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3754U -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3754U
CN204553754U CN201520098951.7U CN201520098951U CN204553754U CN 204553754 U CN204553754 U CN 204553754U CN 201520098951 U CN201520098951 U CN 201520098951U CN 204553754 U CN204553754 U CN 204553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output shaft
gear
wheel
planetar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89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年
李修森
张垚
魏武
孙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0989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3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3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37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包括,驱动电机、主差速器、外壳、减速行星齿轮系、耦合行星齿轮组和双行星齿轮系,驱动电机与减速行星齿轮系连接为其提供转矩,减速行星齿轮系依次连接耦合行星齿轮组、双行星齿轮系及主差速器,实现为差速器第一输出轴提供与电机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同向的转矩,并为差速器第二输出轴提供与电机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反向的转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可以将经过其传输的驱动转矩选择性的定向分配给两输出轴,并且在转矩定向分配时,由于不会改变总转矩,不会使车辆减速,同时兼具转矩耦合功能和减速增扭功能,能够以同轴的方式布置驱动电机,结构紧凑,减少布置空间。

Description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双排行星齿轮并具有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汽车左右两侧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左右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侧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方式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当轮式汽车转弯时,在弯道外侧的车轮比在弯道内侧的车轮旋转得快。在车辆两侧的驱动轮之间使用一个差速器来补偿两侧驱动轮转速的不同。但是,常规的差速器通常在两侧驱动轮之间平均分配转矩。然而,为了实现车辆的最佳控制,在弯道外侧的驱动轮应该比在弯道内侧的相应的驱动轮输出更大的转矩。事实上,增加作用在弯道外侧的驱动轮上的转矩帮助推动和引导车辆转弯,这在高速转弯时特别有益。
此外,位于差速器两端的驱动轮之间的牵引力可能不同。如果一侧驱动轮下的牵引力非常弱,例如在冰上或一些附着条件较差的路面上,差速器的转矩分配作用是使该车轮打滑甚至只有空转,而使另一侧的牵引力较强的车轮则趋于静止不动。当然,有防滑式差速器存在会一定程度的克服这个问题,但是,该类差速器趋于使两侧驱动轮的转速相同。在牵引力良好的情况下,防滑式差速器的这一特征限制了对车辆高速转弯的操控能力。
因此,需要在传统差速器机械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的具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差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 差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平均分配左右车轮转矩的缺陷,实现了按需求定向的将驱动轴输入的转矩分配到左右车轮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包括:
驱动电机,其具有可输出转矩的电机输出轴;
主差速器,其包括差速器壳、驱动轴、可绕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能够以相同或不同的转速同向旋转;
外壳;以及
减速行星齿轮系,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接收所述电机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并输出与该转矩同向的转矩;
耦合行星齿轮组,其与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相连接,接收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输出的转矩,并输出与该转矩反向的转矩;
双行星齿轮系,其与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连接,接收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输出的转矩,所述双行星齿轮系与所述主差速器相连接,为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提供方向相反的转矩。
优选的是,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包括减速太阳轮、减速行星轮及减速齿圈,所述减速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用于同所述电机输出轴共同旋转,所述减速齿圈与所述外壳相固定,所述减速行星轮分别与所述减速太阳轮和减速齿圈相啮合,使所述减速行星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方向公转,并通过与所述减速行星轮相连接的减速行星架将公转的转矩输出。
优选的是,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包括:
第一行星齿轮系,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减速行星架固定连接,以接收所述减速行星架输出的转矩,所述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相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上连接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二行星齿轮系,其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第二齿圈相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上连接有第二行星架;
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为一体设计,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可旋转的同轴连接。
优选的是,双行星齿轮系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第三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差速器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第三齿圈依次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二行星架传递的转矩。
优选的是,所述减速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可旋转的同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可旋转的同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行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差速器壳一体成型。
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可以将经过其传输的驱动转矩选择性的定向分配给左右两输出轴,并且在转矩定向分配时,由于不会改变总转矩,故不会使车辆减速,而且能够增加汽车的转弯机动性和驾驶员的驾驶乐趣。采用一套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同时兼具转矩耦合功能和减速增扭功能,能够以同轴的方式布置差速电机,结构紧凑,减少布置空间;该电机在不进行转矩分配时不旋转,只在主动分配转矩时才旋转以提供转矩,并且总体传动比大大增加,可以使左右车轮产生更大的转矩差。仅需一个电机即可作为该差速器实现转矩分配的动力源,结构相对简单,易于控制。即只需要控制电机转子的正转或反转就可以定向的分配左右半轴的转矩。而其他基于离合器或制动器实现转矩定向分配的差速器则需要同时拥有两套离合器或制动器作为动力源,导致零件繁多,结构复杂。并且采用电机作为该差速器转矩定向分配的动力源,还有利于其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进而扩大了该差速器的使用领域。即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安装在传统动力能源的车辆上,也可以安装在 新能源动力的车辆上,应用范围广泛。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差速器结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因此具有改造加工成本低,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继承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示简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不分配转矩时的转矩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在车辆右转弯工况下定向分配的转矩流动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汽车差速器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如图1所示,汽车差速器将车辆发动机产生的转矩分配给分别位于车辆左右两侧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使其沿主轴线X旋转。差速器外壳包括桥壳6、左端盖8和右端盖10。左端盖8和右端盖10通过螺栓紧固在桥壳6的左右两端。驱动轴12设置在桥壳6内,并与固定在桥壳6内的轴承配合,使驱动轴12相对桥壳6旋转。驱动轴12内侧一端安装有锥形驱动齿轮14,相对的驱动轴12的外侧通过车辆的变速器与车辆的发动机相连。锥形驱动齿轮14与一个以螺栓紧固于差速器壳20上的锥形齿圈16啮合,差速器壳20在位于差速器壳20与桥壳6之间的轴承21上可以沿轴线X旋转。差速器壳20内有齿轮传动装置,其主要包含左锥形侧齿轮22和右锥形侧齿轮24,它们能够在差速器壳20内旋转,也可与差速器壳20一起沿轴线X旋转。左锥形侧齿轮22与第一输出轴2固定相连,而右锥形侧齿轮24与第二输出轴4固定相连。除了左右锥形侧齿轮22、24以外,差速器壳20内还安装有一根横销26,其轴线垂直于轴线X。横销26 上装配有一对中间锥形小齿轮28,分别与左右锥形侧齿轮22、24啮合,且构成齿轮传动装置的一部分。
当发动机施加转矩并转动驱动轴12时,其上的锥形驱动齿轮14转动锥形齿圈16及紧固于之上的差速器壳20。差速器壳20进而导致横销26沿轴线X旋转,旋转的横销26带动其上的中间锥形小齿轮28环绕轴线X运行。环绕X轴运行的中间锥形小齿轮28转动与之啮合的左右锥形侧齿轮22、24,其进而转动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如果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中之一比另一根轴旋转得快,如在进行转弯时,中间锥形小齿轮28将在横销26上旋转,但仍将转矩传输给左右锥形侧齿轮22、24以及与他们各自相连接的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具有将输出到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上的转矩选择性进行定向分配的能力,以便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中之一能够比另一根轴传输更大的转矩,这样可以增强车辆转弯机动性。
为了实现转矩的定向分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排行星齿轮电动差速器装配了一个转矩换向器36,位于左端盖8的腔体内。转矩换向器36在通电时可以将附加的转矩从锥形齿圈16转到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上。转矩换向器36主要包括一个双行星齿轮系32,一个转矩耦合行星齿轮组82,一个减速行星齿轮系38以及一个驱动电机84。其中,
驱动电机84具有可输出转矩的电机转子66;
主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20、驱动轴12、可绕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所述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能够以相同或不同的转速同向旋转;
外壳包括桥壳6、左端盖8和右端盖10。左右端盖8和10通过螺栓紧固在桥壳6的左右两端,外壳内形成了容纳其他部件的腔室。
减速行星齿轮系38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38与所述驱动电机84的电机转子66连接,接收所述电机转子66输出的转矩,并输出与该转矩同向的转矩;
耦合行星齿轮组82与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38相连接,接收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38输出的转矩,并输出与该转矩反向的转矩;
双行星齿轮系32与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82连接,接收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82输出的转矩,所述双行星齿轮系32与所述主差速器相连接,为所述第一输出轴2提供与所述电机转子66输出的转矩同向的转矩,并为所述第二输出轴4提供与所述电机转子66输出的转矩反向的转矩。
使用上述的提供的差速器,实现了为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提供相反的转矩,使它们之间产生了转矩差,实现了它们之间转矩的不同,而总的转矩没有发生变化。
一并参阅图2,双行星齿轮系32具有一个固定于差速器壳20的第三齿圈42,其可与差速器壳20加工为一个整体。双行星齿轮系32还包括一个第三太阳齿轮44,其通过花键45与从差速器壳20的端部延伸出来的第一输出轴2相连。这样,转矩换向器36的双行星齿轮系32的第三太阳轮44与第一输出轴2及差速器壳20内的左锥型侧齿轮22相连接。进而第三太阳轮44、左锥形侧齿轮22和第一输出轴2一起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
一并参阅图3,转矩换向器36的驱动电机84包括空心轴式电机40和电机转子66,空心轴式电机位于桥壳6的左端盖8内,并与左端盖8固定在一起,使其不能够相对桥壳6进行旋转。驱动电机84的电机转子66可以在第一输出轴2上旋转,其中,前述的第一输出轴2从空心轴式电机40的空心处及端盖8中向外伸出与车轮相连。事实上,驱动电机84的电机转子66通过滚针轴承67安装在第一输出轴2上,进而电机转子66可以与第一输出轴2产生相对旋转。
转矩换向器36的减速行星齿轮系38具有一个减速齿圈56,固定与位于差速器壳20左端部的左端盖8内,以便其不能够相对于桥壳6进行旋转。事作为优选的,减速齿圈56可以与左端盖8加工为一个整体。减速行星齿轮系38还包括一个减速太阳轮58,连接在转矩换向器36的驱动电机84的电机转子66上,事实上,减速太阳轮58可以与电机转子66加工为一个整体。另外减速行星齿轮系38还具有减速行星齿轮60,其位于减速齿圈56与减速太阳轮58之间并与之啮合。减速行星齿轮60的减速行星架62延伸出另一端加工出齿圈,事实上,此齿圈即可作为耦合行星齿轮组82的第一行星齿轮系90的第一齿圈34。减速行星架62为减速行星齿轮系38的减速行星齿轮60和 耦合行星齿轮组82提供一个相互平行的旋转面。因此,减速行星架62将减速行星齿轮系38和耦合行星齿轮组82连接在一起。
转矩换向器36的耦合行星齿轮组82实质上是由共用一个第一太阳轮78的左右布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系90和第二行星齿轮系92组成。
第一行星齿轮系90具有一个第一齿圈34,其节圆直径与第二行星齿轮系92的内齿圈76的节圆直径相同。并于桥壳6可旋转的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系90还包含一个第一行星齿轮68,其位于第一齿圈34和第一太阳轮78之间并与之啮合。第一行星齿轮68的第一行星架52用花键53固定在第一输出轴2上,使其不能与第一输出轴2产生相对旋转。第一和第二齿轮系90、92的公共第一太阳轮78可以在第一输出轴2上绕X轴旋转,公共第一太阳轮78通过滚针轴承79安装在第一输出轴2,使公共第一太阳轮78可以与第一输出轴2产生相对旋转。第二行星齿轮系92具有一个第二齿圈76,固定于桥壳6左侧内径处,以便其不能够相对于桥壳6进行旋转。第二齿圈76可与桥壳6加工成一个整体。第二行星齿轮系92还包含一个第二行星齿轮72,其位于第二齿圈76与公共第一太阳轮78之间并与之啮合。此第二行星齿轮72与双行星齿轮系32共用第二行星架50,其为第二行星轮72和双行星齿轮系32的第三行星轮46和第四行星轮48提供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因此,行星架50将耦合行星齿轮组82和双行星齿轮系32连接在一起。
双行星齿轮系32还包括行星齿轮第三行星轮46和第四行星轮48,位于其第三齿圈42与第三太阳轮44之间。他们可以分别绕第二行星架50进行自转。第三行星轮46与第三齿圈42啮合,但不与第三太阳轮4啮合,第四行星轮48与第三太阳轮44啮合,但不与第三齿圈42啮合。此外第三行星轮46和第四行星轮48成对地装配,且每一对中的第三行星轮46和第四行星轮48相互啮合。因此,从第三齿圈42传输给第三太阳轮44的任何转矩都将带动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沿差速器壳20的转动方向进行旋转。第三齿圈42和第三太阳轮44的节圆直径可以近似相同,但第三太阳轮44的节圆直径比第三齿圈42的小,这进而使得第三太阳轮44及第一输出轴2或第二输出轴4的转速可以超过第三齿圈42及差速器壳20的转速。
当空心轴式电机40接收电信号时,电机转子66将会发生绕X轴的旋转, 同样的会使电机转子66上的减速太阳轮58产生绕X轴的旋转。作用于电机转子66上的转矩可以按照电机控制器进行控制。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空心轴式电机40没有接收电信号,电机转子66不发生旋转,并不影响驱动转矩的分配。此时,差速器壳20以及其上的第三齿圈42和第一输出轴2以及其上的第三太阳轮44、第一行星架52以相同的速度旋转,进而双行星齿轮系32的第三行星齿轮46和第四行星齿轮48都以相同的速度发生绕第三太阳轮44的公转而不自转,这样,其第二行星架50,即耦合行星齿轮组82的第二星齿轮系92的第二行星架50的转速就与耦合行星齿轮组82的第一行星齿轮系90的第一行星架52的转速相同,同时,第一星齿轮系90和第二星齿轮系92拥有公共第一太阳轮78,意味着拥有相同的公共第一太阳轮78的转速,由于第一行星齿轮系90和第二行星齿轮系92的第一齿圈34和第二齿圈76具有相同的节圆直径,所以他们拥有相同的行星排特征参数。根据行星齿轮系的运动公式,第一星齿轮系90的第一齿圈34和第二星齿轮系92的第二齿圈76会拥有相同的转速,而第二齿圈76与桥壳6加工成一个整体不发生相对旋转,即第一齿圈34也不发生旋转,其转速为0,所以减速行星齿轮系38也不发生旋转,其减速太阳轮58与电机转子66也不发生旋转。换句话说,当转矩换向器36的空心轴式电机40接收电信号时,电机转子66与其上的减速太阳轮58会发生旋转,进而减速行星齿轮系38的减速行星轮60绕着减速太阳轮58以相同方向公转,即其减速行星架62与其上的第一齿圈34也将以相同的方向旋转,此时,耦合行星齿轮组82的第一星齿轮系90和第二星齿轮系92的第一齿圈34和第二齿圈76的转速不同,而行第一星齿轮系90和第二星齿轮系92拥有公共第一太阳轮78,即拥有相同的太阳轮转速,那么根据行星齿轮系的运动公式,第一星齿轮系90和第二星齿轮系92的第一行星架52和第二行星架50的会产生相反的转速。在此意义上,汽车直行且转矩换向器36的空心轴式电机40不接收电信号时,电机转子66不发生转动,而在汽车转弯或在其他工况需要转矩分配时,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转子66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来具体的分配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上的转矩。即当两侧车轮的转速相同的时候,电机转子66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在主动分配转矩时才旋转以提供转矩。
通常情况下,在差速器运行时,空心轴式电机40不接收电信号,电机转子66不会发生绕X轴的旋转,这特别适用于在车辆直线行驶时的状态。此时在此情况下,提供于驱动轴12上的转矩在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及其驱动的车轮之间平均地进行分配。这与常规差速器用法相同,此时差速器本质上可以作为一个常规差速器运行,如图4所示,其将全部转矩及功率由锥形齿圈16传递给差速器壳20并由其传递给横销26。当横销26绕轴线X旋转时,中间锥形小齿轮28不在横销26上发生旋转。其只是以与差速器壳20及横销26相同的转速转动左右锥形侧齿轮22和24,且左右锥形侧齿轮22和24以相同的转速分别转动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由于驱动电机84的电机转子66没有旋转,转矩换向器36不传递任何转矩,并且不另外影响差速器的运行。
然而,当车辆转弯时,特别是以高速进入一个弯道时,转矩换向器36的空心轴式电机40应当接收电信号,使电机转子66发生旋转以便将更多的转矩定向传送到外侧车轮上。例如,设以驱动时车轮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反之为反方向。当车辆进入一个右弯道,在车辆左侧的车轮和第一输出轴2将比在车辆右侧的车轮和第二输出轴4旋转得快。转矩换向器36的空心轴式电机40接收电信号使电机转子66以及其上的减速太阳轮58产生正方向的旋转,进而减速行星齿轮系38的减速行星齿轮60会产生正向公转,进而减速行星架62产生正向旋转,这样耦合行星齿轮组82的第一星齿轮系90的第一行星齿轮68产生一个正向公转,而第二星齿轮系92的第二行星齿轮72将产生反向公转,即行第二星架50会产生一个阻碍差速器壳20运动的旋转阻力,此外,减速行星齿轮系38和耦合行星齿轮组82都起到一个转矩放大器的作用,其施加比空心轴式电机40施加到减速太阳轮58上的转矩大很多的转矩到第二行星架50上,此时双行星齿轮系32的第三行星轮46和第四行星轮48不再于双行星齿轮系32的第三齿圈42与第三太阳轮44之间自由空转,由于第二行星架50施加的阻碍环绕运动的阻力,其将转矩由差速器壳20换向至减速太阳轮58以及第一输出轴2,使得作用于第一输出轴2上的转矩比作用于第二输出轴4上的多,如图5所示。实际上第三齿圈42,通过第三行星齿轮46和第四行星齿轮48,驱动第三太阳齿轮44以及与之相连的第一输 出轴2,给予第一输出轴2的更高的转速转动。因此,此时转矩换向器36起到了第一输出轴2的超速装置的作用。
一般来说,转矩换向器36的空心轴式电机40正方向旋转的转矩越大,其通过转矩换向器36传递给第一输出轴2的转矩就越大。
转矩换向器36的作用程度取决于几个条件,所有这些条件可由安装在车辆上的传感器监控,并通过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以控制操纵空心轴式电机40的电信号,被监控的条件包括车速、横摆率、车辆横向与纵向加速度、转向角、车轮滑动率、发动机和变速器运行参数、及空心轴式电机40温度等。
类似的,当车辆进入左弯道时,空心轴式电机40接收电信号使电机转子66以及其上的减速太阳轮58反向旋转,同理,此时耦合行星齿轮组82的第二行星架50会产生一个促动环绕运动的旋转力,因此将转矩由差速器壳20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另外,如果车辆进入湿滑路面或者其他一些路况较差的路面,需要按具体路面条件来分配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上的转矩时,也可以让转矩换向器36的空心轴式电机40接收电信号,来根据路况主动分配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4上的转矩使车辆能够稳定的行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其具有可输出转矩的电机输出轴;
主差速器,其包括差速器壳、驱动轴、可绕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能够以相同或不同的转速同向旋转;
外壳;以及
减速行星齿轮系,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接收所述电机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并输出与该转矩同向的转矩;
耦合行星齿轮组,其与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相连接,接收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输出的转矩,并输出与该转矩反向的转矩;
双行星齿轮系,其与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连接,接收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输出的转矩,所述双行星齿轮系与所述主差速器相连接,为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提供方向相反的转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行星齿轮系包括减速太阳轮、减速行星轮及减速齿圈,所述减速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用于同所述电机输出轴共同旋转,所述减速齿圈与所述外壳相固定,所述减速行星轮分别与所述减速太阳轮和减速齿圈相啮合,使所述减速行星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方向公转,并通过与所述减速行星轮相连接的减速行星架将公转的转矩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行星齿轮组包括:
第一行星齿轮系,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减速行星架固定连接,以接收所述减速行星架输出的转矩,所述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相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上连接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二行星齿轮系,其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齿圈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第二齿圈相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上连接有第二行星架;
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为一体设计,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可旋转的同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双行星齿轮系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第三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差速器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第三齿圈依次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二行星架传递的转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可旋转的同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可旋转的同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具有相同的节圆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差速器壳一体成型。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CN201520098951.7U 2015-02-11 2015-02-11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3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951.7U CN204553754U (zh) 2015-02-11 2015-02-11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951.7U CN204553754U (zh) 2015-02-11 2015-02-11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3754U true CN204553754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8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895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53754U (zh) 2015-02-11 2015-02-11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3754U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5951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吉林大学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77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4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3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2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420516A (zh) * 2017-04-21 2017-12-0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8501711A (zh) * 2018-05-10 2018-09-07 吉林大学 一种轴间转矩全域主动分配全时四驱系统
CN109563917A (zh) * 2016-07-29 2019-04-0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行星差速装置以及制造该行星差速装置的方法
CN111556937A (zh) * 2018-05-28 2020-08-18 罗灿 同向分动差速传动器
CN114198476A (zh) * 2020-09-17 2022-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CN114198476B (zh) * 2020-09-17 202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5489B2 (en) * 2015-02-11 2018-09-04 Jilin University Drive axle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torque
US20170023114A1 (en) * 2015-02-11 2017-01-26 Jilin University, China Drive axle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torque
CN104675951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吉林大学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CN109563917B (zh) * 2016-07-29 2022-02-2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行星差速装置以及制造该行星差速装置的方法
CN109563917A (zh) * 2016-07-29 2019-04-0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行星差速装置以及制造该行星差速装置的方法
CN107061684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420516A (zh) * 2017-04-21 2017-12-0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2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3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2B (zh) * 2017-04-21 2023-04-2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3B (zh) * 2017-04-21 2023-04-2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77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420516B (zh) * 2017-04-21 2023-04-2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77B (zh) * 2017-04-21 2023-03-3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4B (zh) * 2017-04-21 2023-04-07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8501711A (zh) * 2018-05-10 2018-09-07 吉林大学 一种轴间转矩全域主动分配全时四驱系统
CN111556937A (zh) * 2018-05-28 2020-08-18 罗灿 同向分动差速传动器
CN114198476A (zh) * 2020-09-17 2022-03-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CN114198476B (zh) * 2020-09-17 202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5951A (zh)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CN204553754U (zh)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CN204452026U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104670010A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US20180299000A1 (en) Multi-axis final drive assembly
US20060172847A1 (en) Torque-vectoring defferential
RU2532211C2 (ru) Приводно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избирательног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привода между режимом тяги и режимом векторизации крутящего момента
KR101878849B1 (ko) 토크 벡터링 장치
CN1727730A (zh) 具有转矩定向分配能力的差速器
KR102374192B1 (ko) 차동 장치
CN107013654B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35846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979308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8297620A (zh) 一种基于双转子电机的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CN107035847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KR102579099B1 (ko) 작은 부피의 기계적 디퍼렌셜을 갖는 스티어링 시스템
CN107061675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206475746U (zh) 一种用于工业行走车辆的差速驱动装置
CN208118930U (zh) 基于双转子电机的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CN207916462U (zh) 一种双联行星轮系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CN207089544U (zh) 一种边三轮车的后轮驱动装置以及后轮双驱的边三轮
CN107061677B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8071768A (zh) 集成有传动齿轮的差速器座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88982B (zh) 行星齿轮式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CN207931390U (zh) 一种基于双转子电机的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