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9437U - 双喇叭蓝牙音箱 - Google Patents

双喇叭蓝牙音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9437U
CN204539437U CN201520246752.6U CN201520246752U CN204539437U CN 204539437 U CN204539437 U CN 204539437U CN 201520246752 U CN201520246752 U CN 201520246752U CN 204539437 U CN204539437 U CN 204539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iece
face
sound generating
gener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467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治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rui Internet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 Rui Electronic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 Rui Electronics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Na Rui Electronic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202467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9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9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94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喇叭蓝牙音箱,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发音机构及第二发音机构,该第一发音机构及第二发音机构分别沿相反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发音机构分别包括腔体底壳、振膜、喇叭及腔体面壳,每个腔体面壳上设置有出音孔,两个发音机构中的腔体面壳分别与其对应的腔体底壳对接,喇叭设置在腔体面壳与腔体底壳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腔体面壳的出音孔,两个振膜分别设置在每个发音机构的腔体底壳与喇叭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可起到声波相互叠加而提高声压的作用,同时可获得更好的低音效果,外壳采用三段式设计,可有效节省成本,采用喇叭支架可有效避免外壳内部的共振。

Description

双喇叭蓝牙音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喇叭蓝牙音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流行,音响也趋于小型化,小型的音响能够带给人们更好的携带感受,但是随着小音箱的普及,其音质也千差万别。小音箱一般包括外壳,外壳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前、后声波,因为所有的扬声器的振膜前、后都会产生声波,但其相位相反,不加隔断的话,因前后压力抵消,输出几近于零,小音箱因其在体积上有所要求,因此在升压、音质上有所牺牲,其音质一般都是差强人意,由于体积的限制,小音箱内使用的喇叭不可能太大,一般都使用2英寸或2英寸以下的喇叭,如此一来,由于喇叭振膜的口径太小,其每次振动时,推动的空气量就很少,而低音量感,与喇叭推动的空气体积有直接关系,就这样,迷你音箱的天生缺陷就导致了其低音的缺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音效更好的双喇叭蓝牙音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双喇叭蓝牙音箱,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发音机构及第二发音机构,所述第一发音机构及第二发音机构分别沿相反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发音机构包括第一腔体底壳、第一振膜、第一喇叭及第一腔体面壳,所述第一腔体面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腔体面壳与第一腔体底壳对接,所述第一喇叭设置在第一腔体面壳与第一腔体底壳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一腔体面壳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振膜设置在第一腔体底壳与第一喇叭之间;
所述第二发音机构包括第二腔体底壳、第二振膜、第二喇叭及第二腔体面壳,所述第二腔体面壳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腔体面壳与第二腔体底壳对接,所述第二喇叭设置在第二腔体面壳与第二腔体底壳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二腔体面壳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振膜设置在第二腔体底壳与第二喇叭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音机构内设置有第一喇叭支架,所述第二发音机构内设置有第二喇叭支架,每个喇叭支架分别包括弧形支架本体、固定件及凸起,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上,所述凸起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两端,所述弧形支架本体通过凸起夹紧喇叭并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腔体面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音机构还包括第一振膜支架,所述第二发音机构还包括第二振膜支架,所述第一腔体底壳内及第二腔体底壳内分别设置有凸柱,每个振膜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固定脚,所述第一振膜固设于第一振膜支架上,所述第二振膜固设于第二振膜支架上,两个振膜支架分别通过固定脚与凸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底壳、中壳及面壳,所述中壳包括弧形主体部及设置在弧形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连接孔,所述中壳通过连接孔连接在两腔体面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上设置有视窗,所述视窗包括镜片,所述镜片相对应的面壳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LCD板、LCD屏及LCD支架,所述LCD板及LCD屏与电路板相连接并通过LCD支架固定于外壳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挽,所述手挽设置在面壳上部,且在面壳上部开设有收容手挽的收容槽。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对应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从通孔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发音机构与第二发音机构沿相反方向设置,使得一侧喇叭的前声波与另一侧喇叭的后声波沿一个方向传播,从而起到声波相互叠加而提高声压的作用。此外,每个腔体面壳内设置有振膜,当喇叭工作发出声音时,会导致外壳内的空气被压缩和扩展,在气压变化的作用下,振膜产生振动,推动外壳外的空气,由于振膜设置在腔体面壳内,其振动面积往往可以做得比较大,推动空气的体积也随之增加,这就大大提升了该蓝牙音箱低音的量感,同时,还能够降低其谐振品频率,令音箱在发声时,获得更好的低音下潜深度,因此采用该结构的双喇叭蓝牙音箱能够获得较好的音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喇叭蓝牙音箱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喇叭蓝牙音箱的第一喇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发音机构;11、第一腔体底壳;12、第一振膜;13、第一喇叭;14、第一腔体面壳;15、第一出音孔;16、第一喇叭支架;161、弧形支架本体;162、固定件;163、凸起;17、第一振膜支架;171、固定脚;2、第二发音机构;21、第二腔体底壳;22、第二振膜;23、第二喇叭;24、第二腔体面壳;25、第二出音孔;26、第二喇叭支架;27、第二振膜支架;3、外壳;31、底壳;32、中壳;321、弧形主体部;322、连接部;323、连接孔;33、面壳;331、收容槽;4、视窗;41、镜片;42、LCD板;43、LCD屏;44、LCD支架;5、手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沿相反方向设置的第一发音机构1与第二发音机构2,在第一、第二发音机构2内分别设置振膜,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更好的音效效果。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双喇叭蓝牙音箱,包括外壳3,还包括设置在外壳3内的第一发音机构1及第二发音机构2,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及第二发音机构2分别沿相反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包括第一腔体底壳11、第一振膜12、第一喇叭13及第一腔体面壳14,所述第一腔体面壳14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15,所述第一腔体面壳14与第一腔体底壳11对接,所述第一喇叭13设置在第一腔体面壳14与第一腔体底壳11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一腔体面壳14的第一出音孔15,所述第一振膜12设置在第一腔体底壳11与第一喇叭13之间;
所述第二发音机构2包括第二腔体底壳21、第二振膜22、第二喇叭23及第二腔体面壳24,所述第二腔体面壳24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25,所述第二腔体面壳24与第二腔体底壳21对接,所述第二喇叭23设置在第二腔体面壳24与第二腔体底壳21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二腔体面壳24的第二出音孔25,所述第二振膜22设置在第二腔体底壳21与第二喇叭23之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发音机构1与第二发音机构2沿相反方向设置,使得一侧喇叭的前声波与另一侧喇叭的后声波沿一个方向传播,从而起到声波相互叠加而提高声压的作用。此外,每个腔体面壳内设置有振膜,当喇叭工作发出声音时,会导致外壳内的空气被压缩和扩展,在气压变化的作用下,振膜产生振动,推动外壳3外的空气,由于振膜设置在腔体面壳内,其振动面积往往可以做得比较大,推动空气的体积也随之增加,这就大大提升了该蓝牙音箱低音的量感,同时,还能够降低其谐振品频率,令音箱在发声时,获得更好的低音下潜深度,因此采用该结构的双喇叭蓝牙音箱能够获得较好的音效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内设置有第一喇叭支架16,所述第二发音机构2内设置有第二喇叭支架26,参阅图2,每个喇叭支架分别包括弧形支架本体161、固定件162及凸起163,所述固定件162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161上,所述凸起163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161两端,所述弧形支架本体161通过凸起163夹紧喇叭并通过固定件162固定连接于腔体面壳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喇叭支架的设置是为了限定两个喇叭之间的位置关系,以确保声波相互叠加而提高声压的作用,同时喇叭支架会加大蓝牙音箱的重量,可有效避免共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还包括第一振膜支架17,所述第二发音机构2还包括第二振膜支架27,所述第一腔体底壳11内及第二腔体底壳21内分别设置有凸柱,每个振膜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固定脚171,所述第一振膜12固设于第一振膜支架17上,所述第二振膜22固设于第二振膜支架27上,两个振膜支架分别通过固定脚171与凸柱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振膜支架在固定脚171上开设有通孔,凸柱上开设有螺孔,螺钉通过通孔将振膜支架固定连接于凸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3包括底壳31、中壳32及面壳33,所述中壳32包括弧形主体部321及设置在弧形主体部321两端的连接部322,所述连接部322上开设连接孔323,所述中壳32通过连接孔323连接在两腔体面壳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多个部分组装的工艺,使得该双喇叭蓝牙音箱在后期维修时方便拆卸,同时采用多部分组装设计相比与一体成型设计可有效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上设置有视窗4,所述视窗4包括镜片41,所述镜片41相对应的面壳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LCD板42、LCD屏43及LCD支架44,所述LCD板42及LCD屏43与电路板相连接并通过LCD支架44固定于外壳3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视窗4可获知该蓝牙音箱的工作状态,同时可得知蓝牙音箱与扩展设备的连接情况。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挽5,所述手挽5设置在面壳上部,且在面壳上部开设有收容手挽5的收容槽331。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对应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从通孔伸出。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本实用新型双喇叭蓝牙音箱,包括外壳3,所述外壳3包括底壳31、中壳32及面壳33,还包括设置在外壳3内的第一发音机构1及第二发音机构2,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及第二发音机构2分别沿相反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包括第一腔体底壳11、第一振膜12、第一喇叭13及第一腔体面壳14,所述第一腔体面壳14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15,所述第一腔体面壳14与第一腔体底壳11对接,所述第一喇叭13设置在第一腔体面壳14与第一腔体底壳11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一腔体面壳14的第一出音孔15,所述第一振膜12设置在第一腔体底壳11与第一喇叭13之间;
所述第二发音机构2包括第二腔体底壳21、第二振膜22、第二喇叭23及第二腔体面壳24,所述第二腔体面壳24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25,所述第二腔体面壳24与第二腔体底壳21对接,所述第二喇叭23设置在第二腔体面壳24与第二腔体底壳21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二腔体面壳24的第二出音孔25,所述第二振膜22设置在第二腔体底壳21与第二喇叭23之间;
所述中壳32包括弧形主体部321及设置在弧形主体部321两端的连接部322,所述连接部322上开设连接孔323,所述中壳32通过连接孔323连接在两腔体面壳上;
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内设置有第一喇叭支架16,所述第二发音机构2内设置有第二喇叭支架26,参阅图2,每个喇叭支架分别包括弧形支架本体161、固定件162及凸起163,所述固定件162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161上,所述凸起163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161两端,所述弧形支架本体161通过凸起163夹紧喇叭并通过固定件162固定连接于腔体面壳上,所述第一发音机构1还包括第一振膜支架17,所述第二发音机构2还包括第二振膜支架27,所述第一腔体底壳11内及第二腔体底壳21内分别设置有凸柱,每个振膜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固定脚171,所述第一振膜12固设于第一振膜支架17上,所述第二振膜22固设于第二振膜支架27上,两个振膜支架分别通过固定脚171与凸柱固定连接。
此外,所述面壳上设置有视窗4,上部设置有手挽5,所述视窗4包括镜片41,所述镜片41相对应的面壳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LCD板42、LCD屏43及LCD支架44,所述LCD板42及LCD屏43与电路板相连接并通过LCD支架44固定于外壳3内,所述手挽5设置在面壳上部,且在面壳上部开设有收容手挽5的收容槽331,所述面壳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对应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从通孔伸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可起到声波相互叠加而提高声压的作用,同时可获得更好的低音效果,外壳3采用三段式设计,可有效节省成本,采用喇叭支架可有效避免外壳3内部的共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双喇叭蓝牙音箱,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发音机构及第二发音机构,所述第一发音机构及第二发音机构分别沿相反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发音机构包括第一腔体底壳、第一振膜、第一喇叭及第一腔体面壳,所述第一腔体面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腔体面壳与第一腔体底壳对接,所述第一喇叭设置在第一腔体面壳与第一腔体底壳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一腔体面壳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振膜设置在第一腔体底壳与第一喇叭之间;
所述第二发音机构包括第二腔体底壳、第二振膜、第二喇叭及第二腔体面壳,所述第二腔体面壳上设置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腔体面壳与第二腔体底壳对接,所述第二喇叭设置在第二腔体面壳与第二腔体底壳组成的收容腔内且朝向第二腔体面壳的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振膜设置在第二腔体底壳与第二喇叭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音机构内设置有第一喇叭支架,所述第二发音机构内设置有第二喇叭支架,每个喇叭支架分别包括弧形支架本体、固定件及凸起,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上,所述凸起设置在弧形支架本体两端,所述弧形支架本体通过凸起夹紧喇叭并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腔体面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音机构还包括第一振膜支架,所述第二发音机构还包括第二振膜支架,所述第一腔体底壳内及第二腔体底壳内分别设置有凸柱,每个振膜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固定脚,所述第一振膜固设于第一振膜支架上,所述第二振膜固设于第二振膜支架上,两个振膜支架分别通过固定脚与凸柱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壳、中壳及面壳,所述中壳包括弧形主体部及设置在弧形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连接孔,所述中壳通过连接孔连接在两腔体面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上设置有视窗,所述视窗包括镜片,所述镜片相对应的面壳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LCD板、LCD屏及LCD支架,所述LCD板及LCD屏与电路板相连接并通过LCD支架固定于外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挽,所述手挽设置在所述面壳上部,且在面壳上部开设有收容手挽的收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喇叭蓝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对应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从通孔伸出。
CN201520246752.6U 2015-04-22 2015-04-22 双喇叭蓝牙音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9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6752.6U CN204539437U (zh) 2015-04-22 2015-04-22 双喇叭蓝牙音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46752.6U CN204539437U (zh) 2015-04-22 2015-04-22 双喇叭蓝牙音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9437U true CN204539437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5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4675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9437U (zh) 2015-04-22 2015-04-22 双喇叭蓝牙音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94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318A (zh) * 2019-05-28 2019-08-06 东莞市金文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敲打音效与甩动乐器音效的蓝牙音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318A (zh) * 2019-05-28 2019-08-06 东莞市金文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敲打音效与甩动乐器音效的蓝牙音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63869U (ja) 拡声装置
CN203574855U (zh) 扬声器模组
US20150304747A1 (en) Speaker module
CN207968942U (zh) 扬声器
CN204887453U (zh) 扬声器
JP2014520462A (ja) 共振ポータブル音響
CN103414985B (zh) 微型扬声器的悬挂结构
CN202799032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3096226A (zh) 压电扬声器
CN203708469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3574851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4539437U (zh) 双喇叭蓝牙音箱
CN201839425U (zh) 双回路集成发声器件
CN201307917Y (zh) 一种电视机音箱
CN202799034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2799030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3968340U (zh) 一种平板音响
CN204539392U (zh) 便携式蓝牙音箱
CN214901277U (zh) 便携发声装置
CN203645822U (zh) 微型重低音音响
CN207947901U (zh) 一种可提升电声性能的扬声器盆架结构
CN209982706U (zh) 一种音箱
CN201491243U (zh) 振膜及使用该振膜的发声器件
CN204539393U (zh) 一种蓝牙音箱
CN106385654A (zh) 一种骨传导立体声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manhole ho three Maan Shan Industrial Zone Sixth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ARUI INTERNET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manhole street, Dalang Hill Road, No. 29 win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ARUI ELECTRONIC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