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9701U -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9701U
CN204539701U CN201520303976.6U CN201520303976U CN204539701U CN 204539701 U CN204539701 U CN 204539701U CN 201520303976 U CN201520303976 U CN 201520303976U CN 204539701 U CN204539701 U CN 204539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abstractor
lateral wall
pilot hole
insulat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039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鑫龙
葛会雨
朱立伟
肖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039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9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9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97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可提高本压装置的隔热效率。该散热装置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包括套筒侧壁,所述套筒侧壁形成的隔热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套筒侧壁还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隔热腔连通。该散热装置可应用于本压装置中。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集成度较高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模组产品,大多采用COG(Chip on glass)工艺或COF(Chip onFPC)工艺进行绑定(bonding)。
具体的,在进行绑定时需要使用到如图1所示的本压机,其中,本压刀头01在进行绑定时需要达到180°左右的高温,而为本压刀头01提供动力的支撑机构02在高温下会发生形变,因此,需要在本压刀头01和支撑机构02之间设置隔热机构03进行隔热,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隔热保温陶瓷作为隔热材料,填充在本压刀头01和支撑机构02之间进行隔热,然而,当本压机持续高温作业时,隔热保温陶瓷长时间与支撑机构02接触会导致二者之间的温度梯度趋近于零,因此,隔热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可提高本压装置的隔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包括套筒侧壁,所述套筒侧壁形成的隔热腔与外界连通;
所述套筒侧壁还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隔热腔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筒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筒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螺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热套筒由热处理后的钢材制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筒侧壁的厚度在3.2mm-3.3mm之间,所述套筒侧壁在沿轴心线方向上的高度在14mm-15mm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片为圆环形,其中,所述散热片的厚度在0.4mm-0.6mm之间,所述散热片的直径在18mm-20mm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本压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的一端通过压头底座与本压刀头相连,所述隔热套筒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基板与支撑机构相连。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基板上设有穿透的第一导向孔,所述压头底座上设有不穿透的第二导向孔,且所述第二导向孔内设有螺纹,其中,
第一螺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隔热套筒,并与所述第二导向孔内的螺纹紧固,将所述散热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基板和所述压头底座之间。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基板上还设有穿透的第三导向孔,并且,在所述连接基板上与所述第三导向孔轴心重合的位置还设有螺母,其中,
第二螺栓通过所述螺母和所述第三导向孔与所述连接基板紧固。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压装置还包括压缩干燥空气机CDA,所述CDA发出的冷风与所述散热装置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包括套筒侧壁,所述套筒侧壁形成的隔热腔与外界连通;并且,所述套筒侧壁还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隔热腔连通。由于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因此,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该散热装置与空气介质组成的隔热机构的隔热效果,优于使用隔热保温陶瓷的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本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加热辅助装置可应用于本压装置(例如本压机)中,用于对本压装置中的支撑机构和本压刀头进行隔热,以防止高温的本压刀头将热量传导至支撑机构,引起支撑机构发生形变。
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散热装置100包括隔热套筒11,所述隔热套筒包括套筒侧壁12,所述套筒侧壁12形成的隔热腔13与外界连通;另外,所述套筒侧壁12还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4,所述通孔14与所述隔热腔13连通。
这样,可以将隔热套筒11沿其轴心线的方向固定在本压机的本压刀头和支撑机构之间,使隔热腔13通过通孔14与外界连通,当本压机工作时,本压刀头的温度明显升高(可达到180°左右),本压刀头上的热量传导至隔热套筒11后,由于热套筒11内的隔热腔13通过通孔14与外界连通,因此,隔热套筒11可以将热量通过隔热腔13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进而对本压刀头进行散热,避免大量热量传导至支撑机构使支撑机构发生形变。也就是说,该散热装置100可与空气介质可组成隔热机构,在隔热套筒11内外形成有效的温度差,对高温的本压刀头进行散热。
而在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隔热保温陶瓷03作为散热材料填充在本压刀头01和支撑机构02之间,当本压机持续高温作业时,隔热保温陶瓷03长时间与支撑机构02接触会导致二者之间的温度梯度趋近于零,因此,隔热效果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100,由于隔热套筒11可以实时地将热量通过隔热腔13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以有效提高本压装置的隔热效率,另外,本压刀头01和支撑机构02之间可以设置多个散热装置100,形成多点式隔热机构,增加对本压刀头01的散热速率。
基于图2所示的散热装置10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套筒侧壁12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15,所述散热片15垂直于所述套筒侧壁12。这样,通过设置散热片15可以增加散热装置100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装置100的散热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侧壁12的内表面上还可以设有螺纹,这样,套筒侧壁12可以使用螺栓和螺母与本压机的本压刀头和支撑机构进行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套筒11可以由热处理后的钢材制成,其中,钢材质的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一般为355Mpa(其中,标准值就是卸去外力能否回复以前状态的临界值),而隔热陶瓷的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216Mpa,因此,钢材质的隔热套筒11的抗压强度要大于隔热陶瓷,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100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不易破损。
当然,散热片15也可以由其他抗压强度较好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散热装置100的俯视图,所述套筒侧壁12的厚度D1在3.2mm-3.3mm之间,所述散热片的直径在18mm-20mm之间。
如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散热装置100的侧视图,所述散热片的厚度D2在0.4mm-0.6mm之间,所述套筒侧壁12沿轴心线方向上的高度L在14mm-15mm之间,所述通孔14的直径在2.5mm-3.0mm之间。
其中,由于均匀介质圆筒(例如隔热套筒11)的温度只沿着半径方向发生变化,即导热面积是半径的函数,当套筒侧壁12内外两侧的温度为t1和t2时,其导热量Q1为:
Q 1 = 2 πLλ ( t 1 - t 2 ) ln r 2 r 1
其中,L为套筒侧壁12沿轴心线方向上的高度,λ为隔热系数,△t=t1-t2为隔热套筒11内壁与外壁的温度差值(实际测量的平均温度差值为87°),r1和r2分别为隔热套筒11的内壁和外壁的半径,即套筒侧壁12的厚度D1。
将上述相关数据带入导热量Q1的计算公式可得散热装置100的导热量Q1约为650瓦(w)左右。
类似的,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隔热保温陶瓷的导热量Q2的计算公式如下:
Q 2 = λA ( t 1 - t 2 ) b = t 1 - t 2 b λA
其中,导热系数λ视为常量,A为隔热陶瓷接触面积,b为隔热陶瓷的厚度,在相同条件下,带入相关数值可知隔热保温陶瓷导热量Q2=1125.12w。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100的导热量Q1远小于隔热保温陶瓷导热量Q2,因此,使用散热装置100进行隔热时,热量更不易传递至支撑机构,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100比隔热保温陶瓷的隔热效果更优。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散热装置10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本压装置200,如图6所示,该本压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至少一个散热装置100,并且,该散热装置100的隔热套筒11的一端通过压头底座101与本压刀头102相连,所述隔热套筒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基板103与支撑机构104相连。
这样,本压刀头102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可以通过散热装置100进行及时散热,经试验可知,在本压装置200中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100,可以使得本压刀头102在工作时,与支撑机构104产生100°左右的温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高本压装置的隔热效率。
具体的,如图7所示,为散热装置100与压头底座101和连接基板103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压头底座101和连接基板103之间设置有多个散热装置100,下面以任意一个散热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连接基板103上设有穿透的第一导向孔201,压头底座101上设有不穿透的第二导向孔202,且第二导向孔202内设有螺纹,散热装置100的隔热套筒11的轴心线,与第一导向孔201和第二导向孔202的轴心线重合,因此,可以将第一螺栓203分别穿过第一导向孔201和隔热腔13,最终与第二导向孔202内的螺纹进行紧固,这样便可以将散热装置100固定在所述连接基板103和所述压头底座101之间。
其中,第一螺栓203的螺杆的直径可以小于隔热腔13的直径,这样,隔热腔13内未被螺杆占用的空间,可以通过隔热套筒11上的通孔14与外界连通,进而加快散热装置100的散热速率。
当然,隔热套筒11还可以通过焊接等工艺直接与压头底座101和连接基板103相连接,此时,隔热套筒11内的隔热腔13通过通孔14与外界连通,进而与空气介质组成隔热机构,在隔热套筒11内外形成有效的温度差,对高温的本压刀头102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基板103上还设有穿透的第三导向孔204,并且,在所述连接基板103上与所述第三导向孔204轴心重合的位置还设有螺母205,此时,可以将第二螺栓206穿过第三导向孔204与螺母205内的螺纹205进行紧固,当然,第三导向孔204的内壁也可以设置有螺纹,进而通过第三导向孔204内壁的螺纹与第二螺栓206进行紧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这样,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螺栓203和第二螺栓206的螺距,调整安装在压头底座101的本压刀头102的平坦度(即本压刀头102的平面误差),具体的,在调节第二螺栓206的螺距时,可以增加连接基板103与压头底座101的距离,而调节第一螺栓203的螺距时,由于第一螺栓203与连接基板103和压头底座101都连接,此时,可以减小连接基板103与压头底座101的距离,这样,压头底座101上各个位置的平坦度都可以通过第一螺栓203和第二螺栓206进行调节,以保证本压刀头102进行绑定工艺时的精确度。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所述本压装置200还包括至少一个压缩干燥空气机(CDA,compress dry air)300,所述CDA 300发出的冷风与所述散热装置100相接触,示例性的,CDA 300可以分别设置在本压装置200的两端,CDA 300的冷气出口与散热装置100相对应,这样,CDA 300发出的冷气可以通过套筒侧壁12上的通孔14进入隔热腔13,这样可以使得隔热套筒11内外形成温度差,加快散热装置100的导热速率,进而提高散热装置100的隔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包括套筒侧壁,所述套筒侧壁形成的隔热腔与外界连通;并且,所述套筒侧壁还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隔热腔连通。由于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因此,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该散热装置与空气介质组成的隔热机构的隔热效果,优于使用隔热保温陶瓷的隔热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包括套筒侧壁,所述套筒侧壁形成的隔热腔与外界连通;
所述套筒侧壁还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隔热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侧壁的内表面上设有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筒由热处理后的钢材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侧壁的厚度在3.2mm-3.3mm之间,所述套筒侧壁在沿轴心线方向上的高度在14mm-1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圆环形,其中,所述散热片的厚度在0.4mm-0.6mm之间,所述散热片的直径在18mm-20mm之间。
7.一种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隔热套筒,所述隔热套筒的一端通过压头底座与本压刀头相连,所述隔热套筒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基板与支撑机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板上设有穿透的第一导向孔,所述压头底座上设有不穿透的第二导向孔,且所述第二导向孔内设有螺纹,其中,
第一螺栓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隔热套筒,并与所述第二导向孔内的螺纹紧固,将所述散热装置固定在所述连接基板和所述压头底座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板上还设有穿透的第三导向孔,并且,在所述连接基板上与所述第三导向孔轴心重合的位置还设有螺母,其中,
第二螺栓通过所述螺母和所述第三导向孔与所述连接基板紧固。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本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压装置还包括压缩干燥空气机CDA,所述CDA发出的冷风与所述散热装置相接触。
CN201520303976.6U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9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3976.6U CN204539701U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03976.6U CN204539701U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9701U true CN204539701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5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0397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9701U (zh) 2015-05-12 2015-05-12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9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6635Y (zh) 一种利用热管集中热源式液冷散热装置
CN102313641A (zh) 用于单相和两相立体可视化矩形窄缝实验装置
CN10279804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3394854A (zh) 一种小型多台装配钎焊装夹装置
CN204539701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本压装置
CN201008073Y (zh) 倍频晶体温度梯度补偿法控温装置
CN108556292A (zh) 一种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金属模具
CN204989678U (zh) 一种新型的cog本压机压头
CN210042698U (zh) 一种l形相变散热器及电视机
CN100452571C (zh) 倍频晶体温度梯度补偿法控温装置
CN103472323A (zh) 一种流体介质缝隙流动快速换热装置
CN106196750A (zh) 一种冷凝器及冰箱
CN101609821B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多管高效定位夹具
CN205176427U (zh) Pcb/acf本压装置
CN104923450A (zh) 一种光纤阵列点胶装置
CN1663780A (zh) 大幅面热压机的热压板和工作横梁的冷平衡工艺及结构
CN113154871B (zh) 一种马弗炉外钢构冷却装置
CN207685125U (zh) 用于玻璃热弯机的加热腔体
CN202322631U (zh) 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漏板冷却器及其冷却片
CN202310432U (zh) 防爆电控箱用冷却器
CN208545313U (zh) 一种改进型玄武岩纤维拉丝漏板
CN201913861U (zh) 用于光伏组件层压和封装的加热板及具有该加热板的层压机
CN201126326Y (zh) 板翅内芯式大平面模块散热器
CN204881309U (zh) 一种超长冷却器的游动管板结构
CN220198657U (zh) 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水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