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026U -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2026U
CN204452026U CN201520099031.7U CN201520099031U CN204452026U CN 204452026 U CN204452026 U CN 204452026U CN 201520099031 U CN201520099031 U CN 201520099031U CN 204452026 U CN204452026 U CN 204452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output shaft
torque
gear
dif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90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年
李修森
孙娜娜
魏武
孙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0990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2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2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202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包括:驱动电机、主差速器、耦合传动装置。主差速器包括驱动轴、传动装置、可绕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耦合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行星轮系和第二行星轮系,第二行星轮系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接收电机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并输出另一转矩,第一行星轮系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连接,接收第二行星轮系输出的转矩,第一行星轮系与传动装置连接,为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提供方向相反的转矩。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经过其传输的驱动转矩选择性的定向分配给两侧半轴,通过直接强制连接两个输出轴的行星齿轮对自转来进行两输出轴间的转矩分配的,即转矩分配是直接在差速器内部完成的。

Description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汽车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汽车左右两侧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左右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侧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方式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当车辆行驶时,正齿轮差速器与传统差速器一样,都具有平衡左右两车轮间不同转速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转弯时轨迹半径大的车轮旋转速度要快于轨迹半径小的车轮,但左右车轮转矩的分配比率是固定的1:1。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是为了实现车辆的最佳控制,转弯轨迹半径大的车轮应当比转弯轨迹半径下的车轮输出更大的转矩。事实上,具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主动差速器安装在后桥上,可以防止车辆前轮转向不足,而且在主动转矩分配控制系统干预时,并不会使车辆减速,因此提高了车辆安全性和机动性能。
另外,虽然传统差速器在附着良好的平坦路面上能够使汽车的驱动力合理的分配在各驱动轮上,然而一旦遇到崎岖、泥泞的路况,当其中一个驱动轮打滑甚至完全空转时,差速器会将全部驱动轮浪费在打滑的车轮上,使汽车无法正常行驶。当然,有防滑式和锁止式差速器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该类差速器趋于使车轮两侧驱动轮的转速相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辆高速转弯的机动性。
基于此,需要在正齿轮差速器机械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能力的电动主动差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平均分配左右车轮转矩的缺陷,实现了按需求定向的将驱动轴输入的转矩分配到左右车轮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包括:
驱动电机,其具有可输出转矩的电机输出轴;
主差速器,其包括驱动轴、传动装置、可绕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驱动轴通过传动装置将驱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能够以相同或不同的转速同向旋转;
耦合传动装置,其包括第一行星轮系和第二行星轮系,所述第二行星轮系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接收所述电机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并输出另一转矩,所述第一行星轮系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输出的转矩,所述第一行星轮系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为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提供方向相反的转矩。
优选的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太阳轮,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以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共同旋转;
第二太阳轮,其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以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共同旋转;
第一行星轮,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
第二行星轮,其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
第一行星架,其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可旋转连接;
第二行星架,其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可旋转连接;
差速器壳,其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一对啮合的齿轮驱动所述差速器壳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分别绕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公转。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相对地面固定,所述第三太阳轮和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和第一齿圈依次啮合,所述第四行星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上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三行星架,以使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公转通过所述第三行星架输出。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四太阳轮、第五行星轮、第二齿圈,所述第四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四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共同旋转,所述第五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四太阳轮和第二齿圈相啮合,所述第五行星轮上可转动的连接有第四行星架,以使所述第五行星轮的公转通过所述第四行星架输出,所述第三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架一体成型。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一体成型。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电动主动正差速器是传统的基于离合器带有耦合传动装置的差速器的最佳代替者,由于该差速器没有使用传统差速器锥形小齿轮,而采用行星齿轮平行排列的正齿轮,这意味着所需空间和重量极大减少,而潜在的扭矩容量显著提高。并且该差速器的设计更加紧凑,轻巧,噪声更低。效率和性能大大提升。有数据表明,采用正齿轮差速器代替传统的锥型齿轮差速器可以为中级车的后桥减轻30%以上的重量和几乎70%的横轴空间。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可以将经过其传输的驱动转矩选择性的定向分配给两侧半轴,并且在转矩定向分配时,由于不会改变总转矩,故不会使车辆减速,而且能够增加汽车的转弯机动性和驾驶员的驾驶乐趣。
2、所述的主动差速器是通过直接强制连接左右半轴的行星齿轮对自转来进行左右半轴间的转矩分配的,即转矩分配是直接在差速器内部完成的。所以该差速器不再需要任何多余的组件,其所需轴向空间大大减少。
3、采用一套耦合机构作为该差速器转矩分配时的动力传输机构,同时兼具减速功能和动力耦合功能,并且能够以同轴的方式布置差速电机,使差速器结构更加紧凑。该电机在不进行转矩分配时不旋转,只在主动分配转矩时才旋转以提供转矩。
4、仅需一个电机作为差速器实现转矩分配的动力源即可,易于控制。即只需要控制电机转子的正转或反转就可以定向的分配左右半轴上的转矩。这不同于其他基于离合器或制动器实现转矩分配的差速器,其需要同时拥有两套离合器或制动器作为动力源,导致零件繁多,结构复杂。
5、并且采用电机作为该差速器转矩分配的动力源,还有利于该差速器在电动汽车或是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进而扩大了该差速器的使用领域。即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安装在传统动力能源的车辆上,也可以安装在新能源动力的车辆上,应用范围广泛。
6、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正齿轮差速器结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因此具有改造加工成本低,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继承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行星齿轮系工作原理。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转矩定向分配装置不工作时的转矩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5为在车辆右转弯工况下转矩定向分配装置分配的转矩流动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汽车差速器是一种能使旋转运动自一根轴传至两根轴,并使后者相互间能以不同转速旋转的差动机构,如图1所示,汽车差速器将车辆发动机产生的转矩分配给分别位于车辆左右两侧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使它们沿其轴线旋转。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22,其内包含其他工作部件,差速器还包括由两个不对称的第一太阳轮16和第二太阳轮18以及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14组成的行星轮装置。差速器的啮合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14分别与第一太阳轮16和第二太阳轮18啮合,即第一行星轮12与第一太阳轮16啮合而不与第二太阳轮18啮合,第二行星轮14与第二太阳轮18啮合而不与第一太阳轮16啮合。而第一太阳轮16和第二太阳轮18又分别与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相连。第一行星齿轮12的第一行星架26与差速器壳22相连使之可以随着差速器壳22一起旋转。而第二行星齿轮14的另一端与其第二行星架36穿过差速器壳22上的孔15向外伸出与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第一行星齿轮系30相连。这种形式的正齿轮差速器可以通过第二行星齿轮14与其第二行星架36和转矩分配装置60组合的形式实现对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转矩定向分配的能力,而该差速器的第一行星齿轮12和第二行星齿轮14理论上实现了锥齿轮差速器中锥形行星齿轮同样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可以按照常规差速器来工作。驱动轴72外部通过传动系与发动机相连用以传输发动机的驱动转矩,其上安装有锥形驱动齿轮74。锥形驱动齿轮74与安装在差速器壳22上的锥形齿圈66啮合。当发动机施加转矩并转动驱动轴72时,其上的锥形驱动齿轮74转动锥形齿圈66以及差速器壳22。差速器壳22进而转动第一行星架26,进而第一行星架26使第一行星齿轮12和第二行星齿轮14产生绕x轴的公转并转动分别与之啮合的第一太阳轮16和第二太阳轮18,进而转动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如果第一输出轴62或第二输出轴64中之一比另一根轴旋转得快,例如在进行转弯时,第一行星齿轮12和第二行星齿轮14将分别自转,但仍将转矩传输给分别与之啮合的第一太阳轮16和第二太阳轮18以及与之相连的第一输出轴62或第二输出轴6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齿轮差速器还具有将发动机输出到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上的转矩选择性定向分配的能力,以便使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的其中之一能够比另一根轴传输更大的转矩。这种对左右车轮转矩定向的分配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转弯机动性。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差速器装配有一个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在接收控制信号时,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能够将附加的转矩通过第一行星齿轮12和第二行星齿轮14分配到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上。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主要包括一个耦合传动机构50和一个差速电机70。
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耦合传动机构50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系30和第二行星齿轮系40。一并参阅图2,第一行星齿轮系30具有一个固定不动的第三太阳轮44,使其不能绕X轴进行旋转。第一行星齿轮系30还具有两个可以绕太阳轮44旋转,相互啮合但不共架的第三行星轮34和第四行星轮24,三太阳轮44只与第三行星轮34啮合而不与第四行星轮24啮合。其中,第四行星轮24与差速器的第二行星轮14共用第二行星架36,并且其齿轮外端与第二行星齿轮14从差速器壳22的孔15伸出来的部分连接在一起。这样第四行星齿轮24就可以同第二行星齿轮14形成了一个整体,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就可以通过控制第四行星齿轮24的转矩来进行对差速器转矩的控制。
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三行星齿轮34还具有第三行星架42,用于与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连接上。第一行星齿轮系30还具有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第一齿圈28,同样用于与行星齿轮系40的连接上,第一齿圈28与第四行星轮24啮合但不与第三行星轮34啮合。
耦合传动机构50的第二行星齿轮系40具有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第二齿圈32,并且第二齿圈32与第一齿圈28连在一起,行星齿轮系40的第二齿圈32与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一齿圈28可以加工成一个整体。第二行星齿轮系40还包含一个第四太阳轮56,用于连接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差速电机70上。行星齿轮系40还具有一个第五行星轮52,其位于第二齿圈32和第四太阳轮56之间并与之啮合。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五行星轮52的第四行星架54与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三行星轮34的第三行星架42相连,作为优选的,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四行星架54和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三行星架42可以加工成一个整体。
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差速电机70包含一个空心轴式电机46和电机转子58,上述的第二输出轴64就从空心轴式电机46的空心处向外伸出与车轮相连。空心轴式电机46是固定不动的,而电机转子58可以绕X轴旋转以输出转矩。其中差速电机70的电机转子58与耦合传动机构50的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四太阳轮56相连。作为优选的,第四太阳轮56可以与电机转子58加工为一个整体。
当空心轴式电机46接收控制信号时,电机转子58将会发生绕X轴的旋转,同样得会使电机转子58上的第四太阳轮56产生绕X轴的旋转。作用于电机转子58上的转矩大小可以按照电机控制器进行控制。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转矩控制功能关闭,电机转子58不产生旋转,并不影响汽车驱动转矩的分配。此时,差速器壳22以及其上的第一行星架26和第二行星架36,第一太阳轮16和第二太阳轮18以及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进而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14只发生绕X轴的以相同速度的公转而不自转,进而与第二行星轮14相连的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四行星齿轮24发生绕X轴的以相同速度的公转而不自转,进而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四行星轮24转动其第一齿圈28以相同的速度绕X轴旋转。进而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二齿圈32也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参考图3,此时,可以把第四行星轮24的公转对第三行星轮34的作用看作一个齿圈38旋转对第三行星轮34的作用,如图3所示,即齿圈38、第三行星轮34和太阳轮44组成一个行星齿轮系20而齿圈38的旋转速度与第三行星轮34的公转速度是相同的。而行星齿轮34的公转速度与齿圈38的旋转速度是不同的,所以行星齿轮24和34的公转速度是不同的,即第三行星轮34的公转速度要稍稍快于第四行星轮24的公转速度。此处设计第三行星齿轮34的个数为五个,而第四行星轮24的个数为四个。当第四行星轮24与第三行星齿轮34的轮齿啮合范围大于18度时,第三行星齿轮34a可以在还没有脱离第四行星齿轮24a时,第三行星齿轮34b就可以平稳的与第四行星齿轮24b啮合和传动,同理,按照齿圈38的齿形和齿数来设计第四行星轮24的齿形和齿数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第四行星齿轮24、第三行星齿轮34之间都可以相互平稳的传动而不发生脱齿、打齿行为。并且可以像正常的行星齿轮排那样工作。
此时,要保证由第三太阳轮44、第三行星轮34以及齿圈38组成行星轮系20和由第四太阳轮56、第五行星轮52以及第二齿圈32组成的第二行星轮系40的行星排特征参数一致,由于行星轮系20的第三行星轮34的第三行星架42与第二行星轮系40的第四行星轮52的第四行星架54连接在一起,即行星轮系20和40的第三行星架42和第四行星架54在任何时刻都具有相同的转速。同时行星轮系20的齿圈38与第二行星轮系40的第二齿圈32以相同的速度旋转,根据行星齿轮的运动公式可知,此时,行星齿轮系20的第三太阳轮44与行星齿轮系40的第四太阳轮56具有相同的旋转速度。而第三太阳轮44是固定不转的,可知,此时第二行星轮系40的第四太阳轮56不发生旋转。即电机转子58此时没有旋转。
当转矩控制功能开启时,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空心轴式电机46接收控制信号,电机转子58与其上的第四太阳轮56会发生旋转,进而耦合传动机构50的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四行星轮52会以相同的方向公转,进而其第四行星架54以相同的方向旋转,而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二齿圈32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而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三行星轮34的第三行星架42以相同的方向旋转,进而其上的第三行星轮34以相同的方向公转并自转,而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一齿圈28与第二行星轮系40的第二齿圈32以相同的方向但与第三行星轮34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与第一齿圈28和第三行星轮34啮合的第四行星轮24会发生旋转。进而第一行星齿轮12和第二行星齿轮14也会发生旋转。在此意义上,当汽车直行且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空心轴式电机46不接收控制信号时,电机转子58不发生旋转,不影响汽车驱动转矩的分配。而在汽车转弯或在其他工况下需要转矩分配时,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转子58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来具体的分配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上的转矩。即当两侧车轮的转速相同时,电机转子58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在主动分配转矩时才旋转以提供转矩。
一般情况下,在差速器运行时,空心轴式电机46不接收控制信号,其电机转子58不会发生绕X轴的旋转,这样特别适用于在车辆直线行驶时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驱动轴72提供的驱动转矩在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以及其驱动的车轮之间平均分配。这与传统差速器使用方法相同,此时,该差速器本质上可以作为一个传统差速器运行,将全部转矩及功率由锥形齿圈66传递给差速器壳22并进而转动其上的第一行星架26和第二行星架36,进而差速器内部的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14发生绕X轴的公转而不自转,进而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14转动分别与之啮合的第一太阳轮16和第二太阳轮18,进而分别转动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如图4所示。由于空心轴式电机46没有接收控制信号,电机转子58没有发生旋转,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不传递任何转矩,并且不另外影响差速器的正常运行。
当车辆转弯时,特别是以高速进行转弯时,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空心轴式电机46应该接收控制信号,使电机转子58发生旋转,以便将更多的转矩定向传送到汽车外侧车轮上。例如,当车辆进入一个右弯道时,假设以驱动时车轮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反之为反方向。此时,在车辆左侧的车轮和第一输出轴62将比在车辆右侧的车轮和第二输出轴64旋转得快。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空心轴式电机46接收控制信号,使电机转子58以及其上的第四太阳轮56产生反方向的旋转,进而耦合传动机构50的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五行星轮52产生反方向的公转,进而行第五星轮52的第四行星架54会产生反方向的旋转,这样耦合传动机构50的第二行星齿轮系40的第二齿圈32会产生正方向的旋转。进而耦合传动机构50的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三行星架42会产生反方向的旋转,进而其上的第三行星轮34也产生反方向的公转并自转,而第一行星齿轮系30的第一齿圈28会产生正方向的旋转,进而在第三行星轮34和第一齿圈28之间并与其啮合的第四行星轮24会产生正方向的自转。这样,与之相连的第二行星轮14和第一行星轮12就不再仅仅绕X轴自由公转,而是分别产生正方向的自转和反方向的自转。进而产生对分别与之啮合的第二太阳轮18和第一太阳轮16及其各自相连的第二输出轴64和第一输出轴62的反方向和正方向的力矩。实际上,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耦合传动机构50起到了一个转矩放大的作用,其可施加比空心轴式电机46施加到第四太阳轮56上的转矩大很多的转矩到第一行星轮12和第二行星轮14上。由于第二行星轮14和第一行星轮12分别对第二输出轴64和第一输出轴62产生阻碍的阻力和促动的动力,其将驱动转矩由差速器壳22更多的换至第一输出轴62上而非第二输出轴64上,如图5所示。因此,通过第二行星轮14和第一行星轮12的强制自转,会使第一输出轴62拥有更高的转速转动。因此,此时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起到了促使第一输出轴62超速的作用。
一般来说,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空心轴式电机46反方向旋转的转矩越大,通过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传递给第一输出轴62的驱动转矩就越大。
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作用程度取决于几个条件,所有这些条件可由安装在车辆上的传感器监控,并通过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以控制操纵空心轴式电机46的控制信号,被监控的条件包括车速、横摆率、车辆横向与纵向加速度、转向角、车轮滑动率、发动机和变速器运行参数及空心轴式电机46温度等。
类似的,当车进入一个左弯道时,车辆右侧的车轮和第二输出轴64将比在车辆左侧的车轮和第一输出轴62旋转的更快。此时,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空心轴式电机46应该接收控制信号,使电机转子58及其上的第四太阳轮56产生正方向的旋转。同理,此时耦合传动机构50会使第一行星齿轮12和第二行星齿轮14分别对第一输出轴62或第二输出轴64产生促动的动力和阻碍的阻力。因此将驱动转矩更多的换至第二输出轴64上,并给与第二输出轴64更高的转速转动。
另外,如果车辆进入湿滑路面或者其他一些路况较差的路面,需要按具体路面条件来分配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上的转矩时,也可以让转矩定向分配装置60的空心轴式电机46接收电信号,根据路况条件主动分配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4上的转矩使车辆能够稳定的行驶。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其具有可输出转矩的电机输出轴;
主差速器,其包括驱动轴、传动装置、可绕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驱动轴通过传动装置将驱动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能够以相同或不同的转速同向旋转;
耦合传动装置,其包括第一行星轮系和第二行星轮系,所述第二行星轮系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接收所述电机输出轴输出的转矩,并输出另一转矩,所述第一行星轮系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输出的转矩,所述第一行星轮系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为所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提供方向相反的转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太阳轮,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以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共同旋转;
第二太阳轮,其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以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共同旋转;
第一行星轮,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
第二行星轮,其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
第一行星架,其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可旋转连接;
第二行星架,其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可旋转连接;
差速器壳,其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一对啮合的齿轮驱动所述差速器壳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分别绕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公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相对地面固定,所述第三太阳轮和第三行星轮、第四行星轮和第一齿圈依次啮合,所述第四行星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行星轮上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三行星架,以使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公转通过所述第三行星架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四太阳轮、第五行星轮、第二齿圈,所述第四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四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共同旋转,所述第五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四太阳轮和第二齿圈相啮合,所述第五行星轮上可转动的连接有第四行星架,以使所述第五行星轮的公转通过所述第四行星架输出,所述第三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架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架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一体成型。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201520099031.7U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2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9031.7U CN204452026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9031.7U CN204452026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2026U true CN204452026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8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903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452026U (zh) 2015-02-11 2015-02-11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2026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010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吉林大学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106838199A (zh) * 2017-04-21 2017-06-13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70682A (zh) * 2017-04-21 2017-06-20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84959A (zh) * 2017-04-21 2017-06-23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965660A (zh) * 2017-04-21 2017-07-2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双电机耦合驱动桥
CN106979308A (zh) * 2017-04-21 2017-07-25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13654A (zh) * 2017-04-21 2017-08-04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1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12623601A (zh) * 2021-03-09 2021-04-09 罗伯泰克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高速巷道堆垛机的转向差速驱动装置及高速巷道堆垛机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010A (zh) * 2015-02-11 2015-06-03 吉林大学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107013654B (zh) * 2017-04-21 2023-04-07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84959B (zh) * 2017-04-21 2023-03-3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84959A (zh) * 2017-04-21 2017-06-23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965660A (zh) * 2017-04-21 2017-07-2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双电机耦合驱动桥
CN106979308A (zh) * 2017-04-21 2017-07-25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13654A (zh) * 2017-04-21 2017-08-04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70682A (zh) * 2017-04-21 2017-06-20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979308B (zh) * 2017-04-21 2023-05-09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1A (zh) * 2017-04-21 2017-08-18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965660B (zh) * 2017-04-21 2023-03-31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双电机耦合驱动桥
CN107061681B (zh) * 2017-04-21 2023-04-07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38199A (zh) * 2017-04-21 2017-06-13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70682B (zh) * 2017-04-21 2023-04-07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38199B (zh) * 2017-04-21 2023-04-14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12623601A (zh) * 2021-03-09 2021-04-09 罗伯泰克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高速巷道堆垛机的转向差速驱动装置及高速巷道堆垛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2026U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104675951B (zh)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CN104670010A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108266512B (zh) 一种集中式全时电动四驱系统
CN204553754U (zh) 带有双排行星齿轮转矩定向分配机构的电动差速器
US20120142474A1 (en) Drive unit, particularly rear drive unit, for an all-wheel drive of a motor vehicle
KR101878849B1 (ko) 토크 벡터링 장치
CN107035846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3963638A (zh) 多轴车辆轮边电机动力耦合传动系统
CN106979308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13654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6870682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35847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420516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KR102579099B1 (ko) 작은 부피의 기계적 디퍼렌셜을 갖는 스티어링 시스템
CN107061675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2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81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7061676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104088979A (zh) 行星齿轮式四轮驱动车辆用轴间差速器
CN103072479A (zh) 四驱车差速机构及应用其的汽车
CN106870683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CN209987731U (zh)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8071768A (zh) 集成有传动齿轮的差速器座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61677A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4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