换器芯片
WO2019015205A1 (zh) 一种转换器及其降压方法、电子设备
CN110692185A (zh) 直流电压转换装置
CN111049360B (zh) 降压电路及降压控制方法
CN109980925B (zh) 谷底电流控制的dcdc转换器加快动态响应的方法
US11637489B2 (en) Isolated DC/DC converter and AC/DC converter
CN214412594U (zh) 一种升压装置及电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