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2140U -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2140U
CN204552140U CN201520186414.8U CN201520186414U CN204552140U CN 204552140 U CN204552140 U CN 204552140U CN 201520186414 U CN201520186414 U CN 201520186414U CN 204552140 U CN204552140 U CN 204552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lumn
type steel
segment type
backing plate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64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世和
高莹
赵千里
高文锋
张丙文
王守兴
张永平
侯圣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UANGDEL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UANGDEL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UANGDEL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UANGDEL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864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2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2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2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包括多根型钢柱,所述的多根型钢柱顶部分别设顶部垫板,所述顶部垫板与型钢柱通过焊接固定,顶部垫板上部与被加固支柱所支撑的周边框架梁的下部接触,型钢柱下端支撑在底部垫板上,所述型钢柱下部设有支撑脚板,所述支撑脚板与型钢柱焊接,支撑脚板下部设有千斤顶,所述支撑脚板的下端面与千斤顶的伸出端配合,千斤顶的下部底座支撑在底部垫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便于拆装,支撑可靠,显著提高支撑和加固效率。

Description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施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拥挤的城市,经常建造地下室车库、超市等设施,而且有的地下室建筑面积非常大,这些地下车库、超市,其表面的覆土、植被、假山或消防车道等,会因为各种原因进行变动、调整,往往导致建筑荷载远超设计值,导致支柱的承载能力不足。另外车库支柱,大量位于主体建筑结构之外,受季节、施工、养护等原因影响,容易造成局部支柱混凝土强度偏低,支柱顶面覆土厚度过大,从而出现钢筋弯曲、混凝土疏松甚至脱落等缺陷,出现这些缺陷后需要对支柱等进行加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加固结构及方法比较复杂,安装拆除不方便,同时由于受到空间限制,大型的施工设备不容易进入,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便于拆装,支撑可靠,显著提高支撑和加固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包括多根型钢柱,以及与型钢柱相对应的顶部垫板、底部垫板,所述型钢柱包含上部的长段型钢柱、下部的短段型钢柱,所述的长段型钢柱的顶部分别与顶部垫板连接,顶部垫板上部与被加固支柱所支撑的周边框架梁的下部接触,所述短段型钢柱底部分别与底部垫板连接,底部垫板下部与被加固支柱根部的原混凝土地面接触,所述长段型钢柱下部设有支撑脚板,所述支撑脚板与长段型钢柱焊接;所述支撑脚板下部与千斤顶连接,支撑脚板的下端面与千斤顶的伸出端配合,千斤顶的下部底座支撑在底部垫板上,长段型钢柱的下端面与短段型钢柱的上端面配合。
所述短段型钢柱的上端面与长段型钢柱的下端面之间有3mm-10mm的间隙,短段型钢柱的上端面与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的下端面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所述支撑脚板的两侧分别设两只千斤顶,所述的每个千斤顶的顶升力应达到1/8柱荷载设计值。
所述型钢柱的腹板的方向平行于框架梁方向放置。
所述支撑脚板位于长段型钢柱底部的腹板的下部两侧,所述支撑脚板的长度大于长段型钢柱翼缘板的长度;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与短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上下对齐并焊接牢固。
所述型钢柱与顶部垫板、短段型钢柱与底部垫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与短段型钢柱采用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便于拆装,采用型钢柱支撑,型钢刚度大、几乎无应变损失,同时安全、可靠性高,显著提高支撑和加固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好,型钢柱采用长段型钢柱、短段型钢柱焊接组合的方式,保证了长段型钢柱与短段型钢柱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混凝土支柱加固使用。
3.每个长段型钢柱在底部的腹板的两侧设两个支撑脚板,两个支撑脚板的下部分别设两只千斤顶,保证了顶升时的平衡。支撑脚板位于腹板两侧,千斤顶位于腹板两侧,保证了下部短段型钢柱可无阻碍地放入,并且短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可与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上下完全对齐,保证了主骨架在同一垂直面上及受力和合理性。
4、采用千斤顶顶升,每个千斤顶的顶升力应达到1/8柱荷载设计值,相比于传统的钢楔、大锤等顶升设备,施工精度大大提升。
5.型钢柱的腹板的方向平行于框架梁方向放置。钢柱截面模量在平行放置时明显高于垂直放置时的截面模量。型钢柱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6.型钢柱与顶部垫板、底部垫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长段型钢柱与支撑脚板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与短段型钢柱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连接能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保证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及相互之间力的传递的准确性,同时保证了千斤顶顶升力的准确及施工的准确性,待焊接接口冷却至常温后方可100%使用,避免在未冷却就受力引起的受力变形。
7.型钢柱拆除,采用气割切割的方式拆除,相比“牵、拉、拽、顶”等拆除方式,大大减少操作难度。虽然原型钢柱会有少量切口处的损耗,绝大部分完好无损,且可再次使用。
8.短段型钢柱的上端面与长段型钢柱的下端面之间有3mm-10mm的焊接间隙,能保证短段型钢柱能自由放入或移出,形成统一的整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个型钢柱顶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混凝土支柱分区拆除示意图。
图中1、被加固支柱,2、周边框架梁,3、顶部垫板,4、型钢柱,5、长段型钢柱,6、短段型钢柱,7、支撑脚板,8、千斤顶,9、底部垫板,10、第一次拆除区域,11、第二次拆除区域,12、良好区域的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包括多根型钢柱4,以及与型钢柱相对应的顶部垫板3、底部垫板9,所述型钢柱4包含上部的长段型钢柱5、下部的短段型钢柱6,所述的长段型钢柱5的顶部分别与顶部垫板3连接,顶部垫板3上部与被加固支柱1所支撑的周边框架梁2的下部接触,所述短段型钢柱6底部分别与底部垫板9连接,底部垫板9下部与被加固支柱根部的原混凝土地面接触,所述长段型钢柱5下部设有支撑脚板7,所述支撑脚板7与长段型钢柱5焊接;所述支撑脚板7下部与千斤顶8连接,支撑脚板7的下端面与千斤顶8的伸出端配合,千斤顶8的下部底座支撑在底部垫板9上,长段型钢柱5的下端面与短段型钢柱6的上端面配合。其中型钢柱与顶部垫板,以及短段型钢柱与底部垫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与短段型钢柱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短段型钢柱6的上端面与顶升完毕后的长段型钢柱5的下端面之间有3mm-10mm的间隙,短段型钢柱6的上端面与长段型钢柱5的下端面通过满焊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所述支撑腿板位于长段型钢柱底部的腹板的两侧,两块支撑腿板的长度大于翼缘板的宽度,同时其下部的千斤顶位于腹板的两侧有一定间隔距离,这保证了短段型钢柱可相对自由地放入,并且短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分别与长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上下完全对齐并焊接牢固,保证主骨架在同一垂直面上,保证了构件受力的合理。
所述短段型钢柱6与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5的下端面之间有3mm-10mm间隙,方便短段型钢柱自由移入。
所述支撑脚板7的两侧分别设两只千斤顶8,每棵被加固支柱1周围共设八个千斤顶8,所述的每个千斤顶8的顶升力应达到1/8柱荷载设计值。所述型钢柱4的腹板的方向平行于框架梁方向放置。
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靠近被加固支柱所支撑的四周框架梁的位置垂直设置四根型钢柱4,型钢柱的顶部与顶部垫板3焊接。在长段型钢柱5的底部的腹板的两侧焊接两个支撑脚板7,在支撑脚板7的下部均匀设置千斤顶,千斤顶的下部底座支撑在短段型钢柱6下部的底部垫板9上,底部垫板9下部与被加固支柱1根部的原混凝土地面接触,每只千斤顶的顶升力应达到1/8柱荷载设计值。待千斤顶顶升力稳定后,将短段型钢柱6与长短型钢柱5通过焊接连接,待焊件冷却至常温后将千斤顶转移至下一个梁处顶撑处理,在焊接之前的自由状态下,短段型钢柱6与长段型钢柱5之间留有作为焊接接口的间隙,所述间隙为3-10mm,该间隙作为焊接接口,以方便短段型钢柱的自由放入、移出。待所有四根型钢柱全部顶撑完毕后,将第一次拆除区域10的疏松混凝土剔凿掉,保留被加固柱良好区域的混凝土12,对第一次拆除区域10内的锈蚀钢筋打磨除锈,对已弯曲钢筋、补焊同型号钢筋。将原混凝土面充分湿润,在浇筑前,在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涂刷界面剂;支模板浇筑高强灌浆料。将第二次拆除区域11的疏松混凝土剔凿,重复以上加固施工。待新浇筑柱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采用气割将型钢柱割断,即可将型钢柱拆除,拆除后的型钢柱可继续应用到下一加固位置。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6)

1.一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多根型钢柱,以及与型钢柱相对应的顶部垫板、底部垫板,所述型钢柱包含上部的长段型钢柱、下部的短段型钢柱,所述的长段型钢柱的顶部分别与顶部垫板连接,顶部垫板上部与被加固支柱所支撑的周边框架梁的下部接触,所述短段型钢柱底部分别与底部垫板连接,底部垫板下部与被加固支柱根部的原混凝土地面接触,所述长段型钢柱下部设有支撑脚板,所述支撑脚板与长段型钢柱连接;所述支撑脚板下部与千斤顶连接,支撑脚板的下端面与千斤顶的伸出端配合,千斤顶的下部底座支撑在底部垫板上,长段型钢柱的下端面与短段型钢柱的上端面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短段型钢柱的上端面与长段型钢柱的下端面之间有3mm-10mm的间隙,短段型钢柱的上端面与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的下端面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脚板的两侧分别设两只千斤顶,所述的每个千斤顶的顶升力应达到1/8柱荷载设计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型钢柱的腹板的方向平行于框架梁方向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脚板位于长段型钢柱底部的腹板的下部两侧,所述支撑脚板的长度大于长段型钢柱翼缘板的长度;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与短段型钢柱的腹板、翼缘板上下对齐并焊接牢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型钢柱与顶部垫板,以及、短段型钢柱与底部垫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顶升后的长段型钢柱与短段型钢柱采用焊接连接。
CN201520186414.8U 2015-03-30 2015-03-30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Active CN204552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6414.8U CN204552140U (zh) 2015-03-30 2015-03-30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6414.8U CN204552140U (zh) 2015-03-30 2015-03-30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2140U true CN204552140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6414.8U Active CN204552140U (zh) 2015-03-30 2015-03-30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21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8423A (zh) * 2018-08-06 2018-10-19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结构逆向拆除竖向转换支撑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8423A (zh) * 2018-08-06 2018-10-19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结构逆向拆除竖向转换支撑结构
CN108678423B (zh) * 2018-08-06 2023-12-08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结构逆向拆除竖向转换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6892A (zh) 托梁拆墙装置及托梁拆墙施工方法
CN205000974U (zh) 一种用于隧道开挖施工的轮胎式自动升降组装台架
CN203947421U (zh) 组合梁斜拉桥横桥向预应力施加装置
CN103669720A (zh) 一种预制梁及具有榫锚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CN204552140U (zh)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支柱加固支撑装置
CN103803450A (zh) 一种液压顶升快速支撑装置和方法
CN204552136U (zh) 托梁拆墙装置
CN104234447A (zh) 深基坑用工具式吊挂楼梯
CN103882808B (zh) 匝道桥与主线桥交接跨架设预制梁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3046743B (zh) 一种超高层转换层型钢混凝土大梁吊挂式模板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2817617B (zh) 新型拉索式盾构始发后靠基座体系
CN104790299A (zh) 桥梁现浇箱梁跨内无支承便捷施工支架及施工方法
CN204510215U (zh) 用于基坑施工的钢平台
CN104947804B (zh) 一种钢托架及利用其构建梁柱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2090577U (zh) 高层建筑电梯井道模板支撑施工平台
CN203795435U (zh)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CN203684102U (zh) 匝道桥与主线桥交接跨架设预制梁支撑系统
CN204552774U (zh) 一种可定位纵向止水带的整体式仰拱模架
CN102587649B (zh) 高大悬挑结构模板型钢支撑系统
CN106835984B (zh) 短线匹配法桥梁架桥机的逆向安装施工方法
CN215101546U (zh) 中国古建筑亭子维护与屋顶抬升装置
CN205116776U (zh) 支架通道结构
CN113136946B (zh) 自支撑装配式海水海砂混凝土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296173U (zh) 利用基坑支撑体系承托塔吊的结构
CN210439298U (zh) 一种桩顶位于地面以下的格构柱可拆卸式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