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67342U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67342U CN204567342U CN201520273982.1U CN201520273982U CN204567342U CN 204567342 U CN204567342 U CN 204567342U CN 201520273982 U CN201520273982 U CN 201520273982U CN 204567342 U CN204567342 U CN 2045673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manent magnet
- magnet array
- guiding
- suspension
- acti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以及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通过同侧同层极性相同、同侧相邻层极性相异以及同一水平位置处相对设置的永磁体的极性相异的设置以提供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通过同侧同排极性相同、同侧相邻排极性相异以及同一竖直位置处相对设置的永磁体的极性相异的设置以提供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较大、较稳定的悬浮调整力和导向调整力,结构紧凑、成本低且安装方便,适宜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永磁体磁力线有纵向抗拉伸力和横向抗压缩力的性质使得悬浮力和导向力与气隙磁力线相垂直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性运动的支撑方式主要有滚动支撑和滑动支撑,这两种支撑方式都存在机械接触,会引起噪声、发热等问题,长期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磨损,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磁悬浮支撑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消除了轨道与承载组件之间的机械接触,不存在摩擦损耗,能耗更低,是理想的支撑方式。磁悬浮技术起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电磁悬浮的方式需要在承载组件上布置笨重的悬浮电磁铁和导向电磁铁,与轨道上的永磁体相互排斥实现无接触悬浮和导向。承载组件与轨道之间的悬浮高度和导向位置是通过一套高精度电子调整系统得以保证的,整个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日本采用的电力悬浮方式在动子上安装低温超导磁体,因此需要复杂的液氮制冷系统,悬浮和导向绕组则安装于轨道上。该方式在低速状态无法保证悬浮,还需机械装置实现有效支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磁悬浮方式的弊端,打破了永磁体不可能提供足够悬浮力的观点,提供了一种能够提供稳定悬浮力和导向力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该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利用永磁体磁力线有纵向抗拉伸力和横向抗压缩力的性质,使得悬浮力和导向力与气隙磁力线相垂直,从而解决永磁体磁力不足的问题,消除机械导向,实现承载组件和轨道之间的完全悬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多组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以及多组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皆由多层呈竖直分布且磁场为水平方向的永磁体构成,悬浮固定永磁阵列中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中的同侧同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同侧相邻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处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中的永磁体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中的永磁体磁场的磁场极性相反从而使得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以提供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限制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的竖直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皆由多排呈水平分布且磁场为竖直方向的永磁体构成,导向固定永磁阵列中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中的同侧同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同侧相邻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位于同一竖直位置处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中的永磁体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中的永磁体磁场的磁场极性相反从而使得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以提供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限制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所述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相对应设置且不少于两组相对应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以获得均衡的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所述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相对应设置且不少于两组相对应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以获得均衡的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
所述悬浮固定永磁阵列中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中的相邻层永磁体之间通过隔离介质相隔开;所述导向固定永磁阵列中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中的相邻排永磁体之间通过隔离介质相隔开。
所述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承载组件和轨道,承载组件能够沿轨道的设置方向运行,悬浮固定永磁阵列设置在轨道的竖直端面上,悬浮活动永磁阵列设置在与该轨道的竖直端面相对应的承载组件的竖直端面上,上述成对使用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产生竖直方向的剪切力为承载组件提供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所述导向固定永磁阵列设置在轨道的水平端面上,导向活动永磁阵列设置在与该轨道的水平端面相对应的承载组件的水平端面上,上述成对使用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产生水平方向的剪切力为承载组件提供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
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的上侧,且相对设置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正上方。
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的下侧,且相对设置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正下方使得轨道导向固定永磁阵列与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之间的竖直方向的吸引力能够抵消承载组件的一部分重力并使承载组件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位于承载组件和轨道的同一水平位置处,以减小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安装空间。
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且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上侧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的正上方;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下侧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的正下方。
所述的轨道位于承载组件的内部,使得悬浮固定永磁阵列分别位于轨道的两侧竖直端面上分别与承载组件的两内侧竖直端面上的悬浮活动永磁阵列相对应,且导向固定永磁阵列位于轨道的底部端面上或顶部端面上分别与承载组件的内腔底部或内腔顶部上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相对应。
所述的轨道和承载组件构成悬浮式结构时,承载组件位于轨道的上侧或轨道的外侧沿轨道的设置方向运行;所述的轨道和承载组件构成悬挂式结构时,承载组件的位于轨道的下侧或轨道的内腔中沿轨道的设置方向运行。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置悬浮固定永磁阵列、悬浮活动永磁阵列、导向固定永磁阵列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中永磁体的磁场方向,能够产生较大、较稳定的悬浮调整力和导向调整力,且悬浮和导向均不耗能;由于悬浮和导向方式均采用永磁体,不存在机械接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磁悬浮;同时将永磁悬浮和永磁导向一体化设计,极大地简化了整个装置的构造,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安装方便的优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悬浮固定永磁阵列;2—隔离介质;3—轨道;4—悬浮活动永磁阵列;5—导向固定永磁阵列;6—导向活动永磁阵列;7—承载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多组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以及多组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其中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皆由多层呈竖直分布且磁场为水平方向的永磁体构成,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同侧同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同侧相邻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处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永磁体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永磁体磁场的磁场极性相反从而使得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以提供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限制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竖直方向相对移动;而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皆由多排呈水平分布且磁场为竖直方向的永磁体构成,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同侧同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同侧相邻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位于同一竖直位置处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的永磁体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永磁体磁场的磁场极性相反从而使得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以提供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限制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在每套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中,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相邻层永磁体之间通过隔离介质2相隔开,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相邻排永磁体之间通过隔离介质2相隔开;在上述结构中,亦可不设置隔离介质2。同时为了获得均衡的竖直方向的悬浮力和均衡的水平方向的导向力,相对应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不少于以获得均衡的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且相对应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不少于两组以获得均衡的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
为了使得上述结构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进入实际应用中,该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承载组件7和轨道3,承载组件7能够沿轨道3的设置方向运行,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设置在轨道3的竖直端面上,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设置在与该轨道3的竖直端面相对应的承载组件7的竖直端面上,上述成对使用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产生竖直方向的剪切力为承载组件7提供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设置在轨道3的水平端面上,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设置在与该轨道3的水平端面相对应的承载组件7的水平端面上,上述成对使用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产生水平方向的剪切力为承载组件7提供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且轨道3和承载组件7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轨道3和承载组件7构成悬浮式结构,此时承载组件7位于轨道3的上侧或轨道3的外侧沿轨道3的设置方向运行;第二种是轨道3和承载组件7构成悬挂式结构,此时承载组件7的位于轨道3的下侧或轨道3的内腔中沿轨道3的设置方向运行。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轨道3和承载组件7,两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分别固定于“工”字型钢轨道3内侧的凹槽内,两组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固定于承载组件7两侧的竖直端面上且分别与一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相平行对应;两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分别固定于“工”字型钢轨道3的上平面上,两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固定于承载组件7两侧的水平端面上且分别与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正下方的一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平行相对。此时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上侧,且相对设置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正上方。
其中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皆分别包括沿轨道3的延伸方向竖直布置的三层永磁体且所有永磁体内部磁场方向为水平方向,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相邻层的永磁体之间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相邻层的永磁体之间分别填充有隔离介质2。在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同侧同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且在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同侧同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也相同,在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同侧相邻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在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同侧相邻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也相反;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处且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永磁体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永磁体磁场极性相反。该种布置方式保证了承载组件7在外力作用下有下沉趋势时,其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永磁体将同时受到导轨3内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同一层水平位置处的永磁体向上的吸引力和低层位处永磁体向上的排斥力;反之,当承载组件7在外力作用下有上升趋势时,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永磁体将同时受到导轨3内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同一层水平位置的永磁体向下的吸引力和高层位处永磁体向下的排斥力,以此实现了承载组件7的稳定悬浮。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皆分别包括沿轨道3的延伸方向水平布置的两排永磁体且所有永磁体内部磁场方向为竖直方向,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的相邻排的永磁体之间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相邻排的永磁体之间填充有隔离介质2。在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的同侧同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且在导向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同侧同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也相同,在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的同侧相邻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在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同侧相邻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也相反;位于同一竖直位置处且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的的永磁体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的永磁体磁场极性相反。另外由于每对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同一水平位置处的永磁体相对的面磁性相异,稍微受到水平方向的扰动就会偏向轨道一边。而导向永磁列阵的工作原理与悬浮永磁列阵的原理相同,当承载组件7在外力作用下有水平偏移的趋势时,其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的永磁体将同时受到导轨3内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上同竖直位置处的永磁体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和相邻排处的永磁体相反方向的排斥力,以此实现了承载组件7的稳定导向,保证承载组件7沿轨道3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运行。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下侧,使得承载组件7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置于轨道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的下方,这样就可以使轨道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与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之间的竖直方向的吸引力能够抵消承载组件7的一部分重力并使承载组件7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将承载组件7上的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将轨道3上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也相应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相对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减小了装置在竖直方向的安装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采用了四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和四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即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此时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上侧的两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两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的正上方;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下侧的两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两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的正下方,这样使得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之间竖直方向的吸引力相互抵消,且导向更加稳定。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承载组件7的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处于轨道3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的外侧,即此时轨道3位于承载组件7的内部,使得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分别位于轨道3的两侧竖直端面上分别与承载组件7的两内侧竖直端面上的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相对应,且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位于轨道3的底部端面上或顶部端面上分别与承载组件7的内腔底部或内腔顶部上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置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永磁体的磁场方向,能够产生较大、较稳定的悬浮调整力和导向调整力,且悬浮和导向均不耗能;由于悬浮和导向方式均采用永磁体,不存在机械接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磁悬浮;同时将永磁悬浮和永磁导向一体化设计,极大地简化了整个装置的构造,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安装方便的优点,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多组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以及多组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皆由多层呈竖直分布且磁场为水平方向的永磁体构成,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同侧同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同侧相邻层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处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的永磁体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永磁体磁场的磁场极性相反从而使得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以提供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限制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竖直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皆由多排呈水平分布且磁场为竖直方向的永磁体构成,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同侧同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同、同侧相邻排永磁体的磁场极性相反,且位于同一竖直位置处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的永磁体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永磁体磁场的磁场极性相反从而使得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以提供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限制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相对应设置且不少于两组相对应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以获得均衡的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所述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相对应设置且不少于两组相对应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以获得均衡的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中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中的相邻层永磁体之间通过隔离介质(2)相隔开;所述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中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中的相邻排永磁体之间通过隔离介质(2)相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包括承载组件(7)和轨道(3),承载组件(7)能够沿轨道(3)的设置方向运行,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设置在轨道(3)的竖直端面上,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设置在与该轨道(3)的竖直端面相对应的承载组件(7)的竖直端面上,上述成对使用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产生竖直方向的剪切力为承载组件(7)提供竖直方向的悬浮调整力;所述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设置在轨道(3)的水平端面上,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设置在与该轨道(3)的水平端面相对应的承载组件(7)的水平端面上,上述成对使用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之间通过气隙相互作用产生水平方向的剪切力为承载组件(7)提供水平方向的导向调整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上侧,且相对设置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下侧,且相对设置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正下方使得轨道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与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之间的竖直方向的吸引力能够抵消承载组件(7)的一部分重力并使承载组件(7)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位于承载组件(7)和轨道(3)的同一水平位置处,以减小该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安装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和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且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上侧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的正上方;位于相对设置的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和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下侧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位于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的正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3)位于承载组件(7)的内部,使得悬浮固定永磁阵列(1)分别位于轨道(3)的两侧竖直端面上分别与承载组件(7)的两内侧竖直端面上的悬浮活动永磁阵列(4)相对应,且导向固定永磁阵列(5)位于轨道(3)的底部端面上或顶部端面上分别与承载组件(7)的内腔底部或内腔顶部上的导向活动永磁阵列(6)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3)和承载组件(7)构成悬浮式结构时,承载组件(7)位于轨道(3)的上侧或轨道(3)的外侧沿轨道(3)的设置方向运行;所述的轨道(3)和承载组件(7)构成悬挂式结构时,承载组件(7)的位于轨道(3)的下侧或轨道(3)的内腔中沿轨道(3)的设置方向运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73982.1U CN204567342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73982.1U CN204567342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67342U true CN204567342U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386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73982.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67342U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673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2813A (zh) * | 2015-04-30 | 2015-08-19 | 王向东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
2015
- 2015-04-30 CN CN201520273982.1U patent/CN20456734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2813A (zh) * | 2015-04-30 | 2015-08-19 | 王向东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CN104842813B (zh) * | 2015-04-30 | 2016-10-05 | 王向东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42813A (zh)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
CN106143205B (zh) | 一种用于磁浮列车的线圈式永磁电动悬浮装置 | |
CN106012716B (zh) | 对称永磁悬浮系统及永磁悬浮列车轨道系统 | |
CN104452496B (zh) | 一种永磁磁悬浮轨道 | |
CN101578760B (zh) | 磁悬浮装置 | |
CN102059956A (zh) | 一种磁浮列车悬浮单元结构 | |
CN101966950B (zh) | 电梯磁性导向装置及导向制动装置 | |
CN205800824U (zh) | 一种用于磁浮列车的线圈式永磁电动悬浮装置 | |
CN112240834B (zh) | 采用差动悬浮导向与双边直线电机的超高速磁浮试验系统 | |
CN108382266B (zh) | 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的eds支承系统 | |
CN103192842A (zh) | 一种磁悬浮列车抗侧滚装置 | |
CN106427659A (zh) | 一种磁悬浮轨道装置 | |
CN109895811A (zh) | 永磁式磁悬浮轨道系统及其道岔转向控制方法 | |
CN101877563B (zh) | 一种磁阻式磁力悬浮装置 | |
CN105691408B (zh) | 高温超导磁悬浮永磁轨道磁场超高结构 | |
CN108382264A (zh) | 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 | |
CN100431890C (zh) | 城轨磁浮车辆走行机构搭接装置 | |
CN206327181U (zh) | 悬浮机构及永磁悬浮列车 | |
CN103661420B (zh) | 气浮列车系统 | |
CN204567342U (zh) |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 |
CN206124808U (zh) | 一种磁悬浮轨道装置 | |
CN201901013U (zh) | 一种磁浮列车悬浮单元结构 | |
CN207291998U (zh) | 一种磁悬浮车与轨道的安装结构 | |
JP2007182110A (ja) | 常電導吸引型磁気浮上式車両 | |
CN1808866B (zh) | 永磁全补偿式磁悬浮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0038 Jiangsu province HENGFA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30-4 on the third floor Patentee after: Wang Xiangdong Address before: 211122 Chunhua Industrial Park, Chunhua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Wang Xiangdong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05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