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0428U - 多功能炊锅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炊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0428U
CN204520428U CN201520198445.5U CN201520198445U CN204520428U CN 204520428 U CN204520428 U CN 204520428U CN 201520198445 U CN201520198445 U CN 201520198445U CN 204520428 U CN204520428 U CN 204520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round roller
roller cylinder
cov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84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984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20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0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042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炊锅,包括锅体、锅盖,锅体上端对应两侧或锅体及锅盖同一侧安有把手,把手上转动连接两端带齿轮的圆辊筒,并可并排设置一起且齿轮啮合,主圆辊筒一端轴头与摇把卡口活动连接。锅内还有带锼孔及锼条的箅盘及箅架,锅盖环形侧壁内设有与盖面板平行的盖夹板,其夹层有盖开口,此锅圆辊筒可用于压面条;锅盖面板可切菜,锅盖夹层内可装刀、铲、勺、筷餐具,做饭时还可高温消毒,箅盘可锼菜丝菜片,外出时带一支锅就可以解决野炊问题,具有携带容易、功能多样且放置空间小。

Description

多功能炊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炊具,特别涉及一种炊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厨房现有的炊具种类多样,功能单一,人们如果外出郊游野炊,需要携带多种炊具,且使用时操作不便,堆放杂乱,不适应野外环境做饭,使野炊成为一件难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外出游玩时携带方便、功能齐全、放置空间小的多功能炊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炊锅,包括锅体、锅盖,所述锅体上端对应两侧或锅体及锅盖同一侧安有把手,把手上转动连接两端带齿轮的圆辊筒,所述圆辊筒可并排设置且齿轮相互啮合,主圆辊筒一端轴头与摇把卡口活动连接。
还包括箅盘及箅架,所述箅盘设有锼孔及锼条,所述箅架的横杆固定连接竖杆,架中间有抓柄。
所述锅盖环形侧壁内设有与盖面板平行的盖夹板,其夹层一侧侧壁有长条盖开口,开口处及至少一侧侧壁内设有弧形凹槽滑道,相对应的弧形封口板可在该滑道内滑动;也可在夹层上方盖面板处设弧形盖开口,开口直边与形状相对应的弧形封口板直边铰链连接或两直边中心处转轴连接。
所述锅盖面板可放置硬塑板或木板,其板可折叠卡合。
所述转动安装在锅把手上的圆辊筒至少有一个可取下与另一把手上的圆辊筒并排放置并啮合,啮合处设有调整机构,主圆辊筒轴头与摇把卡口可卡接,所述的圆辊筒调整机构为卡簧调整。
所述锅体上沿边及锅盖下沿边间隔设置卡边或卡槽且可重合密封,锅体及锅盖同一侧上下两把架内转动安装圆辊筒,两把手处于同一垂线时把架未端紧扣成一体,通过调整机构使两圆辊筒啮合,安上摇把即可,所述圆辊筒调整机构为旋丝吊块调整,把架卡槽内放置与圆辊筒转动连接的吊块,吊块上端固定连接的螺丝穿过把架与夹板内的螺帽旋接,旋动螺帽可调整圆辊筒的紧松。
所述锅体上端两侧装有托板,支杆架的两竖杆插入托板的插口中,上端转动连接圆辊筒和固定连接连杆,下端的固定连杆可卡在锅体的卡扣内或托板的卡条内,一架两侧竖杆上转动连接固定扣杆,两架支起时可扣接并使圆辊筒并排放置且啮合,支起水平角度45度为宜,主圆辊筒与摇把卡接即可。
所述圆辊筒为硬质塑材或轻质金属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锅体或锅盖把手上转动安装带齿轮的圆辊筒,可并排放置且啮合,可用于压面条;锅盖面板上有活动面板可切菜,也可折叠为盛面斗盒,锅盖夹层内可装刀、铲、勺、筷餐具,做饭时还可高温消毒,锅内的箅盘设有锼孔和锼条开口,可锼菜丝或菜片,带侧壁的锼盘还可作菜篮用,锼架可用于和面搅拌用,外出时带一支锅就可以解决野炊问题,具有携带容易、功能多样且放置空间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成部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把架及圆辊筒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架上圆辊筒并排放置且啮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板垂直放置支杆架及圆辊筒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托板上两支杆架相扣且圆辊筒啮合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锅盖锅体上下把手内置圆辊筒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把实用新型手内置圆辊筒上下排列啮合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箅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箅盘上锼孔及锼条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带侧壁的箅盘及锼孔及锼条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锅盖面板与封口板转动连接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锅盖面板旋轴连接封口板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锅盖侧壁一侧开口及封口板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锅盖夹层内放置餐具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支杆架连杆与托板卡条卡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把架卡簧式调整机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把架旋丝吊块式调整机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锅盖上折叠菜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锅底11、锅侧壁12、沿边13、卡扣14、把手2、把架21、转孔22、凹槽卡口23、圆辊筒24、齿轮241、面辊242、轴头243、调整机构25、卡簧251、旋丝吊块252、支杆架26、扣杆261、连杆262、竖杆263、摇把27、卡口271、托板28、插口281、卡条282、锅盖3、盖面板31、折叠菜板311、盖侧壁32、盖夹板33、盖开口34、凹槽滑道35、封口板36、卡边或卡槽37、刀铲勺筷38、箅盘及箅架4、箅盘41、箅侧壁411、锼孔及锼条412、、箅架42、横杆421、竖杆42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炊锅,包括锅体1、把手2、锅盖3、箅盘及箅架4。
1、锅体结构。
如图2所示,锅体底板11与环绕底板周边向上延伸的环形锅侧壁12固定连接成一体,侧壁上端周边有向外伸的沿边13。
所述锅体1在此仅示出常见的圆形,显然也可采用如方形或其他合适形状。
2、把手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锅体上端对应的两侧固定安装把手2,把手包括把架21及把柄,把架21下端与锅体贴紧并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铆接、焊接或螺栓紧固,上端设有转孔22及凹槽卡口23,把柄为两端带齿轮241和轴头243的圆辊筒24,可转动连接在把架轴孔22内,可取下一侧圆辊筒24与另一侧圆辊筒并排安装在支架凹槽卡口23内,通过调整机构25,使两个齿数齿槽宽相对应的齿轮相啮合,摇把卡口271与其中一圆辊筒轴头243相接,一般与摇把卡口卡接的圆辊筒为主辊筒。摇动此辊即可带动另一辊筒转动压出面条。
如图4、图5所示,也可在锅体1上端两侧托板28上内安装支杆架26,其杆架长度大于锅的半径且不超过锅体的高度,支杆架为整体结构,两根竖杆263分别从托板插口281内穿过,底端固定连接连杆262,另一端转动连接圆辊筒24和固定连接连杆,一侧架竖杆上转动连接扣杆261,另一侧竖杆有对应的扣栓,支杆架可垂直放置在锅两侧托板上且下端连杆262卡固在锅体卡扣14内,也可上提使两侧支杆架相扣接且下端连杆262卡扣在托板卡条282内,同时顶端的圆辊筒24相啮合,支杆架水平角度以可以架起相扣且不影响摇把摇动为合适位置,一般在45度较佳,将摇把卡口271与主辊筒轴头243卡接,摇动齿轮带动另一只辊筒转动。
如图6、图7所示,也可在锅体上沿边、锅盖下沿边13分段设置卡边或卡槽37,使锅体锅盖旋转卡合,锅体1锅盖3同一侧固定安装内置可转动圆辊筒24的长柄把架21,两把手上下重叠时,扣紧把柄未端的固定扣环,这时两圆辊筒上下并排放置且有空隙,通过调节调整机构25使两辊齿轮241处于齿合状态并可转动,安上摇把27即可。
如图16、 图17所示,调整机构25可为卡簧251方式调节,即用卡簧将放在凹槽卡口23内的圆辊头轴头243抵紧;也可采用旋丝吊块252方式调节,把架卡槽内放置与圆辊筒转动连接的吊块,吊块上端固定连接的螺丝穿过把架与夹板内的旋丝螺帽旋接,旋动螺帽,可使把架卡槽内的吊块上移或下降,进而带动与吊块转动连接的圆辊筒上下滑动,圆辊筒直径小于齿轮直径,齿轮啮合时,面辊242间的空隙就是压面的厚度。
齿轮及辊筒可采用硬质塑料或轻质有硬度的金属材料制作,为减轻重量,可制成一定厚度的空筒状。
3、锅盖结构。
如图1、图14所示,锅盖3与锅体1形状尺寸相对应,盖边沿13与锅体沿边13相重合,盖面板31周边与环形盖侧壁32固定连接并形成下开口空腔状,所述锅盖内设有与盖面板31平行的夹板33,其面板与夹板间夹层内可存放刀、勺子、铲、筷38餐具,餐具放夹层内做饭的同时也可高温消毒。
如图13所示,锅盖环形侧壁32一侧对应夹层处设有盖开口34,开口处及至少一侧侧壁内侧上下设有弧形凹槽滑道35,侧壁内的弧形凹槽滑道长度与盖开口的长度相等,和开口相对应的弧形封口板36可在凹槽滑道内滑动,封闭或打开盖开口34,封口板一端有拉环。
如图11、图12所示,也可在盖面板上设盖开口34,封口板36直边通过铰链与盖开口直边转动连接,可上翻打开;或弧形封口板直边中心处与盖开口直边中心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可旋转打开。
如图18所示,锅盖面板可当切菜板,也可另设一片可折叠菜板311,可用于切菜或作盛面斗用。
 4、箅盘及箅架。
如图8、图9、图10所示,箅盘41形状与锅体内壁径形状尺寸相对应,并设有削菜丝菜片用的锼孔及锼条412,箅盘可为平盘状,也可为带侧壁411的菜篮状,可用于放置、洗淘食品,箅架42的竖杆422固定连接在横杆421上,横杆主杆之间设有环形细杆,中间可抓握,根据需要设置竖杆间隔,箅架可搅拌和面。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炊锅,包括锅体、锅盖,所述锅体上端对应两侧或锅体及锅盖同一侧安有把手,其特征是:把手上转动连接两端带齿轮的圆辊筒,所述圆辊筒可并排设置且齿轮相互啮合,主圆辊筒一端轴头与摇把卡口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还包括箅盘及箅架,所述箅盘设有锼孔及锼条,所述箅架的横杆固定连接竖杆,架中间有抓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锅盖环形侧壁内设有与盖面板平行的盖夹板,其夹层一侧侧壁有长条盖开口,开口处及至少一侧侧壁内设有弧形凹槽滑道,相对应的弧形封口板可在该滑道内滑动;也可在夹层上方盖面板处设弧形盖开口,开口直边与形状相对应的弧形封口板直边铰链连接或两直边中心处转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锅盖面板可放置硬塑板或木板,其板可折叠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转动安装在锅把手上的圆辊筒至少有一个可取下与另一把手上的圆辊筒并排放置并啮合,啮合处设有调整机构,主圆辊筒轴头与摇把卡口可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的圆辊筒调整机构为卡簧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锅体上沿边及锅盖下沿边间隔设置卡边或卡槽且可重合密封,锅体及锅盖同一侧上下两把架内转动安装圆辊筒,两把手处于同一垂线时把架未端紧扣成一体,通过调整机构使两圆辊筒啮合,安上摇把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圆辊筒调整机构为旋丝吊块调整,把架卡槽内放置与圆辊筒转动连接的吊块,吊块上端固定连接的螺丝穿过把架与夹板内的螺帽旋接,旋动螺帽可调整圆辊筒的紧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锅体上端两侧装有托板,支杆架的两竖杆插入托板的插口中,上端转动连接圆辊筒和固定连接连杆,下端的固定连杆可卡在锅体的卡扣内或托板的卡条内,一架两侧竖杆上转动连接固定扣杆,两架支起时可扣接并使圆辊筒并排放置且啮合,支起水平角度45度为宜,主圆辊筒与摇把卡接即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炊锅,其特征是:所述圆辊筒为硬质塑材或轻质金属材料制作。
CN201520198445.5U 2015-04-03 2015-04-03 多功能炊锅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0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8445.5U CN204520428U (zh) 2015-04-03 2015-04-03 多功能炊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8445.5U CN204520428U (zh) 2015-04-03 2015-04-03 多功能炊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0428U true CN204520428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3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8445.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0428U (zh) 2015-04-03 2015-04-03 多功能炊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204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088A (zh) * 2015-04-03 2015-06-10 崔建国 多功能炊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088A (zh) * 2015-04-03 2015-06-10 崔建国 多功能炊锅
CN104688088B (zh) * 2015-04-03 2017-07-14 崔建国 多功能炊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92171A1 (zh) 多功能一体化烹饪机
CN106388621B (zh) 一种升降式火锅捞料器
WO2010012209A1 (zh) 烹调设备
CN104688088A (zh) 多功能炊锅
CN101716047B (zh) 一种炒菜机
CN204520428U (zh) 多功能炊锅
CN207535012U (zh) 一种竹制品加工用配胶装置
CN201101239Y (zh) 便携式组合炊具
CN202112214U (zh) 油炸篮
CN107136550B (zh) 一种肉末加工装置
CN211408059U (zh) 一种便携式餐车
CN103006038A (zh) 双向自动翻炒锅
CN214856098U (zh) 一种复合调味品炒锅搅拌装置
CN215304931U (zh) 一种连续式摇篮锅蒸煮设备
CN210006130U (zh) 一种用于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及自动售面机
CN217523859U (zh) 一种骨汤熬煮装置
CN214903636U (zh) 一种火锅底料炒制机
CN217743984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CN215702043U (zh) 一种人参切片干燥用上料装置
CN220124451U (zh) 一种翻转式炒菜机
CN214631701U (zh) 一种烹饪用的搅拌装置
CN208692928U (zh) 一种旋转式辅助炒菜装置
CN212591665U (zh) 自动炒菜机用自动配菜装置
CN114617422B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203762848U (zh) 机械搅拌翻转出料炸炒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