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8317U - 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48317U CN204548317U CN201520139936.2U CN201520139936U CN204548317U CN 204548317 U CN204548317 U CN 204548317U CN 201520139936 U CN201520139936 U CN 201520139936U CN 204548317 U CN204548317 U CN 2045483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trough
- rain
- air curtain
- edge
-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包括引流槽、承流板、遮雨板,机动车前方的风和/或雨进入引流槽,并经过该引流槽的引导改变方向后排出,排出时在驾驶员前方视窗前形成一道风幕;风幕改变迎面而来的风和/或雨的运动轨迹,使得风和/或雨流向视窗的上方,而不进入驾驶员的视窗内。本实用新型使得在驾驶员前方核心视窗范围内没有任何雨水遮挡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防风防雨目的,成本低廉,防风雨效果好,驾驶员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低速机动车驾驶员前视窗防风防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对中低速机动车驾驶员前视窗的防风防雨装置是,将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安装在前方视窗内为驾驶员遮风挡雨,如摩托车头盔视窗前面都有一块活动的透明挡风板为驾驶员遮风挡雨。有的机动车还在窗口的上边或下边安装有电动雨刷器,以保证视野清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日益增加,其中一些中低速机车,如机动、电动的两轮、三轮车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中小城镇和农村,这些车大多没有驾驶室,更没有风挡装置,一旦遇上阴雨天就很麻烦。在车辆行进中,驾驶员的眼睛遭风雨猛烈吹打,眼睛很难睁开,使得驾驶员无法清晰的看到前方的路况,无法正常安全驾驶。
而那些有驾驶室的车,绝大部分没有安装电动雨刷,即使安装了也因为小微动力的两、三轮车的电瓶不够强大,路况不好,电刷容易损坏,维修更换又贵又麻烦,使用成本较高。所以,雨天驾驶这类车出行时挡风玻璃一片模糊,驾驶员无法很好的掌握前方路况,非常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在驾驶员前方核心视窗范围内没有任何雨水遮挡设备的情况下,能够防风防雨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包括驾驶室主体外壳,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的正面、视平线的下方倾斜设有能使正面来风和/或雨从下斜向上运动的引流槽,该引流槽的顶端出口竖直设置;
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顶面设有能承接正前方与引流槽顶端出口汇集的风和/或雨并将其导流的承流板,所述承流板与引流槽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驾驶员的视窗;
所述承流板前端端口设有与承流板前端等宽的集水槽,集水槽至少一侧连接有导水细管,该导水细管延伸至驾驶室主体外壳的外部;
所述引流槽和承流板的上方设有宽度大于等于引流槽和承流板宽度的弧形遮雨板,该遮雨板通过支撑杆与驾驶室主体外壳连接,所述遮雨板倾斜设置,其前端低于后端,且能够覆盖引流槽与承流板之间的间隙上方的空间,阻止斜上方的风和/或雨进入驾驶员视窗;同时,该遮雨板后端也能覆盖承流板前部空间,阻止风和/或雨从遮雨板与承流板之间的空间间隙进入驾驶员视窗;
所述引流槽的下端及两侧边沿、承流板的后端及两侧边沿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无缝连接。
具体的,所述引流槽横截面为U形,其两侧设有A立板且从下端到顶端逐渐收敛的弧形槽,下端进口张开角度大于顶端出口张开角度;
引流槽下端和顶端均设有朝向引流槽内表面的平滑倒角,所述引流槽顶端的平滑倒角使得引流槽顶端边沿与视平线垂直,成竖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引流槽为透明材料制成,以提供给驾驶员尽可能大范围的视野。
所述承流板为两侧设有B立板的弧形槽,其横截面为U形,承流板前端进口张开角度大于等于引流槽顶端出口张开角度,使其能够完全承接住引流槽顶端出口流出的风和/或雨;
所述B立板高度从承流板前端至承流板后端逐渐降低,承流板嵌入安装在驾驶室主体外壳顶部,使驾驶室顶部水平,整体更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遮雨板后端边沿在承流板上的垂直投影,距离承流板前端端口的长度不小于5cm,以保证车辆在静止时遮雨板能够遮挡承流板前部上方的雨,防止进入驾驶员视窗内,且遮雨板与承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15cm,以使得来自引流槽顶端出口和正前方汇集后的风和/或雨能够有足够大的流通通道进入承流板。
优选的,所述遮雨板前端边沿与承流板前端边沿在同一水平高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遮雨板前端边沿与引流槽顶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0cm,以防止雨水进入视窗内。
所述引流槽顶端边沿与承流板前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8~24cm,垂直距离不大于12cm。
所述遮雨板、引流槽、承流板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活动连接,三者倾斜角度可调,以方便驾驶员根据不同情况调整三者位置,达到最理想的配合效果。
主要功能部件的作用如下:
引流槽:改变前方吹来的风和/或雨的运动轨迹,使其竖直向上运动。
承流板:完全承接来自引流槽和正前方汇集的风和/或雨,将其从驾驶室顶部或导水细管排出。
遮雨板:遮挡引流槽与承流板之间的间隙上方的空间,阻止斜上方的风和/或雨进入驾驶员视窗;以及,遮挡视窗正前方和承流板前部上方的风和/或雨。
该风幕防风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视窗上方吹来的风和/或雨被遮雨板遮挡;
视窗下方正面吹来的风和/或雨经引流槽改变运动轨迹,最终从引流槽顶端出口竖直流出,在视窗前方形成一道强劲的风幕;
视窗正前方吹来的风和/或雨流经引流槽和遮雨板之间的空隙,并与引流槽顶端出口流出的风和/或雨汇集,由于力的作用,两股风和/或雨偏转、改变运动方向,变成与承流板的倾斜角度一致,最终流入承流板,并从驾驶室顶部流出,还有部分雨水从集水槽经导水细管排至驾驶室外。
下雨天,能随风飘动的小雨点和风可看着一种混合气流;不能随风飘动的大雨点,则被遮雨板或引流槽挡住,这样就达到了理想的防风防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将驾驶员前视窗前下方的部分气流汇集起来,从引流槽槽面由下往上快速吹出,在引流槽顶端出口上方形成一道强劲的风幕,使对着驾驶员的眼睛吹来的那股气流向上偏转,两股气流汇集后改变原来各自的运动轨迹,向后上方作抛物线轨迹运动,达到承流板前端,被承流板引导至车顶外而不再会进入驾驶员的眼睛里。从而达到了在驾驶员前方核心视窗范围内没有任何雨水遮挡设备的情况下,无论是否下雨、车静止或行进,都没有风和雨进入驾驶员的眼睛里,实现防风防雨目的。而且,成本低廉,防风雨效果好,驾驶员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幕防风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引流槽的结构图。
图4为承流板的结构图。
图5为遮雨板的结构图。
图中,1-引流槽,2-承流板,3-遮雨板,4-导水细管,5-支撑杆,6-驾驶室主体外壳,7-视窗,8-视平线,9-集水槽,11-顶端出口,12-下端进口,13-A立板,21-B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包括驾驶室主体外壳6,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6的正面、视平线8的下方倾斜设有能使正面来风和/或雨从下斜向上运动的引流槽1,所述引流槽1横截面为U形,其两侧设有A立板13且从下端到顶端逐渐收敛的弧形槽,下端进口12张开角度大于顶端出口11张开角度;
引流槽1下端和顶端均设有朝向引流槽内表面的平滑倒角,所述引流槽1顶端的平滑倒角使得引流槽顶端边沿与视平线8垂直,成竖直状态。所述引流槽1为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6顶面设有能承接正前方与引流槽顶端出口11汇集的风和/或雨并将其导流的承流板2,所述承流板2为两侧设有B立板21的弧形槽,其横截面为U形,承流板2前端进口张开角度大于等于引流槽1顶端出口11张开角度,所述B立板21高度从承流板2前端至承流板2后端逐渐降低,承流板2嵌入安装在驾驶室主体外壳6顶部,使驾驶室顶部水平;
所述承流板2与引流槽1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驾驶员的视窗7;
所述承流板2前端端口设有与承流板2前端等宽的集水槽9,集水槽9至少一侧连接有导水细管4,该导水细管4延伸至驾驶室主体外壳6的外部;
所述引流槽1和承流板2的上方设有宽度大于等于引流槽1和承流板2宽度的弧形遮雨板3,该遮雨板3通过支撑杆5与驾驶室主体外壳6连接,所述遮雨板3倾斜设置,其前端低于后端,且能够覆盖引流槽1与承流板2之间的间隙上方的空间,阻止斜上方的风和/或雨进入驾驶员视窗7;同时,该遮雨板3后端也能覆盖承流板2前部空间,阻止风和/或雨从遮雨板3与承流板2之间的空间间隙进入驾驶员视窗7;
所述引流槽1的下端及两侧边沿、承流板2的后端及两侧边沿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6无缝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遮雨板3后端边沿在承流板2上的垂直投影,距离承流板2前端端口的长度不小于5cm,且遮雨板3与承流板2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15cm。
所述遮雨板3前端边沿与承流板2前端边沿在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遮雨板3前端边沿与引流槽1顶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0cm。
所述引流槽1顶端边沿与承流板2前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8~24cm,垂直距离不大于12cm。
所述遮雨板3、引流槽1、承流板2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6活动连接,三者倾斜角度可调。
Claims (9)
1.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包括驾驶室主体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的正面、视平线的下方倾斜设有能使正面来风和/或雨从下斜向上运动的引流槽,该引流槽的顶端出口竖直设置;
所述驾驶室主体外壳顶面设有能承接正前方与引流槽顶端出口汇集的风和/或雨并将其导流的承流板,所述承流板与引流槽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驾驶员的视窗;
所述承流板前端端口设有与承流板前端等宽的集水槽,集水槽至少一侧连接有导水细管,该导水细管延伸至驾驶室主体外壳的外部;
所述引流槽和承流板的上方设有宽度大于等于引流槽和承流板宽度的弧形遮雨板,该遮雨板通过支撑杆与驾驶室主体外壳连接,所述遮雨板倾斜设置,其前端低于后端,且能够覆盖引流槽与承流板之间的间隙上方的空间,阻止斜上方的风和/或雨进入驾驶员视窗;同时,该遮雨板后端也能覆盖承流板前部空间,阻止风和/或雨从遮雨板与承流板之间的空间间隙进入驾驶员视窗;
所述引流槽的下端及两侧边沿、承流板的后端及两侧边沿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无缝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横截面为U形,其两侧设有A立板且从下端到顶端逐渐收敛的弧形槽,下端进口张开角度大于顶端出口张开角度;
引流槽下端和顶端均设有朝向引流槽内表面的平滑倒角,所述引流槽顶端的平滑倒角使得引流槽顶端边沿与视平线垂直,成竖直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为透明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流板为两侧设有B立板的弧形槽,其横截面为U形,承流板前端进口张开角度大于等于引流槽顶端出口张开角度;
所述B立板高度从承流板前端至承流板后端逐渐降低,承流板嵌入安装在驾驶室主体外壳顶部,使驾驶室顶部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后端边沿在承流板上的垂直投影,距离承流板前端端口的长度不小于5cm,且遮雨板与承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前端边沿与承流板前端边沿在同一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前端边沿与引流槽顶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顶端边沿与承流板前端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8~24cm,垂直距离不大于12cm。
9.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引流槽、承流板均与驾驶室主体外壳活动连接,三者倾斜角度可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39936.2U CN204548317U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39936.2U CN204548317U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48317U true CN204548317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2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3993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48317U (zh) | 2015-03-12 | 2015-03-12 | 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4831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1669A (zh) * | 2015-03-12 | 2015-06-10 | 张德平 | 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及风幕防风雨装置 |
CN107930137A (zh) * | 2017-11-21 | 2018-04-20 | 华强方特(芜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鼓风式水浪遮挡防护设备 |
-
2015
- 2015-03-12 CN CN201520139936.2U patent/CN20454831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91669A (zh) * | 2015-03-12 | 2015-06-10 | 张德平 | 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及风幕防风雨装置 |
CN104691669B (zh) * | 2015-03-12 | 2017-03-29 | 张德平 | 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及风幕防风雨装置 |
CN107930137A (zh) * | 2017-11-21 | 2018-04-20 | 华强方特(芜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鼓风式水浪遮挡防护设备 |
CN107930137B (zh) * | 2017-11-21 | 2023-08-22 | 华强方特(芜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鼓风式水浪遮挡防护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81978U (zh) | 汽车后视镜防雨罩 | |
CN204548317U (zh) | 一种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装置 | |
CN104691669A (zh) | 机动车前视窗的风幕防风雨方法及风幕防风雨装置 | |
CN204368014U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 | |
CN110962748A (zh) | 一种带防雨装置的汽车后视镜 | |
CN206297536U (zh) | 车辆前门车窗吹风装置 | |
CN209602992U (zh) | 一种太阳能道路警示装置 | |
CN209634648U (zh) | 一种电瓶车雨棚 | |
CN111688441A (zh) | 一种汽车通风盖板结构 | |
CN204368013U (zh) | 一种能够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后视镜 | |
CN202106916U (zh) | 风能除水后视镜 | |
CN204801723U (zh) | 一种新型除雾装置 | |
CN204432343U (zh) | 车辆防吹翻遮阳遮雨装置 | |
CN205615626U (zh) | 一种电动摩托车雨棚 | |
CN204845737U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雨眉 | |
CN105584419B (zh) | 一种结构优化的汽车后视镜 | |
CN2680551Y (zh) | 多用挡风遮雨遮阳装置 | |
CN203410370U (zh) | 新型汽车后视镜装置 | |
CN204956351U (zh) | 一种客车多功能护甲结构 | |
CN203841179U (zh) | 一种防风雨且防眩目的头盔 | |
CN201216207Y (zh) | 一种可冒雨的摩托车头盔 | |
CN207879377U (zh) |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智能除雾霾装置 | |
CN204623460U (zh) | 具有防冰雪功能的雨水分离装置 | |
CN106515586B (zh) | 一种后视镜的防撞方法 | |
CN106184128B (zh) | 雨刮装置以及具有前挡风玻璃的运输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2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